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功與改變的高中作文
【范 文01】
堅守靈魂的棲息地
我心中有一片土地,干凈而整潔,有個人居住在那裡。
――米蘭·昆德拉
我們棲居在一片天空下,也許是青城牆下散落的明黃的向日葵,既然不能選擇故土,就只能讓自己在微弱的陽光下燃出一片燦爛,也許是遺失在山谷里的花籽,既然不能長在肥沃的花圃,就只能讓自己在寂寞中綻放一片野百合的春天,也許……
於是,生活教導我們:既然你無法改變環境,那就要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這,便是改變的哲理,這便是生存的真理!
然而,歷史的瑤琴錚錚然的飄出一串跳動的音符,凝聚成一股細流,涓涓淌過我們的雙眸……
這流水,流過戰國的濃濃峰煙,盤旋在汩羅江畔。「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三閭大夫面對這一江春水,回望身後滿是渾濁的世界,仰天長嘆。氣節,怎能輕易改變?精神,豈可隨便丟棄?苦笑,是社會已容不下他了,抑或是他根本就不願屈從於社會呢?改變自己,也許他已是高官厚祿,衣食無憂。然而,他做不到,他追求高潔品格,他嚮往香草美人,他只願讓《離騷》中汩汩流淌的文字蹦跳出靈魂的火花,堅守住一份心靈的期待,化為一縷英魂。
這流水,擊碎唐朝橘紅的煙塵和宋朝嫵媚的風月,徘徊在那片竹林中。面對強大的司馬集團,面對賢士的無奈,他毅然決然地讓自己從官位中滑落,跌入一片水深火熱之中。嵇康平靜地敲打著黑色的鐵塊,也敲打著自己的靈魂。也許改變自己,他會成為王公重臣們的座上賓,但他做不到,也不願做到。只有臨刑前堅守,堅守一片凈土,讓這絕唱在千古歷史中得到共鳴。
這流水,淌過了多少朝代,見證了多少往事,讓歷史在這一切往事中靜靜演繹,卻也演出了一份道理:既然你無法改變環境,你便要改變自己。但面對那污濁的環境,寧願堅守自己,那麼,在歷史長河中,還會沉澱出熠熠生輝的珍珠
【范 文02】
改 變
一棵在深山裡長了好多年的大樹,被修剪了枝葉後移栽到新建的公園里。人們圍著它,議論著。一個說:「沒有這次移栽,它不會被人賞識,要被人賞識就要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而我卻要說:「要被人賞識就要改變,改變自己!」
每個人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但世界不會為你而改變,環境也不會主動去適應我們自己。因而,我們只能去改變,去適應環境,進而取得成功。
也許,我們沒有莊周夢蝶的浪漫,沒有莊子那「泥濘中亦可」的超然;也許,我們無法像彷徨鬥士魯迅一樣以血薦軒轅,深刻揭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劣根性;也許,我們沒有海倫·凱勒那雖然盲聾但卻以心靈探求未知世界的勇敢。但至少,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接受《莊子》的熏陶,讓自己接受《吶喊》《彷徨》的強音,讓自己接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洗禮,藉助書籍,讓心在潛移默化中沸騰,改變自己。
當為官僅七十多天的陶淵明掛印田園歸隱山間時,他改變了自己。官場的黑暗,是他無法改變的,變的只能是自己。於是不為五斗米折腰,與菊為伴,雖然仕途不復,但他高潔的志向卻被歷史所賞識,為後人所銘記。當「御用文人」李白呼喚自己放養於青崖間的白鹿即騎訪名山時,他改變了自己。朝廷希望他吟風弄月歌功頌德,而他卻只想一展鴻鵠之志,無法改變官場的他,只得改變自己的志向。於是寄情於山水,縱覽名山大川,雖然未能圓自己的經天緯地之夢,但卻造就了半個詩歌的盛唐,為後人所傳頌。他們改變自己,同時也改變了時代,雖不被時人欽慕,但卻被後人銘記,在歷史的蒼穹中閃閃發光。
那些不能改變的人,只能被環境淘汰。高爾斯華綏筆下《品質》中的老鞋匠雖然擁有全城最好的製鞋手藝,但卻不願改變自己,致使無法跟上機器化的時代,堅持手工制好每雙鞋,最終餓在自己的鞋鋪中。改變自己,方能跟上時代的腳步,方能不被環境淘汰。
唯有改變,方可以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釀成歷久彌香的瓊漿;唯有改變,方可以用不凋的希望和不滅的夢想編織絢麗輝煌的彩虹;唯有改變,方可以用永恆的執著和頑強的韌力築起固若金湯的鐵壁銅牆……
【范 文03】
改 變
一切都在變,從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或從一天到另一天,改變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逃脫的命運。長者說,少年人多輕狂,其實不然,我們只是在改變。恰是我們所代表的時代,改變是巨大的,這使他們無法理解亦無法接受。但請允許我簡舉一些例子來說明和證明我們的改變。
他們的時代,本分安己便是福氣;而我們是喧鬧的,我們熱愛狂歡的感覺,喜歡追逐「炫」的潮流。他們的時代,學習好便樣樣拔尖;而我們是「貪心」的,我們有自己的愛好,語數英的成績已不足夠說明些什麼。他們的時代,奔高官,想富有;而我們明白,我們要的不是權力與財富,即使做乞丐也應快樂的面對每一天。
我們會毫無顧忌的與異性稱兄道弟,開心時便仰天大笑;我們會頻頻光顧各種小店,間隔坐具進行到底;我們會成群結隊的去打電動、吃快餐,而忘記了時間……這是他們的兒童與少年的時代中不曾經歷過的。
而事實上,不僅是我們,他們自己也在改變。丟掉了童心,在「成人」這個厚重的保護層下去說服自己,那時的自己是幼稚的,卻不肯承認,那時的純真,與那時的快樂。
我記得,那是我的一個姐姐,她是班裡的骨幹,似乎有什麼事情便自當是她首當其沖。那天她回家晚了,為了一件她本可以離開、但對於她的班級卻相當重要的事情。她媽媽罵了她很多難聽的話,說她「缺心眼兒」「神經病」。我不知道她媽媽當時為什麼沒有想到「責任」和「義務」。作為一個高材生,我不相信她沒有經歷過同樣的事情,更不敢相信她就是以這樣的態度處世。
我們不得不承認,有時候,我們看不懂大人,正如他們看不懂我們。改變,使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尊重的事實,若不承認它,便必定要面對一場無謂的爭論。爭論後兩敗俱傷,改變卻依然明目張膽的橫在中間。
改變是必然的,或許我們都應該學會去適應它,而並非徒勞的想要去消滅它。
② 有關轉變的高中語文作文議論文
臘梅開放在寒冬,並不是因為它堅強,而是為了生存。是寒冬選擇了它,而不是它選擇了寒冬。如果活在夏季,它註定會迅速凋零,消散於空氣。
人又何嘗不是呢?一個人,沒有自己的花期,只能去適應,如果終究還是無法融入這個社會,那麼只能和花一樣,葬身於塵土。即使活著,也無法避免痛苦。
改變自己,或許很難,而相對於改變世界而言,太簡單了。
武則天,這個中國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之所以擁有了改變國家的權力,是因為她有改變自己的能力。曾經,她不過是一個徒有美貌毫無才學的才人,失寵卻讓她懂得了「以才侍君者長,以色侍君者短」這個道理,她努力地改變自己,從一個平凡女子變成一位學者,從一位學者變成一代君王。
她成功,因為她有越人的膽識,更因為她有改變自己的勇氣和毅力。
轉回頭,再看如今。這個新時代里,卻出現了那麼多的「啃老族」,他們大學畢業,有不淺的才學,卻樂哉悠哉地躺在家裡的沙發上,吃父母的,用父母的。走出家門,他們變得微不足道,他們嫌工作不好找,工資沒處賺,卻不知道,這個世界哪能一切如他們所願,沒有好工作就不工作?相信這不是一個好借口。正如《漁父》中所寫:「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這個世界上能有幾個屈原?何況我們國泰民安,也沒見有幾個人會因為失業而投江葬身於魚腹。工作差而已,又能有更大的進步空間,何樂而不為呢?
世界是一個巨大的染缸,什麼顏色都有,平凡的我們,只能竭盡全力去融入,去適應。泰戈爾說:「不要因為你的胃口不好,而去責怪你的食物。」那麼,不要因為自身素養不好,而去挑剔你所處的環境。
③ 高中作文時代改變了自然800字
走進自然,讓我欣賞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無私奉獻;走進自然,讓我領略到"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的寧靜致遠;走進自然,讓我體會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悲壯雄美……
走進自然,觀察山的剛武,水的柔情.漫步在家鄉的小路上.遠處是層層疊疊的山巒,山巒互相擁抱.就像一個個醉倒的老翁,不知沉睡了多少年.站在路旁向山巒眺望:一處深色、一處淺色.那深深淺淺的綠彷彿在跳動,在高呼.家鄉的水是溫柔的,不知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只在邊上留下一彎一彎的足跡.微風吹過,水面泛起層層漣漪,似乎在對路過的人微笑、眨眼.水流過每家門口,流過田地里,正是"一水護田將綠繞"的美景.捧一把水洗臉,頓時讓人疲倦盡消,清涼無比,走近自然,我看到了山的剛武,水的柔情.
走進自然,品味自然留給我們的哲理.如果你從未見過螞蟻搬家,那麼你就不能體會團結的力量多麼的強大.當你目睹這一隻只「小不點」把比自己身軀龐大幾十倍的食物抬起來時,你不得不嘆服螞蟻的偉大,大自然的神奇.如果你從未思考過落花化土的場景時,那麼你就不能看到無私奉獻的精神有多麼的高尚.當一片片花瓣隨風飄落,結束自己絢麗的一生時,它們竟會化為泥土,為新的花提供營養.奉獻出自己的一切,你不得不稱贊落花的偉大,大自然的神奇.如果你從未想像過滴水的毅力,那麼你就不能讀懂堅持的決心.當一滴一滴水打在岩石上,當岩石逐漸被滴穿時,你不得不佩服滴水的偉大.大自然的神奇.走進自然,讓我獲得了自然留給我們的哲理.
走進自然,能感受到山之剛、水之柔;走進自然,能感受到哲理無處不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自然吧,讓我們的身心與自然一道,在天與地之間融合……
④ 高中作文變化
何時起,我們再也少見時間逝去留下的痕跡。——題記
我們努力,渴望改變自己,我們幻想,可以改變世界。但是,最終卻發現,一切辛苦都是徒勞。曾以為已徹底改變的東西,都已不知在何時悄然復甦。就像人生無法改變死亡,死亡無法停滯時間。
我從春天出發,瞭望一片生機洶涌的綻放。嬌艷的花朵綻放著生命的光艷,樹杈的枝椏綻放著年輕的驕傲。最初的時刻,總是幻想愛夢的童話,所有的童話,都是理想的精銳之師。總是桀驁不馴,睥睨萬事,妄想不著痕跡,一步登天,高傲在枝葉間找不到太陽的光芒。
狂沙吹盡始到金。我想,夢的羽翼唯有在堅實的腳印中揚起。於是我們用夢想去昭示現實,又用現實去沖擊夢想;我們用歡笑去掩飾淚水,又用淚水去裝飾歡笑。
時間過了,春天過了,看不到痕跡了。
從前寫文,常常留下一張凌亂的草稿,時間蔓延的痕跡清晰可見,思想爬過的印記歷歷在目。而今,用電腦寫文,方便之餘,除了定稿,再也不會看到時間的痕跡了。我亦不清楚這到底是幸福還是悲哀?但我亦感到了時間的悲哀。沒有痕跡證明時間,便看不到了曾經的珍貴。
樹木的年輪,人的皺紋,古建築,硅化木……亦是時間的痕跡,但人卻總喜歡已現代文明去抹殺時間的痕跡。化妝、整容、造假……以此來證明自己改造時間逝去的能力。
時間總像穿梭在夜幕中的獵手,在白天,卻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出它是敏捷而機警,殘忍而冷血的。可它確確實實在黑夜裡出現過,那樣不漏痕跡地做完了它想做的一切。而我們卻只是看到它溫順乖巧的一面。
⑤ 新與舊高中作文800字
北京的拆遷故事
也許,心靈的震撼後來又帶來了中國城市地貌的震撼?並因此導致了中國城市 「推倒重來」般的大重建?
但在有些人看來,作為文明古國的中國,在城市建設和擴展方面,更應該向歐洲學習,而不應向歷史只有200多年的北美「新大陸」學習。
今年五月,我去北京采訪中產階級時,應自由撰稿人許知遠之邀,曾專程前往他與文友們在北京西郊圓明園舊址開辦的一家書店——「單向街書店」。在書店裡,許知遠特別向我推薦了一本書:新華社記者王軍寫的《城記》。
回到倫敦後,我仔細閱讀了這本書。掩卷之後,我才知道,在我離開中國後那10多年裡轟轟烈烈展開的城市「現代化」運動中,有多少歷史建築和珍貴文物都成了拆遷鐵鋤上下飛舞的「鋤下鬼」;掩卷之後,我也才明白,如果所有的中國城市規劃官員在籌劃老城區改建時,都像我一樣「喜新厭舊」,那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此書開端寫了一個典型的北京拆遷故事——
1998年9月24日,十來個來自四川的莊稼漢掄圓了鐵鋤,三下五除二,拆掉了北京粵東新館。100年前戊戌變法前夕,康有為就在這個位於北京市宣武區南橫街11號的院子里成立了保國會。
一位姓汪的包工頭當時對作者王軍說:「我在北京拆了八年了,這種房子拆得多了。兩三個月前,國子監那邊的一個廟就是我拆的,那個廟真大。我們管不了那麼多,拆遷辦給我們錢,我們就拆。給我們錢拆故宮,我們也拆。」
這本書還寫了其它許多令人唏噓的拆遷故事。
王軍還在書中引述了中國國家級建築設計大師張開濟2000年講過的一段話:「我到過許多地方,巴黎和北京最好。巴黎保護得很好,北京就慘不忍睹了!義大利團結報一位女記者采訪我,她說北京是Poor Hong Kong(蹩腳的香港)。可悲呵,這么一個世界文化名城,竟連一個香港都不如了。」
讀完這本書,我又重新審視了我過去瞧不起的倫敦擴建之路,竟然發現了不少值得北京學習的地方:像北京一樣,倫敦也是文化古城,但二戰之後,倫敦並沒有在市中心拆舊建新,而是基本保留老城原貌,精心保護歷史古跡,轉而在老城周邊地區規劃了十多個可發展的新城基地,雖然後來英國政府換了許多屆,但由英國著名城市規劃學家阿伯克隆比爵士主持制定的「大倫敦計劃」並沒有變,後來建成了一系列周邊新城。
現在我逐漸能夠品味出倫敦那些老樓陳牆、古街舊巷的韻味了:工作間隙與同事沿泰晤士河散步,無意之間,也許就會踏上莎士比亞曾經走過的某段石板小徑;周末與家人去市中心看戲,驀然回首,也許就會與銅雕王爾德的那雙憂郁眼睛對視……
如果倫敦也去模仿紐約,在市中心大舉拆除歷史建築,興建摩天樓群,拓寬石板小徑,擴建立體大道,那倫敦充其量也不過是一個Poor New York(蹩腳的紐約)。
其實,就連沒有悠久歷史傳統的美國人,也在拚命地保護自己那點兒可憐的文物。
我還記得,2002年我去美國費城旅遊,曾經參觀過一個當地導游極力推薦的博物館。我花錢買了門票,但進入館內,轉了不到半個小時就出來了。
不是因為我不耐心,而是因為這個所謂的「博物館」 ,其實不過是一個只有寥寥幾間「展廳」的普通民居——它是美國獨立之初縫制美國第一面國旗的一個普通女裁縫的住宅。我仔細端詳每一件展品,而且把展品的英文說明通讀了兩、三遍,也沒用夠半個小時。
我想,北京粵東新館如果辟成一家博物館,展品肯定要比美國費城的那家「博物館」豐富,購買門票的遊客肯定也要比我更加感到「票有所值,不虛此行」
⑥ 絕不改變 高中作文800字
山,若遇上春風,則換上嫩綠的新裝;若沐浴夏雨,就變成蔥郁的模樣;若披上冬雪,就著上了素裹的銀裝。山在變,山亦不變,變的是顏色,不變的是沉穩。
水,跌入山谷就變成了小溪流,路遇懸崖就成了一簾如煙的瀑布,奔騰到了入海口,就歡快地融入了海洋。水在變,水亦不變,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靈動。
人,在他鄉是一個遊子,在官場是一個宦海中人,在田間是一介布衣。人在變,其實人又未變,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我們信守的原則,心中那永恆的信念!
我們在不斷地改變,隨著時代,隨著環境;我們也沒有改變,因為信念,因為原則。其實,變與不變本來就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法寶,變的是思路、風格、方法,不變的是我們信守的原則。
是什麼讓屈原毅然抱起石頭躍入了汨羅江?是什麼讓文天祥在狂瀾既倒、大廈將傾之時仍堅持抗元?又是什麼讓魯迅選擇了棄醫而從文?是「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的愛國情懷,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身正氣,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沸騰熱血!
時代在變,他們那一顆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心卻未曾有絲毫的改變。是啊,不變是信守的原則,心中的信念!
為什麼尾生在洪水襲來之時抱柱而死?為什麼張瑞敏不允許一件不合格的產品走出「海爾」大門?為什麼謝延信毅然擔負起了照顧亡妻家庭的責任?不過是與那女子的一個約定,不過是「讓每一個用戶放心」的工作理念,也不過是病妻榻前的一句承諾。
也許這都無足輕重,但他們卻選擇了堅守,不是回報多麼重要,只是為了把握一份信任,信守一個原則。是啊,不變的是信守的原則!
曾有一位老師這樣教導學生:「我們應該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調整自我,但是我們信守的原則是不變的。」原則之於人,就如同帆舵之於航船,翅膀之於飛鳥,根基之於大樹。
信守一個原則,人生便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不至於迷失在生活的遠航中;信守一個原則,人生便有了 一種得失的平衡,不至於在生活的天空中搖擺不定;信守一個原則,人生便有了為人處事的根本,不至於敗倒在生活的土地上。
朋友,社會在進步,我們要跟得上時代的步伐,就得不斷地改變自己,可有一點萬萬不可改變,那就是——我們的原則!
如果肯定我的回答 請選為最佳答案 就是對我最大的肯定
⑦ 高中作文關於改變 從初中到高中的改變
高中的數學比初中難很多,不要因為初中的成績而沾沾自喜,因為高中和初中真的有很多區別。語文這類還是要靠平時的積累。
⑧ 家鄉的變化高中作文
家鄉是花園,有著鮮花的芬芳;家鄉是森林,有著綠樹的清涼;家鄉是田野,有著收獲的希望;家鄉是雪景,有著冰晶的閃亮。
回憶過去,家家戶戶都為了不愁吃,小院里滿是瓜果蔬菜。一年四季,只要能種點什麼,小院里就會滿滿的,瞧去,各種顏色摻雜交錯,雜亂無章。好擁擠、好雜亂的小院。現在,各家都不怎麼種蔬菜了,而是種花。一年四季,鮮花不斷。春天,月季、玫瑰等競相開放。夏天花兒更加繁盛,五顏六色。秋天,本該百花凋零,菊花卻傲骨怒放。冬天,瑞雪紛飛,梅花卻在枝頭綻放。一年四季,芬芳不斷。香啊,花園般美麗的家鄉。
再想以前,村裡村外都光禿禿的,幾乎沒有樹。到了夏天,在外邊聊天的大人都順著牆邊坐,小孩們大都躲在屋裡扇扇子。屋裡像蒸籠,屋外像熱鍋。而現在,房前屋後,街道兩旁,村裡村外,都種上了綠化樹,雖說不像森林那樣茂密,但也綠樹成蔭。夏天,大人們在樹下乘涼,小孩們在樹下嬉戲。茂密的樹葉,送來了陣陣清涼。爽啊,森林般清涼的家鄉。
回首以往,田野里種滿了莊稼,密密麻麻的,有玉米、水稻、花生等。那時人們的種植技術還不是很高,雖然辛勤努力了,但收獲的卻不十分理想。那用一滴滴汗水澆灌出的莊稼,好像有意跟人們作對似的。現在呢,隨著科學技術的普及,遍地都是綠色無公害作物,實現了機械化生產,省時又省力,農民的腰包越來越鼓,業餘生活也豐富了。春天,水稻如碧綠的海洋,泛起陣陣波浪;秋天水稻垂下了頭,大地一片金黃,真可謂是「春種滿野皆碧綠,秋收遍地是黃金」。樂啊,田野般滿是收獲的家鄉。
回首往事,垃圾擁有一片樂土——街道,任意呆在每個角落,有時還迎著風翩翩起舞,甚至在水裡游泳,讓人看了就想躲,真臟啊。現在呢,垃圾都有了自己的歸宿——垃圾場,街道整潔了,鋪上了水泥路,成為了一個耀眼的亮點。凈啊,冰晶般閃耀的家鄉。
家鄉在不斷的變化。在我心中,家鄉如妙齡少女,越變越好看,我從心眼裡熱愛我的家鄉。
⑨ 以從改變中認識自己為題的高中作文
人一生要讀懂的東西真的很多。我們也許常常在意自己是否讀懂了歷史風雲,讀懂了科技之光,讀懂了世態炎涼,或是別人的心靈與思想。然而我們常常忘了閱讀一樣東西,一樣最重要也最難讀懂的東西——我們自己。
讀懂自己有時很容易:你可以從鏡子中讀出自己的美麗與缺憾,從掌聲和噓聲里讀出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從淚水與歡笑中讀出自己的欣喜與悲哀。但我們要讀的不僅僅是這些,我們要了解的是真正的自我,是潛藏在內心深處、獨一無二的自我。這真的很難。也許我們會發現其實自己並不像表現的那麼勇敢堅強,也許我們其實也有著自私和貪婪,也許真正的自我會是那樣的令人難以接受,但我們必須這樣做,因為這是我們最重要的閱讀課。
陶潛在污濁的官場中讀懂了自己,讀懂了自己的放浪與清高註定不能見容於黑暗的衙門,讀懂了自己「性本愛江山」的情懷,於是便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佳句。魯迅從國人的麻木中讀懂了自己,讀懂了自己註定要擔負起喚醒民族之魂的偉大使命,讀懂了自己心靈深處不屈的民族氣節,於是便有了棄醫從文的選擇,成了堪稱民族脊樑的中華文學之魂。他們讀懂了自己,更讀懂了社會;讀懂了歷史,更讀懂了自己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位置。也許並不是每個讀懂自己的人都能功成名就,但讀懂自我,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第一張門票。
讀懂自己才能讀懂世界,不識乎己,何以識天下?只有讀懂自己,才會真正懂得這段人生的歡喜與無奈,嘗透生活的苦澀與醉人;才會真正不去在乎別人的眼光,走最適合自己的路。讀懂自己,我們才會明白自己這顆螺絲釘的尺寸,才能在社會機器中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那個閃光點。每個人都有喜歡或厭惡的書籍,也都有樂於閱讀或倦於了解的心靈。也許我們不能讓每個人都愛上閱讀自己的心靈,但我們至少可以讓自己去讀懂它,欣賞它,尋求出內心深處真正自我的潛能與智慧。
讀懂自我,方能讀懂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