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關於孔子的高中作文

關於孔子的高中作文

發布時間:2020-12-18 03:16:06

⑴ 我心目中的孔子高中作文議論文900字


我心目中的那位孔聖人離我們已經有兩千多年了。雖然他已經不在我的這個高度文明的時代,但是他的思想仍活在我們的身邊。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就接觸了這位老人的那些儒雅的思想。記得,我跟著語文老師背誦著:「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有遠方來,不亦樂乎------」當時的我對孔老聖人有了一種神聖的感覺。他的許多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學習當中,還是比較適用的。另外,他講述的許多做人的道理,至今我還是需要借鑒的。例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是我做人的基本標准之一。

我讀了孔子的生平,對孔聖人的做人這方面是值得比較稱道的。魯昭公讓他去管理倉庫,他就去把這差事作的井井有條。 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無論孔子做什麼事,都是從一點一滴做的。其實,我們之所以把他稱為「聖人」,是因為他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在做人上確實是達到了人生的很高的境界。

孔老聖人不光是我的教育老師,他也是我身邊生活的一位指路人。每當,我在生活上感到失意的時候,我總會想到孔子在失意的時候,仍然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件事,最後在不起眼的事情上成功,像我這樣的泛泛之輩更應當把精力投入的自己的目標上去。

在我的心目中,孔聖人不是一個神,他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他對自己的弟子時那麼的有禮,而他的弟子又那麼的尊敬他。另外,孔老聖人甘願屈身向路邊的孩童請教問題,絲毫沒有失去學者的風度,他儼然把自己看作了一位過路的老人。

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聖人,也暗含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是兩千多年的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現在還影響著我所在的時代的人。沒有他的文化,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沒有禮道,我也會變得不那麼精彩。

我心目中的孔子,在我的眼裡,他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又是一位人哲聖人。孔老聖人,是我從小認識的老師,也是我的親密的儒者。他的思想,已經紮根於我們以及身邊人的心目中,讓我們更有選擇的去繼承他的儒家的文化。



在孔子墓前,凝視著那荒草掩蓋下的巨大土堆,穿越兩千多年的時空,毀也罷,譽也罷,風風雨雨,他都默默無言地獨自承受。他不會再爆發,也不會滅亡,只是在那裡、在世人的毀譽中,把血肉變成了白骨,但誰都不會無視他思想的存在。

堅強如他。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飽經人生的苦難,卻始終堅強樂道。「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所有人生的苦難都如同烈火淬鋼般催熟他年輕博大的思想,個人的苦難比起大道之不行又算得了什麼。可是,在那個功利霸道橫行的時代,沒有哪一個君主能夠施行他的主張,他就那樣孤獨而倔強地堅持著,「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他毫不絕望、不知疲倦地周遊列國、傳道授業,渴望大道能夠在未知的土壤里長成參天大樹。

寬厚如他。在一個秩序混亂的泱泱大國里,他的思想維系了一種最起碼的社會和人性的平衡。他歷來主張政教分離,「敬鬼神而遠之」,「不語怪力亂神」,絕不把希望寄託在毫無根據的來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把對生命本身的敬重作為「為政」的起點和終點;「以直報怨」,以此張揚生命的尊嚴,決不隱匿自己的不滿和仇恨。「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是他終生追求的理想,那裡,沒有階級、沒有等級,有的只是老者、朋友、少者。

兼容博大如他。他從來就沒有說過,信我者得富貴,不信我者入地獄的話。他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他就如同一個坦誠長者,把愛推己及人乃至整個世界,他的弟子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今日,極端利己主義的膨脹帶來了人類精神家園的荒蕪,自私、焦慮、仇恨如同瘟疫威脅著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在這樣一個呼喚安全、責任和道義的世紀里,孔子的思想便更加顯得光輝燦爛,面對戰爭和恐怖,孔子所說的「和為貴」或許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



雙襟抱禮,兩鬢斑斑。一生輾轉,華澤後延。

這就是孔子,一代士大夫,一代中國真正稱得上的學者,一個在後人心中永恆的智人。

古往今來,文人武將,遷客綠林,多喜名利。功利所至,心性相隨。

孔子,自幼聰慧,十三四歲,作詩成對。飽讀精覽,年至十五,治學不悔。長夜青燈,韋編三絕。春來冬往,三月不知肉味。窗外喜雨,引為知己。生根催發,相應成慰!

孔子,雖三十而立,盛名遠飛。詩書禮樂,細細研推;廣見賢人,謙納博維。喜得弟子,僅以半肉為媒。仁義施教,感邪改歸。學徒之所疑,躬答親教誨。大家風范,史見青垂!

噫,弟子雖好,難知我意。生逢亂世,禮壞樂崩。諸國交戰,百姓苦痛!世間皆醉,怎敢獨醒?學門欲諧,世間欲需平興。

遂駕起馬車,幾出杏壇,周遊列宗。伴愚君左右,與狼臣共舞,忍辱負重!怎奈奸臣相逼,治國平天下,有負黎民蒼生!

歸來兮,弟子滿庭,官至顯貴,否極成幸。自嘆人生知天命。遂教育之欲更濃。

官宦子弟,八方遠朋,多拜讀於此,至此隆中孔學興。

這就是孔子,一個不折不扣的孔子。自古英雄多寂寞,惟有聖賢識英雄!與其讓自己成為一個英雄,不如將自己打造一個聖賢。

無意苦爭榮,他只想用自己的所學和行動去恩澤百姓;又何須去留名,只想教誨好自己的弟子以惠及眾生!

但自春秋以來至今,他承受了太多的橫加指責與別有用心評判的不幸。孔子,我認識您,我引您為千古知音!您代表了草根,也代表了賢君。您融匯了國之德本。世事的滄桑與人性的洗煉並不能將您消沉!在冬日,您如冰雪之雕,欲刻欲晶瑩;在夏天,您如萬物之根,俞發俞深蓬!孔子,您是天人合一的象徵。您非中庸,您倡行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您也並非神,不是萬能。百姓對您最懂,所以我們尊您為聖!

真正的人格是能夠讓人感動而守墓六年的;

真正的思想是穿越時空,是值得起人們的對對錯錯、又經得起人們的指指評評!

有人說您南飛了,我想那是因為您超越了國界,您屬於全天下的百姓。感受著您沿襲到今日的教誨,我不禁向您鞠躬致敬!以您為榜樣,去實現自己應有的價值,日夜兼程!

孔子,今世不能與您高山流水,我願化作鬼,與您再愛愛恨恨!

⑵ 關於仁和的高中作文,與孔子思想有關

一,「仁」是孔子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看法。其中,孔子特別強調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於是提出「正名」思想。孔子認為,萬物都有「名」,一個名代表了一個意義,因此,副有此名的人或事物,都應該盡自己的職責,如此社會才能安定和睦。孔子「仁義」中的「義」指的就是事物應有的樣子。由此,孔子把「仁」「義」「正名」統一起來。二、「道」在孔子的觀點里就是「善」或者真理。孔子曾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就是把真理作為了人生的最高目標。「道」從何而來呢,孔子回答說「本立而道生」,可見「道」是蘊含在「本」之中。那麼「本」是什麼呢,孔子回答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么一來,孔子就把「道」引向「仁」,「道」是蘊含在「仁」之中的。三,孔子的哲學體系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里的「學」不是解釋為「學問」,這里的「學」就是「道」,孔子曾說「志於道」「朝聞道」,就是指人的一生是從對「道」的追求開始的。人在行「仁義」的過程中,體悟出了人生的「道」(真理),因此就可以「從心所欲,不逾矩。」即古人所說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這就是人生的最高階段。四,這個體系簡而言之就是,從「仁」開始,在「仁」中去尋找「道」,最後人在行「仁義」的過程中與「道」一體,因此,這么做都不會超出「道」的規范,也就可以「從心所欲」了。

⑶ 求一篇高中的作文 以孔子的有教無類為話題的議論文

樓主,作文來還是自己勤源練著為好。
先寫什麼是有教無類 舉例說明孔子是如何做的
聯系當今實事 談談現在教育中對有教無類的做法 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義務教育,高考制度等,這裡面還可以說說某些地區高考所謂的優待政策 試問這是否是有教無類?再有,也可以談談有教無類是否存在弊端 比如像基礎教育應該讓大家都享受的,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要接受更高等教育搞研究 所以要提高技校質量鼓勵專業培養人才神馬的
你再想想~

⑷ 求一篇高中的作文 以孔子的有教無類為話題的議論文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就是說「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關雲長溫酒斬華雄,於萬馬軍中奪敵帥首級如探囊取物。這是「三軍可奪帥也。」 嚴顏寧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 這是「匹夫不可奪志也」。帥可奪而志不可奪,將可殺而不可辱。這是因為,軍隊雖然人多勢眾,但如果人心不齊,其主帥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帥一旦被人抓去,整個軍隊失去了領導人,也就會全面崩潰了。匹夫雖然只有一個人,但只要他真有氣節,志向堅定,那就任誰也沒有辦法使他改變了。這種寧死不屈的烈士事跡,可歌可泣,在歷史上不勝枚舉。相反,一個人如果沒有氣節,志向不堅定,則很可能在關鍵時刻咬不緊牙關,戰勝不了困難。所以,志向的確立和堅守是。非常重要的,是儒家修身的基本內容之一。

孔子用上述這段話,強調了志向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是呵,不志者常立志。那種可以輕易改變志向或者經常改變志向的人,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志向的人,也是不可能成就大業的人。孔子「十有五而志於學」,幾十年如一日,從來沒有改變自己的志向,終於成為萬師之表

關雲長溫酒斬華雄,於萬馬軍中奪敵帥首級如探囊取物。
這是「三軍可奪帥也。」
嚴顏寧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
這是「匹夫不可奪志也」。
帥可奪而志不可奪,將可殺而不可辱。這是因為,軍隊雖然人多勢眾,但如果人心不齊,其主帥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帥一旦被人抓去,整個軍隊失去了領導人,也就會全面崩潰了。匹夫雖然只有一個人,但只要他真有氣節,志向堅定,那就任誰也沒有辦法使他改變了。這種寧死不屈的烈士事跡,可歌可泣,在歷史上不勝枚舉。相反,一個人如果沒有氣節,志向不堅定,則很可能在關鍵時刻受不住誘惑或經不住高壓而屈膝變節,成為人們所鄙視的叛徒。
所以,志向的確立和堅守是非常重要的,是儒家修身的基本內容之一。

三軍雖眾,但是人心不一,則其將帥可奪而取之;匹夫雖微,茍守其志,不可得而奪。「匹夫不可奪志」,反映出孔子對於「志」的高度重視,,甚至將它與三軍之帥相比。

「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氣,對於一個人來講,那是他人生努力的具體目標,如果能理智訂定一個確切的目標,從中我們涵養高尚的人格與堅定毅力,並且往這確立不渝的目標努力邁進,不受威脅利誘,便能「始終堅守」直至成功。

古人講:「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

⑸ 求一些關於孔子的議論文素材

素材運用
話題1:山的沉穩水的靈動
材料加工: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多年來許多人都認為,儒家學派的一大特點是保守、守舊,以上古為黃金歲月,只重視「先王之道」而不關注事物的變化,而孔子則是一個方正迂腐的學究。其實,「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對道德的理解,結合白己對時代的期望,對經典作了新的闡釋的。他既將「如山」的仁作為最高的道德標准,也發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為之共鳴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極其詩意地闡釋了「變」,而且身體力行,收授弟子,用實際行動改造靈魂。如果他畏懼「變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會成為一位靈魂工程師,不會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職業教師。他作為中國哲人的獨特之處在於:他的「變化」如同萬物生長,是一種無聲而自然的過程,他心目中理想的發展,不是斬斷傳統的脈絡,而是以傳統為根基,如山中樹木,生長不息。(《永遠的蔥郁永遠的中國》節選)
話題2:挫折
材料加工:
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懼,不逃避,以一種達觀的態度對待人生。在樂天知命、通達自得上孔子並不比老莊差。「孔顏樂處」是對這種處世態度的概括。
孔子周遊列國時曾被匡人圍困,當時形勢非常緊急。孔子說:「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說:「天生德於予,桓魁其如予何?」
《論語·述而》表現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時,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時對自己的安慰與鼓勵,是一種自我調適的做法。(《〈論語〉所見之孔子人格魅力》節選)
話題3:理解
材料加工:
現在我們一談到孔子與《論語》,便有不少人脫口而出:「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半句話出自《論語·陽貨》第二十五章,後半句是「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很多人特別是女人都非常反感這句話並由此反感孔子。也有人替孔子打圓場,說這里的「女人」不是指女人。
我認為,退一步講,即使孔子在這里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釋為在男性中心主義的社會,對女人的歧視,是一種通病,是時代的印痕或時代的局限。在西方,耶穌罵夏娃,亞里士多德罵女人,尼采罵女人,非常嚴厲,其程度大大超過了中國的男性思想家。就是休謨、黑格爾,對女性的歧視也很厲害。當然,無論東西方人士,對女性的歧視、蔑視、輕視,都是錯誤的。儒學、儒家中有對女性不尊重的表現,是需要批評的,但我們要放在時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與檢討。我們要學會容忍、理解、欣賞、研究外來文化,同時也要學會容忍、理解、欣賞、研究自己的固有文化。百多年來對於儒學的批判,有許多是非理性的,感情用事的,淺層次或直線性的,以致於今天中國大陸的多數中青年仍然沿用上世紀70年代批林批孔的方式和80年代「河殤」的方式來對待儒學。我們需要以同情理解的心態和理性批判的方法來面對這些復雜的問題。(《〈論語〉所見之孔子人格魅力》節選)
話題4:選擇
材料加工:
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於城下,晚上刮風下雪,氣溫驟降,同宿城門下的一女子凍得快不行了,柳下惠將其抱在懷中,靠體溫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沒有非禮之舉,留下了坐懷不亂的美譽。
無獨有偶。魯人有獨處室者,鄰居是一個寡婦,也獨處一室。半夜,暴風雨至,寡婦室壞,想進魯人室躲避,魯人閉戶不納。寡婦在窗下哀求道:「你怎麼不懂得仁愛,不讓我進去?」魯人說:「我聽說男女不到六十歲不能同居一室。你現在年輕,我也年輕,所以不敢讓你進來。」婦人說:「你怎麼不學學柳下惠?」魯人說:「柳下惠能做到,我是萬萬做不到的,我現在是用我的做不到,學柳下惠的能做到。」孔子說:「善哉!要學習柳下惠者,沒有像魯人這樣會學的,希望向善的方面發展,卻不因襲別人的行為,算得上智了。」
在孔子看來,柳下惠的選擇是對的,魯人的選擇也是對的。(《〈論語〉所見之孔子人格魁力》節選)
話題5:幽默
材料加工:
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貢四下詢問走失了的老師孔丘,這時候有一個鄭國人對他說:「東門口有一個人,他的額頭像唐堯,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產,可是從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憊的樣子好似喪家之犬。」子貢找到孔子後把這話告訴他。孔子笑著說:「他說的形狀,那倒未必。但說我像喪家之犬,是啊!是啊!」這就是孔子,一個渾身上下充滿幽默細胞的老頭兒,全然不是千百年來端坐在畫像中,端坐在中國人意識深處的「大成至聖先師」的形象。在孔子眼裡,要想真正不朽,不在於權力,而在於文化與教育。所以後來儒家稱譽孔子為「素王」。沒有土地、沒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遠存在。(《親切隨和的「大成至聖」》節選)
話題6:源泉
材料加工:
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的處境。他所宣揚的仁愛和禮教,有時候被拋在一邊,可有時候,又搞得登峰造極。不是嗎?直到今天,幾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學的人,可研究什麼?我想:不過是為我所用罷了。可是,無論如何,孔子是偉大的。是的,絕對是偉大的。他的經典的論述,是人性,是人倫。有人說:地球上的萬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所有的報應,是因為人類打破了生態平衡,不顧一切地滿足人類自己的慾望。所以,人類呼喚人性,呼喚平等。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喚人性。是的,封建的歷代王朝,都在以儒學治國還是以法治國上,顯現一個天子的抉擇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倫理道德觀念仍不過時。道德淪喪,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時候,就會向孔子討教。(《駐足孔子墓前》節選)
話題7:誠信
材料加工:
誠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認為,治理國家,掌握政權,必須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否則就會自取滅亡。孔子講:「民無信不立。」是說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無法立足。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說,足食、足兵、民信這三項,讓你去掉一項,你先去掉哪一項,孔子說首先去掉軍備。子貢又問在兩項中再去掉一項,還去掉哪一項?孔子說去掉糧食。因為沒有糧食最多不過死亡,自古以來人就難免一死,而人民對政府沒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來。(《論誠實守信》節選)
話題8:尋覓
材料加工:
從那一簇藍瓦黃牆的村莊里傳來,餘音綿長,和那一條並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蒼茫里蜿蜒而來又蜿蜒而去,彌漫著,如麥田上濃得化也化不開的霧氣,我聽見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聲音,從孔子一直說到了現在。
我的祖先,那個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經焚過書坑過儒的。如今,他的後人如我者,卻千里迢迢來拜孔子了。我來山東,除了拜孔子,當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給我以藝術上的想像和力量。接待我的濟寧市的朋友說:哈,你終於來了!我是來了,孔門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沒有給偉大的先師帶一束干肉,當年的蘇武可以唱「執瓢從之,忽焉在後」,我帶來的惟有一顆頭顱,在孔子的墓前叩一個重響。(《論誠實守信》節選)
三、成品展示(2004年高考福建滿分作文
至聖
文廟,是古時的學府。文廟大成殿,是文廟精神的中心。中華各地的文廟大成殿中,當面傲立的,便是中華儒學之始者——孔子。
可以說,任何一個中國人都知道孔子,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崇敬孔子。孔子生前並非皇族,但在其以後的時光中封號卻一再提高,從「大成至聖先師」,直到「大成至聖文宣王」,孔門盛極一時,孔子萬古流芳。
儒士注重個人的修養,孔子作為儒士之首,自然是修養極高的人。孔子一生行跡依《禮》,非禮勿行。顏回去世,孔子贊口:「聖哉,回也。」內心極推崇他,但依禮反對厚葬。他對諸侯公卿公然欣賞天子樂舞而感到憤怒,他對列國不納其言感到委屈,但又絕對平靜。身處亂世,他默對現實,獨善其身。既有伯夷叔齊般高義,又有微子、箕子、比干之膽識。「見賢思齊」是他的理論,論語中他直抒胸臆:「殷有三賢人。」
儒家求出仕,孔子亦是。在做魯相的日子中,大展其才,但因國君不明,只得周遊列國。或而謂之游,可絕非游說之路——諸侯無一納其言。但其在天下紛爭中,為天下奔走,為他人奔走。在所有人都覺得「禮」己不會富國強兵之時,其卻矢志不渝:東方諸國遍布了他的足跡,中華大地散滿了他的喟嘆。聖人居於天地間,絕非呼天搶地地狂號,只是留下一片靜默,一片永恆。「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靜默中孕含了無窮的力量。
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傳至今日,是因為其在教育上的貢獻。孔子七十二門生為賢人,另有三個人感其教化。孔子身體力行於教學,是無愧於先師的稱號的。他的學生有的富甲天下,有的潛心學問,有的通靈於天地,有的傲立於廟堂。孔子注重文化的傳承,其修《春秋》、《詩》雖是為儒家而修,對《詩》的內容也有一定的曲解,但無疑將中華的文化傳了下來。否則哪有「關關雎鳩」的千古絕唱?孔子是個文化人。他回望歷史,低首是現今,遠望是將來。漢代的獨尊儒術使其學術的傳承初見成效;傳至宋代,程朱理學的高峰,也是孔子精神的續揚。一門能傲立千年的學術以其時間之長,內容之豐富,以及能代代相傳不斷創新,證明了它在華夏的生命力,無人可擋的生命力!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他的精神,他的學說也隨川前行,奔流不止。
孔子為聖,聖者之聖。紛爭之春,多事之秋,亂世間,聖人傲立。其對自身的感懷,對社會的關注,對教育的投人,對文化的貢獻,僅有一項便可傲立於天地,何況全才乎!
步人文廟,孔子靜默。一身寬服的他目視遠方,目視將來。「聖人不拘於時」,他自能望見將來,不知儒士能否長存,但儒學必定紮根於每個國人的心中。
個體之聖人,社會之聖人,教育之聖人,文化之聖人。

⑹ 關於孔子的灑脫的讀後感,高中作文,要600字左右

在我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倫,是一種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實對於功利的態度頗為淡泊,對於倫理的態度又頗為靈活。這兩個方面,可以用兩句話來代表,那就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孔子是個讀書人,對於讀書他有自己的看法.他主張讀書要從興趣出發.他不贊成為求知而求知的純學術態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還主張讀書是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種沽名釣譽的庸俗文人。他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他一再強調,一個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實學,而無需在乎外在的名聲和遭遇,類似於「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這樣的話在《論語》中至少重復四次。孔子原本就是個讀書人。一般讀書人寒窗苦讀,心中都懸著一個目標,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為某方面的專家,好在社會混個穩定職業。孔子曾經坦然的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本來就是不成器的(「君子不器」)。因此也確實有人譏笑他博學而無所專長,他聽了不生氣反自嘲說,那麼我就以趕車馬為專長罷。這話不但是他的治學觀,實際上也反映了他的人生觀。有例是,有一回,他和他的四個弟子聊天,讓他們談自己的理想志向。其中三人分別表示想做軍事家,經濟學家和外交家。唯有曾點說,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輕裝出發,約了若干小朋友,到河裡游泳,在林下乘涼,一路唱歌回家。孔子聽罷說「我和曾點想的一樣」。聖人的這一嘆,活潑潑地嘆出了他的未染的靈性,使得兩千年後一位最重性靈的文論家大受感動,竟然改名金「聖嘆」。以資紀念。在孔子看來,人生在世,何必成什麼器,成什麼家呢,只要活得悠閑自在,豈非勝似一切?

學界大抵認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於什麼是「仁」,眾說不一,但都不出倫理道德范疇。孔子重人倫是事實,別否認.不過他到底是個聰明人,而一個人只要足夠聰明,就絕不會看不透一切倫理規范的相對性質。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這句話竟然出自於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備條件,也就不足為怪了。有人把仁歸結為忠恕二字,其實孔子決不主張愚忠和濫恕,他總是區別對待「邦有道」和「邦無道」兩種情況。「邦無道」之時「乘桴浮於海」(能逃就逃)逃不了則「言孫」(少說話為好)。會裝傻更妙(」愚不可及「這個成語就出自《論語》,其本意不是形容愚蠢透頂,而是孔子誇獎某人裝傻裝得高明極頂,相當於鄭板橋的所謂「難得糊塗」一樣。他也不象基督那樣,當你的左臉挨打時候,要你把右臉也送上去。有人問他該不該「以德報怨」,他反問,那麼用什麼來報德呢?然後說,應該是用公正回報怨仇,用恩德回報恩德。

⑺ 我心目中的孔子形象高中作文

我心目中的孔子二千五百年前,來自泰山山脈的北風吹動著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風中這位魯國的國公依舊一絲不苟,這種庄嚴在風動的夕陽中與相鄰的泰山輝映在一起,多少個斗轉星移後迎送著一個個朝陽。他就是萬世師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偉人的誕生,都伴隨著天將降大任前的磨礪與洗禮。孔子的一生無疑是一次人世間的苦行。他出身於曾經的貴族,卻必須面對家族沒落的現實,他創造了以仁為本的思想,卻要應對爾虞我詐的世事。年少的貧困病未泯滅他遠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動搖他那不去的鬥志,晚年的離喪沒能阻擋他思想的升華!他三十而立辦教育,開私塾,使貧困人民得以走進知識的殿堂,他「有教無類」的教學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知識傳播突破了出生,階級的鴻溝,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識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使知識走進民間,面向大眾。是他讓中華民族成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他這個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壯舉,是我們的民族的知識水平遠遠超越了當時任何以出生決定知識走向的民族,為中華民族若干年後各個盛世的騰飛積蓄了雄厚的知識力量。

這位慈祥的老人,不僅告訴他的學生以及他身後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學習知識的目的,同時也交給了世人學習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夠治國經世,小的方面可以凈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義」和「禮」來闡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來傳播「仁」的觀念。學習方法上要「溫故知新」,要「舉一反三」,在細微處體現出偉人不朽的智慧光輝!

不朽的思想總是與時俱進,孔子這位魯國的老人,這位為教育的實施,為正氣的傳播,為治國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奮斗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煥發著著耀眼的光芒,同時被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當今的世界「文明的沖突」隨處可見,局部的戰火彌漫著硝煙,紛亂的動盪使生靈塗炭。我國國內因社會轉型而帶來的問題亦急需解決。當今的時代最需要什麼?需要「和諧」!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貧富平均.重視民生的個守本分的和諧社會嗎?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這與我國現階段追求的縮小貧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又是何等的契合!二千五百多年的時光彈指一揮,孔子的思想卻永立東方,並已走向世界!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為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偉人!

⑻ 高中作文《日常生活中的孔子》

假如邁克爾·傑克遜遇到孔子?(幸福談之九)

邁克爾傑克遜死了,死得非常突然,他才50歲,孔子所說的「知天命」的年齡。他的死,使我常常想起孔子的教誨。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孔夫子在《論語》的最後如是說。2008年春天以來,我時常頌讀品味這句話,心裡總是生出許多的感慨。我覺得自己應該讀懂了老人家的意思。

「命」是什麼呢?我以為,孔子所說的「命」,至少有四層含義:一是生命,二是命運,三是使命,四是天命。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生命,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命運軌跡,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和獨特的天命。知命才能樂天,樂天即是知命。幸福就是承擔自己獨特的使命,活出自己獨特的天命。只有當我們真正洞徹生命的奧秘,看透命運的原理,走在使命和天命的路上,我們才可能經驗到那至高的圓融的幸福。

可是,我們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這個生命體呢?我們是否了解和懂得命運的玄機呢?我們是否真正承擔自己的使命、活出了自己的天命呢?

在舞台極盡眩麗瀟灑瘋狂的邁克爾·傑克遜知命么?五年前縱然一躍飄然而逝的張國榮知命么?……請相信,我沒有任何在人格上指責批評他們的意思。我對他們的愛和所有人沒有兩樣。

孔子一生都教導人們要成為一個君子。什麼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君子呢?具備一定智慧和德行的人。當一個人的智慧和德性達到一定程度時,他的人生通常是幸福的,因為他懂得明辨是非,走積極正確的人生道路。這樣的人,通常會擔負著管理和領導社會的職責,他們通常被人們視為道德行為的榜樣。

今天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在社會地位和影響力上相當於當年孔子所說的君子。可是,許多人成功卻不幸福,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他們居於君子的地位,卻缺乏君子應有的智慧和德性,他們佔有著比一般人多得多的社會資源和影響力,卻不能成為人們的幸福榜樣,甚至還帶領人們走向幸福的反面。

君子的智慧和德性是有高有低的。對於那些具備至高的德性和圓滿的智慧的君子,子思在《中庸》里極盡贊嘆之辭:

「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中庸》里的這句話告訴我們,真正具足智慧和德性的卓越君子,他的舉措將世世代代為人們所稱道,他的行為將世世代代被人們所效法,他的言語將世世代代被人們視為社會人生的准則。因為他的一切言語行為都依循至高的天道的標准。「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卓越的的君子,人們遠離他的時候就是自發自覺地時時仰望他,一旦有機會親近他的時候,無論相處多長的時間都不會感到厭倦。

「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卓越的君子,他可能什麼都沒有做,人們自然就尊敬他,他們可能什麼話都沒有說,人們自然會信任他。(因為他的身心靈具足了真善美的能量,這是至高圓滿的幸福能量,這種能量會超越一切肢體行為和語言,潛移默化地感染、教化著人們,令人們油然起敬,高山仰止。)

這幾句話所描述的,其實正是孔子這樣的聖賢人物的人生境界,也是至高的人生境界。

如此卓越的君子,他的智慧和德行從哪裡來的呢?孔子在《論語》的最後指出了根本:一個人只有真正理解「命」是怎麼回事,才能成為真正的君子。這就是說,一切智慧和德行,皆源於我們對於「命」的理解;一切幸福的體驗,皆是我們的生命體驗。

可是,「命」到是什麼呢?難道僅僅是我們這具裝著屢尿膿血的臭皮襄么?

孔子還曾告訴我們:「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說:早上聞到什麼是「道」,哪怕晚上就死掉了,也是可以無憾的。這句話告訴我們,人生還有比這個看得見的什麼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道」。

「道」是什麼呢?「道」難道比我們的生命還重要麼?「道」在哪裡呢?

邁克爾·傑克遜大概不曾思考過這些問題,他才不可能思考清楚這些問題。否則他就不會做出那麼多錯亂的、變態的、違反常情常理的事情,而正是這些事情,一再傷害著他的人生,他的生命,最終以一種突然的方式要了他的命。

假如傑克遜遇到了孔子,他還會如此英年早逝么?他的生命會不會在至性至性、敢做敢為之餘,散發出更多的真、善、美?

也許我這個問題假設得有些不識時務,不過,我承認,我真地為如傑克遜般一個個傑出生命在他們了悟到生命真諦之前突然離世,感到難過!我相信,上天如果有知的話,也一定是如我一樣的心情。

⑼ 求高中作文孔子對話

我和孔子對話
昨晚,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回到了春秋時代,看見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數不清的地攤、小販……
我突然靈機一動,想到「孔子學堂」走一趟,親自偵察一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不是真像書上寫的一樣。我從小販那兒借了一雙布鞋、一件破爛的衣服,又買了一長串香腸,問了路,便一路小跑了去。
這時正是下午第6個時辰,不上課,學府里無聲無息的。
孔子正在竹林里專心地讀書呢!我深深地鞠了個躬,叫道:「孔先生!請收下我吧!」我哭著說,「我叫彧藝,家在山上很偏僻的地方,我娘病倒在床上,父親因戰爭而死……」
孔子用同情的眼光看著我,我把一串香腸給他做學費,孔子便很樂意地收下了我。
第二天一早,孔子還在讀書,我不想打擾他,便藏在一棵大竹子後面。
上課時間到了,學生們被孔子安頓在座位上,這時,我忍不住「嘿嘿……」地笑了一聲,孔子發現了,便把我介紹給了大家。
下課時,學生們散布在竹林里歇息,我問孔子:「孔先生,顏回這個人怎麼樣?」孔子回答:「顏回的信用好極了,我不及他。」我接著問:「那麼子路又怎麼樣呢?」孔子說:「子路的勇敢,遠近馳名,我不及他。」我再問:「那麼子張又怎麼樣?」孔子對我說:「子張嚴謹莊重,我不及他。」我越聽越糊塗,忍不住問:「您說得可真叫我迷惑,既然他們比您還要好,為什麼還要您來教他們呢?」孔先生親切地告訴我:「顏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變通;子路很勇敢,但謙厚、忍讓方面仍待學習;子張處事謹慎,為人嚴肅,可是旁人卻不容易親近他。我這三個學生各有優點,但是還要不斷地學習啊……哦,對了,我也不是完美無缺的。」我聽了深深地點了點頭,我明白這也是孔先生對我這個新學生的教誨啊。
又上課了,我滿懷敬意地望著孔先生……
突然姥姥的叫聲打斷了我的美夢,多麼有趣的夢啊!我說:「姥姥,我正和孔子對話呢!」

⑽ 我要一篇關於論語的高中作文,急用啦!

如果我們每個人遇事能夠將心比心,多一些寬容之心,由我及人地想一想,那麼這個世界將會減少多少是非爭端啊。
曾子說:「君子以文章去交會朋友,以朋友輔助仁德」
它向我們揭示了交友原則,「以文會友」和「以友輔仁」已成為我們今天熟知的名言。「文」是人們對生活的心得與體會。以文會友得到的更真誠,更會珍惜友誼。以酒會友,即使「一口悶」也未必是真的感情深。結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可以相互切磋,相互激勵,幫助自己提高修養,走向成功。
孔子說:「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促成人家的惡行,小人卻與之相反。"成人之美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一個人只要擁有寬廣的心胸與助人為樂的精神,才能為之。別人好,自己心裡也替人家高興,別人倒霉也替人家惋惜,成人之惡的行為常常是某些人的個人私慾所驅動的,要不就是自己從中得到好處。要不就是看著別人倒霉自己心裡痛快。
孔子說:「天冷了,然後才知道松樹和柏樹是不會凋落的」
古往今來,人們總是用耐寒的松柏來比喻一個經得住嚴峻考驗的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怎樣,究竟是君子還是小人,常常只有關鍵時刻,才能體現。所以人們常說「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它提示在與人交往時要特別注意他人在某些關鍵的時候的表現,因為我們身邊也總有這樣一些人,平時彷彿戴著加工過的面具,在關鍵時刻那本來面目就顯露出來了。
孔子站在河邊上,說道「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流水一樣!日夜不停止啊」
他一方面感嘆人世就象流水一樣,永不行歇的發展變化,這是宇宙的真諦,另一方面又以水為比喻,說明時光易逝,告誡大家要珍惜時光,進德修業,孜孜不倦,不舍晝夜,這是人生的哲理。
孔子杜絕四種毛病----不臆猜,不武斷,不固執,不惟我獨是。
臆猜,武斷,固執,惟我獨是,這四點確實是許多人常常犯的毛病,已成為阻礙人們成就大事的絆腳石,在兩千年前孔子就給我們大家提了醒。
孔子說:「興起在於《詩經》立身於禮,完成在於音樂」
孔子總結了一個人的人格形成過程,詩歌是人們真情實感的表達 ,可以振奮人的心靈;禮的作用在於協調人際關系,規范人的行為:音樂的作用在於陶冶人的情操,修養人的品格,一個人的品格形成過程,其實就是真,善,美三個培養逐一實現的過程,
孔子說:「君子心懷開朗寬廣,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
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盪,小人患得患失,熱衷於算計,每每疑心重重,庸人自擾。這的確是君子與小人的重要區別。
孔子說:「父母在世時,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一定去處」
在今天,如果有人抱著「父母在,不遠游」的想法生活,恐怕會被人們所不理解,那麼在如今這個時代,我們究竟能從孔子的這句話中得到什麼樣的啟迪呢?那就是,時代變遷了,人民的親情,情感不會改變,所以,做子女的應當不忘孝順,贍養父母的義務,安排自己生活與工作時要與父母換位思考,考慮到父母的合理需要,並且做到:「遊必有方」
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言九鼎」「一諾千金」等等,人無信而不立,誠信也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最好策略。
以上是自己讀論語後的啟迪與深刻的體會,想和大家一起參透其意義,以及在以後的生活與事業中,能夠更好的懂得與運用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與原則。讓我們不斷更加完善自己,達到完美。

閱讀全文

與關於孔子的高中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