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誦讀國學經典,共創書香校園的作文
上聯:誦讀國學經典
下聯:吟看人生風騷
上聯:誦讀國學經典
下聯:來內看人生華章容
上聯:誦讀國學經典
下聯:行看文壇古今
上聯:營造書香校園
下聯:弘揚月色桃李
上聯:營造書香校園
下聯:創建月色桃李
上聯:營造書香校園
下聯:弘揚月色祖國
㈡ 經典誦讀作文600字
一縷書香伴我行
夏日的午後,坐在書房內,一杯清茶,等待一米陽光從窗外射進,照在書本上,暖暖的肆意的書香。
——題記
書,像詩苑裡的一朵奇葩,讓身處逆境的我們警悟,奮進;書,宛若那美麗的貝殼,讓閑暇之餘的我們陶醉於她的光澤與美麗;書,也似那淡藍的的風鈴,讓懵懂天真的我們佇首聆聽她的低吟淺唱。
對於書,我有著莫名的情愫,記得從咿呀學語,蹣跚學步起,便和書結下了一段不解之緣。
小時候,總愛看一些幼稚的童話,纏著媽媽給我講那些自以為很神秘的故事,然後饒有趣味地沉浸於童話中,做一個溫馨、淡淡的夢。在童話國度里,點亮只屬於我的煙火。
等到再大一點,隨著年齡與知識的增長,我開始閱讀小說——首先是我們中國的瑰寶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看它曲折動人的情節;然後是米切爾的《飄》,看它感悟人生的真諦。然後看高爾基的《童年》,還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這些都使我著迷。於是我了解了,雖然作家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真我本色,但我都可以感受到他們內心所要傳達的東西。
更大一點我就漸漸古代詩詞所吸引。我神往「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明潔,我敬佩「黃沙百兆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悲壯。我同樂天同感嘆「同時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我與子美共期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願望,我會因「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遊子心酸,會因「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情壯志滿懷......
書香帶我走進文學的殿堂,讓我擁有一顆富有奇思妙想的頭腦,一雙放眼世界的眼睛以及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書如風景,永遠浩盪無際,永遠無邊無垠,只是現在的你是否願意持一顆求知的心,攜一身渴望,走進書香,從閱讀身邊輕輕走過呢?
每當我生活中遇到不快或者壓力的時候,有書的陪伴使我不再孤單。書是我的摯友,踏上作者用文字搭成的心橋,漸漸達到心靈的溝通,隨之而來的是心情的釋然,壓力的緩解,是明天的希望。
書滋潤著我平凡的人生,不管遠方是彩霞滿天還是陰雲密布,我都要堅持——因為書香伴隨我前行,我是蒼茫的文海中遨遊!
㈢ 初中國學經典誦讀
經:《禮記·大同篇》——理想主義
漢詩:張衡《四愁詩》——唯美
唐詩:杜甫《飲中八仙歌》——瀟灑
宋詞:岳飛《滿江紅》——激揚文字
㈣ 求《國學經典誦讀感悟》作文
弟子規讀後感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裡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扣,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閑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
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盡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㈤ 七年級作文《誦國學經典,做有道德少年》800字
讀國學經典,做有道德少年
國學經典的書有《三字經》.《弟子規》……我就講講我明天必背的《論語》。《論語》可以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坐標。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告訴我們「別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計較,別將一些事悶在心裡,也別對他人帶給自己的傷害耿耿於懷;這樣,我們才會真正快樂起來」。想到這,我想到了我的一個故事:
當時我在幼兒園和一個女孩子玩游戲,對面一群人跑過來,其中一個男孩把我新買的彩色筆給弄壞了。我像母老虎一樣對他說:「竟然把我心愛的彩色筆弄壞,明天,假如你不還我一支一模一樣的彩色筆,我就告老師!」那一天,我上課老師講什麼內容我都不知道,放學回家,往鏡子一看(我是一個愛美的小女生,回家總要瞟瞟鏡子),我的臉紅得像一個蘋果。晚上睡覺了,我在床上翻過來滾過去,就是睡不著;心裡又悶又熱有難過,我使勁讓自己回想起以前快樂的事情,可是徒勞無功。第二天,我忍不住跑到他哪兒說:「必不用還了,我們成為好朋友吧!」他還沒反應過來,我只好又說了一遍,他笑了。我心裡的大石頭「撲通」一聲,掉到了大海里。這使我真正體會到了「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含義。
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並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歷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用不衰竭。
㈥ 為我弟弟求一篇以中學生國學經典讀本為核心的作文 字數650的 急急急
每每翻開我那飽經風霜的《國學經典誦讀》,總能讓我從中領悟出不同的人生哲理。它就像一個無聲的導師,為我開辟一條條人生道路。
在我讀《國學經典誦讀》的時候,有許多詩句和論語深深的刻印在我的腦海中。正是因為這些詩句和論語,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記得在四年級的時候,我和楊越超是同桌。一開始我們相處得挺好的,但有一天上早自習,我跟楊越超開了一個小玩笑,沒想到他當真了,他板著臉。我連忙解釋道:「
你別當真了,我說得只是個玩笑。」他好像並沒有聽我解釋,便氣沖沖地跑出了教室。
過了一會兒,他回來了,身邊圍著幾個男生。他來到我桌子前踢了我的桌子,並說道:「
叫你開玩笑。」當時是我很生氣,也想跟他痛快地吵一架,但我沒有,因為我想到了《國學經典誦讀》中的「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教室里的人都圍了過來,我隱約聽到有人小聲地嘀咕著:「
你看洪燭平,竟然還在忍,真是膽小!」頓時我變得熱血沸騰,攥緊了拳頭,並時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忍住。
「丁零零,丁零零」就在這時上課了,我心想:「
謝天謝地,在這關鍵時刻老天爺還是選擇幫助我!」這節課是數學課,楊越超忘記帶了尺子,到處借也沒借到,只好向我借,他拍了我一下,說:「
對不起啊。」我邊笑著說邊把尺子遞給他:「
沒事,我們是朋友嘛。」
還有一次,我們家大掃除,媽媽負責傢具清潔,我負責掃地和拖地,爸爸負責擦窗戶。過了一會兒,爸爸和媽媽做好了,只有我自己還在慢吞吞地掃地。我瞧見爸爸媽媽早做完了,就剩我一個人了,我頓時氣泄了一半兒,我坐在沙發上休息時,我想到:「
要不,我不掃了,一會兒爸爸媽媽會掃的。」可是我又想到了一句話「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是我在《國學經典誦讀》里學到的。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我還是覺得只有堅持不懈,才會有收獲。於是,我把地掃完了,並且地板上乾乾凈凈,連一點灰塵也沒有。我果然得到了爸爸媽媽的表揚,我的心裡喜滋滋的。
書是我們的知心朋友,它可以引導我們奮力前進,更進一步。多讀好書,會使我們脫離庸俗,脫離無知,走到哪裡彷彿都有一種屬於書的清香伴隨著我們。所以,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
㈦ 關於國學經典的初中作文
《養生主》讀後感養生,即保養生命。人既然生於世上,就要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莊子不是一個留戀人世間的人,他的養生也不是普通所謂的讓生命延長的方法。對於人的生死,莊子都是平淡的看待,一切都只是順其自然而已,人沒有必要在其中摻雜任何的動作或情感。但是,當你還活在世上的時候,你應該用如何的心態還面對這個人世,莊子對於這點,有他的想法,這些想法即為他所謂的養生之主。莊子認為,一切的一切,都要順應與自然,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是領導與服從的關系。人沒有必要去試圖征服改造自然,那樣只會給自己徒增煩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很多人卻想在有限的生命之中,獲得無限的知識。於是,就不斷的去追求,索取,一生忙忙碌碌於自己不知足的求知慾,想要什麼都了解,最後的結果也只是搞得自己身心疲憊。最後又得到了什麼呢?只會發現自己更加的無知。莊子認為,只有古代的人的知識才是「有所至」,因為那個時候的人的心目中,並沒有物我只分,他們並未意識到物的存在,因此也就未意識到我的存在。因為物與我是對立的。而只有這種不知有物不知有我的知才是最高的知。當你把物和我對立起來再去尋求知,只會找到表面的無盡的小知,並為知無盡,找不到真知而困擾。「庖丁解牛」,牛即是指人間的事紛繁復雜。如果你不能找到正確的方法來應對人間的事,你就會想初殺牛者用的刀子一樣,弄得自己遍體鱗傷。什麼才是正確的應對方法呢?就是要順應自然。人間的萬象雖復雜,但必有其內在的規律,都是按著一定的順序一定的方式編織起來的。如果你不知其中的規律,你就會被其紛繁復雜的表象所混亂,不知如何下。而當你了解了其中的規律以後,你就可以「以無厚入有閑,恢恢乎游刃有餘矣」。那如何才能學會認識事物的規律呢?莊子提出,首先要由技入道,庖丁也是練了三年以後才逐漸的認清了牛的結構,可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是單一的不斷的殺牛,而是要在每一次的進行中深化認識總結經驗,將對牛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階段。其次,要善刀而藏之,用刀解牛,刀無厚而牛節有間,只有以無後入有間,方可游刃有餘,刀子也不會輕易壞掉。養刀要知戒知藏。這與人生相似,要知道避難就易,人生才會少些傷害。「右師之介」,莊子以為天地萬物,皆由道而生,道是宇宙萬物生成之總原理。道之運動,產生萬物。其生循環不息,其力不可抗拒,故唯有順應道之自然變化者,方能盡其天年。莊子以為人之生死,枯榮、貧富,其一切變化,皆由於自然之天命,而非人為也。人之形體,乃稟賦自然之「命」,人事亦無非依天命,故知右師介其足,亦由於「命」,唯能安之若命,順其自然之變化者,其心方能窮達兩忘,無往而不適,而各任其逍遙矣。「澤雉飲啄」,「澤雉」表精神主體之隱喻,「樊」是一個人的形軀。以樊籠喻「心之累」,以澤雉之入於樊中喻「人心為物外所累」若只一味的執著於形軀窮達得失,生命將無法開暢,終生將形傷神勞,追逐物慾以亡,如同澤雉入樊般失去自由,就如《齊物論》所雲「終身役役而不見成功,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是在強調去除人心之累,使人可全然自得適性,達到和諧逸豫之精神境界,換句話說,生命的本質是最為重要的,其意義即在自然。故人生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即在尋找自己性情,因為生命是不可受委曲,只有順適自然,生命才能自由自在。「秦失吊老聃」,莊子認為生死乃為人間常事,「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卻,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知北游》所以人生在世,要安時處順,哀樂不入,要把死者的逝去,視為對人世中痛苦的解脫。在另一個世界中的他們活得將會更加快樂。「薪盡火傳」,謂薪雖盡,火已傅延於空中,知其不隨薪而盡也。形體是有窮盡的,但是生命主體「精神」即生之主是可傳而不滅。因此生命該來的時候就會來,該走的時候就會走,不必執著於生命的長短和情感上的表像,一切順應自然。莊子養生思想的核心就在於順應自然。《人間世》讀後感《莊子》,又叫《南華經》,也是道教的經典之一。但我偏就是對它沒什麼興趣。不曾想這日凌晨我還是翻看了這書。《莊子》雖不像《老子》那樣字字珠璣,深奧玄妙。但我閱讀過一番後,還是不得不承認它的確無愧為經典。 兩千年的時光能改變多少事?人類已經從封建社會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人類的腳步已不再只限於地表,甚至也離開了地球。但,千年時光逝去,卻仍有些東西沒有改變。 衛王年輕氣盛,做起事來僅憑個人喜惡,因此顯得專橫。而現在,更有人奉「水至清則無魚,人至賤則無敵」,同樣讓人倍覺苦痛。面對這樣的人,有人厭惡,有人無奈,有人倍受煎熬。對於這樣的人,有人勸諫過,有人躲避著,有人順著,也有人針鋒相對多。但不管是哪一中的人,都是希望其是可以有所改變的。 我也曾有過這種幻想,或許當他再經歷得多些後,就會改變了。但隨著時間的一天天流逝,我漸漸發現有的事情或許並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那般簡單。一件事情有了萬千種可能的原因。再面著這事,不禁有些彷徨究竟要怎樣做才好。 彷徨之間,無意翻看了《莊子》,無意間瞧見了《人間世》。似乎也就從莊子那裡得到了回答。以不變應萬變。什麼事情也都會成為歷史,即使它不會被記住。現在的事也會成為歷史,但明天總是有的,事情也就還要做下去。我也便還要等下去,哪怕它遙遠得似乎只是一個夢幻。 或許歷史就是如此相似了。兩千年的塵世浮華,無數人的綿遠迭替,有些東西的確沒有改變。 庄生迷碟春夢短,人間世事已千年。
--------------------------------------------------------------------------------
《莊子秋水》讀後感 《莊子秋水》中,秋水時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盡在己」。順流東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興嘆「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無遺。 滿招損,謙受益。勿以己之長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須知五嶽之外,別有他山之尊,我們應該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學習態度,只有這樣,人生之旅才能受益無窮。 滿招損,驕傲的人是永遠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環境里,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主觀片面的認識,使河伯過於自負,這是一種見識的淺陋。如果河伯沒有改掉自己驕傲的心態,那麼他將永遠看不到大海,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將是多麼悲哀啊。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不能為自己取得的一點點小成績而驕傲自滿。我們要跳出自身主觀的狹隘圈子,開闊視野,只有不斷地學好專業課程,多看一些有意義的好書,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於北海,感嘆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學習和工作。人生,要經常反省自己,不能囿於自己有限的見識而自滿自足。在知識的海洋中,我們應當時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學習態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種更積極向上的人生,讓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 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舟車之所通,穀食之所生,人處一焉。」相對於宇宙萬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個人所作所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學海無涯,一個人不管知識多麼淵博,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只有保持謙虛的學習態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師」的求學人生,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莊子.秋水》讀後感 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止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大海是天下萬水之源,之歸宿,雖然萬川歸之,並不見海水溢出,雖然尾閭不斷傾瀉,也不見海水乾涸,四季或旱澇的變化也對大海沒有影響,為什麼如此?很簡單,因為海的容量太巨大了。各位看到這里也許要問:剛說了河伯自滿,海神怎麼又重蹈覆轍,在這里自吹自擂?借用包老三之言曰:非也非也。因為這幾句話只是一個引子,後面緊跟著的一句話表明海神有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自我認識「而吾未嘗以此自多也」,我從來就沒有覺得自己這樣有多麼了不起,因為我深深知道「我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不似罍空之在大澤乎?中國之在四海,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罍空」,小酒杯那麼大一點空,一小汪汪水而已。我,大海在天地之間簡直太渺小了。 大海如此謙虛,我們更不可驕傲。現代科學所認識的東西和茫茫的宇宙相比,也只是滄海一粟而已,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只能稱為管窺蠡測。
可見,<秋水篇>沿著河→海→天地最後一直到達道的境界的思路將我們引入一個越來越廣闊、越來越美妙的境界之中,讀此妙文,悟此妙道,千載之下,吾心通於莊子之心,乃至通於無量眾生之心,通於宇宙萬事萬物,可得大自在矣。
莊子秋水》讀後感《莊子秋水》中,秋水時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盡在己」。順流東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興嘆「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無遺。滿招損,謙受益。勿以己之長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須知五嶽之外,別有他山之尊,我們應該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學習態度,只有這樣,人生之旅才能受益無窮。滿招損,驕傲的人是永遠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環境里,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主觀片面的認識,使河伯過於自負,這是一種見識的淺陋。如果河伯沒有改掉自己驕傲的心態,那麼他將永遠看不到大海,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將是多麼悲哀啊。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不能為自己取得的一點點小成績而驕傲自滿。我們要跳出自身主觀的狹隘圈子,開闊視野,只有不斷地學好專業課程,多看一些有意義的好書,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河伯至於北海,感嘆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學習和工作。人生,要經常反省自己,不能囿於自己有限的見識而自滿自足。在知識的海洋中,我們應當時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學習態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種更積極向上的人生,讓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舟車之所通,穀食之所生,人處一焉。」相對於宇宙萬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個人所作所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學海無涯,一個人不管知識多麼淵博,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只有保持謙虛的學習態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師」的求學人生,才能實現人生理想。富蘭克林曾說: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牛頓說過,「我不知道人家怎樣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來,我就像一個在海灘上的小孩子,偶爾拾到較為光滑的圓石,而真理的大海我並未發現。」這種謙虛的胸懷,不正是牛頓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礎嗎?在今天這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年代,認識自身的有限,更加謙虛、勤奮地學習,尤為重要。進入了大學,並不代表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人才造就未來,社會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會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堅持,每日的進步,用知識豐富自己,提高個人修養。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一個自滿的人,是不會知禮,知義的。懂的自謙,才會明白禮義廉恥。滿招損,謙受益。
㈧ 寫一篇國學經典誦讀事跡800字
以前我是一個很驕傲、很愛炫耀的孩子,從不懂什麼叫謙虛,就拿一個故事來說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級刊物上,我高興地告訴了父母讓父母分享我的快樂。他們聽了後不住地誇我,但也不住告誡我:「不能驕傲喲!」我哪裡能聽進去,因為我早已被驕傲給「駕馭」了!
就在我興奮的同時,我的性格也有了極大的變化——變得更加驕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誰的作文寫得好時,我就在他們比面前炫耀,若不順心便「發揮」出我暴躁的脾氣;和同學們聊天時也會炫耀我的「光輝」史……我就和同學們比了下去,最後到了一個朋友都沒有了,我心裡卻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寫的好嗎?我還不想和你們在一起呢!從此我驕傲成了癮,暴躁成了性,一發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徹底改變了。那次測驗,我原本以為只要一動筆,就能寫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錯了,上午兩節課,我居然才寫出了一個題目幾句話,結果可想而知,我不僅受到了老師的批評,還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實,他們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呀!記住一句話『滿招損,謙受益』千萬不能驕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義。
自從我校掀起了「誦讀《國學經典誦讀》」的活動,我也積極地參加活動並被《國學經典誦讀》里的一樁樁,一件件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別是馮異的謙遜把我給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稱為「大樹將軍」,他自幼好學,率領的軍隊有規矩,為人謙遜。特別是每次將軍們圍坐爭功領賞時,只有他從不居功自傲,總是隻身一人坐在大樹下思考戰斗的經驗和教訓,正是因為他與眾不同的作風,才有了「大樹將軍」的美名。而劉秀發現他的行為習慣與作風之後,就更器重他了。我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許多道理,如:「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道理不但使我學會了戒驕戒躁,而且還讓我學會了要厚物載德,更要有一顆赤子之心。
這本書不僅使我從一個「游手好閑的小皇帝」,變成了一個勤勞的「忠僕」,還讓我明白了中國的一句古語「百善孝為先」的含義:只有「孝」才能推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做一個讓人尊敬的人。現在我已學會了為勞累了一天的爸媽端上一杯清香的茶,為奶奶端上一碗熱騰騰的米飯,並且學會了做飯,洗衣等家務活,為父母減輕了一半的負擔。
《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使我與驕傲絕交,與暴躁斷絕,最後又讓我走上了正直、謙虛、誠實與愛國的人生征途,大家都來從這本書里感悟真諦吧!
希望你根據此文做些改動,
㈨ 初中作文讀國學經典 做謙謙君子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棄疾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論語》,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守住內心的寧靜。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保持內心世界的寧靜,是一種修養,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也是成就事業獲得幸福快樂的必要條件。只有一個內心寧靜的人,才能在紛繁復雜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遠,才能使自己的思維閃爍出智慧的光輝,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徹、更完整。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工人在倉庫搬運貨物,一不小心把手錶弄丟了,到處找不到。後來同伴也加入了尋找的行列,大夥兒翻箱倒櫃,仍然一無所獲,只好沮喪地回去吃午飯。這時候,有個小男孩偷偷溜進倉庫里,沒費多少力氣和時間,很快就把手錶找到了。人們詫異地問他是怎麼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靜,馬上就聽見手錶的滴答聲了。」偌大的一個倉庫,要找一隻小小的手錶確實不大容易。但是那麼多人辦不到的事情一個人辦到了,大人辦不到的事小孩子卻辦到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氣、勇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一點靜氣,整天慌慌張張,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麼大事的。《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著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著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存在復雜的心靈困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淀嗎?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它是炎黃子孫奮斗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裡,激起遙遠的絕響!國學經典,華夏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㈩ 適合中學生朗誦的國學經典詩文
《荀子.勸學》 不錯,符合你的需求 ,給你一段感受下。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版
青,取之於藍而青權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左應為「車」,原字已廢除)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曰:「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