A. 關於孔孟文化的作文350字
孔子和孟子抄認為有孝心的人才可以做上官。而那些沒有孝心,不會孝順父母的人是不配做官的。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在孟子前幾百年,是歷史上第一個教育家。他雖然只是齊國的一個小官,但在他門下學習的人卻不下千人。孟子雖然在孔子後幾百年,但這並不影響對文學的熱愛,這也許要感謝他的母親,孟子的母親希望孩子能愛上讀書,因此,不惜搬家三次。
在孟子小時候孟子很天真、活潑、精力充沛。在他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他只能和母親相依為命。還好孟子的母親很有毅力,每天都給孟子講一些故事:比如伏羲八卦、女媧補天、神農嘗百草、後羿射日、嫦娥奔月、皇帝造舟車、大禹治水、武王伐紂、孔子作《春秋》等,小孟子完全沉浸在孟子母親的講敘之中。孟子的住區實在是太鬧了,不是叫賣聲就是笑聲、哭聲,讓孟子不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讓母親大傷腦筋,孟子的母親想:在這樣的環境下怎麼能學得下呢?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因此孟子的母親便有了搬家的念頭。其實孟子的母親是三居兩遷,並不是真正的搬了三次家。
儒家學說:「百善以孝為先。」凡事都要以孝為先,這也是為好官的基礎。
B. 關於孔孟文化的作文800
、學與思 兩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這樣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在學習中,倘若只知道死記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將毫無收獲.
C. 關於孔孟的作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便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孔子說:「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
子貢問:「孔文子憑什麼可以被稱為『文』呢?」孔子回答:「孔文子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
孔子說:「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雖然只倒下一筐,這時繼續前進,那是我自己要前進的。」
孟子說:「大王的不明智,沒有什麼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種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生長的。我和大王相見的時候也太少了。我一離開大王,那些『凍』他的姦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點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們凍殺了,我有什麼辦法呢?比如下棋作為一種技藝,只是一種小技藝; 但如果不專心致志地學習,也是學不會的。奔秋是全國聞名的下棋能手,叫奔秋同時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話;另一個雖然也在聽,但心裏面卻老是覺得有天鵝要飛來,一心想著如何張弓搭箭去射擊它。這個人雖然與專心致志的那個人一起學習,卻比不上那個人。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那個人嗎?回答很明確:當然不是。」
孟子說:『完全相信書,還不如沒有書。我對《尚書》武成一篇,所取不過兩三片竹簡罷了。仁德的人在天下沒有敵手。憑周武王這樣很有仁道的人去討伐商紂王這樣很不仁道的人,怎麼會使血流得那麼多,以致連打仗的杵也都在血水中漂流起來呢?
D. 孔孟話題作文(600字)
《孔孟論學習》讀後感
學習了《孔孟論學習》後,我感到收獲頗多,特別是對於自己的日常的學習有了深刻的啟發。我認為學習過程中,興趣和愛好是非常重要的,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是成功之母。」 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這是最關鍵。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的目的就是強調興趣和愛好的重要性,事實上也正是真正愛好學習的人,為學習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記得小學時有一個同學調皮異常,學習積極性不高,上課多不注意聽講,有一次老師讓他上黑板默寫生字詞,居然十個錯九個,而且筆畫筆順錯誤甚多。老師就讓他在黑板上抄寫三遍。要平時,在本子上抄他根本沒有自覺性給它抄完。在全班同學和老師的共同監督下,他很認真地一字不漏地抄寫著。並再次對他進行聽寫,效果比第一次好。以後他學習一偷懶,老師就叫到黑板上去聽寫,他居然每次都欣然同意,而且完成得相當不錯。比起以前讓他在練習本上自己去抄寫的效果要好得多。我們同學就有些不明白,於是問他為什麼,他說,「我喜歡到黑板上寫字」。後來逐漸他對語文學習產生了很強烈的興趣,而且有幾次考試語文成績都名列前茅。可見,興趣對於學習是多麼地重要啊。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過類似的經歷,感興趣的,特別喜愛的學科總會學的很好,而興趣不大或反感的學科自然成績會很不理想。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那樣,我們就會成為一個愛好學習的人,一個學習成功的人。 附: 《孔孟論學習》參考譯文: 第一則:學過了,然後按一定時間去復習它,不也很高興嗎? 第二則:溫習舊的知識,不斷吸取新的知識,就可以做老師了。或「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做老師了。」 第三則:學習卻不思考就不能解決疑難問題。只思考卻不學習也不能解決疑難問題。 第四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聰明。 第五則:聰敏而又熱愛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辱。 第六則:對於一件事,了解它不如熱愛它,熱愛它不如發自內心地喜歡研究它。 第七則: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領會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又說不出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他一個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 第八則:接受教育,注重請教,怎麼會不順利成功? 第九則:誦讀《詩經》《尚書》,就好像與古人生活在一起;誦讀《詩經》《尚書》,就好像與古人一起商討,交談。 第十則:君子遵循正確的方法以獲得很深的學問,並想自己找到正確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確方法,所學的東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識掌握得牢固了,那麼學問積累就多;學問積累得多,就用之不盡,取之不竭。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確的方法。 第十一則: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如果一會兒曬它,一會兒冰凍它,沒有能夠生存下去的。……現在,圍棋作為一種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專心致志地學習,也學不會。一位名叫秋的圍棋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讓他教導兩個人學習圍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從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聽從秋的教導,但心裡卻總是想著天鵝將要飛來,想著拿弓箭來射它,雖然和另一個人一起學習,但不如另一個人學得好。是因為這個人的智力不如另一個人嗎?答案是:不是這樣的。 第十二則:做學問就像挖井,井挖得很深了,還沒有泉水,還是一口廢井。 第十三則:完全相信《尚書》上所說的道理,還不如沒有讀過《尚書》這本書。我讀《武成》,只是選擇讀其中的二三頁罷了。仁道之君揮無敵於天下,以周武王這樣極為仁道的人去討伐商紂這樣極為不仁的人,怎麼會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來了呢? 概括: 1. 溫習的重要(第一,二則)。 2. 學習與思考缺一不可 (第三則)。 3. 虛心好學(第四、五、八則)。 4. 情感、態度於學習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第六則)。 5. 啟發式教學原則,學習主體的第一性原則(第七則)。 6. 學習經典是與大師、先賢對話、交流(第九則)。 7. 學習、深造的正確途徑是依靠自己主動學習,主動獲得(第十則)。 8. 學習的關鍵在於專心致志(第十一則)。 9. 做學問要有成就必須持之以恆,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第十二則)。 10. 讀書、學習要有懷疑精神(第十三則)。
《孔孟論學習》讀後感
學習了《孔孟論學習》後,我感到收獲頗多,特別是對於自己的日常的學習有了深刻的啟發。我認為學習過程中,興趣和愛好是非常重要的,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是成功之母。」 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這是最關鍵。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的目的就是強調興趣和愛好的重要性,事實上也正是真正愛好學習的人,為學習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記得小學時有一個同學調皮異常,學習積極性不高,上課多不注意聽講,有一次老師讓他上黑板默寫生字詞,居然十個錯九個,而且筆畫筆順錯誤甚多。老師就讓他在黑板上抄寫三遍。要平時,在本子上抄他根本沒有自覺性給它抄完。在全班同學和老師的共同監督下,他很認真地一字不漏地抄寫著。並再次對他進行聽寫,效果比第一次好。以後他學習一偷懶,老師就叫到黑板上去聽寫,他居然每次都欣然同意,而且完成得相當不錯。比起以前讓他在練習本上自己去抄寫的效果要好得多。我們同學就有些不明白,於是問他為什麼,他說,「我喜歡到黑板上寫字」。後來逐漸他對語文學習產生了很強烈的興趣,而且有幾次考試語文成績都名列前茅。可見,興趣對於學習是多麼地重要啊。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過類似的經歷,感興趣的,特別喜愛的學科總會學的很好,而興趣不大或反感的學科自然成績會很不理想。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那樣,我們就會成為一個愛好學習的人,一個學習成功的人。 附: 《孔孟論學習》參考譯文: 第一則:學過了,然後按一定時間去復習它,不也很高興嗎? 第二則:溫習舊的知識,不斷吸取新的知識,就可以做老師了。或「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做老師了。」 第三則:學習卻不思考就不能解決疑難問題。只思考卻不學習也不能解決疑難問題。 第四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聰明。 第五則:聰敏而又熱愛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辱。 第六則:對於一件事,了解它不如熱愛它,熱愛它不如發自內心地喜歡研究它。 第七則: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領會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又說不出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他一個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 第八則:接受教育,注重請教,怎麼會不順利成功? 第九則:誦讀《詩經》《尚書》,就好像與古人生活在一起;誦讀《詩經》《尚書》,就好像與古人一起商討,交談。 第十則:君子遵循正確的方法以獲得很深的學問,並想自己找到正確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確方法,所學的東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識掌握得牢固了,那麼學問積累就多;學問積累得多,就用之不盡,取之不竭。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確的方法。 第十一則: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如果一會兒曬它,一會兒冰凍它,沒有能夠生存下去的。……現在,圍棋作為一種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專心致志地學習,也學不會。一位名叫秋的圍棋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讓他教導兩個人學習圍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從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聽從秋的教導,但心裡卻總是想著天鵝將要飛來,想著拿弓箭來射它,雖然和另一個人一起學習,但不如另一個人學得好。是因為這個人的智力不如另一個人嗎?答案是:不是這樣的。 第十二則:做學問就像挖井,井挖得很深了,還沒有泉水,還是一口廢井。 第十三則:完全相信《尚書》上所說的道理,還不如沒有讀過《尚書》這本書。我讀《武成》,只是選擇讀其中的二三頁罷了。仁道之君揮無敵於天下,以周武王這樣極為仁道的人去討伐商紂這樣極為不仁的人,怎麼會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來了呢? 概括: 1. 溫習的重要(第一,二則)。 2. 學習與思考缺一不可 (第三則)。 3. 虛心好學(第四、五、八則)。 4. 情感、態度於學習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第六則)。 5. 啟發式教學原則,學習主體的第一性原則(第七則)。 6. 學習經典是與大師、先賢對話、交流(第九則)。 7. 學習、深造的正確途徑是依靠自己主動學習,主動獲得(第十則)。 8. 學習的關鍵在於專心致志(第十一則)。 9. 做學問要有成就必須持之以恆,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第十二則)。 10. 讀書、學習要有懷疑精神(第十三則)。
E. 急需一篇我心中的孔孟,高中作文。幫幫忙吧!
我心中的孔子和孟子 歷史的天空悠遠而深邃遙望這片天群星閃爍。有兩顆耀眼的星星穿越時空成了現代和未來的指明燈。那就是儒家思想的創造者和傳承者——孔子和孟子。孔孟的思想影響著後來人直到今天仍不褪色。 三人行必有我師 求學道路漫長而艱辛許多人一起學習一起尋求心中的目標。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虛心向別人學習擇人之長補己之短。「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求學本來就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如不端正態度那又怎能效仿古人不畏勞苦的求學精神對於一種學問不但要懂它而且要喜好它重要的是從中感到快樂。否則人生就會黯淡。也許我們這樣做了也不會成為孔夫子那樣博學多才的聖人但起碼我們可以盡可能地去掉思想中的污垢行為上的瑕疵讓自己的人格多一些圓潤與光澤。集他人智慧於一身雖然不是聖人但也絕不是庸人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人生如戰場不是勝就是敗。而決定勝敗的主要因素是能否得人心。孟子的仁政如是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聚人心共奮戰團結就是力量。一家公司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面臨倒閉也許因為經營不善也許因為天災人禍但如果老總能以德服人得人心那麼公司肯定會起死回生。勝敗乃兵家常事而想減少失敗的幾率必須要深得人心以德服人。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成功非易事。孟子雲「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次磨練造就一個全新的你而只要你愈挫愈勇還怕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嗎?可是成功後你便墮落你以前的努力又有何用?現在安逸的生活不是自己創造的終有一天它不會再屬於你只有在憂患中不斷磨練自己才能在競爭中有一席之地。 歷史的天空繁星閃爍滾滾長江水淘盡英雄。人們一直在追尋雁過雁往的飄逸花開花落的浮沉我們要用他們的思想——仁愛、和諧來主導我們的世界。 點評 本文語言生動流暢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從中可以看出小作者扎實的寫作基本功。文章主要寫孔孟對我們學習和做人方面的富。人生有限自然永恆無論夜多黑水多深他們就是一座燈塔在歷史的長河中永放光芒。結尾畫龍點睛給人以力量。文章採用小標題形式格式新穎構思巧妙引人入勝是篇難得的佳作。影響選取了他們在這方面的名言做小標題層層遞進結尾處體現了文章的主旨孔孟告訴我們很多給我們的不僅是啟示而且是一筆財、
F. 以我心中的孔孟為題寫一篇 議論文 800字左右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徐佳 五千年的風霜雨露,造就了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德.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因孔孟思想而燦爛.孔孟的思想、孔孟的學風、孔孟的精神對我們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他主張學習要溫故知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告訴我們做學問要有誠實的態度「仁」是他學說的精髓他主張「愛人」認為統治者應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他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他的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他就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堅持「人和」勝於一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主張「得民心者得天下」「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者也」他提倡做人要做到「捨生取義」.他反對一切戰爭認為「民貴君輕」認為統治者應輕徭薄賦實行「仁政」.他還主張按時令砍伐樹木不過分捕撈魚蝦他希望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思想對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他就是儒家學說的另一位代表——孟子.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他們的思想對我們的生活仍有影響「仁政」仍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人為本依舊是我們矚目的焦點孔子的《論語》仍是我們研究的重點從中我們可以學到為人處世、治學等方面的知識„„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高官厚祿不能貪圖貧窮低下不能動搖意志武力威脅不能屈服在利益面前要捨生取義見利忘義永遠是可恥的行為„„感受孟子的正氣我們會終生受益. 歷史的風吹走了一切卻吹不走他們的精神歷史的雪掩蓋了一切卻掩蓋不了他們對我們的影響歷史的雨沖刷了一切卻沖不去他們的正氣.學古為今用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值得我們終生去探索. 點評 小作者善於積累從孔孟的思想對後世的影響入筆以清新的語言灑脫的文筆細膩的心思向讀者娓娓道來.文章構思巧妙引人入勝立意高遠耐人尋味是一篇難得的佳作.文中引用了很多孔孟的名言並加上了作者的理解可見作者對孔孟研究比較透徹了解比較詳細課外閱讀面比較廣.文章激情飛揚排比句輕靈流暢如歡快的風把讀者帶向了歷史的深處使讀者在富有詩意的意境中產生無限遐思.
G. 關於孔孟老莊的議論文1000個字
學術論文是科學或者社會研究工作者在學術書籍或學術期刊上刊登的呈現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學術論文往往強調原創性的工作總結,但也可以是對前人工作總結的回顧及做出評價,後者也往往被稱為綜述性文章(Review)。學術論文的出版正在經歷著重大變化,出現了從傳統的印刷版到網路上電子格式的興起。論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論點、論據和論證,所以在寫作中,一定要對這三點加以重視。
論文寫作,簡單的說,就是大專院校畢業論文的寫作,包含著本科生的學士論文,研究生的碩士論文,博士生的博士論文,延伸到了職稱論文的寫作以及科技論文的寫作。一般來說,論文寫作,即高校畢業生,科技工作者以及各科研機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依據一定的論文格式和字數要求,對學習和工作的學術總結和創新。[1]
2寫作要求
編輯
簡介
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例如附錄)可有可無。論文各組成的排序為: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和致謝。
下面按論文的結構順序依次敘述。
題目
(一)論文——題目科學論文都有題目,不能「無題」。論文題目一般20字左右。題目大小應與內容符合,盡量不設副題,不用第1報、第2報之類。論文題目都用直敘口氣,不用驚嘆號或問號,也不能將科學論文題目寫成廣告語或新聞報道用語。
命題方式
簡明扼要,提綱挈領。英文題名方法①英文題名以短語為主要形式,尤以名詞短語最常見,即題名基本上由一個或幾個名詞加上其前置和(或)後置定語構成;短語型題名要確定好中心詞,再進行前後修飾。各個詞的順序很重要,詞序不當,會導致表達不準。②一般不要用陳述句,因為題名主要起標示作用,而陳述句容易使題名具有判斷式的語義,且不夠精煉和醒目。少數情況(評述性、綜述性和駁斥性)下可以用疑問句做題名,因為疑問句有探討性語氣,易引起讀者興趣。③同一篇論文的英文題名與中文題名內容上應一致,但不等於說詞語要一一對應。在許多情況下,個別非實質性的詞可以省略或變動。④國外科技期刊一般對題名字數有所限制,有的規定題名不超過2行,每行不超過42個印刷符號和空格;有的要求題名不超過14個詞。這些規定可供我們參考。⑤在論文的英文題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詞均不用。
署名
(二)論文——署名科學論文應該署真名和真實的工作單位。主要體現責任、成果歸屬並便於後人追蹤研究。嚴格意義上的論文作者是指對選題、論證、查閱文獻、方案設計、建立方法、實驗操作、整理資料、歸納總結、撰寫成文等全過程負責的人,應該是能解答論文的有關問題者。往往把參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應該以貢獻大小依次排列。論文署名應徵得本人同意。學術指導人根據實際情況既可以列為論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謝。行政領導人一般不署名。
引言
(三)論文——引言是論文引人入勝之言,很重要,要寫好。一段好的論文引言常能使讀者明白你這份工作的發展歷程和在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寫出論文立題依據、基礎、背景、研究目的。要復習必要的文獻、寫明問題的發展。文字要簡練。
材料方法
(四)論文——材料和方法按規定如實寫出實驗對象、器材、動物和試劑及其規格,寫出實驗方法、指標、判斷標准等,寫出實驗設計、分組、統計方法等。這些按雜志對論文投稿規定辦即可。
實驗結果
(五)論文——實驗結果應高度歸納,精心分析,合乎邏輯地鋪述。應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圖而主觀取捨,更不能弄虛作假。只有在技術不熟練或儀器不穩定時期所得的數據、在技術故障或操作錯誤時所得的數據和不符合實驗條件時所得的數據才能廢棄不用。而且必須在發現問題當時就在原始記錄上註明原因,不能在總結處理時因不合常態而任意剔除。廢棄這類數據時應將在同樣條件下、同一時期的實驗數據一並廢棄,不能只廢棄不合己意者。
實驗結果的整理應緊扣主題,刪繁就簡,有些數據不一定適合於這一篇論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湊到一篇論文中。論文行文應盡量採用專業術語。能用表的不要用圖,可以不用圖表的最好不要用圖表,以免多佔篇幅,增加排版困難。文、表、圖互不重復。實驗中的偶然現象和意外變故等特殊情況應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隨意丟棄。
H. 關於孔孟文化 作文500字
孔子和孟子認為有孝心的人才可以做上官。而那些沒有孝心,不會孝順父母內的人是不配做官容的。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在孟子前幾百年,是歷史上第一個教育家。他雖然只是齊國的一個小官,但在他門下學習的人卻不下千人。孟子雖然在孔子後幾百年,但這並不影響對文學的熱愛,這也許要感謝他的母親,孟子的母親希望孩子能愛上讀書,因此,不惜搬家三次。
在孟子小時候孟子很天真、活潑、精力充沛。在他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他只能和母親相依為命。還好孟子的母親很有毅力,每天都給孟子講一些故事:比如伏羲八卦、女媧補天、神農嘗百草、後羿射日、嫦娥奔月、皇帝造舟車、大禹治水、武王伐紂、孔子作《春秋》等,小孟子完全沉浸在孟子母親的講敘之中。孟子的住區實在是太鬧了,不是叫賣聲就是笑聲、哭聲,讓孟子不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讓母親大傷腦筋,孟子的母親想:在這樣的環境下怎麼能學得下呢?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因此孟子的母親便有了搬家的念頭。其實孟子的母親是三居兩遷,並不是真正的搬了三次家。
儒家學說:「百善以孝為先。」凡事都要以孝為先,這也是為好官的基礎。
I. 關於孔孟文化的作文
中國風箏已有兩千年以上歷史了。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已經去世的回親友,現在,我答們放飛風箏,不僅僅表達懷念,更可以放飛自己的美好心願和夢想。
值此中秋佳節來臨之際,我們齊魯學校2010級所有師生,很榮幸地迎來了山東省民俗專家劉維榮先生,他為我們帶來了精美的風箏,並為同學們上了一堂精彩的風箏民俗課。
活動過程中,劉維榮先生為同學們講解了風箏的歷史和種類,分析了風箏在歷史上的作用。同學們熱情而又專注地傾聽,熱烈地相應。
同學們還現場觀看了劉老先生為大家帶來他親手做的巨型龍風箏,虎風箏,劉老先生還在現場放飛了一隻美人魚風箏給同學們欣賞。看著風箏在風中越飛越高,同學們歡呼雀躍,彷彿心也隨著飛起來了!我們的祝福也隨著風箏越飛越高!
活動最後,我們為老人敬獻了紅領巾,並贈送了錦旗,頒發了證書,表達我們的敬意。我們與老人相約,下一次一定要來教孩子們做風箏。
通過此次活動,三年級的同學們對於扎風箏這一傳統民俗,也有了更深刻地認識和更全面地了解。希望我們中國的風箏文化,能夠在孩子們的心中傳承下去。
J. 關於孔孟文化的作文大全200字
凡是傳承下來的傳統,便有它存在的理由——題記
古以家天下,天下為家。千年前我們是世界上的「禮儀之邦」,邦即國,國為家。數千年,我們傳承著自己的家風。
風起《詩經》,真正的家風始自孔孟。古代我們以禮治國,儒道天下,故有四書五經傳著於世。《論語》中主張人應有孝、義、仁、忠。孝字為首,這便是家風的核心意義。現在看來,又何嘗不是?十月懷胎,二十載照料,我們時刻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我們,又怎能報還這份養育之恩?人之常理,人性之現。
《弟子規》開篇寫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仁禮之道,是對朋友誠,對陌生人仁。不少家長都說過:「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坦誠,不虛假,不做作「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於是,我們和陌生人成為朋友,生活變得更加和諧。晉商當時為何能富甲天下,就是因為廣泛交友,講誠信,守道義,作為山西人的我們,更該踐行這古老而淳樸的誠信仁義家風。
《朱子家訓》中寫道:勿忘先輩創業之艱辛,勿奢侈淫佚,勿將基業揮霍一空。勤儉,作為我們傳統的美德,父母從我們兒時開始教導我們不剩飯,不浪費,戒奢以儉,方累萬貫家財。
為人清白,不收非仁不義之財。我們先做人,後做事,古人兩袖清風,但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我們也不應該被金錢蒙蔽雙眼。取之有道,生財有方,這才是我們想要的。
家風,其實就是我們的傳統,將中華民族文明精神融鑄於其中,是傳統文化的直接表現,而我們,也就是靠著這樣一種方式來將文化、文明傳承下來,在一代又一代的實踐中,改善,摒棄,從而使我們的民族,社會,國家不喪失原本的內涵並且穩步發展,繼續流傳著千年炎黃華夏文明。
家風與傳統踏過歷史長河,走過時空的煙塵,帶著古老的意志,來到現在。 ——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