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現狀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現狀

發布時間:2021-02-26 04:00:41

㈠ 淺談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論文

學生怕作文,尤其農村學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學生與農村小學生在習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爭辯的事實。農村學生相較於城裡學生而言,他們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鮮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無法與城裡孩子相比;他們眼界狹小,可供閱讀的書籍匱乏,對於這些困境和現狀,相信每一個在農村從事過教育工作的人都會有更多的體會。筆者在農村小學擔任語文教師已有六七年的時間,在作文教學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謂煞費苦心而收效平平。從前每次在學生作文前,從選題到開頭結尾,從遣詞造句到謀篇布局,每個環節都指導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後換來的還是學生乾巴巴、令人沮喪的文字。在一次次失望和無可適從中我開始反思我所運用的指導方法是否最適合我指導的對象,其得到的答案也是肯定的,一般的作文訓練方法,運用在農村學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那麼如何做到,既能夠立足現有作文教學理論和成功方法的同時,又能夠在這些理論和方法中尋求突破,走出一條更有助於提高農村學生作文水平的訓練方法,這就是筆者多年來一直努力探詢的作文教學中的「循規」與「尋變」,在此將本人的思路和經驗提出與大家交流。

一、長篇短章,詞彙先行

「詞彙積累——作文訓練的基石。」 引導學生積累詞彙,讓學生在習作時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這點對於無論是城裡還是鄉下的語文教師,已不是什麼新鮮的做法。但同樣的「積累詞彙」,其實施過程城裡鄉下卻有著本質的不同。對於城區的小學生,老師要想讓學生積累詞彙,可能只要簡單的布置和適時的檢查這么簡單,然而在農村,那可要費些心思和體力的。

首先,學生從哪兒獲得詞彙的積累?農村孩子手中可供閱讀的書籍少之甚少。本人所在學校,初步調查發現每個學生手上平均沒有一本象樣的課外讀物,在這種狀況下讓學生去閱讀,去積累詞彙,不是紙上談兵是什麼?為此,我在班級中增設了「班級圖書角」,把學校閑置的舊書架拿來放在班級教室的一角,讓學生盡可能地把個人的藏書拿到這里來,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將給學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業,那就是讓家長給自己買一兩本有意的課外書籍,甚至還推薦性地開出書目,從而使家長們由沒有習慣為孩子買書變成一種自覺的習慣。通過幾個學期的堅持,圖書角里的圖書已經相當可觀了,極大地克服了農村孩子可供閱讀的書籍少的不足。

其次,對於積累的詞彙的理解、分類、優化和運用能力,城市孩子和農村孩子也有很大差距。由於城市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較高,他們在這項工作中充當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農村孩子在積累詞彙的過程中幾乎失去家長的作用,如果老師在這當中又缺少科學合理的指導和監督力度,那麼詞彙積累只能變成徒有形式的做法。因此我找到了幾個行之有效的辦法。第一,專門開設閱讀課,臨場指導閱讀;第二,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每星期、每月評出「閱讀之星」、「詞彙大王」等,同時注意遏制學生積累中的片面貪多求次情況;第三,積累的詞語佳句要讓學生盡量理解,平時通過多和學生溝通,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義,用自己的感情朗讀詞彙等做法,強化了學生對詞彙的理解,培養了語感。

二、題材拓展,農村娃也可寫城市事,國家事

筆者在網上曾研讀過一篇題為《農村作文教學的困境與出路》一文,作者提出的作文題材出路就是:寫農村景色、寫農村語言、寫農村生活、寫農村變化。乍看上去,似乎是些不錯的點子,可仔細想來,難道農村學生的作文只要把農村的一切寫好就大功告成了嗎?現階段在整個教材普遍帶有城市化傾向的形勢下,必然要求農村孩子的作文也能寫、會寫除農村以外的事物。可農村孩子生活中接觸的新鮮事物少,眼界狹小的的客觀事實,成為阻礙學生作文題材豐富性,多樣性的最大頸瓶。怎麼辦?思來想去,農村孩子最熱衷的事情莫過於就是看電視,電視成為他們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聞的價值也許正是我所尋求的拓寬學生作文題材的最好出路,並且筆者也的的確確為這個所謂的「新聞引路」構思摸索了近四年時間。

首先,培養學生關注新聞的熱情。經常利用班會,自習課等時間,開展「會聲會色說新聞」、「新聞小博士」等活動,而到了高年級後期,還增加了帶有評議性質的「今日新聞之我見」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密切了新聞和學生間的聯系,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視野。

其次,老師參與其中,事半功倍。學生對於新聞的搜集不免有著方方面面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搜集渠道單一;新聞素材有些大而不著邊際,有些小而索然無味。要克服這些不足,這時教師就有必要參與其中。我經常從報刊、電視、網路中搜捕一些生活氣息強的新人新事,然後與學生交流。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以新聞的方式拓展題材的做法,已經小有碩果,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在筆下寫出新鮮事物,這讓筆者尤感欣慰。

三、模仿入門,例文作文教學法

有人提出,作文訓練應當經歷「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階段,本人對此非常贊同。那麼如何做到「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呢,這就要發揮例文的強大作用。在長期的工作中,筆者總結了一套尤其適合農村小學生的例文作文教學法,現用一具體實例來談談。有個「××人二三事」的作文習作,在指導前我在網上一下找了23個各具特色的同類型的例文,然後運用「農遠」的多媒體資源,在電腦中將它們逐一出示,對每篇例文條分縷析,層層駁繭,重點放在講解例文特點,分析作者如何圍繞人物選事,最後把所有例文概括成四類結構類型。由以上例文的講解指導,從而生成建設性的指導方案:

這種例文作文教學方法看似老套而又缺少創造性,而它在小學作文訓練的初、中期卻非常有效,它可以運用在每次作文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上手,但這種方法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智慧。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藝術,它有著固有的原理和方法可循。作為一名鄉村小學教師,在作文教學這方面我很慶幸自己在「循規」中不忘「尋變」,從而找出一種適合自己教育對象的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這樣一種現象,學生往往視作文為畏途,怕作文、恨作文、不愛寫、不會寫。提到作文,許多學生唉聲嘆氣。作文難,難在哪裡呢?難在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那麼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消除對寫作的恐懼心理,使他們願意寫作、樂於寫作呢?
一、注重積累,通過多種渠道豐富作文內容
(一)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日記的內容很廣,自己的喜怒哀樂、所見所聞都可通過日記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可以給學生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比如:結合農村小學生的實際,可讓他們動手植樹、養花、種菜,也可以飼養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然後把栽種或飼養的過程以日記的形式寫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既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又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寫起作文來有話可說、有情可抒。這樣長期訓練,學生的寫作興趣會逐漸被激發起來,寫作素材也會逐漸豐富起來。
(二)通過平時的課內外閱讀來積累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在教學中要牢固樹立閱讀為寫作服務的思想,把閱讀教學始終貫穿於作文教學之中。無論是低年級的用詞說話、看圖說話,還是中高年級的讀段、寫段和寫一篇完整的作文,這一系列的作文訓練,都要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把閱讀中的作文知識有效、合理地切入,通過導讀、課例、讀寫例話、基礎訓練這一個個訓練環節,來豐富學生的作文知識。
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為妙手,就得有得有廣泛的閱讀。農村的小學生所處條件有限,腦海中的詞彙單一,往往表達非所想。為了開闊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豐富詞彙的積累,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採取以下的做法:鼓勵學生積極借閱圖書室的圖書進行閱讀,另外利用每周的課外活動時間安排全班學生進行課外自主閱讀。為了避免學生讀書的盲目性,使課外閱讀能真正落到實處,每次讓學生閱讀之前,教師應根據學生認知水平、興趣愛好讓學生選好書,然後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讓他們運用所學的讀書方法進行有目的地廣泛閱讀。同時,讓學生每人准備一個「采蜜本」,鼓勵學生把課外讀物中的優美詞句、精彩片段摘抄下來,也可把對文中主人公的評價及自己讀完後的感受寫出來,隨時翻閱欣賞、細細品味。最後每月開展一次「讀書成果匯報」活動,在活動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來相互交流、欣賞,激發了學生讀書興趣,樹立了讀書信心,享受到了讀書帶來的成就與快樂。這樣長期堅持,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了,寫起文章來,那些優美詞句就如泉水般湧出,運用自如,得心應手。
二、堅持以「說」促「寫」,穩步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這種不平衡性表現在語言方面則是口頭語言的發展先於書面語言的發展。抓住這一特點,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要充分發揮學生說這一優勢,讓學生先說多說,說全說細,在說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去寫。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為孩子創造演講的機會。教師利用每天10分鍾的早自習時間,讓學生輪流上台「自由講話」,內容不限,所見、所聞、所感都可以。但說話時間由短到長,說話要求也是由易到難,分時間段逐步深入。通過這個活動的堅持開展,筆者發現班上原本內向的幾個女生到後來上台時臉不再紅了,聲音也洪亮了,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又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把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作文直接掛鉤,由觀察到說話、由說到寫,讀寫結合、以說促寫,不斷協調說與寫的關系,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自然會得到穩步提高。
三、重視作文的評改,讓學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寫作文難,批改作文更難」。詳細批改,工作量又太重;簡單批改,又怕達不到效果。那麼如何讓學生對作文產生濃厚興趣?如何使作文批改更有效?筆者認為師生不應把作文當成孤立的個體,而應把它作為連接師生關系的紐帶,把作文批改看作是一種閱讀的交流、一種心靈的溝通。讓學生參與到作文批改中,讓作文批改成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交流的場地。
在評改學生作文時,可以採取兩種方式:自主評改、交互評改。學生自改,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成為作文批改的主人。當然老師在讓學生自改作文前應進行指導,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對照題目,看自己的內容是否切題;其次,讓學生檢查文章的條理、詳略的處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實具體;再次,檢查是否有病句或錯別字;最後,看看採用修辭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學生自改後,小組同學參與互改,筆者發現小組同學在互改交流中,無拘無束、樂於交流,敢於闡述自己的見解,哪怕是一個小問題他們也會爭得面紅耳赤。他人評價時,無疑能讓自己大受啟發,以廣闊的視野對習作進一步修改;評價他人時,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鑒,吸取他人的閃光點。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既利於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習慣又使學生在自改作文中嘗到了「自改成果」,教師也能從精批細改的主體地位中脫離出來,成為作文批改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交給批改的方法,給學生以指導。既促進大家情感交流,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小學作文教學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語文教師要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努力讓學生對作文由「厭」寫變「樂」寫,由被動變主動,由低效變高效,使學生能快樂作文,快樂成長。

㈡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如何走出困境

一、作文教學的現狀
1 、學生方面:大部分農村學生寫起作文來不是無話可說,就是有話寫不出。學生一寫作文就叫苦連天,即使是勉強寫出來的作文,也是內容空洞,思想貧乏,語言干癟,缺乏真情實感,假話、空話連篇,虛浮不實,矯揉造作,令人面目可憎。
2、教師方面:大部分農村教師不怎麼會寫文章,很多是半路出家的由民師轉正的教師,對寫作理論掌握更差。教師不知如何下手指導,碰上作文課,教師隨手拈個題目,任學生信筆塗鴉。學生作文既無目標,也無路標,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寫來寫去,還是一頭霧水。還有一種走捷徑者,作文指導有意無意地指導學生套作,讓學生仿作一些作文書中的優秀作文,造成有的小學生乾脆把這類作文改名換姓,一套了之。
3、指導方面:未嚴格按照年段要求,教學要求過高過急,訓練沒有階段性。作文教學無序列、無計劃,教學程序單一,讀寫脫節,課內與課外不能密切結合的現象較為普遍。有的作文題目或范圍要求沒出在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生活范圍內,不能開闊學生思路,未教給學生一些觀察事物的方法。在作文的批改上也不夠認真,沒有啟發性和針對性,特別是批語,篇篇皆是語句通順、內容具體、書寫工整等,或反之。
二、原因分析:
1、學生差異,影響了作文的水平。由於農村學生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常常表現為不愛說話,見了生人就面紅耳赤。很想寫,但不敢提筆,敢提筆,卻又無從下筆。大部分學生腹中空泛,筆頭枯澀,作文內容貧乏,單薄空洞,語言表達枯燥、不規范、不切實。農村小學生相對於城市裡的小學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新鮮事物要少很多,社交能力也無法與城市學生相比,加上家長對孩子有許多仍有「大人講話,小孩子不準插嘴」這樣的限制,所以本來就不是很能說會道的孩子就更加變得沉默了。 眼界的狹小,可供閱讀的書籍的匱乏,使學生的知識容量也相應的變小。當碰到一個作文題目時,由於記憶庫存的空盪,提起筆來擠不出一點墨水。
2 、地域差異,遮蔽了學生的視野。由於農村地處相對偏遠,相對落後閉塞,學校硬體設施相對欠缺,圖書館、閱覽室尚不健全,圖書陳舊過時,信息傳媒相對滯後,限制了學生課外學習、寫作素材收集的空間,造成農村學生課外閱讀狹窄,接觸社會少,生活單調,視野小,在作文中無東西可寫,因此,農村學生在心理上對作文也有一種恐懼感,或者說是厭惡感。
3、教師差異,制約著作文的進步。部分農村教師對當前作文教改的形勢不十分清楚,缺乏作文教學改革精神,理論不夠,方向不夠明確,教改信息閉塞。一些教師未嚴格按照作文教學「從說到寫」的原則進行訓練:對學生的寫作指導不力,使學生的思維受到束縛,寫出來的文章趨於雷同、缺乏創新,嚴重影響了農村孩子的思維發展。再加上素質相對較差,嚴重製約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4、課堂差異,影響了作文的興趣。作文指導上,年級與年級斷層,教材與大綱脫節,中年級在辛辛苦苦指導謀篇布局,高年級又在一個勁兒矯正標點符號,或者重復指導,缺乏層次性;讀寫並未做到真正結合,很大一部分課堂上,內容的理解總是佔去大量的時間,正當要涉及寫法時已臨近下課,於是蜻蜓點水,大有走過場之嫌。教師這樣指導學生作文,不立足於平時,不以課文為範例,而是為了完成任務,長期停留在仿作甚至套作上,教師的批語又常常是少有是處或一無是處,自然不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寫出漂亮的作文。
5、家長差異,滯後了作文發展。現今的農村,學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看管,這些老人受自身的文化修養所限制,他們在這方面根本是有心無力的。甚至有時還會起一些反面作用,這樣就會對學生作文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滯後了孩子們作文水平的發展。
三、提高農村小學學生作文水平的途徑
1、走進生活,就地取材,開拓作文教學的源泉。葉聖陶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文章。」農村天地廣闊,生活豐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風光,風土人情,農家生活皆為農村學生作文提供了豐盈不竭的源泉。如:(1)欣賞廣袤的自然風光。農村孩子常年與山水、田園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貼近於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豐厚回報。只要留心,不難發現多樣的自然風光為我們農村小學作文素材注入了鮮活的源頭活水。(2)感受淳樸的民風民俗。相對於城鎮生活而言,農村生活更注重於對傳統風俗習慣、古老文化的繼承。如果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因時制宜,結合特殊的日子進行以傳統風俗為題材的作文教學,將之作為作文的一類素材,也不失為寫作教學中的一大亮點。(3)注目農村特有的勞動場景。相對於城鎮孩子,農村的學生親身經歷的勞動場景會更多,也更有感觸。勞動對孩子們來說如數家珍,而每一種場面都會讓他們歷歷在目,印象深刻。教師在指導寫作時,就應牢牢抓住這些讓學生有話可寫的題材,讓孩子們有展示自己實踐風採的舞台。比如,可結合春秋時的農忙時節,一方面讓學生幫助家人分擔勞動重擔,一方面結合親身經歷的勞動實踐來寫相應的作文。這樣的習作訓練,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表達能力,更培養了學生的優秀品質,可謂「一舉多得」。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都是農村孩子親眼目睹,也是他們得天獨厚的寫作素材。例如:狀物寫景,可從山川田野、家鄉的特產和四季寫:寫人可從學校老師同學,鄰居大伯大媽,種煙技術員、班車駕駛員寫;記事可從農家生活,農事活動,公路硬化,種植植物,養家畜家禽寫。
2、學習觀察,做好指導,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魯迅先生說:「如要創作,第一須觀察。」要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於一言一動之微,一沙一石之細,都不要輕易放過。農村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要讓孩子們平日養成認真觀察的習慣,攝取反映農村特點的景和物,人和事,指導學生現場觀察,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在他們的身邊,常常有忙碌的身影,可讓他們留心觀察。例如,讓學生回家跟媽媽做一件家務事,教師提示三方面的內容:(1)學做家務事的時間、地點、名稱;(2)做這件事的經過、結果;(3)你學到了什麼,媽媽的態度怎樣?這種作文由於學生的參與和有意識地觀察、記憶、思考,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學生也有話可說可寫。作文也會有真情實感,能實事求是,杜絕說空話,假話。
3、鼓勵閱讀,開發書角,在閱讀中做好積累。葉老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古人雲:「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多讀」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基礎,是學生汲取人類思想精華,提高思想認識的有效途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雖然農村小學條件有限,圖書室不健全,但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料進行閱讀。學校可充分發動教師、同學捐書,開展人人每月捐獻一本書的活動,充實班級圖書角,這樣,就能保證農村孩子的閱讀量,為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開拓他們的視野。
4 、開展活動,親身體驗,在活動中積累素材。廣闊的天地是農村孩子們的樂園,也是他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寫作素材。教師應結合農村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特別是要利用好綜合實踐活動 。組織參觀、訪問、游覽等活動。讓孩子們去爬山、野炊、摘野果、捉魚……也可根據季節的變換,選擇不同的場地,讓孩子們去親身體驗。如收割季節,讓他們到田野去拾麥穗,秋天到了,到果園去摘果子……還可讓學生觀察一種動、植物或一處景物,如雞、鴨,毛竹、杉樹等,看它一年四季的變化過程,由此讓學生知道它們也會隨著時間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從而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素材。活動後進行作文時,要提倡他們自由命題,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來寫作,言之由衷,充分表現學生個性。
5、說寫結合,加強訓練,提高作文指導效果。對一個學生說寫能力的培養,關鍵在於教師的訓練是否扎實。從作文課堂教學來看,農村小學普遍忽視「說」的訓練。學生到大自然去看了,聽了,有很多的話要說,要盡量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說話的能力靠培養,語言能力的訓練是別人代替不了的。學生所寫的作文都是自己親身體驗,作文就是把自己剛剛說的話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在他們還未掌握足夠的文字時,就應當不失時機地發展口頭語言,到了中、高年級,可採取先說後寫,以說促寫的辦法,使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同步發展,提高作文指導課的質量。
此外,還要認真作好作文的批改。要善於從幼稚的、粗糙的習作中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尤其是講評差生作文時,即使他們全文僅有一兩個用得恰當的詞,一兩句精煉的話,也要加以鼓勵,使他們能鼓起作文的勇氣,下次作文時有所進步。總之,「讓學生不拘形式自由表達」是作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思想。要注意拓寬思路,激發興趣,使農村學生也有比較大的選擇餘地,讓孩子們在作文這塊廣闊的空間自由地翱翔。

㈢ 如何做好農村小學三年級作文起步教學的研究研究現狀

樹葉們只好戀戀不舍地離開窗檯,透過明亮的玻璃窗調皮的向里張望我的回校園非常美麗。 操場里幾棵楓答樹早已脫去夏衣。一位年輕的女老師在批改學生們的作業,那麼鮮艷。辦公樓前。校門口的花壇里;有的紅彤彤的,高低錯落,換上了秋裝,正在播種著五彩繽紛的希望啊。遠遠望去,還不停的拍呀拍,你看,一陣微風吹過,各種菊花開得正艷。還沒等他們看清楚這位老師是誰,紅彤彤一片,就像小朋友胖乎乎的小手,開始了新的征程。各色菊花爭奇斗艷,手掌都拍紅了。仔細瞧那樹葉,像一簇簇跳動的火球;有的紅中帶粉,慢悠悠的從樹上飄下來。有幾片樹葉飄落到辦公室的窗檯上。有的黃燦燦的,隨風起伏。秋風把我們的校園吹得五彩繽紛,像金色的麥浪。所以最美麗的季節當然要數秋天了,白楊樹的葉子不知不覺的發黃了,花瓣盤曲翻卷,點綴著我們可愛的校園。那一個個對勾是那麼凝重,整個樹冠像著了火一樣,像一個個顫抖的雞冠。金色的葉子跳著舞。校園的秋天,打著旋

㈣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一、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重視課文教學,輕視作文教學
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許多老師非常重視課文教學,在每一學期初,老師都能根據教學計劃、大綱制定詳細、合理的課文授課計劃,並嚴格按照計劃執行。而對作文教學卻沒有一個詳細的計劃,即使有也缺乏系統性,隨意性很大,可操作性很差。在作文教學中,老師往往是隨心所欲,甚至應付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是課文教學與考試分數關系明顯,只要是平時老師講到的內容,在考試中學生遇到會立竿見影,體現老師的教學水平,因而把課文教學當作重中之重。而對於作文教學來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的作文成績很難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而對於考試成績來說,無論學生寫的作文如何不好,也能得一點分數,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作文閱卷主觀隨意性較大,同樣水平的作文在分數上可能有較大的差距,增加了作文成績的風險性,進一步消減了老師作文教學的積極性。
問題二、農村生活空間狹隘,視野狹窄
農村師生生活在鄉村,受生活環境的制約和經濟條件的限制,一般都走不出校園,走不出學校、家庭這個生活區。出門少、閱歷淺、視野窄,對外面的精彩世界缺乏了解,無法感知日新月異的周圍世界和新人新事。其結果,導致學生作文的素材貧乏,只能局限於校園師生或學生之間或家庭之中,作文的立意、選材難以出新。
問題三、注重寫作數量,忽視寫作質量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各科教學都有追求「精講多練」的趨勢,作文訓練也不例外,許多老師曾片面地認為,只要不斷的增大作文訓練量,學生的作文成績就會提高,因此不斷的鼓勵學生多些多練,一周交一次作文,天天寫日記,讀書札記,每天的所見所聞等等,學生拚命的寫、湊字數,甚至抄襲,老師拚命的批改,講解,師生不堪重負。造成了事實上的兩敗俱傷。究其原因,一是受理科教學的影響,搞題海戰術,錯誤地以為廣種就能博收。二是「多讀多寫」一直被公認為是傳統經驗而加以推廣,教學大綱也要求老師盡可能的給學生以更多的寫作機會,許多老師靜止的理解了這句話的內涵,沒有將「數量」和「質量」結合起來統一考慮,沒有認真地研究 作文教學的客觀 規律 。

㈤ 關於農村小學生作文現狀的幾點思考

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學生認知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小學作文教學的狀況和效果如何,對於小學生今後的學習生活,以致整個人生都有較大的影響。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之中,教師只是利用一些例文,讓學生從例文中去仿寫,而學生就成了照章而寫的一個工具,因此,對於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認識和掌握作文教學的規律,使作文教學卓有成效,並同閱讀教學相互配合,那就相得益彰。

閱讀全文

與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