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以自信為題的高中800字議論文,要求,有中心論點和3個分論點,分論點要句式一樣的
人生,是一場戰斗的過程,時而平穩順利,時而坎坷殘酷,誰也不能卜知自己的命運,要想前進,要想成功,自信是必備的。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同時,人生又像一座險峻的山峰,只有自信地向上攀登,才能無限風光盡覽眼底。
自信是成功的秘訣。參透了自信的真諦,就算是已定的事實也有翻身的希望。自信是一種力量。一種潛在的、可貴的、強大的力量,有了它,就可以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大事業來。自信是做人的原則。一個人不可能事事順利,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不管歷經多少失敗,都要努力去戰勝困難,要像那無所畏懼的蒼松一樣,傲然挺立。自信是一種擁有,一股勇氣。就是憑借著這股激情,我們才能開拓自己的人生道路,盡情描繪明日的七彩世界。
沒有自信,越王勾踐怎能砍斷吳王的金戈?沒有自信,區區西秦如何東出函谷而一統天下?沒有自信,百二秦關怎能更換上劉漢的旗號?沒有自信,成吉思汗的鐵騎又如何能踏上多瑙河的土地?
自信是失敗的支柱,是成功的基奠。自信,它給我以勇氣與力量,有了它,失敗不再追隨我,勝利不再躲避我;有了它,生活更充實有趣,學習更富有生機。自信,是一顆火熱的太陽,使我享受了它的溫暖;自信,是心底的一顆寶珠,什麼時候用它,什麼時候就會發光;自信,是征途的導航燈,指引我跨過一道道艱險的門檻。
我們要學會欣賞自己,表揚自己,把自己的優點、長處、成績、滿意的事情,統統找出來,在心中「炫耀」一番,反復刺激和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我真行」,就能逐步擺脫「事事不如人,處處難為己」陰影的困擾,就會感到生命有活力,生活有盼頭,覺得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從而保持奮發向上的勁頭。「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給自己鼓掌,自己給自己加油,自己給自己戴朵花,自己給自己發錦旗,便能撞擊出生命的火花,培養出像歐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移動地球」的那種豪邁的自信來!
自信不是孤芳自賞,也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得意忘形,毫無根據的自以為是和盲目樂觀;而是激勵自己奮發進取的一種心理素質,是以高昂的鬥志、充沛的干勁、迎接生活挑戰的一種樂觀情緒,是戰勝自己、告別自卑、擺脫煩惱的一種靈丹妙葯。自信,並非意味著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得成功,而是說戰略上要藐視困難,戰術上要重視困難,要從大處著眼、小處動手,腳踏實地、鍥而不舍地奮斗拼搏,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戰勝每一個困難,從一次次勝利和成功的喜悅中肯定自己,不斷地突破自卑的羈絆,從而創造生命的亮點,成就事業的輝煌.
天空因白雲而蔚藍,生命因自信而精彩.
人們常說:「自信是事業成功的保障。」這句話很有道理,只要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天底下所有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擺在我們面前的名人有哪一個人一生是一帆風順的呢?不都有挫折嗎?但名人之所以能成為名人是因為:他們能在受到挫折時抬起頭來奮力向前追趕。正所謂:人有他的高峰期,也有他的低谷期。達到了高峰期時可以說走到了輝煌,但是走到了低谷也不要氣餒,要有自信最大程度的挖掘自己的潛能。這樣往往可以達到一個最好的效果。
愛迪生小時候最喜歡科技小製作,但是他學習非常不好。青年時仍憑借著自信堅持發明創造,我們現在用的燈泡,可是費了愛迪生浩大的一番工夫,他嘗試著在一千多種材料中挑一種最耐用的來製作燈絲,當時周圍的人們都取笑於他,但是愛迪生不顧周圍的輿論,堅持做實驗,終於發現了鎢絲最適合做燈泡的燈絲。他發明了燈泡可謂照亮了全世界,為世界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愛迪生也成為了世界上偉大的發明家。
美國著名作家海輪凱勒,一歲半就雙目失明。命運對他是凄慘的,可是她憑著對自己的信心,頑強的活了下去,又踏入中學校門。此後,她對她自己越來越有信心,並且被美國著名學府-----哈佛大學錄取。
可見,自信是人獲勝的法寶,更是事業的保障。但是,自信也要有度,過高的估計了自己而輕視別人就等於自傲自負,全不把別人放在眼裡。最終是沒有好下場的。
三國時候的馬謖,的確有才能,但是他看不到自己的弱點,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終究就因為街亭失守而身首異處。可見,「驕兵必敗」就正好應了這一個事實。
自信,可以使一個人從平常走到輝煌;自信,可以使一個人從絕望看到希望;自信,可以使一個人從暗淡走向光芒。自信,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保障。
當新的一天又到來時,你是否把自己定格在忙碌中?當太陽升起時,你是否把握信那每一縷陽光?有目標有自信的人,在忙碌中依然能感受太陽的溫馨,依然能嗅出生活的七彩光環。
古人雲:「人不自信,誰人信之。」心中有自信,成功才有動力。就正如莎士比亞說過的「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有了自信,人才能達到自己所期望達到的境界,才能成為自己所希望成為的人,堅持自己所追求的信仰。無論在什麼情況下,自信者的格言都是:「我想我能夠的,現在不能夠,以後一定會能夠的!」
人生需要目標,有目標才有奮斗,有奮斗才有充實感。要充實必定要自信。人生並非是一帆風順,永無波浪物,它是一條充滿艱辛坎坷、曲折,充滿挑戰,充滿挫折的旅途。只有自信才能體驗出人生的內涵。 只有自信才能感覺生活美好!當然,一個自信的人,並非事事順心,事事如意,只是她在靈魂上開了一扇天窗,讓陽光從窗口飄進來,即便是陰雨的天,她也學會了創造太陽,那個太陽就是對自己有信心。
喬諾·吉拉德,美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銷售大王。他出生在美國的一個貧民窟,比人們想像中的還要貧困,在很小的時候他上街去擦皮鞋補貼家用,最後連高中都沒有念完就輟學了。他的父親總是說他根本不可能成才。父親的打擊一度讓他失去自信,甚至有一段時間,他連說話都會變得結結巴巴。幸運的是,他有一個偉大的母親。是她常常告訴喬諾·吉拉德:「喬,你應該去證明給你爸爸看,你應該向所有人證明,你能夠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你要相信這一點:人都是一樣的,機會在每個人面前。你不能消沉、不能氣餒。母親的鼓勵重新堅定了他的信心,燃起了他想要獲得成功的慾望,他變成一個自信的人!從此,一個不被看好,而且背了一身債務幾乎走投無路的人,竟然在短短3年內被吉尼斯世界紀錄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而且至今還保持著銷售昂貴商品的空前紀錄——平均每天賣6輛汽車!一直被歐美商界當成「能向任何人推銷出任何產品」的傳奇式人物。我們能夠從他那傳奇式的人生中看到:人生需要自信!而從被譽為日本推銷之神的原一平的成長生涯中,我們也一樣能夠看到:人生需要自信。原一平長得身材矮小,25歲當實習推銷員時,身高僅1.45米,又小又瘦,橫看豎看,實在缺乏吸引力,可以說是先天不足。然而,這一切並沒有打垮原一平,相反愈挫愈勇的他,內心時刻燃著一把「永不服輸」的火焰,憑著「我不服輸,永遠不服輸!」、「原一平是舉世無雙,獨一無二的!」的超自信自強心態,成功的用淚水和汗水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推銷神話,最終成為日本保險推銷第一人。
自信,可以說是英雄人物誕生的孵化器,一個個略帶征服性的自信造就了一批批傳奇式人物。然而,自信不僅僅造就英雄,也成為平常人人生的必需,缺乏自信的人生,必是不完整的人生。
請一定要充滿自信,因為人生需要自信,自信讓人成功。
❷ 求中心論點和分論點,,,高中作文,急求
1.
中心論點:
分享是成熟的標志。
2.
分論點一:與人分享,是對自我的了解與肯定,專也應是對別人的尊重。屬
3.
分論點二:與團隊分享,會是團體進步,是自我的貢獻。
4.
分論點三:與國分享,
讓世界更加精彩。
巧妙運用:舉例論證,正反論證……
❸ 議論文三個分論點,三個事例引論高中例文
告訴你」,此話一出,孩子就在家長面前低下了頭,聽候家長的訓斥;學生就在老師面前地下了頭,准備做筆記;員工就在老闆面前低下了頭,聽候安排.
在我看來,「告訴你」三個字透露著強勢的語氣,此話一出,雙方就不可能平等地對話了,不是一方占據壓倒性優勢,能夠單方面控制另一方,就是雙方開始針鋒相對,溫度不斷上升,火葯味越來越濃,甚至一言不和大打出手.卻是絕對不會再有平等、和諧的談話氣氛了.
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思想講究「和而不同」,兩個意見不一的人往往能成為好朋友
,坐下來心平氣和談論學術問題.而現在對於學術問題的談論就不是這么和諧了,往往是雙方高聲爭吵,互相拆台,好勇鬥狠的話屢見不鮮,「告訴你」這三個字出現的頻率更是高得嚇人.
說到學術研討,蔣方舟
這個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使他這么出名的很大原因就是中國的學術制度.中國的學術界有一個潛規則,誰的學位更高,誰的身份更高,誰的嗓門就更大,這就使很多人絞盡腦汁地造假,從而成就了打假英雄——蔣方舟.
很顯然,一個掌握真理的高中老師和一個科學院院士是無法在一起平等的討論問題的,因為院士會更多地使用「告訴你」三個字,從而說明他的都是道理,與他「告訴你」的內容相對立的則是謬誤.這就使人們的思想被大大地局限了,學術也不能得到健康地發展.
❹ 關於高中作文「分享」的中心論點和三個分論點
1.
中心論點:
分享是成熟的標志。
2.
分論點一:與人分享,是對自我的了解與肯定,回也應是對別答人的尊重。
3.
分論點二:與團隊分享,會是團體進步,是自我的貢獻。
4.
分論點三:與國分享,
讓世界更加精彩。
巧妙運用:舉例論證,正反論證……
❺ 高中生梅花香自苦寒來議論文要有分論點
種子要沖破泥土的覆蓋,才能發芽生長,小鳥要克服對天空的恐懼才能在廣闊的天空飛翔,人要經歷苦難與失敗的洗禮,才能走向成功,才能演繹精彩的人生。
五千年的中華歷史長河涌現了無數仁人志士,正是因為他們面對困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才給歷史增添了千斤重的分量。
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下獄受「腐刑」。在給好友的信《報任安書》中,他寫到﹕「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從這些先賢的遭遇中司馬遷看到了自己要走的人生路,於是他發憤著書,成就了被魯迅先生贊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司馬遷先生的事跡充分說明了「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面對困境,他沒有自暴自棄,反而借古人的事跡安慰自己,忍受酷刑,決心隱忍苟活,發憤著書,最終登上了成功的舞台。
孟子曾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見逆境出人才。
史蒂芬?霍金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是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科學家。但是天妒英才,她患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被禁錮在輪椅上達20年之久,但他身殘志不殘,克服了生活中的種種不便。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盡管他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但他的思想卻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創造了奇跡,造福了人類世界。
霍金的事跡足以證明孟子的觀點,告訴了我們成功之路上鋪滿了荊棘,我們必須堅持不懈,頑強拼搏才能登上成功的舞台,正所謂「梅花香自苦寒來」。
有人曾說過,成功的大門分為三種材料製成的。第一種是紙糊的,一捅就破﹔第二種是木製的,需要撞擊才能打開﹔第三種是鐵做的,需要你用盡全力,堅持不懈地撞擊,它才會向你打開,這種門一旦打開,迎面而來的是巨大的成功。而大多數人成功的大門都是後二者,正所謂「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面對風雨,同學們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頑強拼搏的鬥志,那麼就離成功不遠了!
因為梅花香自苦寒來。
❻ 高中作文以格局為話題的中心論點
一隻螞蟻拖著一穗麥芒,它發現無法拽進窩里,就把麥芒拖到一邊,為其他螞蟻讓路。
這,就是一個生命的格局。
格局是一種氣度,是一種情懷,是心靈里山高水闊,是精神深處天地澄明。有大格局,才會成就人生的大氣象,大意境,大趣味。但無論多大的格局,首先要有一種容納,一種尊重,胸懷里要盛有世界,心底里能裝下他人。也基於此,太自私的人,沒有格局。太無情的人,也不會有格局。
中國人在建築上是講究大格局的。門楣要高,屋宇要廣,庭院要深,然後,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其實,這也是每一個人喜歡的人心的格局。襟懷要大,氣象要大,三千里驛站與亭台,八千里疏雲和淡月,在國人看來,格局一大,內心就會宏闊,精神就會逍遙,靈魂就會奔逸自由。
跟
有大格局的人交往,有通透的快感。那感覺,彷彿你走在幽暗裡,突然間,整個世界的窗戶,為你一扇一扇打開,然後,陽光匝地,風煙俱靜。大格局,說到底,是
大眼界,大智慧,大涵養,大氣度。也因此,小肚雞腸的人,睚眥必報的人,錙銖必較的人,都難有大格局。心眼小,仇恨大,計較多,都會是心性的泥淖,難以讓
人清麗出塵,步入大格局的宏大境界。不要在利慾熏心的人那裡找格局,也不要在追逐權力的人那裡找格局。一個內心被錢權誘惑和迷亂的人,是不會有格局的。真
正的格局,只生長在恬淡的心境里。若一棵樹長在曠野,風婉約地吹,雲含情地過,花香偷眼,流水迷離,但它依舊是一棵樹,堅守在曠野里,四野疏闊,八風不
動。
才大而器小的人,有格局,但格局終會促狹;才微而德盛的人,有格局,且格局會越來越寥廓。才能會使格局的內在豐富,德行會讓格局的外延寬廣。有大才大德的人,即便是眉宇方寸之地簡單的一念流轉,也可見大格局澎湃。
慾望是格局的大敵。無論多大的格局,一經慾望和貪婪咬噬,就會眼界短淺,就會襟懷窄小,就會肚量褊狹。一個人,若從大格局中滑落下來,屬於生命的最炫目的光亮也就萎落了。之後,無論他再擁有多少,也再難見雍容華美的大氣象了。
金岳霖深愛著林徽因,卻寧願,隔著一生的距離守望。在他人生的最後,有人想得到他跟林徽因的種種故事。他說:「我所有的話,都應該同她自己說,我不能說。」頓一下,他接著說:「我沒有機會同她自己說的話,我不願說,也不願意有這種話。」
我想,這該是這個世界,愛的大格局了。這來自靈魂的格局,讓人唏噓。
做人的格局
一個人的格局由他和他的朋友組成。自然,也由他和他所使用的東西、所食用的食物,甚至所熱愛的服飾和樂曲組成。一個人坐在那裡看書、吃飯、沉默或者是說話,其實就是一種格局。
人沒有好和壞之分,但做人的格局卻是有大小之異。
偷
東西的那個人對他自己的孩子是慈愛的;殺人犯最後把器官捐獻出來,他拯救了另一個人的生命。我們不能粗暴而簡單地命名他們就是壞人。但是,同樣的一個人,
選擇做一個小偷來滿足私慾或是達到目的的格局是小的。因為,他在通向獲得的道路上模糊了恥辱,為了目的而不擇手段;同樣的緣由,不論是糾正公平還是突然爆
發,忽視別人的生命,偏執地殺死別人並最終賠付自己的一切的人,格局也是小的。
格局總是和一個人的經歷相關。貧窮過的人才會知道珍惜食物;受過傷害的人才會想盡辦法避免挫折。
看電視新聞,知道大千世界裡,我們不可能要求每一個人都像八十歲的老人一樣看破世事心態淡然。但是,格局卻是在很小的時候就可以養成的,由此不斷擴大。
每每憶及自己的過去,我總是不滿意的,所以,在書寫時有意扭曲了許多,我把做得不好的情節安排到別人身上,把別人的優點毫不羞澀地抱在懷里。想來總是格局小的表現。
但這些並不傷害他人,不過是對自己的一種虛構。
真
正破壞自己格局的不是這些過往,而是內心裡的迷失。譬如一點一點迷失在物質里,從貧窮開始的某種佔有慾望,從偷竊開始的某種無序競爭,從炫耀開始的某種淺
薄虛榮。這些被物質所迷惑、所包圍的世俗生活是可怕的。這些迷失在物質里的人,已經喪失了作為個人尊嚴的內核,成為這個世界上被物質統治的一種動物。這樣
的人,不管他走到哪裡,他的格局的小都會成為他致命的牽絆。
我有切身的體驗,貪婪和懶惰常常會把一個善良的人逼成小偷。
我的朋友唐胖子就
是這樣的人。他是一個有才華的詩人,在網上認識了一個女人,瘋狂地給人家寫詩。後來,他突然揚眉吐氣,買了一套小房子。見面吃飯,見到他抽上好的煙,說著
我們都沒有去過的酒店的名字,在詩歌里列舉一些洋品牌,一副無比奢華的樣子。在和我私下相處的空間里,他露出卑鄙的人性,說自己如何用詩歌把一個有錢女人
擄獲。
我覺得,他要完了,很友善地勸解他。說:「如果你真像原來說的那樣,喜歡詩歌,就要有獨立的精神。」在豐富而生動的物質誘惑面前,我自己都感覺到我的話多麼蒼白和弱智。
唐胖子其實並不胖,他有標準的好身材。但是,多年不見的他,終於成功破壞掉別人的家庭以後,他不再寫詩了,做什麼不得而知。只是覺得他一臉的暗淡,像一個吸毒犯,當年的陽光早就拋棄了他,只剩下一個空殼。
他是一個聰明的人,卻因為格局太小,過於沒有定力,迷失了自己。
每
一個往目標行進的人,都有可能遇到路邊的野花、蜂蜜、美女蛇、極大的榮譽和合乎內心的其他誘因。人也不可能像被種在稻田裡的秧苗一樣,被一行又一行的規矩
完全控制,行動不得。犯錯誤、小氣、好色、貪吃都不是致命的。若是不過分,這些缺陷,甚至是我們以後憶念某些舊友的深刻印記。
只是,多數人因為自己的格局太小。承受不住誘惑,一點點地把積累的良心和德性丟掉,最後只剩下空洞的軀殼。是的,最後來衡量我們的不是文筆的好壞。不是衣服的光鮮,不是閱讀書目的多少。而是我們做人的格局。
❼ 高中作文800字議論文,以規矩為話題,要有分論點
一、審題思路:「規矩」在詞典中的意義是「畫圓形和方形的兩種文具,比喻一定的標准、准則和慣例」.題目的導語來源於孟子的名言「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本義是說,沒有圓規和求直角的曲尺,就沒法畫出規整的圓形和方形.與「規矩」詞義相近的詞有「規范、規則、規章……」後者是指形成了條文的規定.規矩的外延很廣,例如法律制度、校規班規、家庭教養規矩、規章制度、行為規范、紀律守則、交通規則、比賽規則、游戲規則、文學作品的創作規則、文明公約、道德規范……但前人的思想、理論、定律、做法和自然、社會運行的規律等不屬於規矩的范疇.不少同學在這里發生了誤會,例如認為「宇宙守恆定律」是規矩,亞里士多德關於重物落地的錯誤理論是規矩,經典力學理論是規矩……由此,同學們認為哥白尼的「日心說」、達爾文的「進化論」等較先進的理論就是在打破原來的規矩後產生的.例如,有同學寫道:「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從一個掉下的蘋果中思考最終得出萬有引力定律.如果他如平常人一樣遵循著蘋果本來就會掉下來這一規矩的話,我們永遠都得不出萬有引力.」二、寫作提示:(1)並列式結構——中心論點:無規矩不成社會.分論點1:政治生活需要規矩.分論點2:經濟生活需要規矩.分論點3:文化生活需要規矩.(2)層進式結構——中心論點:規矩需要不斷辨證.分論點1:規矩,需要謹慎制定.分論點2:規矩,需要嚴格執行.分論點3:規矩,需要不斷更新.三個分論點分別從規矩制定的前、中、後三個時期的態度角度入手,思路非常清晰.(3)正反對比論證——中心論點:我們既要提倡循規蹈矩,又要破除墨守成規.分論點1:人人循規蹈矩,遵章守法,社會就能有序和諧.分論點2:但個個墨守成規,不知變通,卻阻礙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4)綜合式結構——中心論點:在規矩中生活,從規矩中突破.
另一篇:關於規矩
在其他父母的心中,當孩子天真淘皮的時候,也許規矩並不是那麼重要,他們認為以後可以慢慢培養,但我的媽媽卻從小就給我要立規矩.
記得在我小的時候,有一天,媽媽帶我去西湖邊玩,因為忘帶了垃圾袋,我手上拿著用完的餐巾紙,不太舒服.突然,我遠遠望見了一個垃圾桶,只是因為垃圾桶裝滿了,所以味道很臭,我捂著鼻子,像投籃一樣,把手上的垃圾向垃圾桶扔去,就馬上回頭向媽媽跑去,卻看見媽媽皺了皺眉頭,對我說:「去撿起來,放進桶里去.」我怔住了,媽媽一直是個很愛干凈的人,為什麼會讓我去那麼臭的垃圾桶旁邊呢?於是,我撒嬌說:「那兒臭死了……」可媽媽說:「如果人人皆知都這樣,那垃圾桶邊全是垃圾,還要垃圾桶干嗎?去把它檢起來!」望著溫和的媽媽一下字變得那麼嚴厲,我震驚極了,不就是一張餐巾紙嗎,媽媽為什麼發那麼大的脾氣呢?無可奈何,我只好向散發著惡臭的垃圾桶一步一步移去,我扭轉頭,撿去垃圾,正想扔進桶內,媽媽卻說:「等一下,垃圾桶已經被裝滿了,我們去別的地方扔.」結果,我和媽媽走了許多路才好不容易找到了垃圾桶.那天,我一直不明白媽媽的用意.
隨著年齡慢慢長大,我終於明白了規矩只有從小時候做起,長大後才會有好的習慣,媽媽從小就給我立規矩,以培養我養成良好的習慣,現在文明的意識和行為已成為我的本能和習慣.我真要謝謝媽媽!
❽ 高中語文議論文範文 800字左右 長一點 要有明確的論點
自然萬物善傾聽。盤根交錯的虯枝,靜靜地傾聽溪水的淺吟;婆娑的密葉傾聽著歌鳥的重唱;甜艷的花兒,傾聽著蜂群的低語;萬籟俱寂的黃昏,傾聽著夏蟲的嬉戲;拂掠而過的風,也會駐足,聽一聽麥浪的語絲。
山川、草木、蟲魚,皆善傾聽。正因這種內斂張揚的君子風范,才築起了和諧生輝的自然界。無論是宜人溫和的地方,還是風沙肆虐的沙漠,總有善聽的自然物。
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善聽者,才能采擷到心靈的果實。
記者,善聽。優秀的記者,不在善問,而在用心傾聽被訪者的娓娓道來,哪怕是勝似千言的一聲輕嘆,一嘆讀出人生悲苦、世態炎涼,這才是善聽者的成就。
學者,善聽。在治學之人的眼中,聽是講的基礎。無論是大師垂範,還是平民草根的文化呼聲,都為學者所聽。正如當今這個多元文明交錯的時代,有識之士在探究現代文藝之時,陽春白雪必然要應邀入席,而下里巴人也是不容摒棄的。諸如「超女」一類的草根文化,在真正治學之人的耳中,必然聽出追求自我、挑戰傳統選拔制度的不同尋常的意味。
文人,善聽。古往今來,為文者都以細膩的情思聆聽著人生的弄弦。傳來玉笛飛聲,那該是到了思鄉的時令;清角聲聲入耳,那該是明月樓高休獨倚的悲愴;又聞杜鵑啼血,恐怕是亡國之恨難當的凄涼;瀑流喧 ,這又是一段艱難的里程;青田蛙聲一片,真是難得的豐收;階前聽雨,少年到中年,聽出了命運節拍的嬗變。正因善聽,總有那樣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又有那樣多精神世界中的楷模。也正是善聽,才使大文豪擺脫了「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拘謹矯文,而真正實現了由「為章句」到「為人心」的跨步一躍。
琳琅滿目的大千世界紛亂了我們的視線,嘈雜轟鳴的機械聲堵塞了我們的雙耳。有人選擇閉目塞聽,以示其「超然的境界」。這辜負了我們雙耳的期待和心靈的渴望。
張開雙耳,總會從雜亂中循到章法,總會從紊亂中覓得些許沉澱下來的精髓。因為只有善聽者,才能從眾生中歸結為人之道、治世之策。所以,傾聽,才成為善為人、善為事、善為國者的獨道之處,獨門藝術。
普世之中,誰都善觀傾聽和風細雨。然而,只有在狂風驟雨中依舊保持高傲的身姿傾聽煩躁的一些人,最終為萬人所聽。就是他們,像茫茫大漠中的胡楊,傾聽沙礫肆虐,卻築就沙海中翩翩綠洲。
傾聽,是門藝術,那些為數不多的善聽者,才是我們偉大的藝術家。
❾ 求中心論點和分論點,,,高中作文,急求
我是一名高三學生。老師說寫一篇好議論文就要有中心論點,還要有分論點。然後具體到作文主體,每一段要寫哪幾句話如觀點句、材料句、闡釋句總結句……都做了明確的要求。
據我個人觀察,現在的高考滿分作文如果按我語文老師的說法來說,我發現除了前幾段可能看得出有一個中心論點(當然中心論點我知道必須要有)外,至於什麼分論點我看不出來在哪裡呀,當然,,,也不排除我能力有限沒看出來啊。
分論點就是好比如說在正文部分開頭第一句:多思才能把知識學活;多思才能有所發明創造;多思腦子才能越用越活。三個段落開頭第一句都這樣寫之後再論證。
問題是大部分高考滿分作文我發現都沒有這樣,前幾年的時候是有,近幾年很少了。不信你隨便找一篇滿分作文,這里我不方便把人家的作文發上來。
當然,我上面具的那個分論點例子是最簡單的,擬分論點方法很多,厲害的人都是好幾種方法綜合來用,沒有明顯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角度來寫。但是滿分作文我怎麼看都看不出來他寫的文章有分論點。他都是直接寫,有些開頭就舉例子,反正就沒看出來像分論點句子。所以這里,我想問符合高考標準的作文是不是要有中心論點+分論點,中心論點是絕對要的。至於分論點呢?要怎麼體現?一篇作文,我舉幾個不同的例子,外國、中國、現代,這樣三種類型分別構成三段,在來開頭,結尾湊上去完事,那算不算有分論點的文章?我那三段可以通過不同例子用不同角度論證。
有經驗的人來說一下,最好是那個教學教授、優秀老師,不懂的不要亂說,說具體、清楚一點!!!
❿ 怎麼使分論點更有文采(高中作文)
怎樣使論點更有文采,成為文章美麗靈魂的視窗?
一兼辭法(兼用幾種修辭法)。
1.比喻兼對偶法。
【例】
中心論點:人必須在心靈上安裝一扇門,溝通內外世界。
分論點:
① 拆除門,就失去了自我的獨特價值。
② 封閉門,就告別了外界的精彩世界。(對照式)
【說明】:
對偶是漢語語言的特色,它反映了中華民族對立統一的辨證思想,因此,運用對偶句作分論點,特別是對照式的對偶句作分論點,它往往能夠使文章顯得富有哲理意味。
【例】
中心論點:
說話就是交際,要想交際獲成功,我們必須學會說好話。
分論點:
①好話如好酒,越經時間醞釀,越發醉人之香。
②好話似好鋼,唯經生活之爐,才閃哲理之光。(層遞式分論點)
可以將有文採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獨立成段,引領每個部分。這樣做的好處:
Ⅰ、突出優美的語句,引人注目。
Ⅱ、規范自己的寫作,使文章不易離題。
Ⅲ、將線性語言結構(須一個個字往下看)化為面的結構(讓人一眼可以觀照全篇)。使文章脈絡分明,便於老師閱卷。
2.比喻兼排比法。
【例】
中心論點:
生活需要寬容。
分論點:
①寬容是一股暖流,它將融化仇恨的冰川。
②寬容是一座橋梁,它會連接心靈的孤島。
③寬容是一樽美酒,它能薰醉流蜜的生活。(層遞式)
3.比喻、反復兼對偶法。
【例】
中心論點:
仇恨的泥土,也能培育出美麗的百合花。
分論點:
①把別人對你的誹謗,化作塵泥,讓它培育寬容之花。
②把別人對你的仇恨,化作肥料,讓它滋潤諒解之花。(並列式)
4.比喻、反復兼排比法。
【例】
中心論點:用微笑開啟成功的大門。
分論點:
①面對他人微笑,信任的大門向你敞開。
②面對自己微笑,自信的大門向你敞開。
③面對生活微笑,成功的大門向你敞開。(並列式)
5.比擬(擬人、擬物)兼對偶法。
【例】
中心論點:
生活只有兩種方式:腐爛或者燃燒。我們拒絕腐爛,選擇燃燒。
分論點:
①腐爛意味著滅亡和遺臭萬年;
②燃燒意味著給予和功在千秋。(對照式)
二名言、熟語引路法。
即引用、借鑒、改寫或仿寫名言、熟語或成語來編寫論點。
1.引用法。
【例】
中心論點:
生活除了夢幻以外,也充滿現實。
分論點:
①我們要使生活成為一種夢想。
②我們還要使夢想成為一種現實。(層遞式)
以上中心論點引用美國歐·亨利的名言,兩個分論點引用法國約里奧·居里的名言。
注意:如果直接用名言作論點,則可以不要指出是誰的話,如果點明名言出處,則要對名言加以評價,使之成為作者自己的觀點。
【例】
中心論點:愛因斯坦的名言 「苦和甜來自外界,樂觀和堅強則來自內心」道出了生活的哲理,是我們生活的座右銘。
分論點:
①因此,我們要如愛因斯坦所說,「面對苦難,要有以苦為樂的樂觀精神」。
②我們還要如愛因斯坦所說,「戰勝困難,要有百折不撓的堅強毅力」。(並列式)
——這些愛因斯坦名言轉引自高中第五冊語文課文《人是什麼》。
【例】
中心論點:
內聖外王〖注〗,成就偉業。
分論點:
①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凝聚人才,融入世界。
② 壁立千尺,無欲則剛;敢為人先,建立功業。
——先引用名句,將名句作為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組成部分。
〖注〗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儒、道、釋均講「內聖外王之道」。我們今天可以這樣理解「內聖外王」的含義:內聖,修養品德;外王,積極入世建功立業。因此「內聖外王」說的就是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
【例】
中心論點:語言是人際關系的粘合劑,我們必須學會說好話。
分論點:
① 言為心聲。要說好話,必先修養心性。
②真誠如金。要說好話,就要奉獻真心。(層遞式)
——先引成語,再用反復兼對偶句。
2. 改寫和化用法。
【例】
以「發現」為題,從下面的警句中提取中心論點和兩個分論點。
①大自然和書籍屬於那些觀察閱讀它們的人。
②人們喜愛疑問,那正是我們科學的種子。
③沒有發現,就沒有希望。
④理論使我們能夠辯證地觀察世界。
⑤哪裡有懷疑,哪裡就有真理——懷疑是真理的影子。 【英】菲·貝利
⑥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地是問號,我們大多數的發現應歸功於「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逢事都問個「為什麼」。 【法】巴爾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