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高中散文作文

高中散文作文

發布時間:2020-12-20 07:50:58

⑴ 高中新穎作文,記敘文或散文。

讓生命過得豐盈充實

漸,世間有許多事情在「漸」中發生著變化,漸是在不知不覺中,或一不留神的情況之下進行的,當我們發現時,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時間是一年又一年,一天又天,一分又一分,一秒又一秒中從我們身邊溜走,曾經還是一個牙牙學語的孩子,如今已出落成為風華正茂的青年,或出落為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不知不覺中又成為兩鬢蒼蒼的老人或老太婆。

時間其實是最公正、最公平的,在我們感覺「晦氣」的日子裡,我們期盼「晦氣」的日子早日遠離,期望時光迅速的流轉;在我們感覺美好的日子,我們期盼時光放慢腳步,讓我們盡情地享受這美好的一切,慢慢地消磨那美好的時光。

不知不覺中,一切都在發生著變化,生活總是在漸行漸進中遠離過去,走向未來,走向不可預測的未知。流年飛轉,歲月蹉跎,讓許多人在靜下來時,不由地感慨萬分,曾為時光流轉嘆息,為時光飛逝而哀怨,不知不覺中,時間又走出了很遠,讓我們無法追及,我們無法挽留住歲月的腳步,卻按耐不住心中的無奈與傷感。

生命在漸行漸近中行進,我們無法薅住時光的腳步,只有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時間的光芒,不讓年華虛度,不讓時光白白地流逝。生命是短促而有限的,盡力去作自己熱愛的事業,不為自己留下更多遺憾。我們熱愛生命,在生命的歷程中,不斷地創新、尋找、證明卓越的自我,生即就是死,死是對生的升華與完美,生與死組合成生命完美的輪回。

生命是在追求、奮斗、擔當中完成,我們苦苦追求的許多東西,其實就是生活的點滴中匯聚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粒沙子可以看世界,一幅畫看生活。在漸行漸進中積淀、完美;「日日行善,福雖未至,禍自遠矣;日日作惡,禍雖未至,福自遠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積淀,會使我們的人格魅力得以完美的塑造,為世間留下一點屬於自己的一粒天空。

我們渴望生命得以無限地延續,卻又不得不客觀地去面對生命的消逝,生命的長度我們無法改變,但生命的寬度和厚度卻可以因為我們自身而改變。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能等到有一天,當我們想要作某些想作的事情,而我們已經年老體衰,力不能及;或者當我們等到有一天覺醒時,一切已經不再可能,「樹欲動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珍惜現在,從眼下做起,將心中希望和期盼的一切變為可能;不會再為那些因自身原因而沒有實現的願望而自艾自怨。

生命的過程不是我們能預先設計的,我們無法完全駕馭生活的一切,只能駕著一葉小舟,在生活的海洋中斬浪前進,我們無法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世無常貴,事無常師。」在不斷地順應時代的需要,審時度勢,適應環境,改造生存環境,改善生存空間,讓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過得有價值、有意義,不能讓生命變得枯燥無味,躁動不安,將全部的希望寄託於未來或來世。

生命的過程充滿種種艱辛和苦惱,不必為之苦惱、煩心。我們熱愛生命,享受生命過程中的一切,講究生活的態度與方法,才能享受到生活的快樂與樂趣;關心生活,熱愛生活,生活才會時時處處充滿樂趣。抓緊生命過程中的分分秒秒,努力地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有效地利用時間,去彌補匆匆流逝的歲月,讓生活、生命過得豐盈充實。

⑵ 高中史記人物作文800字散文

翻看《項羽本紀》,不知怎麼,心中有一種感動。仿若穿越時空界限,將項羽的影投在了心中。依稀看見那個時代的殘血夕陽……
項羽有太多的遺憾,或者說本該成為英雄的人卻無法成為真正的英雄。但他在亂世中綻放了未有的光華,他的傳奇讓人覺得劉邦、韓信只能做亂世的配角。
在鉅鹿,面對秦軍,是他率領江東的子弟以少勝多,震懾諸侯,我彷彿看到了血染征衣的項羽揮戈於千軍萬馬,楚軍的吶喊響徹雲霄,看書從未有過這樣真實的感覺,不知是司馬遷傳神的筆抑或是那喊聲本存在於虛空之中。鉅鹿是他的一個起點,那時起,他註定是楚人的驕傲,「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誓言在項羽的振臂間得到應驗。
面對危難,置之死地而後生,不退縮終將成功,是項羽為人們所立的榜樣。
四年的楚漢相爭在垓下之圍時本預言著傳奇的隕滅,但項羽卻在這終點又舞出了眩目的光華,只是這個終點註定成為楚人的遺憾。霸王別姬不免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四面楚歌,重重之圍,項羽在諸侯的眼皮下率眾突圍,也只有項羽才有這份膽氣。二十八騎的東城決戰,盡顯英雄霸氣,這是只有他才有的自負,只是一句「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卻沒有了「力拔山兮氣蓋世」所有的霸氣,若非如此,那一天的夕陽也必將是血染的。
烏江自刎,項羽拋開屬於他的一切——天下、美人、駿馬。戰神一般的人便如此躺在烏江岸邊,他的血流進烏江,讓這江水有了靈魂,江水的咆哮,掀起的白濤,沖去了夕陽下的最後的殘戈……
捨生取義是項羽離開亂世的方式,自負毀了一切是項羽留下的警示。
烏江流水,歷史在那裡留下最耀目的一筆,也留下項羽的遺憾,項羽讓我有了許多的感受,不知是感動多於惋惜亦或是惋惜多於感動,總認為他不該如此消亡,他不該龍袍加身,九州方圓自在民心。他的身旁有熱血的江東子弟,有虞姬,有烏騅,他本可騎馬追風。他的自負讓人羨慕,但風中的低語卻訴說著自負所帶來的危難,項羽的死是歷史的遺憾,他未能有完美的結局,畢竟這不是故事,無法有善變的結局。項羽的血流入家鄉的水,這水的一旁是他曾經守護的地方,而他也將在這縈繞千年,不禁為他嘆息,不禁責問歷史為何選擇了劉邦,但我只是站在歷史長河的邊緣,無論這里多麼洶涌,多麼絢爛,我都是一個過客,無法涉足去改變命運的輪跡,亂世的光華似乎就在瞬間,烏江流水已滔滔而去,只是未曾驚醒了沉睡的霸王。
安息至永生,是經歷了時間所遺留的,項羽似乎在千年之前便已沉睡,但他的靈魂在時間中得到永恆,他化為江東子弟心中亘古的傳說。
一切已過,英雄也有江水這歸處,也許這是一種榮耀。長江邊李清照是否為項羽嘆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否亦是多少人的感言?只因那亂世不滅的光華。

⑶ 高中優秀作文(散文)

塵封的夢,重拾未晚
初春的清晨,風微微揚起輕紗的薄簾,紛揚的雨絲宛若曲終回環,輕輕著落。幾聲清脆的鳥兒鳴叫聲將寧靜打破,爺爺笑著睡去,很安詳。
手指依然輕拂琴弦,直至生命的終章,腦海中久久凝固的畫面,爺爺重拾年青時塵封的夢,終於可以笑著離去。
戰火紛爭的年代,擁有愛好是奢侈的。年幼的爺爺偷偷將曾祖父的琵琶藏了起來,躲過了土匪的洗劫。家道中落,幾畝薄田卻得傾注一家五口的心血,包括爺爺,那時他十二歲。
年少的他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夢想,他想重新組建一個南音樂團,繼承曾祖父的遺志。村中只有「不務正業」的陳三爺精通南音,可是他被稱作瘋子。家裡人禁止他們來往。每天清晨,爺爺早在雞鳴前便偷偷到陳三爺家裡學琴,夢想的種子漸漸在心中萌芽、生長。
那些年,全國大煉鋼鐵,為了補貼家用,爺爺在半山腰僻(辟)了一處窯,砍伐山裡的(木)材來煉鐵。
夏旱將大地蒸發得疲憊不堪,烈日中,爺爺昏昏欲睡,失手打翻了爐子,鐵水四濺,火勢迅速漫延。(得以)獲救已是萬幸,只是爺爺從此戴上了一顆假眼睛,人也重(從)此消沉。半邊的藍天對這個二十歲的少年來說太過於沉重,「嘈嘈急雨、切切(竊竊)私語」的琵琶漸漸被歲月的年輪裹上一層層死寂,猶如爺爺往後的大半人生,在灰色調和為生計的辛勞中消逝。
沙越漏越急,人至暮年,心卻慢了下來。擱淺的回憶如潮水洶涌而來,打在被生存麻弊(痹)了夢想的礁岸,引起內心深重的共鳴。夢的腳步慢慢追上被生存奴役、驅趕的爺爺。
爺爺再也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辛勞,再也不用朝九晚五為生計奔波。他只需在古色古香的南方古居中輕輕踱步,看庭前花開花落,觀山前雲卷雲舒,不知不覺在夏日午後沉沉睡去,醒來到溪邊聽溪流輕輕吟唱。
然而,悠閑的生活卻是空洞的。暑假,我回去看他,搬出了裝飾精美,卻落滿塵埃的琵琶,輕輕撥弄。我不曾發覺晶瑩的淚光在他布滿皺紋的雙眸中靜靜訴說塵封的夢。
世界上有太多事不能准時到站,有太多夢想被生活延誤,我們焦急等待卻沓無音信。最終在歲月的年輪中,夢想被塵封。
可是,一陣清風又將人們吹醒了,也許只要一瞬,記憶便被席捲而來,像久別重逢的好友與你娓娓道來。
爺爺在走前與琴聲度過了美好的冬季,溫暖的冬季。
只消一陣風,一句話,塵封的夢便會洶涌而至,重新拾起,為時未晚。莫再錯過前世五百次回眸換回今生這一次擦肩而過。
點評:
這是一篇主題含蓄、耐讀的敘事散文。在議論文占據幾乎全部江山的考場作文中顯得卓爾不群。文章以爺爺發現了南音的那被人忽略的價值,卻因為歷史方面的原因一直無法盡興演奏的故事,初看不甚切題,細看原來巧妙暗扣,切中肯綮,令人拍案。文章敘事寫法嫻熟,富有文學色彩。不論是開篇的景物描寫,中間夾雜的議論、抒情到結尾的畫龍點睛,彰顯出該考生的文字功底,令人常讀有味,其中蘊含的主旨又是那麼的令人深思。格林童話被忽略的價值終被人發現,令人欣慰,南音的價值被爺爺的發現,令人動容,但「爺爺」的價值呢?知音何在?悲劇性的結尾更增添了文章的震撼力。

⑷ 以肩膀為題的高中散文作文

肩膀

父親的肩膀,寬闊的,平整的,看上去健壯有力的,那是一個男人的肩膀。父親用他的肩膀,擔起了扁擔,更扛起了整個家庭,讓我們的生活,如此快樂。

「飛啊!呵呵!」父親扛著我,跟我做開飛機的游戲。這么寬闊有力的肩膀,使我即使坐在那麽高的地方,也不必害怕。現在想來,我是多麼不該這麽做,男人的肩膀,也意味著他的尊嚴,但父親在他的兒子面前,卻把一切都放下來,那麼輕易的讓兒子踏在上面,而兒子也總能夠得逞,這就是父親對他兒子濃濃的愛啊。有人說過:「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的。」雖然父親不是巨人,但如果我成功了,就一定是因為有父親扛著。

初中的時候,因為某些原因,母親失業了,找不到工作,就只有留在家裡,照顧全家人的日常起居。母親失去了工作,家裡的收入減少了,這對並不算富裕的我們,帶來了更多的不安。可是父親他總是告訴我們,錢不用你們擔心,認真讀書就可以了。接下來的日子,我們的父親呆在家裡的時間變得很少,每天早上起床,我都看不到父親出去工作的背影,他早已出去了。每天晚上,父親回到家,我總是偷偷的看著他,極其艱難的揉著肩膀,不被家裡人發現,但我總能看到。

「兒啊,吃飯了!」我興奮地跑到飯桌旁坐下,父親坐在旁邊,我兩眼直直的看著父親:「爸爸,我已有也要像你一樣,用肩膀扛起整個家。」父親不以為然的笑了幾聲:「你的肩膀還嫩著呢!多吃點吧。」父親,你錯了,你的兒子其實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長大了,他已經快要成年了啊!他只是因為你的厚厚的愛,才會缺少磨練,才會顯得長不大而已!看著父親厚實有力的肩膀,我暗暗發誓,我也要讓自己的肩膀像父親一樣,健壯有力。於是,我繼續用可口的飯菜,填滿空洞的肚子。讓肩膀長的更結實吧,我想。

父親啊父親,讓我多磨練一下,等你滿頭白發,簡便再也無力扛起這個家庭的時候,我就可以用我的肩膀扛起你甚至整個家了,用我來代替你。

高中作文寫記敘文好還是寫散文好

高中在考場上寫議論文,寫記敘文還是寫散文好?
高一時寫記敘文或者散文,我作文分數比較高,每次都有50以上,因為我文筆比較好,而且我比較多愁善感(雖然我是男生),所以生活感悟也挺多的.
但是上高二後老師要求必須寫議論文了,但我沒有那個氣質去寫那種很豪言壯語的議論文.我每次寫議論文都像在套模板「開頭引入敘述主觀點+事例1+感悟1+事例2+感悟2+事例3+感悟3+(一小段辯證)+結尾」,我每次都這種格式寫,因為我不知道如何寫議論文,所以我只能這樣羅列材料再評述一下.其實分數也不算差,因為語句通順流暢是我的優點,大概在45~48這個中偏上的分層.但我看那些五十多分的議論文,都是很辨證的,語句很簡潔有力,這恰恰是我不能做到的.我也嘗試過改變,不過反而弄巧成拙,把自己語句流暢的優點給丟了,現在只敢套模板.
我比較擅長寫記敘性散文,但老師說散文和記敘文,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自私的表現」,因為每個人的感受都會不同,所以分數會很起伏的,所以建議大家寫議論文比較保險,分數比較統一.
但我真的很想把作文給提上去,很想在考場上寫記敘性散文,又怕分數會低.
大家認為我適合哪一種呢?或者怎樣去培養議論文的那種辯證寫法呢?

解答:
具體寫什麼問題,得看高考要求啊呵呵.不要給自己定位.
人都是會變的.你要把自己培養成多面手.社會需要綜合人才.
別以為
開頭引入敘述主觀點+事例1+感悟1+事例2+感悟2+事例3+感悟3+(一小段辯證)+結尾」,
就是照搬,就是俗套,就是沒有水平.這些都是前人經驗的總結啊.能把學會的寫好,就是水平.
我把我的經驗交給你吧.照著我這個提綱寫.你會有所領悟和長進的,從而舉一反三.
一段提論點:精彩,一定要寫的精彩,引君入瓮,對你的文章感興趣.開頭用排比更顯功力.
例如:是誰手握木條,圍繞著火堆吶喊.是誰對著太陽做亘古不變的追隨,是誰對著大海望洋興嘆,我們在千百年與大自然斗爭中,漸漸領悟了這樣一個道理:適者生存.
二段開始論證.把調子降低,雋永,舒緩,美麗的來從古至今的論證.
例如:翻開中國光輝燦爛的5000年文明歷史畫卷,某某道理,隨處可見.
分小段:第一小段舉樹古代例子,可中國可外國.
第二小段舉現代例子.小故事即可.末了總結下即可.
三段"有批判性的,嚴肅性的正反論證.
分小段:1 如果按照論點做會有什麼好後果.
2 如果不按照論點做,會有什麼壞處.末了總結.
四段:把你的論點上升到人文,政治,民族的高度.
把你的論點融入當今社會,來思考問題,論證你論點的正確性.
例如本段總結:如果按照論點來做,可實現整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最後一段:慷慨激昂的最後總結,把你上面所論述的加以全面總結,這最後一段全靠你平時個人文章知識修養,教不來的.但是就算沒寫好,按照我上面說的那幾段論證.老師也會給你高分的.
老師會誇你調理清晰,睿智之類的呵呵.
成敗與否,全看這一篇文章了.

⑹ 以感恩為話題散文類作文,1500字高中

隨著社會突飛猛進的發展,西方的節日文化已跨越了地域與民族的界限,逐漸融入了我們的生活。面對這些以好奇而充滿誘惑的節日,我唯獨鍾愛感恩節。他不像情人節那麼浪漫,也不抵愚人節那麼搞笑,更不似聖誕節那麼熱情,但他卻以一種和平和溫暖的方式提醒我們,永遠不要遺失那顆感恩的心。的確,感恩需要提醒,在現在社會更應如此。因為生活中感恩的步伐似乎已在慢慢的趨於隱匿,取而代之的是無休止的抱怨。
過上平平淡淡的日子,我們卻抱怨他不夠富裕;擁有了關愛我們的親人,我們卻抱怨他們過於嘮叨;交到真心以待的朋友,我們卻抱怨他們不夠體貼……我們似乎忘卻了,忘卻了了曾經詩意時,能有人鼓勵,哪怕一句話;忘卻了曾經無助時,能有人關心,那怕只有一點……
現在生活的快節奏,讓我們忘卻了感恩,無暇感恩,於是日子便浮躁起來,變得喧器不安。生活好像早已需要提醒,感恩也同樣需要得到提醒。提醒感恩是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方式。也許生活中真的有許多不如意之處,但讓我們換個角度去品讀它,以一顆寬容之心去迎接它時我們會發現心情已明朗了許多。
常言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你忘了嗎?醒醒吧!想想我們的父母,賜予我們生命,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但有不求回報的愛我們疼我們,他們對我們的恩情似海深。需要我們用自己的一生去回報。想想我們的老師,傳授我們知識,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想想我們的朋友,在驚慌無助時撫慰我們;在肆意張狂時告誡;我們在茫茫失落時,鼓勵我們;在困惑委屈時給我們力量。想想進入我們生命的人,是他們一點點描繪出我們的人生。重拾過往的記憶,值得額感恩的人實在很多很多,我們是在他們一路上對我們包容、安慰、關心、鼓勵、呵護提醒中長大的。我們都是有良心的人,並非忘恩負義之徒,然我們帶著幾分憧憬,懷著感恩的心情,相信追隨夢的腳步會邁得更踏實,更加有力。「感恩」你忘了嗎?這是一種提醒,是提醒我們要感恩,是讓我們學會感恩,重拾感恩。感恩生命,感恩他給了我們體驗生活的一張入場卷;感恩他給了我們感受溫暖的熱源;感恩機遇,感恩他給了我們生化自我的階梯;感恩苦難,感謝他給了我們繼續努力拚搏的籌碼。。。。。。。「感恩」你忘了嗎?在今天現實生活中,源遠流長的感恩情懷,時刻體現在我們身邊。我們應該感恩,我們若是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輕松百倍,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對生命最美好的回憶莫過於珍惜,對愛最美好的回憶莫過於傳遞,對機遇最美好的回報莫過於把握,對苦難最美好的回報莫過於升華……
感謝你生命的所有,感謝這個世界值得你我感激的人,感謝你所有的擁有把!畢竟自己才是生活中的主角,不斷的進取、自強不息、永不言敗才是生活的法則。感恩是一中慰籍,卻不可以成為一種麻醉,感恩是需要學習的。
記得畢淑明曾經說過:-享受幸福是需要學習的,當幸福即將來臨的時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學會感官的享樂,人卻無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韻律……它像會傾聽音樂的耳朵一樣,需要不斷地訓練。人們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馬車已經駛過去很遠,撿起地上的金鬃毛說,原來我見過它。
人們喜愛觀摩感恩的標本,卻忽略它散發清香的時刻。那時候我們往往步履匆匆,也許早已忘記了感恩來歷的時刻了。
世上有預報台風的,有預報蝗蟲的,有預報瘟疫的,有預報地震的,沒有人預報感恩。
所以當感恩來臨的時候需要提醒。讓我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那怕別人給予我們的是一個簡短的微笑、一句簡單的話語,即便是不經意間我們也要學會感謝這一切……
讓我們一起來提醒感恩。在每一個感恩節,也在每一天……黎明的時刻,真誠的呼喚,相互提醒。對於那些曾經給過我們幫助的人……說聲「謝謝」吧!讓那些在苦難與挫折中掙扎、坎特路上徘徊的人們,作者虔誠的呼喚讓我們一同走向未來的康中大道,一同呼喚幸福的金馬車,一同提醒你我心底的感恩之情,行嗎?

⑺ 高考作文散文怎麼寫

名師指點:高考作文寫作技巧和獲得高分絕招
一、准確地審題

作為國家選拔人才的考試,每一個考生都必須按照同一的命題要求來寫作,否則就不好比較了。說得「白」一些,就是叫你寫什麼,你就得寫什麼,千萬不能我行我素,否則便是「跑題」。跑題,意味著徹底失敗。當47萬考生都在比賽「排球」時,你卻偏偏去踢「足球」,即使踢得有如馬拉多納,也是無效的。

審題失誤的主要原因是「粗心」。考生朋友必須定下心來,一字一句把命題看清楚,千萬不能慌慌張張地「掃描」。臨場怎樣默讀?大體上講,乃是一個詞、一個詞地「慢」讀!譬如:請以—嘗試—為題—寫—一篇—記敘文,不得—少於—800字。這是審題的一種好技巧,可以強迫你把題目全部看清楚。如此閱讀,目的是找出「關鍵詞」,吃透「關鍵詞」。關鍵詞是命題老師下達指令的最主要的載體,決不能等閑視之。2003年的關鍵詞,是「情感親疏」的「親疏」和「認知事物」的「認知」;2004年的關鍵詞,是「山的沉穩」的「沉穩」和「水的靈動」的「靈動」。你把這些關鍵詞抓住了,你的立意和構思就不會滑到其它地方去了。

關鍵詞找出來了,你最好用鉛筆輕輕把它圈出來,以強化自己的定向注意,免得心中一慌,丟三忘四。那一年考兩幅漫畫的比較,有4個關鍵詞——「欣賞」、「比較」、「更」、「理由」,許多考生都看出來了,但下筆時一亂,便丟了其中的一兩個,成績大受影響。如果用鉛筆圈出來了,有一種可視的「物質」依託,你就不會「黑熊掰玉米」——掰一個丟一個了。

二、辨析幾種作文模式

從1999年起,江蘇考生連續6年面對「話題作文」。有人問我:今年考不考「話題」了?我說:6月7日上午准知道。用意很明白,即不要猜題、押題,只要從多方面准備好了,臨場一定有底氣。

一般說來,高考作文的模式主要有3種: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命題作文。下面分別做一些說明。

①話題作文。

只要題干中有「請以『******』為話題」一語,你便可立即認定:此乃「話題作文」。話題作文的「材料」,只是命題者的一種「啟發」和「提示」,僅供參考。它的關鍵部位是引號(「……」)中的那些文字,這是明確的、法定的指令,大家都得遵照。所以,我懇請47萬考生朋友一定要把引號里的每個字、每個詞看清楚,想明白,然後再立意、構思、行文。話題作文可以不使用考卷上提供的「材料」(如去年的哲理散文詩,前年的智子疑鄰寓言),而且鼓勵考生掙脫「材料」,開辟新的天地。說得再具體一些,即你的文章中可以不涉及「材料」的內容,但必須直接與引號中的詞語相關。再者,「話題」本身不是文題,你應當自己擬定一個好題目;直接把話題拿來作標題,效果肯定不妙。

②材料作文。

這種模式,6年不用了,但生命力還在。不可忽視。如果題干中沒有「話題」二字,你就得小心了,應當想一想:這究竟是什麼作文?1999年高考作文沒有「話題」二字,但卻是「話題作文」,它的表述是:「請以『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為作文內容的范圍,寫一篇文章」。這一年,江蘇閱卷點發明了「話題作文」一說,第二年全國命題移植過去了,從此風靡天下!一般說來,材料作文的命題表述是:請閱讀以下材料,根據材料,自選角度,自擬標題,聯系實際,寫一篇文章(記敘文或議論文)。材料作文的「材料」,是考生寫作的根本依據,所以這類作文在行文時必須緊扣「材料」;如果通篇沒有提到「材料」,那就嚴重違背命題要求了。這,正好與「話題作文」相反。材料作文既要緊扣「材料」,又不能大段復述材料,比較順當的做法是:一開始,交待一句「讀了以上材料,我想到了什麼什麼」,然後進入正文;在正文寫作中,可以適時回顧、點擊一下「材料」。

2 名師指點:高考作文寫作技巧和獲得高分絕招

③命題作文。

這種作文不需要考生自己擬題,文題已經直接印在考卷上。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習慣」、「嘗試」等等。它往往文體不限。審讀這類考題,必須把這個詞的內涵吃透,或者把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吃透。譬如「嘗試」,是指一個或一些人主動、有目的地去做一件從未做過的事,從而獲得某種感受或啟示。考生如果把「主動」和「第一次」丟了,寫成了「被動」和「第二次」,那就視為「跑題」。前年,我為江蘇省高中作文大賽命過一道題:「鄉音」。這就是命題作文,學生必須圍繞「鄉音」展開思路,文體也不受限制。
三、強化文體意識

由於連續6年考「話題作文」,文體不限,一種負面效果日漸顯現出來:當今的高中生,許多人已寫不出像樣的記敘文和議論文來了!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會兒玩抒情(啊……),一會兒玩哲理(哦……),事件模糊,人影晃動,結構無序,亂蹦亂跳,猶如大豐縣的「四不像」(麋鹿)!我吁請中語界抓緊「文體」教學與訓練,讓高中生知道:文體不限,不等於不要文體;你一旦選定了某種文體,就必須寫成這種文體!
在高考作文中,考生涉及到的文體主要有兩種——記敘文和議論文。下面分別提出幾點要求。

①記敘文。

必須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讓閱卷人知道你講述了一件比較實在的事情;必須有一個或兩個相對清晰、生動的人物形象,讓閱卷人感受到人物的內心、外在的生氣;必須以記敘、描寫為主,尤其要注重細節描寫,一個好的細節描寫頂得上千言萬語,如果要發表議論,應當少而精,點到為止。

②議論文。

第一,必須有一個合乎題意的中心論點(只能一個)。中心論點應當盡快地、旗幟鮮明地、簡明扼要地表述出來。按照我的體驗,最好在第一小節擺明中心論點,三四行文字即可。這可能是「何氏八股」了,但臨場只能如此,無奈!

第二,必須在中心論點下面分解出兩個或三個小論點(又曰分論點)。決不容許眉毛鬍子攪在一起,彷彿在考查閱卷人的分層次水平!什麼是講道理?講道理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中心論點。中心論點好比一個大西瓜,你用思想的解剖刀把它一分為二(兩個小論點)。先看這一半——瓜瓤紅紅的、瓜子黑黑的,嘗了一口甜甜的,於是得出結論:這一半向陽,光照好(誇張了)。再看另一半——瓜瓤白白的、瓜子癟癟的,嘗了一口酸酸的,於是得出結論:這一半朝北,光照不好。這就是「分析」。這就是通過剖視,把握事物的內部構造和內部矛盾、外部聯系和外部矛盾。做到了這一點,「道理」和「理論」就自然而然地出來了!我再強調一遍:考生朋友們無論如何要分解出兩個或三個小論點!

第三,小論點之間的關系,在考場上應當迴避「並列式」,採用「遞進式」。並列式,容易相互干擾、相互滲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似分而未分。遞進式,層層深入,逼著你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不可能出現「平面鋪陳」的毛病。

第四,平面鋪陳,是目前高考作文的一大通病,要下工夫糾正!典型的例子是: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要移植愛因斯坦的記憶,做一個出色的科學家;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要移植雷鋒的記憶,做一個共產主義戰士;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要移植何老師的記憶,考好高考作文(真有其事)……如此寫下去,可以寫到猴年馬月,永無終期。高考議論文,決不容許「馬兒啊,你慢些走,讓我把這平坦的草地看個夠」;你必須騎上駿馬,要麼躍上高山,要麼跳下大海!

第五,如果你實在「遞進」不起來,那麼,請採用下面的分析方法:立足於「中心論點」,向「前因」和「後果」兩個方向探索。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為例:前因——分「主觀」和「客觀」,客觀是「世界是千變萬化的」,主觀是「看問題的角度、標准和方法是多樣的」;後果——一分為二,有「正確的答案」和「不正確的答案」,「正確的答案」又可分為「最佳的」、「較佳的」等等,而追求「最佳的答案」是為了更好地創新和創造。請看,如此向「前」、向「後」追索,一張說理之「網」就很快鋪展開來了,有關「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思想「亮點」便一一閃爍出來。當然,我們並不要求考生(單個的)把握每一個「亮點」,你只要抓住其中一兩個就行了。

⑻ 高考散文作文

高考散文寫作全維攻略,無招勝有招輕松得滿分

「沒有金剛鑽,就不要攬瓷器活」,散文寫作是高考寫作的一大難點,非胸有底氣者實難為之。何為散文寫作的「底氣」?那就是豐厚的文化積淀、厚實的生活儲備、過硬的語言功底等。為形象直觀起見,下面以一篇高中生的散文佳作為範例,通過「解剖一隻麻雀」,來談談高考散文寫作的「要」與「不要」。
【金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父子倆駕著一艘小船行駛在水面上,突然風浪大作,小船就像海面上的一片樹葉,眼看就要翻了。兒子驚慌失措,這時父親發話了:快往船艙里灌水。當船艙里的水位達到一定高度時,奇跡出現了,小船不再搖晃。
某農村婦女在丈夫去世後,獨自拉扯著幾個年幼的子女。她吃不飽、穿不暖、睡不好,還必須超負荷幹活,雖然人很老相,但身體健康。她沒有時間生病,也不能生病。而正是這種負荷讓她堅定而健康地生活著。
行船如此,生命也是如此!負重的生命才更有韌性,更為健康。適當地給自己的生命負點兒重,這樣或許活得更有意義。
請以「生命的負重」為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
【散文佳作】
生命之重
郁翔
我曾為一棵樹而感動,一棵榕樹,普通卻不平凡。
在長江中下游的一座山上,我見到了這棵樹,滿目蔥蘢,樹冠極大,觸地的枝丫又插入地下成為新的根系。我如何來形容它的粗壯呢?枝丫橫斜,人已經不能親近它。它達到了它這種植物的極限,用自己的枝幹造了一座宮殿,更造就了一種磅礴浩大的氣勢。它不能再筆直地向上生長,因為它的樹冠太大。可是如此重負卻沒有讓它低下頭顱,它在力之所及的范圍內創造了另一番輝煌。
正在我驚嘆之時,當地的向導撿起一枚石子,用力向樹冠投去。霎時間,鳥兒的驚叫聲此起彼落,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鳥兒從樹冠中驚起,我甚至能感覺到鳥兒撲棱翅膀所扇起的風。這棵樹竟是這么多鳥兒的家,它在承受自身生命之重外,還包容了如此多的鳥兒!
然而我想,這棵樹是幸福的,它承受了生命之重,更將生命之美演繹到了極致!
負重的生命是如此有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將意志與生命一起在艱難困苦的磨刀石上打磨,將韌性與心靈一起在挫折痛楚的火爐中鍛造,人生有了厚度和力度,便能夠風雨無懼。
巴金老人就是一棵在漆黑的夜中默默承受生命之重的大樹。他生在風雨如磐的歲月,社會的黑暗猶如一塊巨大的石頭壓在他的身上,他彎曲的背趨向深重的大地,使他看到了人民所承受的生活之苦。後來,愛爾克的燈光照亮了他的路,他用手中的筆描畫出他滴血的心。漸漸地,巴金老人在這重負中直起身來,因為承受著生命之重,就一定要起來。他看到了遠方美麗的朝霞,也看到了身後文字鋪就的路,《家》《春》《秋》擱在手中,沉甸甸的。
身上有負重,走得會更穩一些;每走一步,身後的腳印也更深一些。或許今天我們會怨恨身上所負的擔子太重,有時甚至會因重壓和挫折而心力交瘁。然而回首走過的路,你就會明白負重帶給我們的一切。
生命沒有不能承受之重,負重的生命才會更加厚重。
我將那棵榕樹的照片放在案頭,那巨大的樹冠連同盎然的生機,久久留在我的心上。
【妙手指津】
一、立意追求深邃,要「紅線」,不要「亂麻」。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言道:「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此言亦為高考散文寫作之要旨。這里的「入」,就是思辨的「深入」、立意的「深邃」、主旨的「深刻」。有了這個「入」,方能高屋建瓴,一覽眾山,隨心所欲,隨興驅遣。
散文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謂「神」,其實就是文章的主旨。「袖手於前,方能疾書於後」。這個「主旨」,在下筆之前一定要想「深」、悟「透」,並讓它成為貫穿文章的一條「紅線」。
上述文題從立意的深度來看,可以有多個層面的開掘:⑴「物」的負重→「人」的負重。⑵「生存」的負重→「生活」的負重。⑶「物質」上的負重→「精神」上的負重。⑷負「個人」之重→負「家庭」之重→負「社會」之重→負「國家」之重→負「人類」之重。上述佳作正是從第⑴、第⑷兩個層面來進行開掘的,從而凝練出「身上有負重,走得會更穩一些;每走一步,身後的腳印也更深一些」這樣的深邃警句,並讓它貫穿全文。這就使全文的主旨聚焦於一點,毫無旁逸斜出之感。
二、選材追求精當,要「珍珠」,不要「雞毛」。
三、布局追求創意,要「景點」,不要「礫場」。
四、意境追求交融,要「妙合」,不要「斧鑿」。
五、語言追求文采,要「陳釀」,不要「開水」。

小弟弟,我是出版社編輯,專門負責作文類圖書的編審工作,以後有問題還可以問我。

⑼ 關於寫景的散文高考滿分作文

夕陽西下,大地沐浴在余輝的彩霞中,人們三三兩兩地在街道上漫步,晚風徐徐地拂送來一陣陣花木夾雜的幽香,使人心曠神怡,更覺夕陽無限好。

風兒吹走了我一整天的煩惱,我情不自禁地低吟淺唱著。這時給以我的不是痛苦和傷悲,而是一種藝術上的悲感,這份悲感並非悲哀的感覺,它是一種無與倫比而悲壯的心情,當你向西遠眺時,那熔金般的烈焰,漸漸的由絢爛歸於平淡,那一瞬間,一種溫馨的感覺便會從心中油然而生。

一抹殷紅色的夕陽照在西山上,湛藍湛藍的天空浮動著大塊大塊的白色雲朵,它們在夕陽的輝映下呈現出火焰一般的嫣紅,倘若你仔細地看,你會看見那雲絮在空中飄動,就像置身於輕紗般的美夢似的,會使你遠離煩惱的困擾。

我在校園的操場上愜意地漫步著,步子放得那麼的輕,那麼的慢,似乎不願意去打擾這醉人的黃昏。

疲憊了一整天的眼睛,在這時候,矚目西方,只見斜陽已經銜著山巔了,殘陽如血,霞雲似火,給校園、樹林、河流、村莊、山巒鍍上了柔和的胭脂紅色,周圍還放射著淡淡的金光。

池魚歸淵,炊煙喚子,客旅兼程。夕陽吻地的輕響,劃分了白天與黑夜。於是投林的倦鳥,也便如詩人焚燒的詩稿,載著夕陽的殷殷血焰歸去了……

一陣清爽的夜風撲面而來,彷彿一切煩惱與疲憊都置之度外了,身體的每一根緊張的神經也漸漸舒緩了;風兒吹皺的河面,泛起了層層漣漪,折射著殷紅的霞光,像撒下一河紅色的瑪瑙,熠熠生輝;遠處的小竹林閃著綠幽幽的光,在微風中輕輕搖響竹葉,風兒吹動樹葉那颯颯作響的聲音,像唱著一首動聽的歌;高空的風,恣意地追逐著、戲弄著,撕扯著雲朵。

再往下看,一條小河—小北江,竹子的色調和晚霞的紅暈,使小北江又增添了一份靜謐的氣氛,而竹子那風度翩翩的倩影和晚霞那瑰麗似錦的光芒,又使小北江在人們心目中倍增親切;幾條小漁船歸航了,在河面劃開了一道波光粼粼的水紋。

小鳥時而在半空中飛過,時而能聽見喜鵲那清脆悅耳的鳴叫,這時,我才從黃昏的夢中蘇醒過來。

太陽落山了,燃燒著的晚霞也漸漸暗淡下來了。

轉眼間,西天的最後一抹晚霞已經融進冥冥的暮色之中,天色逐漸暗下來了,四周的群山,呈現出青黛色的輪廓,暮色漸濃,大地一片混沌迷茫。

閱讀全文

與高中散文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