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利必有弊800字高中作文
謂事物有其來有利的一面,必然自有其不利的一面。 魯迅 《且介亭雜文·關於中國的兩三件事》:「自從 燧人氏 發見,或者發明了火以來,能夠很有味的吃火鍋,點起燈來,夜裡也可以工作了,但是,真如先哲之所謂『有一利必有一弊』罷,同時也開始了火災。」 魯迅 《書信集·致黎烈文》:「《故事新編》真是『塞責』的東西,除《鑄劍》外,都不免油滑,然而有些文人學士,卻又不免頭痛,此真所謂『有一利必有一弊』,而又『有一弊必有一利』也。」亦作「 有一利即有一弊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六回:「 鼎臣 道:『天下事有一利即有一弊,那裡有沒有弊病的道理。』」
2. 以 有因必有果 為題的議論文1000字
「不要老是磨鞋底。」一聽就知道,這是爸爸又在嘮叨!我有一個壞習慣,就是經常磨鞋底,走路時拖著腳磨,玩的時候腳蹭著地磨,一雙新鞋過不了幾天鞋底的齒就磨沒了;說實話,我以前並不知道為什麼不可以磨鞋,因此對爸爸的嘮叨也是置若罔聞,但是今天我明白了這個道理。
今天,一場大雨過後,我去外婆家作客。剛進外婆家,瓷地板就給我來了個下馬威————我腳下一滑摔了一跤,當時我並不覺得怎麼疼,便和弟弟做起游戲來。正玩得高興時,地板又給了我一下————我又摔了一個「馬大趴」,同時我的頭撞到牆上,頓時,我眼冒金星,感覺自己長高了,准確地說,我的頭上起了個大包!我說:「這地板怎麼這么滑?」
爸爸說:「這不是地板滑,而是因為你經常磨鞋底,你把鞋底的齒都磨光了,你的鞋已變成了溜冰鞋了。」我很納悶:這摔跤真的會有關系嗎?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慮,他接著說:「你看看你的鞋底就知道了。」我把鞋翻過來一看。呀!鞋底平平的,先前深深的齒,現在只剩下一點痕跡。只聽爸爸在說:「齒是防滑的,你把齒都磨光了,那自然會打滑摔跤了。」聽到這里,我恍然大悟,我發誓今後再也不會磨鞋底了。
也通過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任何事情的結果都必然有其相對應的原因。
凡有果, 凡有果,必有因(1)成功者總是有其成功的原因,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因為生活並不會偏愛 某一個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一個明確的原因,看到別人的成就的同時...
果從因來 當然有因必有果了 阿彌陀佛
有果必有因是必然的。有因必有果雖然在大部分情況也會是必然的,
3. 高中作文適應變化才會有新收獲800字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地球上數以億計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歲月的淘洗、篩選,大量不適應環境變化的銷聲匿跡了。所以說,適應是保存、發展自已的基礎。
一個人相對於一個組織,一個部門乃至一個國家,就好像一顆螺絲釘相對於一台機器,我們只有改變自已,完善自已,使自這個螺絲釘最大限度適應該社會這台機器的需要,以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發展空間。
我的鄰居夫妻倆以前都是同一工廠的工人,五年前一同下崗了,男的由於調整不了自己的心態,覺得下崗臉上無光,心事重重,找了幾個工作都因為不適應而半途而廢了,而在閑賦在家。女的呢,很快實現了角色轉換,適應了環境,先是開了一家冷飲店,現在開了一家書的攤,生意紅紅火火,人也整天春風得意,喜笑顏開。所以說,適應是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
現在我們社會正處在轉型時期限,各種社會矛盾會不期而至,我們要不斷地調整自已這相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北大畢業生陸步青,因所在工廠倒閑而下崗,但他很快適應了環境,改變了心態,做了一個街頭操刀賣肉的屠夫,有人說這是教育的夫敗,是大材小用。我卻認為這正是北大的驕傲,能培養多元的人才來適應社會的變化,既能培養出位居高層的管理者,也能培養出身處基層的體力勞動者。
現在日本有一種教育方法,就是把初中畢業生放在孤島中獨自生存一個月,來鍛煉他們的適應能力,生存能力,挑戰極項的能力。
這樣有利於人才的堅韌而頑強的意志。
適應不僅是一個人的問題,也表現在一個國家的生產方式,社會機制等問題。毛澤東為了適應生產的社會化和公平性的要求,建國初期限就進行了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最初幾年是大大地解放了生產力,提高了生產積極性的。鄧小平為了適應廢除大鍋飯,消滅平均主義的要求,提出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宏偉構想。極大地發展了經濟,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連戰、宋楚瑜為了適應台灣民眾愛國歸宗的要求,毅然開始了「破冰之旅,搭橋之旅」。推動了兩岸的交往,是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
情隨事遷,與時俱進,不管是一個人、一個組織、還是一個國家,都要謹記適應二字,適應促進個人的完善發展,適應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適應促進民族的繁榮富強。
4. 求有功必受祿的高中作文
給你兩個(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是一句廣為流傳的老話,也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積累起來的寶貴經驗,它反映了事物發展的一定規律。 什麼是規矩呢?規,就是圓規,矩,就是直尺。沒有圓規,就不能畫圓;沒有直尺,就不能成方,這是老幼皆知的常識。同樣道理,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也應該要有「規矩」,否則是不行的。 學校有學校的秩序,工廠有工廠的規章,部隊乃至國家都有各自的紀律和法規。如果沒有「規矩」,學校怎麼能進行正常的教學,工廠怎麼能維持正常的生產,部隊怎麼能做到令行禁止,指揮自如?國家又怎麼能團結安定呢? 在歷史上,無論是治理軍隊,還是治理國家。都有一定的規矩。周公制訂的「周禮」就是一種規矩,商鞅變法也是由於制訂了一系列的「規矩」才得到了成效,劉邦的約法三章,諸葛亮入蜀後所制訂的許多法令,這也都是規矩;孫子、吳起、韓信、諸葛亮之所以成為流芳百世的軍事家,不也是與他們在治軍時號令嚴明的有規有矩分不開的嗎? 相反,如果沒有一定的規矩,最後所得到的就是失敗,這在歷史上也是不乏其例的。東漢末年,法律在當時已不起什麼作用了。皇帝可以用官職賣錢;官吏對上阿庚奉承,對下巧取豪奪;貪污、腐化有功,清廉方正卻要被貶;豪強的子弟、門客犯了法照樣可以逍遙法外。結果如何呢?東漢王朝滅亡了。 可能有人會說,搞科學是不是一定非有規矩不可呢?在科學上,後人推翻前人的理論,新秀打破過去的規矩,這是很常見的。但是,這是否說明「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對科學就不適用了呢?我想倒也未必。 在科學上,舊的規矩被打破,這是可能的。伽利略的落體理論就打破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哥白尼的「日心說」也打破了「地心說」這一規矩,但是,這同「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並不矛盾。因為,所謂規矩,只是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而科學上的理論,或者說科學上的規矩是對自然界客觀規律的反映。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和「地心說」沒有正確地反映客觀事實,它們並不是什麼規矩,或者說,是一種錯誤的規矩,因此打破這一規矩並不意味著規矩的無用,而是更加說明了規矩應當是正確的。而只有真正的規矩才能成方圓,才能使事物規范化。 總而言之,「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能在很多方面給我們以啟發,在實現四化的征途上,我們也要建立規矩,我們也要遵守規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治理好學校,才能治理好工廠,才能治理好各級機關、部門乃至國家,我們的四化建設才能得以實現。(2)無規矩不成方圓 古人雲:「無規矩不成方圓。」 規矩是人類生存與活動的前提與基礎,人們總是要在規與矩所成形的范圍內活動。人們要遵守規矩,只有這樣才能讓國家、社會、個人更好地發展與進步。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規矩。國家作為一個民族的代表,更要以身作則,無論是對外還是對內都要遵循一個規矩——和平對外,熱愛本國人民。萊蒙特曾說過:「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各就各位。」切不可讓規矩為自己的意志為轉移,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否則就會像馬克思所說的那樣:「我們必須遵守組織的規矩,否則一切都將陷入污泥中。」這樣國家的對外開放將如何發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將如何得到保證?國家的經濟發展又該從何談起呢?由此可見,遵守規矩是走向成功的保證。 社會的進步離不開規矩。社會作為國家的組成部分,社會的進步直接關繫到國家的繁榮富強,社會只有遵循規矩才能讓自己更好地為國家的建設事業服務。如果社會脫離了國家,放規矩而置之不理,一意孤行,這將如何把處於統帥地位的整體——國家的優勢得到最大的發揮?這樣一來,想要追求進步簡直是「天方夜譚」。因此,守規矩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礎,也是社會進步的前提。 個人的潛力發展離不開規矩。人作為社會和國家的主體,直接決定著國家與社會的前進方向,個人只有尊重客觀規律,遵守規矩,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達到自己預定的目標,並在奮斗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吸取失敗的經驗,不斷充實自己,讓個人的潛力達到最大的發揮。如果違背了規律,違反了規則,那麼必將收到客觀世界「美好的回贈」這樣人與社會,與國家如何得到協調發展呢?因此我們呼喚遵守規矩,尋求發展。 當然,我們強調遵守規矩,但並不等於墨守成規,麻木遵從。我們要帶上創新的思想打破成規陋習,追求正確的思想解放,對舊事物進行改革創新,促進新事物的發展,做到遵守規矩與創新相融,促使個人、社會、國家的進步與發展。 讓我們帶上創新的背禳出發,踏著規與矩成形的軌跡前行。 </P< p>
5. 以有因必有果為題的英語作文帶
bad manners in public為題得英語作文
5
6. 因與果 800字作文。有什麼的前提 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作文時,我們常說到「因果關系」。
「因」與「果」互相關聯,密不可分。凡事之果,均由「因」造成;凡事之因,必會造成一定的「果」。「果」怎樣,取決於「因」是好或是壞。
在這里簡單地舉個釣魚的例子。兩個人一塊釣魚,結果沒有一個人釣到一條。於是,其中一人反思:「我做到最好了嗎?我把魚食放准了嗎?我心太急了,還是技術不夠高明?」另一人一直苦惱:「唉!今天真是倒霉啊,時間白花了,一條都沒釣到!早知如此就不折騰了……」
這兩個人,是極典型的「畏因」與「畏果」。前者即使這次沒能釣到魚兒,可是積累了經驗,收獲了心得,可以肯定的是下次他會少犯之前的錯誤,有個好的結果。後面那位呢?他還困在之前的抱怨之中,沒有尋求到新的改進的途徑和妙法,下一次的結果可想而知。
題目之所以為「聖人畏因,凡夫畏果」,正是要釐清兩者之區別。聖人與凡夫的差異如天壤之別,不在其它,主要在他們對待事情時所採取的思維方式。同樣一件事,聖人會去思考造成這件事的原因,凡事常想著讓事物朝著積極的方向去思考,去努力,久而久之,能量朝著積極方向積聚,結果想差也會難。而凡夫則只會看結果,好則高興,壞則沮喪,消耗在情緒之中。在現實生活中,不僅釣魚,還有學習,甚至更多不順心的事情,都需要我們合理歸因,積極應對。
聖人人人都仰慕,但是聖人可不是那樣好學的。考試沒考好,我們拿到卷子第一句話肯定是「怎麼這么爛!?」,極少數人會說「誰讓我沒好好復習呢?」各方面優秀的、再怎麼好的同學許想不到揀第二句話來說。由此可見,常人要「聖人」的高度很難,盡管我們腦海中有這個念頭。
因—果—因—果……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因和果相生相成,互為轉換。這其中,「畏因」的重要性高於「畏果」。在智慧層面來看,「畏」兩種不同取向,它可決定你思想的遠近、深淺。習慣了「畏因」,你就能見微知著,防微杜漸,預見未來。真誠種下善的、美的「因」,不愁善「果」美「果」不來。也許這就是人生成功的法則,這就是宇宙自然的規律。而「畏果」,多停留在事物的表層,感慨而已,不知究竟,不尋根源,以後可能還會再犯。像所有世俗凡夫一樣,我也要在這一點喜歡細謀渥約海畏果」改為「畏因」。
即使達不到「聖人」的高度,我也願「心嚮往之」啊。讓我們一起行動吧!
7. 有因未必有果作文800字
【有因未必有果作文】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因果法則。專也許屬你的投入無法立刻得到相應的回報,但不要氣餒,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點。因為回報可能會在不經意間,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現。
有這么一群人,付出了勞動,挑戰了困難,收獲了平凡卻創造了偉大的農民工!
詮釋了幸福,放飛了自由,豐富了閱歷在勞動中頓悟生命的農民工!
因為他們的存在,所以世界充滿沁人心脾的甘泉。暢飲甘泉,我們的內心變得清澈而又明亮。
因為他們的存在,所以人生迎來熏人慾醉的海風。感受海風,我們的內心變得純凈而又寬敞。
因為他們的存在,所以生命覆蓋了令人欣悅的白雪。領略白雪,我們的內心變得安靜而又平和!
農民工——因為思想偉大,所以行為高尚。
在諾大的世界裡,他們活著,平凡地活著,美麗地活著,如同海棠花一般燦爛地綻放著。
生命中因為有了他們,所以有了平凡與偉大!
他們是因果定律最經典的詮釋,最富有魅力的人生寫照!
他們——農民工。
而他們,闡釋了有因才有果這個道理,任何東西,有付出,才有收獲。
8. 事出必有因,有因必有果這話什麼意思啊
有因必有果的意思是:做一件事情,選擇了某種做法,就該預想到做這件事情的結果,就該去承擔做這件事情的責任。就好比自已種樹,如何去播種它,如何施肥,待樹成長的時候,就可以看到這棵樹的模樣。而這顆樹的模樣就取決於我們如何播種這顆樹,也就是所謂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8)有果必有因高中作文擴展閱讀
有因必有果這句話出自於因果定律。
有因必有果的意思: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才有果。換句話說,在看到任何現象的時候,不用覺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必有其原因。事物如今結果全是過去的原因導致的結果。
有因必有果的啟示:
1、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西班牙有句婦孺皆知的格言:"要什麼便取什麼,只要付出相當的代價!"每個東西都有它的價格,想要得到它就需要付出代價。
如去超市買東西一樣,可以隨便挑選自己喜歡的商品,可在出口處必須為此付出金錢。成功的天平也是如此,天平的一邊放的是成功的碩果,天平的另一邊放著為此付出的代價。
有時候代價或許很大,可是要記住,不管目標是什麼,都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才能達到。這很公平,在成功的字典里,從來沒有"不勞而獲"和"坐享其成"等詞語。
2、任何經歷都不會白費
每個人每一次經歷都是有價值的,失敗了會留下教訓,成功了會積累經驗,這些經歷一定會在另一個地方,甚至是毫不相乾的地方,顯出它的價值,這就是所謂的"因果定律"。
3、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中國有句古語,叫"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果定律的例證。比如說,一個人做了一件好事,贏得了別人的好感和感激,當其有困難時,自然就容易獲得別人的幫助。
相反,一個人做了一件壞事,損害了別人的利益,別人很可能會對其心生惡意,說不準哪天報復其,即使不報復,風水輪流轉其總有落難之時。
善人即使生前沒有得到褒獎,可其問心無愧,死後歷史也終會給予一個名留青史的評判;惡人即使生前逃過了懲罰,可其問心有愧,死後歷史也終會給予一個遺臭萬年的評判。
參考資料來自:網路-因果定律
9. 以「因果」為話題的作文,不少於800字 快
因果定律
因果定律這樣說道:有一定的原因必有一定的結果。原因決定了結果。
因為思想偉大,所以行為高尚。
——題記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其實世上本沒有偉大,付出的多了,也便成就了偉大;其實凡事本沒有原因,尋根究底,便有了結果;其實生活本沒有勞動,而因為他們,便有了用雙手奉獻的一生!
他們就是勤勞善良的農民工,就是朴實無華的勞動者,就是在閃光中現出燦爛,在平凡中現出真實的創造者!
他們是高尚的人,擁有偉大的思想。因為他們為人民服務,目的高尚,所以所做的事情同樣高尚。
他們是理智的人,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因為他們用勞動掌握心中的羅盤,樹立無私的形象。思想理智,所以所做的事情同樣理智。
他們是自由的人,擁有充實的幸福。因為他們創造了勞動,為他人創造了更大的自由。讓自由成為心靈最高的定性。
他們是富裕的人,擁有神聖的財富。因為他們精神富足,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業。讓富足永駐靈魂的力量。
因為思想偉大,所以行為高尚;
因為擁有雙手,所以締造幸福;
因為平凡付出,所以收獲喜悅;
因為執著努力,所以會心微笑;
因為嘗試艱難,所以磨練人格;
因為追求幸福,所以感悟人生。
這就是農民工。
付出了勞動,挑戰了困難,收獲了平凡卻創造了偉大的農民工!
詮釋了幸福,放飛了自由,豐富了閱歷在勞動中頓悟生命的農民工!
因為他們的存在,所以世界充滿沁人心脾的甘泉。暢飲甘泉,我們的內心變得清澈而又明亮。
因為他們的存在,所以人生迎來熏人慾醉的海風。感受海風,我們的內心變得純凈而又寬敞。
因為他們的存在,所以生命覆蓋了令人欣悅的白雪。領略白雪,我們的內心變得安靜而又平和!
農民工——因為思想偉大,所以行為高尚。
在諾大的世界裡,他們活著,平凡地活著,美麗地活著,如同海棠花一般燦爛地綻放著。
生命中因為有了他們,所以有了平凡與偉大!
他們是因果定律最經典的詮釋,最富有魅力的人生寫照!
他們——農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