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授之以漁作文高中

授之以漁作文高中

發布時間:2021-03-04 20:16:50

1.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文

晴空中,漫天飛舞的蒲公英,驕傲地向人們展示自己駕風飛天的本領,那是蒲公英媽媽留給自己孩子的傳家寶,那是孩子安身立命的根本。
古人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我們中國人很早就意識到父母應該給自己的孩子留些什麼,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西方人也不例外,很早就流傳著「老人授金」的故事。一位年老不久於人世的淘金人問自己的兩個兒子想要些什麼,大兒子想要父親多年淘得的金磚,小兒子想要學習父親豐富的淘金技藝。結果大兒子不思進取,坐吃山空,敗光家產後,露宿街頭。小兒子則憑借著高超的技藝成家立業。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授之以魚,有時帶來的可能是懶惰與頹廢。因而有富不過三代之說。高速發展的社會里,這樣的例子也數見不鮮。一些有錢的大戶人家,父母操勞一生,留給孩子萬貫家產,車子、房子、票子,生怕自己的孩子受窮受罪,殊不知這樣做有時反而害了自己的孩子。奢侈頹唐的生活、花天酒地的享樂之後,換來的是如山的巨債、無盡的悲痛。授的魚越肥,味道越鮮美,遇到不成熟的下一代,就越可能逃脫不了遭人踐踏的厄運。東漢末年,劉備將蜀國的基業交給了扶不起的阿斗。雖說有神機妙算的孔明,但蜀漢也難逃被滅的結局。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劉備只給阿斗留下了一筆巨大的財富即人們所謂的江山。而下一代得不得精神的財富,最終只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泯滅。即使富可敵國,權傾朝野,在「大魚」的誘惑下,也難免不出現「敗家兒子」「嬌慣千金」。
授之以漁,就教給後人漁魚的本領,有了本領,即使遇到驚濤駭浪,也可以化險為夷。就像雄鷹有了飛行的本領,即使暴風驟雨,也毫無畏懼。就像有的人有時失去了物質財富的保護傘,因為擁有高超的本領,拼搏的精神,照樣可以打拚出一片天地,換來德藝雙馨的千古美名。
北京奧運會游泳比賽八金王——「飛魚」菲爾普斯並不像有些青年,一味地追求物質享受。父母提供給他的是良好的訓練館,優秀的教練,而並非舒適的生活。他需要日復一日地練習,這是一種單調的生活,但同時他的這種練習,這種奮發的努力,使他也習得了一技之長,能夠向人類的潛能挑戰。在獲得金牌後,他與父母深情的擁抱,向世人表示了他對父母辛苦栽培的感謝。接受「漁」,接受了一個新天地,活出了一個亮麗的人生,詮釋了奮斗的真諦。
有魚,不一定吃得飽;有漁,一定會活得更好。朋友,留給下一代生存的本領,才能助其成長,展翅奮飛。加上後天的勤奮努力,即使再貧瘠的土地上,也會結出蒲公英們傲視蒼穹的「擎天巨傘」。

2. 以「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話題的作文

想必同學們大概都聽說過老子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及,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吧?是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與其給人幾條魚,不如把打魚的本領教給他。幾條魚只能解決他們暫時的飢餓,有了打漁的本領便會一生不愁。
對我們學生來說,成績——分數,在這種指揮棒的指引下:教書的變成了教書的傭人,讀書的變成了讀書的奴隸 。可悲呀,實在可悲。我們的成績變成了老師們向上爬的階梯!我們學生,也只不過是會背書的機器,會做題的工具!這樣的話,畢業後,恐怕除了會罵老師以外,可能什麼也不會。因此,我認為老師除了讓我們學到知識以外,更應該教給我們學生學習的方法,一種更為深層次的理念!
魯迅筆下的「孔已己」是位有學問的秀才,茴香豆的「茴」字就知道有四種寫法,可是他最終還不是凍餓而死嗎?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連獨立生活的能力都沒有,又怎能稱之為「人才」呢?而作為中國古代大發明家的黃道婆,雖然只是一位童養媳出身的農村婦女,沒有學歷,沒有文化,卻發明了編織工藝與設備,又怎能說她不是「人才」呢?
就拿我的事來說吧,媽媽喜歡聽音樂,但用電腦不是很熟練。所以,當她要聽時,總要把我找。有時候,我正學習呢,沒辦法,我只好弄電腦。有一天,媽媽對我說,總是這樣太麻煩了,不如你教我怎麼用吧。我想了想,便答應了,最終媽媽學會了。自那以後,我也清閑了不少,媽媽自己也可以嫻熟地用電腦,聽音樂了。確實,與其天天給她弄電腦,不如一次給她教會方法。
所以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哪……

3.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話題的議論文 800字

想必同學們大概都聽說過老子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及,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吧?是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與其給人幾條魚,不如把打魚的本領教給他。幾條魚只能解決他們暫時的飢餓,有了打漁的本領便會一生不愁。
對我們學生來說,成績——分數,在這種指揮棒的指引下:教書的變成了教書的傭人,讀書的變成了讀書的奴隸
。可悲呀,實在可悲。我們的成績變成了老師們向上爬的階梯!我們學生,也只不過是會背書的機器,會做題的工具!這樣的話,畢業後,恐怕除了會罵老師以外,可能什麼也不會。因此,我認為老師除了讓我們學到知識以外,更應該教給我們學生學習的方法,一種更為深層次的理念!
魯迅筆下的「孔已己」是位有學問的秀才,茴香豆的「茴」字就知道有四種寫法,可是他最終還不是凍餓而死嗎?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連獨立生活的能力都沒有,又怎能稱之為「人才」呢?而作為中國古代大發明家的黃道婆,雖然只是一位童養媳出身的農村婦女,沒有學歷,沒有文化,卻發明了編織工藝與設備,又怎能說她不是「人才」呢?
就拿我的事來說吧,媽媽喜歡聽音樂,但用電腦不是很熟練。所以,當她要聽時,總要把我找。有時候,我正學習呢,沒辦法,我只好弄電腦。有一天,媽媽對我說,總是這樣太麻煩了,不如你教我怎麼用吧。我想了想,便答應了,最終媽媽學會了。自那以後,我也清閑了不少,媽媽自己也可以嫻熟地用電腦,聽音樂了。確實,與其天天給她弄電腦,不如一次給她教會方法。
所以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哪……

4. 授人以漁800字議論文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一個小孩,有人會叫他神童,但有人卻說他自作聰明.一天,小孩來到河邊,看到一個老翁在細柳下垂釣,在老翁的魚籮里已經是滿滿的一籮,小孩很是喜歡,老翁看見小孩也很喜愛,決定將這籮魚送給小孩,可是讓我們想不到的是:小孩不要這籮魚,那麼你知道小孩對老翁說了什麼嗎?他對老翁說:」把你的魚竿送我吧!」.
古語曰:「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之用」.當我看到這一論題,就記起一次無意中翻閱了語文教師的《黃岡中考精典》,讀過這樣一篇文章:中央電視台少兒節目里播出鞠萍姐姐和幾個小朋友唱的一首新兒歌,鞠萍姐姐唱道:「大雁為什麼飛成一條線?」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因為它們怕回家迷路!」我驚訝極了:孩子們的想像力是多麼的豐富奇妙呀!然而鞠萍姐姐唱道:「回答得不好,回答的不妙!」我突然感到:一顆想像力的春芽被理性的成人無情的扼殺了!鞠萍姐姐和孩子們仍在一問一答的唱著:「小貓咪為什麼總愛舔爪子?」「我知道!我知道!因為它沒有抓到老鼠害羞了.」「氣球為什麼飛上天?我知道我知道,因為它要抓小鳥.」「為什麼吃飯的時候不能把書看?」「我知道!我知道!因為會把書兒一起吃掉了.」我一面驚訝孩子的奇特想像力,一面感慨著鞠萍姐姐每次都用同樣溫柔的話語否定孩子們的回答:「回答得不好!回答的不妙!」
據說西方國家的學校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想方設法發掘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我國的教育則更多地要求學生循規蹈矩,進行理性的冷靜思考,以至學生常常在「正確答案」面前如履薄冰,舉步維艱,生怕不小心便被老師斥為「回答的不好!回答得不妙!學習態度呆板,枯燥,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求知的渴望,甚至一點兒靈活的理解都沒有,只有死記硬背的標准答案,以求萬無一失.久而久之,一個個學生經過嚴格規范的學校教育後都變成呆頭呆腦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完全成了一台學習的機器,哪裡還會有半點想像力創造力可言.也許是自己從事教育心理學的學習,也許自己是剛走上講台不足三年的充滿激情的老師,所以,在我的思想品德課堂上,我小心翼翼的看著我的學生,肯定著他們的每一句話,就象捧著一點稚嫩的脆弱的想像力的火種,生怕一不留神它便熄滅.因為我相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陶行知先生說過:「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使他們能幹;解放孩子的嘴,使他們能談;解放孩子的空間,使他們能接觸社會自然;解放孩子們的時間,使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還給學生學習的自主權,使學生自覺、主動的學.葉聖陶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所以這些告訴我們教育要教給學生掌握方法,要學會靠自己去學習,這樣,就能終身受用.
何謂「方法」?「方法」指的是關於解決思想、說話、行動等問題的門路、程序等.學習是動腦的事,所以我們要注重掌握思維方法.學習方法因人而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為學生,要選擇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作為教師,要授人以魚,畢竟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角色沒有改變,學生處在求知的狀態,需要正確的認知引導,但隨著時代的改變,教師更應該授人以漁.就是說,教給學生正確的方向和方法,任其跌打摔爬,在浮沉起伏中鍛煉獨立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新穎、富有創見的觀點,為學生提供各種實踐機會,讓他們在干中學,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這里所說的自主學習,是指學生的高品質的學習.

5. 高中作文,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可以寫老師教會你東西這一方面的,比如老師直接給你試卷答案總比直接教會你做題的方法要好。這個也可以寫生活中你的父母或者朋友教會你一些什麼道理之類的,望採納!

6.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作文怎麼寫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 一個小孩,有人會叫他神童,但有人卻說他自作聰明.一天,小孩來到河邊,看到一個老翁在細柳下垂釣,在老翁的魚籮里已經是滿滿的一籮,小孩很是喜歡,老翁看見小孩也很喜愛,決定將這籮魚送給小孩,可是讓我們想不到的是:小孩不要這籮魚,那麼你知道小孩對老翁說了什麼嗎?他對老翁說:」把你的魚竿送我吧!」. 古語曰:「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之用」.當我看到這一論題,就記起一次無意中翻閱了語文教師的《黃岡中考精典》,讀過這樣一篇文章:中央電視台少兒節目里播出鞠萍姐姐和幾個小朋友唱的一首新兒歌,鞠萍姐姐唱道:「大雁為什麼飛成一條線?」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因為它們怕回家迷路!」我驚訝極了:孩子們的想像力是多麼的豐富奇妙呀!然而鞠萍姐姐唱道:「回答得不好,回答的不妙!」我突然感到:一顆想像力的春芽被理性的成人無情的扼殺了!鞠萍姐姐和孩子們仍在一問一答的唱著:「小貓咪為什麼總愛舔爪子?」「我知道!我知道!因為它沒有抓到老鼠害羞了.」「氣球為什麼飛上天?我知道我知道,因為它要抓小鳥.」「為什麼吃飯的時候不能把書看?」「我知道!我知道!因為會把書兒一起吃掉了.」我一面驚訝孩子的奇特想像力,一面感慨著鞠萍姐姐每次都用同樣溫柔的話語否定孩子們的回答:「回答得不好!回答的不妙!」 據說西方國家的學校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想方設法發掘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我國的教育則更多地要求學生循規蹈矩,進行理性的冷靜思考,以至學生常常在「正確答案」面前如履薄冰,舉步維艱,生怕不小心便被老師斥為「回答的不好!回答得不妙!學習態度呆板,枯燥,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求知的渴望,甚至一點兒靈活的理解都沒有,只有死記硬背的標准答案,以求萬無一失.久而久之,一個個學生經過嚴格規范的學校教育後都變成呆頭呆腦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完全成了一台學習的機器,哪裡還會有半點想像力創造力可言.也許是自己從事教育心理學的學習,也許自己是剛走上講台不足三年的充滿激情的老師,所以,在我的思想品德課堂上,我小心翼翼的看著我的學生,肯定著他們的每一句話,就象捧著一點稚嫩的脆弱的想像力的火種,生怕一不留神它便熄滅.因為我相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陶行知先生說過:「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使他們能幹;解放孩子的嘴,使他們能談;解放孩子的空間,使他們能接觸社會自然;解放孩子們的時間,使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還給學生學習的自主權,使學生自覺、主動的學.葉聖陶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所以這些告訴我們教育要教給學生掌握方法,要學會靠自己去學習,這樣,就能終身受用. 何謂「方法」?「方法」指的是關於解決思想、說話、行動等問題的門路、程序等.學習是動腦的事,所以我們要注重掌握思維方法.學習方法因人而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為學生,要選擇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作為教師,要授人以魚,畢竟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角色沒有改變,學生處在求知的狀態,需要正確的認知引導,但隨著時代的改變,教師更應該授人以漁.就是說,教給學生正確的方向和方法,任其跌打摔爬,在浮沉起伏中鍛煉獨立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新穎、富有創見的觀點,為學生提供各種實踐機會,讓他們在干中學,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這里所說的自主學習,是指學生的高品質的學習.所有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大量的觀察和研究充分證明:只有讓學生感覺到別人在關心他們,對正在學習的內容很好奇,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任務完成後得到適當的肯定,能看到成功的機會,對正在學習的東西感興趣並覺得富有挑戰性,感覺到自己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有效的學習.要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就必須最大可能地創設讓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的情境與氛圍. 結合我的思想品德課《感悟青春》我談談怎樣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如何培養創造力和想像力,讓學生在玩中學,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一.通過音樂創設情景導入新課程標准下的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對老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內容簡單,知識淺顯易懂,如果說還象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那樣就會讓學生感覺到乏味,更談不上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在開學的第一天,我就告訴我的學生,我的課堂主導思想是「快樂與自由」,快樂的享受上課的過程,營造良好的民主的氛圍,自由的發表自己的主見,共同的探討.所以在學習這課之前,我採取《小鴨子》做操的活動,讓學生模仿,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自我展示和表現的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進入角色,感受跳躍的青春. 二.在課堂教學我變「灌輸」為指導式教學多年來,很多老師在課堂上,放不開手腳,代替學生思考,把思考的結果告訴學生,把解決問題的唯一答案告訴學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更談不上創新和對學生的因材施教,尤其是在我們思想品德課堂上,對待同樣的一個問題,由於個體的不同,方法就不一樣,教師必須承認差異的存在,所以我決定在我的課堂上,變灌輸為指導式教學,創設教育情景,教會我的學生自己學會分析、概括、評價. 在《感悟青春》這節課中,學生在青春成長過程中對青春的誤讀,我就利用三個具體的案例,校園綽號煞風景、衣服我型我酷、李宵的困惑來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扮演角色,假如我是其中的主人翁我是什麼感受?通過思考、討論、聆聽別人的觀點中獲得靈感……在猜想、推測的過程中,老師是耐心的傾聽者,是熱情的鼓勵者,同學們不用擔心會說錯,在每次學生回答完問題,我都會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表揚,每次激勵學生大膽的思考,放心的發言,自信的體驗,快樂的學習,每位學生都經歷了自主學習、自悟自得、自我啟迪、互學互補的過程,體驗到了嘗試的快樂、合作的喜悅,同學們始終是學習的主角,就連最後的答案也是在同學們的討論中達成的,老師並沒有直接告訴正確的做法.在這樣主動探究的精神狀態中,學生學習分析問題的能力自然會得到迅速的提高. 三.教學中允許差異的存在,通過參與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悟青春》這堂課我總共安排了六個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自我學習,自我體會,在教學中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意見.比如說在第一次和諧相處這個游戲中,要求男女生之間互相握手和對視三秒鍾,問到有的同學為什麼不願意與異性同桌玩這個游戲時,有的同學回答,因為他的手太冷了,有的說因為他長的不好看,因為他的手太臟,其實這些都是可能存在的原因,就不能非要求他們回答的是男女授受不親這一個你老師想得到的答案,在字母暢想這個環節,更是允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對他們的意見的肯定,對他們思維的肯定,對他們答案的升華和完善,都是我們老師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在實踐過程中得到理論的升華. 聯合國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該牢記古訓:送人之魚,僅供一飯之需;教人之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曾經說過「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不僅要培養學生從小成為能運用學習方法,去主動地獲取需要的知識、會學、善學的人,而且要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有效的學習方法.而不要把他們培養成為只會被動地接受知識的「死讀書」「讀死書」的人.在這種自主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成為優秀合格的人才.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世紀之交,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啟動了.作為一名與時俱進的青年教師,我在教學過程中也在不斷思索和實踐著.本文則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一、培養學生分析教材內容的能力;二、培養學生運用記憶策略的能力,提高記憶效率;三、讓學生體驗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能力.以此來講述我是如何轉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將新理念、新思想體現在日常教學中,同時如何激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要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建立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因此,作為一名與時俱進的青年教師,我在教學過程中也在不斷思索和實踐著. 一、培養學生分析教材內容的能力. 想要解決任何問題的前提,要先具備深刻理解問題和清晰分析問題的能力.於是,在日常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及分析能力.例如:在初二思想政治課中,講到「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一課時,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只通過一個標題我們就可以讀出兩層含義,即一則「法律是一種行為規范」,二則「法律又與其他行為規范不同,它具有特殊性」.同時,基於對教材的分析,提煉出本課的重點即:法律的三個特徵和一個特點,使其清晰的講述給學生. 書本的知識是按其內在邏輯組成的由簡單到復雜的結構鏈,基本上以結構為大單元進行教學內容的組織,使貫穿教學的認知主線是結構的逐步復雜化.學生在掌握知識時,除要對基礎知識點熟練掌握外,對於知識結構的掌握更為重要.因為掌握結構具有比單純掌握知識點要有更強的組織和遷移能力.當學生能熟練掌握和運用知識結構時,他們便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性.而且,在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中也越來越強調考察學生對知識點聯系的能力.因此,我以自然界的樹為喻體,說明它有主幹,然後有枝杈,隨後是枝條,乃至最後有樹的葉片,以此來比喻所學的知識體系.在每一課學完之後,啟發學生獨立歸納總結每課的知識框架結構,使每課的主體內容都能條理清晰的映在學生的頭腦當中.幾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這一方法確實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的提高大有幫助. 二、培養學生運用記憶策略的能力,提高記憶效率. 學習任何知識的前提,一定是以記憶為基礎的.心理學表明,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身心不斷的發展,人的記憶策略會由機械記憶逐漸向有意記憶過渡.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更是有許多知識是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的,單純的死記硬背,不僅覺得單調乏味,難以記住,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且記憶效果也不佳,往往只是記住卻不會運用. 教育心理學中有很多提高記憶效率,運用記憶策略的方法.於是,我在工作之餘,利用大量時間仔細研讀有關記憶策略的書籍,並有意識的將其運用到教學當中,來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例如:在初一政治教學中,講到「建立真摯友誼的基礎:真誠平等、互幫互諒、共同追求」時,通過觀察,我分別讓他們記三個字,即:「真、互、同」,運用諧音記憶法與每日大家耳熟能詳廣告中的「護彤」相聯系,並附加說明是「真」而不是「假」,使學生輕而易舉的將三點記住了.又如:初二講到法律的顯著特徵及主要特徵時,同學們常常容易將兩者記混. 法律的顯著特徵——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法律的主要特徵——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於是,我便啟發學生觀察,「普遍約束力」的「普」字與「顯著特徵」的「顯」字,同學們驚喜地發現,「普」字上面是「業」下面是「日」,而「顯」字上面是「日」下面是「業」.這樣一來運用某些特徵進行記憶,一組巧妙的對應上了,另一組也自然不會寫錯. 再如:利用聯想記憶法來記憶初二第五課中環保單行性法規的名稱.我們的母親是「土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土地的下面蘊藏著礦產資源」——《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土地上有大片的森林」——《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土地上還有豐富的水資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水蒸騰會變成大氣」——《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五項法律名稱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被記住了.象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就不一一例舉了. 讓學生能又快又准地將所學內容記住這只是其一;其二,「授之與漁」教會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如何運用記憶策略更為重要,於是我利用活動課時間專門給學生講授記憶策略,讓記憶不再成為頭痛的一件事. 三、讓學生體驗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詩歌是中國璀璨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不僅描繪了情、景、事,而且其中也飽含了詩人的情感體驗.為了讓學生體驗豐富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我便將詩歌這一文學作品與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在講到「友情」時,我以李白的一首《贈汪倫》引入到教學中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效頗佳.在講到初一有關「情緒」的內容時,我以《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詩句「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引入其中,並結合她的紅顏薄命說明消極情緒對人的危害,不利於人的身心健康.我寓情寓景的講述,換來了同學們會神的目光,彷彿空氣被凝固一般,那一刻不僅展現了詩歌的無窮魅力,也使學生加深了情感上的體驗. 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能力. 在教學方法上,我也進行了大膽地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為討論法、問答法、講授法等等,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對待教與學的關繫上,強調教的職責在於幫助,目的在於不教,而是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和性向,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於是,在教學中,對於某些內容簡單、結構清晰的框題,我則大膽放手安排學生自己提前准備,體驗「我做一回教師」的感受,給大家講述課程內容,在課程的最後幾分鍾再由我進行補充、小結. 此外,我還積極嘗試將小品劇引入到課堂當中來,例如初二講到「依法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一課,課前安排學生自編小品,把青少年依法受到的四方面保護以短劇形式生動演義出來.這激活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體現了新課程中的創新精神.在區級公開課的展演上,受到了各校老師的好評. 世紀之交,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啟動了.新課程要求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重點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一名政治教師,在新一輪課改到來之時,我會不斷學習、思考,並轉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以激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為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每個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不斷探索,為教育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評論 | 14 3 2011-02-26 21:55盧氏李江怡 | 一級要有自學能力一群機械大四學生信心十足的走進教室,這是他們需要參加最後一次考試.教授把試卷發下來後,他們看到只有5個論述題. 一個小時過去了,原來的眉開眼笑的表情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難堪的表情. 「這些都是我們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誰把5個都答完了?」 沒有一個人說話. 「4個呢?" 還是沒有人說話. 「3個?2個?1個總做完了吧?」 教授嚴肅的說:「即使你們完成了4年的工程教育,但還有許多問題你們不知道,你們的學習才剛剛開始.」

7. 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作文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某公司車間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為了防止梯子倒下傷著人,工作人員特意在旁邊寫了條幅「注意安全」。一次,一位客戶前來洽談合作事宜,留意到這個條幅,最後建議將條幅改成「不用時請將梯子橫放」。
事情雖小,卻告訴我們一個朴實的道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即只有指給人們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授之以漁呢?
授之以漁,必須講究科學的方法。
就這個事情來說,寫一個「注意安全」的條幅誰不會呢?但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光靠這個提示是很難做到的。殊不知窨井蓋壞了,如果不及時更換,單靠一個「注意安全」的提示,照樣會有人不小心掉下去;大雨滂沱,如果只是提示「小心淋雨」而不助以雨具,照樣會有人淋雨生病;下班路上,人多車擠,如果只是提示「注意交通安全」而沒有交警指揮交通,依然可能會發生交通事故。事實說明,只有講究科學的方法,拿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授之以漁,必須做到對症下葯。
事物總是千差萬別的。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只有做到對症下葯,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梯子只有橫放,才不會倒下傷著人,這就徹底消除了安全隱患。再拿我們學生來說,每一門功課的學習方法都不盡相同,每一個學生的性格和志趣也不盡相同,老師只有做到對症下葯,因材施教,才能使學生學到真正的本領,才能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如果只是採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師生雙方就是再努力,也不會有多大的收獲。
授之以漁,還必須勇於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有時候,很多事情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經過反復實踐才能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而且,好的方法也只有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逐步得到完善。那位客戶之所以要求把條幅改為「不用時請將梯子橫放」,正是他在使用梯子的實踐中摸索出的經驗。人們總是嘲笑紙上談兵的趙括,殊不知,造成其悲劇的根源在其父趙奢身上,根本沒有給過趙括實踐的機會。身為將軍,趙括並沒有經過親身的實踐,整日與父親空談理論,以致他根本沒有從父親那裡學到真正的用兵之道。再加上他的輕率自負,兵敗被殺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可見,如果不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再好的名師也很難教出高徒。
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之用。只有我們掌握了授之以漁的科學方法,才會有吃不完的「魚」。

8. 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為題的議論文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 一個小孩,有人會叫他神童,但有人卻說他自作聰明。一天,小孩來到河邊,看到一個老翁在細柳下垂釣,在老翁的魚籮里已經是滿滿的一籮,小孩很是喜歡,老翁看見小孩也很喜愛,決定將這籮魚送給小孩,可是讓我們想不到的是:小孩不要這籮魚,那麼你知道小孩對老翁說了什麼嗎?他對老翁說:」把你的魚竿送我吧!」.
古語曰:「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之用」。當我看到這一論題,就記起一次無意中翻閱了語文教師的《黃岡中考精典》,讀過這樣一篇文章:中央電視台少兒節目里播出鞠萍姐姐和幾個小朋友唱的一首新兒歌,鞠萍姐姐唱道:「大雁為什麼飛成一條線?」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因為它們怕回家迷路!」我驚訝極了:孩子們的想像力是多麼的豐富奇妙呀!然而鞠萍姐姐唱道:「回答得不好,回答的不妙!」我突然感到:一顆想像力的春芽被理性的成人無情的扼殺了!鞠萍姐姐和孩子們仍在一問一答的唱著:「小貓咪為什麼總愛舔爪子?」「我知道!我知道!因為它沒有抓到老鼠害羞了。」「氣球為什麼飛上天?我知道我知道,因為它要抓小鳥。」「為什麼吃飯的時候不能把書看?」「我知道!我知道!因為會把書兒一起吃掉了。」我一面驚訝孩子的奇特想像力,一面感慨著鞠萍姐姐每次都用同樣溫柔的話語否定孩子們的回答:「回答得不好!回答的不妙!」

據說西方國家的學校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想方設法發掘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我國的教育則更多地要求學生循規蹈矩,進行理性的冷靜思考,以至學生常常在「正確答案」面前如履薄冰,舉步維艱,生怕不小心便被老師斥為「回答的不好!回答得不妙!學習態度呆板,枯燥,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求知的渴望,甚至一點兒靈活的理解都沒有,只有死記硬背的標准答案,以求萬無一失。久而久之,一個個學生經過嚴格規范的學校教育後都變成呆頭呆腦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完全成了一台學習的機器,哪裡還會有半點想像力創造力可言。也許是自己從事教育心理學的學習,也許自己是剛走上講台不足三年的充滿激情的老師,所以,在我的思想品德課堂上,我小心翼翼的看著我的學生,肯定著他們的每一句話,就象捧著一點稚嫩的脆弱的想像力的火種,生怕一不留神它便熄滅。因為我相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陶行知先生說過:「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使他們能幹;解放孩子的嘴,使他們能談;解放孩子的空間,使他們能接觸社會自然;解放孩子們的時間,使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還給學生學習的自主權,使學生自覺、主動的學。葉聖陶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所以這些告訴我們教育要教給學生掌握方法,要學會靠自己去學習,這樣,就能終身受用。

何謂「方法」?「方法」指的是關於解決思想、說話、行動等問題的門路、程序等。學習是動腦的事,所以我們要注重掌握思維方法。學習方法因人而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為學生,要選擇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作為教師,要授人以魚,畢竟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角色沒有改變,學生處在求知的狀態,需要正確的認知引導,但隨著時代的改變,教師更應該授人以漁。就是說,教給學生正確的方向和方法,任其跌打摔爬,在浮沉起伏中鍛煉獨立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新穎、富有創見的觀點,為學生提供各種實踐機會,讓他們在干中學,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這里所說的自主學習,是指學生的高品質的學習。所有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大量的觀察和研究充分證明:只有讓學生感覺到別人在關心他們,對正在學習的內容很好奇,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任務完成後得到適當的肯定,能看到成功的機會,對正在學習的東西感興趣並覺得富有挑戰性,感覺到自己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有效的學習。要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就必須最大可能地創設讓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的情境與氛圍。

結合我的思想品德課《感悟青春》我談談怎樣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如何培養創造力和想像力,讓學生在玩中學,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一.通過音樂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程標准下的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對老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內容簡單,知識淺顯易懂,如果說還象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那樣就會讓學生感覺到乏味,更談不上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在開學的第一天,我就告訴我的學生,我的課堂主導思想是「快樂與自由」,快樂的享受上課的過程,營造良好的民主的氛圍,自由的發表自己的主見,共同的探討。所以在學習這課之前,我採取《小鴨子》做操的活動,讓學生模仿,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自我展示和表現的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進入角色,感受跳躍的青春。

二.在課堂教學我變「灌輸」為指導式教學

多年來,很多老師在課堂上,放不開手腳,代替學生思考,把思考的結果告訴學生,把解決問題的唯一答案告訴學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更談不上創新和對學生的因材施教,尤其是在我們思想品德課堂上,對待同樣的一個問題,由於個體的不同,方法就不一樣,教師必須承認差異的存在,所以我決定在我的課堂上,變灌輸為指導式教學,創設教育情景,教會我的學生自己學會分析、概括、評價。

在《感悟青春》這節課中,學生在青春成長過程中對青春的誤讀,我就利用三個具體的案例,校園綽號煞風景、衣服我型我酷、李宵的困惑來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扮演角色,假如我是其中的主人翁我是什麼感受?通過思考、討論、聆聽別人的觀點中獲得靈感……在猜想、推測的過程中,老師是耐心的傾聽者,是熱情的鼓勵者,同學們不用擔心會說錯,在每次學生回答完問題,我都會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表揚,每次激勵學生大膽的思考,放心的發言,自信的體驗,快樂的學習,每位學生都經歷了自主學習、自悟自得、自我啟迪、互學互補的過程,體驗到了嘗試的快樂、合作的喜悅,同學們始終是學習的主角,就連最後的答案也是在同學們的討論中達成的,老師並沒有直接告訴正確的做法。在這樣主動探究的精神狀態中,學生學習分析問題的能力自然會得到迅速的提高。

三.教學中允許差異的存在,通過參與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感悟青春》這堂課我總共安排了六個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自我學習,自我體會,在教學中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意見。比如說在第一次和諧相處這個游戲中,要求男女生之間互相握手和對視三秒鍾,問到有的同學為什麼不願意與異性同桌玩這個游戲時,有的同學回答,因為他的手太冷了,有的說因為他長的不好看,因為他的手太臟,其實這些都是可能存在的原因,就不能非要求他們回答的是男女授受不親這一個你老師想得到的答案,在字母暢想這個環節,更是允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對他們的意見的肯定,對他們思維的肯定,對他們答案的升華和完善,都是我們老師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在實踐過程中得到理論的升華。

聯合國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該牢記古訓:送人之魚,僅供一飯之需;教人之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曾經說過「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不僅要培養學生從小成為能運用學習方法,去主動地獲取需要的知識、會學、善學的人,而且要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有效的學習方法。而不要把他們培養成為只會被動地接受知識的「死讀書」「讀死書」的人。在這種自主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成為優秀合格的人才。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世紀之交,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啟動了。作為一名與時俱進的青年教師,我在教學過程中也在不斷思索和實踐著。本文則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一、培養學生分析教材內容的能力;二、培養學生運用記憶策略的能力,提高記憶效率;三、讓學生體驗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能力。以此來講述我是如何轉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將新理念、新思想體現在日常教學中,同時如何激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要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建立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因此,作為一名與時俱進的青年教師,我在教學過程中也在不斷思索和實踐著。

一、培養學生分析教材內容的能力。

想要解決任何問題的前提,要先具備深刻理解問題和清晰分析問題的能力。於是,在日常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及分析能力。例如:在初二思想政治課中,講到「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一課時,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只通過一個標題我們就可以讀出兩層含義,即一則「法律是一種行為規范」,二則「法律又與其他行為規范不同,它具有特殊性」。同時,基於對教材的分析,提煉出本課的重點即:法律的三個特徵和一個特點,使其清晰的講述給學生。

書本的知識是按其內在邏輯組成的由簡單到復雜的結構鏈,基本上以結構為大單元進行教學內容的組織,使貫穿教學的認知主線是結構的逐步復雜化。學生在掌握知識時,除要對基礎知識點熟練掌握外,對於知識結構的掌握更為重要。因為掌握結構具有比單純掌握知識點要有更強的組織和遷移能力。當學生能熟練掌握和運用知識結構時,他們便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性。而且,在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中也越來越強調考察學生對知識點聯系的能力。因此,我以自然界的樹為喻體,說明它有主幹,然後有枝杈,隨後是枝條,乃至最後有樹的葉片,以此來比喻所學的知識體系。在每一課學完之後,啟發學生獨立歸納總結每課的知識框架結構,使每課的主體內容都能條理清晰的映在學生的頭腦當中。幾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這一方法確實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的提高大有幫助。

二、培養學生運用記憶策略的能力,提高記憶效率。

學習任何知識的前提,一定是以記憶為基礎的。心理學表明,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身心不斷的發展,人的記憶策略會由機械記憶逐漸向有意記憶過渡。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更是有許多知識是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的,單純的死記硬背,不僅覺得單調乏味,難以記住,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且記憶效果也不佳,往往只是記住卻不會運用。

教育心理學中有很多提高記憶效率,運用記憶策略的方法。於是,我在工作之餘,利用大量時間仔細研讀有關記憶策略的書籍,並有意識的將其運用到教學當中,來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例如:在初一政治教學中,講到「建立真摯友誼的基礎:真誠平等、互幫互諒、共同追求」時,通過觀察,我分別讓他們記三個字,即:「真、互、同」,運用諧音記憶法與每日大家耳熟能詳廣告中的「護彤」相聯系,並附加說明是「真」而不是「假」,使學生輕而易舉的將三點記住了。又如:初二講到法律的顯著特徵及主要特徵時,同學們常常容易將兩者記混。

法律的顯著特徵——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法律的主要特徵——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於是,我便啟發學生觀察,「普遍約束力」的「普」字與「顯著特徵」的「顯」字,同學們驚喜地發現,「普」字上面是「業」下面是「日」,而「顯」字上面是「日」下面是「業」。這樣一來運用某些特徵進行記憶,一組巧妙的對應上了,另一組也自然不會寫錯。

再如:利用聯想記憶法來記憶初二第五課中環保單行性法規的名稱。我們的母親是「土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土地的下面蘊藏著礦產資源」——《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土地上有大片的森林」——《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土地上還有豐富的水資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水蒸騰會變成大氣」——《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五項法律名稱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被記住了。象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就不一一例舉了。

讓學生能又快又准地將所學內容記住這只是其一;其二,「授之與漁」教會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如何運用記憶策略更為重要,於是我利用活動課時間專門給學生講授記憶策略,讓記憶不再成為頭痛的一件事。

三、讓學生體驗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詩歌是中國璀璨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不僅描繪了情、景、事,而且其中也飽含了詩人的情感體驗。為了讓學生體驗豐富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我便將詩歌這一文學作品與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在講到「友情」時,我以李白的一首《贈汪倫》引入到教學中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效頗佳。在講到初一有關「情緒」的內容時,我以《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詩句「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引入其中,並結合她的紅顏薄命說明消極情緒對人的危害,不利於人的身心健康。我寓情寓景的講述,換來了同學們會神的目光,彷彿空氣被凝固一般,那一刻不僅展現了詩歌的無窮魅力,也使學生加深了情感上的體驗。

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能力。

在教學方法上,我也進行了大膽地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為討論法、問答法、講授法等等,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對待教與學的關繫上,強調教的職責在於幫助,目的在於不教,而是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和性向,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於是,在教學中,對於某些內容簡單、結構清晰的框題,我則大膽放手安排學生自己提前准備,體驗「我做一回教師」的感受,給大家講述課程內容,在課程的最後幾分鍾再由我進行補充、小結。

此外,我還積極嘗試將小品劇引入到課堂當中來,例如初二講到「依法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一課,課前安排學生自編小品,把青少年依法受到的四方面保護以短劇形式生動演義出來。這激活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體現了新課程中的創新精神。在區級公開課的展演上,受到了各校老師的好評。

世紀之交,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啟動了。新課程要求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重點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一名政治教師,在新一輪課改到來之時,我會不斷學習、思考,並轉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以激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為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每個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不斷探索,為教育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評論 | 14 3

2011-02-26 21:55盧氏李江怡 | 一級
要有自學能力
一群機械大四學生信心十足的走進教室,這是他們需要參加最後一次考試。教授把試卷發下來後,他們看到只有5個論述題。
一個小時過去了,原來的眉開眼笑的表情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難堪的表情。
「這些都是我們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誰把5個都答完了?」
沒有一個人說話。
「4個呢?"
還是沒有人說話。
「3個?2個?1個總做完了吧?」
教授嚴肅的說:「即使你們完成了4年的工程教育,但還有許多問題你們不知道,你們的學習才剛剛開始。」

閱讀全文

與授之以漁作文高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