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指導小學生寫作文的課題研究
你好,指導學生寫作的一點方法:
一、練筆
我認為寫作不是從記憶開始,應該從寫句子開始。其中有一個更大的目的,就是消除孩子的負面情緒。
很多學生一聽作文就頭疼,是給以前的寫作嚇怕了,有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恐懼。認為寫作是個很難的東西。這是一上來就寫作文造成的。
尤其是連話都說不清楚,不善於表達心裡想法的孩子,怎麼能駕馭得了駕馭一整片文章?
寫句子練習,從記憶里的事情開始,老師可以給出材料,因為不少學生選材都困難。
比如:你喜歡吃什麼東西,為什麼?你喜歡穿什麼衣服,為什麼?你學習語文有什麼困難?今天上學路上,你看到了什麼?
練習的要求:
1、學生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告訴他,是寫給自己的,沒有人會去看。這樣,心裡少了戒備,寫作起來一身輕松,要說的話全出來了。
2、像說話一樣寫作,把意思說清楚,不圖語句優美華麗。
3、語句可多可少一句也行,兩句也行,把想要說的話寫出來就行,在沒話可說了就換話題。
練習幾次,學生寫的句子越來越多,這個時候,就能自己選話題練習了。
二、講述
講述,是為了練習學生的口語表達,也是為了提高思維能力。
1、復述
讀一篇文章,裡面講了什麼事情,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目的是為了練習表達和積累詞彙。
剛開始,選簡單的文章,以故事性的文章開始,篇幅不應太長,以後逐漸加大難度。如果選的文章太難,造成的心裡陰影以後難以消除,無形中增加了難度。
看文章之前,學生心裡要明白,看完之後要講給同桌或者別人聽的。
這個練習可以在課文里實現,如果每篇課文用復述的方式,對提高學生的寫作幫助很大。
2、講作文的內容
講述是寫作的基礎,在寫作之前,把打算寫的事情,先用口頭語言講清楚,再把講的事情寫在紙上。
你也看到了,每一單元,在寫作之前安排了口語交際,是有一定目的的。
三、收集喜歡的句子
寫作的時候,你可能有一個意思表達不出來,在別的書上遇見了相同的表達方式,不能放過這個學習的機會,趕快收集下來。
遇到讓你心動的句子,收集下來,以後寫作用得上。
你喜歡的優美語句,同樣記下來,如果考試用得上,是很好的加分項,沒有那個老師不喜歡優美語句的。
四、多讀
讀書的好處多的說不完。能讓學生的思想從幼稚變得成熟起來。剛開始寫作,學生寫的事情老師看了幼稚可笑,即便這樣大人也得憋著別笑。因為他的思想還不成熟,是讀書少的緣故。
讀是輸入,寫是輸出。輸入的量要遠遠大於輸出的量,也就大量的讀,才能寫出東西。就像牛,吃進去一堆草,擠出來半桶奶。
五、寫作的角度問題
用講故事的口吻寫作,想像你面前正有一個人在聽你的講述。
寫作要輕松,找對角度很重要。很多學生卡在這里,寫起來和上山一樣累,心裡有話,就是憋在悶壺里出不來。
寫句子和復述,完全可以融入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練習。
先不要急著寫作文,把寫句子和復述練的沒有障礙了,再融入總分總的寫作結構練習寫作,心裡負擔沒有了,寫作也變成了平常事,以後不在為寫作擔憂,只需循序漸進提高就好。
謝謝,希望您能夠採納!
⑵ 如何培養小學生作文能力課題研究計劃
一、 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他們以寫作為樂。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根本上是讓他們對寫作感興趣,以寫作為快樂。一旦他們對寫作有興趣,他們就會「想寫,愛寫,願意寫」而不是將寫作作為一種負擔。
首先:讓他們知道寫作來源於生活。兒童時期就是一個玩的階段,我們必須引導他們從游戲中激發靈感,從生活中開啟思維。比如讓他們寫《最開心的一件事》或《最難忘的一件事》就可以告訴他們可以寫自己曾經做游戲的經歷或者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另外,老師也可以與他們一起做一些游戲,讓他們游戲的同時記錄游戲的過程和感受。
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鼓勵他們寫作。要想讓學生樂於作文,首先必須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小學生的特點是敢於幻想,我們應該鼓勵支持他們大膽的去想像,去比喻,而不是對他們的「異想天開」一概否定,我們要肯定他們的想法與進步,及時的表揚他們讓他們對寫作充滿信心,這樣他們才會對寫作感興趣。另外,為了豐富他們的寫作材料,應該多的舉行一些課外活動,比如帶他們去寫生,讓他們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為寫作提供素材,讓他們在玩中學習知識,從而充分提高他們的興趣。
二、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積累寫作材料。
寫作源於生活。俗話說:「不會觀察,就不會作文。」好的觀察能力可以發現生活中的多姿多彩,發現美與丑。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愛觀察,但卻缺乏觀察能力,不會觀察。因此,教師要創設條件,指導學生觀察。比如說,為了讓學生有物可以觀察,就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了一塊生物角,讓學生親手在花盆中種上小草,由專人負責,澆水施肥,並觀察它每天的變化;買個小魚缸,養幾只小蝌蚪,讓他們觀察它們如何變成青蛙的。另外,課余時間可以帶學生去農田觀察莊稼的生長或者去樹林觀察昆蟲的成長,讓他們學會留意身邊的一草一木,發現它們細微的變化。正因為通過細致地觀察,學生才能抓住特點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生動。
三、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書是人類「智慧」的載體。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對於提高學生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於整個學科學習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學生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及其重要。
課堂上進行閱讀教學,要騰出課堂教學的時間用以自讀,學生閱讀有什麼想法,有什麼疑難,有什麼體會,可以隨時表達。氣氛寬松,探討熱烈,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鼓勵發揮想像力。
課外閱讀方面,我們借鑒著名學者郭啟宏先生在一文章中提出的4種讀書法:
1、信馬由韁法。抓到什麼讀什麼,有興趣就讀,沒興趣就歇。因為漫無目標,所以可行可止。思想無負擔,放鬆近乎愜意。
2、蜻蜓點水法。只在書上款款飛,一點,二點,三點,如打水漂。淺嘗輒止,是因為無意飽餐。據說郭沫若、老舍和楊絳都用過類似的讀法,稱作跳躍式瀏覽。
3、囫圇吞棗法。
4、改弦易轍法。一冊書讀來無味,絕不強求,馬上換書。再無味,再換,至三番乃止。
四、引導學生善於積累。
養成摘抄的習慣。有句俗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豐富詞彙,除了誦讀,還應該學會摘抄,做到讀抄結合,相得益彰,才能擁有大量的詞彙。學生摘抄的語句通常都是他們自己喜歡,能夠引起他們情感共鳴的語句,這樣的語句才會使他們用的得心應手,能夠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只有不斷的積累,才不會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現象。能到達金字塔的動物只有鷹和蝸牛,蝸牛不僅僅靠的是意志,還有就是它的日積月累。所以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的積累,使他們的作文水平可以穩步提高。
總之,學習語文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而一個好的寫作能力更是關繫到學生的以後發展,所以應大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⑶ 小學作文教學研究成果有哪些
星期天那天爸爸媽媽放了假,由於這天假來之不易,所以爸爸決定帶我去我最回想去的地方玩,答我聽到這個好消息後,趕緊跑去問爸爸去哪玩。爸爸沒有告訴我,只是對我笑了笑。
我們乘坐著汽車,我盼望著早戰點到達終點啊!不過幾分鍾終於到了。爸爸真得沒有騙我,這的確是我最想去的地方——大海。
這里的海是藍的,天也是藍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線上飛翔著白色羽毛可愛的鳥兒。海里有許多的大人和小孩在游泳。看他們游得這么開心,我想一定很好玩,所以我迫不急待地想下水了,於是我跟著爸爸下到海里,海水可清涼了,我游啊游啊,似乎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了,自己就好像是一條魚兒一樣,玩得可開心啦。等到游累了,才依依不捨地上岸。
⑷ 小學生研究報告作文,250至300字
造成環境污染的污染物是:廢水、廢氣、糞便、腐肉、塑料袋、回木筷,垃圾等。
污染物答對環境和生物有很大的危害:使空氣變得渾濁,對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生活垃圾處理不好會滋生細菌,嚴重影響人的健康;污水會影響生活水,直接侵害人體。
看了這么多,你是不是對目前的環境有些憂慮呢?對,環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保護環境衛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拒絕造成環境污染的污染物是:廢水、廢氣、糞便、腐肉、塑料袋、木筷,垃圾等。
污染物對環境和生物有很大的危害:使空氣變得渾濁,對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生活垃圾處理不好會滋生細菌,嚴重影響人的健康;污水會影響生活水,直接侵害人體。
看了這么多,你是不是對目前的環境有些憂慮呢?對,環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保護環境衛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拒絕
⑸ 小學生研究報告作文
關於小學生近視眼與視力下降的研究報告
一、 問題的提出
我們現在才剛剛上小學。可我發現我們班戴眼鏡的同學很多,所以,我想藉助這次機會,去研究一下小學生的視力下降主要涉及到了哪幾個因素。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視力下降的原因的書籍、報刊、網站等,了解小學生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2、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有關視力下降導致的後果。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世界上有近視眼的人佔世界人數的33%
世界上近視度數最高達到3000度
四、結論
⑴做作業時的姿勢不良。
⑵每天花在上網、看電視上的時間比較多。
⑶經常躺在床上看書的人數超過八成。
所以,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是保護視力的重點,切勿讓心靈的窗戶受到損害
⑹ 通過小學作文課題研究,學生發生了哪些變化
一.問題的提出: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作文評改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從作文教學過程來看,這是學生由對文題的理解、籌備、起草、成文等過程的信息反饋的過程。文章只有在不斷的修改中才能得以完善,學生作文水平也應在不斷的修改中得以提高。
傳統的作文評改是以老師為主,老師批改能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寫作水平和思想狀態,便於教師選擇恰當的作文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技巧,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素質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少數,因此,學生的參與應是必然的。但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忽視了這一點,把學生置於事外,單憑教師的批改去代替學生的自批自改,錯失了學生自我修正的大好機會,嚴重影響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每次寫完作文,老師對於每本作文要精批細改,要有眉批、夾批、總批,寫評語更是絞盡腦汁,既要指出學生文章不足,又要照顧學生面子不傷害學生自尊心,寫出鼓勵性話語。而高年級學生對於老師的勞動總是表現出不在乎,要麼匆匆看一眼了事,要麼置之不理,甚至有逆反不服氣心理。這樣,教師作文批改的效用就很難顯示出來。這樣看來,學生參與批改作文是符合新課程理念的,也是提高學生作文興趣和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教學實際的需要。
⑺ 小學作文教學研究
[小學作文教學研究]小學作文教學研究國內小學作文教學研究現狀淺析
目前我們使用的小學語文部編教材,可以說是解放後最好的一套教材,小學作文教學研究。它的特點是以閱讀訓練作為主線,將教材分為四類課文(講讀課文、半獨立閱讀課文、獨立閱讀課文、習作例文),它把閱讀分成若干個重點訓練項目,使教學既有重點,又適當反復,呈現\"螺旋式\"遞進。這樣的編排能充分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培養他們的獨立閱讀能力,但是這套教材訓練的要求比較籠統,伸縮性較大,序列不夠清楚,練習次數又比較少。因此,近幾年來,全國各地小學作文教學的研究開始活躍起來。大家都把作文教學的規律和作文訓練的序列作為研究的課題,紛紛編出各自的作文教材來彌補部編教材的不足。這種研究已經出現百花齊放,爭奇斗妍的局面。通過研究和實驗已經自成體系。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的作文教學流派主要有下述四個:
一、作文分步訓練
過去有不少同志認為小學作文應該分三步訓練,即一年級進行口語訓練(基本形式是看圖說話),二年級進行寫話訓練(基本形式是看圖寫話),三-六年級進行命題作文。可是山東省煙台市的馬昌斌、馬兆銘等同志認為,這\"第三步\"訓練橫跨三、四、五、六-四個年級,階段性不明確,也體現不出三年級訓練的特殊性。三年級是由一、二年級說話、寫話訓練向高年級作文訓練過渡的年級,以段的訓練為主,應單獨作為一個訓練階段,可以叫做\"片斷訓練\"(或叫\"過渡訓練\")這樣,\"三步走\"就成為\"四步走\"了。
煙台市的同志認為發展思維和發展語言相結合,既是小學閱讀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小學作文訓練的中心環節。按其過程來說,可分為四步走,即說話訓練、寫話訓練、片斷訓練、篇章訓練,這就是作文訓練的階段。各個階段有各個不相同的發展思維和發展語言的具體任務。例如一、二年級,學生思維的發展還處於感性認識階段,通過看圖和觀察,培養學生捕捉事物現象的能力。這個階段的語言發展,重點是說一句完整的話或幾句連貫的話,切不可提出過高的要求。到了三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就進入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著重培養學生分析聯想能力;而語言方面則以段的訓練為重點。四、五、六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進入理性認識階段,著重培養發現事物本質和特點的能力;而語言訓練則以篇章結構為重點,發展思維和發展語言相結合,按其渠道來說,主要有三條:觀察、閱讀、寫作。觀察側重於發展思維,做到\"言之有物\",閱讀側重於發展語言,做到\"言之有序\",作文是兩者的綜合運用,即\"有物\"和\"有序\"的有機結合。這樣,他們對於小學作文訓練序列的設想可概括成\"一個中心兩條線\"。一個中心是:發展思維與發展語言相結合。兩條線是:一條縱線--四步走(前邊所講的四步走),一條橫線--觀察、閱讀、作文三結合。這兩條線圍繞一個中心穿插結合,交識成網,形成一個作文訓練\"流程圖\"。根據上述設想,從一九七九年起,煙台市的同志用六年時間在全市范圍進行大面積的實驗,既訂出了各年級作文訓練計劃,編寫了教材,又進行了理論的總結,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二、作文素描訓練
上海市的吳立崗、賈志敏等同志認為,小學作文\"四步訓練\"相對\"三步訓練\"來說是個進步。可是經過三年級的片斷訓練,立即讓四年級學生獨立地寫命題作文,值得商榷。因為四年級開始進行簡短記敘文的篇章訓練,而要學生掌握簡短記敘文的基本結構,把文章寫得條理清楚,中心明確,還必須由老師\"扶著\"走一段路。也就是說,四年級(至少是上學期)也應該單獨作為一個訓練階段,可取名為\"半獨立的篇章訓練\"。因此,比較科學的說,小學作文應該分成五步走,即一年級,口語訓練、二年級寫話訓練,三年級片斷訓練,四年級半獨立的篇章訓練,五、六年級獨立的命題作文訓練。其中三年級和四年級是兩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可等閑視之。
經過調查,上海的同志發現三、四年級學生作文的主要毛病是內容空洞、言之無物,原因何在呢?一是學生不會觀察,不會想像,即形象思維能力十分薄弱;二是他們的生活知識和常用詞彙十分貧乏。據此,他們借鑒美術教學的經驗而創造了一種適合於三、四年級的作文教學形式--素描。所謂素描,乃是以觀察實物、實景作為途徑,以片斷和簡單的篇章作為形式,將描寫和敘述結合起來(即運用\"白描\"的手法)反映周圍生活的記敘文訓練。什麼叫素描訓練呢?請看一個以觀察實景為途徑的素描課例。
\"叮鈴鈴--\"上課了。這是一堂三年級的作文課。只見一位女教師走上講台,親切地對同學說:\"今天,我們繼續進行\'動作素描\'。我當\'演員\',\'演出\'的內容是尋找鋼筆准備點名。請你們仔細地觀察我的每一個動作和神態,然後把這個動作片斷寫下來\"。接著,教師兩次逼真地表演了自己設計的動作。
\"我的\'表演\'都看清楚了嗎?\"
\"都看清楚了\"。
一問一答之後,教室里立即響起了一片沙沙的寫字聲。不到二十分鍾,一隻只小手舉了起來,表示自己已經寫完。教師指定幾位同學朗讀了各自的作文。對同一過程,有的善於觀察,有的富於想像。寫法各異,琳琅滿目。試舉兩例說明:
1、一陣清脆的鈴聲響過以後,語文教師緩步走上講台。她打開點名冊,一張一張地翻閱著,終於找到了她所需要的那一頁。現在可以點名了,可是一摸胸前的口袋。鋼筆不翼而飛。咦,怎麼搞的?老師把上衣和褲袋裡的東西全部掏出來,仍然不見鋼筆的影蹤。她莫名其妙地搔搔後腦勺,凝神思索起來……\"對了,一定在講義夾里!\"她提著講義夾,輕輕地抖動一下。\"拍\"的一聲,一支\"英雄\"金筆滑到講台上。老師的雙眉舒展開了,輕輕地嘆了一口氣。她捏住鋼筆,先看看點名冊,又看看全班學生,然後開始點名。
2、語文課開始了,老師不緊不慢地走到講台前,用親切的目光環視了全班同學,然後打開點名冊,仔細地翻閱著,找到了寫著\"十一月二十二日\"的那一頁。她習慣地用手到胸前去掏鋼筆,可是真糟糕:鋼筆不見了。看著講台上,沒有;掏遍了所有的口袋,仍然沒有。老師用手輕輕地拍打著腦袋。\"辦事一向很仔細的語文老師今天怎麼做出丟三拉四的事情?\"我注視她的一舉一動,焦急著心好象要從嘴裡跳出來……忽然老師的眼睛一亮,她把講義夾輕輕地一抖,一支綠色的鋼筆\"拍\"的一下掉在講台上,作文指導《小學作文教學研究》。老師拿起鋼筆,微微地笑了一笑,彷彿對我們說:\"真對不起,由於我的粗心,浪費了你們兩分鍾\"
素描訓練,具有下述優點:
第一,素描的內容可以由簡到繁地進行設計。三年級搞片斷素描,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片斷的各種基本結構以及相應的寫作技能。四年級搞敘事素描,又可以使學生掌握簡短記敘文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情節)和基本結構(起因--發展--高-潮--結局)學會正確的確定和表現中心思想。因此,素描可以為高年級進行獨立的命題作文訓練打下扎實的基矗
第二,素描以靜物、動物、自然景物、房間陳設以及師生日常生活片斷的演示作為內容,可以幫助兒童逐步積累生活知識和常用詞語。這些內容又反映兒童豐富多彩的生活和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把它們引進課堂,可以創設誘人的情境,使兒童有話想說,有情想抒,並且受到思想教育。因此,素描不僅幫助兒童解決文字表達的問題,同時也幫助他們認識世界和提高思想覺悟。
第三,觀察作文的形式很多(如參觀訪問記、觀察日記等),而素描可以在教室里或校園里進行,簡單易行,便於教學。而且它的內容比較單一,易於逐步發展兒童的觀察、想像、抽象思維和語言表達等能力。
第四,素描可以當堂作文,當堂評講。既使學生受到獨立寫作、獨立修改的訓練,又可以減輕師生的負擔。因此,它有助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學生的德、智、體幾方面都得到發展。
從一九七九年起素描教學先在上海部分學校試驗,後來很快推廣到浙江、江蘇、廣東,現在全國各地有不少學校採用素描方法進行作文訓練。
三、作文分格訓練
小學作文分格訓練是從常青同志的中學作文分格教學中移植過來的一種作文訓練的方法。分格訓練所謂的\"格\"則是單一的基本訓練單位,具體地說是把說話、寫話、片斷訓練到篇章訓練,從寫人記事到寫景狀物,從審題立意、選材組材到開頭結尾,從培養觀察能力到發展語言、思維能力,把眾多的作文難點分解成一個一個具體訓練的基本單位——\"格\"。
例如,把一年級的說話訓練分成兩大格若干小格。兩大格:第一大格,說一句完整的話;第二大格,說幾句連貫的話。把\"說一句完整的話\"又分成五個小格:即第一格:敢說;第二格:說順;第三格:說實;第四格:說活;第五格:說准。也就是把某一年級的作文教學要求分解成若干個具體小要求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為命題作文綜合訓練准備好\"預製件\"。對每一格訓練都提出了要求,說明了道理。例如一年級說話訓練,第一格敢說,這是說話訓練開始時的要求。旨在鼓勵小學生大膽地、輕松地、無所顧慮地說話,消除學生在大眾面前說話的畏懼心理,以逐步培養他們的說話習慣;第二格說順,等到學生喜歡講話以後,就要逐步引導他們把話講通順了,講通順一般有兩個要求,第一個要求是要把話講得流利連貫,要符合一定的口語規則,這時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第二個要求是每一句話都要講得完整,不要講沒頭沒腦的話。教師要針對這個階段的要求給予指導;把話說\"實\"就是要把話說得具體,要言之有物,不要說得太空洞,太抽象;把話說\"活\"就是把話說得娓娓動聽,引人入勝;把話說\"准\",就是在講得通順、具體的基礎上,還努力要求把話講得貼切准確,沒有差錯,正確表達出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
丁有寬同志曾根據小學一百三十多篇課文,歸納出構成一般記敘文的三十個\"格\",他稱為\"三十法\",這三十法分別是:敘事四法(按時間順序敘事、按地點轉換敘事、按事件經過敘事、按事件經過結合時間順序、地點轉換交錯敘事);狀物三法,寫人八法,開頭五法、結尾四法、篇章結構六法。他以\"三十法\"為線索,訂出一個讀寫結合的規則。這個讀寫規則,按照先練敘事、狀物、後寫人;先從記敘一件簡單的事表現人到記敘較復雜的一件事表現人;從記敘一件事表現人到記敘幾件事表現人;從明意扣題開篇、結尾點題結篇,到其他較復雜的開篇、結篇,這樣的順序來編排,在教學時,逐個教,逐個練,循環反復,螺旋上升。
東北農墾總局的同志曾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原大綱)對作文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編寫了各年級的作文分格訓練教材,其中《語言表達分格訓練》上冊。供一年級使用,下冊供二年級使用,《記敘文基本技能分格訓練》供三年級使用,《觀察描寫分格訓練》供四年級使用,《記敘文綜合訓練》供五年級使用,五冊教材共包括三百二十五個格。
四、讀寫結合,先放後收的作文訓練
北京景山學校劉曼華等同志認為集中識字促進小學生作文提早起步。近幾年來,該校的同志著重研究了集中識字教學中對所學漢字的靈活認讀,靈活運用問題,加強了閱讀訓練,使二年級學生識二千二百至二千四百個漢字,掌握六千個常用詞語,讀完一、二年級共一百八十篇課文和大量課外讀物,此外,還通過抄書、造句、聽寫句子與段落,看圖寫話、寫片斷、寫日記等練習,使絕大多數二年級下學期的學生能在教師輔導下寫出三四百字的短文。這樣,就為三年級學生的作文打下比較好的基矗
那麼從三年級起作文訓練該如何進行?景山學校的同志並不主張從局部到整體的分步訓練或者分格訓練,而是主張\"先放後收\",從整體到局部進行訓練。他們認為三年級是作文的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一是要培養學生作文的興趣,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解決一個\"作文難\"的問題,二是要充分發展學生連貫語言的能力,讓他們把文章寫\"開\",把筆頭寫\"順\",三是引導學生寫真情實感,不抄襲,不假編,不瞎套、不硬擠,一開步就把路子走正。因此,應該運用\"放膽文\"的形式進行訓練,即讓學生放開膽子去寫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三年級是鼓勵學生把文章寫開,解決\"寫什麼\"的問題;到四、五年級就要教會他們對文章\"剪裁\"解決\"怎麼寫\"的問題。具體地說,四年級是掌握規律、嚴格作文訓練的階段,應教會學生如何寫人、敘事、狀物。五年級是運用規律,提高作文水平階段,應該使學生寫出夾敘、夾議、夾抒情的富有兒童情趣的作文。
此外,北京的王有聲、江蘇南通的李吉林、湖北的張開勤、遼寧的夏廷林、廣西的馬作文、天津的陳文彰、南京的袁浩、陝西的查振坤等同志,他們的研究成果,對各地也有不小的影響。
從縱向看,大家繼續對作文訓練的序列進行研究。一方面研究作文能力結構各個組成部分自身的系統;另一方面,又研究這些組成部分相互之間所構成的系統,以便將各個訓練體系綜合成一個總的訓練體系,科學地研究小學各年級作文訓練要求、重點和方式方法。從橫向看,科學地確定小學各年級與各科教學之間的科際聯系,努力使小學生的作文成為加深理解各學科教學內容,發展兒童創造能力的手段,可以預料,在今後的二、三年裡,我國的小學作文教學研究將會出現一個更加令人振奮的新局面。〔小學作文教學研究〕【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⑻ 小學作文課題研究
[小學作文課題研究]小學作文課題研究小學高段有效作文課題研究
小語12班1組 代月紅
一、課題的提出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最讓我步履維艱的還是作文教學,小學作文課題研究。一說作文課,有許多感慨,一是不知從何下手,指導寫作方法太理論化,又枯燥;叫學生自己寫呢,又太放手了,有點「放羊」的味道。二是上了作文指導課,效果也不太明顯,甚至作文有些模式化。
同樣,一說到寫作文,許多學生也會退避三舍。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和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可在現實的教學活動中,許多學生害怕寫作,為作文課和日記而煩惱,即使身邊有值得寫的人和事,往往也不知道寫什麼,怎麼寫,要麼胡編亂造,要麼寫成流水帳,很難在文章里流露出真情實感,當然也難以讓讀者引起共鳴。
深刻反省作文教學的弊端,我認為要想使作文教學獲得全局性的突破,應把大力花在如何讓我們的作文教學更有效上。
二、研究目的
1、如何通過豐富學生的生活,把學生引向社會、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品質,了解身邊的人和事,從而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
2、如何通過改變自身的作文觀念,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走向創新的作文課堂,再現作文教學的魅力。
3、如何通過系統的閱讀訓練、口語訓練,讓學生在日常的語文活動中提高作文能力。
三、 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查找、搜集、學習有關本課題理論。
第二階段:結合日常教學,實施課題研究,注重資料積累。
第三階段:不斷發思。通過觀察學生反應,看他們對習作的態度,不斷查找問題,總結經驗,對研究過程做適當調整,作文指導《小學作文課題研究》。
第四階段:形成結論。
四、研究措施:
1、從培養興趣入手,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
2、搭設舞台,提供實踐的機會與空間。
3、改進作文教學評價方式。
4、與閱讀結合,豐富學生習作素材。
5、鼓勵學生寫放膽作文。
五、研究內容。
(一)學生的寫作能力訓練
1、鼓勵學生多讀書、多背誦,學會觀察和積累。向學生推薦優秀讀物,讓學生多讀經典的書,並摘錄不同的角度和種類的優美篇章和經典句段,鼓勵學生背誦。背誦可以積累詞語和很多表達方法,寫作時才能根據需要隨意組合,信手拈來,創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表達效果。
2、具有一定的觀察力是學習作文的基本功,學會觀察是寫好作文的重要的前提條件。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觀察方法,才能在實踐中有目的、有重點、有條理地觀察,從而提高觀察效率和洞察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習作的條理性。教師應在日常生活中教學生認真觀察,仔細琢磨、充分討論,然後在做有序記錄。也可引導學生從另一角度觀察、思考。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重點之處加深印象,更用利於學生寫得具體,寫得詳實。教學生做有心人,能夠把身邊的事,看在眼中。記在心裡,把它當做素材積累下來。
3、教會學生修改文章。俗話說十分文章七分改,就是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修改文章不僅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值得培養的好習慣。而作為學生往往是寫完後交上,沒有想過修改的問題。作為老師要讓學生每寫完一篇文章,都要出聲朗讀幾遍,自己感覺不舒服的地方好好修改一下,還可以和同學互相修改。促使學生的寫作能力越來越強。
4、鼓勵學生多練筆。寫作沒有什麼捷徑可走,也沒有什麼竅門,必須多寫才能掌握領略其中的奧妙。練習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挖掘課文中可供習作訓練的素材,指導學生進行擴寫、縮寫、仿寫、續寫;結合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事情,及時記錄,發表感想。結合課外閱讀,看電視等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或觀後感。
(二)、教師本人寫作引導。教師要不斷完善自我,不斷積累好材料,要以身作則寫下水作文,讓學生看到教師的優秀作品,這樣學生才會向你取經。同時,教師的下水作文還能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三)、改進評價的方法,要善於從孩子的習作中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尤其是講評差生作文時,即使他們全文僅有一兩個用得恰當的詞,一兩句精煉的話,也要加以鼓勵,使他們能鼓起作文的勇氣,下次作文時有所進步。只要孩子袒露童心,釋放童真。就給予肯定,不嘲笑,更不能批判。只有這樣,學生才敢於說真話,寫真事,達到「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我手抒我情」的境地。
(四)、開展創造性活動,讓孩子親身體驗,在活動中積累素材。
(五)、改善作文課堂教學。大膽改變那些傳統的古板的教學方式,讓教學適合學生的口味,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慾望,才會更好地挖掘學生的寫作潛能。〔小學作文課題研究〕【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⑼ 小學作文課題研究活動記錄
答--您想要問什麼?小學語文教學都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來授課的,學校的要有教學活動都是要將老師講好,學生都能掌握所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