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農村小學作文題材

農村小學作文題材

發布時間:2021-02-22 14:43:19

㈠ 以家鄉的變化為主題之平原農村的小學作文

家鄉的變化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轉眼,我已經從一個不懂事的孩子長大為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了。不只是我,我的家鄉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隨著我市經濟的發展,家鄉變得越來越美了。其中,變化最大的是民主路了。民主路是我市的中心街道,過去,這條街叫瀝清路,由於人多車多,路面已經坑坑窪窪。每逢雨天,街道就積滿了水,汽車駛過,泥水飛濺。晴天,車輛經過,塵土飛揚,呼吸嗆鼻子。街道兩旁的商店參差不齊,屋頂上全是破破爛爛的瓦片。
現在,在政府的重視下,已經把民主路重新修建,修成了一條現代化的步行街。街道的地面鋪上了美麗的大理石磚,平整光滑,非常美觀。街道中間,每隔一定的距離,就有形狀不同的花壇,花壇里種著各種各樣的花草,花壇里種的最多的是菊花,菊花粉得像霞,白得像雪,黃得像金……非常美麗,把街道裝飾得更加美麗動人。街道兩旁的商店,門面進行統一的裝修,建築風格獨特,古色古香,美麗極了。
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街道兩旁的玉蘭花燈放出燦爛的光芒,把街道照得如同白晝,人們從四面八方聚集到這里來,逛街、購物,真是熱鬧非凡。
現在的民主路,是我們市最美麗、最繁華的一條大街。我希望它明天變得更加美麗、更加繁榮富強。

作文題目:我的鄉村小學怎麼寫

轉眼間我的小學生活就要結束了,我也由一個懵懂幼童成長成了一個翩翩少年,回味六年來的經歷可謂酸、甜、苦、辣味味俱全,其間有許多許多最值得我珍惜和回味。
記得我剛入學時大多數同學都不認識,起初連名字都記混了。在這陌生的環境里,我還鬧出過不少笑話,記得有一次上學眼看就要遲到了,急急忙忙往教學樓里跑,也沒顧的看清門上的牌子推門就往裡闖,等進了教室門一看可就傻眼了,老師---陌生的面孔!同學---陌生的面孔!同樣的異樣目光看著我,登時我的腦袋就大了,糟啦!我走錯教室啦!我狼狽地拉開門往外逃……,那個尷尬勁今天還記憶猶新。
從aoe到文情並茂的散文、記敘文、唐詩,我曾經在語文的天地里聆聽張老師那詩情畫意的講解,感悟文學所特有的優美意境;從123的簡單阿拉伯數字到xy的一元一次方程式,我也曾在數學課上迷上了朱老師循序漸進的思辯,漸漸地我喜歡上了這種講道解惑的學習生活。在不斷的背、寫、算中我們經受了多次的測試與訓練,終於我迎來了最後學年的期中考試,面對這次全縣的統考我一點也不緊張,相反卻有一種興奮的感覺,因為我已做了充分的准備,當我拿到試卷時,心理很踏實,一串串數字,一行行文字,不斷從我的筆下流淌到試卷上,我也真正體會到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深刻的含義,明白了「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寓意。
有學也有樂,在寬敞的操場上我們跑步、做操、玩游戲,盡情地揮灑著我們的童貞。而記憶最深刻的是一次拔河比賽,經過篩選,最後我們一班和二班成為最終的競爭對手,長長的繩子中間栓著鮮紅的綢帶,兩道白線兩邊的小選手們個個神采奕奕,憋足了勁。有幸的是我也是其中的一員,只聽「嘟」的一聲,比賽開始了,我雙手緊緊拽住繩子和夥伴們喊著號使出吃奶的勁往自己這邊拉,旁邊的啦啦隊更是熱鬧,搖著手幾乎喊破了嗓子。在「加油、加油、加油……」聲中我們的士氣更加旺盛了,經過幾次危險的爭奪,終於紅綢帶移到了我們這邊,只聽「撲通」我們一排人全倒了,顧不得痛我們立即眺起來,跳著喊著:「我們贏啦!」「我們贏啦!」……
不知不覺中我的小學生活就要結束了,我就要告別我朝夕相處的老師和熟悉的母校,去開始另一種新的學習生活了,心裡有說不出的依戀與不舍,我想無論走到哪裡,五彩繽紛的小學生活都永遠是我心底最美好的記憶。我愛你!我的母校!我的小學生活!

㈢ 如何引導偏遠山區農村小學生挖掘作文素材

本文探索從閱讀教學、大自然和社會生活等三個方面挖掘寫作素材,有一定的實踐意義。關鍵詞:作文教學 寫作素材積累 學生面對習作題,愁眉緊鎖,搜索枯腸,半天憋不出一句話,或是憑空捏造,講套話,編文章。這是我們偏山區農村小學習作教學中常見的現象。 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偏遠山區農村的小學生視野窄、見識少;閱讀面狹窄、積累不足。在習作時感到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這里的「無話」「無事」「無情」即是缺乏習作素材。所謂習作素材,是指在生活實踐或調查研究中搜集,積累起來的原始生活材料,它是未經加工改造的食物,是形成習作的基礎。 葉聖陶先生說過:「小學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知識、思想、語言等各方面的積累」。如果把習作的過程歸納為「積累--表達--修改」,那麼積累就包括內容的積蓄,即素材的准備。怎樣指導偏遠山區農村小學生做好素材的准備,進而寫出有些有血有肉、有情景的好作品呢?總結近年來習作教學實踐的經驗,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引導學生搜集和積累習作素材。 一、從閱讀教學中挖掘創作素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對提高寫作水平大有幫助。然而,要讓農村偏遠山區的學生「博覽群書」是不現實的,因而,教師要利用現有的教材,讓學生從中吸取更多的營養。平時許多老師有這樣一種觀念,那就是閱讀課就是分析解讀課文,弄懂課文,所以閱讀教學中一直身陷在比較繁瑣的內容分析和細嚼慢咽上,因而導致學生學了很多優美的文章,讀懂了很多深刻的道理,知道了很多問題的答案,但依然不會作文。其實,教材就是學生精神營養的來源,是語言學習的範本,因而用好教材非常重要。那麼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如何利用文本挖掘寫作素材呢? 首先,從文章中的優美語句入手積累和訓練。在閱讀教學中,引領學生對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精心品味,這種品味就是要讓學生把句子讀通讀透。然後指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悟出寫法,領會意圖,進而學會運用,不斷豐富、積累詞彙量及掌握各種修辭方法。如:我在上《桂林山水》一課時,課堂教學中就讓學生把自己認為好的詞語收集在本子上,達到熟記能用;在上《廬山的雲霧》一課時就當堂讓學生背誦仿寫第二自然段寫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像(戴在山頂的白色絨帽),像(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像(茫茫的大海),又像(巨大的天幕)的優美句段,。這些積累訓練讓學生通過熟讀、抄寫等手段當堂就完成了對課文好詞佳句的積累,為寫作提供了最基本的語言材料。 其次,抓住文章中的典型的段落進行分析和訓練。語文課文中有許多優美的段落,這些段落往往是學生學習寫作的範本。在學習這些段時,教師帶領學生分析這些典型段落的結構,寫作方法,寫作的順序,領悟作者融入的感情,並認識到怎樣把這種情感表達清楚的,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寫作水平。如我在上《鳥的天堂》中第二部分是動態描寫。作者運用了以靜襯動,動中寓靜的方法,學習這一段時,我把學生的注意力放在學習表達方法上,而不是放在對內容的理解上。為了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內化,並轉化為寫作技巧,我指導學生仿寫了蝴蝶還有一群的小山羊,我發現學生有模有樣的運用了不少動詞,如:花叢中有幾只帶著紫色斑點的大蝴蝶,一會兒翩翩飄在空中,一會兒又豎起雙翅落在花上,簡直分不清是蝴蝶變成了花朵綴在枝頭,還是花朵生出翅膀飛了起來。這樣有針對性很強的訓練,對培養學生細心觀察,提高寫作能力無疑是有幫助的。 再次,從學文感悟入手進行習作訓練。學生讀懂全文後,可以隨機提問:學了這篇課文,你讀懂了什麼?從中你想到了些什麼人或事?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首先抓住了文章情感點,接著又有了以生活實際為基礎的具體內容,趁熱打鐵,一氣呵成。比如上《神筆馬良》一課時,我讓學生寫下了讀後的感受。有一個學生寫道:馬良是一個善良的人,用自己的能力盡力幫助別人,我一定要學習馬良那種助人為樂的精神。還有一個學生這樣寫著: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畫出一堆又一堆的糧食送給哪些震區的人們,讓他們不再挨餓,我還要畫出一棟一棟的房子,讓他們不再害怕刮風下雨,沒地方可住。這樣讓學生練習,我發現學生有說不完的話,有表達不完的情感。可見,隨課文寫讀後感受不僅更好的讓學生起到練筆的作用,還可以幫助老師從中了解到學生內心世界的真善美。 第四,從故事的結局入手讓學生續寫課文。有許多的課文結尾意猶未盡,留給了讀者廣闊的想像空間。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或情感發展的方向發揮想像,對文本進行延伸,使文章的主題得以升華。如學生在讀《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可以根據《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的結局,讓學生續寫《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根據《凡卡》一文的結尾,讓學生續寫《凡卡寫完信後所發生的事》。這樣做學生非常有積極性,學生互相補充,老師不斷修改,通過集體的努力,同學們的「傑作」創造出來了,從中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了「創新思維的」魅力!二、從大自然中挖掘創作素材 《課程標准》指出:「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偏遠山區農村小學生雖然在信息的儲存上要小於城市孩子,接觸的新鮮事物較少,但農村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山川田野,自然風光,風土人情,都可以成為他們寫作的源泉。教師應充分發揮、利用好這一資源,幫助學生尋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讓學生飛出單一、封閉的課堂,在美麗的大自然中挖掘素材,寫出富有生機的作文來。一次作文課上,我把學生帶到小溪邊,讓他們感受現場的氣氛,捕捉素材。每一個學生都感到既新鮮又好奇,個個興奮不已,有的站在岸邊靜靜的聆聽那潺潺的流水聲,有的睜著雙眼正在細心的觀察;有的乾脆脫掉鞋子捲起褲管,來個零距離接觸。 在大家玩得起勁的時候,一個學生竟然脫口而出:「潔白的溪水嘩嘩嘩的流著。」另一個學生馬上反駁說:「不對,水是沒有顏色的,應該是清澈的溪水高興地唱著歌向遠方流去」還有個學生大聲地說:「老師,我發現魚兒的嘴巴一張一合的,好像在和我們一塊玩游戲呢」......回到課堂,經過現場切身地感受同時又經過我細心指導後,學生的想像更豐富了,有的寫「清澈的溪水流淌著河中的每一塊石頭,那石頭就像睡熟的孩子依偎在媽媽的懷里,久久不肯離去。」有的寫「你瞧,激流中溪水賤起朵朵水花,就像那晶瑩剔透的珍珠在歡蹦亂跳著,真逗人喜愛」。普通話比較好的學生站起來讀到:我喜歡在溪邊讀書,清新濕潤的空氣滋潤著我的喉嚨,嘩嘩的流水伴隨著我的琅琅讀書聲。平常比較調皮的一位學生也舉手說要讀自己的習作給同學們聽,他這樣寫著:一陣微風吹過,鏡子一般的水面波動起來,魚兒成群結隊地透出水面,張大嘴呼吸著新鮮空氣,偶爾翻個跟斗,激起一圈圈的波紋。最後班長搶著說:我是這樣寫的「小溪請帶走我的小紙船,讓它載著我的心願、我的夢想,駛向那蔚藍的大海吧。」這樣讓學生自然地融入到教師所創設的情境當中去利用已有的知識,發現新問題,溝通知識間的聯系,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課後要求寫的《我熟悉的一處景物》、《家鄉的小溪》等作文,學生寫起來再也感覺不到困難了。可見,只有寫自己熟悉的生活,才會有東西可寫,有話可說,而且願意寫,樂意說;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寫得具體、真實、生動。三、從社會生活中挖掘創作素材 《課程標准》指出:「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如何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事例,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 偏遠山區農村小學生寫不好作文的一大原因,在於知識面、視野的狹窄。為此,在平日里,我讓學生多關注社會現象,時事動態。引導學生藉助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把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社會現象、時事事件給記錄下來,經過日積月累,學生所獲取的信息也就豐富了。 在四年級題目《我最喜愛×××》的作文課中,當我問道:「同學們,你們最喜愛誰呀?」學生們的回答大同小異,不是爸爸,就是媽媽,或者是老師。我總覺得較平淡,缺少個性化。這時我試探性的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引導:「同學們,你們剛才說的都是自己身邊的親人,現在你們可以把范圍擴大些,比如,平時你們從電視上、廣播中、報刊里所看到的、聽到的人中來選擇。」接著,我給學生播放了一段汶川地震英雄事跡的錄像,在那漫屋凝重的氣氛中,英雄們捨己救人的一幕幕,令學生們感動不已,他們一下子就開了竅,個個來了靈感,紛紛舉手發言。有一個學生這樣激動的說道:「老師,我最喜歡的是捨身救人的小英雄陳浩!」我抓住時機緊接著問:「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陳浩太偉大了,小小年紀為了救同學,差點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和我年紀差不多,在大災難面前他表現出來的那種英勇、無畏的精神令我震撼,我要向他學習」「你講得很好,林浩確實是我們心目中的小英雄,值得我們喜愛,值得我們學習。」他一說完,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緊接著又有許多學生迫不及待的舉起了小手。有的學生說道:「我最喜愛解放軍叔叔,因為,只要哪裡有險情,哪裡就有解放軍叔叔的身影,他們不怕困難,不怕犧牲,我長大以後也要當解放軍。」還有的說到我最喜歡雷鋒叔叔,他樂於助人,不圖回報,長大後也要像雷鋒叔叔那樣,把我有限的生命,都奉獻給人民。 這次作文課也讓我感到很欣慰,學生們能從平時捕捉到的素材中找到了答案,說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從每個學生反饋的信息里不僅可以了解到他們接受思想教育的情況,而且還充分給了學生自主「寫作」的平台。山區農村小學生挖掘作文素材

㈣ 怎樣指導農村小學生積累作文素材

首先,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在初中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無論是在課內書本上還是在課外閱讀中,我們都會遇到很多的名人名句,優美語句等等,此時你就要把它們抄寫下來,抄寫到一個專門的筆記本上,有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寫上你的感悟感想等等。這樣不僅積累了一些寫作中可以引用的素材,而且還鍛煉了你的寫做水平,可謂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其次,有靈感時就要及時寫下來:中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比較少,但是這並不表明他們對生活毫無感覺,有時侯或許一次考試失敗的經歷都可以成為他們作文寫作時的素材。因此,這就要求初中生在學習生活中哪怕有一點點的感想,感悟都要及時寫下來,抓住寫作的靈感。宋代的歐陽修就曾言「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而宋代的另一位著名詩人梅堯臣也隨身帶著口袋想到好的詩句時就隨時記下來。
再次,要多讀多背:有專家指出在准備中考作文時頭腦中至少要裝50 篇範文,其實我認為要把背誦範文或名家名作的過程貫穿到整個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而不僅僅是在初三準備中考的時刻。語文的學習同英語的學習一樣,也有語感問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初中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多讀多背,而不能成為「啞巴語文」的學習者。當有了我們平時語文學習中所背誦下來的文章積淀時,在寫作文的時候就會游刃有餘,左右逢源了。
最後,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任何事情只有自己親身經歷了,才會表達的更加的真切感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中學生在生活學習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有一顆敏感細膩的心,要用自己的眼睛真實地記錄下生活中發生在身邊的每一件事情,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在現實學習生活中獲取寫作的靈感,積累寫作的素材。

㈤ 以家鄉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寫一篇作文

農村有優美的自然風光,濃濃的鄉土氣息和淳厚的風土人情。這些都是城市所無法比擬的。但農村學生相較於城裡學生而言,他們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鮮事物少,視野較窄,可供閱讀的書籍極其匱乏。在教學中,我發現農村小學生普遍存在著對作文不感興趣、作文水平低的現象。通過幾年不斷的探索,我認為提高農村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厚積薄發,豐富學生的作文語言。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把「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由於農村小學生閱讀量小、詞彙缺乏、知識面窄,在語言表達上較不確切、不生動具體,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我認為注重平時積累,多渠道豐富學生的作文語言。

1、課內閱讀積累。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因此我在教學中,要求每生一本課內筆記本,在預習新課的時候將自己喜歡的詞句劃出來並用工整的字將這些詞句抄在筆記本中,起初學生對課文的好詞佳句還不甚理解,我們可以先領同學有感情地讀,接著在理解的基礎上請學生抄寫。學生摘抄的語句都是他們自己喜歡的,也都比較貼近他們的生活,能引起他們的感情共鳴,作文時這些詞語就可以信手拈來,使習作錦上添花。

2、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不容忽視。「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為妙手,就得有廣泛的閱讀。因此,我經常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多讀課外讀物,鼓勵學生積極借閱圖書室的圖書進行閱讀。但由於學校條件有限,圖書數目較少,學生視野得不到很好的拓展。我提議學生在周末或假期,多到市內的書店和圖書館去借閱並摘錄,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好習慣。尤其是重視指導學生多讀少兒文藝作品,如民間故事、神話、童話、寓言等,這些作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讀來十分有趣。還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地方摘抄在「采蜜集」中,然後讀一讀,背一背。並將自己的讀書心得體會寫下來。而且要鼓勵學生在自己的作文用上自己摘抄的詞句,讓學生嘗到多讀書的甜頭。這樣學生的作文、閱讀興趣同時得到提高,豈不是一箭雙雕?

二、留心觀察,引導學生捕捉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所以《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積累習作素材。因此,教師教學中要「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鼓勵學生去仔細觀察生活,捕捉生活素材。

1、觀察應該發揮多種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摸、口問、耳聽、腦想,從各個方面了解事物的特點,全面、細致、深入地認識事物,在頭腦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體形象。例如:觀察水果荔枝,可發通過視覺了解荔枝的顏色、形狀;通過觸覺感覺荔枝外表的粗糙;通過味覺品嘗荔枝的滋味;通過嗅覺聞一聞荔枝的清香。同樣觀察人物、動物、事件等,都需要多種感官的參與。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獲得深刻的感受,捕捉出作文生動形象,內容具體的素材。

2、觀察應該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首先,農村的民風民俗地道純朴。相對於城鎮生活而言,農村生活更注重於對傳統風俗習慣、古老文化的繼承。比如:除夕之夜吃團圓飯,正月十五賞花燈、吃元宵,端午節包粽子、劃龍舟,中秋做月餅……這些場面既喜慶又沿襲了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更是農村孩子喜聞樂見、城鎮生活中所欠缺的,如果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將這些身邊的民俗生活作為作文的一類素材,不失為寫作教學中的一大亮點。其次,學生對家鄉名勝古跡比較感興趣,教師還可以從這方面來引導學生去收集有關家鄉名勝古跡的歷史文化。

3、從觀察中引發想像。缺少合理聯想和想像的文章平淡無味,讓人提不起興趣,必須讓孩子們以觀察對象為依託,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像。如,神州七號飛船順利返航,中國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績,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有什麼想法?或想像出與之聯系密切的事物,由此及彼,大膽想像。

及時記錄觀察的結果。觀察好比撒網,記錄好比收網。堅持寫日記是積累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是積累素材最好的途徑。

三、靈活習作,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兒童對某事物是否喜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許多興趣都是「引」出來的。要先給學生激趣,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

1、以教材為點,仿寫續寫課文。語文教材中安排的課文中不管是講讀或閱讀課文,每組課文都是佳作;無論是語言文字,還是篇章結構都是學生學習的典範。從語文教學實踐看,學生從讀學寫,由仿照寫到創寫效果明顯。如:教學《桂林山水》可仿寫描寫桂林山和水的特點的句式;也可仿寫篇章結構「總--分--總」; 也可仿寫引用詩句總結課文的寫作方法等。再如:教學《凡卡》最後一段後,我安排了一次續寫練習,提出假設:「假如爺爺收到了凡卡的信,將會怎樣呢?請以『爺爺收到信後』為開頭寫一段話。」訓練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開展豐富多彩的寫作活動。 愛玩好動是兒童的天性,我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激起靈感的火花,如:為了讓學生寫好《一件有意義的事》或《記一次 活動》等寫真實事例或活動時,在平時的班隊課上,我就多安排些農村的趣味的游戲活動,讓學生能通過親身體驗,寫出真實的感受。如:拔河比賽、抽陀螺比賽、夾玻璃珠比賽……讓學生寫作之前玩自己喜歡的游戲,然後讓學生把活動的過程及活動後的感受寫下來,在學生情緒高漲中,讓學生動筆將這一快樂的場面寫下來,結果全班學生沒有一個皺眉頭的,都能順利地完成。
在農村生活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勞動場景。我們應引導學生在作文前好好地再體驗一下勞動生活,那孩子們在作文時還會抓耳撓腮,無法下筆嗎?

3、面對突發事件,應現場追擊,及時記錄。如:有學生掏鳥窩,他把整個鳥窩帶到了學校。我發現後,看到窩里還未長毛的、紅嫩嫩的鳥雛。立刻對學生進行了愛護鳥類的思想教育;其次,引導他寫一篇觀察小動物的作文:此時此刻,小鳥雛的媽媽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它是多麼著急、傷心、難過啊!你難道不想讓他們一家人團聚嗎?把你此時此刻的想法告訴大家。

四、開辟園地,讓學生施展才能。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評價,善於發現學生作文中創新的閃光點,及時給與鼓勵,樹立良好的自信心,激發寫作的動機。首先我在每月的教學中,堅持把每位學生認為自己最滿意的習作1—2篇通過修改謄抄後,裝訂在班級的《浪花集》。每學期編印一本《成長果園》班刊,讓每個學生互相交流,並記錄下自己成長足跡。還可以將這一成果與爸爸媽媽共同分享。同學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增強了習作的信心。其次, 教師要經常留心各種報刊雜志,如有徵文消息,及時把信息傳遞給學生,鼓勵學生去試一試,即使石沉大海,也為成功打下基礎。對一些作文立意較新、選材獨特的作品,教師可以推薦向《素質教育博覽》、《小學生周報》等小學生讀物投稿,讓學生有施展才華的地方。

總之,我們身在農村,工作在農村,在教學中難免會有困難。只要教者有心,把握時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掌握規律,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我相信學生愛上作文並不難。當他們融入生活中,他們定會以大山一樣寬厚的胸懷,以充滿泥土氣息的質朴語言,在廣闊的作文天地里馳騁。

㈥ 農村小學作文選材的指導方法有哪些

說到文章的選材,我想起了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有一個秀才在家寫文章,想了半天寫不出一個字,他的妻子嘲笑他,(誰能把這個故事講下去?)你怎麼寫文章比我們女人生孩子還難呢?秀才說,你們女人生孩子是肚子里有,我肚裡沒有如何不難。 其實,秀才所說肚子里沒有的東西,正是我們寫文章的材料。 靜下來去想,秀才的倒也有一些道理,女人懷胎十月,自然分娩,不算難事,寫文章則不同,沒內容可寫,的確是難,縱觀目前學生懼怕習作的原因,材料的選擇,是個很關鍵的因素。 一、 目前孩子習作選材的現狀: 討論,目前孩子作文選材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1、 材料不真實。目前孩子們大部分懼怕習作,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不得不去寫,他們的材料或是從優秀作文選中搬來改頭換面,或是不著邊際的胡編亂造,有的為了符合題目要求,把自己寫成孤兒,弄得他父母哭笑不得。在一次習作中,要求一件有趣的事,我看到了一篇不錯的文章,寫自己暑假去北京的舅舅的家,幾個小朋友看到捲曲的方便麵,想到了蓬鬆捲曲的發型,就用溫水泡開,弄到頭上,感覺非常有趣,開始覺得這篇文章可以,可後來發現了好幾篇這樣的文章,有的把北京改成了別的地方,有的把舅舅家改成了姑姑家,但內容都是一樣,後來調查,原來孩子們從作文選上看到了這樣一篇文章,就把它改頭換面的搬到了自己的作文中。類似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明明生活在農村,卻去寫城市生活,明明生活在平原,卻去寫大海或者高山,我們不反對這樣,但我們不能不去思考,孩子們真的熟悉這些地方嗎,真的愛這些地方嗎,如果是僅僅為了完成習作任務,哪就違背了習作的宗旨。 2、 感情不真實。目前孩子習作中的選材,由於孩子對生活缺乏觀察和思考,沒有真情實感,或是小題大做,或是無病呻吟,不該感動的地方大受感動,非常感人的事情卻又麻木。 3、 生拉硬扯,濫竽充數,由於學生缺乏寫作素材,寫作中就生拉硬扯,甚至為了延長文章篇幅,找來些不相關材料濫竽充數 4、 不能根據文章的立意選材,寫文章首先是立意,也就是確定主題,材料的選擇必須根據這個主題,孩子習作中,選材的主題無關的現象非常突出,甚至對立的也比比皆是。 5、不能根據主題確定重點材料,詳略不當, 二、小學語文習作目標的分析 討論:新課標中對小學生作文選材方面有哪些要求? 1、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強調自己和日常生活) .2、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強調興趣認識和感想) 3、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強調留心和樂於) 4、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讓孩子廣泛選材,自由習作) 5.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強調習作快樂) 6.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強調獨特感受積累素材)三、如何指導學生選材 1、生活即素材,教師要鼓勵學生,熱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尋找、積累作文材料, 作文素材源於我們生活,我們要鼓勵孩子,從我們身邊的事物著眼,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去觀察、去感受、去思考、去積累、去交流。 我舉幾個例子,例子一: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校為了讓樹木長得更好,將垂柳的梳頭鋸掉了,可一個孩子在自己的作文中寫到,今天是星期一,我吃過早飯來到學校,發現校園內的幾棵大柳樹都鋸掉了頭,我很傷心,前幾天那些在樹上築的鳥兒不知道哪裡去了,他們失去了家。我為他們擔心,也恨那些鋸樹的人。 其實那些鋸樹的人就是我們,我沒有批評他們,也沒有為自己申辯,表揚了他。 例子二: 一次吃過午飯,我提前來到了學校,突然天陰了上來,還颳起了大風,我和一些同學躲在廈屋檐下,在我們辦公室門前面擺著許多盆花,有的被風刮到了,忽然跑來一名大學一二年級的同學,跑到花盆前,把被刮到的花盆扶正,又匆匆跑去。我和學生一起看到了這一幕,無讓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去寫。很多學生以這件事為材料寫出了很不錯的文章。 例子三: 一次我們學校搞活動,我和同學們在一起,我校王軍濤老師家的孩子還沒上幼兒園,在一邊。手裡拿著一個蘋果邊吃邊玩,吃完後,他沒有把剩下的果把扔在地上,而是把它放在了垃圾箱內,由於個子矮,還踮了踮腳。我又和學生共同觀察了這一幕,學生們又一次為題材寫成了一篇講文明的文章。 例子四: 2002年,全國鬧非典,形勢非常緊張,讓人倍感生命的脆弱,那時我校校園地面剛硬化不久,一次無去上班,不經意間發現在地面磚的縫隙間長出了一棵草,還挺旺,我忽然有了靈感,下課後我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孩子們從中受到啟發,感受的了生命的頑強。 例子五: 那年我與孩子去濟南考試,是朋友開車和我們去的,由於朋友對濟南不熟,我們迷了路,問了很多人,不是不理就是不

㈦ 寫一篇描寫鄉村的作文,要題目(六年級水平)

鄉村夏日
公雞響亮的喔喔聲劃破天際,東方剛剛泛起魚肚白,三叔就推著小車,脖子上搭著一條雪白的毛巾,踏著有力的步伐,輕快地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開始了一天的勞作,小學六年級作文:鄉村夏日。歡蹦亂跳的小弟也早早的起床,在街頭玩鬧,一會兒大聲唱歌,一會兒翻個跟頭,一會兒又怪叫一聲,把人吵得不得安寧;七爺爺抓了一把米,剛走到雞圈門前,餓了一夜的雞蜂擁而上,將一把米搶得精光。吃完還抬起頭來,可憐巴巴地望著七爺爺,咯咯的亂叫,好像在說:我還要吃,我還要吃!新的一天就這么開始了!
中午,農民們從田間小道回到家中做午飯,街頭的商鋪老闆出門吆喝:賣豬頭肉了!賣熏魚嘍!還有的賣小吃的小販騎著自行車,帶著貨物穿梭在街頭小巷,樂此不疲。驕陽似火,蟬也受不住這炎熱,在樹上知了知了地叫。人們草草地吃過午飯,趕快躺到床上午休,因為下午還有一大堆農活要干呢!
太陽從西邊墜落,天空金光四射,慢慢變作深紅,慢慢地,夜幕降臨了,天空中出現縷縷炊煙,街道中那煎魚的香氣令人難忘,那熏肉的味道令人垂涎欲滴。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坐在院子里享用一天當中最美味的大餐。西紅柿、地三鮮,樣樣都有。大家像過節一樣熱鬧,老人給小孩夾一點菜,男的與女的碰杯飲酒,全家人興高采烈,喜氣洋洋。飯後,男女老少都搬著椅子到外面乘涼,打牌,看電影。孩子們跑到廣場上,坐在電影幕布前,臉上洋溢著快樂。他們拿著在廣場後方買的氣球和熒光棒,像得了寶貝似的到處炫耀,看見自己的好朋友,就故意在他身邊走來走去,好像在說:你有嗎?你有嗎?夜深了,風吹得樹葉沙沙作響,蟈蟈在屋外鳴叫,真是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啊!暑氣漸漸散去,微風作伴,蟲聲呢喃,靜寂籠罩著這座鄉村小鎮,勞累了一天的人們,又沉沉地入睡。

㈧ 適合農村小學生看的作文書

《童年趣事》

㈨ 新穎一點的小學生作文題材,好些一點的。 謝謝啦!!!

1.立 志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見,在同樣艱苦的條件下,有的人萎靡不振,有的人卻能一奮驥足。因為志氣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一個有堅定信仰和志氣的人,他認為人生的全意義就在於為自己的志向作出不懈的努力。一些有志青年在別人嘆氣、泄氣、游盪宴樂的時候,卻收獲著耕耘的碩果:上海青年潘德明用七年時間徒步環球旅行;炊事員曹家彬當上了空軍學院的英語教師。通過刻苦自學而成為發明家、企業家、科學家的又何嘗少啊!可謂:「有志者,事竟成。」
艱苦的環境有利於磨練一個人的品格,激勵一個人的鬥志,增強一個人的能力。立業靠志氣,志氣是事業的脊樑。所以,每個想為國作出貢獻的人,必須有一個堅定的志向。
格言名句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有志者事竟成也。(范曄)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鋒芒。(孟郊)
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程顥) 心志之力,可稱為人品行之中心力。(薛瑄)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王守仁) 青年應立志作大事,不可立志作大官。(孫中山)
沒有雄心壯志的人,他們的生活缺乏偉大的動力,自然不能盼望他們會有傑出的成就。(華羅庚)
朝著一定目標走去是「志」,一鼓作氣中途絕不停止是「氣」,兩者合起來就是志氣,一切事業的成敗者取決於此。(卡耐基) 抱負是高尚行為成長的萌芽。(英格利希) 抱負永遠是一種歡樂,是一種如地產一般可靠的財產。(羅伯特•史蒂文生)雄心壯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半星。(勃朗寧) 壯志與熱情是偉業的輔冀。(歌德) 立志是事業的大門,工作是登門入室的旅程。(巴斯德) 立志、工作、成功,是人類活動的三大要素。(巴斯德) 要向大的目標走去,就得從小的目標開始。(列寧) 確定個人志向,選好專業,這是幸福的源泉。(蘇霍姆林斯基) 無目標而生活,猶如沒有羅盤而航行。(拉斯金) 一個人如果胸無大志,即使再有壯麗的舉動也稱不上是偉人。(拉羅什夫科)
「立志」在人間
中國俗語中也有大量歌頌立志的警句,如「有志者事竟成」;「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志長」;「人窮不可志短」;「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這些自然都是催人奮進的名言雋語,永遠值得我們回味,並以之作為自己前進的動力。
至於文人騷客,歌頌立志的詩歌更是不可勝數。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陶淵明的「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李世明的「心隨朗月高,志與秋霜潔」,劉禹錫的「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白居易的「憐君頭早白,其志竟不衰」,杜甫的「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陸游的「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猛猶能作鬼雄」,蘇軾的「回狂瀾於既倒,支大夏於將傾」等等,這些詩文為中華民族兒女樹立凌支壯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馬克思的偉大目標
1835年8月,馬克思就要在特利爾中學畢業了。畢業前夕,班裡的同學都在談擇業的問題。有的想當官,有的想經商,有的願意做醫生,有的卻愛上了神甫。
馬克思在他的畢業論文中卻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思想。他在文章結尾部分寫道:「我們選擇職業所應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
老師為這篇閃耀著偉大思想火光的論文大為驚嘆,在畢業證書上寫下「思想豐富,理解深刻」的評語。
馬克思循著「尋找人類幸福」的偉大指針最終揭示了資本主義的本質,成為19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
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
毛澤東從青少年時代起就立志救國,獻身革命。他在中學念書的時候,同學們稱他「身無分文,心憂天下」。他在離家求學前夕改寫了日本西鄉隆盛的一首詩留給父親:「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1914年,毛澤東在長沙第一師范學習期間,全部費用只有169元錢,而且其中三分之一花在訂報上,鋪蓋和衣服則非常簡陋單薄。但他從不以此為念,常常和朋友互相勉勵說,讀書要有理想,要有「以天下為已任」的雄心壯志。他還與朋友們提出「三不談」:不談金錢,不談身邊瑣事,在校學習期間不談男女戀愛問題。他認為,改造國家,改造社會,對學問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寶貴的青春,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有價值的事情上。
「為了中中華民族之崛起」
有一年暑假,周恩來到奉天城(今沈陽)東郊一個同學家裡去做客。這位同學的祖父是一個很愛國的農村私塾先生,他帶周恩來到附近的日俄戰場遺址去參觀。中國人民受列強歁侮的奇恥大辱,在周恩來幼小的心靈上種下了救國救民的火種。有一次,學校里的魏校長問同學們:「你們為什麼要讀書?」課堂里頓時寂靜無聲。停了一刻,一個同學畢恭畢敬地站起來回答說:「讀書是為了尋求出路!」話音剛落,另一個同學說:「為了榮宗耀祖!」
這時,一個同學霍地從座位中站起。他,濃眉大眼,昂首挺胸,大聲回答道:「為了中華民族之崛起,騰飛於世界!」
他,便是周恩來,當時,年12歲。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
宋代范仲淹有志於天下,他兩歲便失去父親,母親貧困無依,就改嫁到長山一位姓朱的人家。范仲淹稍微懂事之後,知道了自己的家世,泣別了慈母,到南都學舍不分晝夜地苦讀五年中間,竟然沒有解開衣服好好地睡過覺。有時睏倦已極,便用冷水沖洗一下頭臉。他邊稠粥都不夠吃,所以常常忍飢挨餓熬到下午才吃飯。就這樣,他勤奮學習廢寢忘食,《詩》、《書》、《禮》、《易》、《樂》、《春秋》這六部《六經》之旨,便精通了,從而慷慨激昂地表達了以天下為已任的偉大志向,不僅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換負而且成為宋代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
岳飛矢志報國
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岳飛,正是在金人入侵的動亂年代裡,立下了「還我河山」的壯志,他一生征戰沙場,死而後已。當岳飛率兵屢敗金兵,建有大功的時候,有人贈送美人以示慰勞岳飛說:「金兵未滅,難道是大將安樂的時候嗎?」毅然將美女退了回去。宋高宗要為他建宅第、立家室,以褒獎他的赫赫戰功,他又辭謝道:「金兵未滅,可以家為?」岳飛一生矢志不移,終於留下了千古美名。
徐特立斷指明志
辛亥革命前夕的一天,徐特立在長沙修業學校向師生員工作時事報告。講到帝國主義對中國的野蠻侵略,講到軟弱無能的清政府不能保護主權和人民,講到中國的老百姓被歁侮、被屠殺……激昂悲憤之時,他拍案捶胸,聲淚俱下。怱然,他猛地一個轉身,跑到廚房取來一把菜刀,當、著師生們的面,「砰」的一聲砍斷了左手一節手指,頓時鮮血淋漓,濺染衣衫。接著,他用斷指在白紙上寫下八個血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聽著徐特立演說的青年,頓時熱血沸騰,群情激昂,呼聲雷動。徐特立的斷指壯舉,很快傳遍了長沙。
李少石矢志不移
李少石同志在大革命時受到馬列主義的影響,參加了共產主義青年團。他立下的志向是:「神州遍地見紅旗」。為了實現這個志向,他在廣、香港、上海等地,艱苦工作,英勇斗爭。他入過獄,身患肺病,受盡折磨。但他說:「雪山未阻徵人路,霜獄能磨戰士姿。」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都在為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
陳勝的鴻鵠之志
司馬遷在《史記•陳涉世家》里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陳涉少時,曾受人僱傭,替人耕種,心中並不滿於這種處境,在壟上休息時,常感慨悵恨,有一回對同耕者說:「假如哪一天富貴了,不要忘了拉朋友一把。」同伴嘲笑他,「你現在替人耕種,地位卑微,還說什麼富足呢。」陳涉長嘆一聲:「唉,燕雀怎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陳涉後來在大澤鄉和吳廣發動起義滅秦,做出了驚天動地的壯舉,若無佣耕壟上時埋在心裡的一段鴻鵠大志,怎能想像後來的富足榮華?昔日曾嘲笑過陳涉的同伴,屬於那一種安於現狀不存「非分」之想,得過且過的大多數,若得不到陳涉的幫襯怕只有老死於田野。是什麼造成這種天壤之別呢?關鍵恐怕並非在於兩人智慧才能上的差距,而首先在於是否存了一份奮爭的心,是否有一種改變現狀的強烈慾望。陳涉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有這樣的雄心壯志,有這樣一種雖死不辭的精神及高度的自尊自信,則人在此種心志下激發出來的潛能,又豈是那些連夢都不做一個的瞌睡不醒的人所能比及的?
確立遠大理想,意味著事業成功了一半,此話並不過分。縱觀古今中外,哪一個成大事業的人胸中沒有超乎常人的志向?夫欲之人,不可能激起生活的層層浪花,無志之人不可能享受事業的種種輝煌。
摘取王冠上的明珠
哥德巴赫猜想一直被視作數學王冠上的明珠。兩百多年來,有不少科學家試圖征服它,並因此耗費了巨大的精力,都沒有成功。陳景潤上中學時,數學老師把它作為一則趣聞,告訴大家,陳景潤聽後,暗暗立志摘取這一明珠。他把它當作自己的事業。他拚命地積累知識,奮力地演算難題,草稿紙整麻袋整麻袋地裝。最後終於用自己的智慧和意志的合力,移動數學群山,摘取了數學王冠上的明珠,發明了「陳氏定理」。
朱買臣負薪立志
西漢時期的朱買臣,年幼喪失父母,孤苦伶仃,靠賣柴度日。然而他人窮志不窮。他有志氣,有抱負,決心刻苦學習,為民做事。妻子因為家窮以及朱買臣讀書「惡習」不改,和他離了婚。朱買臣並不氣餒,相反,更集中精力讀書。由於他知識廣博,漢武帝時,被拜這中大夫,後又出任會稽太守、主爵都尉,直至做到丞相長史,在當官司期間,他廉潔奉公,極負盛名。
王充少年有志,終成大志
我們還可以從東漢王充居貧賤而壯志凌雲的故事中,獲得很多啟發。王充是東漢的大思想家,但他少時家境貧困。當孩子們都去捉鳥、捕蟬和爬樹,興致勃勃地去玩耍之果,王充卻不去,而是努力學習認字寫字,去學習儒家經典《論語》《尚書》。同時,他又不斷修養自己的品德。後來,有機會去京師,拜班彪為師。他雖喜歡博覽群書,但因為家境貧寒,無錢買書,便到洛陽賣書的地方去,去讀人家所賣的那些書。他雖然窮得沒有一畝地可以養身,但心情卻比王公大人要舒暢;卑賤得沒有一斗一石的俸祿,內心卻如同俸祿萬鍾的人一樣富有。後來,他做了官也不欣喜若狂,丟了官也不悵恨不已,安逸快樂之時不敢放縱自己的慾望,貧困潦倒之時,也不改變自己的志向,經過30多年的努力,他終於寫出了名垂千古的《論衡》。
左思立志,堅忍不拔
西晉文學家左思,少年時,讀子張衡的《兩京賦》,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決心將來撰寫《三都賦》。陸機聽了不禁撫掌而笑。說像左思這樣的粗俗之人。說像左思這樣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賦》這樣的宏篇巨著,簡直是笑話。即使費力寫成,也必定毫無價值,只配用來蓋酒壇子而已。面對這樣的羞辱,左思矢志不移。他聽說著作郎張載曾游歷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門求教,以便熟悉當地的山川、物產、風俗。並廣泛查詢了解,大量搜集資料,然後專心致志,奮力寫作。在他的房間里,籬笆旁,廁所里到處放著紙筆,只要想起好的詞句,就隨手記錄下來,並反復修改。左思整整花費了十年心血,終於完成了《三都賦》。陸機在驚異之餘,佩服得五體投地,只得甘拜下風。
徐霞客「踏遍青山成大道」
明代旅遊家徐霞客,幼年便勤奮好學,博覽圖地誌。由於明末政治黑暗,他不去做官,立志旅行,從22歲開始出遊,前後經過32年,足跡北至燕晉,南達雲貴和兩廣,名山大川幾乎沒有不到過的。在游歷之時,他嘗盡了千辛萬苦,星月寒星之下,他露宿過;嚴格酷暑,他都未間斷過;忍飢挨餓的境況,他常碰到。他常常拿著一根幾尺長的鐵棍,去登山,去探尋險境。城牆邊,枯樹下,點燃一堆柴草,借著火光就寫他的游記。終於經過數十年的努力,以驚人的毅力,寫出了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
夙抱壯志,漫遊世界
20世紀30年代,上海青年潘德明,徙步(小部分靠自行車)環球派行,歷時七年。
潘德明出生在浙江湖州一個成衣匠家庭,他從小酷愛體育,「夙抱壯志,欲作世界漫遊」。因此,他潛心鑽研外語,閱讀世界地理和旅遊書籍,為環游世界作準備。
1930年6月18日,《申報》報道:「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消息,潘德明聞訊後即報名參加,開始步行團有8人,及至越南,只剩他一人。旅行途中他歷盡艱險,他曾三次遇虎,1932年初,他穿越1380里沙漠去利雅得時,因缺水而昏迷,幸遇一支駱駝隊才獲救。1937年7月,潘德明戰勝艱難險阻,環遊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終於回到了祖國的雲南省西雙版納。
懲罰」實現了
布特列洛夫(俄國著名化學家,1928-1986)少年時代在學校讀書時,就對化學特別愛好,經常私自在宿舍里動手做實驗。在一次,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生爆炸,嚴厲的學監把他關進了禁閉室,還在他胸前掛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偉大的化學家」。譏諷和懲罰絲毫動搖不了布特列洛夫從事化學研究的偉大志向。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努力,他終於在33歲的時候,提出了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問題的創見,被人們譽為「偉大的化學家」。他默地說:「這個稱號在20年前是對我的懲罰,現在卻實現了。」
化學家李比希實現諾言
著名化學家李比希小學時,有一天,校長問他:「你將來打算干什麼呢?」他響亮地回答說:「我想當一個化學家。」話音剛落,全班同學鬨堂大笑。然而,就是這個被人取笑的孩子,堅持不懈地向著自己定下的目標前進,終於成了著名的化學家,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航海家鮑迪奇
美國數學家納撒爾•鮑迪奇,從10歲起就到圖書館去刻苦攻讀,博覽群書,因而大器早成,14歲就成了一名精通航海和天文的學者。他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貢獻給航海事業,自學了50多種語言,發現了當時航海權威穆爾的《航海實踐》中80多條錯誤。經過多年實踐,終於創造了「鮑迪奇航海法-依靠星體定位導航」。
心理暗示的實驗
立志對成就事業的重要性,還可以從人的主觀能動性,即精神因素的強大作用上得以透析。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事先告知一組被判死刑的囚犯,他們將不執行槍決,而是被刺破靜脈,讓血從體內流盡而死。然後將死囚蒙上眼睛,綁上雙手,帶入一個特定的房間坐定,拿針在他們的手腕上比劃著輕刺一下(並非真正刺破血管),然後輕輕地擰開一旁的水籠頭,讓水一滴一滴往下滴。十幾小時後,那一組囚犯先後停止了跳動。這樣,囚犯在肌肉沒有遭受任何損傷的情況下死去。
這個實驗說明了心理暗示能夠對人的肌體產生何等巨大的作用。當然這是消極的作用。然而我們已經可以由此及彼,由反得正了。
2.奉 獻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怎樣活著才算有意義?活著為自己還是活著為他人?這是每個人都要考慮的問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一曲《愛的奉獻》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是因為它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聲。奉獻與索取是一對矛盾,一心索取的人,貪欲永遠得不到滿足,再者,沒有別人的奉獻,自己又能索取什麼?
奉獻是不計報酬的給予,是「有一分熱放一分光」,是「我為人人」。奉獻者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熱情,是一中無私的愛心,甚至是無價的生命。因為有人奉獻,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才會不斷增加,人類才會不斷前進。奉獻者收獲的是一種幸福,一種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與愛戴,是自己生命的延長。

閱讀全文

與農村小學作文題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