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舌尖上的春節作文600∼800字
爆竹,
輕輕,揉揉擦亮夜空。
絲絲,縷縷不斷感動。
在響徹天空的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春,一個生機勃勃的字眼,春節,一個飽含詩意的的名字,但在我這個「吃貨」眼中,便是舌尖上的一塊肥肉。
聽說外婆外公正在做團子,我一個名副其實的大閑人,也是該露露手了,便趕過去幫忙。我摩拳擦掌,把時時刻刻不離手的手套都脫了,隨手抓一個粉團,學著外公的樣,轉轉捏捏,往裡頭添餡。最後像變魔術一樣捏了一個尖尖的頂,餡就老老實實地「躺」在了裡面。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團子上會出現「皺紋」。我開始「加工」了起來,越捏越糟,適得其反,還破了一個洞。我把團子扔給外婆,想讓外婆幫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剛剛某人還說…」我的臉瞬間漲的像滴出血來,一把抓過團子,道:「看好了,我會!我是清白的!」「我看你的臉色的卻是青一塊白一塊!」 哥哥調侃我道。我冷哼一聲,學著外婆的樣,把團子放在水裡滾來滾過去,一個光滑無比的團子響當當地誕生了!我的向爸爸看去,他卻站在不遠處笑吟吟的看著我,頓時明白他用的是激將法,向他投一個堅定的眼神,我便繼續埋頭苦幹。
「撮的好我我就捏的好,捏的好我就填的好,填的好我就做的好…」帶著絲絲春意的風灌入屋內,伴著小曲,在小屋裡來回的回盪。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吳大師的手下,白白嫩嫩的團子花樣百出,改頭換面,成了小兔子的形狀,愛心的形狀,成了我「吳氏的創意米團組!」
「蒸團子咯!」一聲大喝,籠子來了,我們把團子一個個放進去,白嫩嫩的團子便一個挨一個擠在了籠里。
盼著,盼著,「新出爐的團子來咯!」眾所期盼的聲音終於到來,一籠冒著白煙的團子出現在眾人面前。我抓起一根筷,給團子「化妝」,點紅。幾分鍾後,眾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魔爪伸向籠子,狼吞虎咽。我也不例外,辛苦了這么多時辰,就坐等這一刻了,一手一個,吞了下去,兩個都不夠塞牙縫,便捅了捅老姐:「看!灰機!」趁姐姐的目光在天空中飄盪,我抓住機會,,奪過她的蘿卜絲團子,迅速往嘴裡一送,滑溜溜的進了我的肚子,等老姐發現手一空,我便兜著兩個團子逃之夭夭。
外婆家的蒸團沁人心脾,香香濃濃,軟軟粘粘,有種清香直達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環繞在舌尖上,更有種年味,舌尖上的年味!
Ⅱ 老師讓以《舌尖上的春節》寫一篇作文,誰能幫幫怎嘛寫
昨晚看《舌尖上的中國》之餃子和年糕篇,看到爺爺奶奶們在為春節兒孫團聚手工准備年貨時,不由想起小時候,每到春節前,媽媽為全家人准備花生糖、炒米糖、芝麻糖、肉圓、藕圓、蛋餃、糖醋魚、蘿卜絲的情景。
小時候住大平房,還算寬敞的廚房裡有兩種爐子,一種蜂窩煤爐,平常生活使用;另一種灶台,平時都是冷的,只有過年前才會點燃。那時候媽媽總會提前很多天准備各種材料,雖然家庭不算富裕,但媽媽對食材還是相當挑剔的,這一習慣一直持續到今天。偶爾到我家來燒飯,就會對我們買的各種調料和原料,鄙視一番。扯遠了。。。
然後媽媽會選擇一個完整的休息日,從一大早開始忙起,趕著當天把一個品類全部完成。灶台的火通常吃完午飯後點燃,為了第一時間吃到新出爐的各種稀奇貨(因為只有過年才能吃到,小時候覺得很稀奇),放了假閑得慌的我,自告奮勇的去幫忙燒柴火。點火當然不用我,因為技術含量太高,我只要保證燃起來的火焰不滅,再根據媽媽的要求偶爾加柴減柴控制火量就可以了。看著熊熊的柴火,和星星點點紛紛往煙囪里擠的小火星,聽著柴火被燒得啪啪作響,腦子里浮現著即將出爐的美食,盡管小臉被烤的通紅,也心甘情願。
第一天通常先做春節零食----糖果子,可以趕在年前送些給長輩朋友,也讓貪吃的小傢伙們提前飽飽口福。熬糖稀是製作糖果子的第一步,,先把大量糖和水融合,然後用大火燒開,後改小火慢慢熬,熬到糖稀淡黃有一定粘度時,加入事先准備好的花生米或是炒米、芝麻一類,攪拌均勻收收干,整體撈起來,稍稍冷卻後,放在大桌子上擀平、切條、切片,等到完全冷卻後,就變成香脆可口的花生糖、炒米糖或是芝麻糖了,不過一次只能成一種哦,做幾種就要幾次以上完整的過程。
猴急的我,常常等不及每鍋糖果子完全冷卻就要下手,忙著把微熱柔軟還有點粘牙的甜點往嘴裡塞。就這樣一鍋一鍋一種一種品嘗下來,肚子徹底飽了,晚飯也不用吃了,然後借口困了,就提前撤退了。至於媽媽後來搞到幾點才收工,我也不太清楚了。反正第二天通常還會看到一種叫百脆的零食,應該是在薄薄的一段一段的面外面撒上芝麻再油炸而形成的。有甜味有鹹味,相當酥脆。
還有一種好吃的糖果子是花生酥,這個應該算是糖果子中的戰斗機,我認為是最好吃的一種。不過自己家沒法做,除了上面的步驟外,還需要捶打這一過程,這通常由兩個壯漢完成,他們掄著手中的大木槌此起彼伏的捶打那些熬好的花生米糖稀混合物,嚴寒的冬天,雖然只穿著一件單薄的圓領衫,頭上仍然茲茲冒著熱氣。在「咚咚」的捶打中,暗紅色的花生糖逐漸變成白色,糖稀完全喪失了本色,壯漢們把它撈起來,擀平切條切片冷卻,它就由原先香脆的花生糖,變成酥脆的花生酥了。
再一天起鍋就輪到春節菜餚了。這些用大鍋油炒(炸)過的食物,可以儲存很長時間,這樣春節那幾天,既可以保證頓頓豐盛,也不用那麼忙著准備了。炒蘿卜絲是唯一需要提前准備的蔬菜,用油炒過的干蘿卜絲,到吃的時候拿出來,加上黑木耳,糖醋麻油一拌,酸酸甜甜的很是爽口。肉圓藕圓糖醋魚這些,炸完還只能算半成品,到吃的時候需要簡單再加工才能出類拔萃,所以做這些食物時,我是基本都要溜出去玩了。有時候炸肉圓時,被香味吸引過來,纏著媽媽炸幾個全熟的吃,就很滿足了。
蛋餃製作是用不上大灶的,用小爐子小火煎就可以了。蛋皮通常是買現成的,肉餡媽媽自己調,有時候忙不過來,就叫我來幫忙看爐子,給蛋餃翻身,這些工作也會換來幾個成品蛋餃的獎勵,嘻嘻。
如果幫到你,請記得採納,O(∩_∩)O謝謝!
Ⅲ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對美食的鍾愛程度,可能在這個世界上是無出其右的。就拿我們最喜愛、最重視的節日——春節來說,吃,絕對是春節的一項重頭戲。
春節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漫漫春節二十餘天,幾乎每天人人都在各色美食的海洋中徜徉。琳琅滿目、應接不暇的各類春節美食,不僅寄託著人們辭舊迎新的喜悅,更承載著我們對闔家團圓、國泰民安的心悅。
臘月一到,挨家挨戶開始了上演打年糕的戲碼。婦女們將早早泡好的糯米洗凈,放入鍋灶中烹煮。幾個年輕力壯的漢子排著隊打年糕。只聽叫喚聲「出鍋了!」婦女們將煮熟的糯米放入石臼。一個壯士立馬掄起木槌,捶向石臼中的糯米,旁邊有一人需要配合的翻動糯米團。你一錘,我一翻,如此默契,如此和諧。
大約十分鍾後,一顆顆糯米粗糙小子在木槌的造化下,形成了一個個俊俏的白面書生。光滑的糯米團從石臼中被請上了案板上,下面的活就要交給有著二十年經驗的老師傅了,只見他雙手不停地搓,揉,按,面團好像和他很投緣,乖乖地隨他折騰。
等到圓鼓鼓的面團化身成長長的條子,只見他拿著一根細細的白線,用力拉緊後,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塊糯米團拉成了幾塊大小長度,寬度一模一樣的年糕。流水線似的工序還沒有完結,最後的畫龍點睛之筆就要交給我了。
我拿起刻有福字的印章,沾上紅水(可食用的)輕輕地印在年糕上,陽光下,潔白的年糕鑲著鮮艷的福字,寓意來年日日高。
大人們憧憬著來年的美好願望。饞嘴的我卻一手抓起一塊沒有成形熱氣騰騰的年糕,往芝麻糖碗了重重的沾了一下,急切切地放入口中。小嘴巴包著年糕,用力地咀嚼著。年糕的韌勁有道,芝麻的唇齒留香,好吃的讓我無法啟齒。
Ⅳ 舌尖上的春節作文1000字
我的媽媽是貴州人,從小,我就沒的去外婆家。小時侯,看著別的小朋友去外婆家,我心裡很羨慕,常常纏著媽媽要外婆,媽媽總是說:「以後帶你去看她。」可這個以後從沒到來過,慢慢地我也就不提了。
去年寒假,當媽媽說要帶我去外婆家的時候,我真的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坐上了火車,才相信終於要見到親愛的外婆了。
可是上車沒多久,我就開始後悔了,因為是春運期間,火車上擁擠不堪,各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氣味交織在一起,熏得人透不過氣來。沒辦法,我只好睡一會覺,看一會書,好不容易熬過了30個小時。
下了火車,又坐著汽車在山路上顛簸了四個小時,我們終於在一座大山前停了下來。拎著行李下了車,活動了一下麻木的腿腳,我發現山腳下根本就沒人家!
「咦,媽媽,外婆家在哪呀」
媽媽疲憊地笑了笑說:「早呢,還有大約兩小時的山路,是要靠自己走上去的。」我的媽呀,我差點沒暈過去。現在我明白了,為什麼直到今天,我都快12歲了,她才帶我來外婆家!
還好,沒走多遠,舅舅就來接我們了,第一次看見我,舅舅好象有點激動,居然一下子抱起了我,把我鬧了個大紅臉。
冬日蒼涼的午後,在蜿蜒不盡的山道上,我們三個人吃力地走著。看得出,舅舅很想逗我開心,操著生硬的普通話不停地跟我說著什麼。我有一搭沒一搭地敷衍著他。渾身酸痛的我在心裡暗暗發誓:下次,打死我,我也不來了。
走到日影西斜,忽聽舅舅對埋頭走路的我說:「琳琳,到了。」我一抬頭,眼前是一個古老的村落,斑駁的白牆,一色黑瓦。村口的一棵大樹下,站著好些人,他們也發現了我們,只見一個瘦瘦高高的老婆婆迅速地沖了過來,一把拉住我,嘴裡嘰里哇啦地說著什麼,我聽不懂她的意思,但「琳琳」兩個字還是聽得出來的,媽媽在旁邊哽咽著對我說:「孩子,叫外婆呀。」
「外婆!」第一次當面叫出這兩個字,我有點尷尬。我看見外婆的眼淚一下就湧出來了……
在外婆家過年,我覺得自己就象一個受寵的公主一樣,每時每刻都被濃濃的親情包圍著,可是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初四我們就動身回來了。
又是在崎嶇的山道上,外婆拉著我的手,舅舅幫我們背著行李,把我們一程程地送下來。一路上,外婆對我說得最多的話就是:「再來啊。」說了一遍又一遍。到了山腳下,當汽車遠遠地開來的時候,外婆急切地拉住我,又一次重復著這三個字。我望瞭望直沖雲霄的大山,又看了看外婆布滿皺紋的臉,努力學著貴州話對她說:「外婆,明年,我們一家都到這里來過年!」
Ⅳ 舌尖上的春節作文大全350字數
外婆家的蒸團沁人心脾,香香濃濃,軟軟粘粘,有種清香直達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環繞在舌尖上,更有種年味,舌尖上的年味!爆竹, 輕輕,揉揉擦亮夜空。 絲絲,縷縷不斷感動。 在響徹天空的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春,一個生機勃勃的字眼,春節,一個飽含詩意的的名字,但在我這個「吃貨」眼中,便是舌尖上的一塊肥肉。 聽說外婆外公正在做團子,我一個名副其實的大閑人,也是該露露手了,便趕過去幫忙。我摩拳擦掌,把時時刻刻不離手的手套都脫了,隨手抓一個粉團,學著外公的樣,轉轉捏捏,往裡頭添餡。最後像變魔術一樣捏了一個尖尖的頂,餡就老老實實地「躺」在了裡面。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團子上會出現「皺紋」。我開始「加工」了起來,越捏越糟,適得其反,還破了一個洞。我把團子扔給外婆,想讓外婆幫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剛剛某人還說…」我的臉瞬間漲的像滴出血來,一把抓過團子,道:「看好了,我會!我是清白的!」「我看你的臉色的卻是青一塊白一塊!」 哥哥調侃我道。我冷哼一聲,學著外婆的樣,把團子放在水裡滾來滾過去,一個光滑無比的團子響當當地誕生了!我的向爸爸看去,他卻站在不遠處笑吟吟的看著我,頓時明白他用的是激將法,向他投一個堅定的眼神,我便繼續埋頭苦幹。 「撮的好我我就捏的好,捏的好我就填的好,填的好我就做的好…」帶著絲絲春意的風灌入屋內,伴著小曲,在小屋裡來回的回盪。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吳大師的手下,白白嫩嫩的團子花樣百出,改頭換面,成了小兔子的形狀,愛心的形狀,成了我「吳氏的創意米團組!」 「蒸團子咯!」一聲大喝,籠子來了,我們把團子一個個放進去,白嫩嫩的團子便一個挨一個擠在了籠里。 盼著,盼著,「新出爐的團子來咯!」眾所期盼的聲音終於到來,一籠冒著白煙的團子出現在眾人面前。我抓起一根筷,給團子「化妝」,點紅。幾分鍾後,眾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魔爪伸向籠子,狼吞虎咽。我也不例外,辛苦了這么多時辰,就坐等這一刻了,一手一個,吞了下去,兩個都不夠塞牙縫,便捅了捅老姐:「看!灰機!」趁姐姐的目光在天空中飄盪,我抓住機會,,奪過她的蘿卜絲團子,迅速往嘴裡一送,滑溜溜的進了我的肚子,等老姐發現手一空,我便兜著兩個團子逃之夭夭。 外婆家的蒸團沁人心脾,香香濃濃,軟軟粘粘,有種清香直達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環繞在舌尖上,更有種年味,舌尖上的年味!
Ⅵ 請求大家幫忙!急求600字作文《舌尖上的春節》,有高賞!!!
昨晚看《舌尖上的中國》之餃子和年糕篇,看到爺爺奶奶們在為春節兒孫團聚手工准備年貨時,不由想起小時候,每到春節前,媽媽為全家人准備花生糖、炒米糖、芝麻糖、肉圓、藕圓、蛋餃、糖醋魚、蘿卜絲的情景。
小時候住大平房,還算寬敞的廚房裡有兩種爐子,一種蜂窩煤爐,平常生活使用;另一種灶台,平時都是冷的,只有過年前才會點燃。那時候媽媽總會提前很多天准備各種材料,雖然家庭不算富裕,但媽媽對食材還是相當挑剔的,這一習慣一直持續到今天。偶爾到我家來燒飯,就會對我們買的各種調料和原料,鄙視一番。扯遠了。。。
然後媽媽會選擇一個完整的休息日,從一大早開始忙起,趕著當天把一個品類全部完成。灶台的火通常吃完午飯後點燃,為了第一時間吃到新出爐的各種稀奇貨(因為只有過年才能吃到,小時候覺得很稀奇),放了假閑得慌的我,自告奮勇的去幫忙燒柴火。點火當然不用我,因為技術含量太高,我只要保證燃起來的火焰不滅,再根據媽媽的要求偶爾加柴減柴控制火量就可以了。看著熊熊的柴火,和星星點點紛紛往煙囪里擠的小火星,聽著柴火被燒得啪啪作響,腦子里浮現著即將出爐的美食,盡管小臉被烤的通紅,也心甘情願。
第一天通常先做春節零食----糖果子,可以趕在年前送些給長輩朋友,也讓貪吃的小傢伙們提前飽飽口福。熬糖稀是製作糖果子的第一步,,先把大量糖和水融合,然後用大火燒開,後改小火慢慢熬,熬到糖稀淡黃有一定粘度時,加入事先准備好的花生米或是炒米、芝麻一類,攪拌均勻收收干,整體撈起來,稍稍冷卻後,放在大桌子上擀平、切條、切片,等到完全冷卻後,就變成香脆可口的花生糖、炒米糖或是芝麻糖了,不過一次只能成一種哦,做幾種就要幾次以上完整的過程。
猴急的我,常常等不及每鍋糖果子完全冷卻就要下手,忙著把微熱柔軟還有點粘牙的甜點往嘴裡塞。就這樣一鍋一鍋一種一種品嘗下來,肚子徹底飽了,晚飯也不用吃了,然後借口困了,就提前撤退了。至於媽媽後來搞到幾點才收工,我也不太清楚了。反正第二天通常還會看到一種叫百脆的零食,應該是在薄薄的一段一段的面外面撒上芝麻再油炸而形成的。有甜味有鹹味,相當酥脆。
還有一種好吃的糖果子是花生酥,這個應該算是糖果子中的戰斗機,我認為是最好吃的一種。不過自己家沒法做,除了上面的步驟外,還需要捶打這一過程,這通常由兩個壯漢完成,他們掄著手中的大木槌此起彼伏的捶打那些熬好的花生米糖稀混合物,嚴寒的冬天,雖然只穿著一件單薄的圓領衫,頭上仍然茲茲冒著熱氣。在「咚咚」的捶打中,暗紅色的花生糖逐漸變成白色,糖稀完全喪失了本色,壯漢們把它撈起來,擀平切條切片冷卻,它就由原先香脆的花生糖,變成酥脆的花生酥了。
再一天起鍋就輪到春節菜餚了。這些用大鍋油炒(炸)過的食物,可以儲存很長時間,這樣春節那幾天,既可以保證頓頓豐盛,也不用那麼忙著准備了。炒蘿卜絲是唯一需要提前准備的蔬菜,用油炒過的干蘿卜絲,到吃的時候拿出來,加上黑木耳,糖醋麻油一拌,酸酸甜甜的很是爽口。肉圓藕圓糖醋魚這些,炸完還只能算半成品,到吃的時候需要簡單再加工才能出類拔萃,所以做這些食物時,我是基本都要溜出去玩了。有時候炸肉圓時,被香味吸引過來,纏著媽媽炸幾個全熟的吃,就很滿足了。
蛋餃製作是用不上大灶的,用小爐子小火煎就可以了。蛋皮通常是買現成的,肉餡媽媽自己調,有時候忙不過來,就叫我來幫忙看爐子,給蛋餃翻身,這些工作也會換來幾個成品蛋餃的獎勵,嘻嘻。
Ⅶ 舌尖上的春節作文
在響徹天空的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春節,一個令人嚮往的節日,一個合家團圓的節日,但在我這個「吃貨」眼中,便是舌尖上的一塊肥肉。
大清早,外婆外公正在做團子,我一個名副其實的大閑人,也是該露露手了,便趕過去幫忙。我摩拳擦掌,把時時刻刻不離手的手套都脫了,洗洗手,隨手抓一個粉團,學著外公的樣,轉轉捏捏,往裡頭添餡,最後像變魔術一樣捏了一個尖尖的頂,餡就老老實實地「躺」在了裡面。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團子上會出現「皺紋」。我趕忙開始「加工」了起來,越捏越糟,適得其反,還破了一個洞,豆沙餡都漏了出來。我把團子扔給外婆,想讓外婆幫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住了我,「剛剛某人還說……」我的臉瞬間得的像滴出血來,一把抓過團子,連聲道:「看好了,我會!我是清白的!」「清白?我看你的臉色是青一塊白一塊!」哥哥調侃我道。我冷哼一聲,學著外婆的樣,把團子放在米粉里滾來滾過去,一個光滑無比的團子響當當地誕生了!我轉頭向爸爸看去,他卻站在不遠處笑吟吟地看著我,頓時明白他用的是激將法,向他投一個堅定的眼神,我便繼續埋頭苦幹。
「撮得好我我就捏得好,捏得好我就填得好,填得好我就做得好……」帶著絲絲春意的風飄入屋內,伴著小曲,在小屋裡來回地回盪。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吳大師的手下,白白嫩嫩的團子花樣百出,改頭換面,成了小兔子的形狀,愛心的形狀,「吳氏創意米團組」新鮮出爐啦!
「蒸團子咯!」一聲大喝,籠子來了,我們把團子一個個放進去,白嫩嫩的團子便一個挨一個擠在了籠里。
盼著,盼著,「新出爐的團子來咯!」眾所期盼的時刻終於到來,一籠冒著白霧的團子出現在眾人面前。我抓起一根筷,給團子「化妝」,點紅。不等霧氣散盡,眾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魔爪伸向籠子,狼吞虎咽。我也不例外,辛苦了這么多時辰,就坐等這一刻了,一手一個,吞了下去,兩個都不夠塞牙縫,便捅了捅老姐:「看!灰機!」趁姐姐的目光在天空中飄盪,我抓住機會,奪過她的蘿卜絲團子,迅速往嘴裡一送,滑溜溜地進了我的肚子,等老姐發現手中一空,我早就兜著兩個團子逃之夭夭了。
外婆家的蒸團沁人心脾,香香濃濃,軟軟粘粘,有種清香直達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環繞在舌尖上,更有種年味——舌尖上的年味!
Ⅷ 舌尖上的春節作文小學
學著說出我愛她。 ——題記
總有許多馨香不走,在舌尖停留,在心底永駐。
擦擦嘴角剩餘的湯汁,幸福地說:「媽媽我還要!」於是抱著大碗的「青風雪語」,又閉上眼睛享受,享受這媽媽的味道。
「青風雪語」,是媽媽一例拿手湯的名字,乍一看是一片湖水,靜謐而又像極了一處神袛,好像充滿秘密。近看好像一片仙境,星星點點的雪花一沉一浮,帶著小小的綠,帶著小小的綠在朦朧不清的世界裡上上下下,如同形影不離的好夥伴,什麼時候都是一起。說名字的話,只因為喝的時候常常看地走了神,便叫起來了。很幸福的名字。媽媽聽了也這么說。
我從小就是一個嘴巴很怪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早、中、晚飯就是媽媽最頭疼的事情,不合我的口味我可以一直餓著,所以小時候曾經很瘦。於是,媽媽開始找菜譜,不善於做飯的媽媽為了我開始學習,媽媽漸漸地變成了一個好廚師,而我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也愛上了那例「青風雪語」,愛上了那撲鼻而來、帶著溫暖的香氣。
每次捧著一碗湯,摸摸暖暖的肚子,都會想說謝謝,想說媽媽我愛你。可是為什麼,為什麼開不了口呢?
那麼多次的幸福,我都看在眼裡:跑完800米回到家躺在床上就睡,媽媽把我輕輕的叫起,遞來一杯檸檬茶;考試前復習到凌晨,媽媽推開門,端著一杯枸杞雙皮奶;在外面瘋玩回家後無精打采,媽媽拍拍我,拿著一杯加了冰的西瓜米露。媽媽理解我,她用自己的心意充實著我,沒有埋怨,沒有責怪。只是每天不一樣的味道,只是每天都一樣的輕柔。
可能是我已經習慣去接受這樣的愛,可能是我不善表達,或許媽媽也是這樣呢。每天的美麗心意就是媽媽的愛啊。我會期待將來的我,雖然不喜歡被養的白白胖胖,但我期待,期待這味道一直在,期待有一天,我可以創造出一樣溫暖的味道給媽媽。
融化進說不出的愛。
Ⅸ !急求600字初三作文《舌尖上的春節》,高賞!!
昨晚看《舌尖上的中國》之餃子和年糕篇,看到爺爺奶奶們在為春節兒孫團聚手工准備年貨時,不由想起小時候,每到春節前,媽媽為全家人准備花生糖、炒米糖、芝麻糖、肉圓、藕圓、蛋餃、糖醋魚、蘿卜絲的情景。
小時候住大平房,還算寬敞的廚房裡有兩種爐子,一種蜂窩煤爐,平常生活使用;另一種灶台,平時都是冷的,只有過年前才會點燃。那時候媽媽總會提前很多天准備各種材料,雖然家庭不算富裕,但媽媽對食材還是相當挑剔的,這一習慣一直持續到今天。偶爾到我家來燒飯,就會對我們買的各種調料和原料,鄙視一番。扯遠了。。。
然後媽媽會選擇一個完整的休息日,從一大早開始忙起,趕著當天把一個品類全部完成。灶台的火通常吃完午飯後點燃,為了第一時間吃到新出爐的各種稀奇貨(因為只有過年才能吃到,小時候覺得很稀奇),放了假閑得慌的我,自告奮勇的去幫忙燒柴火。點火當然不用我,因為技術含量太高,我只要保證燃起來的火焰不滅,再根據媽媽的要求偶爾加柴減柴控制火量就可以了。看著熊熊的柴火,和星星點點紛紛往煙囪里擠的小火星,聽著柴火被燒得啪啪作響,腦子里浮現著即將出爐的美食,盡管小臉被烤的通紅,也心甘情願。
第一天通常先做春節零食----糖果子,可以趕在年前送些給長輩朋友,也讓貪吃的小傢伙們提前飽飽口福。熬糖稀是製作糖果子的第一步,,先把大量糖和水融合,然後用大火燒開,後改小火慢慢熬,熬到糖稀淡黃有一定粘度時,加入事先准備好的花生米或是炒米、芝麻一類,攪拌均勻收收干,整體撈起來,稍稍冷卻後,放在大桌子上擀平、切條、切片,等到完全冷卻後,就變成香脆可口的花生糖、炒米糖或是芝麻糖了,不過一次只能成一種哦,做幾種就要幾次以上完整的過程。
猴急的我,常常等不及每鍋糖果子完全冷卻就要下手,忙著把微熱柔軟還有點粘牙的甜點往嘴裡塞。就這樣一鍋一鍋一種一種品嘗下來,肚子徹底飽了,晚飯也不用吃了,然後借口困了,就提前撤退了。至於媽媽後來搞到幾點才收工,我也不太清楚了。反正第二天通常還會看到一種叫百脆的零食,應該是在薄薄的一段一段的面外面撒上芝麻再油炸而形成的。有甜味有鹹味,相當酥脆。
還有一種好吃的糖果子是花生酥,這個應該算是糖果子中的戰斗機,我認為是最好吃的一種。不過自己家沒法做,除了上面的步驟外,還需要捶打這一過程,這通常由兩個壯漢完成,他們掄著手中的大木槌此起彼伏的捶打那些熬好的花生米糖稀混合物,嚴寒的冬天,雖然只穿著一件單薄的圓領衫,頭上仍然茲茲冒著熱氣。在「咚咚」的捶打中,暗紅色的花生糖逐漸變成白色,糖稀完全喪失了本色,壯漢們把它撈起來,擀平切條切片冷卻,它就由原先香脆的花生糖,變成酥脆的花生酥了。
再一天起鍋就輪到春節菜餚了。這些用大鍋油炒(炸)過的食物,可以儲存很長時間,這樣春節那幾天,既可以保證頓頓豐盛,也不用那麼忙著准備了。炒蘿卜絲是唯一需要提前准備的蔬菜,用油炒過的干蘿卜絲,到吃的時候拿出來,加上黑木耳,糖醋麻油一拌,酸酸甜甜的很是爽口。肉圓藕圓糖醋魚這些,炸完還只能算半成品,到吃的時候需要簡單再加工才能出類拔萃,所以做這些食物時,我是基本都要溜出去玩了。有時候炸肉圓時,被香味吸引過來,纏著媽媽炸幾個全熟的吃,就很滿足了。
蛋餃製作是用不上大灶的,用小爐子小火煎就可以了。蛋皮通常是買現成的,肉餡媽媽自己調,有時候忙不過來,就叫我來幫忙看爐子,給蛋餃翻身,這些工作也會換來幾個成品蛋餃的獎勵,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