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幫忙!寫一篇高中800字的議論文,題目為鄉愁!急!在線等!
那一段鄉愁
中華文化浸染著兩岸的炎黃子孫。我們共同吟誦著曹操的「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舒蘭的「三十年前/你從柳樹梢頭望我/我正年少/你圓/人也圓/三十年後/我從椰樹林望你/你是一杯鄉色酒/你滿/鄉愁也滿。」……
這一首首哀怨的思鄉情曲,深深灼痛了海峽兩岸所有互相凝望的眼睛,這一段段濃濃的鄉愁,牽引著對祖國故土夢牽魂繞的無盡思念。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據說,台灣產的相思豆比大陸的相思豆個大,質地更堅硬,而且台灣相思豆內緣有心型紋路,被人們稱做「心心相印」。每一顆相思豆都分黑紅兩色,紅色的一端代表赤子之心,黑色的一端象徵著黑土地。或許這相思豆正是相思積累成的而用以寄託相思的吧!
一顆紅豆,帶來濃情似酒,愁腸怎生禁受?
或許鄉愁就是這樣的觸景生情,就是讓我們的心泛起漣漪,跳躍著永不枯竭的悸動,揮灑著無邊無際的情傷。
這一依帶水的小島寄託了我們幾代人的多少情思。無論是在遠古時代因地殼運動而導致的台灣大陸忍痛分離,還是近代因人為因素而致的兩岸同胞隔海相望,都割不斷那份一脈相承的血系,都阻擋不了歷史的進程,阻擋不了統一團圓的共同心願。
黃山、泰山連著阿里山,黃河、長江映著日月潭。我們有個共同的家,他的名字叫中華。我們無限感慨憂傷的過去,更有理由憧憬美好的未來,台灣思鄉的人啊,將不再是只有空嘆一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而是與大陸親人共同撥奏一曲江南絲竹《花好月圓》。
濃濃鄉愁
她是我生命里的一棵長青樹,任憑風吹雨打依然在我的生命中蓬勃向上。她是我生命里的一株水仙花,風吹日曬仍舊在我的心裡香氣盎然。她是我生命里的一處別院,歷經風霜還在為我守侯。她占滿我不眠夜晚的思緒,填滿我寂寞無助的心房,浸透我透明淚珠的纏綿。她就是那一絲一縷的鄉愁,不舍晝夜的鄉愁。
青澀的少年時光在古香古色的小鎮灑落,我踏著長著青苔的石板路來回奔跑,從懂事起一直跑到十八歲。她是流淌的河水,流經我的身旁悄然無息,我從懵懂走向成熟,歲月像是不眠的沙漏,一點點地漏掉我的思緒,無法逆轉。屬於我的一方安樂土,就是我心心依戀的家鄉。這里的山清水秀滋養我負荷的心靈,這里的鳥語花香舒緩我憔悴的身軀,這里的魚蝦滿江沉澱我不安的慌亂。我在這兒生長。她告訴我真善美的世界,這兒勤勞朴實的人們,真切的關懷,貼心的問候,好似黎明的朝陽,充滿了希望。我被家鄉的水土滋潤得一塵不染,我快樂地成長著。
但是,這一切卻沒能阻止我對外面世界的嚮往。
這一天,我拿起行囊,決定離開。
在我離開的那一刻,我端詳著這古老小鎮,我才第一次發現她的破舊不堪,這里封存著我成長的記憶,我在心裡盪漾起了絲絲漣漪。有些不舍,但終究還是要走的,我太年輕,我擁有我不停歇的夢想。
於是我帶著行囊,像穿越漫漫沙漠的駱駝。一身的落魄沒有掩埋我內心的自信。我整裝待發,我嘗試著讓自己融入外面的社會,他的流光溢彩,燈紅酒綠,都曾經讓我好奇嚮往。我試著讓自己流連忘返。每一步我小心翼翼,我瞻前顧後,生怕一不小心就粉身碎骨。漸漸的,我開始失望。我發現,他們的笑容不夠真實,他們的話語沒有肺腑。
我開始想念我的家鄉,想念她的純凈,她的清澈。
我懷念在她襁褓中感受到的溫暖。
我想回家,想離開這里的嘈雜和虛假,想回到屬於我的家。我不想經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心酸,不想經歷「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無奈,不想經歷「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悲哀,我只想回到她的懷抱,柔情似水的懷抱。
鄉愁,我「小橋流水人家」的鄉愁,濃濃的鄉愁。
鄉愁
當我寫下你的時候,筆尖在顫抖,那是因為心兒馱著你,飄走了。
於是,便有了黃土地上父輩們的身影。崔健的聲嘶力竭的狂吼,永遠也不能讓父輩們跟著去欣賞。「太陽最紅……」卻能唱出他們當年的夢想。父輩們辛勤地拉著他們的生命之車在人生路上遠行。勤勤懇懇,踏踏實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可憐天下父母心」是他們對孩子的期望。
我總是這樣輕輕地想。
昏黃的燈光下,父親趴在桌上認真地給我寫信。寫好了,母親就把它交給一位探親的老鄉,讓他順便給我捎來。不敢撕開那一紙深情,怕就怕,自己碌碌無為的青春讓父親殷殷的期望如山丹丹調零。捧起父母的叮嚀與牽掛,方知,石山的深沉與凝重。慚愧,在這雨季里潛滋暗長。
昔日依依別故鄉,最後一眼望見的就是你——故鄉的炊煙。伴著落日的余暉裊裊地升起,像井繩一樣,父親的白發,母親的皺紋,再一次在盈滿的淚眼中閃現,啊,炊煙!你可是媽媽臉上慈祥的笑意?
煙夢似的鄉愁,斬不斷,揮不去,卻如初春里的野草般瘋長。
2. 地方特色民俗活動高中作文800字
「56個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飲食,這就應了一句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而滿族,就是這56朵花中艷麗的一朵,滿族的服飾特別有特色,下面,我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
滿族婦女不纏腳,所有鞋子綉有漂亮的花飾,鞋底中央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著這樣的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搖曳的步態。
旗袍是滿族婦女的傳統服飾。她們喜歡穿長及腳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點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擺開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滾邊或鑲邊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經改進,腰身寬松,袖口寬大,長度適中,便於行走。已成為中國婦女較通行的服裝。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高衩。四十年代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為流線型。繼後,衣片前後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東方色彩,能充分顯示依態雍容文雅,被認為是表現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裝。稱譽世界。
婦女旗袍的裝飾性比男性旗袍更強。領子.前襟和袖口都綉花裝飾。鑲嵌幾道花紋或彩牙兒,俗稱「畫道兒」或「狗牙兒」。
滿族婦女的服裝十分漂亮,滿族男子的服裝也很不錯。歷史上的滿族男子多穿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
馬褂是滿族男子騎馬時常穿一種褂子。馬褂分為大襟.對襟.琵琶襟等多種形式。馬褂後成為日常罩於袍子外面的服裝。高領對襟,四面開禊,長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將袍袖卷於褂袖上面,即所謂大、小袖。現在許多滿族人所穿的對襟小棉襖,就是從馬褂演變過來的。為了騎馬方便,在長袍的外邊套一種身長至臍,四面開禊的短褂,以御風寒。
滿族的男子夏季頭戴涼帽,冬季戴皮製馬虎帽。他們的衣服喜歡用青.藍.棕等色的棉.絲.綢.緞等各種質地的衣料製作,褲腿扎青色腿帶,腳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製烏拉。頂上留辮子,剃去周圍的頭發。
滿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的一個少數民族,是一朵艷麗的奇葩。它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們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認識。
3. 鄉愁的高中800字議論文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是什麼樣的樂聲,會有如 此大的力量,
可以讓所有的徵人徹夜未眠?是什麼樣
的感情有如此大 的感召力,直達所有
人的心底?是鄉愁,是心靈深處對家鄉
的思念。
小時候,我一直不懂,不是每個人都
擁有家、擁有自己的親人嗎? 為何還要
在尋找家的途中如此惆悵?長大以後,
我才明白生活的無 奈—擁有有時也只
是一種奢望。
總想起蘇軾在中秋之夜不能與弟弟團
圓的情形。一個人獨飲美酒, 觀望明
月,尋找家人的影子,最終吟出「但
願人長久,千里共撣娟」的 千古絕唱。
總想起老捨去倫敦、住巴黎的情形,
他在街上走著,尋找著 北京城的喧鬧;
與人交談,尋找著如北京一樣的厚重
的人情味,卻始終 不能如願。他於是
盼望著回國,盼望著去重新擁有那份
只屬於家鄉的溫 暖。總想起,蕭乾的
好友在美國旅居的情形,將庭院裝扮
得如故土一 般,更像個孩子似的問友
人要一顆棗核兒,只為擁有家鄉的感覺。
他們都因離開了故土而擁有了一份深
深的鄉愁,而又都因為這份鄉愁去四
處尋找。尋找家鄉的味道,家鄉的氣息,
無怨無悔。
記得在林清玄先生的一篇散文里,曾
講到這樣一件事情,一位中 年男子得
知林先生是自己的老鄉時激動萬分,
當即在台北的街頭唱起 了鄉歌。可憐一
個壯年男子唱著唱著就嚎陶大哭。這是
一個早年被抓 來打仗的壯丁,從那時起,
他就失去了妻子兒女。我知道,那淚眼朦
朧中飄灑著多少對家鄉的酸楚的記憶呀!
人們對家鄉的思念與找尋是何等的迫切,
何等的執著。這其中包 含的決不是徐志摩「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淡然,而是不得
不 在乎的鄉土情結。
因為曾經擁有過,所以我們了解家鄉的溫暖,
於是就有了對家的 依戀。一張張親人的臉龐
是我們心靈最好的慰藉。因為離開,於是我
們又開始尋找。在尋找的過程中,我們又擁
有了另一份情感—鄉愁。 一葉鄉愁,牽著我
們苦苦尋找。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生
命就是 不斷擁有和尋找的過程」。
離家越遠,其實離家卻近。不再擁有,卻找
到了對家的最深處的思 念。「羈鳥戀舊林,
池魚思故淵。」物猶如此,人何以堪!而當有
一天, 我們真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時,
請不要放棄尋找的信念,將那鄉愁寄 予明月,
4. 記住鄉愁作文800
鄉愁,分明是真情的告白。一滴淚,一個笑,都是鄉愁,都是寄託著這代人的事跡。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題記
鄉愁,所屬於這一代人的情感。
鄉愁是快樂的。在外打拚多年,家就是避風港灣。回到家,父母紅紅的笑臉,桌上熱騰騰的飯菜。大家圍坐在桌前,訴說著生活的艱辛,分享著工作的成功。每一句話都寄託了對家的思念,對家人的思念,但無法溢於言表。盼了多年,盼的就是家人的一張張笑臉。無論是怎樣的笑容,無法改變的還是心裡的充實與高興。
鄉愁是凄涼的。在外工作,為的就是個生活好。從早做到晚,拚死拼活,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多少,與家人的聯系也就越來越少了。從開頭的一個星期必須一個電話到現在過年時都不一定能回家。尤其是從事國家高級機密工作的工作人員,好幾年不能回家也是常事,打電話也是少有的,與外界幾乎沒有任何聯系,也不知道家人怎麼樣了,是好是壞也不知道。這自然,對家的思念是越來越多,這鄉愁也是越積越多。每天只能看著天上的月亮來想念家人。中秋、過年的時候這思念也更是一點不減少,「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只能相思卻不能相見。
鄉愁,寄託這一代人的感情。
越是想家,越要回家。對家的思念將化作一股力量,促使著你回家的步伐。離家越近,思念越強,心越熱切。盼望著,盼望著,終於走到了家門前。到這時,卻又不想進門了。這么久以來的鄉愁此時將變成熱淚,翻滾在臉上,翻滾在母親的圍裙上,翻滾在父親的煙斗里,翻滾在弟妹的玩具上……眼淚漸漸消失,笑容漸漸綻放,綻放在家人臉上,飯桌上,廚房裡,客廳里……鄉愁已經不再是愁,更是一種灑脫,一種心情的舒暢。
鄉愁,分明是真情的告白。一滴淚,一個笑,都是鄉愁,都是寄託著這代人的事跡。
5. 鄉愁的作文
體裁限嗎?
她是我生命里的一棵長青樹,任憑風吹雨打依然在我的生命中蓬勃向上。她是我生命里的一株水仙花,風吹日曬仍舊在我的心裡香氣盎然。她是我生命里的一處別院,歷經風霜還在為我守侯。她占滿我不眠夜晚的思緒,填滿我寂寞無助的心房,浸透我透明淚珠的纏綿。她就是那一絲一縷的鄉愁,不舍晝夜的鄉愁。
青澀的少年時光在古香古色的小鎮灑落,我踏著長著青苔的石板路來回奔跑,從懂事起一直跑到十八歲。她是流淌的河水,流經我的身旁悄然無息,我從懵懂走向成熟,歲月像是不眠的沙漏,一點點地漏掉我的思緒,無法逆轉。屬於我的一方安樂土,就是我心心依戀的家鄉。這里的山清水秀滋養我負荷的心靈,這里的鳥語花香舒緩我憔悴的身軀,這里的魚蝦滿江沉澱我不安的慌亂。我在這兒生長。她告訴我真善美的世界,這兒勤勞朴實的人們,真切的關懷,貼心的問候,好似黎明的朝陽,充滿了希望。我被家鄉的水土滋潤得一塵不染,我快樂地成長著。
但是,這一切卻沒能阻止我對外面世界的嚮往。
這一天,我拿起行囊,決定離開。
在我離開的那一刻,我端詳著這古老小鎮,我才第一次發現她的破舊不堪,這里封存著我成長的記憶,我在心裡盪漾起了絲絲漣漪。有些不舍,但終究還是要走的,我太年輕,我擁有我不停歇的夢想。
於是我帶著行囊,像穿越漫漫沙漠的駱駝。一身的落魄沒有掩埋我內心的自信。我整裝待發,我嘗試著讓自己融入外面的社會,他的流光溢彩,燈紅酒綠,都曾經讓我好奇嚮往。我試著讓自己流連忘返。每一步我小心翼翼,我瞻前顧後,生怕一不小心就粉身碎骨。漸漸的,我開始失望。我發現,他們的笑容不夠真實,他們的話語沒有肺腑。
我開始想念我的家鄉,想念她的純凈,她的清澈。
我懷念在她襁褓中感受到的溫暖。
我想回家,想離開這里的嘈雜和虛假,想回到屬於我的家。我不想經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心酸,不想經歷「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無奈,不想經歷「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悲哀,我只想回到她的懷抱,柔情似水的懷抱。
鄉愁,我「小橋流水人家」的鄉愁,濃濃的鄉愁。
十二月的冷雨夜
音符融入古老的河
暗黃的光線模糊於醉眼間
悲情的歌在腸腑迂迴穿流
行裝已負在肩上
在很長的站台邊
列車把記憶帶走
抹掉臉皮上的那層粉面
回歸夢里的自然與清爽
蝕乾的發鬢被霜寒染透
掏空軀體蹂躪於寂寞秋後
只待別離的鍾聲敲響
再見吧我可愛的姑娘
捎上父母的冬衣
帶回酸心一籮筐
房門即將被鞭炮叩開
新年的腳步
送來遊子的滿腹凝愁
明月千里送我回故州
多年後熟悉的眼眸
依舊在陌生的國度停留
風霜依舊,情依舊?
惟不知思緒紅塵里是否
淡了它的影蹤?
待到山花爛漫時
我來了,你在否?
6. 有關民風民俗的作文800字的
「56個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飲食,這就應了一句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而滿族,就是這56 朵花中艷麗的一朵,滿族的服飾特別有特色,下面,我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
滿族婦女不纏腳,所有鞋子綉有漂亮的花飾,鞋底中央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著這樣的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搖曳的步態。
旗袍是滿族婦女的傳統服飾。她們喜歡穿長及腳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點是立領 . 右大襟 . 緊腰身 . 下擺開衩。古旗袍有琵琶襟 . 如意襟 . 斜襟 . 滾邊或鑲邊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經改進,腰身寬松,袖口寬大,長度適中,便於行走。已成為中國婦女較通行的服裝。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高衩。四十年代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為流線型。繼後,衣片前後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東方色彩,能充分顯示依態雍容文雅,被認為是表現女性美的 典型民族服裝。稱譽世界。
婦女旗袍的裝飾性比男性旗袍更強。領子 . 前襟和袖口都綉花裝飾。鑲嵌幾道花紋或彩牙兒,俗稱「畫道兒」或「狗牙兒」。
滿族婦女的服裝十分漂亮,滿族男子的服裝也很不錯。
歷史上的滿族男子多穿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
馬褂是滿族男子騎馬時常穿一種褂子。馬褂分為大襟 . 對襟 . 琵琶襟等多種形式。馬褂後成為日常罩於袍子外面的服裝。高領對襟,四面開禊,長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將袍袖卷於褂袖上面,即所謂大、小袖。現在許多滿族人所穿的對襟小棉襖,就是從馬褂演變過來的。為了騎馬方便,在長袍的外邊套一種身長至臍,四面開禊的短褂,以御風寒。
滿族的男子夏季頭戴涼帽,冬季戴皮製馬虎帽。他們的衣服喜歡用青 . 藍 . 棕等色的棉 . 絲 . 綢 . 緞等各種質地的衣料製作,褲腿扎青色腿帶,腳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製烏拉。頂上留辮子,剃去周圍的頭發。
滿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的一個少數民族,是一朵艷麗的奇葩。它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們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認識。
7. 我要一篇《鄉愁》的高中作文
沉吟至今——鄉愁古典詩歌猶如一泓清泉,沁人心脾;猶如空谷幽蘭,綻放香馨;猶如一壇陳酒,耐人尋味……「天生我材必有用」寫的是瀟灑;「不教胡馬度陰山」寫的是豪邁;「梧桐更兼細雨」寫的是婉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訴的是情懷……古典詩歌講亘古不變之情描繪得艷麗多彩,而鄉愁更是逆旅天涯的牽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滾滾紅塵之中不羈的逆旅時刻思念家鄉,發出這樣的感慨。夜深人靜時候,望著窗外的燈火輝煌,心中苦不堪言,只得和衣憑欄獨吟除卻巫山不是雲。蠟燭流著眼淚,爆出哧哧的響聲,又念起燭光下「慈母手中線」,不禁摸摸「遊子身上衣」。淚水模糊雙眼,提筆寫家書,奈何錦書易成,無處寄,唯有淚千行。心中情何去何從,咫尺天涯誰可容?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風高天黑的夜,皎潔的月光灑滿地,這不速之客在無意中帶來了一股低落。遊子的落寞身影在月色下拉得修長,微涼的夜風中又想起那遠方的溫暖。月是故鄉明,此刻的月就是再明,也比不得故鄉那一輪明月吧……如此的情境,恐怕也唯有蘇軾才能發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感慨了,而這,又是另一種鄉愁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一番波折,逆旅留戀於家鄉,終於踏上那久違的土地。夢中泥土的清香,花兒的顏色,孩童的笑臉終浮現在眼前了,可歲月蹉跎,滿鬢白絲赫然現,孩子們笑問:「客從何處來啊,尋何人啊?」那一刻,逆旅顫抖了,歲月悄無聲息的走過,孩童們也都不認識自己了。哀傷只是一瞬,逆旅旋即一笑,便急切地奔走鄉間,找尋著夢中出現的影子。縱然無人相掛,心中亦是一片溫暖。家是港灣,無論漂泊多久,船都會靠岸,正是港灣的力量指引著船直掛雲帆濟滄海。詩歌亦是如此,思鄉之情指引著鄉愁的吟詠。人生若只如初見,多好。可並不如人意,況且無情何來的人生?有種樸素的情叫鄉愁,無論歲月變遷,都是世間吟詠喟嘆的永恆。現今的人們依舊在月夜吟詠著古典詩歌,小酌著清酒,揮灑著鄉愁,找尋著自己的根,找尋著心中的嚮往。思鄉已不再是簡簡單單的家了,也是心中的一種嚮往,心中的幸福所在。古典詩歌的美麗與哀愁,古典詩歌的追求與念憂,讓人們從歷史的長河中沉吟至今,為鄉愁而狂,為情而狂,為詩歌而狂!zuowen.chazidian.com
8. 留住古村,留住鄉愁的高中作文
小劉得知自己居然成了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的最後三名候選人之一,感覺像在做一個夢,他的腦海里,浮現出當初幾個年輕人慫恿他去參加這個活動的情景:
小陳拍了小劉肩膀,慫恿說:「你怕什麼東東?聽哥一句,你看啊!已經報名的那個大李,他是很牛逼,居然率團隊躋身到國際學術最前沿,是很牛掰。不過小劉你千萬別灰心,你看啊,他是用科學來破解生命科學之謎,聽起來挺那個……挺高深莫測。我想就是想辦法延長生命什麼的!你有你的優勢啊。你是用你獨特的眼光,用相片,不是,准確來說是用美,來豐富我們的生命嘛!」
小劉自己撓了撓頭,自己倒沒往這方面想。平時挺支持小劉的小王也湊過來:「小劉,兄弟,哥知道你喜歡攝影,一出去就是咔擦。別看已經報名的有個老王,我小王可是支持我們的小劉。那老王似乎也特牛哄,還什麼愛崗敬業,一個搞電焊的搞成了『大國工匠』」,不過咱不長他人志氣,滅我們小劉的威風。如果中國不搞工業化城鎮化,我看他也沒那機會!小劉你正好跟他對著干,工業化破壞了環境,我們來留住鄉愁。」
小王只這一說,寢室居然很多人符合:「對對!我們就要留住鄉愁。以前以為大學多好,現在覺得還不如咱鄉下安逸,水多清,天空多藍……」
小劉想著,覺得自己參加這個活動有了意義,就是在工業化的今天,盡自己的力量留住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