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關於李可染的小學作文

關於李可染的小學作文

發布時間:2020-12-20 12:22:16

① 寫李可染的,450字作文

大畫家李可染
提起我家鄉的名人,那就要數大畫家李可染先生了。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出版生在江蘇徐州一個權平民家裡,他13歲開始學習傳統山水畫、西方繪畫、中國畫。後來,他又拜齊白石、黃賓虹為師,專心於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與創作。
說起李可染學畫還有一段小故事呢。13歲那年,小學放暑假,李可染在快哉亭玩耍,後室有幾位老者在作畫。他非常感興趣,伏在窗外觀看。從此一連幾日,天不亮就在窗外候著,戀戀不舍。一位老者見他對畫如此著迷,招呼他進去看畫,從此可染便成了老畫師們的"研墨童子"。大清早,他就提著小桶到井邊取水,磨好墨,等著看老者作畫。回到家裡,他竟能把所看見的整幅山水畫大意回想著臨摹下來,這使畫師們大為驚訝,催促他拜山水畫家錢食芝為師。從此,李可染便開始學習繪畫。
徐州建國路上有一座李可染故居,陳列了李可染先生的許多作品。他的山水畫深厚凝重,表現了鮮明的時代精神和藝術個性。他在藝術觀念的開拓上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影響早已越出美術界,受到海內外各方面的高度評價。
李可染先生不僅是徐州的名人,更是中國畫壇辛勤耕耘70餘年的一代宗師,他是我們徐州的驕傲。

② 誰能幫我寫一篇李可染的作文,就是習作6

大畫家李可染
提起我家鄉的名人,那就要數大畫家李可回染先生了。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出生在答江蘇徐州一個平民家裡,他13歲開始學習傳統山水畫、西方繪畫、中國畫。後來,他又拜齊白石、黃賓虹為師,專心於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與創作。
說起李可染學畫還有一段小故事呢。13歲那年,小學放暑假,李可染在快哉亭玩耍,後室有幾位老者在作畫。他非常感興趣,伏在窗外觀看。從此一連幾日,天不亮就在窗外候著,戀戀不舍。一位老者見他對畫如此著迷,招呼他進去看畫,從此可染便成了老畫師們的"研墨童子"。大清早,他就提著小桶到井邊取水,磨好墨,等著看老者作畫。回到家裡,他竟能把所看見的整幅山水畫大意回想著臨摹下來,這使畫師們大為驚訝,催促他拜山水畫家錢食芝為師。從此,李可染便開始學習繪畫。
徐州建國路上有一座李可染故居,陳列了李可染先生的許多作品。他的山水畫深厚凝重,表現了鮮明的時代精神和藝術個性。他在藝術觀念的開拓上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影響早已越出美術界,受到海內外各方面的高度評價。
李可染先生不僅是徐州的名人,更是中國畫壇辛勤耕耘70餘年的一代宗師,他是我們徐州的驕傲。

③ 李可染的故事

李可染(1907.3—1989.12)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出生在江蘇徐州一個平民之家,取名永順。父親是貧農,逃荒到了徐州,先以捕魚為生,後來又做了廚師。母親是城市貧民。雙親均不識字。
▲耳聰
李可染的藝術世界充溢著大自然的萬籟音響,而這個萬籟奏鳴的世界在他童年時代已經潛入了他易感的心靈里了。
小時候第一次深深吸引他的聲音,是一個沿街賣藝求乞的盲琴師奏出的悲涼琴聲。此後,每當聽到那悠長的、凄心楚楚的曲調,他便怦然心動,幾乎落淚。常常,他暗隨琴師,聽他拉琴,默記弦音,深夜始歸。11歲的可染從此諳識不少民間曲調,還自製了一把小胡琴,並拉得一手好琴。
42歲那年,李可染畫過一幅現實題材的寫意人物畫《賣唱圖》。這幅畫在他一系列古典人物畫中顯得尤為特別。"月兒彎彎照九洲,幾家歡樂幾家愁。"為女孩伴奏的盲琴師顫動的手指觸動著琴弦,似正傳出聲聲不斷、如泣如訴、萬分悲涼的琴聲。那種真情實感,當是畫家揉進了自己童年時代久已潛存的心音。
▲啟蒙
13歲那年,小學放暑假,可染在城牆垣道玩耍。靠城牆有一片園林建築,名曰"快哉亭",後室有幾位文人長者在作畫。他順城牆豁口滑下去,伏在窗外觀看。從此一連數日,天不亮就在窗外候著,戀戀不舍。一位長者見他對畫如此入迷,感嘆道:"後生可畏!"畫師們招呼他進去看畫,從此可染便成了老畫師們的"研墨童子"。大清早,他就提著小桶到井邊汲水,研好墨,等著看長者作畫。回到家裡,他竟能把所見全幅山水大意背臨下來,這使畫師們大為驚訝,催促孩子拜山水畫家錢食芝為師,原來這里是"集益書畫社"活動的場所。
李可染正式拜師後,錢食芝為這個小學徒畫了一大幀山水,並寫了數十行跋文。附詩雲:"童年能弄墨,靈敏世應稀。汝自鵬捕上,余慚鷁退飛。"錢食芝預感這個少年弄墨的童子將會如同大鵬展翅,相較之下,自己則如同鷁鳥冉冉倒飛了。
▲一字銘
1929年,對於22歲的李可染來說,是意義重大的一個年份。那年,他超越了七年學歷,報考西湖國立藝術院首屆油畫研究生。由於他現場所作的巨幅人體油畫,畫風雄厚大膽,被慧眼識才的林風眠校長破格錄取。其實,那次是他第一次拿油筆,還是同時前來報考的山東青年張眺臨陣教給他的。
可是,到了課堂上,他有點傻眼。他拿起從未曾拿過的炭條准備畫素描,卻不知從何下手。他自愧畫拙,總是扣放畫板,待教授來課堂指導時才翻正過來。畫板一角寫著一個"王"字,原來那是"亡"字的密碼暗示,暗示自己,畫不好素描勿寧死。
▲兄弟
"一八藝社"時期的青年李可染。1929年攝於杭州西湖"善福庵"住房前。左為摯友張眺,右為李可染,中為陳唯岑。
李可染的患難兄弟,就是那個臨陣教他油畫的青年張眺。張眺長可染五歲,與可染同時考入西湖國立藝術院研究部。因為他倆都是高個頭、穿長衫、留頭發;因為都是窮學生,同住在月租最廉的破舊危樓里;也因為同出同進,形影不離,親如手足;還因為他們同是進步美術團體"一八藝社"的最早成員,人們稱呼他倆是"西湖邊上兩兄弟"。
兩兄弟不但用功畫畫,還勤奮讀書。他們住的危樓就在尼姑廟"善福庵"的上方,廟里住著70多歲的老尼姑,天不亮就起來誦經,每當木魚聲聲、香火裊裊之際,兩兄弟也就起床掌燈晨讀了。自定早課兩小時,吃完早飯,然後到校上課。
張眺愛讀西方哲學、文論,可染愛讀中國古籍、畫史。在張眺影響下,可染又讀了不少世界文學名著。那時,可染和張眺都學油畫,西湖國立藝術院的主導思潮是後期印象派,他們在畫風上了一度接受了塞尚、高更的影響,但總覺得還有不足。張眺思想敏銳,評古論今,可染以他少時拜師習國畫為底蘊,從原來不會畫素描、油畫,到後來名震全校,這樣,兩兄弟又有了各自的綽號:一個叫"張理論",一個叫"李藝術"。
「兩兄弟」作為林風眠校長親自主考的學生,李可染考前,得張眺之助,輔導他油畫,竟一發而中,破格錄取。張眺落榜,經一再申訴得以入學。他倆相互激勵,學業進步得快。
三十年代初,兩人都參加了"一八藝社"的進步美術活動,引起了當局注意和防範。一天,可染從圖書館回到住室,房門洞開,書刊、畫頁散亂滿地,床被、墊褥全都大翻個。李可染一看,連自己的筆記本也給抄走了。張眺已被關押進了陸軍監獄。
可染多次探監。第一次送了牙刷、毛巾、肥皂等日用品,後來又送了衣物。可染最後一次探監時,見張眺人瘦下去了。但張眺很樂觀,隔著鐵窗欄桿低聲說:"你放心,我天天和獄友擠肩、撞膀子,鍛煉身體,我還跟一個獄友學俄文……"
可染求救於林風眠先生,林先生出面作保,張眺終於獲釋出獄,但沒有在學校露面,而是去了上海。後來他和田漢,同為左翼文藝運動領導人。又到了蘇區,曾任蘇維埃教育部長,但不幸在左傾路線下蒙冤罹難。當可染得知此情,已是半個世紀前發生的悲劇性往事了。
八十年代,可染依然深深地懷念當年"西湖邊上的兄弟"張眺,他說:"在張眺同志教育影響下,我初步認識了中國社會和它的前途,初步認識了文藝上的正確道路。這對我一生都起了很大作用,是我終生不能忘記的。"
▲抗戰
1938年,抗戰初期,持調色板的李可染在武漢
1932年秋,杭州"一八藝社"進步美術活動遭禁,可染在林風眠校長關愛下,悄悄離開西湖返回家鄉。九一八事變,激盪著愛國青年的熱血,此時可染所在的徐州民眾教育館,以及他在那裡兼課任教的徐州私立藝專,成了抗戰宣傳活動的中心。
李可染在民教館里創辦了抗戰宣傳室;同時創辦了黑、綠兩色石印的抗戰畫報,把抗戰宣傳室的活動內容,演化為更活潑、更通俗的形式,向廣大觀者群散播開去,在人們的心田裡撒下拯救民族危亡的火種。
李可染人物抗戰宣傳畫,是在九一八以後、七七事變之前開始的。1938年,他參加會聚武漢的文化大軍是一個轉折點,那年他由孤軍作戰匯入有領導、有組織的抗戰宣傳活動大潮。直到1942年前後,他才重新開始中國畫的創作、研究。這位後來飲譽中外的當代山水畫大師,在青春年月里,曾如此激昂地投身於抗戰宣傳畫創作活動,大規模地、忘我地作畫,持續10年之久。他先後完成的牆上壁畫、布上宣傳畫、多種形式的宣傳畫,難以精確統計,少說也有200餘幅。這對世界美術史說來,也算得上是一種罕見的、特殊的文化現象。從中可以窺見,作為愛國的藝術家,他胸中跳盪著一顆怎樣熱烈的中國心。
早年徐州民教館陳列的宣傳畫,有油畫、水彩、水墨、炭筆畫……多種工具、形式、題材和品類。其中引人注意的是《甲午海戰--九一八,日本侵華史》,以史實性照片、圖片為貫穿線,配以漫畫、宣傳畫,揭露日本軍國主義者蓄謀已久的侵華野心和罪行。
「八一三」以後,徐州民教館以它固定的抗戰宣傳室為活動中心,又演化出新的分支:"抗戰文藝宣傳隊"和"抗戰宣傳畫巡迴展"兩種流動形式。李可染發起和組織、領導了徐州私立藝專的學生,邀集美術、戲劇、音樂界的朋友,聯合走了街頭,那時全國都在沸騰著抗日救國的洪流。
抗戰宣傳畫激發了青年李可染的創造活力,他構思敏銳,落筆大膽迅捷,一個人創作起稿,同時就有7位學生緊跟著上色、書寫美術字標題。這樣畫在大幅面白色竹布上的宣傳畫,完成了上百幅,由青年學生們張舉遊行,協同抗戰文藝宣傳隊,在城鄉巡迴展示。兩支人馬:一支且唱且舞,演出街頭話劇,另一支就在近處場地,舉辦抗戰宣傳畫展。文藝宣傳隊演出到哪裡,巡迴畫展就在哪裡出現,互為配合,相得益彰,轟動城鎮,觀者如潮,收到極好的宣傳效果,成為喚起民心、齊心抗戰的響亮號角。
這項自發、自為的宣傳活動,持續到1937年七七事變。當時,兵家要地徐州已是炮聲隆隆,硝煙彌漫,南北通途斷絕。可染為謀求機會,持久深入地從事抗戰宣傳,繞道西安,向著武漢轉移。
在由武漢經長沙、桂林、輾轉重慶的途中,常常由美術開路,畫筆打先鋒,可染是最得心應手的畫家之一。宣傳畫出現在城鄉牆壁上,戲劇演出隊、歌詠隊隨後便出現在街頭。控訴日本侵略軍破壞和平的家園,號召送棉衣給前線,呼籲援助挨餓受凍的難民同胞,反妥協、反投降、反對做順民當漢奸,歌頌抗戰英雄,成為宣傳畫的主旋律。其中一幅《敵人被打得焦頭爛額了!》由李可染所作,他筆下鬼子兵的狼狽相成為敗北日軍的典型形象。許許多多街頭演劇隊,化裝鬼子兵,竟不約而同地以此畫中的形象為藍本,其造型特點之鮮明,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從師
1950年,李可染與恩師齊白石在北京齊宅合影
1947年,經徐悲鴻先生引薦,李可染終於有幸拜齊白石為師
齊白石是近代大寫意花鳥巨匠,又是金石篆刻巨擘,但在當時,他的革新思想一再遭到守舊勢力的反對,走著他的"寂寞之路"。他第一次看到可染的寫意畫就十分欣賞、推崇,後來多次在可染畫作上題寫畫跋,高度評價可染的創造精神。白石老人曾為李作《耙草歇牛圖》題跋,老人寫道:"心思手作,不愧乾嘉間以後繼起高手。"一語道破可染藝術的最大特點:不但精於勤,而且深於思。
李可染在齊師身邊10年,每天為老人磨墨理紙,看齊師作畫。白石老人的花卉,他一筆不畫,但他認真學習了齊師的作畫態度,用筆運墨之法,還有構思之奇偉,以及大膽獨創的精神。
齊白石曾贈可染一枚構思奇巧的印章"樹下童子",即樹下一人。白石老人贈印時,對可染講了兩句古語:"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納履。"印章取其"不須整冠"、以潔身自好為做人本色之寓意。
1957年,可染訪問德國期間,97歲的白石老人溘然長逝,可染未能及時趕回奔喪,未盡弟子之誼,成為他終生遺憾。
李可染拜齊白石為師,同時也求教於黃賓虹。
他第一次求教黃賓虹,是帶了自己大約20幅作品去的。黃師見了可染筆下的那氣質厚重、筆墨渾化的水墨鍾馗,大為欣賞,興奮之極,當即要把自己收藏的元代珍品《鍾馗打鬼圖》送給可染。可染因禮厚太重,敬辭未受。師生結緣,一見如故。
黃賓虹精於畫史和鑒賞。他品評藝格高低,重要藝術標準是"純全內美",一反輕薄浮華之氣。黃賓虹70歲以後,山水藝術大成,最後形成其渾厚無比的畫風。這一點,促進了可染以"厚重"為核心的審美觀迅速成型。
1954年,李可染赴江南寫生。那次,他前往黃師家,住了六七天。黃師用裝在牆上的小滑輪將自己的藏畫一一掛起給可染看,並一一品評,整整觀賞了兩天。可染見黃師因眼患白內障,戴著墨鏡,仍然摸索作畫,每日勾山水畫稿,堆積成摞。有一天,到了晚上,黃師還在燈下一口氣勾了七八張山水輪郭,這使可染十分感慨,喟嘆"前輩老師用功之勤苦,實非我等後輩可及"。
黃師作畫之勤,與齊師比肩,黃師對可染的厚愛,也與齊師等量。此次在黃師身邊,黃師每日選一幅當天畫稿送給他。可染臨行告別,黃師親送可染上路,走了很遠,又以自書楹聯相贈,作為紀念。誰知這竟是親聆黃師教誨的最後一課。次年,黃師辭世。
▲寫生
1956年夏,雁盪山寫生途中,在深山和采葯農民在一起。後排右二背草帽者為李可染先生
奇險的蜀道、江城的朝霧、嘉定樂山大佛、夕照中的重慶山城、萬縣瀼渡橋,是1956年李可染最關鍵一次長途寫生的重點景觀。這次寫生,歷時8個月,春季由北京出發,冬季始歸。

④ 寫 李可染 作文(倒敘

室名師牛堂,江蘇徐州人。原名李永順,曾用別號三企。自幼習畫,先入上海美專師范科,杭州西湖國立藝專研究生班,師事法國名畫家克羅多學習油畫,深受潘天壽、林風眠影響,並師從齊白石、黃賓虹學畫,曾在多所藝術院校任教。解放後,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擅山水、重寫生,並將西畫中的明暗處理方法引入中國畫,將西畫技法和諧地融化在深厚的傳統筆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傑出的成就。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生於江蘇徐州,13歲從師鄉賢錢食芝學習傳統山水畫,16歲入上海私立美專學習。1929年以優異的成績入杭州(國際)西湖藝術院,破格錄取為研究生,師從林鳳眠等教授,研習西畫。1943年應聘為重慶國立藝專講師,從事中國畫教學、創作和工作。1946年應徐悲鴻之聘為國立北平藝專中國畫教授,同時師從齊白石、黃賓虹,潛心於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與創作。 新中國成立後、他進一步致力於中國畫藝術的革新。將"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為座右銘,使古老的山水畫藝術獲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鮮明的時代精神和藝術個性促進了民族傳統繪畫的嬗變與升華。 可染先生自成體系的教育思想,出現了活躍於畫壇的"李可染學派"。它不僅是畫壇辛勤耕耘70餘年的一代宗師,而且在藝術觀念的開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貢獻,既影響早已越出美術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評價。 1989年12月5日卒於北京寓所,享年82歲

⑤ 寫李可染的作文

舉世罕見《九牛圖》

當代山水畫一代宗匠李可染,亦是畫牛高手。舉世罕見的一九八八.《九牛圖》,"藏之深山"久久,即便昭昭名版《李可染書畫全集》,也未錄印此圖。 《九牛圖》,未畫自然景觀,也沒有出現小牧童,純以牛為主角。畫家為大、小九牛寫形、傳神、造像,其規模之宏大,氣勢之磅礴,力度之強勁,無可比擬,當與一九八五.《水牛贊》並稱姊妹篇。 《九牛圖》原初畫稿,約發端於一九八四年,稱《九牛圖卷》。九牛布局單列橫排,近似唐代韓滉《五牛圖》。書家啟功題詩曰: "李公畫入古,筆端金剛杵, 細者如一毛,大者勝二虎。 袒卧桃樹林,晨耕梨花雨, 韓滉枉稱雄,生平才畫五。" -幽默、激賞之情,溢於言表。 對照一九八八.《九牛圖》,全然打破韓滉《五牛圖》傳統程序。畫右,正、背、欹、反,四牛一組;畫左,或立、或卧、或啃蹄、或舉耳聆聽,五牛為一組。二組相互造勢,近乎兩個"圓",又如平展開來的"太極圖",循環流動不已,從而誕生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二圓旋波"新圖式。遵循起、承、轉、合規律,對意象予以自由調遣,在廣延無極的時空背景上,突出九牛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內在無可抵擋的奔突力。最終以氣宇不凡、神氣活現的小牛為"結",畫面充滿壯氣和步武威威的節奏感。 由於布局超常舒展,"書如畫"、"畫如寫"的特點顯得尤其鮮明。勾蹄寫角的蒼勁筆線;強化情態、意態的墨塊、墨面,使九牛整體風神,與上方題跋之橫、豎布陣的及骨老血濃的書法美融為一爐。"九牛圖"篆書三字跋語行草十六行,呈現出李可染七十歲以後,晚年書畫藝術,高度成熟、爐火純青的典型風范。 "拙者巧之極,奇者正之華",一種奇正相依、巧拙互用的結體、用筆,較之可染早、中期發生突變。文革期間,亂世春秋,幾度不準畫家作畫。而可染沒有一天不在苦練書法基本功。他深研漢魏碑版、金石藝術,又敢於揚棄康有為重碑輕帖之偏頗。他廣收博納,兼取並蓄。於"北派"沈雄博大之中,力追"南派"的靈動多變。對明代黃道周、倪元璐行草意味,借鑒尤多。用筆穩、准、狠,用墨潑辣大膽,富疊宕之姿、空靈之態。結體、行氣關鍵之處,自然滲化著"漲墨"之美。"線條迭並",不期然而然構成"墨塊"之厚重感,起著誇張、對比、此呼彼應、蟠龍點睛的神奇作用。鏤金屈鐵,戛然獨造,錚錚有聲,書藝畫格,渾然一體,蔚為壯觀,乃宏篇偉構《九牛圖》獨有的特異亮點。 跋語以四言句為主,韻腳有致,詠物抒情,朴實無華,擷取漢文學小賦體式,銘頌貴在奉獻的崇高的民族精神。 曠世傑作,巍乎天地,輝光長新,雄視百代。

大哥,我也忙著呢,對不起啦,我的作文還沒完呢,我還得寫老師單獨布置的演講稿呢。
~~~~(>_<)~~~~

⑥ 一篇徐州名人李可染作文,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李可染(1907--1989年)李可染先生1907年3月26日生於江蘇徐州,13歲從師鄉賢錢食芝學習傳統山水畫,16歲入上海私立美專學習。1929年以優異的成績入杭州(國際)西湖藝術院,破格錄取為研究生,師從林鳳眠等教授,研習西畫。1943年應聘為重慶國立藝專講師,從事中國畫教學、創作和工作。1946年應徐悲鴻之聘為國立北平藝專中國畫教授,同時師從齊白石、黃賓虹,潛心於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與創作。 新中國成立後、他進一步致力於中國畫藝術的革新。將"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為座右銘,使古老的山水畫藝術獲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鮮明的時代精神和藝術個性促進了民族傳統繪畫的嬗變與升華。 可染先生自成體系的教育思想,出現了活躍於畫壇的"李可染學派"。它不僅是畫壇辛勤耕耘70餘年的一代宗師,而且在藝術觀念的開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貢獻,既影響早已越出美術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評價。
李可染的水墨畫一掃逸筆優雅的文人積習,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調,深深地捉住人們的感覺,而在這悲愴旋律的制約下,畫中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會被這"黑色世界"造成凄迷的基調。
1954年後他以造化為師,屢下江南,探索"光"與墨的變幻,形成獨特的風格,可以以"黑"、"滿"、"崛"、"澀"來概括其藝術內涵,無疑地,李可染為水墨世界開創出新的格局。
他的畫面結構,更讓人感受到一種屹立千年的中國山水。一種范寬式的飽滿構圖,山勢迎面而來,瀑布濃縮為一條白色的裂隙,用沉澀的筆調一寸一寸地刻劃出來,綿綿密密地深入到畫面的每一個角落,在一張紙上,表現出最大最豐富的內容。
評論家一致認為李可染山水畫的價值主要是他創造性地探索出新圖式,並表現出渾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從1943年開始李可染從事中國畫教學和創作工作,後來師從齊白石、黃賓虹潛心於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國畫界有一種變革,提倡新國畫。於是1954年後他屢下江南,探索「光」與「墨」的變幻。李可染有著扎實的素描功底,他的作品讓人感受到了屹立千年的中國山水。范寬式的飽滿構圖,山勢迎面而來,瀑布濃縮為一條白色的裂隙,用沉澀的筆調一寸一寸地刻畫出來,綿綿密密地深入到畫面的每一個角落,在每一張紙上,表現出最大最豐富的內容。李可染的水墨畫一掃逸筆優雅的文人積習,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調,深深地抓住了人們的視覺。李可染山水畫的價值,主要是他創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種新的圖式,並且表現出了渾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⑦ 李可染簡介,請用300字到400字的語言介紹,幫我一把(寫作文)————————

李可染1907年3月抄26日生於江蘇徐州,13歲從師鄉賢錢食芝學習傳統山水畫,16歲入上海私立美專學習。1929年以優異的成績入杭州(國際)西湖藝術院,破格錄取為研究生,師從林鳳眠等教授,研習西畫。1943年應聘為重慶國立藝專講師,從事中國畫教學、創作和工作。1946年應徐悲鴻之聘為國立北平藝專中國畫教授,同時師從齊白石、黃賓虹,潛心於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與創作。 新中國成立後、他進一步致力於中國畫藝術的革新。將"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為座右銘,使古老的山水畫藝術獲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鮮明的時代精神和藝術個性促進了民族傳統繪畫的嬗變與升華。 可染先生自成體系的教育思想,出現了活躍於畫壇的"李可染學派"。它不僅是畫壇辛勤耕耘70餘年的一代宗師,而且在藝術觀念的開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貢獻,既影響早已越出美術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評價。 1989年12月5日卒於北京寓所,享年82歲。

--------------------------------
詳細一點的:

⑧ 李可染的事跡

李可染(1907--1989)現代著名畫家,江蘇省徐州市人。1923年入上海美專普師科學習,1929年考進杭州國立藝術院研究部學習繪畫,同年參加由魯迅發起組織的進步青年美術團體「一八藝社」。曾先後在徐州藝專,重慶國立藝專等處從事國畫教學活動。1954年起,十次到各地寫生,畫風大變。其畫以山水、古典人物和牧牛圖見稱,兼工書法,並長期致力於中國畫教學,對國畫理論也有一定研究。畫室名「師牛堂」。他善於把傳統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疏流導源,古為今用,融會中、西追求大自然在逆光中的強烈光感,把西畫中明暗處理引進中國畫,使它和諧地融化在深厚的傳統筆墨和傳統造型意像之中。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等職務。

1907年(丁未)1 歲 3月26日(農歷2月13日)出生於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
1916年(丁巳)10歲 入徐州「吳氏兄弟小學」讀書,取學名李可染。
1920年(庚午)13歲 拜畫家錢食芝為師。
1923年(癸亥)16歲 入上海美術專門學校普通師范學習。
1926年(丙寅)19歲 在省立第七師范附屬小學和徐州美術專科學校任教。
1929年(己巳)22歲 越級考入杭州西湖國立藝術院研究生部。得林風眠院長賞識愛重。加入「一八藝社」。
1931年(辛未)24歲 「一八藝社」在上海舉行美術習作展。因「一八藝社」活動被迫離校。
1932年(壬申)25歲 在徐州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主要是油畫),創辦「黑白畫會」。大幅《鍾馗》入選南京第二屆全國美展。徐州美術專科學校任教。
1935年(乙亥)28歲 游泰山,至北平故宮博物院盡賞歷代名畫。
1937年(丁丑)30歲 領導徐州美專學生作抗日宣傳。辦《抗日畫報》。
1938年(戊寅)31歲 赴武漢,先後在周恩來、郭沫若領導下的部門進行愛國宣傳活動。
1942年(壬午)35歲 居重慶農舍,鄰牛棚,始畫牛以寄情懷。
1943年(癸未)36歲 任國立藝專中國畫講師。
1944年(甲申)37歲 在重慶舉辦《李可染水墨寫意畫展》。
1945年(乙酉)38歲 與林風眠、丁衍庸、倪貽德、趙無極舉行五人聯展。
1946年(丙戌)39歲 任北平國立藝專中國畫副教授。
1947年(丁亥)40歲 拜師齊白石、黃賓虹。在北平舉辦首次個人畫展。
1949年(己丑)42歲 當選為第一屆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理事。
1954年(甲午)47歲 與畫家張仃、羅銘赴江南各地寫生。在北京舉辦三人水墨寫生畫展,提出「可貴者膽,所要者魂」。
1956年(丙申)49歲 赴江浙、四川等地寫生。舉辦《李可染水墨山水寫生作品觀摩展》。
1957年(丁酉)50歲 與畫家關良同訪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歷時四個月。柏林藝術科院為兩畫家舉辦聯合畫展。
1959年(己亥)52歲 赴桂林寫生。在北京舉辦《江山如此多嬌》水墨山水寫生畫展,並先後在全國八大城市巡迴展出。同年,捷克布拉格博物館舉辦《李可染畫展》。《李 可染水墨山水寫生畫集》出版。
1978年(戊午)71歲 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此後連續當選為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1979年(己未)72歲 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1981年(辛酉)74歲 任中國畫研究院院長。
1983年(癸亥)76歲 赴日本東京、大阪舉辦《李可染中國畫展》。藝術教學片《峰高無坦途--李可染的山水藝術》,欣賞片《為祖國河山立傳》、《李可染畫牛》完成。
1985年(乙丑)78歲 徐州市「李可染舊居」修復。再次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1986年(丙寅)79歲 《李可染中國畫展》在京舉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李可染「通訊院士」稱號。
1989年(己巳)82歲 12月5 日,因心臟病突發,溘然長逝

⑨ 李可染學畫畫作文寫李可染的作文

大畫家李可染

提起我家鄉的名人,那就要數大畫家李可染先生了。
李可染1907年3月版26日出生在江蘇徐權州一個平民家裡,他13歲開始學習傳統山水畫、西方繪畫、中國畫。後來,他又拜齊白石、黃賓虹為師,專心於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與創作。
說起李可染學畫還有一段小故事呢。13歲那年,小學放暑假,李可染在快哉亭玩耍,後室有幾位老者在作畫。他非常感興趣,伏在窗外觀看。從此一連幾日,天不亮就在窗外候著,戀戀不舍。一位老者見他對畫如此著迷,招呼他進去看畫,從此可染便成了老畫師們的"研墨童子"。大清早,他就提著小桶到井邊取水,磨好墨,等著看老者作畫。回到家裡,他竟能把所看見的整幅山水畫大意回想著臨摹下來,這使畫師們大為驚訝,催促他拜山水畫家錢食芝為師。從此,李可染便開始學習繪畫。
徐州建國路上有一座李可染故居,陳列了李可染先生的許多作品。他的山水畫深厚凝重,表現了鮮明的時代精神和藝術個性。他在藝術觀念的開拓上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影響早已越出美術界,受到海內外各方面的高度評價。
李可染先生不僅是徐州的名人,更是中國畫壇辛勤耕耘70餘年的一代宗師,他是我們徐州的驕傲。

閱讀全文

與關於李可染的小學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