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鄉的風土人情作文
春天抄,有漫山遍野的野花,在嫩綠襲小草的襯托下,充滿生機,香飄萬里;茂密的森林鬱郁蔥蔥.那也是我小學上學時的必經之路,每天都能看到鳥兒們在枝頭上跳著優美的舞姿,聽著它們唱著歡快的歌兒;忙碌了一天的你如果走進綠色的海洋,聽聽鳥語,聞聞花香,定是你在嗅覺中產生愉快,能消除因整天的工作而帶來的疲勞,從而有效地調節人的精神和情緒.夏天,清澈的小河終年潺潺蜿蜒著從村旁流過;常常會看見小魚兒露出頭像頑皮的孩子在水裡游來游去,時而吹出許多小泡泡.小河滋潤著沿途的數萬群眾.那是我們兒時的天然樂園,我和小夥伴們經常去那裡追逐嬉戲.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一望無際的田野里是金燦燦的一片,一陣秋風拂過稻浪滾滾,那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成果,他那掛滿汗珠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冬天,山間、樹枝上、小河旁、田野里到處是雪茫茫的一片,彷彿是一朵朵盛開的梨花,點綴著那銀裝素裹的的鄉村.使人感受到一種晶瑩、潔白、充滿童話般的美麗.家鄉的氣候新鮮,使人感到無比的舒服,但可貴的還是那深厚而濃郁的風土人情,它無時不在.我愛家鄉的山,我愛家鄉的河,更愛家鄉的濃濃鄉情!
2. 寫家鄉風土人情作文題目
家鄉的風俗
在我家鄉,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哪家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情(比如:娶媳婦,樓房建好了… …)都要辦酒席.一般辦酒席的日子會選在農忙之後,因為那個時候的人們不會太忙,並且在遠方大打工的人們也都回來了,辦酒席之前,左鄰後舍都會去幫忙,砌灶、搬東西等.
到了辦酒席那天才叫熱鬧呢!放起了鞭炮,吹起了嗩吶,敲起了鑼鼓,還搭起了帳篷.客人還沒到,就派了幾個孩子迎接去了.才到了進口處,就有人在那裡端著茶盤給客人拿香煙,而香煙的數目一般會是兩支,因為人們圖的是好事成雙.進去之後,就見到到處都是桌子,還有許許多多的客人.這個時候會熱鬧的會是廚房,幫忙的人正在裡面忙的不亦樂乎呢,一陣陣的香味就是從那裡面會飄散出來的.等到客人到齊之後,就可以吃到喜慶的、美味的飯菜了.
「拜堂」
有些桌子上坐的全是小孩子,而有些桌子上坐的全是大人.開席之前,每張桌子上都會有一袋「茶食」(裡面裝有瓜子、花生、喜糖和水果),這個時候小孩子就會一個勁兒地猛往自己的兜兒里塞,而大人們卻斯文地吃著.緊接著就是上菜,最後才上飯.有時候客人多,上席客人吃完,桌子被收拾干凈後,下席客人又才坐上桌子開始吃.
吃過之後,還有一件事,就是掛禮(也就是一個人專門在那記錄客人送的禮錢或是禮品),全當是表示對主人的祝賀.
當然,家鄉的習俗還不止這個,如果有機會,再向大家介紹.
3. 以故鄉的風土人情為題寫一篇800字作文,我的家鄉在福清。急需!謝謝啦
過春節又稱「過年」,是雷州半島民間最古老、最隆重、內容最豐富的傳統節日,它有著較為濃厚的地方特色。按雷州半島現有的歲時習俗,春節已不單指新年初一這一天。在愛熱鬧、愛過節的本地人心目中,春節是從臘月下旬開始,一直熱鬧到元宵節後才算度過了。臘月下旬,雷州半島各地家家戶戶都忙著辦「年貨」,城鎮居民少不了年桔、春聯、鮮花、糖果、時髦衣裝、孩童玩具;鄉間農戶則備全香燈寶燭、門神年畫、鞭炮,還有自製糕餅諸類供品食物。
農歷臘月廿四或廿五日,雷州各地大搞清潔,俗稱「打囤」或「掃囤」,家家戶戶進行室內大掃除,以便乾乾凈凈地迎接新年。送灶」後,從廿六日到廿八磨米做新年糕餅。雷州半島是蔗糖之鄉,年糕甜,餅米乙種類繁多,令遠客驚奇的一尺余直徑三、四寸厚的巨型年糕有:筐炊、團籠炊、籠傻,約八寸直徑一寸厚的筐箕炊、缸蓋炊、牛皮糕;米有:餃子餑、葉搭、菜包、田艾薇、紅印、白米果、煎堆、壽桃、米捏制的禽類和各式棕子。
農村廿九最熱鬧的場面是宰豬、捉塘魚、趕年晚圩,男女老少齊出動。家家戶戶貼「年紅」,既有室內的新年畫,也有傳統的「門神公」和春聯(俗稱「對」)。
除夕的傍晚,雷州人設祭祀香火神和祖先,同時在自家的庭院角落擺設酒餚、塘魚等祭品「圍爐」,燃爆竹(鞭炮)除舊歲。晚上,全家相聚一起,在家裡吃一頓豐盛的「團圓飯」,曰「吃年飯」,部分城裡人則闔家老少到酒樓飯館吃年夜飯。晚飯前先鳴炮慶賀,飯後父母給孩子以紅包,稱「壓歲錢」。臨睡前,母親教育孩子:大年初一半夜要起床,忌喊人不答應,忌亂倒水,見人要說恭喜發財,忌惡語粗言。不少地方又有守歲的習俗,除夕之夜,全家老少歡聚一堂,看看春節晚會電視節目,說說笑笑,達旦不眠。
在新年初一,民間普遍忌掃地、倒垃圾。民間俗傳新年期間家中的東西包括垃圾都是財寶,只能進不能出,把垃圾掃走,就是掃掉財氣。實在太臟時,清掃的垃圾也只能放在門後,待初三開假時再倒。各地還忌操刀、殺生、倒水、挑水、洗澡,忌出村拜訪親戚。新年還忌說晦氣話或罵人,要講吉利話。不過即使小孩說了不吉利的話,家長也不能打罵,往往只用草紙擦擦孩子的嘴巴,意為臭話如同放屁,不算數。新年初一這天,廣大村鎮舊貌換新顏,從早到晚鑼鼓喧天,游園會、舞獅舞龍、耍武藝、球賽,顯揚出一派喜洋洋的節日氣氛。
春節期間,雷州 人盛行用「肉刀」、年糕、三鳥等禮品探親訪友,且必伴有生蒜,因生蒜農村人稱「蒜仔」,意味著多子多福,正月十五鬧元宵,這是舊時農歷新年的高潮,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從初六起,各村圩的元宵鑼鼓相繼擂響,不少人把慶元宵看作比朝廷大典還大典,家家主婦預先備好肥雞、水果、米乙等祭物,屆時在門外設席迎神。三聲鐵炮響,遊行大隊浩浩盪盪出發了,頭旗、紅綠大旗、六國牌、八寶花、獅子班、鷹熊班、彩龍、鑼鼓棚、八音隊、飄色台……甚為壯觀。晚上,一些鄉村,還大放「春花」(煙花)。花炮、花樹、火箭、風車、老鼠仔鯉魚吐珠……最後「炮頭」轟響,很多人奔上前搶「炮頭」,據說搶得者預兆很快會「添丁」,不管添不添,明年元宵前必須送一盆「春花」謝神。
春節期間,從城市到農村,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舞獅、游神、飄色遊行、做大戲、武術表演,放煙花,舉辦球賽等,各種民間活動應有盡有,一直熱鬧半個多月。
4. 家鄉的風土人情800字
每個人復都有自己的家鄉制,每個人的家鄉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我的家鄉的一年四季的景色也不例外。現在,讓我帶你們去看看吧!
春天,我的家鄉鮮花盛開,淡淡的花香撲入了我的鼻子里,柳樹爆出了芽,小河邊奔跑邊歌唱,春姑娘正在和小花小草玩耍,瞧他們玩得多開心呀!
夏天,綠樹成蔭,枝葉茂密,整個村莊都是綠色的。人們在樹下乘涼,談天說地,還有許多小朋友與夏哥哥在林海中玩耍。
秋天,涼風吹來,果園里瓜果飄香,田野里的棉花潔白無暇……看!那邊有許多金色的海洋。噢,原來是一塊塊稻田呀!整個村莊都是金色的,秋姑娘正躲在某個角落吃著那香甜的果子呢!
冬天,雖然我的家鄉不下雪,但是早上起來,有霧有霜,葉子上還有白白的冰晶呢!小河塘里還浮著幾塊冰,而冬弟弟正愜意的躺在冰上睡大覺呢!
我家鄉一年四季的景色真的很美吧!你們喜歡么?喜歡可以抽時間去看看呢!我很歡迎。
5. 寫一篇關於你的故鄉的風土人情的作文,不少於800字
過慣了上海這邊的生活,翻動一下以前老家的老照片,還真有一種久違的感覺。
曾經一出家門就要拜訪的青山,如今也被花草裝扮得花花綠綠,也許是因為去年在山下面挖出了寶貝,青山變成了風景區的緣故吧。
如果要究其源,個人覺得與其說青山是一座山不如說青山是一座情山或者墳冢或者烽火台。
[center][/center]
小的時候村裡的老人都說青山每到夜間都會有鬼影,而且鬼影總是成雙成對出現,後來稍稍大一些,看了青山的一些記載,才知道明代的時候青山下面有一戶窮人,家裡出了的小家碧玉,後來一個秀才來游山時雨女孩一見鍾情,但是秀才的父母就是反對,兩個人愛得死去活來,最後沒辦法在青山雙雙跳崖殉情。到了現在,那殉情崖還在——只不過被歷史的風雨磨得角棱全無了。傳承至今,許多有情人都喜歡到青山上駐足觀望,到殉情崖除留下自己的足跡,曾經殉情岩上的了清晰的腳印便是見證;然而遺憾的是,去年過年沒回家,給家裡打電話時才知道,晚上有人挖寶,把殉情崖炸得稀爛,如今只剩下了碎石一對,似乎成了歷史中的永恆。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青山殉情崖有了缺憾,才使得越來越多的戀人爭相觀望,也許大家都有這個心理吧——情山殉情崖,殉情崖已斷;唯留殉情石,以供後人瞻——即將消失的東西總是最值得回味,雖然只剩了幾塊碎石頭,也還是有著情山情節。
說青山是墳冢是因為青山確實有一個門,面朝南方,象徵著紫氣南來的祥和之。這個門我上小學的時候也見過,只不過是一道幽深的土門,由於大雨沖刷,裡面已經盡堵滿土了,連半個小孩的身位都沒有,但是若是那個磚頭扔下去,卻要很久才能聽到聲音,所以有了墓門的說法。四伯曾說過,以前他在青山上作豬獾時就睡在青山上的墓門里過,還說即使是大晴天的,墓門裡面依然是很潮濕。我曾好幾次試圖鑽到墓門里去看看,都被父母攔住了,他們說:「小孩子就往那裡面鑽不好!」我也只能作罷。現在想來,墓門也應該被破壞得不成樣子了吧,即使不是盜墓賊,這些年的風風雨雨也夠它受的了。但是說來也奇怪,從青山上挖出寶貝的人卻不是從墓門里進去的,而是從山頂打了個大洞,順著繩子下去的。究竟挖出了什麼,我也不清楚。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青山已經引起了人們的主意。
如果說引人注意,在古代烽火台是最引人注意的了,因為烽火台直接關繫到國家的安危和信息傳遞的快慢。在距離青山100公里左右的地方還各有兩座和青山差不多的山崗,由此我想到,這些山崗時烽火台——如果站到半山腰,可以看到許多瓦礫和青磚。這些歷史的印痕,有的變成了上山的小路,有的變成了山上的裝飾品,有的被遊人們踢來踢去,有的則一直靜靜的躺在那裡,等待有朝一日的重見光明。許多古裝電視劇上戰爭以前傳遞消息的烽火台上面還有一個類似城樓一樣的點火壇,下面一般是一座山,與現在的青山相比,還是有幾分相似的。
姑且不青山到底像什麼了,暫時稱之為一座土崗子。即使是這樣一堆土崗子,在下面挖出寶貝之後還是引起了許多專家和學者的注意,有的學者甚至推測說它是乾隆皇帝女兒的墓,有的學者認為是秦始皇他二奶奶的靈山,有的認為它本身就是一個普通官員的墳塋。不管如何,現在的青山已經受到了當地政府的保護,四周的樹木也禁止砍伐了,一年時間青山上綠意濃濃,花草不斷,鳥語花香軟人耳目。尤其是逢年過節時,家鄉的父老鄉親開始喜歡帶全家到青山上逛逛,到上面留個影什麼的,他們似乎發現青山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土崗子,開始變成了家鄉的一處特色景緻。也許是家鄉走味除了青山以外就沒有其他山的緣故吧,我對青山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如果非要說出來——那便是鄉情吧;因為青山在故鄉實在是太顯眼了 ,是故鄉風土的一大傑出代表。
[center][/center]
如果站到青山頂山環繞四周,映入眼簾的盡是北方標準的四合院居多,一戶一戶的挨著,就謝列兵一樣整齊。院子里一般都有一隻狗狗,幾只雞鴨;由於現在流行外出打工,所以家裡一般剩下的都是老人,他們三三兩兩的坐在門口邊聊天,邊撥玉米,打穀子,打毛衣...乾的盡是些瑣碎事。但是在陽光下他們都顯得那麼安詳自然,或許這就是農村的一道特色風景線吧,這一點城裡時絕無僅有的。走進四合院,迎門牆,對聯,炊煙...便顯得稀鬆平常了,但是對於我一個一直在外面的人來說,卻是格外的新鮮。在夢里我都不知道回過多少次老家了......
也就因為這,我這個暑假一定要回家看看了,看看老家的風土,品品老家的人情
6. 鄉村風土人情的作文
在「五?一」黃金周的時間里,我們一家四口離開了繁華的廣州,來到了英西走廊,游覽那裡迷人的田園風光,體驗那裡純朴的鄉村風情。
藍藍的天空上漂浮著一朵朵白雲,清新的空氣使我們心曠神怡,彷彿置身在一個世外桃源。來到田野邊,極目遠眺,一大片的水田近在眼前,插滿了綠色的稻田,猶如一片綠色的海洋。微風一吹,海洋就翻起連綿不斷的細浪富於我們強烈的動感。旁邊地里高高的玉米正在抽穗,風吹動葉子,發出「沙沙」聲,猶如正在演奏著悅耳的音樂。滿片花生開著黃澄澄的花兒,帶著幾分樸素,美麗動人!
村頭的小河上,母雞領著一群小雞在岸上覓食,幾只鴨子在水中嬉戲,勤勞的農婦在河邊洗刷衣服,雞鳴鴨啼,一片熱鬧的景象。
在一片紅薯地里,一個帶著草帽的農民伯伯,手裡不停揮動著鋤頭,汗珠順著他的耳邊往下流淌。又大又紅的紅薯從農民伯伯的鋤頭翻出來。兩三個孩子提著籮筐,嘻嘻哈哈地打鬧,你追我趕,爭先恐後地把地里的紅薯撿到筐里。望著豐收的果實,他們一家臉上都掛滿著笑容。
傍晚,家家戶戶開始做飯。勤勞的人們拿著農具和豐收的果實愉快地王家裡走去。熱情好客的主人把我們迎來屋裡,拿出了好吃的土特產招呼我們。大家說呀、笑呀,傳遞著歡笑與喜悅!
我衷心祝願勤勞的人們再接再厲,收獲更美好的明天!
7. 家鄉風土人情作文
春節,是農歷的歲首,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春節文化習俗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呈現出繽紛多彩。身為宜都人,當地有些什麼春節習俗,有什麼方式來除舊迎新呢。我通過走訪調查,對宜都的春節文化習俗有了較為詳細的了解。
廣義的春節包括年前歲後兩個部分,歲前著重除舊驅邪,歲後著重迎新納福,共同構成傳統春節的兩大主題。狹義的春節,則指正月初一這一天。我調查宜都的春節為廣義的春節,時間從年前的臘月二十四日算起,至年後的正月十五結束。
宜都春節文化習俗介紹
1、臘月二十四:小年
臘月二十四日這天,標志著已邁入年關,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即將放假,農民也放下手中的農活,在外打工的向家裡趕,整個情景都在為年准備忙活。這一天每家都必須做的事就是陳塵,意思是把家裡里外外打掃干凈,整整潔潔迎新年。也有除晦氣,迎來好運氣之意。
臘月二十五日至臘月二十八日:祭祖、打豆腐、做年糕、炒年貨。
在這個時段里,主要是為過年准備物質或其他一些祭祖活動。每戶人家都要出門外出祭祖或悼念親人,一般是在逝去的親人墳前燒一刀火紙、放一掛鞭、磕三個頭,表達對親人的懷念和哀思。家家戶戶打豆腐,做年糕是一項傳統習俗,豆腐和年糕是大年三十不能缺少的菜,其意思是年年節節高。為准備年後親戚來訪和家裡小孩過年有零食吃,每家都要炒瓜子、花生、豌豆、高粱泡子。在這幾天,每家每戶也都要殺雞宰鴨,洗刷各種臘貨,為大年三十的餐桌上作準備。隨著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人們都去市場購買豆腐、年糕和年貨,有些習俗漸成為歷史。
臘月二十九日:祭上天。
這天,每戶人家都要把煮熟的豬頭,供奉在外,燒上兩支香或幾張火紙,在豬頭上插上一雙筷子,祭上天,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臘月三十日:過大年、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夜我們稱作平安夜,「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
這一天,是全中國最濃重的一天,也是最快樂的天,也寄託著人民對來年最美好的祝願。大年三十這一天,有貼春聯(貼福字)、吃團圓飯,祭祀,守歲四項活動。
貼春聯、貼福字。
一般大年三十上午,每家每戶都在大門、偏屋門上貼上春聯,一則表達對來年的祝福之間,二則為過年增加喜慶之意。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吃團圓飯
吃團圓飯是一年中一個家庭最為重要的集會活動,一家人圍在一個八方桌或大圓桌前吃飯,意味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在吃團圓飯前有兩項事要做,一件事是「叫親人」,就是擺好席後,添上飯,盛上酒,桌底下燒上幾刀紙,請逝去的親人回來過年,並帶上過年錢,以此紀念親人。二件事,放鞭炮,在吃團圓飯前每戶人家都要放鞭炮,一則表示我家在過年啦,二則表示熱鬧,三則表示除舊迎新。過去的團圓飯一般是豬牛羊雞鴨肉擺上一滿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的家庭會吃一些比如燕窩、鮑魚等等比較名貴的食物。更有一些人為了方便,一家人到酒家去吃上一頓,畢竟辛苦一年了!吃完飯一家人在電視旁觀看春節聯歡晚會。
送燈亮
在過年臨近傍晚時,每戶人家都要為逝去親人送去「燈亮」,即在墳前點燃一支蠟燭或煤油燈,意思是也叫亡人過年。
祭灶神
吃過晚飯,家庭主婦收拾停當後,會在鍋中間點上一盞桐油燈,祭趙王爺,祈福年年吃的飽,吃的好。
守歲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新年的憧憬之情。守歲時原來一般是親人圍在火堂,吃瓜子水果,拉家常,火堂里要放一個很大的柴蔸子,把火加大的很旺,意味著明年事業興旺,燒的時候也不能用火鉗拷火食,要不然就不吉利。不過現在守夜以看春節晚會或打牌取代了過去的傳統形式了。守夜至十二點時,要大放鞭炮、禮花慶祝新年的到來。還有大年三十家人換下的衣服要洗干凈。
5、年初一
農歷正月初一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天剛亮時各家各戶喜炮連連,還要在豬牛欄圈放上一掛鞭,意味著六畜興旺。
拜年
一般是晚輩早早起來給家裡長輩拜年,90年代前拜年還要行大禮,拜年後,長輩會給晚輩壓歲錢。送壓歲錢是宜都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意思是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俗話說:初一拜父母。給壓歲錢一直貫徹於正月,只要晚輩給長輩拜年了,長輩或多或少都要給晚輩壓歲錢,圖個吉利,圖個開心。這一天,家裡成員一般不出遠門,即使出門一般只到近的直系親屬家去拜年。
吃湯圓
初一的早晨每家每戶都要吃了一碗湯圓和兩個以上荷包蛋,意味著甜甜蜜蜜。
禁忌
宜都人在這一天,往往將水、土視作「財氣」,將垃圾、糞便視為「肥水」,故這天不能掃地、倒垃圾,說是會把財氣掃光。這一天米缸不能空著,以免一年之中有斷炊之虞。不能殺生,殺生被認為會導致血光之災。不吃葯,不看醫生,以求春節平平安安、無病無痛。這天還不能理發,不剪指甲,因為人們在這一天總喜歡把理發同辦喪事聯系起來。這一天債主不許上門討債,人們認為這一天討債對借貸雙方均不吉利。
游藝
初一早晨,鄉村裡、大街上熱鬧非凡,傳統游藝節目如「踩蓮船」、「跳獅子」、「舞龍燈」等,使節日氣氛顯得十分熱鬧隆重。
年初二:拜丈母
俗話說:初二拜丈母。凡是嫁出的姑娘,這一天,女兒女婿都要帶著兒女,攜帶一些禮品到岳父岳母家拜年。如果岳父或岳母去世,女兒女婿也要到墳頭前燒香磕頭。
初三至初六:走親訪友
宜都拜年有句俗話:拜年拜到麥子黃。但是也有有句話提醒拜年的人要早拜年,這句是,拜年拜到初七八,一無煙二無茶。在這個時段里,人們走親訪友,吃肉喝酒、喝茶聊天,打牌游藝,不亦樂乎。
初八:做發事
初八的諧音就是「發」。這一天藝人要出去做工,農民要到田裡做點事,生意人要開門營業,希望這天開業大吉,開業大喜,出門大吉,希望全年大吉大利。要不然,全年要注意點,以防不測。
9、正月十五:元宵節(巴巴年)
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元宵節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也延續下來很多有趣的習俗。
吃豬尾巴
十五這天的餐桌上,一定要有豬尾巴,意思是過巴巴年,過了十五,春節就過完了。小孩吃了豬尾巴,不會流鼻涕,也就是祈福小孩身體健康,健康成長。
做米面粑粑
這天,家庭主婦要做很多的米面粑粑,米面粑粑是用米碾成面後,包上臘豬腸、豆腐乾做成的,蒸熟後放進壇子里存好,等到三四月份拿出來吃。過去做米面粑粑是用來備春荒的。現在很少有家戶人家做了。
點燈亮
宜都有句俗話:三十的火十五的燈。燈火是光明喜樂的象徵。元宵節這天晚上,宜都有點燈的習俗,過去家家戶戶都要在每間屋裡點上煤油燈或蠟燭,現在有電燈了,每間屋裡都開燈,一般都要亮到半夜,甚至到天明。
二、宜都春節習俗特徵
從調查情況來看,宜都春節習俗主要有以下特徵
自發性。從年前臘月二十四至年後正月十五,從籌備過年直到近年完,各家各戶按照風俗習慣自發地忙春節,也都按照各自家庭情況過著不同形勢的春節,有的熱鬧非凡,有的平平淡淡,但都帶著對過去的留戀和對未來的憧憬,走進了新的一年。
分散性。過春節,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單家獨戶的,很少有群眾性、集體性活動。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時尚文化的沖擊,因分散性的原因,將會致使一些傳統文化習俗漸漸失去和被年輕人遺忘。
3、單調性。整個春節期間,人們年年過,年年這么過,過得很膩,也很累。尤其是過年送禮,給壓歲錢這些事也傷腦筋。由於缺乏必要的集體性文化娛樂活動,尤其是在農村更為突出,除了小賭小博外,也別無選擇。縱觀春節全過程,缺乏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人覺得很舊,不新鮮,有個年年要過,年年又不想過的情結。
三、宜都春節習俗發展趨勢
宜都春節民俗是宜都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涵了宜都民俗及藝術的精髓。隨著時代的發展,宜都傳統的春節民俗文化已經逐漸淡化了,許多不適合現代社會的習俗已經被淘汰。比如:在隨時都可進補的今天,冬季進補的習俗已不像以前那麼講究,也並不是只在春節才可吃湯圓。
現在由於用上了自來水,往往是這里在禁水,那裡卻擰開水龍頭,讓水嘩嘩直流。因此,年初一嚴禁倒水一俗已屬徒有形式而已。禁掃地這一習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為春節期間人來客往,不打掃一下的確有礙觀瞻。因此,從衛生角度出發,不少年輕人也就對這些傳統禁忌習俗不怎麼講究了。年初一不能看醫生的禁忌,年老一輩仍然堅持這個說法,然而這對病人的身體健康是大大不利的,年輕一輩也大多不在意這個說法。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吃東西圖個新鮮,也就沒什麼殺生會惹血光之災的顧忌了。
從走訪調查情況可以看出,宜都春節節慶的氣氛越來越淡,許多原有的春節民俗已經漸漸被淡化乃至遺忘。一些具有封建色彩的民俗被淡忘是好事,然而一些喜慶的民俗被淡忘就使得春節的宜都顯得蕭條冷清,許多人出現了「過年也沒什麼意思」的想法。
今後人們過春節,將會向簡單化發展,吃住行都會交給酒店賓館,也不會局限於家裡,而是走出門旅遊,走出去參加群眾性文化活動,一些傳統春節習俗會漸漸淡忘,一些所謂的禁忌也會逐漸被打破。
四、宜都春節習俗的發揚
春節是中國最傳統也最古老的節日,當然這個傳統文化不能丟,更不能失傳,要在堅持中進行挖掘,在發揚中創新
8. 寫一篇我愛家鄉的風土人情優秀作文550字
春天,有漫山遍野的野花,在嫩綠小草的襯托下,充滿生機,香飄萬里;茂密的森林鬱郁內蔥蔥.那也容是我小學上學時的必經之路,每天都能看到鳥兒們在枝頭上跳著優美的舞姿,聽著它們唱著歡快的歌兒;忙碌了一天的你如果走進綠色的海洋,聽聽鳥語,聞聞花香,定是你在嗅覺中產生愉快,能消除因整天的工作而帶來的疲勞,從而有效地調節人的精神和情緒.
夏天,清澈的小河終年潺潺蜿蜒著從村旁流過;常常會看見小魚兒露出頭像頑皮的孩子在水裡游來游去,時而吹出許多小泡泡.小河滋潤著沿途的數萬群眾.那是我們兒時的天然樂園,我和小夥伴們經常去那裡追逐嬉戲.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一望無際的田野里是金燦燦的一片,一陣秋風拂過稻浪滾滾,那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成果,他那掛滿汗珠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冬天,山間、樹枝上、小河旁、田野里到處是雪茫茫的一片,彷彿是一朵朵盛開的梨花,點綴著那銀裝素裹的的鄉村.使人感受到一種晶瑩、潔白、充滿童話般的美麗.
家鄉的氣候新鮮,使人感到無比的舒服,但可貴的還是那深厚而濃郁的風土人情,它無時不在.
我愛家鄉的山,我愛家鄉的河,更愛家鄉的濃濃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