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寫作文需要哪些方法
一、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 定於認識和經驗,有什麼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
二、把認識結構作為作文的核心,包括學習知識,觀察積累,記憶儲存,訓練思維,豐富想像,培養情感,鍛煉意志;從說到寫,推敲修改,多讀勤寫。
三、樹立大作文觀,聽、說、讀、寫有機結合
一要注重審題;
二要明確寫作目的,立意要新;
三是選材要有根據;
四要講究謀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結構;
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標題,作文提綱;
六要注重文章寫法,因文用法;
七要妙用語言,用思想調遣語言。
學會五種立意法:以事贊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觸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標的逐年級分解:一年級字詞,二年級句子,三年級片斷,四年級篇章,五年級綜合,六年級提高。
五、實施五項訓練
根據認識是作文的核心這一原則,圍繞這個發展學生心理機制的核心,扎扎實實地進行了五項訓練:
(一)、字詞訓練。學習掌握大量字詞。掌握運用字詞的金鑰匙:聯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聯系自己生活實際;聯系自己學會的語言及字詞知識。運用十引說的方法,把字詞學習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十引說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憑圖學詞;4、組詞擴詞;5、選詞填空;6、詞語搭配;7、調整詞序;8、觸景用詞;9、詞語分類;10、聯詞成句。豐富了說話訓練內容,使自己積累大量會說會用的字詞,為寫作文打下堅實基礎。
(二)、句子訓練。只要是一個句子,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說的人、事、物、景,二是說目的。可有些教師指導學生說一句話時,沒有很好憑借圖畫和事物,認真教學生觀察、認識、分析、表達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張圖或一事物讓學生說寫一句話,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要說寫一句話,怎樣說寫一句話,說寫一句什麼句型、什麼句式的話,導致作文中語調單一、呆板、不活潑生動。可以改讓學生憑圖、看物、對話、練習說寫一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話,四種句型,九種句式的話。學生才會在作文中運用不同句型、句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態度、目的。
(三)、段的訓練。結合八種段式:以事物發展為序段,時間先後為序段,空間變換為序段,總述、分述結構段,因果段、轉折段,遞進段,並列段。以此認識客觀事物的發生、發展規律。不論哪種段式,都是記敘事物的發展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即段的內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話一樣,也是對人、事、物、景的敘述,也是表達一個意思。只不過是把一句話進一步說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訓練。篇是由段組成的。通過對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定法、用語的知識與方法,通過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表達方法,文章開頭與結尾、過渡與呼應方法,各種文章體裁的知識與方法。學會寫中心明確,意思完整,詳略得當的記敘文和應用文。
(五)、生活現場訓練。採用生活現場訓練,更好地體會從內容入手寫作文。 通過各種作文教學活動,如確定中心討論會、選材討論會、作文會診會、小諸葛審題會、妙用詞語比賽會,從活動中生動具體地學到作文知識與寫作文的方法。另外,還可開展各種校內外活動,如跳繩、拔河、踢毽、球類、背書比賽,從而學會如何寫比賽作文;開展校內外義務勞動,學會如何寫勞動場面;舉行詩歌朗誦、講演會,學會如何寫會議場面及會議上的見聞;通過參觀訪問,瀏覽名勝古跡,學會如何寫參觀訪問記、游記。學習觀察方法,留心周圍的事物、事件,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通過現場生活作文,進一步認識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從而學會寫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養良好的文風。
實行互評互改,培養學生思維獨立性和創造性。學生作文寫好後,組織在小組內講評。先學習別人作文的優點,再用批評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點,並指出改進意見。在此基礎上重新再寫,從而使學生每寫一篇都有收獲。
『貳』 初中作文寫作指導:中學生如何提高寫作能力
一、我的作文教學觀:
1、語文教學,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那麼在寫的方面,不僅包括寫一些應用文體的能力(如通知、假條、憑據條等)、寫作能力(即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等的寫作能力)還包括寫字能力(書寫能力)。要想作文好,首先就是要書寫過關,試想:一篇好的作文,如果字寫得潦潦草草,看都看不清楚,哪個讀者想去看呢,既使是去看,也不看不清,這樣的作文寫得好又有什麼樣的用呢!所以首先得抓學生的書寫。
2、一句俗語,我覺得說得很不錯:有些人不用教;有些人要用言語教;有些人則要用棍子教;而有些人既使你用棍子教也教不出來。(當然,現在教學教育是不能體罰學生的,不能像以前先生那樣用戒尺打學生)但從這一句老話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就是要養成學生的良好學習的習慣。那麼對於寫作,也要養成學生的良好的寫作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自覺的去寫作,樂於去寫作,而不是單純是為了應付老師去寫,其實說穿了這就是興趣問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不是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嗎?
3、光書寫過關了,興趣高了就能寫好作文嗎,當然不是,要想寫好作文,還要有廣闊的視野,廣闊的視野從哪裡來?從閱讀中來,從觀察中來,從歷練中來!所以做為語文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作文,必先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從書中吸取知識、營養從書中與名人交流、從書中游歷山川河流、從書中感悟人生總之在書中我們可以積累知識,為我們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其實讀書何止對寫作有好處!)然後就是必須教會學生觀察生活,體味生活,。不斷從生活中體會值得寫的東西出來。最後就是要不斷的歷練自己,在學習、在生活中煅練自己,豐富自己的經歷。這樣,學生就不會有無話可寫的情況了。
4、還要傳授一些寫作的方法技巧給學生。如寫景的作文,那就要講一講多覺描寫法;寫記敘文的時候就要注意材料的選擇、文章的詳略安排、文章的立意、文章的開頭結尾;還有對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如何審題;如何立意選材等。現在的話題作文是一個熱點,那麼就要讓學生明白什麼是話題,什麼是話題作文,寫話題作文應當注意什麼,怎麼才能把話題作文寫好等。這樣學生明白了,寫作就會有目的,不會把作文寫成流水帳、四不象。
5、杜甫曾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恭行。作文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要多練,只有多練作文水平才能提高,只說不練,就會像趙括一樣,成為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無用的將軍,一上場准會吃敗仗。所以教師要注意學生的練筆,練筆的形式要多樣化,不能太單一,平時就要兼顧多種文體;還要注意學生的平時感悟,有什麼想法,感想,思想火花及時寫出來。
二、措施方法:
我的措施和方法主要是根據作文教學觀來的,跟據我的作文教學觀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不同的措施,各個學校學生的實際不同,當然做法也不同,我現在主要把我的措施簡單介紹一下,希望對同行們有所幫助。
初一進校,我主要抓學生的書寫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一、對於書寫,進入初中一年級,我專門了一個練字本和字帖叫他們練,並說到了半期後要進行全班性的寫字比賽,對字寫的好的,要給予獎勵。這樣提高了學生練字的興趣,在學生中產生了一種寫字熱,我時不時的看學生的練字本,對寫的好的有進步的給予表揚,寫得不好的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指導。通過證明,學生經過一年的練習,字基本上都能寫得規范整潔。當然練字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關鍵是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督促學生,在這三年中都要嚴格要求學生把字寫規范美觀。那麼不管什麼時候,學生的卷面都是很整潔,在考試作文也就不會因為字潦草而導致不必要的失分了。
二、在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上,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1、開展辯論。通過辯論可激發學生深入思考,點燃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還能促使他們去積極查閱資料,靈活組織語言,培養閱讀興趣,為寫作奠定基礎。
2、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教材中的有些篇目,如《晏子故事兩篇》、《皇帝的新裝》、《石壕吏》等,情節曲折,人物眾多,個性鮮明,特別是人物對話較多。我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在充分閱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之上,將課文改為劇本,讓學生在課堂上表演,學生既做演員,又做觀眾;既做表演者,又做評論家。這樣不僅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閱讀興趣;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寫作、表演能力。
3、開設文學欣賞課。沒有一位文學家的成功不是得益於大量課外閱讀。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文學欣賞水平,光靠語文課本是絕對不夠的,因為世界的多姿多彩,文學的百家爭鳴,一本課本是不可能包容的。在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廣泛涉獵各類文學作品,吸取更多的營養,增加知識積累
三、從初一開始,我就採取了一系列的方法,首先,我採取小組作文形式,也就是作文寫作以一個小組為單位,不固定哪一個本作文是哪一個學生的,(反正他們寫的是他們小組的作文,這次是這本,下次是另外一本)把一個班的學生分成幾個寫作小組。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很大一部分學
『叄』 如何指導初中作文寫作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作文是衡量其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在教學實踐中,常聽有些中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提筆就頭疼,總覺得沒東西可寫。"有的乾脆說:"我真不知道該寫什麼,從何寫起"。有的學生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了,但仔細一看,剛開個頭,敷衍幾句,就草草收場。內容空泛籠統,材料陳舊,改頭換面,東拼西湊……如何指導初中生寫作文?這確實是很多中學老師深感頭疼的事情。如何指導初中生,讓這些剛剛踏入中學校門的孩子們寫出一篇像模像樣的作文,確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在十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重視積累打好基礎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閱讀是作文的基礎,作文要在閱讀中吸取養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閱讀、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對剛剛踏入初中的學生來說,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多側面、多角度的小練筆,任意選取一個小片段,由於內容短小、選材自由,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力,所以比較受學生歡迎,同時也從多方面積累學生的素材。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對百草園景物的描寫有一特殊句式"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我讓同學們仿寫,由於同學們已學過且對課文理解的較深刻,所以多數同學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再如教材中有許多地方給學生流下了思考餘地,教師要充分把握好教材,把空白留給學生,讓學生的想像來補充空白。如《珍貴的教科書》一課在敘述敵機轟炸後寫道:"我兩耳一陣轟鳴,就什麼也不知道了……"省略號省略了我昏迷以後指導員護書的經過,我讓學生加以想像並寫下來,有同學這樣寫道:"炸彈在我身邊爆炸了,彈片紛飛,眼看就要落到那捆珍貴的教科書上,那捆毛主席從印文件的紙里節省出來並印刷的教科書上,說時遲那時快,指導員一個飛躍,趴在那捆書上,那捆珍貴的教科書保住了,而彈片卻穿透了指導員的胸膛,鮮血染紅了那捆珍貴的教科書。",通過補寫空白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和表達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學生寫作文的興趣。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學生有興趣了,就可以循序漸進,進行"百字新事"訓練、"剪報作文"訓練等,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落實"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進而從多方面積累素材,達到"厚積而薄發"的目的。
二、創造情景、學會觀察
什麼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並養成一種習慣。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有意識的指導學生欣賞、體會作者在文章中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技巧,並以此作為範文讓學生進行仿寫練習。記得2009年冬天的第一場大雪,也正趕上上作文課,學生被漫天的雪花所吸引,時不時的往外探頭,心思已不在教室內,這是一個"調皮"的同學詭異的說:"老師,我們不願意寫作文,咱們打雪仗好不好?"我靈機一動馬上說:"好"!教室內立刻沸騰了,各個摩拳擦掌准備往外沖。這是我說:同學們,我先來朗讀峻青《海濱仲夏夜》中的一段描寫,再去好不好?教室內立刻鴉雀無聲,各個激情昂揚非常專注的聽我朗誦:"夕陽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還燃燒著一片橘紅色的晚霞。大海也被這霞光染成了紅色……"。接著我分析作者抓住了海濱夏夜的特色,用"橘紅色"來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紅色"寫海水的色彩,用"燃燒"一詞生動的描繪了晚霞的情態。寫出了晚上海濱的獨特美景,使讀者如臨其境。為什麼峻青能把海濱夏夜的景色寫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為作者以生活為寫作素材,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感受和思考,才把這一景色寫活了。現在我們就走出教室去看、去玩、去感受,玩夠了,鬧夠了,再靜下來寫一篇關於"雪"的作文。這次的作文寫的非常成功,現摘錄於下:"積雪有一尺多後,站在教學樓上遙望操場,象面對一面鏡子,它照出了一串串快樂的腳印"。"龍爪槐靜靜地迎著雪花,像撐起一把厚厚的大傘,為鳥兒留下一片覓食的空地"。生活是色彩斑斕的,只要不斷的引導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法向生活投射自我的眼光,他們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獨特,就能產生有個性的思想和獨特的情感,就能用自己的話語大膽展示自己獨特的精神世界,就能寫出好文章。
三、貼近生活,親身體驗
馬克思文藝理論認為:現實生活是文學寫作的唯一源泉。學生作文雖然不同於文學創作,但習作也離不開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生的生活越充實,作文內容就豐富,學生才能寫出耳目一新的作品來。例如:寫作文題目"記一次比賽活動",為了讓學生們有內容可寫,我舉辦了一次拔河比賽,當時的場面真令人激動,賽場上隊員們汗流滿面,一旁的啦啦隊員喊的聲音嘶啞,場下的觀眾心潮澎湃。賽後,同學們自動總結了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並主動寫成文字,這次作文成功了許多。他們抓住了細節,寫出了自己的感受,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像參賽的同學寫自己比賽時的感受,啦啦隊員寫到自己眼看繩子一點點挪向對方,卻無能為力,只得振臂呼喊,場下的觀眾則雙手緊握,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兒,為本班默默的加油……正是由於在活動中學生們細心體驗,寫作興趣才會濃厚,主動性也越來越強,促使他們去全面、細致、深入的觀察、體驗胸有成竹,寫什麼也就迎刃而解了。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在作文教學中,只要我們有意識的依據教材讓學生積累素材,有目的的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現實出發反映生活,就能解決寫作中的"無米之炊"問題;學生就會由討厭作文變為喜歡、熱愛寫作文,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肆』 初中作文寫作指導:記敘文寫作的幾種結構模式
怎樣寫出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
一、從人生的體會方面去思考,關注生版活,寫出個人生命體驗。像我們權所說的「責任」這個話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責任感是不同的。而這種話題更多地體現在針對學生這一個年齡層次來進行命題的,更多是關於責任、生活,不是空洞地喊口號式責任,而是注入了很多的人文精神的一種責任。
二、從哲理的思辨性方面去思考。比方說「優勢與成敗」這個話題,體現出成敗和優勢之間關系的辯證思考。具有優勢的人並不一定就能成功,而在劣勢下面他也並不一定就失敗。這是一種辯證哲理思維,我們平時要多去仔細思索、思考,從理性的角度,從哲學的角度去理解它,特別要時刻提醒自己,作文內容要盡量貼近現實生活,注意用辯證眼光看問題。
三、結合我們時代的一些特點去思考。平時要多關注時事,看一些報刊評論等,有利於從時代的眼光去把握問題。
四、注意寫作素材的積累。我們平時可以多准備一些素材,而且要按不同的類別分門別類。比如從自信心的角度去總結一些素材,從責任的角度又總結一些素材。可以按這樣的類別整理情感、道德、科技、環境、自然、人生感悟、社會生活、文化問題等等。
『伍』 初中作文寫作技巧
立意出眾、結構安排合理、寫作手法多樣、緊扣主題、表達協調、選用材料合理
『陸』 初中語文寫作技巧和方法
構思話題作文的主題
在話題作文的寫作中,首先要對給出的題目進行研讀,對所給的話題進行充分理解,在掌握題意的基礎上再進行寫作。在這個過程中,讀懂話題的中心思想尤為重要,需要不斷練習。一篇作文的主題是貫穿整篇文章的核心,寫作主題的確立對於整篇作文的寫作有著非常關鍵的意義。構思的作文主題要有新意,並且符合話題要求,這對寫作經驗較少的初中生來說不容易,很多學生往往在確立主題時就跑題了。因此,在寫話題作文時,學生首先要理解話題的中心思想,並對作文的主題進行裁定,這也是整篇作文的靈魂。
構建話題作文的結構
話題作文寫作結構必須清晰,對於結構的設定也要明確,作文需要層次分明。合理的結構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能將作文主題表達得更加清晰。教師在寫作技巧的教學中,需要對作文結構構思進行指導,並要求學生構思的內容要陽光向上,在對同一事物進行描寫時,需要對其進行多層面的分析。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寫作技巧,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課本中的寫作結構,做到熟能生巧。
例如,「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與人發生爭論,有時候,只是兩個人參與;有時候,則是數人參與。調動你的生活經驗,以《爭論》為題,寫一篇作文,描摹爭論中人們的不同表現。不少於500字。」
這是一個描寫人物特點的命題作文,如果學牛對作文結構不夠熟悉,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考語文教科書中有人物描寫的文章,了解描寫人物應該怎樣進行分段,對人物應該從哪些角度進行描寫,這些寫作技巧都需要通過不斷的運用才能熟練。
對寫作范圍進行梳理
話題作文范圍較寬,寫作素材較多,例如,讓學生描寫一件難忘的事情,這件事情可以是開心的,也可以是難過的,還可以是感人的,這些都屬於難忘的事情。學生需要對話題進行認真研讀,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寫作。
例如,「你們班一定有不少「牛人」吧?他們或是「讀書迷」,知識豐富;或是「演說家」,善於表達;或是「大管家」,熱心集體事物;或是體育健將、樂器高手、智力超人……以《曬曬我們班的「牛人」》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於500字。」在這樣寫人敘事的作文中,將要描述任務的特點和事件逐一進行收集,然後一起進行梳理。
拓展思維,豐富文章內容
要想寫出一篇富有生命力的作文,作者必須拓展自身的寫作思維,寫出屬於自己風格的作品。教師在話題作文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寫作的技巧和方法,還要著重教會學生寫作思維的拓展,從所定的主題進行聯系,尋找更多寫作資料,充實文章的內容,從而吸引讀者。
例如,古代許多傑出人物都留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章:「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勵過無數熱血青年,「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讓多少老年人煥發青春,「怒發沖冠憑欄處」使人頓生殺敵報國之情……班上開一個古代風流詩文朗誦會,每人選擇自己喜歡的詩文,力求聲情並茂地進行朗誦,從中感受風流人物的情懷。完成活動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以風流人物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學生可以圍繞古代風流人物進行描寫,通過對古詩文的了解,聯想到詩人的情懷和處境,將風流人物的特色描繪得更加清晰。通過這樣的聯想方式,能夠讓學生更熟練地運用寫作技巧。
初中話題作文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練習寫作技巧和方法的重要過程。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話題作文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寫出更好的文章。
『柒』 初中作文寫作指導:怎樣狀物
所謂狀物作文,就是對某種物體的描摹和介紹。如果按內容分,可以分為植物的、動物的、建築物的、器物的(如生活用品、學慣用品)等等;如果按寫作形式來分,可以分為兩種,一是以記敘為主,二是以說明為主。狀物可以幫助提高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觀察和認識事物的能務。如何寫好狀物的作文呢?
首先,觀察是獲得狀物作文材料的最重要的途徑。
觀察,就是看,仔細地看。外界物體反映到我們眼睛裡,還只是大略的形象。如果不看仔細,不研究,也就倏忽而過,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用說產生寫作沖動,而想辦法把物的「倩影」留下來,成為寫作的素材了。要使讀者對描摹的對象產生深刻印象,就要寫出對象的外在和內在特點來。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絢麗多彩的,各種事物也都有各自特點,這些特點,有的是物體本身就具備的,我們只要通過語言把它如實地反映出來,比如水是流動的,糖是甜的;有的則是寫作者從自己主觀情感出發,強加於物體的,比如用「挺且直」來形容大雪中的青松,從而表現作者對不向壓力屈服、在惡劣的環境中堅忍不拔的精神的贊美。狀物文就是要寫出各種物體之間的這種種不同來。准確地把握物體的外部特點,仔細觀察十分重要。觀察物體有一定的順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前到後、從整體到局部、從形狀到色彩,觀察沒有一定之規,關鍵在於掌握物體的特點。抓物體的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看物體的形狀,長短、方圓、肥瘦、大小等;
二是看物體的顏色,赤橙黃綠青藍紫,各有不同;
三是看物體的質地,粗糙、細密、堅硬、柔軟等;
四是看物體的數量,一個、兩個、一條、兩條等;
五是看物體的功能用途。如果是動物,還可以通過它的生活習性來說明。
其次,要對物體分析比較,找出其特徵。
一個事物與另一個事物之所以不同,就是因為它們有不同的物征,抓住了它,你才能真正地了解事物並正確地描寫出來,德國大詩人歌德說過:「不要說現實生活沒有詩意。詩人的本領,正在於他有足夠的智慧能從常見的平常事物中看出引入入勝的一個側面。」這里的「一個側面」就是事物的特徵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徵。不同類的物,特徵區別當然是很大的。同一類的物,各自的特徵也是有區別的。比如說,你要介紹「家貓」,你就要抓住家貓的特徵。家貓的特徵與狗不同,與兔子不同,即使與野貓相比也有很大的區別。家貓的特徵是會捕老鼠,性子溫順,愛親近人。把這些特徵寫清楚,文章不點明是寫家貓,讀者也不會領會錯。再比如說,你要寫自己飼養的一隻小花貓,那你不但要寫清楚這只小花貓與一般小狗、小兔的區別,更要寫出與一般家貓的區別,要寫出與眾不同的特徵,即區別於一般家貓的地方。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為你的小花貓「立傳」的目的。
物的特徵主要有外形特徵、功能特徵和情態特徵等。外形特徵顯著的,如「棱皮龜」,它的外形特徵,一是大,是龜中的最大個。二是沒有堅甲硬殼,而是裹著一層厚皮,所以又叫「革龜」,這兩點外形特徵就把棱皮龜與一般的龜區別開來了。功能特徵,就是物的作用,物具備的某些能力、本領等。功能特徵明顯的,如,大象的鼻子。它的功能特徵,是其他動物的鼻子無法匹敵的。把這些功能特徵寫清楚,象鼻子與其他動物的鼻子的區別就一目瞭然了。情態特徵,主要是物對人的感情,或人對物的觀感。情態特徵明顯的,如家貓對人的親近、溫馴,大熊貓的憨態可掬,小花狗的善解人意等,都是有別於一般動物的情態特徵。
抓物的特徵,這三個方面的特徵可以在一篇文章中都出現,也可以抓一二個方面來寫。
第三,整體勾勒與細部刻畫相結合。gua親子資源網
勾勒,勾,就是畫出輪廓;勒,就是刻,刻畫。狀物說明文,首先,要求把物的大體形象輪廓刻畫出來,給讀者以大致印象。
要做到准確勾勒,必須把握住整體。任何一個物都是由各個部分組成的。這時,要求我們應從大處著眼。急於盯住某些細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顧此失彼,讀者對介紹的物的印象肯定是支離破碎,不會有整體感的。比如,一隻文具盒,它由盒體、蓋子、墊板、襯格、插銷、磁性搭扣等構成。如果要介紹它,應該首先告訴讀者這文具盒的大致形狀、大小、總體色彩等等。再如,一頭水牛,它有頭、頸、背、腹、尾巴、四肢;頭上有角、眼、鼻、口、耳等等。你首先應該告訴讀者的是這頭水牛的體態大小,這頭水牛的頭、頸、腹、背的形態特點,而不是頭部的五官位置等等。總之,必須讓讀者獲得的第一印象是你所介紹的物的整體形象。
狀物文章在交代了物的一般形狀、特徵後,特別要注意細部的刻畫。因為一般形狀和特徵,只能給讀者以大體印象。這種狀物文章一般適用於寫某一類的物,比如說,籠統地介紹某一種動物,如家貓、鯊魚、馬等等。即使是介紹某一類物,有時也不乏作細部的刻畫描寫。如果寫具體的某一物時,就必須在細部刻畫上下功夫,只有細部刻畫,才能給人以深刻印象。
怎樣作好細部刻畫呢?毫無疑問,首先,要對物作細致的觀察,對物的細部有充分的了解。其次,要抓准。因為,所謂細部就是我們要描述的物的細小部分。而物的細小部分是很多很多的。如果不分巨細,統統寫在文章,那肯定是不得要領,起不到說明的效果,不能加深讀者對物的印象。因此,細部刻畫,就要抓最傳神的細部來描述,這樣,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給文章注入感情。
古人雲:「假物以托心。」你之所以要寫這個事,就是因為你喜歡它,或者不喜歡它,這就是你的情感,狀物作文與說明文不同,就在於作文里充滿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並不是枯燥無味的客觀描寫。「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就把你的這種感情流注筆端,融進字里行間,使得所寫的事物不只是你看到的事物,而是你心中的事物,事物彷彿有了生命,不光是實實在在的東西,而是一個願望,一個理想,這樣就能打動讀者,和你產生共鳴。一般狀物的作文通過借物寄情和托物言志來表達思想感情。JQ7親子資源網
借物寄情,一般來說,在文章中詳細地狀寫一種事物,總是有言在物外的用意的,最常見的就是借物寄情。這就是寄託、寄寓之意。因此,表達時往往會含蓄一些,多是將物的某一屬性強調一下或故意渲染一下。如古人常借月來表達對親人、故鄉的思念,他們把月亮描寫成清冷的,憂傷的,孤獨的,它高在中天,同時映照著相思而又在異地的親人。古人對月亮這樣看,這樣寫,顯然是把無限的思念託付在凄清的月光里了。也許有同學會說,那太陽也高在中天,也同時照耀著相思而在異地的親人呀,干嗎不寫太陽呢?這其實點到了寫借物寄情類文章的關鍵:那就是所借之物必須與你要表達的某種感情有聯系,即這件物的某一屬性要與所抒之情合拍、默契。月亮幽幽的白光、陰晴圓缺的規律以及日日掛在寂靜的夜空這些特點與深切靜謐的思緒太合拍了,而太陽火熱的外表和燦爛的容顏則不適於表達那種悠長的思念。正如我們不會說:這人性子真急,像水似的,而說,這人脾氣像團火。
托物言志是人們在表達自己志向時常用的手段,比如紅領巾宣誓時握緊了拳頭,高舉在肩頭:「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我們要讓紅旗永遠鮮紅,永遠不倒!」這兒是借著永遠高舉的紅旗來表明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的決心。但更多的是在文章中著力地描寫某物,尤其突出這一事物可以生發出較大意義的屬性,藉以言明自己的一種志向。選擇什麼物來描寫才能更好地表明自己的心跡,這是寫好這類托物言志的文章的關鍵,下筆前一定要先理順思路:比如,我要寫的這件物外形特點有哪些可以誇張或描述的;內在特點又有什麼可以生發的?與我要表明的某種志向在哪方面可以聯系等等,然後再寫就不會卡殼,而且絲絲入扣了。
第五,要多用恰當的修辭方法來寫。
修辭運用得當,文章就更有韻味。我們可以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等手法,使寫作對象更加形象生動,使讀者感受更深刻。
綜上所述,寫狀物作文的訣竅實際上可以歸納為幾句話:留心周圍的事物,仔細觀察,抓住其特點,按一定的順序來寫作,再配合恰當修辭的運用,並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做到了這些,你所寫的就是一篇成功的狀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