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中第一次讀文言文作文600字
自五年級起,我就嘗試讀古文。像《桃花源記》、《岳陽樓記》、《文心雕龍》里的原道篇,《道德經》裡面的一些段落,我都能熟背,而一些古詩詞、曲讀後更是放不下。愛讀古文猶如我寫書法,讀寫可以忘形,完全沉醉於快樂之中。
經典古詩文是中華民族的精華,它是凝聚著中華古先賢無數智慧結晶的文化寶典。讀古文,讀古詩讓我受益匪淺。像詩仙李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他的詩豪邁不羈,神采氣度飛揚。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讓人讀後不禁掩卷長思,唉,家書抵萬金。而孔子所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這些話讓我在學習中,體味人生,感悟生命,健全人格,如何學習怎樣做一個正直的人,充分享受人生的充實和快樂。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多少好的散文。《岳陽樓記》是古今傳誦的文章,多少人從小背誦,長大後仍然朗朗上口,堪稱絕唱。《岳陽樓記》寫景時,烏雲密布,細雨連綿,人們會傷感悲痛;當春光明媚,花草芳馨的時候,人們會變的喜悅興奮,沉醉在景色之中,真是妙哉!作者又借古仁人之心,告誡人們要有先憂後樂的情懷,不可忘記國家,時刻懷有愛國之心。每逢自己背誦之時,心中是十分的陶醉而沉醉其中。
讀古文的另一個收獲,就是經常翻字典,數筆畫。我真正體會到字典是一個最好的老師,讀古文,背詩詞,查字典,才會學習更多的字,才知道有許多字都意會錯了,有許多是多音字,還有許多字另有含義。我知道字典里涵蓋了中華民族豐富的天文、地理、歷史知識。查字典,讓我一生受用無窮。
通過學習古文我漸漸懂得一些方法。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讀,尤其是反復背誦,是學好文言文的法寶。學習古文,誦讀時要抑揚頓挫,有快有慢,要有節奏感。腔調、板眼、感情、氣勢以及文字所蘊藏著的意義等,不是一下子就能讀出來的,是在反復閱讀中逐步體會、領悟、感知得來的。所以我總結出學習古文要掌握基本知識結構,理解古文的正確意思,多讀,熟讀。
讀古文,讀詩詞、曲的感受,就如同走在山蔭小道上,撲面的美景讓你目不暇接。曾幾何時,我獨坐書桌前,手捧一卷古文詩書,把自己融入到千年前的唐風宋雨,看花開花落,雲卷雲舒;曾幾何時,我放飛我的思緒到江南水天連接處,聽漁舟唱晚,想那半夜的鍾聲是否在迎接客船;曾幾何時,我也曾想,多讀書,學真本領,也要仰天大笑出門去,高唱我輩豈是蓬蒿人。
我學習古文、古詩詞是最好的精神享受,如同品茶,越品越香。讓
『貳』 求初中文言文5篇 急急急
1.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三峽
江水又東徑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郭仲產雲:按《地理志》「巫山在縣西南」,而今縣東有巫山,將郡縣居治無恆故也。 江水歷峽,東徑新崩灘。此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晉太元二年又崩。當崩之日,水逆流百餘里,湧起數十丈。今灘上有石,或圓如簟,或方如屋,若此者甚眾,皆崩崖所隕,致怒湍流,故謂之新崩灘。其頹岩所余,此之諸嶺,尚為竦桀。 其下十餘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其翼附群山,並概青雲,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神孟塗所處。《山海經》雲:「夏後啟之臣孟塗。是司神於巴。巴人訟於孟塗之所,其衣有血者執之,是請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純雲「丹山在丹陽,屬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陽,精魂為草,實為靈芝。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旦早視之,果如其言」。故為立廟,號曰「朝雲」焉。其首尾間,百六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寫作「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4.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5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6 .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fa,二聲)我,公將戰.曹劌( guì )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yan,一聲)?」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fu,二聲)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7.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yì)麗。朝(zhāo)服衣冠,窺(kuī)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bàng)譏於市朝(cháo),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jiàn)進;期(jī)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8.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桃花源夾(jiā)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shě)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huò)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qiān)陌(mò)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發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遂(suì)與外人間(jiàn)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wèi)具言所聞,皆嘆惋(wǎn)。余(有版也寫作「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yù)雲:「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jùn)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9 .岳陽樓記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 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yào),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bó)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tīng)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yú)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10 醉翁亭記
環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zhāo)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yǔ)僂(lǚ)提攜(xié),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liè),山餚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gōng)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1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wéi)苟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所惡(wù)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wù)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為(wéi)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bì)患而有不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wù)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則生,弗(fú)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xiè)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為(wèi)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與(yú)?鄉(xiàng)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wèi)宮室之美為(wéi)之;鄉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wéi)之;鄉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而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2 .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zhǐ)辱於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於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盡粟(sù)一石(dàn,古音為shí)。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希望對你有幫助
『叄』 回顧初中文言文的感受作文1500字
我很喜歡古文,可以說已經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我是從五年級下的時候,開始深入學習古文的,在這之前我也偶爾接觸過一點古文,但並不深入研究。當我拿起語文書,看到一篇課文《楊氏之子》的時候,我立刻被古文的魅力給吸引住了。從那天後,我就喜愛上了古文,每天,我一有時間就拿起古文書,來鑽研古文。我每次都是先自己想古文的意思,當確定了自己的想法,就拿出古文後面的翻譯來和自己的想法比較,如果想對了,我會很高興,如果想錯了,我還是高興,我高興我又多了一份知識,然後我會牢牢把這個知識點記住。 有一次,班裡的圖書角借來一套書。其中,有一本書叫做《老子·莊子》,大多數同學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都是毫不在乎地隨手一扔,而我在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卻眼前一亮,立刻把這本書抓了起來,在登記的時候,我還抱怨管理員速度太慢,會耽擱了我的讀書時間。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我如飢似渴,渴望得到知識。我細細地品味著這本巨著,感受著古文為我帶來的思維空間,彷彿在知識的蒼穹中遨遊。在翻頁的時候,我閉上眼睛,仔仔細細地回味了一遍剛才所明白了的古文,了解到的知識,我又睜開眼睛,感受帶給我更多知識的下一篇古文……我發現,老子和莊子這兩位大思想家,都在不停地反映著各種不同的「道」,雖然,老子和莊子表達「道」的方法不同,老子用得是直接敘述法,莊子用的是借事敘述法,但他們都是在說明一樣的道理。我還發現,老子和莊子的話有些矛盾,例如,老子認為「世間萬物歸人之道」,而莊子認為「世間萬物歸自然之道」,雖然,他們的觀點不同,可是出發點都是好的,道理都是有的,所以,我們不能說哪個對,哪個錯。 我希望以後還能繼續學習更長、更難、更拗口的古文,這是我對知識的追求,對未來的希望! 我最愛古文,因為它一個字能表達千百種意思,讓我覺得豐富多彩、十分有趣,在思考古文的同時,還能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古文的字雖然少,但意思卻十分精闢,我們中國古代的文字,簡潔明了、非常精煉、耐人尋味、博大精深!|||
『肆』 我與文言文 初中作文500字
咿呀學語時,我便從「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這家喻戶曉的千古名句中接觸到了古文。從此,對古文的好奇便在我的心中揮之不去。漸漸地,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步了解了這熟悉而又陌生的文化。追溯古文的歷史,探索古文的演變,我深深的被它的神奇和豐富所折服。古文,它向人們展示著中國悠
久的歷史;古文,它向人們訴說著中國燦爛的古文化。它深沉而又古樸,它精練而又優美,它富有神韻,它意味深遠,使人無不拍案叫好。從古文中,我感受到
了古人那深邃的思想。早至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孔孟之道至今還廣為流傳,還能時時刻刻規范我們的言行。晚到明清時期,那一篇篇美文,那一則則故事,又怎能
不值得我們借鑒、欣賞呢?古文徹徹底底將我征服。我對「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的世外桃源充滿嚮往;我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那潔身自好的
精神而贊嘆;我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愛國精神所震憾。「玉城雪嶺際天而來」的景象時是浮現在我的眼前,「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畫面經常
出現在我的夢中……每當將古文精闢的語句引到作文中,博得贊賞時,我總暗暗佩服古文那神奇的「魔力」。每次與遠方的朋友寫信時,添上幾句古文,總顯得
那麼充實,富有情趣,令人回味無窮。現在,當你看到我拿著《三國志》的原文反復推敲時,你可千萬不要打擾我,我一定正沉醉其中,流連忘返呢!
『伍』 初中文言文作文大全
文言文是大家的攔路虎,而我希望自己是武松,下面我把自己打虎經驗一一向大家背誦。
一.釋意虎。在學習文言文的第一步就是認真把其翻譯成白話文,乍一看,容易啊!可當你翻起來時會異常困難,此時,我們就應該藉助古文字典,資料來翻譯,但仍要注意某些介詞,代詞等。代詞必須弄清楚代指什麼,而有時名詞也要注意,因為它們常常由名詞變成動詞,大家一定要靈活運用哦。
二.資料虎.文言文一般有其作者或出自某某書,當考起來時往往忘記了題目,還有背景等。當我們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應該過問家長,老師,同學或翻閱相關資料,從而使自己對其了解更上一等,更加地深入。
三.背誦虎。當通過二虎關後,自然就要背誦了。我開始還被它打傷過呢,後來我細細研究,發現它的敵人就是勤。在每一個青晨必須不厭其煩地反復誦讀,記住段與段,句與句之間的聯系,繼而一段一段地背,這就是武松-我「打虎」的經驗,如果採用我的方法有效果,一定要宣傳我!
『陸』 初中文言文作文一百字。。拜託了。。
這個是我特意給你找的,請給個最佳答案吧,我做任務呢,我將感激不荊 淚的重量內 輕的淚,是人的容淚,而動物的淚,卻是有重量的淚。那是一種發自生命深處的淚,是一種比金屬還要重的淚。也許人的淚中還含有虛偽,也許人的淚里還有個人恩怨,而動物...
『柒』 初中文言文作文怎麼寫
首先掌握基本抄的幾個這文言文襲知識,如:欲(想要)走(跑)暮(晚)安(怎麼)炳(點燃)聞(聽說)故(所以)遂(於是)皆(都)去(離開)無(沒有)及(等到)還要注意 之 的用法:
充當代詞
相當於助詞「的」
用於標明前置賓語
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捌』 初中文言文作文怎麼寫
借鑒,依照格式改寫詞即可
『玖』 初中作文長用的文言文
作文常用素材:經典古文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一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譯:同心協辦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譯: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4.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乾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18.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20.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譯:不該乾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堅持不幹,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22.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