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小學生寫景物的作文

小學生寫景物的作文

發布時間:2020-12-18 20:01:54

Ⅰ 小學生寫景色的作文的開頭

要不,去游樂園?復」「無聊。」「要制不,去鳳凰山玩?」「鳳凰山?好呀!」星期五的晚上爸爸問我星期六想去哪兒玩?我順口一說,爸爸還當真,第二天他破天荒的起了個大早,拉我起來,馬上動身前往鳳凰山主題公園。
在去的車上,導湖阿姨說有四個項目一定要玩分別是:「飛天鳳凰」、「自由落體」、「激流勇進」、「扭轉乾坤」。「飛天鳳凰」的特點是:長380米,最大速度80KM/N;提升高度為31.8米,共8個回環,年輕的遊客帶來前所未有的冒險,刺激體驗。「自由落體」的特點是:可以在2秒內加速到6KM/H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加速度的自由落體。「激流勇進」的特點是:河道長500米最高落差4米,是國內最大水位落差的氣墊船。「扭轉乾坤」的特點是:它會讓你感受到垂直、旋轉、水平擺晃的雙重刺激。說得我心裡癢癢,不一會兒車子就到了鳳凰山主題公園的門口,那裡可熱鬧了,人山人海、比肩接踵、張袂成陰、揮汗成雨呀!
這些驚險好玩的游戲都在寧波鳳凰山主題樂園中,下次有機會我還要去。

Ⅱ 小學生怎樣在作文中描寫出景物的特點

  1. 注意動靜搭配。
    我們還可以抓住景物的變化來寫,我們所觀察到的景物有的是靜止版不動的,有的是活權動變化的,因此在寫景時既要對景物的靜態進行描寫,也要對景物的動態進行描寫,做到動靜結合,這樣才能把景物的特點描寫得更具體,更形象。
    如: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學期第8課《小鎮的早晨》第一自然段是靜態描寫,寫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第二自然段是動態描寫,寫小鎮的早晨是熱鬧的。
  2. 注意景物的形狀和顏色。
    除動靜的變化之外,還有景物的形狀,顏色的特點。
    如:湖水清澈見底,遠處連綿不斷的山峰倒影在平靜的湖水中,顯得更加青翠。這是,一陣微風吹來,剛才水平如鏡的湖面,立刻泛起了魚鱗般的波紋,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點點銀光,湖上像撒滿了珍珠一樣,微風一過,湖面又恢復了平靜。

Ⅲ 小學生描寫景物作文

春天來了,大地上的每一個角落者充滿了春天的氣息。
校園里,到處都是春光明媚的魯象。柳樹抽出了細細的柳絲,上面綴潔了淡黃色的嫩葉;小草帶著泥土的芳香鑽了出來,一叢叢,一簇簇,又嫩又綠花兒也伸了伸懶腰,打了個哈欠,探出了小腦袋;小朋友們都脫掉了笨重的冬衣,換上了既輕便又鮮艷的春裝;小鳥們從家裡飛了出來,唱著動聽的歌,告訴我們:春天來了!
春天真的來了,在池塘里,在田野上,在天空中,到處都煥發著勃勃生機。大自然的景色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晴天里,暖洋洋的陽光照在身上,軟綿綿的春風拂在臉上,既溫暖又舒服:在下雨天,時不時炸響一陣陣春雷,既驚險又刺激。
春天的景色太美了,春天裡人們的心情更美。佝僂了整整一個冬季的腰板挺直了,歡快的笑臉充滿著希望。公園里又熱鬧起來了,照相的青年人,釣魚的老人,捕捉昆蟲的小朋友,一個個陶醉在大自然的懷抱里,流連忘返。
春天裡人們更忙了。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你看,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來來往往地穿梭著忙碌的身影,鄉村的田地里,農民們在播灑著希望的種子。教室的牆壁上貼著新學期的課表,一本本新書中,有好多好多的知識果實等待著我們去采擷。
我熱愛春天,我喜歡聞到花兒的芳香,看到大樹的新綠,聽到小烏的歡唱。我熱愛春天,因為春天充滿了生機,充

冬爺爺剛走,春姑娘就提著百花籃,伴著春風,帶著春雨,悄悄地來到了人間,頓時,大地萬物復甦,烏語花香,呈現出一派生氣。
你瞧,春風輕輕地吹拂著大地,小草從地里鑽出來了,它們全身嫩綠嫩綠,遠看像鋪上了綠色的地毯。春風一吹,它們就左右搖擺,好像在給春風點頭呢,有趣極了。
你瞧,花兒們競相怒放,紅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五光十色。山上的桃花遠遠望去像雲霞。花兒們給世界穿了一件花衣裳,美麗極了。
你瞧,樹木像一個個堅守邊疆的衛士,度過了寒冷的冬天,仍堅強地屹立在那裡。今天,它們又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最美的是池塘邊的柳樹,它長出嫩綠的柳條,像一條條小辮子。春風一吹,柳條四處搖擺,像一個少女正在跳舞,好看極了。
你瞧,春雨沙沙地下著,有如綉花針,有如牛毛。河面的雪融化了,雪水匯成小溪,淙淙地流著。河水中,一隻只小蝌蝌頑皮地游著,好像在找它的媽媽,可愛極了。
你瞧,小燕子和大雁都從南方飛回來了,是為什麼呢?肯定是覺得春天太美了吧j它們在空中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好像在呼喚別的小燕子來和它玩耍。一群群蝴蝶和蜜蜂在花叢中翩翩起舞,蜜蜂采著花蜜,蝴蝶采著花粉,忙碌極了。
我愛春天I我願春天永遠留在祖國大地上!

Ⅳ 寫景作文指導:小學生怎樣描寫景物

一篇寫景的文章,它以景物描寫為主要對象,如雲霧雷電、雪雨風霜、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草樹木等。景物描寫是運用生動的語言把自然景物和社會環境的狀態、特徵從形態、色彩、聲音、光影等方面,真實、具體、形象地描繪出來,再現於讀者面前,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要寫好這類文章,我認為應當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深入實地、仔細觀察、積累素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寫好景物描寫的文章,就要學會觀察,平時積累素材。在具體的習作中,如果打算寫某一處的景物,絕不能憑想像,應該深入實地,仔細觀察,積累寫作素材。在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時,我們應向學生滲透一些常見的觀察順序:
(一)、選好角度,定點觀察。定點觀察就是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進行觀察事物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首先要選好合適的觀察點,選取恰當的視覺角度,把觀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對准目標,不變位置依據一定的順序,然後再從這一點出發進行觀察。這種觀察法,定點定位直接對准畫面,最適宜於典型環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風俗人情的描寫,就好像是攝影拍照的特寫鏡頭一樣焦點醒目。運用定點觀察之後的定點描寫,可以把景物描寫得獨具特色,個性鮮明,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實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鳥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這樣的描述:「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樹,枝乾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樹正是茂盛的時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么美麗的南國的樹。」作者立足在船頭,隨著船身漸漸逼近的時候,目光集中在大榕樹的長勢上,定點對大榕樹形態的具體觀察,看清了這一株奇特的大榕樹的真面目,枝幹「不可計數」,足見十分茂密;「枝上又生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卧在水面上一般。」觀察了大榕樹的整體形象;觀察了大榕樹與眾不同的神態美,「那麼多的綠葉」,不是一片片清晰可辨,而是「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這就是作者自始至終把觀察的目光定點在大榕樹上,對榕樹的枝、葉、根的形狀、顏色、位置進行細致觀察。然後從外形描寫入手,濃墨重彩,逼真地表現出了榕樹的勃勃生機。
(二)、移步換景。在進行觀察時,觀察點不同,觀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情況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樣了。正像北宋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一詩寫的那樣:「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讓學生使用動點觀察法,就是連續移動觀察位置,從不同的觀察角度,觀察同一景物的表現方法。動點觀察有兩層含義:一是觀察點要連續不斷地移動;二是移動觀察點要有順序。這種觀察法適合觀察正在發展變化著的景物。由於作者對景物連續不斷深入細致的觀察,清清楚楚地了解到了景物各方面的不同形態和色彩,描寫起來就得心應手,有話可說了,既可描摹景物的形狀,又可顯示景物的神采,使景物鮮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當你來到自己喜歡的一處景點,最好先看看全景,對整體有個初步的印象,然後邁開你輕快的腳步,向前走去,這樣隨著你腳步的移動,眼中的景物在不斷變換,這就是「移步換景」法。如《頤和園》一課,作者就以不同的觀察點來描寫園中的景色:或立足公園大門,或駐足萬壽山下,或站在萬壽山上,或立於昆明湖堤岸,描繪的是一副副異彩紛呈的圖畫.頤和園面積寬廣,作者不能一眼就能把景物看完,所以觀察點必須移動變化,這樣才能細致地描繪出園景。
(三)、抓住描寫對象的特點進行觀察。雖然每處景物都離不開山和水,離不開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但是每處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就是同一處景物,因季節不同,其特徵也不一樣。觀察時如果抓不住特點,寫出來的文章就會千篇一律,無法感染讀者。因此,無論是寫春花的絢麗,還是寫秋葉的靜美,是寫江海的波瀾壯闊,還是寫小河的潺潺流水,都要認真觀察,把握它們的特點,了解景物的全貌,圍繞一個中心來寫。例如:學校的小花園里,花香與讀書聲相伴,特點是幽靜美麗;操場上有單杠、雙桿和籃球場,同學們在鍛煉身體,它的特點是熱鬧。另外有些景物還要一邊對比一邊觀察,才會發現這一事物的與眾不同之處。比如,觀察樹葉,如果不對比,只盯著一種樹葉看,你會以為綠就是它的最大特點了,可是一比你就會發現,松葉如針,柳葉如眉,楓葉似鴨掌,這才是它們真正的特點。
二、做到「寓情於景」。
所謂「寓情於景」就是將自己的感受寄託在景物的描寫上。沒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過是蒼白的「軀殼」是沒有生命力的。在景物描寫時,不僅要寫出景物的美好,還要寫出自己的真實情感,讓景物的特點與自己的感情自然交融,渾為一體。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景中含情、情中有景 、情景交融,給人以極強的感染力。例如:在《山雨》一課中,作者這樣描述:「陽光下,山林的色彩層次多得幾乎難以辨認,有墨綠、翠綠,有淡青、金黃,也有火一般的紅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這清新的綠色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這段話描寫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綠」,連用兩個「流進」體現了兩個層次:這「綠」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靈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綠」那種讓人難以忘卻的美。通過對山雨色彩美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
三、要動靜結合,以動襯靜,構成完美的整體。
靜態描寫,要繪出景物的外形、內涵、色彩和神韻;動態描寫,要對事物的動作、聲響、神態作細致的描繪,達到景物傳神、生動、鮮活的效果。在寫景的時候,要把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有機結合,使景物既有靜態的美,又有動態的美,才能深深地感染讀者。例如:在《第一場雪》一課中這樣寫到:「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陽出來了。推開門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樹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靑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鬆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陣風吹來,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著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這個片段的描寫作者就利用動靜相結合的方法活靈活現地寫出了雪後的美景。我們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就要求學生既要有靜態描寫,又要有動態描寫,做到動靜結合,構成完美的整體。
四、結合實際、展開聯想。
展開想像是神奇的「鮮活劑」。景物大都是靜止不動的,如果只是把它們的樣子描繪出來,就會顯得乾巴巴的,空洞無物;如果給它們灑上想像「鮮活劑」,景物就會立刻呈現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在《山中訪友》一課中,作者這樣描述:「我*在一棵樹山,靜靜地,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發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生的聯想。樹為人友,人和樹已融為一體。這是多麼奇妙的一種境界!從這些聯想中,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的那種「知己」情意,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又如:在寫作時,當你寫了「荷葉在風中搖曳」,緊跟著想到「好像美麗的少女在跳舞。」這樣寫荷葉就跟讀者拉近了距離。當你看到一捆捆稻穀想像到它們就像一個個扎著辮子的姑娘……這樣賦予景物以生命,把景物比喻成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的描寫手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動。除了用比喻,還可以運用擬人、誇張、排比等修辭手法,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可以使景物描寫更加細致、生動、引人入勝,給人以美的享受。
五、敘述有序,條理清晰。
寫作文時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來寫,應當根據需要,或按時間順序、或按空間順序來寫……。這樣,會使文章脈絡清晰,主題突出,不至於雜亂無章。同時,要寫好景物,還要有豐富的詞彙,詞彙不豐富再美的景色也描繪不出來啊!所以平時要注重指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
總之,只要善於觀察身邊的事物,結合事物展開合理想像,並產生真情實感,加以有條理的敘述,就能把作文寫好。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的方法和能力會得到持續的提高,創新思維也會得到培養,作文水平才會不斷提高。

Ⅳ 描寫景物的作文300字

秋天的落葉

盼望著,盼望著,秋天終於來到了。我來到山上。好不容易站穩腳,我就深深被葉兒吸引。這時已落葉飄飄,呈現出一片「無邊落木蕭蕭下」 的美好景色。

只見形態不一的落葉在空中像蝴蝶輕輕飄落,瀟灑地和大樹媽媽告別;有的就覺得自己十分美麗,就轉了幾圈華爾茲,才回了地面;有的一下子沖到了地面,像降落傘;風伯伯幫助了它,它又飛起啦,像直升飛機。一會兒,它又落在了地上,與其它葉子混在一起,緊緊偎依……一片紅的,一片綠的,一片黃的,又一片又紅又黃,我輕輕撿起,默默看著,又輕輕將它放下。收下一片片秋天的禮物,把它們珍藏在喜愛的書本里。

我走著,走著,無意見到了一棵高大的銀杏樹,雖然它葉子枯黃,但他筆直的身軀矗立,披著金黃的禮服,十分瀟灑。咦?前面那飛舞的黃蝶,飄飄悠悠地飛向大地……秋天了,哪來的蝴蝶?我心裡好笑,便好奇的走過去,啊!竟是倆黃葉!倆個扇子似的—銀杏葉。它原來深綠色的,是歲月老人給它穿上了金黃色的t–恤衫。我輕輕吹了口氣,它便飄飄悠悠的,在手上劃過……

在瑟瑟的秋風中,落葉簌簌地飄落到大地。夕陽輕輕地為它們抹上一層神秘的色彩;細雨緩緩地讓它們離開了相伴了一個春秋的樹枝。這個舞會是它們一生中最後一個篇章。這個舞會後等待著它們的,將是面臨死亡。但他們死後會化為肥料,給予樹營養,孕育下一代葉子。其實,它們正在自己的衰亡中,感覺到了生的氣息,感到了來自大地的生命力!他們之所以沒有一點哀愁,不感到後悔,絲毫悲涼,是他們深深懂得給人是綠的生命,綠的海洋,綠的希望!

我愛秋天,更愛秋天的落葉!我願做一片落葉!

Ⅵ 小學生怎樣寫景物作文

「滴答滴答」是誰在敲打大自然的琴鍵,是雨,是冬天的灰濛蒙的雨。
我在陽台上澆花,聽見了雨聲,便向遠處望去。遠處的山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讓人覺得彷彿山上有神仙來到,從天宮中帶下了仙霧。冬雨紛紛落著,催下了最後一片桃葉,桃樹在冬雨里蓄勢待發;催開了我家陽台上的茶梅,朵朵嬌艷欲滴,勝過春花;催紅了山上的楓樹,真是「霜葉紅於二月花」。
冬雨盡情地落著,落著落在水窪里,像是晶瑩的玉盤濺起粒粒珍珠,又像是土地綻出一個個笑的酒窩。
這冬天的迷人的雨啊!引來了一個個愛雨的孩子,他們撐著紅的傘,藍的傘,黃的傘,穿著各色的水鞋,在雨中奔跑著,歡笑著,調皮的小腳丫輕輕抬起,猛地踩下,濺起一朵朵水花。
那濺起的水花,是孩子們的歡笑。
我走在泥濘的路上,每踩一腳都會有新鮮的雨水溢出,讓我忘卻了冬的寒冷,冬的煩惱。路兩旁飄下黃黃的落葉,緊緊地貼在泥濘的小路上。這一條小路,就像鋪上了長長的印著落葉圖案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小路的盡頭。

路燈下,我抬起頭,每一根雨絲都清晰可見,每一根雨絲都金黃金黃,每一根雨絲都那樣長,那樣晶瑩,那樣閃亮冬天的灰濛蒙的雨啊!盡情地落著,落著它悄悄告訴人們: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Ⅶ 《寫景作文指導:小學生怎樣描寫景物

一篇寫景的文章,它以景物描寫為主要對象,如雲霧雷電、雪雨風霜、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草樹木等。景物描寫是運用生動的語言把自然景物和社會環境的狀態、特徵從形態、色彩、聲音、光影等方面,真實、具體、形象地描繪出來,再現於讀者面前,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要寫好這類文章,我認為應當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深入實地、仔細觀察、積累素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寫好景物描寫的文章,就要學會觀察,平時積累素材。在具體的習作中,如果打算寫某一處的景物,絕不能憑想像,應該深入實地,仔細觀察,積累寫作素材。在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時,我們應向學生滲透一些常見的觀察順序:
(一)、選好角度,定點觀察。定點觀察就是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進行觀察事物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首先要選好合適的觀察點,選取恰當的視覺角度,把觀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對准目標,不變位置依據一定的順序,然後再從這一點出發進行觀察。這種觀察法,定點定位直接對准畫面,最適宜於典型環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風俗人情的描寫,就好像是攝影拍照的特寫鏡頭一樣焦點醒目。運用定點觀察之後的定點描寫,可以把景物描寫得獨具特色,個性鮮明,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實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鳥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這樣的描述:「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樹,枝乾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樹正是茂盛的時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么美麗的南國的樹。」作者立足在船頭,隨著船身漸漸逼近的時候,目光集中在大榕樹的長勢上,定點對大榕樹形態的具體觀察,看清了這一株奇特的大榕樹的真面目,枝幹「不可計數」,足見十分茂密;「枝上又生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卧在水面上一般。」觀察了大榕樹的整體形象;觀察了大榕樹與眾不同的神態美,「那麼多的綠葉」,不是一片片清晰可辨,而是「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這就是作者自始至終把觀察的目光定點在大榕樹上,對榕樹的枝、葉、根的形狀、顏色、位置進行細致觀察。然後從外形描寫入手,濃墨重彩,逼真地表現出了榕樹的勃勃生機。

Ⅷ 小學生寫景作文步驟

有些家長很困惑,為什麼帶孩子去過的地方不少,但寫起作文來還是沒東西可寫?

這當然有爸媽的原因:在出發之前,沒有讓孩子去搜集旅遊地的相關人文地理資料,導致寫起來知識儲備不多,思維受限,打不開視野,當然也有其他原因。
比如一不小心掉進兩個坑。

寫景,也就是描繪景物,即運用語言文字把你看到的聽到的和接觸到的各種自然景物,通過文字,有條理、具體、生動地描繪出來,讓讀者看到一幅優美的風景畫。所以不少孩子就會掉進兩個坑。

第一個坑:華麗辭藻堆砌,不知是何處。

寫景作文講究語言的優美,但優美不是一味追求字眼。衡量語言文字運用好與壞的原則,不是看是否有好詞佳句,而是看是否能清晰表達寫作意圖。

第二個坑:為寫景而寫景。

如果我們寫景只是為了寫景,是拼不過照相機的,作文里的寫景,目的是用景色來烘托環境氣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那麼應該怎樣寫景呢?

觸景生情,想要記錄下來大自然的雨雪雲霧、山水草木,是寫景作文的內在動力。

藉助這股動力,動筆之前請先在腦海中回憶一下你想要寫的景物,回憶景色的時候,用三個步驟搭建起寫景作文的基本框架。

第一步:找風景的點位。選擇哪一處風景?假如選擇了一處公園,那公園里有什麼?哪一個地方是你最感興趣的?

第二步:選擇了這處景物之後,景物本身的情況如何?描述它的顏色、形狀等,這是寫實。學會用描述的方式來寫,也就是要學會形容這一景物。多用動詞,讓靜態的景物變成動態的。

第三步:需要在實物的基礎上,大膽發揮想像。主要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對景物帶有深深的感情。要注意,景物和作者之間是有親密關系的。這樣一分析寫景作文的框架結構就清晰了,重點也突出了,更重要的是,生動的比喻和擬人讓景色變得可愛、有性格。

經過這三步,景物的框架和基本內容已經形成。如果你想寫得更精彩,可以用三種升級版的技法:

第一種:有人有情。景中如果沒有人物,就是冰冷和孤立的,景中一旦有了人,就有了生機,有了與人之間的情感。

第二種:動靜結合,一個動,一個靜,用對比的手法,呈現景物在動和靜兩種狀態下的樣子。這里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所描述的具體景物的變化,從動態到靜態,或者從靜態到動態。第二層意思,是景物定格的那個瞬間,就像拍照一樣,被拍下來的那個瞬間,動態的景有哪些,靜態的景有哪些。

圖片來源於網路
第三種:點面結合。點,是詳細描寫,寫出最能顯示景物形狀特徵的部分。面,是概括描寫,寫出景物的全貌和大體感覺。點面結合,既要有「點」的詳細描寫,又要有「面」的概括描寫。點,可以突出重點,體現深度;面,可以顧及全局,體現廣度。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寫景物的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