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忙與閑的取捨的作文
專業團隊數學之美第一時間為您解答:
1
忙與閑
朋友見面,總免不了寒暄幾句:最近在忙什麼呀?含蓄的哥們一語帶過:都什麼年代了,還忙呀?嘮叨的娘們絮絮叨叨,帶孩子呀,評職呀,累呀,喋喋不休。我是樂天派,忙了,也說不忙;閑了,就真的不忙。久而久之,就是一個閑人了。
不覺得,想起老子那句「無為而治」的名言,大丈夫「治國、安家、平天下」固然轟轟烈烈,令人刮目相看,可自知不可為而為之,倒不免使人汗顏。
古語有雲: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忙斷腸。其言對於我們這個灌輸了幾千年孔孟儒學的民族而論,難免有些消極、頹廢,可對於建設「和諧社會」而言,可謂是一件幸事。假如我們都一味追求功利,滿足虛榮,忙未必就好於閑。
忙與閑是一組相對的概念,它不是一個矛盾的組合,把兩者對立起來思考無疑有些偏頗,知難而退,也許是一個明智之舉,「不撞南牆不回頭」恐怕要成為我們的「後車之鑒」吧。
忙碌的現代人有如一條奔流的河水,活力固然充沛,卻往往夾泥沙以俱下;因此忙碌中必須要有閑暇,奔流中必須要能靜止。
靈魂最極致的幸福,就是擁有內心的寧靜。而內心的寧靜則需要在身心最放鬆的時刻才能獲得。
在這個忙碌的社會里,想要找到一個隨時都急急忙忙、慌慌張張的人,那簡直是太容易了。在繁華的商業社會里,人們總是為了生計、生存、生活而四處奔忙,似乎一切都有個約定俗成的標准,倘若達不到這樣的標准,這一生就白活了。真正的生活是需要花一點時間來尋找和經營的。
處於現代文明中的男男女女,都不得不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並且在那些彼此矛盾、難以取捨的價值中,做出艱難的抉擇:既想保持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實感受,又不願意放棄積極的進取和成功;既想感覺靈敏,又想保持堅韌,這就大大考驗了
現代人的體力和精神。
人生需要許多在奔忙中的空閑,讓你不只是緊鑼密鼓的趕路,而是有些可以停下來的小小段落,容你欣賞玩味,遐思和體會。有如音樂中的休止符或間奏;也有如文章中的分段,讓你換一口氣再繼續;讓你有機會找到自己,認識一下自己在這宇宙間的位置,而不致像一顆流星,直接了當的劃破長空,一口氣沖到終點,還來不及認識自己所經過的旅程就已經結束。
寧靜使你充實,孤獨卻使你無限遐想,讓你在天地與宇宙之間,蘊藏了無限的可能。成為寧靜閑暇的人,與一般人不同,是因為對寧靜的渴求原本就不屬於人之本性,平凡的人生本來就註定了必須勞碌終生,來換取自己與家人生存的需要,成為了掙扎與睏乏的俗人之後,就很難再做一個有才智的自由人。
一般人總是厭倦空閑,好象總是需要為著什麼目的而忙碌著,如此,才能顯出自己的存在價值與重要性。當你的生活中,總是有著忙不完的事,你心中微細的聲音,是不容易被聽見的。所以,多歇足、少瞎忙,才能讓生命活出自己的味道來。
我們平常做事,若偷懶怠惰,諸事皆廢,方寸之間必定會有許多的牽掛,那麼,又要到何處討個閑來呢?所謂:果決人似忙,心中常有餘閑,因循人似閑,心中常有餘忙。
一般人總認為,奮發努力的反面是輕松自在。其實,勤奮過度也會成為成功的絆腳石,偶而,退後一步,再前進三步,給自己一點點緩沖的空間,讓生活中適度留白,也是一種閑適的美。
把生活塞得滿滿的,也許是工作上的需要。然而,塞得滿滿的生活,沒有一點閑暇,對生命來說,反而是一種窒息與壓迫。
留白,絕不是要讓生命空白;留白,只是一種生命偶爾的放鬆、一種優游自在的彈性;留白,是一種生命必要的呼吸,是一種生活美學的藝術。懂得留白,讓自己在生活里有個彈性優游的空間,這也是生活里必要的智能。
要船走得快,也得慢慢的劃;在勤奮之中,也要有悠閑的韻律。學習在努力和休閑之間取得平衡。在這個宇宙之中,凡事皆須因循中庸之道,太緊和太松皆非上上之策,唯有把握住何時該松、何時該緊的時機,你才能找到讓自己快樂工作的奧秘。
你的生活是忙是閑? 忙與閑是兩種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有的人喜歡忙,愈忙愈奮發,愈忙愈有精神;把忙看成是動力、是營養,認為安閑是偷懶、是懈怠、是無所事事,與死亡無異。 但也有人認為閑是放下......
換一個角度看,則行與停或者只是一個忙與閑的題。太忙碌和太清閑都容易出現問題,較好的狀態應當是忙中有閑,閑中有忙,以達至忙與閑的平衡。有些人是忙得忘了閑,這並不要緊,忙與閑並沒有定位,善處其間,忙時也就是閑境,不善處其間,閑時也會是忙境。所謂善處的人,身忙而心不忙;不善處的人,身閑而心不閑。應付忙與閑要善於調適心境。
你不去想,東西自然會消失,而且會消失的很徹底,你永遠找不到它。忙忙碌碌的生活才叫充實,但忙碌決不代表就沒有一刻閑暇! 忙的同時要不忘時不時抬頭看看周圍的人和事。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選擇,生活就是在被動與主動之間不停的徘徊。能做到心閑人不閑,人忙心不忙,這就是最高境界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B. 幫忙寫一篇有關「忙與閑」的作文,800字左右,快
「忙」與「閑」是兩種不同的生存狀態。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忙」似乎是褒義的,而「閑」則是貶義的。「忙」可以引發一系列積極正面的評價:有用的、積極的、充實的、勤奮的,甚至是主流的,令人羨慕的。見面寒暄,「您忙吶」幾乎是一種恭維。被人打擾,會說「我忙著呢」,透著傲慢甚至是自豪。跟忙人相處,你也沾光,那叫幫忙。可是「閑」卻沒來由地會引發一連串負面的聯想:沒用的、消極的、空虛的、懶散的,甚至是邊緣的,叫人看不起的。對人不耐煩了,會說,您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跟閑人相處,你也倒霉,那叫幫閑,那是一群混混兒,二流子。
這樣一來,多數人會作出這樣的選擇:寧可忙些累些,也不願閑下來。
在一個單位那些身兼數職的大忙人,一般總是受領導器重的,自然也總是令人羨慕的。俗話說賢者多勞,您是賢者,您自然該著多受累些。而那些閑人,一般可能是不受待見的。沒辦法,市場經濟,不養閑人。這么說人們褒「忙」貶「閑」,就沒有什麼不對的了。
可是啊,我們回頭想一想,看看這兩種生存狀態下的人的生存質量,你也許會生出另外一些想法。
一個人太忙了,一天到晚忙得腳不沾地,忙得昏天黑地,窮於應付,疲於奔命,我不禁要問:您是否想過,我在忙些啥?我忙的這些事有意義有價值嗎?您是否想過,我忙的這些事,還有沒有其他做法?我可不可以不用這么忙?不用說,大忙人,您肯定沒怎麼想,至少是沒常這樣想,因為,可憐的,您哪裡有時間去想這些閑人才會想的事兒?抽點兒時間看看吧,看看這個世界,這個時代,還有誰像我們這么忙著。小商販,他們一般都是起早貪黑的,可是他們都是奔「無利不起早」而來的。還有那些勞動密集型的工廠里流水線上的工人,他們從事著一種簡單勞動,這種勞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簡單,高效。他們就像一種叫陀螺的玩具,在鞭子的抽打下,急速地旋轉著。從事簡單勞動的人,為了高效,只好這么高速旋轉著。可是,我們的工作,也是這么一種簡單勞動嗎?如果在我們當中,有哪位把自己從事的這份工作看作是一種簡單的勞動,那不是在妄自菲薄,那實在是對自己的工作的一種極端的不負責任。教育,無論他是哪個學歷層次的,即使是對嬰幼兒的教育,它也絕不會是一種簡單勞動。把這種工作簡單化,就是對人的不尊重。
毫無疑問,教師的職業是一種專業,這就意味著教師的勞動具有創造性與復雜性,都不應該呈現出一種簡單忙碌的狀態。過於忙碌,不僅會使我們的工作簡單化,久而久之,也會使我們變得知識萎縮,見識膚淺,變得頭腦簡單,情感粗糙,感覺遲鈍,心靈枯竭。最終,我們就變成一隻依靠鞭子抽打高速旋轉的陀螺。
還是讓我們忙裡偷一點兒閑吧。
其實,「閑」也不見得就一定是負面的。只要它不是懶散的、無聊的、放縱的。如果有了閑暇,你去給你們家的盆景整整枝,施點兒肥。看書架上的書生蟲了沒有,把他們搬下來曬曬太陽,撣掉上面的灰塵,重新歸歸類,或許你會發現里頭有一本書你看了一半,由於忙沒看完,擱在那兒有大半年了,此時,得閑了,又有了讀書的心情,那麼,泡杯茶,慢慢讀下去吧,這時的心情,那叫閑適、愜意。
如果有了閑暇,陪愛人散散步,聽聽音樂,看場電影,上網聊天兒,出門會友,甚至什麼都不幹,就想想心事兒也行。收拾心情,整理思緒,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駕馭著思想的飛船,你愛上哪兒上哪兒。如果有了閑暇,你什麼都可以干,什麼都可以不幹,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你是完完整整的自由自在的一個「人」。人在閑暇狀態下才是徹底放鬆的。閑暇是生命的最佳存在形式。難怪蘇軾要為「偷得浮生半日閑」而歌唱。閑暇真好!
別將生命之弦綳得太緊,給自己留一刻閑暇吧。
C. 忙與閑作文素材
友誼好比一本書,一本厚厚的書。在書里,友誼如珍珠,我們共同穿綴,連成一串串璀璨的項鏈;友誼如綵綢,我們共同剪裁縫製成一件件絢麗的衣服;友誼如花種,我們共同播撒,培育出一個個五彩的花壇;友誼如油彩,我們共同調色,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
我和賀卿、王沐汐是從小學開始就在一起非常要好的朋友,一起學習,一起玩耍,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但又有誰能保證,友情可以從頭到腳保存得牢牢的,任憑所有人去撕去扯也永遠打不開?沒有,甚至不用撕不用扯也會輕而易舉的將它打破。
記得在小學的時候,我們約定不再跟我們班上的那個女同學講話。可是有一天,那個女同學過來問我了一件事,被她們看見了,說我背叛了她們,說我說話不算數,不容我的任何解釋,她們就走了,頭也不回地走了。我哭了,哭得很傷心,我覺得我們之間的關系,還比不上一張紙的厚度,但,我突然想到了,明天就是王沐汐的生日,我想,就在明天跟她們說清楚,讓她們知道是她們誤會了我,我沒有背叛她們。
當第二天我去的時候,賀卿也在那,我把手中的禮物給王沐汐的時候,她看都沒看,就直接說不要,突然間眼睛酸酸的,我抑制住自己的情緒,又問了一遍:「你要不要」,可她還是堅決地搖了搖頭:「不要」。我氣得走了,邊走邊哭,哭得很傷心,我想:她們終究是么沒有聽我的解釋,我們之間的那層窗戶紙破了,破了好大的一塊。天本來是那麼的藍,可在我的眼裡,世間的萬物都已經是灰色的了,貪婪,偽善,無信,怨恨,嫉妒,陰險,野心,它們猶如墨汁一般,在自己空白的內心塗抹。這讓我覺得友情這東西不切實際,甚至是騙人的東西。
八個月了,整整八個月之久的時間,因
D. 高中的普遍用的作文素材
樓主你好,希望下面的資料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古人雲:"文以意為主。""意",就是文章的目的、意圖、宗旨、中心,是指作者在反映現象、說明問題、表現生活時,通過文章的全部內容表達出來的最基本的思想感情和觀點見解。高考作文,對立意有哪些要求呢?
一篇考場作文,在立意方面,首先應做到正確與鮮明。這是對考場作文最一般的要求。正確,指一篇文章中作者的觀點、見解能反映生活的本質與主流,對生活現象無論是贊美或批評,均有積極的意義。鮮明,指一篇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態度、觀點應清楚、明確、統一,絕不含糊,更不晦澀。要力求在第一時間使閱卷者明了你的意圖,使你想說的話深入人心。
立意正確、鮮明,這最一般的要求,對考生來說,相信不是大問題。有"一般",就有"不一般"。《考試大綱》對高考作文"發展等級"有這樣兩條要求:①見解新穎,有個性特徵;②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提示問題產生的原因,觀點具有啟發性。這兩條要求,是對作文立意的高級要求,即立意新穎、深刻。
本文先談立意的新穎。
清代文人李漁在《閑情偶記》中說:"人惟求舊,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稱也。而文章一道,較之他物,尤加倍焉。"他將寫文章與交友並論,說交友求個長久,但對待事物則圖個新鮮;"新"字是天下事物的美名,寫文章這件事與其他事物相比,就更是如此,更該求新。
高考寫作也是這個道理,欲使一篇文章脫穎而出,非要有創新精神不可。那麼,如何才能使文章的立意推陳出新呢?下面提供四種"求新"思路,請嘗試之。
一、與時俱進以求新
一代有一代的文字。任何一個寫作者都必有那個時代的眼光、境界。高考作文亦如此,我們應當時刻有一種時代的意識,經常問問自己:現時代我們面臨的問題是什麼?寫怎樣的文章才有意義?有什麼樣的意義?站在時代的高度,及時提出並回答當代人們普遍關心的現實問題,表達對生活的認識和感悟,是文章立意新穎的第一要著。
[片段示例一]
(2002年高考北京卷試題以"規則"為話題)
《泥水裡的笑容》
在小賓館旁邊的巷子里,每到夜晚,總會有幾個外地來的打工者橫七豎八地躺在那裡。爸爸說,他們是農民,沖破阻力從家裡走出來離開土地的農民!
農民,是的,我看得出來--從他們臉上的溝壑里,分明流淌著渾濁的泥水,笑起來的時候,那泥水裡像長出了稻子。我猜想,他們的喜悅,是從破了"守土地""守老家""守祖墳"的觀念那一天萌生出來的!他們終於離開了 "種地生娃"的傳統規則統治下的那片土地,他們終於可以在日落之後從事有償勞動而不是回家睡覺了!對他們而言,沖破束縛了他們一千多年前的所謂精神規則,僅這一點,就足以使他們滿面春風了。
他們的喜悅令我感到的興奮!歷史書中說的--那一千多年來日復一日索然無味的農民生活終於在我眼前土崩瓦解了!這個社會最頑固的封建文化精神規則終於在被斬斷枝葉的幾十年後即將被連根拔起了!我怎能不快慰!我敢斷言,中國的農民不會永遠像過去那樣窮下去,因為第一,讓農民窮的政治規則變了。第二,讓農民窮的精神規則也變了。
農民的命運,從他們進城來的第一個微笑開始轉變。我所看到的,只是一個縮影,我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因打破精神規則而笑對人生的面容!
[立意點評]
本文在立意新穎方面是頗為醒目的。首先,作者對"規則"的理解是很大氣的。它已不是賽規、校規、交規的簡單類推,而涉及人類發展的根本規則--如政策規定、精神束縛等意識形態的東西。細究起來,這些東西又確實是"人為規定出來的供大家有形無形中共同遵守的制度或准則",只是一般人很難駕御這類"大規則"。本文作者的過人之處在於,將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問題作為探討的話題,這樣一來,"規則"也便超越了庸常的意義,顯得開闊、冷峻、高遠並具有現實意義和鮮明的時代性。
其次,作者對農民問題的認識是具有進步意義的。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民問題中存在的舊有觀念既是國家政府應面對的,也是農民自身應認識到的。這種自上而下的自覺意識,使得"那一千多年來日復一日索然無味的農民生活終於在我眼前土崩瓦解了!這個社會最頑固的封建文化精神規則終於在被斬斷枝葉的幾十年後即將被連根拔起了!"對此,作者的觀點是積極且不同凡俗的。
所謂"與時俱進",於寫作者而言,是要求我們對社會生活保持敏銳的嗅覺,進而把握時代的脈搏,與生存的這個世界同呼吸、共命運。立意新穎,首先是指立意的時代感。上面這篇《泥水裡的笑容》,為我們奏響了新時代的聲音。
二、自出機杼以求新
"自出機杼以求新",即用自己的眼光對生活作出獨到的審視,發出獨立且有價值的聲音。
對於凡俗的生活,若想表現出新穎的立意,最好的辦法就是選取最新、最佳的角度,表達單屬於"我"的東西。歌德說過:"詩人之所以是詩人,正在於他有足夠的心智,使一件平凡的對象現出一個有興趣的方面來。""平凡的對象"是我們平日司空見慣的事物,而"有興趣的方面"便是我們看問題的新角度。正因變換了視角,便可能言人所未言,便可能從凡俗的生活中看出一些新的意思。
[片段示例二]
(2004年高考全國卷試題 以"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為話題)
《能哭,也是一種幸福》
其實,有的時候能大哭一場真是福氣。就像我家隔壁的苗苗,他媽媽一打他,他就開始"轟炸",把全樓震得搖動也決無停息之意,那哭聲,讓我心酸,卻也覺得痛快,有時我也會暗地裡給他加油。但像他那樣哭,我這個年齡,似乎已不允許。
聽著爸媽在屋裡嘆氣。他們這一代人,總是被社會推著,年輕時推下了鄉,中年又推下了崗,像水流里的枯葉,毫無目的地飄著。理想和信念老是遺忘了他們。這時,我想他們也應該放聲大哭一場,把心裡的不平與失落全都哭出來,這樣也許會好一些。
有人說笑口常開是幸福的,但我認為能隨心所欲放聲大哭一場的人才是幸福的。他們可以不必將煩惱藏在心裡。哭完後,他們會平靜下來,輕鬆起來,重新站起來,去走新的路。
但我,不敢做這種人,因為我沒資格哭。我的父母也不會做這種人,因為他們的思維方式使之無法放下面子,去像孩子一樣地哭。在這座城市裡、這個國家裡、這個地球上,又有多少人敢做這種人,敢去放縱地大哭呢?他們只能每天帶著一張笑臉,對自己笑,對別人笑,對鏡子笑,而想哭的時候,淚水只好往肚子里流。
正想著,隔壁的苗苗又開始哭了,那麼放肆、那麼張揚地哭,像在宣告自己的權利,像在享受自己的樂趣。真讓人羨慕啊!我心裡酸溜溜地想,趁著還小,多哭幾回吧,能哭真是福氣!
[立意點評]
這篇考場作文,就立意新穎而論,頗具創意。何為"幸福"?這也許是一個"不問還明白,一問倒糊塗"的問題,所謂"福",指在物質或精神上使自己感到滿足的一種生命體驗。而"能哭"對人意味著什麼呢?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的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定會不同。這就是本文的切入點。文章由自己的學習生活起筆,筆觸涉及下崗的成人、不經事的孩子--"在這座城市裡、這個國家裡、這個地球上,又有多少人敢做這種人,敢去放縱地大哭呢?""哭完後,他們會平靜下來,輕鬆起來,重新站起來,去走新的路"。文章中這最重要的兩句話,也正是"福"之所在。同時,作者與一般人思維方式的不同亦顯現出來。在此,作者表達的感情決非個人的極端體驗,而是人類普遍的情愫。這便顯示了作者的細膩與博大。在此,作者的寫作精神顯露無遺:面對現實的生存環境,放下架子,適度宣洩,抗拒"異化的生活",做真實的自我,維護心靈的平衡,這對現代人何其重要!文章換一個角度看幸福,恰恰尋到了生活的本真。
所謂"自出機杼",於寫作者而言,是要求我們對庸常的生活態度來一次重新審度,對舊有的人事物景來一次重新觀照。上面這篇《能哭,也是一種幸福》,為我們開啟了新的感覺之門。
三、打破定勢以求新
"打破定勢以求新",即用懷疑、批判的精神對某些人們既成定論的認識作出反思,並給出新的、更有價值的答案。
魯迅先生有一句名言:歷來如此,便正確么?王國維先生有一句名言: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每一個寫作者,囿於個人性格、學識、經歷、情緒、所處時代、所屬民族等主客觀因素,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局限。這種種寫作中的局限,尤其是對事物認識的局限,前人有。今人有,後人還會有。對"歷來如此"的種種看法,我們是不假思索、欣然接受,還是冷靜思考、細致辨析,是一個寫作者面臨的重要選擇。立意的新穎,常常在於我們對已有的思維定勢能夠懷疑,對我們所認為的"真理"能夠求證,最終能夠對生活形成新的、更有價值認識。
[片段示例三]
(2005年高考北京卷試題以"說'安"'為題)
《說"安"--女性頌歌》
古人造字,寓形於意。何為"安"也?室中有女即為"安"。
可這世上又有多少流言誹毀女子!什麼"紅顏禍水",什麼"紅顏誤國",似乎所有的罪惡安在女子身上都是那麼合情合理。
女子使國不安?女子使家不寧?
那麼是誰"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放棄了綠柳夾河而列,長風攜雲朵翩躚而來的長安,甘願遠赴黃沙大漠,經受亘古不變的獵風與沙石吹打,而換取和平免受戰火?是王嬙,那個名喚昭君的絕美女子,她為大漢朝撐起半片安定、安康、安寧的天空。
那麼又是誰"無字碑頭字皆滿",功過留於後人評?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她興科舉,用賢能,興修水利,治國嚴謹,廣開言路,打造了一派盛世安平的景象。
室中有女便為安,女子亦能獨撐起一片天空,女子亦是平安幸福的象徵。有女子的家才真正像個家,有女子的家便是個安定的家,安詳的家,安逸的家,安然的家。
[立意點評]
本文以"說'安"'為題,與很多同題文章一樣,本文選擇了以"安定""安寧"作為論說對象;不同的是,為了將"安定""安寧"說得富有個性特徵,作者將視角凝聚於特定人群,通過對天下女子們"不安與安"的獨特理解爆發出思想的力量。
毋庸諱言,我們這個有著幾於年的文化的民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並未將女性放到一個應有的位置上,對女性出現過不少帶有歧視性甚至侮辱性的認識。上面這篇說"安"的文章,由"安"的造字說起,聯想到"室中有女即為'安"'--"女子與'安'"的概念浮出水面,這對於傳統認識來說,是個不小的突破,接下來在替女子鳴不平的文字中.眾多史事,如數"家珍"--昭君、武則天--作者借幾個排比段以不容置疑的語氣高唱了一曲女性頌歌,令天下幗國揚眉吐氣。,由此觀之:本文的"突破",憑的是膽量與識見;本文能將這種"突破"表達得令人信服,憑的是作者的學識儲備。因了這種種憑借,才有這篇"翻案"文章別致的構思。
所謂"打破定勢",於寫作者而言,是要求我們跳出慣常認識的小圈子,能夠對看似正確、貌似合理或"歷來如此"的結論,來一次顛覆性的反思,最終得出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新認識。上面這篇《說"安"--女性頌歌》,使我們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沖動。
四、老歌翻唱以求新
"老歌翻唱以求新",即用聯系的眼光、發展的眼光來發現歷史的異同,保持清醒的頭腦去思考事理人情,去謀求解決問題之道。
前輩學者雲:讀史,可以使人明智。當歷史與現實相遇並驚人地一致時,無論歷史或現實,就都有再認識的價值了。前輩文章家亦用創作實踐告訴我們:懷古,是為了察今。
前賢的好文章就像一首代代傳唱的經典老歌,不會因歲月流逝而失去它的價值;相反,一些有著真知灼見的文字在時間的檢驗下會日益顯露它的光華。
[片段示例四]
(2004年高考上海卷試題以"忙"為話題)
《忙兮忙兮奈若何》
我看到熙熙攘攘的地鐵,面無表情的人們下了又上;我聽到那些比我小許多的孩子談論著誰家更富有;我聞到城市裡的氣味,煙草、空調、汗水;我感覺到每個人的脈搏跳動得同樣忙碌、快速。我總想,我們所生活的地方,忙得越來越缺失某種東西。
順應著忙碌,快餐應運而生。另一方面,精神快餐也適時而起了。
我們永遠不能像看漫畫一樣去讀錢鍾書和托爾斯泰?因為忙,所以他們隱到了舞台的背後。安妮寶貝、金庸、瓊瑤大行其道了。因為忙,像書法這樣的藝術精粹是根本不可能去碰了,連筆桿子都已被電腦鍵盤所替代,毫無美感可言的印刷字取代了流傳千年、靈動飛揚的手寫漢字。
忙,使我們的社會飛速發展;忙,也使我們的心靈無所依傍。以往的質朴人情正在變得淡薄,曾經的經典著作正在被人遺忘,那種久久品味藝術之美的感覺,已變得奢侈。龍井在角落裡毫無意義地散發淡香,可樂披著閃亮的華服高高在上。
這到底是幸運,還是悲哀?
我多想,坐上人生的火車,捧著香茗,看看窗外的山山水水,讓心靈飄飛到從前的時光--悠閑自在,任意西東。
忙兮忙兮奈若何。
[立意點評]
這是一篇批判現實、具有人文色彩的隨筆性質的文章。關於"忙與閑"的話題,古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之選,今有李宗盛(台灣音樂人)《忙與盲》"門和抽屜開了又關關了又開,如此的慌張""忙是為了自己的理想還是為了不讓別人失望""忙得已經沒有時間痛哭一場"等感嘆,而《忙兮忙兮奈若何》一文,作者無疑將上述意念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方面,用全鏡頭掃描社會人群,探究"忙"的後果--"只剩下浮華在招搖",撕去假面,暴露本質;另一方面,定點觀察,定向分析,探究"忙"的更深一層後果--"心靈無所依傍""人情變得淡薄",從而揭示問題的嚴重性,使這篇"盛世危言"顯現出極強的現實意義。與前賢的作品相比,作為一篇考場作文,作者的從容與老練亦不遜色。
所謂"老歌新唱",於寫作者而言,是要求我們善於發現此時此地和彼時彼地的種種關聯,以歷史的經驗發現新問題,提出新思路,探求新的切實的解決問題之道。上面這篇《忙兮忙兮奈若何》,使我們生發出似曾相識的內心感動。
綜上所述,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說,文章立意所追求的"新",既包括"棄舊圖新"的那個"新",也包括"溫故知新"的那個"新"。上述四種"求新"思路,只要我們選擇其一並且努力走下去,文章便有望不人雲亦雲,給人以清風撲面之感。
E. 關於忙與閑的作文小素材,只要100字
忙和閑該是現代社會最能代表人們生存狀態的兩個詞了。有人把閑專與忙直接劃分為心靈兩屬種不同的狀態。不管怎樣,閑與忙都與人的心靈狀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閑與忙並不一定總對應於特定的某種心靈狀態。同樣忙碌,有人覺得充實,有人覺得若得若失;同樣空閑,有人以為享受,有人以為要命。影響心靈狀態的因素不僅僅有閑與忙,還有更具決定性的因素的是:目標和價值觀。目標有高有低,價值觀因人而異,閑與忙帶來的感受自然也因人而異。對待忙與閑,該採取什麼態度,怎麼做才最好呢?這也是個價值觀的問題。
F. 忙碌與閑暇作文素材
西塞羅說
:
「我空閑的時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時候。
」
這句看似矛盾的話不禁讓我眼前一亮,
開始思索。
人世間滾滾紅塵、
萬物萬
象,紛繁雜亂,縱使你腰纏萬貫,也未必真有「空閑」的時候;即使有,也可能
在寶貴的的閑暇時光里不能停下身心的慣性運動。
這樣想來,
塵世紛繁,亦不過一池白蓮,半畝靜塘。
首先,
真正的空閑,
不是指無事可做之時。
一個人若是內心皎潔如新月之光
輝,明澈如山間之清泉,即使身邊事務繁多,也不能影響到他內心的「空閑」一
絲一毫,此正所謂
「
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
。
小隱之人不能隱
於功名利祿的漩渦中心,乃是其內心不夠「空閑」
,不能做到「坐忘」
,定力不夠
也。故其須以身外環境之清靜來達到內心的清靜。
那麼,人「空閑」了,為何又要忙呢?
忙什麼?忙著以文化之華實填補心中腦中之「空閑」
,以知識之精華灌溉眼
中手中的空虛。
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實驗研究表明,
人的眼睛總是在不斷尋找落點,
若一段
時間內找不到落點,人就會因為焦慮和迷茫而失明。這也是「雪盲症」的原因。
人的心與眼睛一樣,也在不斷地尋找落點,心,總得看到點什麼、以什麼為目標
才行。而文化和知識,即是人心最好的「落點」
。此時須以文化和思想灌溉心靈,
促進人格和性靈的成長。
灌溉心田,
怎能不忙?但增加人格力量只是一方面,
還有另一方面卻更為重
要。
閑暇之時,
人們可以與自己相處。
生活的節奏太快,
我們必須常常停下腳步,
等一等落後的靈魂,自己陪伴著自己,過內在的生活
。
有一點人們常常誤解,
那就是並非只有自己一人在一個獨立的無他人的空間
里才叫做「獨處」
。獨處是指一個人面對自己,與自己的靈魂對話。由此可以看
出獨處的重要性了。周國平說:
「人們總是用很少的時間進食,用很長的時間消
化。
」
獨處就是那個消化世界的過程。
非獨處的集體活動時我們學到了許多知識、
道理、經驗,而惟有通過獨處才能內化成自己心靈的營養。
有些人害怕與自己獨處,大概是因為連他自己都感覺到了自己的空洞和乏
味,故其必須找點別的消遣才能直面自己吧。
塵世紛繁,不過一池白蓮,半畝靜塘,只要明白了這點,我們就能像西塞羅
一樣在空閑時充實地忙碌,直面自己,素顏修行。
素處以默,妙機其微。
G. 幫忙寫一篇有關「忙與閑」的作文,300字左右,快
1
忙與閑
朋友見面,總免不了寒暄幾句:最近在忙什麼呀?含蓄的哥們一語帶過:都什麼年代了,還忙呀?嘮叨的娘們絮絮叨叨,帶孩子呀,評職呀,累呀,喋喋不休。我是樂天派,忙了,也說不忙;閑了,就真的不忙。久而久之,就是一個閑人了。
不覺得,想起老子那句「無為而治」的名言,大丈夫「治國、安家、平天下」固然轟轟烈烈,令人刮目相看,可自知不可為而為之,倒不免使人汗顏。
古語有雲: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忙斷腸。其言對於我們這個灌輸了幾千年孔孟儒學的民族而論,難免有些消極、頹廢,可對於建設「和諧社會」而言,可謂是一件幸事。假如我們都一味追求功利,滿足虛榮,忙未必就好於閑。
忙與閑是一組相對的概念,它不是一個矛盾的組合,把兩者對立起來思考無疑有些偏頗,知難而退,也許是一個明智之舉,「不撞南牆不回頭」恐怕要成為我們的「後車之鑒」吧。
忙碌的現代人有如一條奔流的河水,活力固然充沛,卻往往夾泥沙以俱下;因此忙碌中必須要有閑暇,奔流中必須要能靜止。
靈魂最極致的幸福,就是擁有內心的寧靜。而內心的寧靜則需要在身心最放鬆的時刻才能獲得。
在這個忙碌的社會里,想要找到一個隨時都急急忙忙、慌慌張張的人,那簡直是太容易了。在繁華的商業社會里,人們總是為了生計、生存、生活而四處奔忙,似乎一切都有個約定俗成的標准,倘若達不到這樣的標准,這一生就白活了。真正的生活是需要花一點時間來尋找和經營的。
處於現代文明中的男男女女,都不得不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並且在那些彼此矛盾、難以取捨的價值中,做出艱難的抉擇:既想保持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實感受,又不願意放棄積極的進取和成功;既想感覺靈敏,又想保持堅韌,這就大大考驗了
現代人的體力和精神。
人生需要許多在奔忙中的空閑,讓你不只是緊鑼密鼓的趕路,而是有些可以停下來的小小段落,容你欣賞玩味,遐思和體會。有如音樂中的休止符或間奏;也有如文章中的分段,讓你換一口氣再繼續;讓你有機會找到自己,認識一下自己在這宇宙間的位置,而不致像一顆流星,直接了當的劃破長空,一口氣沖到終點,還來不及認識自己所經過的旅程就已經結束。
寧靜使你充實,孤獨卻使你無限遐想,讓你在天地與宇宙之間,蘊藏了無限的可能。成為寧靜閑暇的人,與一般人不同,是因為對寧靜的渴求原本就不屬於人之本性,平凡的人生本來就註定了必須勞碌終生,來換取自己與家人生存的需要,成為了掙扎與睏乏的俗人之後,就很難再做一個有才智的自由人。
一般人總是厭倦空閑,好象總是需要為著什麼目的而忙碌著,如此,才能顯出自己的存在價值與重要性。當你的生活中,總是有著忙不完的事,你心中微細的聲音,是不容易被聽見的。所以,多歇足、少瞎忙,才能讓生命活出自己的味道來。
我們平常做事,若偷懶怠惰,諸事皆廢,方寸之間必定會有許多的牽掛,那麼,又要到何處討個閑來呢?所謂:果決人似忙,心中常有餘閑,因循人似閑,心中常有餘忙。
一般人總認為,奮發努力的反面是輕松自在。其實,勤奮過度也會成為成功的絆腳石,偶而,退後一步,再前進三步,給自己一點點緩沖的空間,讓生活中適度留白,也是一種閑適的美。
把生活塞得滿滿的,也許是工作上的需要。然而,塞得滿滿的生活,沒有一點閑暇,對生命來說,反而是一種窒息與壓迫。
留白,絕不是要讓生命空白;留白,只是一種生命偶爾的放鬆、一種優游自在的彈性;留白,是一種生命必要的呼吸,是一種生活美學的藝術。懂得留白,讓自己在生活里有個彈性優游的空間,這也是生活里必要的智能。
要船走得快,也得慢慢的劃;在勤奮之中,也要有悠閑的韻律。學習在努力和休閑之間取得平衡。在這個宇宙之中,凡事皆須因循中庸之道,太緊和太松皆非上上之策,唯有把握住何時該松、何時該緊的時機,你才能找到讓自己快樂工作的奧秘。
你的生活是忙是閑? 忙與閑是兩種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有的人喜歡忙,愈忙愈奮發,愈忙愈有精神;把忙看成是動力、是營養,認為安閑是偷懶、是懈怠、是無所事事,與死亡無異。 但也有人認為閑是放下......
換一個角度看,則行與停或者只是一個忙與閑的題。太忙碌和太清閑都容易出現問題,較好的狀態應當是忙中有閑,閑中有忙,以達至忙與閑的平衡。有些人是忙得忘了閑,這並不要緊,忙與閑並沒有定位,善處其間,忙時也就是閑境,不善處其間,閑時也會是忙境。所謂善處的人,身忙而心不忙;不善處的人,身閑而心不閑。應付忙與閑要善於調適心境。
你不去想,東西自然會消失,而且會消失的很徹底,你永遠找不到它。忙忙碌碌的生活才叫充實,但忙碌決不代表就沒有一刻閑暇! 忙的同時要不忘時不時抬頭看看周圍的人和事。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選擇,生活就是在被動與主動之間不停的徘徊。能做到心閑人不閑,人忙心不忙,這就是最高境界了。
H. 把握忙與閑的度作文素材
友誼好比一本書,一本厚厚的書。在書里,友誼如珍珠,我們共同穿綴,連成一串串璀璨的項鏈;友誼如綵綢,我們共同剪裁縫製成一件件絢麗的衣服;友誼如花種,我們共同播撒,培育出一個個五彩的花壇;友誼如油彩,我們共同調色,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
我和賀卿、王沐汐是從小學開始就在一起非常要好的朋友,一起學習,一起玩耍,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但又有誰能保證,友情可以從頭到腳保存得牢牢的,任憑所有人去撕去扯也永遠打不開?沒有,甚至不用撕不用扯也會輕而易舉的將它打破。
記得在小學的時候,我們約定不再跟我們班上的那個女同學講話。可是有一天,那個女同學過來問我了一件事,被她們看見了,說我背叛了她們,說我說話不算數,不容我的任何解釋,她們就走了,頭也不回地走了。我哭了,哭得很傷心,我覺得我們之間的關系,還比不上一張紙的厚度,但,我突然想到了,明天就是王沐汐的生日,我想,就在明天跟她們說清楚,讓她們知道是她們誤會了我,我沒有背叛她們。
當第二天我去的時候,賀卿也在那,我把手中的禮物給王沐汐的時候,她看都沒看,就直接說不要,突然間眼睛酸酸的,我抑制住自己的情緒,又問了一遍:「你要不要」,可她還是堅決地搖了搖頭:「不要」。我氣得走了,邊走邊哭,哭得很傷心,我想:她們終究是么沒有聽我的解釋,我們之間的那層窗戶紙破了,破了好大的一塊。天本來是那麼的藍,可在我的眼裡,世間的萬物都已經是灰色的了,貪婪,偽善,無信,怨恨,嫉妒,陰險,野心,它們猶如墨汁一般,在自己空白的內心塗抹。這讓我覺得友情這東西不切實際,甚至是騙人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