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國外小學作文教育

國外小學作文教育

發布時間:2021-02-28 07:19:50

① 擅長小學作文教學的優秀老師或專家有哪些(國內外的都可以),與此相關的優秀著作有哪些

管建剛、魚溟慧

② 《從教育中看中外小學生的不同》作文

一位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游歷歐洲。這個小姑娘就是烏塔。
讀了《烏塔》這一課,我感慨萬分。烏塔,十四歲獨自游歐洲,這對從未出過遠門的中國孩子來說,想都不敢想。中國的孩子什麼事都依靠父母,父母也縱容他們,真是「頂在頭上怕碰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而烏塔,十四歲就能獨游歐洲,而十四歲的我們連碗都不會刷。我記得在報紙上看過這樣一件事:一位重點中學的女學生,有一次吃兩個煮熟的雞蛋,但她連皮都不會剝,以至於哭著回家去了。我想,不嬌慣孩子才對孩子的成長有益處!
現在的孩子花錢都大手大腳,動不動就買一個東西,鉛筆盒上的漆掉了就把鉛筆盒扔了,再買一個新的.如果有十個兒童,每人一天花一元,一年365天就會花掉3650元,這足以讓人們震驚。孩子們不知道節約,不知道賺錢的難處,才讓他們養了不節約的壞習慣,而烏塔呢,她知道羅馬小攤上賣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貴,所以她就隨身帶著水,不必再浪費開支。她不但知道節約用錢,還自己賺錢,為了這次旅遊。她准備了三年,在這期間里,她幫超市分發廣告單,星期日到別人家裡去陪兒童玩。總之,她為了賺到錢,想盡了一切辦法。最後,她終於賺夠了一半。爸爸給了她另一半。但我國的孩子又是怎樣做的呢?瞧不起那些低微的職業:清潔工人瞧不起,買報紙的瞧不起,送牛奶的瞧不起。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心理,才一事無成。所以學會經營和管理才能使孩子走上社會健康成長。
其次,就是有責任心。烏塔每到一地,就先給父母打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現在的孩子幾乎一玩就忘了父母,父母在家裡著急死了,孩子卻在那裡玩得興高采烈,直到父母急切地找到孩子心裡的石頭才落了地,想打卻不忍心,畢竟孩子是父母的一塊心頭肉呀!所以,孩子們也應該有責任心才對。
最後,就是教育了。正如烏塔所說的那樣: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的世界總不完美。這種說法是對的。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是出於關心還是溺愛,孩子們只有從籠子里被放出來才能了解外面的世界,不讓孩子出門是對孩子們的關心嗎?像井底之蛙一樣,能提高知識嗎?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的世界總不完美,為什麼就不讓他們出去鍛煉?國外的小學總是從兩個方面來培養孩子:一是知識的培養,二是實踐的培養。而我國最注重知識的學習,總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足夠了,但是不親自動手實踐怎麼能證明知識的作用呢?實踐不是能證明一切嗎?
讀了《烏塔》這篇文章,我想對我國的父母們說:「放開孩子吧!給他們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對我國的孩子們說:「要尊敬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③ 很好奇外國小學生是怎麼寫作文

在一篇抄文章里,一定要注意條理,文章不能文不對題,雜亂無章,最好的辦法就是列提綱,腦子里有這么一個輪廓,再細細描繪。描繪過程中,要現實,不能寫什麼「公雞下蛋」之類的,否則會鬧笑話。還要注意標點,不能亂點,標點也有標點的規律,該停頓就停頓,該省略就省略。

④ 中國與外國教育的差異小學四年級300字語文作文

1、洋為中用要結合國情,不可全盤否定自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引進外國的教育特色也要結合我們的國情。比如:在教學中是應該努力營造一種安全、舒適、寬松、民主、友好、和諧的教學氛圍,但不可過於放鬆、懈怠。就拿課堂教學中做練習這一環節來說吧,在紐西蘭,此時學生可以採用任何姿勢;坐在課桌前;倚在桌腿上;席地而坐;趴在地上甚至躺在地上。這樣的課堂教學未免太懶散懈怠了,會直接影響整體教學效果,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很不利於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和嚴肅人生觀的培養。另外,在教學上,我們的系統性、計劃性比他們強,我們的基礎教育抓得更實在。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系統、全面和牢固,這對今後的繼續學習是十分有利的。我們在向他人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又不可全盤西化、盲目追隨、失去自我。
西方教育的核心特點是以人為本、弘揚人性、發展個性、鼓勵創新。從紐西蘭的國民素質看紐西蘭的德育是成功的。但起初令我困惑不解,我總覺得我們的德育應好於西方國家。我們基礎教育階段的德育重心和方式應重新定位和再思考。著眼點應由抽象的轉移到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尊重與互愛上來;教育方式應由強制的說教灌輸式轉變為實在的點滴滲透式。讓孩子們首先學會尊重別人,愛自己的兄弟姐妹,與人平等相處,然後發展到熱愛周圍的環境,熱愛自己的家鄉等。試想一下,一個不懂平等尊重的人,甚至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的人何以愛黨、愛國?因此,我們的德育也應把平等尊重,互愛合作作為我們的德育的培養目標。平等尊重就要放下架子,講究談話方式;平等尊重就要機會均等,公開、公平、公正;平等尊重更要減低談話音量和適當降低「海拔高度」;平等尊重是互愛合作的前提,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本條件,更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保證。

⑤ 美國小學寫作怎樣教

今年發布的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3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閱讀圖書4.77本,較2012年增加了0.38本。嚴謹的國際閱讀率比較研究顯示,當下韓國國民人均閱讀量約為每年11本,法國約為8.4本,日本為8.5本左右。在發達國家中,美國人的閱讀量比較高,年人均閱讀量達到了21本。
尤為引人矚目的是,在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中,在問及不讀書的原因時,高達35.8%的受訪者的選項是「沒有讀書習慣」。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美國的中小學是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閱讀也搞「馬拉松」
去年,紐約舉行了一個持續七天的「閱讀馬拉松」活動,每場朗讀會將在不同的地點舉行,包括紐約植物園、曼哈頓和皇後區的劇院、畫廊、酒吧等。
「閱讀馬拉松」活動在美國中小學中非常普遍,每學年舉辦一次,時間也要長得多,為期4周。參與對象往往是全校乃至整個學區的學生。競賽期間,各年級學生都需在筆記本上記錄每天的總計閱讀時間及書目,並由家長簽字予以監督,每班據此統計學生本周累計的閱讀時間。學校還設置公告牌公布各班讀書情況,比賽結束時,全校各班閱讀時間的總和被記為該校總閱讀時間。該數據將上報至上級教育部門,以此反映出該校學生閱讀習慣,並成為學區學齡兒童父母重視的一個參考數據。
其實,美國人對「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有更深刻的認識。柯林頓擔任總統時期,推出了兒童閱讀全國計劃,並頒布《卓越閱讀法》,還在《中小學教育法》第二章中加入與閱讀有關的條文,首次以法律形式規范和引導學生閱讀。在小布希擔任總統期間,美國推出了名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法律,其中面向學前教育的「閱讀優先」項目,要求每個州都制訂一套綜合性閱讀計劃,保證每個孩子在三年級時能夠掌握閱讀能力。此外,該法律還制訂了專門計劃,幫助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享受閱讀。奧巴馬總統則推出43.5億美元的「競爭登頂基金」以支持教育改革和課堂創新。
這一系列的國家行為都體現了美國基礎教育階段閱讀教學改革的進程,他們在一步步地解決閱讀難題。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學者的研究結論:「美國小學生閱讀量是中國小學生的6倍。」美國人的閱讀習慣既非天生如此,亦非文化遺傳,而是後天習得的結果。
從死記硬背到整體閱讀美國課堂改革閱讀教學
閱讀,是美國小學課堂上的主流教學活動。
美國小學低年級語文課的主要內容就是閱讀,學校和老師有權根據所在各州的課程標准,自行選擇教材供學生閱讀,並作為學習單詞、語法、寫作的部分教育資源。此外,美國小學每天都有大約20分鍾的閱讀時間。每班給每個學生配備一個放書的收納盒,裡面放著老師根據每位學生的需要提供的約十本讀物,每月更新一次,供學生自由取閱。一年級主要由老師繪聲繪色地為學生們閱讀,與其互動;二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老師挑選趣味性強、便於表演的繪本,鼓勵孩子們閱讀和表演;中高年級則基本由學生自主閱讀。閱讀時間是神聖的,不會被挪為他用。
此外,美國小學通過布置每天的閱讀作業,引導孩子們的課後閱讀。從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就有必須完成的閱讀作業,二年級學生每天必須完成15分鍾以上的閱讀作業,每日閱讀時間隨年級增加。
實際上,美國中小學的閱讀教學改革,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9世紀初,官方指定《新英格蘭識字課本》和《拼音課本》為閱讀教材,重視兒童「聽音」意識的培養,以背誦閱讀教學法為主。第二階段,20世紀初,心理學家桑代克引入 「情境」這一概念,強調外部刺激,有力地駁斥了背誦教學法,形成了看圖說話的識字與教學方法。第三階段,20世紀60年代,教育學家杜威發起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形成語言經驗教學法,批判以記憶為主、枯燥死板的閱讀方法,強調使用高質量閱讀材料的重要性,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和寫作。第四階段,20世紀70年代,凱·古德曼的整體語言法取代了語言經驗法,強調聽、說、讀、寫整體的不可割裂性與語言環境的重要性,同時要求老師和學生自行選擇閱讀材料。
深層閱讀、科學書單全美統一分級閱讀體系
2010年頒布的美國《共同核心州立標准》,制定統一的美國中小學生閱讀標准,同時還列出了不同年級推薦閱讀的範文原文,通過在文本里加註釋,讓老師引導學生品味片段,制定清晰、垂直的年級閱讀進步標准等。如在文學文本的閱讀技巧與結構方面,四年級要求「比較和對比不同的敘述故事包括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敘述角度的不同」。五年級則要求「描述敘述者或說話人的觀點是如何影響整個事件的」。
科學的閱讀標准,確保學生閱讀基本技能的掌握和閱讀能力的提升。同時,也給中小學生課外閱讀提供了相應的分級閱讀標准。
分級閱讀的理念被學校和家長普遍認可。很多中小學校採用圖書閱讀計劃,設置課程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並建立自己的分級閱讀資料庫,按照閱讀項目的推薦采購圖書。美國小學一般規定,小學生每周一自己去學校圖書館,登記借書,帶回家閱讀,每周五歸還。一年級小學生每周可借一本書,每升高一個年級,最大借書量就增加一本。學校圖書館的閱讀資源質優量足,藏書的知識性、趣味性俱佳,數量為在校學生人數的10倍左右,不同難度的書比例適當,每年更新部分藏書。
近年來,美國還開發了分級閱讀電子有聲圖書館,作為日常閱讀平台。電子圖書館從A到Z共24級,另有一個AA預備級。每一級約有17本讀物,難度適中、主題多樣、文字精煉、趣味盎然;讀到最高一級,可積累大約5000個單詞。每本電子繪本和電子書都是看、聽、讀、回答問題四合一。問題的設計著眼於引導小讀者關注並理解讀物的要點,選項難度逐漸提高。

⑥ 什麼很多國家的小學教育水平不高 為什麼很多小孩都上不了學 用這個圍中心 寫英語作文 謝謝 急用

水平要幾年級的?

⑦ 中外小學生的不同作文400字,

美國基礎教育的關鍵詞:學在玩中,責任感教育,企業家精神,勤工儉學,學習習慣,領袖精神,藝術教育,體育教育,讓孩子學會自己選擇,多元化。
中國教育則是填鴨式和逼迫性的教育,家長和學校的功利性太強,以至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和天性。這么說可能太抽象,建議去看看張楊的《年輕的戰場》,在書 的最後是他在美國小學教書的真實感受
中國小學生天天寫很多的作業,而外國基本上沒有什麼作業,很輕松。中國小學生在學校呆的時間特別長,外國卻下午一兩點就是放學了。中國小學生喜歡在家裡,外國小學生喜歡出去玩。中國小學生沒外國的自由。
舉個例子,一位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游歷歐洲。這個小姑娘就是烏塔。讀了《烏塔》這一課,我感慨萬分。烏塔,十四歲獨自游歐洲,這對從未出過遠門的中國孩子來說,想都不敢想。中國的孩子什麼事都依靠父母,父母也縱容他們,真是「頂在頭上怕碰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而烏塔,十四歲就能獨游歐洲,而十四歲的我們連碗都不會刷。我記得在報紙上看過這樣一件事:一位重點中學的女學生,有一次吃兩個煮熟的雞蛋,但她連皮都不會剝,以至於哭著回家去了。我想,不嬌慣孩子才對孩子的成長有益處!
現在的孩子花錢都大手大腳,動不動就買一個東西,鉛筆盒上的漆掉了就把鉛筆盒扔了,再買一個新的.如果有十個兒童,每人一天花一元,一年365天就會花掉3650元,這足以讓人們震驚。孩子們不知道節約,不知道賺錢的難處,才讓他們養了不節約的壞習慣,而烏塔呢,她知道羅馬小攤上賣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貴,所以她就隨身帶著水,不必再浪費開支。她不但知道節約用錢,還自己賺錢,為了這次旅遊。她准備了三年,在這期間里,她幫超市分發廣告單,星期日到別人家裡去陪兒童玩。總之,她為了賺到錢,想盡了一切辦法。最後,她終於賺夠了一半。爸爸給了她另一半。但我國的孩子又是怎樣做的呢?瞧不起那些低微的職業:清潔工人瞧不起,買報紙的瞧不起,送牛奶的瞧不起。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心理,才一事無成。所以學會經營和管理才能使孩子走上社會健康成長。
其次,就是有責任心。烏塔每到一地,就先給父母打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現在的孩子幾乎一玩就忘了父母,父母在家裡著急死了,孩子卻在那裡玩得興高采烈,直到父母急切地找到孩子心裡的石頭才落了地,想打卻不忍心,畢竟孩子是父母的一塊心頭肉呀!所以,孩子們也應該有責任心才對。
最後,就是教育了。正如烏塔所說的那樣: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的世界總不完美。這種說法是對的。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是出於關心還是溺愛,孩子們只有從籠子里被放出來才能了解外面的世界,不讓孩子出門是對孩子們的關心嗎?像井底之蛙一樣,能提高知識嗎?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的世界總不完美,為什麼就不讓他們出去鍛煉?國外的小學總是從兩個方面來培養孩子:一是知識的培養,二是實踐的培養。而我國最注重知識的學習,總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足夠了,但是不親自動手實踐怎麼能證明知識的作用呢?實踐不是能證明一切嗎?
讀了《烏塔》這篇文章,我想對我國的父母們說:「放開孩子吧!給他們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對我國的孩子們說:「要尊敬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⑧ 求一些外國小學生、初中學生作文的網站

美國:1.自敘文。表現個人特別的文章,包括書信及根據自己的經歷寫成的記敘文等。2.實用文。包括事務性書信、報告、說明、評論等社會生活中需要的文章。

日本:1.表現自己。表達個人的所聞所思所感,包括日記、書信、感想和所謂生活文等。2.社會通訊。發揮社會傳達機能,以溝通思想為目的,要求明晰、平易、起到充分達意的作用。包括記錄、通訊、觀察報告、實驗報告、調查報告、評論文等。

英國:1.跟學生個人經驗有聯系的作文。與學生的種種印象、感覺、情緒和想像的再現有聯系,其素材來自作者自身。包括感想、詩、故事等。2.跟學生個人經驗無聯系的作文。客觀敘述事實,包括說明文、記敘文、意見陳述文、論說文等。

德國:多數為調查報告、事件報道、科技說明、會議記錄、演講提綱、新書介紹、商品廣告等。寫真事報告的選題大多來自日常生活,如夏令營活動、節日聯歡、自行車比賽等;寫應用文的選題包括活動通知、尋物啟事、游泳注意事項、架設野營帳篷的方法、托鄰居照顧家事的留言等。為了讓學生在作文訓練中充分注意語言的交際功能,還編寫「情境寫作訓練教材」,把各種體裁和題材的寫作練習編到十幾個精心設計的故事之中去,讓學生充當其中的角色,根據故事所描述的情境及提出的要求練習寫文章。

⑨ 外國中小學生怎樣寫作文

關於寫作的起點:「寫作先於閱讀」
人們通常會認為,孩子們會讀、會寫一定數量的字、詞之後,才有可能開始學習寫作。美國著名教育家唐納德/格雷夫斯的看法則不然,他認為孩子不是先學閱讀再學寫作,恰恰相反,是先學寫作,再學閱讀的。他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把文章比做密碼,把寫文章比作編密碼,而把閱讀比作破密碼。他說:「在孩子看來,編密碼要比破密碼空易。而且,如果你知道怎樣編造,那麼你也就知道怎樣拆開。顯然,寫作是能夠促進閱讀的。」
格雷夫斯認為,寫作是一種表述思想的工具,只要有思想,孩子們就一定會本能地使用「寫作」這個工具表達自己的思想。他說:「(在寫作方面)孩子們最初的本能就是畫符號。在他們還沒有上小學以前,就什麼地方都畫——牆上、人行道上、水泥板上、有水蒸氣的窗戶……」格雷夫斯通過調查證明,百分之九十的孩子在開始上學的時候就認為自己會寫作;而認為自己會閱讀的孩子則只有百分之十五。他講述了這個一個案例:一位女教師開始教一年級孩子的時候,就把作文本分發給孩子,說:「這就是你們自己的作文本,如果你們願意,你們現在就可以開始寫。」孩子們經過一番沉思之後,全都動手寫了。少數孩子已經能寫出一些句子;有些孩子只能寫出自己的名字;其餘的孩子則胡亂地或簡單地畫了一些圖畫。可是他們誰也不說「我不會寫」。
作文課上,老師通常是要求孩子保持安靜。但格雷夫斯發現,兒童早期寫作需要藉助嘴和手的活動。他拍下孩子寫作時手的動作,用微型錄音機錄下孩子寫作時自言自語的聲音。他發現,孩子在寫作時,通常都是把話說了一遍又一遍,才在紙上寫出來。事實說明,孩子們早期寫作是需要自己的發音器官幫助的。在早期寫作過程中,孩子們在課堂上說話和繪畫不僅不是調皮搗蛋的表現,而恰恰相反,正是兒童寫作所需要的正常活動。
格雷夫斯經過長期的觀察和實驗,還總結出兒童學習寫作過程的一個規律,這就是從自我中心到自我批評。兒童寫作之初,完全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對於寫作毫無畏懼,不管人家看不看懂。他認為這種自信、自得其樂是兒童學習寫作的積極性的源泉。他說:「自我中心給自己穿上了護身盔甲。孩子需要這種盔甲。在這個階段,他決不會停下來去思考別人能否看懂他寫的東西。」兒童上學以後,隨著寫作能力不斷提高,「自我中心」的寫作階段便不能持續很長的時間。當一個孩子回頭再讀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時,偉大的突破來臨了。從此以後,孩子便進入用批評的眼光來看待自己作品階段。從這個時候開始,他會主動地、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寫作。格雷夫斯認為,這就進入了孩子寫作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⑩ 美國中小學是如何教作文的

張祖慶:作文教什麼經常有老師感嘆,作文太難教了:不知道教什麼,不知道怎麼教。發出這樣感嘆的老師,不在少數。作文到底該教什麼?我想,還是回到寫作主體——學生本身。和孩子們聊聊,你會發現,他們怕作文的原因總是大同小異:不知道寫什麼,不知道怎麼寫。其實,還有一點孩子說不出來:為什麼要寫作文?從這個意義上說,作文課,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有三個:第一,為什麼寫?第二,寫什麼?第三,怎麼寫?前兩個問題關涉寫作動機和寫作內容,第三個問題,則關涉寫作技法。第一個問題,涉及到作文的本質,太宏大,限於篇幅,此處不作闡述——而且是作文教學中比「教什麼」更重要的問題。而一旦寫作動機問題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自然也迎刃而解。因此,怎麼寫,就成了最核心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們的作文課,實際上在做著兩件事。一是,老師常常告訴孩子們一系列的名詞術語,什麼「豬肚」、「豹尾」,什麼「結尾十法」、「開頭十法」,什麼「詳略得當」、「中心明確」……老師空對空地講了一堆概念,然後,一撒手——你們自己去寫吧!二是,老師使出渾身解數,創設一個情境,開展一項活動,讓孩子們經歷或疑惑、或興奮、或吃驚、或激動的種種情感體驗,然後,一撒手——你們把這個過程寫下來吧!第一種做法,猶如游泳教練不讓孩子們下水,在岸上大講游泳知識,完後,讓學游泳的人自己去撲騰——結果,怎麼也學不會游泳。第二種做法,是教練千方百計地游說、宣傳游泳是多麼有意思,並把學游泳者帶到水池邊,激起游泳的慾望,於是,一撒手,盡情游吧——結果,還是學不會。並非危言聳聽。當下的作文教學,確實存在著這兩種現象。這也許是長期以來作文教學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出路何在?還是回到「兒童寫作」這一本體上來。我們面對的是兒童,是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他們善於用肢體語言和口頭語言來表現喜怒哀樂,卻缺乏用文字來表達喜怒哀樂的實踐經驗。因此,如果任由孩子們憑感覺去寫,肯定寫不好。這就需要教師做具體的寫作技法上的指導。如何指導?就寫作本身進行指導。寫作是什麼?是一種用文字元號表達思想的過程。這是一個動態的,由一系列行為組成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要對這個過程進行分解、指導,進而讓我們的兒童切實地掌握寫作技法,用比較貼切的語言,比較准確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和觀點。美國、日本等國家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就很重視對寫作行為進行分解,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寫作。日本三年級有一個調查作文項目,他們的教材中,有如下的字樣—— 「我們周圍有很蟲,仔細觀察這些蟲可以發現十分奇怪有趣的事。找一種我們周圍的蟲,用放大鏡、尺等工具進行調查、研究,然後把觀察的事物寫成文章」,這是作文的內容。接著,教材詳細地指導觀察筆記的寫法—— 「作記錄時要注意以下的事項:觀察的日期、星期、天氣、氣溫;蟲的身體特徵(形狀、顏色、大小、構造等);蟲的行動方式:叫聲、吃的方法食物等;你認為有趣的事、奇怪的事」,這其實是教給學生怎麼做觀察筆記。還要查閱資料,「如有疑問,自己一下有關的詞典、網路全書之類的書。」接下來就是寫文章。文章怎麼寫?「把圖表等放到文章裡面去,寫得別人容易懂;把書中寫到的和觀察到的與自己所想到的作比較,要寫的每一項內容要加一個小標題。」有一個叫山田君的學生,根據這個習作指導,做了西瓜蟲的觀察筆記,他的文章小標題有「調查日期、抓到的場所、身體的特徵、西瓜蟲的生活方式」。有了這樣的細致的觀察筆記的指導,學生今後寫觀察作文,就知道了怎麼觀察、怎麼把觀察到的呈現出來。作文教學,就是要教給孩子們寫作的程序性知識。什麼是程序性知識?比如一個工人,到流水線上操作,第一步要做什麼,第二步要做什麼,第三步要做什麼,這就是程序性的知識。他知道這些知識,他就成為一個合格的員工。寫作文同樣也要一些程序性的知識,這些程序性的知識並不是告訴孩子們這一篇作文要怎麼寫,而是要教給他們這一類作文怎麼寫。人教社七冊有寫童話的單元,將童話故事的主體部分展開寫具體,這是這次習作訓練的重點。孩子們往往知道這樣的習作知識,但卻缺乏這樣的能力——其實是不知道怎麼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程序。怎麼辦?給孩子們搭建「腳手架」吧。於是,我用《巨人的花園》情節圖,來幫助孩子們建構寫作的程序性知識。第一次, 以《巨人的花園》為例子,呈現三段式文章的結構,讓孩子們明白,童話故事要一步一步寫完整。寫清楚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第二次,呈現《巨人的花園》故事詳略圖,直觀地讓孩子們感悟,寫童話,要將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具體地寫出來。在篇幅上表現為,突出重點,略寫頭尾。 有了這兩次情節圖的直觀展示,孩子們對怎樣把故事寫完整,怎樣將重點部分展開寫,就有了理性認識。這樣,童話寫作的程序性知識,就得到了滲透。作文教什麼?教作文的程序性知識。所幸的是,中國台灣的作家王鼎鈞先生,早有了這樣的認識。王先生寫出了《作文三書》洋洋三本作文指導叢書,此書,設若中國的語文老師人手一部,則作文教學的面貌,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閱讀全文

與國外小學作文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