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小學作文教研

小學作文教研

發布時間:2021-03-13 05:02:03

A. 如何進行小學作文教學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鼓勵學生走進生活,積累必要的情感生活是生活性作文教學的前提。豐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材料倉庫。我們根據學生接觸生活的特點,可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無論是喜怒哀樂甜酸苦辣,還是所見,所聞,所感,所悟都要求學生及時記錄,隨時積累。這種積累不僅解決了學生「寫什麼」的問題,讓學生有「米」下鍋,更重要的是一種情感與生活的累積。親情,友情,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都是學生作文的重點,而這些「情」都必須從生活中來,從親身的觀察和生活中來。
傳統的學生作文教學,學生往往是在毫無思想,材料准備或生活零碎膚淺的情況下進行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也往往是似曾相識,沒有個性。生活性作文教學第一步就是課前提前數周告知學生作文的內容,范圍,主題等,然後根據作文的要求,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在生活中動手操作,如何有方法有層次有計劃地認真觀察,閱讀相關書籍汲取知識。在實踐中教師要適時,適機,適當地指導學生注意記錄每一個實踐環節,特別是一些細節,為習作積累具體的材料,要積累材料的同時,記錄自己的獨特感受生活,積蓄充分的情感。這是作文教學非常關鍵的一步。
二、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還要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寫作最好的主動力是情感動力,情動而意動,意動而文成。如果我們善於激發學生的所積蓄的生活,造成一種蓄勢,使其處於待發狀態,那麼,學生作起文來必是因情生文,順意成章了。如何激活學生情感。
(一)、尋找情點。
(1)家庭親情:①父母培育的無私奉獻之情。②兄弟姐妹互相尊重愛護之情。
(2)學校友情:①師生尊敬與被尊敬,關懷與被關懷之情。②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之情。
(3)社會風情:①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偉大物質文明。②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4)愛國之情:①五千年文明的民族自豪感。②外族入侵的民族恥辱感。③歷代愛國志士的高風亮節,以及對整個社會,整個人類的關愛情緒及理性思考,等等。
(二)、創設情境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場合產生的。創設作文情境,激活自己的生活積蓄,有效地產生情感共振,進入最佳的作文狀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生活再現。譬如,要求學生隱去一個熟悉教師的姓名,只對其肖像,服飾,神態,性格愛好和習慣語言動作描寫,使人一看就可推測是誰,由於這樣提供了一個可看的「境」和可感的「情」,故容易引發學生寫作熱情,文章也寫得較有情趣。
②多媒體教學。通過錄像,音響和幻燈等多媒體手段再現人,物,事。由於具有直觀性,形象性,故能大大喚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慾望。
③表演情境。表演是小學生感興趣的事,通過表演可以把小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使他們的情感「活」起來,產生寫作慾望。如在指導學生寫《讓路》這篇看圖作文時,可從三方面進行誘導:第一,讓學生觀察圖片,理清「讓路」這件事的前因後果。第二,通過表演讓畫面動起來,再現讓路的經過。為避免寫出的作文給人「千人一面」的感覺,啟發學生從多方面去拓寬思路,鼓勵他們表演出不同的情景。第三,引導學生把圖片和小品表演聯系起來,先說後寫.整個過程,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濃厚,處於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之中,沒過多久,一篇篇充滿童趣的想像豐富的作文就寫成了!
三、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也要引導學生進行表達。
表達有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將自己在實踐中看到的,做過的,聽到的,想到的有關內容以及由此萌發的情感有條理地與同伴分享並記敘下來。這個過程伴隨著較為復雜的心理活動,是深化認識,過濾,篩選實踐中獲得的有益成分並使之積淀下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不要單純地累積材料,要清晰地表達自己在實踐中的感受生活,彰顯自己的獨特性。
總之,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真爛漫的,相信他們每個人對事物都有自己至純至真的獨特生活。指導作文就是要引導學生從自我出發,盡情流暢地抒發自我情感,敘述自我經歷,描繪自我內心,或者在寫人敘事寫景議論中融入自我感受與生活。所以在教學中不應有任何強制,命令的影響,要順其自然,讓孩子們放開膽子寫,大膽地亮出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的作文自然也就有了孩子情感的溫度,烙上孩子心靈的色彩。

B. 淺談如何指導小學生習作教學

海口市三江鎮眼鏡塘小學 羅麗敏內容摘要: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做到不斷更新習作教學觀念,努力消除學生習作心理障礙,變無趣為有趣,變無內容為有內容,變不會表達為善於表達,著重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善於積累、樂於表達的習慣,讓孩子願意寫作,熱愛寫作,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從而使學生的習作水平不斷提高。關鍵詞:培養興趣 獲取素材 大膽創新 放飛想像傳統的習作教學模式是「老師講--學生寫--老師改」,不注意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過於強調接受和掌握,造成學生習作依賴性強,自主習作能力不夠的狀況,以致學生的習作說假話、寫套話的很多,寫實事、說真話的很少。這無疑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做到不斷更新習作教學觀念,努力消除學生習作心理障礙,變無趣為有趣,變無內容為有內容,變不會表達為善於表達,著重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善於積累、樂於表達的習慣,讓孩子願意寫作,熱愛寫作,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從而使學生的習作水平不斷提高。下面我談談個人的幾點看法:一、培養習作的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讓孩子願意寫作,熱愛寫作,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激發兒童習作興趣的做法是:1、在看中習作。針對小學生對直觀具體事物發生興趣的特點,除指導學生認真細致觀察實物外,可以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如變文為圖:要求學生寫植物時,屏幕上展現十幾種植物,除有真實生動的圖像,還有關於這些植物特點的簡單介紹,拓寬了學生的思維;變靜為動:如寫一種小動物的活動時,畫面播放可快可慢的動作,使學生能找到合適的動詞來描寫,從而大大提高學生作文的興趣。2、在玩中習作。根據低年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玩中進行習作練習是一種好方法。如要學生描寫人物的動作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名為「誰是最佳解說員」的游戲,先讓一位學生根據生活片段設計幾分鍾有情節的表演,後面幾位學生依次為前一位當講解員,要求講解員口述表演者的外貌特徵、神態及正在做什麼,適當的地方可插入自己的想像。這種方法使學生集中注意觀察人和物的特徵及動作,作細致入微的描述,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3、在說中習作。學生習作是一個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內部語言向外部語言的轉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口頭作文起著橋梁作用。也就是說,口頭表達是書面表達的基礎,是書面表達的先導。教師要善於捕捉教材中的說話訓練點,大膽設想,精心設計練習,使學生說話能力得到提高。學生只要想得好,就會說得好、更會寫得好。二、觀察中獲取素材大千世界有寫不盡的人、事、物、景,然而學生作文往往空洞無物,這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觀察,而是他們不懂的如何觀察。因此,要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觀察,去體驗,指導他們用自己的筆描繪這個色彩絢麗的世界。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習作教學要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積極性,做生活的有心人.羅丹說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的確,眼睛作為心靈的窗口,是觀察的第一要素。1、有順序地進行觀察。人從事一項活動,總要按照合理順序進行,觀察活動也是如此,如在指導《我喜歡的一種小動物》習作時,我首先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要求,觀察小雞的外形特徵,然後指導學生有順序的觀察,先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指導學生觀察小雞的外形時,我問小雞的外形是什麼樣子?學生都異口同聲地說,毛絨絨的,黃黃的小雞,真惹人喜愛然後再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小雞的動作,最後完成習作。 2、培養學生養成觀察的習慣。例如:我讓學生觀察秋天,許多同學都談到了落葉、黃葉,卻很少有同學想到用其他感官去感覺,沒有觀察到秋天的聲音、秋風的涼意、秋天的氣息……其實這些體驗他們每天都在經歷著,但沒有被激發,因為缺少了有目的的訓練和指導,所以對秋的印象就單調了。於是,我注意培養學生細心觀察身邊事物的意識,從一種植物的變化、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到一個同學的特點、一種昆蟲的習性等等,讓學生從身邊具體的事物入手,去看,去聽,去觸摸,去詢問,引導他們寫觀察日記,記觀察筆記。只有從觀察中獲取素材,到寫作文時就不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3、在活動中觀察素材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對新鮮事物特別感興趣。為了激發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我盡量在班裡組織一些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觀察興趣。像「作文比賽」、「演講比賽」等。記得我要求學生寫一篇《我愛我的學校》的習作,寫作之前,為了加深對天天見到,又熟視無睹的校園印象。我要求學生以《誇誇我的學校》為題,在班裡開展介紹校園,也可以是在校園中開展的有意義的活動,課堂學習動態,學生行動起來了,他們走遍了學校,每一個角落都有學生的足跡,學校每一處景物都盡收學生眼底,這樣學生寫作時也就有了素材。三、大膽創新不俗套在指導學生習作時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方式,創造一些較新穎的、功能性更強的習作訓練形式。1、讓學生聽聲音習作。教師利用課件先讓學生聽市場喧鬧聲、洗菜聲、切菜聲、扣門聲等,接著讓學生說說聽了聲音想到了什麼,可想像哪些情節編寫小故事。這樣一個個的聲音,在學生腦海里就變為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變為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故事。2、打破常規思考。如「生日」這個題目可以說是老調重彈,如果所有的生日都是鮮花、禮物、許願,那你的作文對於看慣了這些的讀者就失去了吸引力。要寫出新意,就是想別人所未想,言別人所未言,或者寫別人沒有想到的材料,或者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樣的文章才是獨特的,才能給人以啟迪,才能有感人的魅力。生活是萬花筒,五顏六色,豐富多彩,作文就是要摘取其中最特別的花。你可以寫別人的生日,可以寫快樂的生日,還可以寫煩惱的生日。總之,這一天是與眾不同的,而思索之後的成長才是生日的真正意義所在。3、讓學生自由命題。作文教學中,教師提供一種或幾種習作的范圍,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命題,自己選材立意,不限體裁,不規定字數、時間,學生愛寫什麼就寫什麼,愛怎麼寫就怎麼寫,讓學生的習作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這時,學生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例如《二十年後的我》、《假如我會飛》、《未來的衣服》、《我的理想》……寫出了學生想像中的意境,表達了他們對未來生活的幢憬。教師鼓勵學生放膽表達,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縛學生的思維,應在學生完成習作初稿之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這種自由命題作文受到學生的喜歡,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與愛好,滿足學生表達的需要。四、放飛想像的翅膀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總是有限的,想像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前進,是知識進化的泉源。」想像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同樣是作文成功的制高點。人們常把想像比作文學的翅膀,有了想像,就會「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缺乏想像力,就如同失去了動力裝置,即使勉強寫出文章,也會蒼白空洞。1、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兒童都喜歡幻想,教師要時刻注意給他們的想像加點油。譬如在教學童話故事時,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想像成故事中的人物,可以與故事裡的人物同悲同喜,甚至可以創設出與故事完全不同的情節,改變文章的結尾。這樣,學生眼中的事物在孩子的想像中充滿了感情,他們筆下的事物也就有了血肉。2、發揮豐富的想像力。例如在教學《神奇的克隆》一課,我讓學生發揮豐富的想像,以《假如我會克隆》為題寫一篇文章,表達自己內心美好的願望。有的學生寫著:假如我會克隆,我要克隆出許許多多的大熊貓,現在大熊貓已經不多了,我們要好好愛護它們。由於人類們亂砍濫伐,排放大量污水、廢氣,不注意保護環境,使我們的地球媽媽得了難以治癒的「病」 ——水土流失、空氣混濁、大氣層出現漏洞……如果這樣下去,地球用不了多久就會毀滅的。假如我會克隆,我會克隆出幾個「小地球」,再加以保護。這樣我們就可以生活在舒適的環境里了。假如我會克隆,我還會克隆地球上更多的資源,地球上的人類才能生存,人類才能發展。同學們發揮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願望,說得頭頭是道。小學習作教學關鍵是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要放開手腳,讓他們自由表達。「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讓學生愛怎麼想就怎麼想,愛怎麼寫就怎麼寫,而且這樣可以滿足學生想像的願望,在這種氣氛下,學生習作的主動性、積極性也得到了充分體現,他們把習作當作一種享受,一種自我滿足和水平表現,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和寫作水平。參考文獻:《海南教育》 《教學與管理》 《閱讀與寫作》

C. 農村小學如何開展作文教研

你好。
做好作文教研對提高農村作文教學質量是項很重要的課題。
農村學生的作文缺乏個性,缺乏語言,缺乏作文的氛圍。但是並不缺乏題材和材料,可用於作文的平台很多,如何發掘農村學生寫作文的潛力,運用有用環境是值得教研的。
農村學校圖書室不那麼健全,要研究充分運用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中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積累生活素材,寫生活化的習作,寫出農村特色,使學生作文的過程成為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過程,促使農村小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全面提高學生作文素養。
要研究學生熱愛農村生活的情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走出課堂,步入五彩生活,擴大活動天地,積累生活素材,樂於書面表達,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作文具有農村特色。
要研究熱愛生活,體驗生活,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豐富的農村生活習作素材,寫下自己對農村生活的獨特感受,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

要研究農村學生作文的題材,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入手,培養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引導學生走向生活,走向實踐,讓他們真正從「作文難」的陰影中走出,徹底解決作文「無米之炊」的困苦。通過對農村生活的觀察、寫生活日記、調查、訪問、游覽等形式,引導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充分感受自然、社會、生活之美,寫出文理兼美的好習作。
同時也要研究現代農村的新特點和新氣象,來為學生寫作文服務。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當今農村在改革開放的熱浪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尤其是本校所處的閩南農村,到處洋溢著現代化的氣息,包括產業結構、耕作方式、人文景觀、生態環境以及人們的精神面貌。

引導孩子感受現代農村生活、愛護家鄉環境、理解和尊重自己的祖輩、熱愛和欣賞家鄉人的產業,描繪自己眼中的家鄉以及家鄉人的才情,讓孩子真正置身於現實生活環境中,消除「紙上談兵」的作文病灶。通過訪農戶、讀農諺、問農時、干農活、學農藝等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帶著濃濃的「農」字氛圍中,感受和表達實實在在的農村生活。

研究方法。理論學習,可從資料上學,可從網路上學,也可去外地學,可請專家教導。進行作文教學課實踐。
研究作文的步驟,可先指導閱讀,短文訓練,積累技巧,每日記事。研究如何運用農村題材的特點,比如:看農村新貌,問村史家史,豐富情感,學農藝農技,交流思想,尋農家之樂,陶冶個性等等。
另外還要研究作文的評價,比如自評,互評,家長評,師生共評。同時也可以建立學生作文檔案 。
具體:
一、每學期可提出一個或者兩個作文研究課題。
二、實踐,讓作文老師准備課件上課。
三、總結,課後,任課老師、教研組對課題的實踐進行總結,反思。寫出階段性總結。
四、理論。寫出研究課題實踐的得與失。

D. 小學作文教學研究成果有哪些

星期天那天爸爸媽媽放了假,由於這天假來之不易,所以爸爸決定帶我去我最回想去的地方玩,答我聽到這個好消息後,趕緊跑去問爸爸去哪玩。爸爸沒有告訴我,只是對我笑了笑。
我們乘坐著汽車,我盼望著早戰點到達終點啊!不過幾分鍾終於到了。爸爸真得沒有騙我,這的確是我最想去的地方——大海。
這里的海是藍的,天也是藍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線上飛翔著白色羽毛可愛的鳥兒。海里有許多的大人和小孩在游泳。看他們游得這么開心,我想一定很好玩,所以我迫不急待地想下水了,於是我跟著爸爸下到海里,海水可清涼了,我游啊游啊,似乎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了,自己就好像是一條魚兒一樣,玩得可開心啦。等到游累了,才依依不捨地上岸。

E. 小學作文課題研究

[小學作文課題研究]小學作文課題研究小學高段有效作文課題研究
小語12班1組 代月紅
一、課題的提出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最讓我步履維艱的還是作文教學,小學作文課題研究。一說作文課,有許多感慨,一是不知從何下手,指導寫作方法太理論化,又枯燥;叫學生自己寫呢,又太放手了,有點「放羊」的味道。二是上了作文指導課,效果也不太明顯,甚至作文有些模式化。
同樣,一說到寫作文,許多學生也會退避三舍。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和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可在現實的教學活動中,許多學生害怕寫作,為作文課和日記而煩惱,即使身邊有值得寫的人和事,往往也不知道寫什麼,怎麼寫,要麼胡編亂造,要麼寫成流水帳,很難在文章里流露出真情實感,當然也難以讓讀者引起共鳴。
深刻反省作文教學的弊端,我認為要想使作文教學獲得全局性的突破,應把大力花在如何讓我們的作文教學更有效上。
二、研究目的
1、如何通過豐富學生的生活,把學生引向社會、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品質,了解身邊的人和事,從而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
2、如何通過改變自身的作文觀念,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走向創新的作文課堂,再現作文教學的魅力。
3、如何通過系統的閱讀訓練、口語訓練,讓學生在日常的語文活動中提高作文能力。
三、 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查找、搜集、學習有關本課題理論。
第二階段:結合日常教學,實施課題研究,注重資料積累。
第三階段:不斷發思。通過觀察學生反應,看他們對習作的態度,不斷查找問題,總結經驗,對研究過程做適當調整,作文指導《小學作文課題研究》。
第四階段:形成結論。
四、研究措施:
1、從培養興趣入手,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
2、搭設舞台,提供實踐的機會與空間。
3、改進作文教學評價方式。
4、與閱讀結合,豐富學生習作素材。
5、鼓勵學生寫放膽作文。
五、研究內容。
(一)學生的寫作能力訓練
1、鼓勵學生多讀書、多背誦,學會觀察和積累。向學生推薦優秀讀物,讓學生多讀經典的書,並摘錄不同的角度和種類的優美篇章和經典句段,鼓勵學生背誦。背誦可以積累詞語和很多表達方法,寫作時才能根據需要隨意組合,信手拈來,創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表達效果。
2、具有一定的觀察力是學習作文的基本功,學會觀察是寫好作文的重要的前提條件。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觀察方法,才能在實踐中有目的、有重點、有條理地觀察,從而提高觀察效率和洞察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習作的條理性。教師應在日常生活中教學生認真觀察,仔細琢磨、充分討論,然後在做有序記錄。也可引導學生從另一角度觀察、思考。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重點之處加深印象,更用利於學生寫得具體,寫得詳實。教學生做有心人,能夠把身邊的事,看在眼中。記在心裡,把它當做素材積累下來。
3、教會學生修改文章。俗話說十分文章七分改,就是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修改文章不僅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值得培養的好習慣。而作為學生往往是寫完後交上,沒有想過修改的問題。作為老師要讓學生每寫完一篇文章,都要出聲朗讀幾遍,自己感覺不舒服的地方好好修改一下,還可以和同學互相修改。促使學生的寫作能力越來越強。
4、鼓勵學生多練筆。寫作沒有什麼捷徑可走,也沒有什麼竅門,必須多寫才能掌握領略其中的奧妙。練習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挖掘課文中可供習作訓練的素材,指導學生進行擴寫、縮寫、仿寫、續寫;結合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事情,及時記錄,發表感想。結合課外閱讀,看電視等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或觀後感。
(二)、教師本人寫作引導。教師要不斷完善自我,不斷積累好材料,要以身作則寫下水作文,讓學生看到教師的優秀作品,這樣學生才會向你取經。同時,教師的下水作文還能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三)、改進評價的方法,要善於從孩子的習作中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尤其是講評差生作文時,即使他們全文僅有一兩個用得恰當的詞,一兩句精煉的話,也要加以鼓勵,使他們能鼓起作文的勇氣,下次作文時有所進步。只要孩子袒露童心,釋放童真。就給予肯定,不嘲笑,更不能批判。只有這樣,學生才敢於說真話,寫真事,達到「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我手抒我情」的境地。
(四)、開展創造性活動,讓孩子親身體驗,在活動中積累素材。
(五)、改善作文課堂教學。大膽改變那些傳統的古板的教學方式,讓教學適合學生的口味,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慾望,才會更好地挖掘學生的寫作潛能。〔小學作文課題研究〕【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F. 如何寫小學作文主題教研活動問題分析

一、校本教研活動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1.雖然各教研組都有教研計劃,有方案,也開展了不少教研活動,但缺少明確的研究主題,導致學校教研隨意性、盲目性,缺少針對性、實效性,難以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教師研討七嘴八舌的淺層議論,零敲碎打,火力分散。通常又是優點多說,不足少說或不說。
2.教研方式單一化,大多以課代研,目的是完成教研數量,湊齊各資料,對付檢查,很少考慮如何提高教研質量問題,尤其是頻繁的此類聽課評課之後,造成了教師認為「收獲不大」甚至是「沒有收獲」的感覺,認為這樣的教研活動可參加可不參加。因而教研活動形式主義傾向嚴重。
3.教研組有時會圍繞幾次「磨課」展開一系列教研活動,仔細反省這些活動活動的內容,我們常常會感到困惑,後一次教研活動比前一次有何提高和改進?由於教研活動中只談經驗,缺乏對研討內容的反思、提煉及歸納,以至於我們很難在頭腦中留下清晰的印象,更別說每次有什麼研討收獲了。
4.另外還有:理論學習離課堂實 際太遠,;以應付考試為中心;任務布置多、深入研討少等問題。
二、什麼是主題教研活動
主題教研活動,就是教研組(教師)把平常教學中碰到的問題,經過整理、歸納、提煉,篩選出具有典型意義和普遍意義的問題,轉化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研究的課題;以課題研究的形式來統領每個教師的教研活動,把課題鑲嵌到教研活動每個環節之中,從而形成教師之間合作、交流、共探、共思、共享的教研活動機制和模式。
通俗地說,主題教研活動就是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圍繞一個確定的主題進行。這個研究主題的提出來自於教學實踐,源於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又是急於解決的問題,大家感到困惑的問題。
三、主題教研活動的過程
(一)發現問題,確立主題
研究始於問題,問題是校本主題教研的出發點和開展主題教研活動的起點。確定教研主題有以下標准:
1.問題的設計要與教學實踐直接聯系,是教師最棘手的教學問題,是解決教師自己的問題、真實的問題、實際的問題;
2.問題的設計要具有典型性,是共性問題,是相對多數人(教師或學生)的問題;
3.問題要有潛在的價值,解決後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改進教學行為;
4.問題的設計還要有解決的可能性,所選問題通過校本主題教研活動能得到解決或局部解決,難易程度適中,切忌過空過大。
案例1
某校政治備課組在聽課中發現一些政治老師過分追求學生的課堂活動,整堂課顯得「熱鬧有餘」,存在教學目標的偏移,教學效果適得其反。於是該校政治老師開始反思,並通過集體研討確定「如何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性」作為該校政治學科校本教研的一個主題。
案例2
某校發現許多老師嚴重依賴現代教育技術,把教學基本功給丟了,如板書設計、書寫、朗讀、簡筆畫等。一些老師在停電以後或電腦出故障以後甚至就不會上課了。多媒體課件過度使用,造成教學資源堆砌,淡化了教學主題,弱化了教學目標,不少老師備課沒有深入鑽研教材,研究學生,而把大量時間花在課件的製作上。因此,該校各學科針對這個實際問題開展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實效性」的主題校本教研活動。
例:某校校本教研主題賞析
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評價語的運用、引導學生深入文本、 激發興趣,培養習慣。
數學:如何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數學復習課的有效性、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
英語:英語分層教學的目標定位、初中英語教師的反思性教學研究、英語新課標詞彙教學策略。
(二)深入思考,形成方案
教研組在確定主題後,共同研討實施方案,方案應包括:學科活動主題、問題提出的目的意義、解決問題的思路、研究的主要內容、活動的步驟、預想要達到的效果、中間要採取的措施、活動小組一學期活動的次數、地點等。
(三)專題學習,交流心得
方案確定後,為確保主題校本教研順利開展所需的理論支撐,在開展活動前或活動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時,應組織小組成員針對方案進行學習和積累,收集有關的教學理論和實踐策略的文章,同時要求老師在學習過程中做好讀書筆記,對照和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提高老師對這個主題的認識,促進教師理論水平的提高。
在此基礎上,召開集體學習研討會,鼓勵教師圍繞「你學習的這些文章哪一點值得推廣,這一點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你是怎樣理解這一觀點的?在教學中你是如何運用這一觀點的?你在教學中運用這一觀點的最大收獲,體會及經驗教訓是什麼?」等方面來學習、交流。由教師們對此談出自己的理解,實現主題教研活動中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對話,互相交流學習心得,提出改進意見。
案例 3
某校政治組在研究「如何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性」這個主題時,給老師們印發了《關於初中政治課活動教學開展情況的調查與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課型設計》等學習資料,通過學習、研討,大家認識到上好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活動課,必須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1)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主題明確突出。
(2)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具有趣味性,但形式必須要為內容服務,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3)要突出活動性和學生的主體性,要培養每位學生學會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嘗試,切磋探討
確立了研究的主題和實施方案後,就要著手開始課例的設計。課堂教學是主題校本教研活動的主陣地,教學研究必須聚焦課堂,引導老師關注課堂,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教學能力。因此備課組需要確定幾位老師開研討課,通過以課例為載體落實研究主題。
為了提供原汁原味的課堂展現,暴露真實問題,第一次開課往往採取老師個人備課,上課,備課組老師集體聽課,聽課時要根據主題研究內容對每個聽課老師進行分工,然後通過課堂觀察,填寫量化評價表等手段,對研究主題設計的問題進行逐個記錄,接著開展評課,集體研討,找出問題症結,提出改正策略。
通過一段時間的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後,備課組再圍繞這個研究主題集體備課,這幾位老師再第二次開課,這次開課要有意識地將集體研究的解決問題的策略運用在課堂教學中,教研組老師再通過量化評價表觀察課堂教學前後發生的變化,驗證、鞏固和深化主題教研活動取得的成果。
案例4
針對新改革後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老師在評價語運用方面的誤區,尋找恰當的、科學的評價語,某校八年級語文組確定了《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評價語的運用》為校本教研的主題。他們首先選定兩位有代表性的老師開課,這次開課並不特別強調教師的評價語,以常態課方式呈現,聽課老師通過課堂觀察,填寫《教師評價語運用評價表》、《教師理答行為類別頻次統計表》,然後進行統計反饋。
通過課堂觀察和量表分析,備課組老師指出,這兩位老師在課堂評價方面還存在評價語單一、評價泛化、重復學生語言、評價不當、評價時機不對等問題。於是備課組老師經過了相關的理論學習、集體研討和實踐反思後,再針對主題進行有針對性的集體備課,然後仍然由原來執教的兩位老師開課。
這次聽課要求聽課老師善於捕捉課堂上關於教師評價語的一些教學片斷,並對前後兩次開課做出比較分析,特別要注意結合教師自己在研究過程中對於評價語的理解和感悟,然後全組教師集中討論,就兩次活動進行評議與交流。
小結:
以課例為載體的主題教研活動的基本模式為: 確定研究主題——第一次開課——評課研討,自我反思——理論學習,提出解決策略——第二次開課——驗證策略,深化主題。
(五)主題研討,反思教學
主題研討會是主題教研活動的關鍵環節,利用研討會對活動進行反思,反思的形式有執教者反思,同伴反思。反思的問題有「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做到了嗎?」「我能不能做得更好?」 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等方面展開討論。這一環節要求教研組的每個教師既是學習的參與者,又是學習資源的提供者。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歸納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 要求在研討完後上課的老師寫反思,聽課的老師寫反思,備課組也要有集體反思。教師之間通過評價、交流和反思,可以發現一些自己不能發現的細節問題,也可以通過觀察和反思,借鑒別人教學的成功之處。
案例5
1.某校一位語文老師在參加《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評價語運用》的主題教研活動後感悟頗多,她在反思中寫到:「准確性是評價語的靈魂。沒有『靈魂』,評價語就失去了它存在之初的應有意義。而有些老師卻在評價語的精彩、花哨上下工夫,課堂成了老師個人評價才藝的展示場。當然,在正確基礎上的精彩評價應是每個教師追求的終極目標!」
另一位語文老師在自己上課後的教學反思中說:「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參與評價,是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主動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優化課堂教學。如果只讓學生使用『好』、『對』或『錯了』等簡單詞彙進行評價,就不利於促進學生的思考,更不利於引導評價的深入。所以我要求學生學會使用『看法十原因』的評價語式」。
2.某校物理組老師在「探究教學的有效性」主題校本教研後,全組老師都圍繞這個主題撰寫了評課反思材料——如選題的有效性、問題引導的有效性、探究的時機、有效探究的評價、開放探究的有效性等。
(六)總結經驗,實現提升
主題教研收到了好的效果以後,及時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改進的過程進行總結,對自己實踐中探索出來的有效行為、改進策略進行歸納,通過案例、實錄、論文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個過程是教師進行自我總結和提升的過程。教師的「寫」其實是再思考,是對自己的思考進行整理,實現認識的提升。
主題教研活動過程小結 主題教研活動的流程一般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確定主題,第二步實踐,第三步反思。這項活動是否有效,第一步主題的確定至關重要,主題的確定貫徹「源於實際需求,解決實際問題的原則」,是整項活動的紐帶。 第二步實踐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是結合主題進行理論學習,第二環是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進行課堂實踐,第三環是圍繞主題對課堂實踐進行點評。第二步是整項活動的靈魂,集中體現著這項活動的價值所在。 第三步就是對主題確定和實踐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認真的反思,從中發現問題,為下一個主題的確定打下基礎。
四、其他形式的主題教研活動簡介
(一)常規模式
1、教研組根據期初制定的計劃和前段教學中出現的共性問題,討論確定本次教研活動的研究主題並落實教學內容;
2、全組教師圍繞主題,備好該教學內容的課;
3、交流備課,每人特別說明在教學中如何關注並落實研究的主題;
4、完成體現集體智慧(在落實研究主題下的)的新教案,推薦上課教師;
5、上課。組內聽課教師分工關注教學過程中關於研究主題的體現;
6、上課教師圍繞主題談教學體會及反思,組內其他教師圍繞主題談課堂。
7、 形成關於本主題的共識及非共識的意見(組長形成書面材料);
8、教師將研究主題與自己日常教學結合,反思得失,以敘事的方式寫出反思或隨筆。
9、交流學習,取長補短。
(二)含有分主題的模式
1、發現問題,確定主題
2、將一個教研主題分解為若干個小題
以語文學科為例,假如設立的教研主題為:「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效結合」,分解為以下幾個分題:
(1)在講讀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借鑒能力的研究;
(2)在課外閱讀中增強學生提高作文能力意識的探索;
(3)作文指導、講評與閱讀有機結合;
(4)作文批改與閱讀有機結合的途徑探索;
(5)在閱讀中加強積累,改變學生作文詞語貧乏現象;
(6)「讀文——寫文——再讀文——修文——創造」學習方式探索;
(7)「讀文——想像——聯想——作文」學習方式探索。
在這7個分題中,有教學方法的研究,有學習方法的探索,有成熟經驗的移植,內容比較廣泛;提出的這些分題,切合教學實際,又都是語文教師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每個分題雖然題目不同,但都圍繞「讀寫結合」這個大主題;並且每個分題都有具體的切入點,教師容易進入課題的研究之中。
3、明確任務,確定研究分題
這個教研主題作為學校語文教研組教師共同研究的主題。每一個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能力,承擔一個分題研究(也可以兩個教師承擔一項分題)。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不同角度、不同切入點,共同探索這個問題。
4、專題學習,提高認識
5.課堂實踐,印證預設
6.主題研討,反思教學
7.及時總結,生成問題,繼續研究
及時進行階段性總結,是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環。要有有書面總結,對前面的嘗試進行剖析,總結成功的做法,也要總結失誤之處。這樣,既能使前面取得的經驗在理論上升華,也為下一步嘗試及時發現問題,預設解決措施。「預設——嘗試——總結——再設想——再嘗試——再總結」這個行為要體現在整個嘗試過程中。
五、主題教研的特點、優勢
校本主題教研是以教師感興趣的,有研究探討價值的實踐性主題為主線,在專題理論的指導下,一組成員通過看書學習、觀察討論、模仿操作、實踐反思、行為跟進等形式,帶動更多的教師關注課堂,提升教學能力,它有以下突出的特點。
1.以問題為驅動的教研方式
是從現實問題出發,以解決教師教學行為中的困惑為目標,最終又回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上來。尤其是面對新課程的挑戰,教師中有很多現實的困惑需要得到解釋,所以,教師們一定要重視現實經歷與情感體驗,在問題解決中獲得能力,收獲發展。提高自身的教育智慧。
因為這些問題具有共性,發生在別人身上的現實問題自己身上多半也有,交流起來大家顧慮就少了,對話也變得暢所欲言,大家可以毫無保留地敘述著自己的喜悅與困惑,每一位教師都可以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每一種意見都有存在的價值,這種教研方式氣氛是民主的,和諧的,它必將使教師對於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進一步深化。
2.以課例為載體的教研方式
新課程改革下的校本教研強調以課堂教學研究為重點,以課堂觀察為手段,以教學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主要方式來促進教師的發展。以課例為載體的校本主題教研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它的內容是真實的,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它的形式是開放的,通過主題研究能夠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智慧。因為是自己看自己,自己反思自己,所以教師能深度參與,整個教研活動氣氛熱烈,教師們「看別人的課堂,想自己的課堂」,積極地亮出自己的想法與做法。它強調問題的研究在實踐中進行,與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融為一體,達到了教學與研究的一體化。
把課堂作為問題研究的源頭活水,使得校本教研有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3.有著鮮明主題的教研方式
當前學校教研活動中有許多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 (1)活動計劃性、針對性差;(2)聽課缺乏明確的研究目標;(3)理論學習離課堂實際太遠;(4)以應付考試為中心;(5)任務布置多、深入研討少。這顯然偏離了教研活動的核心「教學研究」。主題教研活動避免了以上這些問題,突出了活動的目的性、真實性與針對性,大家圍繞主題開展的討論,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談,更多的是需要教師的深入思考,追求問題的本質,這對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大有幫助的。
4.人人參與互動的教研方式
因為親自參與了、實踐了,所以人人都有切身體會,人人都有發言權,這樣的主題教研就不再是個別骨幹教師或教研組長的「專利」,使得廣大教師不再游離於校本教研之外,游離於具體教學實踐之外,而是更容易形成群體性的合作研究的局面,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圍就能逐步形成。 總之,主題教研活動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一個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教師們相互支持、交流分享,每個教師在貢獻自己的智慧和經驗的同時,又有了新的收獲,它的樂趣在於每個人都經歷了幫助別人和得到別人幫助的過程,獲得共同提高。在這個平台上,教師們的關注點從形式走向本質,從課堂全面走向局部的細節,有可能實現「反思與實踐之間的全面結合」,使現實的教學活動更加有效。

G. 關於小學作文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無疑是強調一個「樂」字,而「樂」建立在「趣」的基礎上,有「趣」才會「樂」才會「靈」。反之,無「趣」生「優」,生「優」則必「厭」。所謂心境愉悅反應則靈敏;心情抑鬱,反應則遲鈍得多就是這個道理。要想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要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所選的教學內容要貼近童心。

1、命題要揣一顆「兒童心」。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寧可低一點,不搞一刀切;

2、指導要用一種「兒童調」。要把導師的架子放下來,要用商量口氣,商量寫什麼,怎樣寫,怎麼改,如何評等等;

3、評改要借一雙「兒童手」。學生只要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留心觀察,分析周圍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處景物,寫起文章來自然合情若泉涌,滔滔不絕。

二、加強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剛開始作文的學生最大的困難就是會碰到「無話可說」,「無材料可寫」的困難,如果單靠老師傳授抽象的寫作知識,是難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加強觀察的指導,使學生養成善於觀察生活,抓住事物特點的習慣,從而克服「無材料可寫」的缺點。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根據教材內容採取指向觀察訓練,自由觀察訓練和聯系實例觀察訓練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系統的訓練。

1、指向觀察訓練,即教師根據訓練的目的確定某處景物、事物或人物為對象指導觀察。為此我常常組織學生觀察校園的花壇,樹木,噴水池,到野外游覽,並在游樂中給學生以觀察方法的揭示。

2、自由觀察訓練,這種觀察不受時間、地點、條件的限制,是學生個體思維涌動最活躍的方式之一。聯系教材實際,我從指導學生靜物描寫入手,掌握初步觀察方法,比如觀察一盆花、一株樹,進而過度到動態的觀察描寫,如寫一個小動物,寫天上的一片雲,寫一個活動場面等等。

3、聯系實例觀察訓練,根據教材內容創設一定觀察情境,可使學生的大腦皮層形成一個優勢興奮中心,如教學《夏天》一文後,我要學生背誦相關段落,課外,我立即引導學生觀察夏日炎熱的氣候,以及雷前雷後周圍的景色變化,面對眼前真實的景物,學生自然而然地想起課文中的句子。

三、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素材是未經提煉加工的寫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質基礎,猶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話說:「巧婦難作無米之炊。」這就是說沒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無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兒童心理學表明:學生寫作,首先必須擁有寫作文的有關的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層次、語言表達┄┄一切都無法從頭談起。所以學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謂「雄厚」就是廣泛吸收積累之結果。那麼,如何積累雄厚素材呢?我總結了過去的教學實踐,主要有兩種途徑:1、從現實生活中積累素材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那麼,如何匯積生活中的寫作源泉呢?我認為:首先要豐富學生的生活。小學語文大綱指出:「指導小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內容就是寫作材料,寫作材料來源於生活。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學表明:兒童天性好玩、好動。教師應抓住這一心理特徵,有計劃、有目的組織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如春遊活動、文體活動、讀書活動、演講活動、看電視、聽廣播等等,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寫作素材。2、從書本中積累素材書本中的材料也是反映著生活實際,怎樣積累書本的材料呢?古人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就告訴人們,積累書本中的材料就是靠多讀,多背書面的優美詞句,好的片段,優秀作文。以便積累譴詞造句,選材與立意,層次與段落,詳寫與略寫,開頭與結尾,過渡與照應等寫作技巧。讓學生做到多讀精思,舉一反三。

四、加強指導,教給寫作方法大多學生作文時的所表現出的共性是「眼前閃爍著事物的形象,筆下卻形容不出來。」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必須做到:

第一、把作文教學貫穿整個語文閱讀教學的始終。每篇課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學生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提示學生注意人家是怎樣開頭、怎樣搜集和組織材料、怎樣譴詞造句,怎樣結尾的。

第二、認真審題,搞清本篇習作的范圍和寫作重點,在作文教學中,通常接觸到的是記敘文體,所要學的內容又以人物、事件、環境為主。但人物、事件、環境這三者往往是互相揉和和在一起的,又各有側重吧。所以必須讓學生搞清每篇習作的側重點,離題萬里或千篇一律。

第三、要使學生作文時吧有話可說,教師要進行充分備課,明確寫作目的、要求,注意獵取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人和事乃至周圍環境,切記作文題目往黑板上一寫,簡單幾句要求一說了事。

第四、幫助學生編制寫作提綱。提綱是學生的作文的構思過程,因為學生作文時,要麼無話可說,要麼語無倫次,空話連篇,從早上眼睛一睜寫到晚上上床熄燈,一筆流水帳。這就需要有一個組織和整理材料過程,搞清哪些應詳寫,哪些應略寫,哪些先寫,哪些後寫,這樣才有條不紊,條理清楚。

第五、指導學生學會自己修改作文當學生能夠把自己會說的話都寫出來以後,還要學會修改,使之更具有表達書面語言的能力,這也是學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種表現。但小學低年級兒童修改作文主要是照抄或重寫,真正能修改的並不多,且修改大多是比較輕率的,或聽老師講的,並不是自己很好的考慮的。可見,小學低年級兒童自我修改作文能力還沒有發展起來。因此,老師要同時注意培養兒童這種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師要逐句逐段地與學生一起修改作文的方法,決不能讓學生滿足於把會說的話寫出來就行,這樣會影響作文質量的提高。

H. 小學作文 校本教研伴我成長怎麽寫

一、學習課程理論,完善知識結構

學習是無止境的,特別是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更應該樹立勤學苦練的思想。為了跟上課改的步伐、更好的完成工作,我不斷學習最新的課程與教學理論,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和理論素養。每周一是我校的「校本教研日」。這天,我會自覺學習理論知識。邊學邊做好業務筆記。筆記少則500字,多則一兩千。如今,我記過的筆記本已有厚厚的五大本。新課程標准、專家講座、地理教學參考雜志等等,只要對地理教學有幫助,我都如飢似渴,廣泛獵取。除此以外。我還利用這個時間觀看優質課教學光碟及專家點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後來我學會了上網,藉助網際網路,我的視野更開闊了,不但可以獲取地理信息,甚至還會跟帖,就某個地理問題與人在網上展開討論。我經常製作幻燈片、課件,把它們作為教學的輔導手段。只要外校有老師上示範課、公開課、優質課或有專家講座等,即使再忙、再遠,我也場場必到。總之,各種學習給予了我理論和實踐上的指導,大大提升了我的業務水平。

二、夯實集體備課,做好同伴互助

我校地理組按照學校的要求一直堅持集體備課,做到每周一、二次。每一章節開始復習時,老師們都坐在一起研討磋商。分析每一章節的知識點、重點、難點。分析哪些知識點需要拓展、加深?哪些知識點需要多記憶? 哪些知識點需要多舉例、多練習? 哪些知識點學生可能難以理解? 可以用什麼手段來突破? 優、中、差學生各自要達到什麼程度的目標等等。每次備課時,由一位老師先發言,其他老師做補充,每位老師在教學中都毫無保留,好的教法、學法,好的資料都是大家共享。每年會考前教研組就作好分工:李老師承擔練習題、復習題的編寫,張老師把她所教年級的資料拿出來供我參考,我也設計許多綜合題讓學生訓練三、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三、對於每一堂課,我都力求通過課堂情境的創設,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並以此為動力,推動學生自主學習。一是藉助實踐活動創設教學情境。講地球運動方向問題,利用簡單工具(如:乒乓球、鋼筆、鉛筆、瓶子等)進行演示,觀察自西向東運轉的物體上(假設為北極)和下(假設為南極)運轉方向的不同。演示後學生得出正確結論:北極上空呈逆時針旋轉,南極上空呈順時針旋轉。二是藉助實物創設教學情境。教學八年級地理,為了讓學生更近距離地了解56個民族,我藉助了第四版人民幣。第四版人民幣從一、二、五角錢,到一、二、五、十、五十、一百元錢上都繪有少數民族的頭像,學生以後在買東西時,一掏出錢自然就會認一認上面的少數民族,聯想到課堂的有關內容。再讓他們對比識別人民幣上的文字,學生很快認出了人民幣上的藏文、彝文、維吾爾文、壯文。進而引出大家庭的含義,點出學習這一節課的真正意義。三是藉助游戲創設教學情境。上省級行政區這一內容,為了讓學生掌握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地理位置、面積大小,我設計了拼圖游戲,畫了34個省級行政區的輪廓圖,每個省一張,不寫名稱,還打亂順序,讓學生上台拼,看誰又快又好。教學實踐證明: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重要。對於需要大量記憶、或容易混淆的知識,編順口溜無疑是有效的方法。為了幫助學生記憶,我採用形象比喻法來教學。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把某一省級行政區的輪廓與某一想像的物體(可以是動物、人物和其他物體)對應起來以幫助學生記憶。如:黑龍江省的輪廓像一把爛菜刀、內蒙古自治區的輪廓像一隻狗趴在地上、雲南省的輪廓像一隻開屏的孔雀、湖北省像一頂警察帽子、湖南省像一個尖鼻子的人頭、河南省像一個大鼻子的皇帝頭戴皇冠、青海省像大白兔、重慶市像漢字的「人」等。正是這些好的方法的運用,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課堂外,我還帶學生開展各種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把書上的理論知識轉變為能力。1、學了如何「根據山的高度計算山上的氣溫 ,或根據山的氣溫計算山的高度」。我就帶著學生拿著溫度計,到錦屏山進行實踐。方法:在山下測得一個氣溫值,再爬上山頂測一氣溫值。測好之後開始計算,先算出溫度差,再運用「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攝氏度」的原理,計算出此山的高度。通過這一活動,既鞏固了課內所學的知識,又鍛煉了學生計算能力;既讓學生明確了地理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又鍛煉了身體。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2、指導學生寫調查報告。到山上調查野生生物情況,到田野調查耕地情況,到廠礦調查污染排放情況等等。課內學了那些知識,課外就引導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調查。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內向課外延伸。既鞏固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我曾指導學生進行過黃家灣水庫水土流失情況的調查。方法是1):引導學生到庫區進行實地調查,走訪庫區領導,了解庫區總面積、水面積、庫容量。走訪附近村長,了解了農戶數量、農民人數、原有耕地、庫區建成後淹沒耕地、人均收入等。2)學生動手測量,用氣壓計測庫區海拔高度。3)現場觀察庫區土壤情況。4)調查庫區花木資源、中葯資源、森林資源、淡水資源。5)學生團結合作分析原因。6)學生暢所欲言,提出建議。7)指導學生按調查報告的格式整理成文。通過這一活動,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3、組織學生就地理問題舉行辯論賽。我曾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辯題:圍湖造田的利與弊。把學生分成男女兩組,正反兩方。課前,讓他們上網,上圖書館收集資料,搞得熱火朝天;課中唇槍舌戰,互不相讓;課後寫成地理小論文並張貼出來比一比,學一學,互相取長補短。

四、開展課題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現代的教師正在從"傳道授業"型向"科研"型轉變,一名教師只有經常地進行科學研究,才能從平凡的、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徵、新的細節。這兩年,我經常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和周圍發生的教育現象進行反思,從中發現問題,改進自己並形成理性認識。近幾年,我校地理組承擔「地理活動化教學」的課題研究,作為地理組成員之一,我也進行了子課題研究。我研究的子課題是:教學反饋活動化。我每節課留15分鍾教學反饋時間。採用活動檢查學生效果。如填圖活動,游戲活動,搶答活動,辯論活動等等。每節課後,進行自我總結,反思這節課的得與失,並寫成論文與大家探討。
五.堅持教學反思,改善教學行為

每堂課後,我都寫了有針對性的教後反思,通過反思來改進教學工作。反思的主要內容為:教學設計是否切合實際、行之有效;教學行為是否符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是否解決現實問題;教學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等。記得以前上七年級地理第一節:讓我們走進地理。我覺得沒什麼難點,學生一看就懂,用不著老師細講。所以只是就幾個考點,幾個活動題討論了一下,結果,不到一個小時就結束了。課後學生復習鞏固,我問:你能列舉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知識嗎?學生沉默不語,好不容易有大膽的學生回答,卻根本不是地理知識。課後,我進行了深刻反思:連這么簡單的問題學生都答不上來,是他們笨嗎?不是。問題出在我的課堂教學中:1)我大而化之,沒把知識講深,講透。2)教學設計不夠合理,沒注重培養學生能力。3)舉例少,不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4)學生參與少,缺乏鍛煉的機會,膽量小。明白了自己存在的問題,我著手改正缺點。在課中:1)舉例告訴學生哪些屬於地理知識。2)讓學生上台演講《地理在我家鄉》。3)「學習地理與與生產活動」的一框,我設計課件,讓學生參觀棉紡廠、啤酒廠,然後引導學生討論影響工業生產的因素,把教材往深處進行了挖掘。我按這個思路在另一個班上,效果好多了。教學反思記錄下了我成長的每一次失敗,每一點進步,鼓勵和鞭策著我永不止步。

I. 如何指導小學生起步作文教研記錄

說完整的話(句),寫自己想寫的事(段),體驗生活,詳實記錄(段篇),評價所寫的事(中心主題)。重在循序漸進。

J. 小學作文教學研究

[小學作文教學研究]小學作文教學研究國內小學作文教學研究現狀淺析
目前我們使用的小學語文部編教材,可以說是解放後最好的一套教材,小學作文教學研究。它的特點是以閱讀訓練作為主線,將教材分為四類課文(講讀課文、半獨立閱讀課文、獨立閱讀課文、習作例文),它把閱讀分成若干個重點訓練項目,使教學既有重點,又適當反復,呈現\"螺旋式\"遞進。這樣的編排能充分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培養他們的獨立閱讀能力,但是這套教材訓練的要求比較籠統,伸縮性較大,序列不夠清楚,練習次數又比較少。因此,近幾年來,全國各地小學作文教學的研究開始活躍起來。大家都把作文教學的規律和作文訓練的序列作為研究的課題,紛紛編出各自的作文教材來彌補部編教材的不足。這種研究已經出現百花齊放,爭奇斗妍的局面。通過研究和實驗已經自成體系。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的作文教學流派主要有下述四個:
一、作文分步訓練
過去有不少同志認為小學作文應該分三步訓練,即一年級進行口語訓練(基本形式是看圖說話),二年級進行寫話訓練(基本形式是看圖寫話),三-六年級進行命題作文。可是山東省煙台市的馬昌斌、馬兆銘等同志認為,這\"第三步\"訓練橫跨三、四、五、六-四個年級,階段性不明確,也體現不出三年級訓練的特殊性。三年級是由一、二年級說話、寫話訓練向高年級作文訓練過渡的年級,以段的訓練為主,應單獨作為一個訓練階段,可以叫做\"片斷訓練\"(或叫\"過渡訓練\")這樣,\"三步走\"就成為\"四步走\"了。
煙台市的同志認為發展思維和發展語言相結合,既是小學閱讀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小學作文訓練的中心環節。按其過程來說,可分為四步走,即說話訓練、寫話訓練、片斷訓練、篇章訓練,這就是作文訓練的階段。各個階段有各個不相同的發展思維和發展語言的具體任務。例如一、二年級,學生思維的發展還處於感性認識階段,通過看圖和觀察,培養學生捕捉事物現象的能力。這個階段的語言發展,重點是說一句完整的話或幾句連貫的話,切不可提出過高的要求。到了三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就進入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著重培養學生分析聯想能力;而語言方面則以段的訓練為重點。四、五、六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進入理性認識階段,著重培養發現事物本質和特點的能力;而語言訓練則以篇章結構為重點,發展思維和發展語言相結合,按其渠道來說,主要有三條:觀察、閱讀、寫作。觀察側重於發展思維,做到\"言之有物\",閱讀側重於發展語言,做到\"言之有序\",作文是兩者的綜合運用,即\"有物\"和\"有序\"的有機結合。這樣,他們對於小學作文訓練序列的設想可概括成\"一個中心兩條線\"。一個中心是:發展思維與發展語言相結合。兩條線是:一條縱線--四步走(前邊所講的四步走),一條橫線--觀察、閱讀、作文三結合。這兩條線圍繞一個中心穿插結合,交識成網,形成一個作文訓練\"流程圖\"。根據上述設想,從一九七九年起,煙台市的同志用六年時間在全市范圍進行大面積的實驗,既訂出了各年級作文訓練計劃,編寫了教材,又進行了理論的總結,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二、作文素描訓練
上海市的吳立崗、賈志敏等同志認為,小學作文\"四步訓練\"相對\"三步訓練\"來說是個進步。可是經過三年級的片斷訓練,立即讓四年級學生獨立地寫命題作文,值得商榷。因為四年級開始進行簡短記敘文的篇章訓練,而要學生掌握簡短記敘文的基本結構,把文章寫得條理清楚,中心明確,還必須由老師\"扶著\"走一段路。也就是說,四年級(至少是上學期)也應該單獨作為一個訓練階段,可取名為\"半獨立的篇章訓練\"。因此,比較科學的說,小學作文應該分成五步走,即一年級,口語訓練、二年級寫話訓練,三年級片斷訓練,四年級半獨立的篇章訓練,五、六年級獨立的命題作文訓練。其中三年級和四年級是兩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可等閑視之。
經過調查,上海的同志發現三、四年級學生作文的主要毛病是內容空洞、言之無物,原因何在呢?一是學生不會觀察,不會想像,即形象思維能力十分薄弱;二是他們的生活知識和常用詞彙十分貧乏。據此,他們借鑒美術教學的經驗而創造了一種適合於三、四年級的作文教學形式--素描。所謂素描,乃是以觀察實物、實景作為途徑,以片斷和簡單的篇章作為形式,將描寫和敘述結合起來(即運用\"白描\"的手法)反映周圍生活的記敘文訓練。什麼叫素描訓練呢?請看一個以觀察實景為途徑的素描課例。
\"叮鈴鈴--\"上課了。這是一堂三年級的作文課。只見一位女教師走上講台,親切地對同學說:\"今天,我們繼續進行\'動作素描\'。我當\'演員\',\'演出\'的內容是尋找鋼筆准備點名。請你們仔細地觀察我的每一個動作和神態,然後把這個動作片斷寫下來\"。接著,教師兩次逼真地表演了自己設計的動作。
\"我的\'表演\'都看清楚了嗎?\"
\"都看清楚了\"。
一問一答之後,教室里立即響起了一片沙沙的寫字聲。不到二十分鍾,一隻只小手舉了起來,表示自己已經寫完。教師指定幾位同學朗讀了各自的作文。對同一過程,有的善於觀察,有的富於想像。寫法各異,琳琅滿目。試舉兩例說明:
1、一陣清脆的鈴聲響過以後,語文教師緩步走上講台。她打開點名冊,一張一張地翻閱著,終於找到了她所需要的那一頁。現在可以點名了,可是一摸胸前的口袋。鋼筆不翼而飛。咦,怎麼搞的?老師把上衣和褲袋裡的東西全部掏出來,仍然不見鋼筆的影蹤。她莫名其妙地搔搔後腦勺,凝神思索起來……\"對了,一定在講義夾里!\"她提著講義夾,輕輕地抖動一下。\"拍\"的一聲,一支\"英雄\"金筆滑到講台上。老師的雙眉舒展開了,輕輕地嘆了一口氣。她捏住鋼筆,先看看點名冊,又看看全班學生,然後開始點名。
2、語文課開始了,老師不緊不慢地走到講台前,用親切的目光環視了全班同學,然後打開點名冊,仔細地翻閱著,找到了寫著\"十一月二十二日\"的那一頁。她習慣地用手到胸前去掏鋼筆,可是真糟糕:鋼筆不見了。看著講台上,沒有;掏遍了所有的口袋,仍然沒有。老師用手輕輕地拍打著腦袋。\"辦事一向很仔細的語文老師今天怎麼做出丟三拉四的事情?\"我注視她的一舉一動,焦急著心好象要從嘴裡跳出來……忽然老師的眼睛一亮,她把講義夾輕輕地一抖,一支綠色的鋼筆\"拍\"的一下掉在講台上,作文指導《小學作文教學研究》。老師拿起鋼筆,微微地笑了一笑,彷彿對我們說:\"真對不起,由於我的粗心,浪費了你們兩分鍾\"
素描訓練,具有下述優點:
第一,素描的內容可以由簡到繁地進行設計。三年級搞片斷素描,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片斷的各種基本結構以及相應的寫作技能。四年級搞敘事素描,又可以使學生掌握簡短記敘文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情節)和基本結構(起因--發展--高-潮--結局)學會正確的確定和表現中心思想。因此,素描可以為高年級進行獨立的命題作文訓練打下扎實的基矗
第二,素描以靜物、動物、自然景物、房間陳設以及師生日常生活片斷的演示作為內容,可以幫助兒童逐步積累生活知識和常用詞語。這些內容又反映兒童豐富多彩的生活和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把它們引進課堂,可以創設誘人的情境,使兒童有話想說,有情想抒,並且受到思想教育。因此,素描不僅幫助兒童解決文字表達的問題,同時也幫助他們認識世界和提高思想覺悟。
第三,觀察作文的形式很多(如參觀訪問記、觀察日記等),而素描可以在教室里或校園里進行,簡單易行,便於教學。而且它的內容比較單一,易於逐步發展兒童的觀察、想像、抽象思維和語言表達等能力。
第四,素描可以當堂作文,當堂評講。既使學生受到獨立寫作、獨立修改的訓練,又可以減輕師生的負擔。因此,它有助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學生的德、智、體幾方面都得到發展。
從一九七九年起素描教學先在上海部分學校試驗,後來很快推廣到浙江、江蘇、廣東,現在全國各地有不少學校採用素描方法進行作文訓練。
三、作文分格訓練
小學作文分格訓練是從常青同志的中學作文分格教學中移植過來的一種作文訓練的方法。分格訓練所謂的\"格\"則是單一的基本訓練單位,具體地說是把說話、寫話、片斷訓練到篇章訓練,從寫人記事到寫景狀物,從審題立意、選材組材到開頭結尾,從培養觀察能力到發展語言、思維能力,把眾多的作文難點分解成一個一個具體訓練的基本單位——\"格\"。
例如,把一年級的說話訓練分成兩大格若干小格。兩大格:第一大格,說一句完整的話;第二大格,說幾句連貫的話。把\"說一句完整的話\"又分成五個小格:即第一格:敢說;第二格:說順;第三格:說實;第四格:說活;第五格:說准。也就是把某一年級的作文教學要求分解成若干個具體小要求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為命題作文綜合訓練准備好\"預製件\"。對每一格訓練都提出了要求,說明了道理。例如一年級說話訓練,第一格敢說,這是說話訓練開始時的要求。旨在鼓勵小學生大膽地、輕松地、無所顧慮地說話,消除學生在大眾面前說話的畏懼心理,以逐步培養他們的說話習慣;第二格說順,等到學生喜歡講話以後,就要逐步引導他們把話講通順了,講通順一般有兩個要求,第一個要求是要把話講得流利連貫,要符合一定的口語規則,這時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第二個要求是每一句話都要講得完整,不要講沒頭沒腦的話。教師要針對這個階段的要求給予指導;把話說\"實\"就是要把話說得具體,要言之有物,不要說得太空洞,太抽象;把話說\"活\"就是把話說得娓娓動聽,引人入勝;把話說\"准\",就是在講得通順、具體的基礎上,還努力要求把話講得貼切准確,沒有差錯,正確表達出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
丁有寬同志曾根據小學一百三十多篇課文,歸納出構成一般記敘文的三十個\"格\",他稱為\"三十法\",這三十法分別是:敘事四法(按時間順序敘事、按地點轉換敘事、按事件經過敘事、按事件經過結合時間順序、地點轉換交錯敘事);狀物三法,寫人八法,開頭五法、結尾四法、篇章結構六法。他以\"三十法\"為線索,訂出一個讀寫結合的規則。這個讀寫規則,按照先練敘事、狀物、後寫人;先從記敘一件簡單的事表現人到記敘較復雜的一件事表現人;從記敘一件事表現人到記敘幾件事表現人;從明意扣題開篇、結尾點題結篇,到其他較復雜的開篇、結篇,這樣的順序來編排,在教學時,逐個教,逐個練,循環反復,螺旋上升。
東北農墾總局的同志曾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原大綱)對作文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編寫了各年級的作文分格訓練教材,其中《語言表達分格訓練》上冊。供一年級使用,下冊供二年級使用,《記敘文基本技能分格訓練》供三年級使用,《觀察描寫分格訓練》供四年級使用,《記敘文綜合訓練》供五年級使用,五冊教材共包括三百二十五個格。
四、讀寫結合,先放後收的作文訓練
北京景山學校劉曼華等同志認為集中識字促進小學生作文提早起步。近幾年來,該校的同志著重研究了集中識字教學中對所學漢字的靈活認讀,靈活運用問題,加強了閱讀訓練,使二年級學生識二千二百至二千四百個漢字,掌握六千個常用詞語,讀完一、二年級共一百八十篇課文和大量課外讀物,此外,還通過抄書、造句、聽寫句子與段落,看圖寫話、寫片斷、寫日記等練習,使絕大多數二年級下學期的學生能在教師輔導下寫出三四百字的短文。這樣,就為三年級學生的作文打下比較好的基矗
那麼從三年級起作文訓練該如何進行?景山學校的同志並不主張從局部到整體的分步訓練或者分格訓練,而是主張\"先放後收\",從整體到局部進行訓練。他們認為三年級是作文的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一是要培養學生作文的興趣,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解決一個\"作文難\"的問題,二是要充分發展學生連貫語言的能力,讓他們把文章寫\"開\",把筆頭寫\"順\",三是引導學生寫真情實感,不抄襲,不假編,不瞎套、不硬擠,一開步就把路子走正。因此,應該運用\"放膽文\"的形式進行訓練,即讓學生放開膽子去寫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三年級是鼓勵學生把文章寫開,解決\"寫什麼\"的問題;到四、五年級就要教會他們對文章\"剪裁\"解決\"怎麼寫\"的問題。具體地說,四年級是掌握規律、嚴格作文訓練的階段,應教會學生如何寫人、敘事、狀物。五年級是運用規律,提高作文水平階段,應該使學生寫出夾敘、夾議、夾抒情的富有兒童情趣的作文。
此外,北京的王有聲、江蘇南通的李吉林、湖北的張開勤、遼寧的夏廷林、廣西的馬作文、天津的陳文彰、南京的袁浩、陝西的查振坤等同志,他們的研究成果,對各地也有不小的影響。
從縱向看,大家繼續對作文訓練的序列進行研究。一方面研究作文能力結構各個組成部分自身的系統;另一方面,又研究這些組成部分相互之間所構成的系統,以便將各個訓練體系綜合成一個總的訓練體系,科學地研究小學各年級作文訓練要求、重點和方式方法。從橫向看,科學地確定小學各年級與各科教學之間的科際聯系,努力使小學生的作文成為加深理解各學科教學內容,發展兒童創造能力的手段,可以預料,在今後的二、三年裡,我國的小學作文教學研究將會出現一個更加令人振奮的新局面。〔小學作文教學研究〕【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閱讀全文

與小學作文教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