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國人物事跡用於高中作文論據,精簡而且多篇
曹操:
1.誤殺呂伯奢:最為民間所不滿意的是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所以一個人寧肯自己對不起普天下的人,也不能讓天下的人對不起自己,這個人就太壞了,所以老百姓討厭曹操。那麼我們就要搞清楚這個事情是事實,還是不是事實;如果不是事實,那豈不是一樁冤案嗎;如果是冤案的話,我們豈不是就該給曹操平反嗎。那麼這個事情史書上的記載是矛盾的,大體上是這樣一個故事:就是曹操因為董卓要迫害他,曹操從京城裡逃出來,路過了他一個老朋友家,這個老朋友的名字叫呂伯奢,曹操到呂伯奢家裡的時候呂伯奢本人不在,於是就發生了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的慘案。
2.華容道:
說寫赤壁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於是派關雲長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與關羽做。
曹操果然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並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趙子龍,多虧徐晃、張郃二人雙敵趙雲,才使曹操得以逃脫;二笑笑出張翼德,又是張遼、徐晃二將抵擋張飛,使曹操再次脫險;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關雲長,且又在有一夫當關之險的華容狹路上,加之曹軍幾經打擊,此時已無力再戰,無奈,曹操只得親自哀求關羽放行,關羽念舊日恩情,義釋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諸葛亮:
1.三顧茅廬
劉備屯住新野時,自知蹉跎半生之緣由是身邊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而無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謀士,便禮儀賢下士,尋求良輔。在司馬徽和徐庶的薦舉下,劉備與關羽,張飛便來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
第一次來到茅廬時,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見亮好友崔州平;數日後,劉、關、張頂風冒雪,二顧茅廬。途中,遇亮好友石廣元,孟公威。到達茅廬,只見亮弟諸葛均,方知亮已出遊,備留下一箋,表達傾慕之意。返回時,在隆中山下小橋邊遇見亮岳父黃承彥;過了一段時間,劉備與關羽、張飛三顧茅廬,適逢亮在家,但晝寢未醒。劉備吩咐關、張在門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於階下,直到亮醒後,方才相見。[ 三顧堂:建於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作《隆中對》的紀念堂。]
2.孔明沖撞恩師
諸葛亮在水鏡先生那學了3年。先生說明天考試。許多學生都去背東東.就諸葛亮不背.第二天。先生說誰要是經過允許出了水鏡庄,就可出師了。許多學生都傻了。諸葛亮卻在睡覺。考試快結束了。諸葛亮一把抓住了水鏡先生的衣角,並說你這老書獃子出歪題為難我們,快還3年學費來。於是司馬徽就把他趕出去了。他拿了木棍跑到老師那,跪倒地上說,方才為了考試不得已沖撞恩師,罪該萬死,弟子願受重罰.水鏡先生把他扶起後,說你可以出師了。
袁紹:
1. 袁紹與公孫瓚戰於磐河,公孫瓚敗,被趙雲所救,趙雲因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棄之而投奔公孫奔公孫瓚。公孫瓚不重用趙雲。
劉、關、張前來助公孫瓚,與趙雲相見,甚敬重,不忍相離。
2. 操從郭嘉計領二十萬軍分五路下徐州東征劉備。備使孫乾往河北見袁紹,紹因五子患疥瘡而不願趁操出兵入許昌。
張飛獻計劉備劫操寨,中計,張飛敗走至芒碭山上去了。劉備往青州投袁紹。
操愛雲長武藝,欲計取之於下邳。
劉備:
1.劉備的勢力不斷壯大,引得東吳孫權寢食難安,於是密謀周瑜設下"東吳招親"的鴻門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劉備攜著趙雲來到江東.一到南徐,劉備即用樹上開花大造輿論,讓吳國太插手此事,以致弄假成真.等到後來,孫權,周瑜想軟硬皆施扣住劉備時,劉備使出瞞天過海之計,智激孫夫人,阻退追兵,解除圍困,得以順利逃脫.最終,孫權落了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
2.禮賢下士,尊重人才.
東漢末年,政治黑暗,軍閥混戰,曹操,孫權廣發檄文,招納人才.劉備,流落在民間的"龍子龍孫",在對自己的政治生涯進行認真反思,並接受"水鏡先生"司馬徽的批評後,奮起直追,表現尤為突出.
先看"伐樹望徐".徐庶,作為第一個投到劉備麾下的比較有文才武略的人物,一見劉備,便被劉備坦誠相待,拜為軍師,委以指揮全軍之職.樊城大戰,先後打敗呂氏兄弟和曹仁,讓徐庶大展鴻圖,大出風頭.而當徐庶得知母親被曹操囚禁,辭別劉備時,劉備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凝淚而望,卻被一樹林隔斷,玄德以鞭指曰'吾欲盡伐此處樹木.'眾問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如此難以割捨,不難看出,劉備對人才的重視和渴望人才的來歸.
1.趙雲 救阿斗的故事
長坂坡大戰中,趙雲負責保護甘、糜二夫人和阿斗,但由於戰爭混亂趙雲與之走散,於是帶領三、四十隨從回去尋找,找了一圈沒有找到卻殺死淳於導救了糜竺和甘夫人.趙雲把二人送到長坂橋險些被張飛誤解其背叛劉備,虧得簡雍解釋澄清事實.於是趙雲把甘夫人託付於張飛後又回頭尋找阿斗,但此時只有他孤身一人,沒有一個隨從.亂軍之中趙雲又刺死了夏侯恩並奪得了由其佩帶的曹操的寶劍」青罡」,後於一堵矮牆邊尋到了糜夫人及其懷里的阿斗,但是糜夫人已身受重傷行走不便,把阿斗託付於趙雲後不顧趙雲勸阻跳入一口枯井自盡.趙雲把阿斗背於身上,幸得曹操愛才心切,命部下不得放箭,趙雲才得以在數十萬大軍中背負阿斗安全殺出重圍.
2.劉備 三顧茅廬
劉備屯住新野時,自知蹉跎半生之緣由是身邊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而無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謀士,便禮儀賢下士,尋求良輔。在司馬徽和徐庶的薦舉下,劉備與關羽,張飛便來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
第一次來到茅廬時,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見亮好友崔州平;數日後,劉、關、張頂風冒雪,二顧茅廬。途中,遇亮好友石廣元,孟公威。到達茅廬,只見亮弟諸葛均,方知亮已出遊,備留下一箋,表達傾慕之意。返回時,在隆中山下小橋邊遇見亮岳父黃承彥;過了一段時間,劉備與關羽、張飛三顧茅廬,適逢亮在家,但晝寢未醒。劉備吩咐關、張在門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於階下,直到亮醒後,方才相見。
3.諸葛亮 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一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趕制10萬枝箭。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事後請魯肅幫他借船、軍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一起去取箭。這天,大霧漫天,對面看不清人。天還不亮,諸葛亮下令開船,並讓軍士擂鼓吶喊。曹操只叫弓弩手朝來船射箭。船兩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下令回師,這時曹操想追也來不及了。10萬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經過後長嘆一聲:我真不如他!
4.周瑜 周瑜打黃蓋
赤壁之戰時,孫權命周瑜為大都督對抗曹操.為了讓使曹操上當,周瑜和黃蓋決定使用苦肉計.於是在軍事會議上,黃蓋假裝與周瑜意見不和,甚至出言不遜.於是周瑜大怒,下令將黃蓋斬首,眾將苦苦求情,周瑜便將黃蓋處於杖刑,將黃蓋打得卧床不起.這正是做給詐降周瑜的蔡中蔡和看的.於是闞澤為黃蓋獻詐降書,蔡中蔡和又恰好將這一假情報傳回了曹營,曹操就相信了黃蓋,之後赤壁之戰爆發,詐降的黃蓋開船來投降曹操,不料曹操中計,曹操的船團被黃蓋的火船擊中而著火,加上龐統的連環計和諸葛亮招來的東風,曹操軍潰不成軍,經過周瑜的奇襲後幾乎全軍覆沒,甚至到了差點要被關羽所殺的地步.之後曹操怕周瑜,一直不敢南下.
其中在打黃蓋時有一個很小的插曲:周瑜要將黃蓋斬首時,魯肅替黃蓋求情,而且暗示一旁觀看的諸葛亮一起求情,但是諸葛亮一點要求情的意思都沒有.等到黃蓋被打五十大板之後,魯肅去營中找諸葛亮質問:"黃蓋被打,我等都去求情,你是貴客,為什麼見死不救?"諸葛亮聽完臉色一變:"子敬(魯肅的字)欺負我啊!"魯肅就疑惑了:"我一直對待你都不錯,哪來欺負你?"諸葛亮大笑著說:這是周瑜和黃蓋在用苦肉計,利用假情報讓蔡中蔡和傳消息,我怎麼可以隨便說出?"魯肅顯得有點不相信,諸葛亮又說:"這事千萬別告訴周瑜.要不他又要找我麻煩了,你只說我也埋怨他就行了."魯肅便答應了.回到周瑜營中,周瑜問魯肅;"諸葛亮對此事有何看法?"魯肅便按照諸葛亮教他的回答:"他說他也埋怨都督做法."周瑜聽完非常高興:"這次瞞過他了."魯肅問怎麼回事,周瑜回答:"這是我和黃蓋為了麻痹曹操使的詐降計,看來諸葛亮完全不知道,這人未必是我對手."魯肅聽完大吃一驚,心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先見之明.
5.關羽 溫酒斬華雄
曹操招兵買馬,會合袁紹、公孫瓚、孫堅等十七路兵馬,攻打董卓。劉備、關羽和張飛追隨公孫瓚一同前往。董卓大將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的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非常得意。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袁紹說:「可惜我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話音剛落, 關羽高聲叫道:「小將願意去砍下華雄的腦袋!」 袁紹認為關羽不過是個馬弓手,就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華雄笑話。」關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 就請砍下我的腦袋。」 曹操聽了,十分欣賞.於是,就倒了一杯熱酒,遞給關羽說:「將軍喝了這杯酒,再前去殺敵。」關羽接過酒杯,又放在桌上說:「等我殺了華雄再回來再喝吧!」說完,提著大刀上馬去了。
關羽武藝高強,沒一會兒,就砍下了華雄的腦袋。他回到軍營,曹操連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遞給他,此時,杯中的酒還沒涼呢......
6.張飛 九澗七窪槐抱楊
江陵普濟有一個叫候家土當 的村子,村頭有一棵千年古槐,古槐的肚子里,長著一棵白楊樹,就象老婆婆懷里抱著個孫娃,這棵怪樹的附近,有九條水澗和七個水窪。
傳說,張飛有一次行軍路過這里,士兵們舌干口渴,就往村裡去討水喝。張飛怕打擾老百姓,大吼一聲:「站住!就地飲水!」士兵們心裡直叫苦,這里黃土焦枯,蛤蟆尿都沒有一泡,哪來的水?只見張飛手執丈八蛇矛,在地上一劃,劃出一條裝滿清水的深澗,張飛連劃九下,就成了九條深澗。他又用蛇矛在地上跺了幾跺,跺出了七個水窪。
士兵們喝飽水後,未讓戰馬喝。這時,張飛的戰馬被栓在槐樹上,見人在喝水,饞勁大發,一個勁地想喝水,張飛只顧望著士兵們飲水,根本沒看到它。戰馬急了,繞著槐樹打轉,把槐樹扭得象根麻花,裂了好多道口子。張飛一看,活生生的樹被糟踏成這般模樣,心中甚是不忍,狠狠打了戰馬幾鞭子。他怕槐樹歪倒,順手拔起了一棵楊樹,插進槐樹肚子里,又割斷戰馬韁繩,將槐楊捆在一起,還捧了幾捧清水,澆在槐樹根底下。說也怪,這棵被扭斷的槐樹和肚子里的楊樹後來一起都活了,一直長到現在。
7貂蟬 閉月羞花
貂蟬是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能歌善舞,很受王允的寵愛。當時,董卓專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大臣們敢怒而不敢言。王允每天悶悶不樂,茶不飲,飯不進。貂蟬很為主人憂愁。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她在後花園燒香跪地,為主人祈禱:「月亮啊月亮,你雖清白如洗,可哪知我們老爺心中的煩惱!蒼天啊蒼天,你雖那樣深邃,卻難容我們老爺如火如焚的心情。我是老爺的婢女,願為國為民,萬死不辭。」趕巧,王允也來花園散心。頓時,他感情激動,趕忙走上前去將貂蟬扶起。王允說:「你能為我分憂,我憂在何處,你知道嗎?」「知道,大人。」「那你能助我討國賊,殺董卓嗎?」 「只要大人信得過奴婢,奴婢願肝腦塗地。」王允聽罷,兩手一合,當即給貂蟬一拜。從此,便和貂蟬以父女相稱。
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7.曹操 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
東漢建安五年(200),曹操統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區擊敗袁紹軍隊進攻的一次決戰。東漢末年,豪強擁兵割據,逐鹿中原。時袁紹擁有冀、青、幽、並四州,自恃兵多糧足,圖謀相機消滅僅據兗、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年一月,衰紹率精兵10萬南下。在此之前,曹操為避免腹背受敵,已先擊潰與衰紹聯合的劉備,並進駐易守難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聲東擊西之計,於白馬(今河南滑縣境)擊斬衰將顏良,敗衰軍。衰紹初戰失利,銳氣受挫,改分兵進擊為結營緊逼。兩軍對壘於官渡,相持數月。其間曹操因兵疲糧缺,一度欲回守許昌(今河南許昌東)。謀士荀彧認為,曹軍以弱敵強,此時退兵必為所乘;反之,衰軍輕敵,內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將有變,正可出奇制勝。曹操納其言,派兵襲燒衰軍糧車;又親率精銳5000奔襲衰軍烏巢(今河南境)糧屯,全殲衰軍,燒毀全部囤糧。消息傳來,衰紹所部軍心動搖,紛紛潰散投降。曹操乘機全線出擊,殲敵7萬余,衰紹父子僅率800餘騎北逃。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衰紹則從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8.劉備 劉備摔阿斗
三國時期,當陽長坂之戰是曹操、劉備兩軍的一次遭遇戰,驍將趙雲擔當保護劉備家小重任。由於曹軍來勢兇猛,劉備雖沖出包圍,家小卻陷入曹軍圍困之中,趙雲拚死刺殺,七進七出終於尋得劉備之子阿斗,趙雲沖破曹軍圍堵,追上劉備,交還其子。劉備接子,擲之於地,慍而罵之:「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雲抱起阿斗,連連泣拜:「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這就是《三國演義》中劉備摔阿斗的故事。
9.呂布 三英戰呂布
呂布復引兵搦戰。八路諸侯齊出。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戰不數合,瓚敗走。
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看看趕上,布舉畫戟望瓚後心便刺。傍邊一
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須,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
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斗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
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
戰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里也來助戰。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
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
布盪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三個那裡肯舍,拍馬趕來。八路軍兵,喊聲大震,一齊
掩殺。
10.華佗 刮骨療傷
有一次,關羽在戰斗中右臂被敵人射中一箭。箭頭有毒,毒已入骨,又青又腫,不能動彈。名醫華佗聽說關羽箭傷不愈,表示能為他割開皮肉,刮骨去毒。手術進行中,華佗刮骨的聲音悉悉刺耳,周圍的人心驚膽戰,掩面失色,而關羽卻依然飲酒弈棋,若無其事。等到華佗刮盡骨上的毒,敷上葯,縫上線,手術告成,關羽便大笑而起,高興地說:「先生真是神醫。看,我的手臂已經屈伸自如,毫無痛楚了。」華佗也說:「我一生行醫,沒有見過象您那樣沉著堅強的人,真是大丈夫!
關羽(五關六將)
關羽與劉備、張飛失散,後得到劉備的消息,因此,立即向曹操請辭,但曹操避而不見,最後,關羽只能不辭而別。由於沒有得到曹操的手諭,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層層攔阻,但關羽闖過了五個曹操所轄關隘,立斬曹操六員大將。最終回到劉備身邊。
趙雲(單騎救主)
劉備在當陽被曹軍沖散,護衛劉備家小的趙雲因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騎,又殺回亂軍中尋找。趙雲威武勇猛。正在山上觀戰的曹操見其勢不可擋,傳令一定要活捉。趙雲利用這個機會沖出包圍,連殺50員曹將,終於將阿斗交給了劉備。
諸葛亮(草船借箭)
周瑜對諸葛亮心懷嫉妒,想設計害死將諸葛亮。他以軍中缺箭為名,讓諸葛亮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然而,獨具慧眼的諸葛亮卻滿口答應下來,趁著大霧漫天,用草船向曹營「借」了十萬支箭,提前七天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使周瑜的陰謀徹底失敗。
劉備、陸遜(火燒連營)
劉備伐吳,吳將陸遜堅守不戰。蜀軍漸漸士氣低落。劉備為舒緩軍士酷熱之苦,命蜀軍在山林中安營紮寨以避暑熱。陸遜看準時機,對其發動火攻。火勢迅速在各蜀軍各營漫延。蜀軍大亂,被吳軍連破四十餘營,蜀軍大敗。
諸葛亮、孟獲(七擒七縱)
諸葛亮南征南蠻。雙方首戰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南蠻的首領孟獲。但孟獲卻不服氣,其間諸葛亮採用馬謖攻心的計策,七擒孟獲,孔明都放了他。孟獲對諸葛亮心悅誠服,發誓不再反叛,從此孔明便不再為南蠻擔心而專心對付魏國去了。
劉備、諸葛亮(三顧茅廬)
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到隆中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劉備三人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第三次拜訪才見到諸葛亮。諸葛亮終於出山。
劉備、諸葛亮(白帝託孤)
劉備伐吳大敗之後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阿斗是個當皇帝料,你就輔佐他,如果不是,就把他廢黜了」諸葛亮一聽立刻跪下說:我一定會全力輔佐劉禪,絕不敢有一點自己當皇帝的意思。一定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⑵ 三國演義人物作文
[三國演義人物作文]
有詩雲:一呂二趙三顏丑,馬張許典皆平手,五龐六黃壽亭侯,三國演義人物作文。因為我們之所以喜歡趙雲是因為《三國演義》這本書,關張趙馬黃也只有因為小說才會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中國古代亂世很多,為什麼三國時期的武將我們最為熟悉,還不是因為一部《三國演義》。所以不必深究正史究竟是怎麼樣的,我們閑暇時看看三國,三國里有我們需要的東西。趙雲是三國武將里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智勇雙全,個人認為,趙雲是三國第一武將!當然,我的依據是《三國演義》。如今有很多人,認為三國中武藝最高強的人是呂布,其實仔細分析起來,完全是因為一種印象。其實這些根本不能說明他們的武藝有多高強,一次戰斗的結論並不能說明所有問題,下面將對這些比試逐一分析,另外同趙雲的一些戰役做比較,從而就可以得出趙雲武藝三國第一的結論了。這種分析方法稱為同類戰斗典型列舉比較法,中學生作文《三國演義人物作文》。一、與著名武將交手戰斗的分析大家常說,關羽能溫酒斬華雄,能斬顏良誅文丑,好像殺死了許多名將,趙雲似乎沒有這么有名的戰役,趙雲殺的絕大多數是很一般的武將。其實,一個武將能夠戰勝或者殺死其它著名的武將,除了同這個武將自身的武藝有關以外,還和他的機遇有關,如果他沒有機會去和那些著名武將交手,他當然不可能殺死這些名將,從而使自己成名。但是這決不能成為這個武將自己武藝不高的證據。當然,趙雲也有和成名武將交手的經歷,讓我們來比較一下:趙雲剛出道時,演義上稱少年將軍,曾和文丑戰過五十餘合,殺退文丑,而關羽也曾與文丑交戰,只一刀就把文丑拿下了,有人據此說關羽的武藝比趙雲高,其實非也,且聽我慢慢道來。演義中說有過這樣的描寫操曰:‘今誰敢當之?’徐晃應聲而出,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諸將栗然。可見徐晃是打不過顏良的。可是後來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時,演義中又有這樣的記載,晃曰:‘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言訖,揮大斧,直取關公。公大怒,亦揮刀迎之。戰八十餘合徐晃能和關羽打八十餘合不敗,卻只二十餘合就敗在顏良手下,據袁紹說文丑的武藝還要強過顏良。以此來看,並不能說明趙雲能五十餘合殺退文丑就是不如關羽。其實關羽斬顏良是仗著馬快,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沖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各位有聽說過用刀刺的嗎?似乎關羽自己也沒料到赤兔跑得那麼快,還來不及舉刀,只好用刀頭來刺了,呵呵。誅文丑也是馬快,文丑准備不及,只好繞河而走,結果被趕上,腦後一刀。這樣看起來,關羽全是靠的偷襲,要說真有功勞,也是赤兔馬的功勞,他不過到地方了揮揮兵器,簡單就贏,怎能和趙雲相比?
⑶ 寫《三國演義》中一個人物的作文,寫的要真實
我找到了一大篇,你自己選吧。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把曹操塑造成為一個典型的封建統治者形象.他有著無窮貪欲和權勢欲的人物,但又把"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自私殘忍的靈魂掩藏起來,用假仁假義,小恩小惠去籠絡,收羅人才,為他所用.本文就曹操形象的主要方面:既具有雄才大略和才智,又有無窮的貪欲和權勢欲,多疑,自私殘忍,收羅人才等方面的性格特徵,試作分析. 關鍵詞: 《三國演義》 曹操 形象 性格特徵 《三國演義》是我國歷史小說中出類拔萃的長篇巨著.作者羅貫中,把歷史上的曹操,描繪成一個權謀機詐,無比兇殘的人物,作者把封建時代統治階級的罪惡,生動地集中在他身上,使他成為典型的統治者形象.小說中的曹操,是一個有著無窮貪欲和權勢欲的人物,但他又把"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自私殘忍的靈魂掩藏起來,用假仁假義,小恩小惠去籠絡,收羅人才,為他所用.在小說中,作者還刻畫了他的另一面,即作為親自統帥千軍萬馬南征北戰的統治者,曹操是一位有膽略的政治家和有才能的軍事家.他統一了北方,結束了北方諸侯割據的局面.本文就以上幾點對曹操的形象試作分析. 一,懷不臣之心,生性多疑,殘酷好殺,奸詐多變的曹操. 《三國演義》的人物面目清楚,忠就忠得義薄雲天,奸就奸得狠毒無比.讀者一翻開書就見到每一個人物的立場分明,愛憎清楚.在眾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最具有典型性,不僅鮮明獨特,而且反差巨大.作品一開始,作者便借用汝南許劭之口規定了這一人物的"主導情感":"亂世之奸雄".可貴的是,作者並沒有停留在概念的抽象描述,而是用大量生動的具體描寫賦予這一概念以豐滿可感的血肉."潁川之戰",曹操對義軍不分青紅皂白,"大殺一陣,斬首萬余級", 充當了一個朝廷劊子手的角色.此後,他又跟隨皇甫嵩討張梁,"斬張梁於曲陽","發張角之棺,戮屍梟首",殘酷得連死人也不放過.替父復仇進攻徐州時,曹操傳令三軍"但得城池,將城中百姓,盡行殺戮","大軍所到之處,殺戮人民,發掘墳墓",失去了理智的曹操近乎瘋狂,濫殺無辜,顯得特別殘暴不仁,更是讓人觸目驚心."刺卓逃難",曹操明知自己錯殺了呂伯奢全家,還要一錯再錯,耍弄陰謀手段將沽酒歸來的呂伯奢揮劍砍死."殺吉平",曹操更加顯得無比殘暴,先是將吉平打得體無完膚,然後截去吉平的九個手指,割掉吉平的舌頭,吉平撞階而死後,曹操仍不解恨,還要"分其肢體號令"."順我者倡,逆我者亡",成了曹操最大的人生信條. 曹操在奉迎獻帝遷都許昌,"挾天子而令諸侯"之後,個人野心和權勢慾望不斷膨脹,最終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漢末中央政權.所有的朝廷大事,從軍事征伐到人事任免,從內政事務到外交聯系,曹操根本不聽獻帝和朝臣的意見,都是個人說了算.獻帝在曹操的眼裡,不過是一個傀儡,一個"兒皇帝";朝臣在曹操的眼裡,不過是一個裝飾"門面"的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曹操在擒殺呂布之後,"威名日盛",腦海深處便產生了不臣之心的念頭,如果不是顧慮"朝廷肱股尚多",只怕早就"行王霸之事"了.為了觀察動靜,曹操特地邀請天子"許田圍獵",群臣將校向獻帝齊呼萬歲,他竟"縱馬直出,遮於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並借天子弓箭不還,自行懸帶.當獻帝深感曹操欺君罔上,有竊國謀逆之心後,隨即密賜衣帶詔,令董承,劉備,馬騰等人合力討賊.事後衣帶詔泄露,曹操誅殺了董承,吉平,王子服等人仍不解恨,連已有五個月身孕的董貴妃也不放過,盡管獻帝和伏後一再哀求,還是將董貴妃勒殺於宮門之外.如果不是程昱即時勸諫,恐怕就連獻帝本人也要被廢黜了.此後,曹操權勢更盛,作威作福,不可一世.只要是曾經反對過他的人,都被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拔除而後快,馬騰父子三人被誘殺,伏後,伏完"為國捐生",耿紀,韋晃等"五臣死節".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曹操把權詐,姦猾,多疑用到了極至.在同窗好友亦是如此.最典型的事例莫過於官渡大戰的許攸前來投奔."曹操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攜手共入"然後他"願即教我以破紹之計","可支一年","有半年耳",直到許攸一下子拆穿糧食已盡,曹操這才愕然不已.許攸以誠相投,而曹操這一本正經的真言竟是滿口假話,這就是奸雄之奸. 在赤壁大戰被燒得焦頭爛額,慌忙逃跑來到華容道,曹操發現一大道與一羊腸小道,曰:"實則虛之,虛則實之,我今天非要反其道而行.奔有烽火的道路走,結果中了諸葛亮的圈套.之前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也是如此,正是由於曹操多疑的一面,成就了諸葛亮.曹操不急於求成,知道韜光養晦,不掙一時之得,深謀遠慮,可是智者千濾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無疑是他吃敗仗之原因.正如諸葛亮在"智取漢中"時對曹操的評價:"操平生為人多疑,雖能用兵,疑則多敗". 凡是偉大的作品,總帶給讀者許多的想像.《三國演義》在現代也同樣發揮著作用,給予讀者們各種各樣的思索和精神糧食.《三國演義》一書中花了很大的筆墨去描寫魏,蜀,吳三國爭取人才的斗爭.可以說曹操,孫權,劉備他們在爭取人才這點上,都是不遺餘力的.曹操是一個懂得識別人才且重視人才的政治家.作者充分表現了曹操所具有的這方面的性格優點,他能夠識別人才,且又能使用小恩小惠的方法收攏人才,為他的政治野心服務.一開始就實施其長期的人才發展戰略,在起兵創業階段,他有這樣的觀點:"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這里的"智"是指謀臣泛指謀略,智慧,"力"是指武將,泛指軍事力量.可見,初露頭角的曹操就把人才作為自己剪滅群雄的保證,而且對人力資源的認識也非常人所能比擬的.比如曹操在以袁紹為盟主的討伐董卓的大會上,很早就已看出了劉備與關公均非等閑之輩,劉備可以說是曹操的心腹之患了,對於熟諳時勢的曹操來說這一點無一不清楚,但劉備二次投靠曹操且都受到厚待便可見其重視人才,以誠待人:曹操的謀士力主翦除劉備以絕後患時,他勸以"當今正用英雄之際,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人之心";"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在當時那種"君擇臣,臣亦擇君"的動亂年代,曹能與備"出則同輿,坐則同席,美食相分,恩若兄弟",並力薦於皇上.雖後來劉備乘截擊袁術之機,取得兵權,叛曹而去,至此,曹操也不深加追究"彼既去,若再追,恐成怨矣."……禮遇關羽更是小說中膾炙人口的文字,討伐董卓的大會上,他極力支持關公出戰.在關公"溫酒斬華雄"後,他更加堅定信心,一定要收關公為己用,因而百般優待,以動其心.但關公終掛印封金而去,這時曹操力排眾議,不但不派重兵追他,迫其就範,反傳令一路放行,並親自為關公送行.這一事件的描寫主要是為了表明曹操愛才的優點.正如文中曹操所言:"吾者已許之(指曾答應關公在其得知劉備去向時,准其離去),豈可失信,彼各為其主,勿追之."並告訴張遼:"雲長掛印封金財賄不足以動心,爵祿不足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想他去此不遠,我結識他做個人情.汝可先去請住他,待我與他送行,更以路費,征袍贈之,為日後紀念."
⑷ 有關三國演義每個人物的作文(1000字左右)
1.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安徽亳州人,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曹操文武雙全,官至臣相,封魏王,享年65歲。曹操的兒子曹丕稱帝後,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當年,汝南有個善於評論人物的名士,名叫許劭,評論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有奸的一面。但是,主要是,突出了他雄的一面。他胸懷寬廣,膽識非凡,善於用人,唯才是舉。曹操愛惜人才,這是出了名的。徐庶入曹營不出一計,曹操沒有殺他;徐晃奉命劫殺曹操,但曹操讓滿寵說服徐晃就歸降了曹操。後來徐晃在曹操手下成了一員大將,給他立了很多功勞。如果我們從封建正統觀念來看的話,那麼,曹操當然是一個亂臣賊子。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問題上,反映了曹操非常果斷地抓住了時機的果斷英明。
另一方面,曹操又是一個奸雄。具體表現在這樣幾件事上:(1)殺呂伯奢。曹操刺殺董卓越未果,逃走,在途中投奔故人呂伯奢,呂殺豬待客,曹操反以為是呂將加害於己,殺了呂的全家。「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成了他的至理名言。
(2)殺楊修。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有這樣幾件事能說明:一是曹操在花園的門上寫一個「活」字,是曹操為了賣弄一下自己的才幹,而楊修這傢伙不給他面子,偏要弄穿曹操的西洋鏡不可——曹操「忌之」。二是遠方的客人送酥一盒給曹操,被楊修一人一口與眾分吃了,用我們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賣弄小聰明——曹操「惡之」。三是曹操本想以夢中殺來警戒大家,楊修偏要在大家的面前揭穿不可——曹操「愈惡之」。四是楊修告曹丕密請朝歌長吳質入內府商議,反被吳質用計陷害,曹操認為楊修是陷害曹丕——曹操「愈惡之」。五是曹操本想試一試曹丕、曹植的才幹,可楊修偏要教曹植怎麼做怎麼做,結果被曹操知道了,壞了曹操的好事——曹操「大怒」。六是楊修為曹植作答教,被曹操得知——曹操「大怒」。這六件事,一步一步的逼迫曹操最後以「雞肋」事件「惑亂軍心」為借口殺死了楊修,也成了楊修之所以被曹操的一個客觀的原因。
(3)殺華佗。曹操為造建始殿,親自揮劍砍伐躍龍祠前的梨樹,得罪了梨樹之神,當晚做了個噩夢,驚醒之後便得了頭痛頑症,遍求良醫,均不見效。
後來,華歆向曹操舉薦了華佗,曹操立馬差人星夜將華佗請來為他看病。華佗認為曹操頭痛是因中風引起的,病根在腦袋中,不是服點湯葯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飲「麻肺湯」(按: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麻沸散」,是華佗發明的一種麻醉劑),然後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才可能去掉病根。
多疑的曹操以為華佗是要借機殺他,為關羽報仇,於是命令左右將華佗收監拷問,致使一代神醫屈死在獄中,而華佗所著的《青囊書》也因此失傳。
(4)殺糧官。當時袁紹的弟弟叫袁術,在安徽壽春這個地方,因為得到了那一枚皇帝的印,他以為天命在我可以當皇帝了,就在壽春城自己稱帝了。實際上你的實力不到,有這枚印管什麼用呢?所以曹操要攻打他。但是壽春城也不是好攻打下來的,打了一陣子,打不下來,眼看糧草快完了,怎麼辦呢?他把糧官王垕叫過來,告訴他從今天開始,你給我小斗放糧。糧官說這樣做大家都可以看出來,士兵、將士吃不飽,馬上不抱怨我嗎?曹操告訴他,你不用管,我來替你承擔責任。王垕只能照著他的命令去做,果然下面的將士一片大嘩,因為當天就吃不飽肚子,怎麼辦?然後曹操又把這個王垕叫過來,告訴他我要向你借一樣東西,這王垕說我有什麼好借給您的,「你的頭」,要借他的腦袋。這王垕說我無罪啊,是您讓我小斗放糧,為什麼要殺我啊?曹操說我知道你無罪,但是不殺你不足以平民憤,所以就告訴他從現在開始,你家裡的妻兒老小我把他們養起來,你安心的走吧,把王垕推出去斬了,告訴大家這是糧官王垕辦的事情,王垕就這樣為曹操的偉大事業獻身了。
(5)為人虛偽。「馬踏麥田、割發代首」的事。有一次打仗,打勝了,很高興,正好遇到四月天大麥黃,一片豐收景象,因為心情好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將士不許糟蹋糧食,有人踏到麥田裡就要斬首示眾,可是剛剛下完命令,他自己的馬被地里的一隻斑鳩飛起來,把馬給驚了。然後他自己踏了一大片的麥田,怎麼辦呢?自己要揮劍自殺,當然是手下來勸說,丞相你不能自殺啊,你自殺了我們怎麼辦呢?我們靠誰啊?還指著你統一天下呢。所以曹操說那怎麼辦,我把頭發割下一把吧,也算是我自己懲罰自己了,到他自己犯法的時候,就是一把頭發解決問題了。(割發:又名「髡」 是一種僅次於斷頭的刑罰)
(6)徐州屠城。他心靈深處所信奉的人生哲學是「寧使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熱情款待他的呂伯奢一家,竟被他心狠手辣地殺得一個不留。他為報父仇,進攻徐州,所到之處,「盡殺百姓」,「雞犬不留」。
(7)夢中殺人。曹操對照料自己的侍從們說他會夢中殺人,以保護自己。為使眾人相信自己的話,於是在一天夜晚睡覺時,故意蹬開被子,一個平日深受曹操喜愛的侍從,撿起地上的被子給主人蓋好,曹操突然翻身跳起,抽出床頭寶劍,狠命一揮,侍從即刻身亡。第二天曹操醒來還裝糊塗。弄得大家都相信曹公睡夢中確有神秘的自我保護能力。曹操這種伎倆,只有一個人看得透明之極。這個人就是楊修。當曹操裝模作樣為那侍從送葬時,他扶棺苦笑道:「不是曹公在夢中,而是你在夢中啊!」曹操見楊修戳穿了自己的陰謀,深恨楊修。
2.劉 備:
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少年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後與關羽、張飛於桃園結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佔了荊州、益州、漢中。於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稱帝。在替關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於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人也稱他劉先主。
書中的劉備,是一個仁義明君,忠厚長者。但魯迅曾批評:欲顯劉備長厚,似偽。這一句對於《三國演義》中的劉備是非常恰當的。周瑜講道:劉備梟雄之姿,並非長久曲屈人下之人也。但書中的劉備卻是處處表現得過於厚道,倒給人一種偽的感覺。不過,由於書中對劉備的推崇,對劉備的塑造還是正面的。劉備有武勇的一面,三英戰呂布就可以看出劉備的武藝。但為了體現明君的方面,對劉備的德,是著重刻畫的。首先,體現了劉備的忠,劉備對漢室的忠心,受漢獻帝衣帶詔,漢室未亡時決不稱帝等。其次,體現了仁,在新野自身難保時堅持攜民渡江等。第三,體現了義,在兩位結義兄弟遇難後堅持為他們報仇等。第四,體現了厚道。多次寄人籬下有機會奪取而不取。第五,體現了很重視人才。最出色的表現就是在趙雲單騎救主後的摔阿斗,所謂民間諺語中的「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在收買人心方面,小說中還特別會表現劉備的哭,所以有人說,劉備的江山大部分都是哭來的。但也正因為劉備過於注重這樣一些小德,忽視了一些大德,如在處理關羽和張飛遇難問題上,過於強調兄弟情誼而不顧國家大義,導致了兵敗,使蜀漢元氣大傷,從此不能恢復,興復漢室化為泡影。
3.張 飛
張飛,劉備義弟,蜀國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軍。葭萌關夜戰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軍。劉備入川以後拜為本騎將軍,封西鄉侯。公元二二一年為替二哥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鞭撻士卒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五十五歲。張飛重情義,武藝高,謀略上當然不能跟諸葛亮比,但偶爾也表現得很出色,而且粗中有細!遺憾的是沒有戰死在沙場,而是被小人所害。《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有這樣的評價:「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4.關 羽
關羽,是我國的武聖,與文聖孔子一起,受到國人的推崇。關羽在蜀國五虎大將中排名第一位,為人忠直仁義,廣受民間崇祀,尊其為「關公」、「關夫子」。關羽幼年時,熟讀《左傳》《春秋》,長的一副美髯,人稱「美髯公」。小說在寫到關羽的正面形象外,也對關羽的缺點提出了批評。主要從個性、武藝、人格這幾個方面進行刻畫的。武藝上,溫酒斬華雄、賺城斬車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等,都是對這位武聖人的精彩武藝描寫,其中更有一段關雲長刮骨療毒,寫出了一個鐵漢的形象。同時,作為受到歷代統治者和百姓推崇的武聖,人格是更重要的一方面,關雲長「忠義」這方面體現得尤為出色,封金掛印護嫂千里走單騎體現了他的「忠」,義釋曹操體現了他的「義」。在人格上,他與其它英雄不同,立身行事,光明磊落。正是由於這種「忠義神武」,才使他成為武聖。但《三國演義》也批評了他的缺陷,就是驕。從想跟馬超爭高低,封五虎將時不服黃忠時可見一斑。關羽在這方面主要犯了三個錯,一錯沒有處理好與同盟關系,拒絕孫權聯姻要求,得罪便者。二錯沒有處理好與同事關系,看不起同守荊州的糜芳、博士仁等人,導致孤立無援。三錯輕視敵人,被人從後偷襲,大意失荊州,最後兵敗竟被吳軍的一個小將馬忠生擒。關羽被擒後,堅決不降,被東吳斬殺,死時約五十六歲,遺恨千古。
5.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於琅邪陽都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早年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後來,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便移居隆中,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建安四年(199年),19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
諸葛亮讀書不拘泥於一章一句,而是觀其大略,並喜歡吟誦《梁父吟》這首古歌謠。通過潛心鑽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他志向遠大,以天下為己任。,諸葛亮還十分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用兵的知識。
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於襄陽隆中,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
劉備三顧茅廬,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形成三國鼎足之勢。他聯孫抗曹。大敗曹軍於赤壁,奪占荊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間武三年(223年),劉備病危,以後事相托。
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候,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加強戰備。建興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師表》)於劉禪,率軍出駐漢中,前後6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十二年,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千百年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隆中對》諸葛亮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於巧思,曾革新「連弩」,可同時發射10箭;作「木牛」、「流馬」,便於山地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6.周瑜
從《三國志》到《三國演義》,周瑜這個人可倒了大霉了,被描寫成智短才拙,處處不如諸葛亮的人。但雖然這樣,仍能讓人看一個光彩照人的形象,從十五回出場,到五十七回病故,是一個風流儒雅,瀟灑干練,卻有意氣用事、頭腦簡單的周瑜形象。周瑜的風流儒雅,書中描寫不多,倒是蘇軾的那首《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羽扇綸巾的形象深入人心。說到才幹,訓練了一流的水軍、用蔣干將計就計、用黃蓋苦肉計、最後用火計破曹,這些都不用說了。但書中為了襯托諸葛亮,對周瑜更多的是一些負面描寫。首先是對抗曹操上,寫周瑜是動機是狹隘的,是諸葛亮假稱曹操有意「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才使周瑜抗曹。而且在赤壁之戰中,也僅是發揮了配角作用,處處落於諸葛亮的下風。甚至在人品上也顯得心胸過於狹小,稍有不順就急得吐血,對才華高的諸葛亮嫉妒,下了殺心。同時,他的死亡也正是由於智力落後於人太多且心胸過狹所致,丟了勝利果實,賠了夫人又拆兵,最後意想天開想賺對方,反而連命都喪了。(恨其智不能為東吳所用)
7.司馬懿
司馬懿世家豪族出身,早年在郡中作小吏,後被曹操辟為為文學掾。司馬懿早年任文學掾,後任主簿,是曹操帳下謀士之一,但並不出名。後來司馬懿協助曹丕代漢,出謀五路伐蜀,開始嶄露頭角,在曹丕病逝前成為顧命大臣。曹睿繼位後,司馬懿主動請命去防禦魏國西部,後因蜀國馬謖的反間計一度被廢,但面對諸葛亮的北伐強攻,魏國不得不再次啟用司馬懿。司馬懿多次敗於諸葛亮,於是採用閉門不戰的策略防守,直至諸葛亮病逝。曹芳繼位後,司馬懿、曹爽共同輔政。司馬懿受曹爽排擠,於是發動政變誅殺曹爽一族,自此掌握魏國大權。司馬懿病逝後,魏國政權仍由其兒子把持,多年後導致晉朝代魏的發生。司馬懿被後代追封為晉朝皇帝。
⑸ 以 三國演義 我最喜愛的三國人物為題的800字作文。
古人不遠,我最喜愛的三國人物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看,歷史的長卷正慢慢展開。三國,這段神奇的歷史正在浮現;三國,這個風流人物的舞台,正在搭起。
我喜歡關羽,他乃三國真武者。這位武者,這位「義絕」。較之馬超,他有「千里走單騎」的忠義;較之徐晃,他有「溫酒斬華雄」的豪爽;較之張飛,他有「水淹七軍」的智謀。他粗中有細,細中有義,有勇有謀。「上馬獻金,下馬獻銀」擋不住他掛印封金,尋找大哥的步伐;呂布連斬數將,擋不住他前去助戰的勇氣。他驕傲,我喜歡他的驕傲,荊州百姓喜歡他的驕傲。「赤面秉赤心,騎追風赤兔,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我喜歡關羽,不愧為三國真武者。
我喜歡諸葛亮,他乃三國真智者。這位智者,這位「智絕」。躬耕隴畝,也與管仲、樂毅比肩,輔佐君王,能與伊尹、孫叔敖齊高。他有超越所有謀臣的智謀,他有超越賈詡的勇氣,他有超越荀彧的帥才。不光是士,不光是將,還是帥,佐王之帥。即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也不忘託付姜維;即使身居相位,也不忘賦詩作文,風流宰相,風流百年,羽扇綸巾,蒲扇輕搖。然而歷史是遺憾的,「長星半夜落山塢」的遺憾使蜀國再無回天之力,但我喜歡這份遺憾,破碎折射出的是不一樣的美麗。我喜歡諸葛亮,不愧為三國真智者。
我喜歡曹操,他乃三國真君王。即使他位列「奸絕」。但沒有這份機敏,如何在亂世圖霸業?反而,較之袁紹,他有「戰後焚書」的大氣;較之劉備,他有「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豪爽;較之馬騰,他有「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的細膩。他的「惟才是舉」成就了多少文人?他的屯田計劃,拯救了多少蒼生?他有刺殺張讓之勇,他有大敗袁紹之謀,他又有統率三軍的帥才。我喜歡曹操,不愧為三國真君王。
三國風流人物匆匆逝去,歷史的長卷慢慢閉合,但我喜歡它,喜歡三國。喜歡它的多彩,喜歡它的遺憾,喜歡它匆匆逝去的風流人物。
⑹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作文
《誠信》——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關羽走麥城,兵敗遭擒,拒降,為孫權所害。其坐騎赤兔馬為孫權賜予馬忠。
一日,馬忠上表:赤兔馬絕食數日,不久將亡。孫權大驚,急訪江東名士伯喜。此人乃伯樂之後,人言其精通馬語。
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間,但見赤兔馬伏於地,哀嘶不止。眾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諸人,撫其背嘆道:「昔日曹操做《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吾深知君念關將軍之恩,欲從之於地下。然當日呂奉先白門樓殞命,亦未見君如此相依,為何今日這等輕生,豈不負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馬哀嘶一聲,嘆道:「予嘗聞,『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將肺腑之言相告。吾生於西涼,後為董卓所獲,此人飛揚跋扈,殺少帝,卧龍床,實為漢賊,吾深恨之。」
伯喜點頭,曰:「後聞李儒獻計,將君贈予呂布,呂布乃天下第一勇將,眾皆言,『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想來當不負君之志也。"赤兔馬嘆曰:「公言差矣。呂布此人最是無信,為榮華而殺丁原,為美色而刺董卓,投劉備而奪其徐州,結袁術而斬其婚使。『人無信不立』,與此等無誠信之人齊名,實為吾平生之大恥!後吾歸於曹操,其手下雖猛將如雲,卻無人可稱英雄。吾恐今生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後曹操將吾贈予關將軍;吾曾於虎牢關前見其武勇,白門樓上見其恩義,仰慕已久。關將軍見吾亦大喜,拜謝曹操。操問何故如此,關將軍答曰:『吾知此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得見矣。』其人誠信如此。常言道:『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吾敢不以死相報乎?」伯喜聞之,嘆曰:「人皆言關將軍乃誠信之士,今日所聞,果真如此。"
赤兔馬泣曰:「吾嘗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齊之高義。玉可碎而不可損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毀其節。士為知己而死,人因誠信而存,吾安肯食吳粟而苟活於世間?」言罷,伏地而亡。伯喜放聲痛哭,曰:「物猶如此,人何以堪?」後奏於孫權。權聞之亦泣:「吾不知雲長誠信如此,今此忠義之士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見天下蒼生?」後孫權傳旨,將關羽父子並赤兔馬厚葬。
⑺ 評價三國人物(一個人)的作文,800字
三國演義諸葛亮: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雨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每當我捧起{{三國演義}},它的開頭{臨江仙}便浮現在了我的腦海之中。在這本名著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還是他。
他受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出山幫助劉備;他在後來大大小小的戰役中,總是能利用敵人的弱點出奇制勝;他三氣周瑜,六齣祁山,七擒孟獲,司馬面前擺空城,威震八方;他知恩圖報,鞠躬盡瘁,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看到這兒,你應該知道他是誰了吧?沒錯!他就是家喻戶曉,大名鼎鼎——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眾多的故事中,最令我驚嘆的還是草船借箭了。
那是,曹操在公元208年秋天率兵30萬席捲江東,直逼東吳,孫權與劉備便聯合起來,組成了孫劉聯軍。周瑜在與劉備派遣的諸葛亮多次接觸下,自知比不過諸葛亮,轉而起來嫉妒之心,便想設計陷害諸葛亮。
周瑜在一次軍事會議上,想用造箭的借口來除掉諸葛亮這個心頭之患。本想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並在材料不齊全的情況下十天內造出十萬只箭,不料諸葛亮卻說:「曹軍隨時都有進攻的可能,如果用十天的時間來造箭,恐怕會誤我軍大事,我只需三天時間,就能為都督獻上十萬只箭!」周瑜聽了諸葛亮這出人意料的回答,心中暗喜,自認為這次殺害諸葛亮是十拿九穩了,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諸葛亮頭兩天竟然沒有絲毫動靜。直到底三天諸葛亮才和魯肅私自撥動快船20艘,每船30餘人,並插上許許多多的草人,前往曹營「取」
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特點,料定曹操在大霧之中必然不敢輕出。果不奇然,曹操真的沒有出兵,而是在岸邊向這些「不速之客」放箭,結果可想而知,諸葛亮成功的向曹操「借」到了十萬多隻箭,不僅挫敗了周瑜的陰謀,而且還為孫劉聯軍提供了大量的裝備,鞏固了後方的軍事力量,這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草船借箭。著實讓人欽佩啊!
在生活中,我們不也可以像諸葛亮靈活多變嗎?
記得在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正在做一道「雞兔同籠」的奧數題,怎麼做也做不出來,沒辦法,我只能去請教老師了。老師看了看題目對我說「做題不能從單方面去想,要從多個角度去看。」回到教室,仔細地讀題,換另外一種思維方式,終於做出來了!
再看諸葛亮,他靈活多變,足智多謀,總能找到對方的弱點,全歸功於他不拘一格,善於思考的好品質!無論是學習還是在生活中,只要我們不停地思考和尋找,就一定能找到那扇開啟大門的金鑰匙!
⑻ 作文介紹三國演義中的一個人物
常山趙子龍
在三國里我最喜歡的武將有兩個~一個是紫微大帝漢壽亭侯關羽關雲長,另一個就是人稱常山無敵將的趙雲趙子龍~這兩個人,可以說是我在三國人物里的最愛~
不哦過相比較之下我更喜歡趙雲。
現在我就來說說長坂坡時的趙雲~
先說裝束:
頭戴一頂護前額,後披肩,雙風翅,叉銀尖,抵刀槍,擋錘鞭,名工打就的沖天白銀盔——盔纓鮮艷。
身披一件金絲繞,銀絲綉,十八紮,九吞頭,甲攔裙,吊金鉤,巧匠製成的白銀鎖子甲——威風抖擻。
腰中栓一根金鑲邊,白玉嵌,挺刮牢固的獅蠻帶,緊身靽。
肋間束一條:千絲織,萬絲絞,柔軟堅韌的勒甲絛。
胸前佩一塊放光華,耀眼睛,小巧玲瓏的護心鏡。
外面罩一件蜀緞錦,如皎月,合體配身的白戰袍。
左掛懸一口斬蛟龍,戳猛虎,削飛箭,劈車鐧,切金玉,斷毫發,三尺純鋼龍泉劍;再纏一根金絞節,銀絞節,節節如飛鏈,大虎將,擊勇夫,九節鑌鐵紫金鞭。
右邊掛一張勝潘黨,賽養叔,七尺鐵胎寶雕弓,其弓聲洪賽如鈡。
飛羽袋中插三支可穿楊,能射雁,百發百中狼牙箭。
足蹬一雙銅包頭,鐵包跟,翻的山,越的嶺,虎頭雲跟靴,踹在金鐙。
胯下一匹行千里,走八百,追陣風,趕日月,鶴頂白龍駒,雄壯體魄。
手中抱一條桿長丈二尺,鋒開五指闊,紅纓隨風飄,鑽子葫蘆式,鼠白亮銀槍,槍上無三合。
威風凜凜敵膽寒,殺氣騰騰神鬼怯。
出槍曹將馬溜韁,馳騁疆場戰技絕。
——好一個常山無敵英雄將!
再說功夫:
在長坂坡,趙子龍單槍匹馬獨闖曹營,視百萬曹軍如無物,斬殺五十四員曹將(高覽、楊明、朱慈、牛賢、高平、高槐、晏明、晏騰、曹成、曹順、韓瓊、王雄、王飛、淳於瓊、淳於安、淳於普、夏侯恩、公孫王、轅門十將、胡車兒、張綉、鍾縉、鍾紳等~),還殺退張郃、槍扎曹操、鞭打徐晃、鑽打許褚血噴張遼嚇退曹洪,百萬軍中子龍獨占熬首!
在這被槍挑的五十四員將中有兩個人最為著名第一個就是河北四挺柱之一的高覽,在一個就是北地槍王張綉。高覽是個憨大匹夫,有勇無謀,(但武功可和虎痴許褚並駕齊驅。)可張綉並不是~
張綉的殺手槍名曰:百鳥朝鳳槍,就是一個槍頭化作一百零一個,只有一個是真的!而趙雲的殺手槍為蛇盤七探槍,是有七條不同的蛇演化而來(土灰蛇、騰蛇、白蟒、蟮蛇、四腳蛇、雙頭蛇、火赤練)!
張綉的槍法是家傳的,而子龍的槍法確實自創的~在這一方面張綉就不如子龍了!
蛇盤七探槍的槍譜:
草中窸窣又聲喧,探出土灰蛇一盤。
騰蛇展翅刺左右,白蟒翻身撲面躥。
蟮蛇有膽腰間刺,蠍蜴舞抓石縫鑽。
兩頭毒蛇雙吐舌,斑斕赤練目光炫……
至於人品,忠誠那就不用說了!趙雲實在是一員勇冠三軍的「虎威將軍」!
在歷史上,趙雲也是一個幾近完美的人,在三國演義里並沒有把趙雲誇張,可以說趙雲是這世界上最完美的武將!
以上是小弟我對趙雲的看法~ 用不用的上,還請樓主細想!
┏ (^ω^)=☞
⑼ 三國演義人物評價作文寫諸葛亮600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雨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每當我捧起{{三國演義}},它的開頭{臨江仙}便浮現在了我的腦海之中。在這本名著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還是他。
他受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出山幫助劉備;他在後來大大小小的戰役中,總是能利用敵人的弱點出奇制勝;他三氣周瑜,六齣祁山,七擒孟獲,司馬面前擺空城,威震八方;他知恩圖報,鞠躬盡瘁,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看到這兒,你應該知道他是誰了吧?沒錯!他就是家喻戶曉,大名鼎鼎——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眾多的故事中,最令我驚嘆的還是草船借箭了。
那是,曹操在公元208年秋天率兵30萬席捲江東,直逼東吳,孫權與劉備便聯合起來,組成了孫劉聯軍。周瑜在與劉備派遣的諸葛亮多次接觸下,自知比不過諸葛亮,轉而起來嫉妒之心,便想設計陷害諸葛亮。
周瑜在一次軍事會議上,想用造箭的借口來除掉諸葛亮這個心頭之患。本想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並在材料不齊全的情況下十天內造出十萬只箭,不料諸葛亮卻說:「曹軍隨時都有進攻的可能,如果用十天的時間來造箭,恐怕會誤我軍大事,我只需三天時間,就能為都督獻上十萬只箭!」周瑜聽了諸葛亮這出人意料的回答,心中暗喜,自認為這次殺害諸葛亮是十拿九穩了,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諸葛亮頭兩天竟然沒有絲毫動靜。直到底三天諸葛亮才和魯肅私自撥動快船20艘,每船30餘人,並插上許許多多的草人,前往曹營「取」
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特點,料定曹操在大霧之中必然不敢輕出。果不奇然,曹操真的沒有出兵,而是在岸邊向這些「不速之客」放箭,結果可想而知,諸葛亮成功的向曹操「借」到了十萬多隻箭,不僅挫敗了周瑜的陰謀,而且還為孫劉聯軍提供了大量的裝備,鞏固了後方的軍事力量,這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草船借箭。著實讓人欽佩啊!
在生活中,我們不也可以像諸葛亮靈活多變嗎?
記得在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正在做一道「雞兔同籠」的奧數題,怎麼做也做不出來,沒辦法,我只能去請教老師了。老師看了看題目對我說「做題不能從單方面去想,要從多個角度去看。」回到教室,仔細地讀題,換另外一種思維方式,終於做出來了!
再看諸葛亮,他靈活多變,足智多謀,總能找到對方的弱點,全歸功於他不拘一格,善於思考的好品質!無論是學習還是在生活中,只要我們不停地思考和尋找,就一定能找到那扇開啟大門的金鑰匙!
⑽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評價作文600字以上
曹操,你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已然被三國演義渲染成了壞人,一個不折不扣的壞人、自利鬼,「名托漢相實為漢賊」,那就讓我來細數你的罪過吧!
在開始你出現的時候,並看不出你有多壞,你在領兵破黃巾,後來在何進事件中你甚至有先見之明。董卓專權,你能夠隻身孤膽獻刀謀董賊,這時的你甚至有了英雄氣概,但是你卻殺了呂伯奢全家,說出了「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樣的極端自私自利的話,不禁使人厭惡。後來,你發矯詔招來十八路諸侯一起攻打董卓,並且力排眾議,是關羽斬了華雄,你又有了一雙識賢的慧眼。最後董卓敗走,你獨自一人去追,卻被圍攻,幸虧曹洪背著你,才使你逃脫。後來李傕、郭汜截天子、囚公卿,獻帝險些性命不保,虧的你及時從山東趕來,擊敗李傕郭汜,成了朝廷重臣,你終於露出了「狐狸尾巴」。
官渡之戰以後,你罷黜三公,擅自專權,原來的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偉,天下知名;直言正色,結果被你殺了全家,原來的太尉楊彪,德高望重。你因為眥睚,誹謗罪名,不顧憲綱。還有議郎趙彥,忠諫直言,你想迷惑民眾,杜絕言路,擅自殺之,以及梁孝王,墳陵尊顯;桑梓松柏,而你的帥將吏士們,親自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士民傷懷!
這便是你的奸相,你還因為衣帶詔事件殺了國舅董承,更是激起民憤。雖然你有識賢之言求賢之心,但方法卻極為卑劣,為了得到徐庶就拿住徐庶的母親偽造書信,雖得其人但不得其心。後來遇見諸葛亮就找諸葛亮的妻小在哪裡,哪知道諸葛亮有先見之明把妻小藏起來了。
總而言之,你的形象連同你的名字一起刻在人們的心裡,以「奸雄、漢賊」的身份,雖然知道還有個不為人知的你,但是眾心所向,誰又能替你翻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