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讀《陳情表》有感,800字作文!要求 獨一無二 炫酷 拽
《陳情表》讀後感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題記
友情是燃燒孤獨的心靈之燈,親情更能給人長久的撫慰和想念.從降生到離去,從嬰兒到老人,親情始終伴著你,它是你一生永遠無法擺脫的情感.
讀完李密的《陳情表》我感觸頗深.李密從小境遇不佳,出生6個月就死了父親,4歲時母親改嫁.他是在祖母劉氏的撫養下長大成人的.幼時體弱多病,求知好學,博覽五經,以文學見長.李密於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湯葯,必親自口嘗後進獻.秦始三年晉武帝下詔征密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不斷催促,這時.李密的祖母已經96歲,年老多病.於是他向晉武帝上表,陳述自己無法應詔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為病重的祖母床前盡孝.進退兩難,實為忠孝兩難.他說道「我是敗亡之過的俘虜,身分卑微低賤,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裡還敢遲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於祖母相依為命,在她年高體弱的時候,實在不能棄她離家遠行.在最後,他乞求陛下憐恤苦心,成全其願,准允他為祖母養老送終.那樣的話,生願以生命奉獻,死後也要結草圖報.忠君之情於一片孝心,令人感動涕零.這種樸素、深沉、知恩圖報的情感,放射出恆久而溫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為了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而放棄做官顯達的機會;他又為了回報朝廷的知遇之恩,許下了「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報國之心.最終晉武帝為其孝心所感動,不僅同意暫不赴詔,還賞賜奴婢二人,並發給他贍養祖母的費用.
人,應該常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們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們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樣做到,暫棄某些機遇而回報親人的養育之恩.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
2. 陳情表自編作文
725687504
3. 由《陳情表》談忠孝之道 高中作文
嘗聞「讀《出師表》不流淚,此人不忠;讀《陳情表》不流淚,此人不孝」,由此可見,作為我國古文學史上重要散文名篇的《陳情表》具有怎樣的歷史定位。而以上兩篇傳世佳作雖均以陳詞殷切動人見長,主題卻各不相同,單就《出師表》而言,諸葛亮在位者言忠、述忠,雖出自真誠肺腑,卻是正常的履職需要,其間滲透的情和辭既有社會背景的縮影,又有作者個人忠義觀的闡釋,但無論如何,始終循著主流思想的正常脈絡,娓娓道來,千百年間誨人不倦。與《出師表》不同,《陳情表》的作者李密名不見經傳,前半生為官僅做到劉禪的郎官,位階不高,後為降臣,受晉武帝封為洗馬,卻以「盡孝」為名堅拒,並為此擬就此《陳情表》,最終憾動新主龍威,挖掘其一點惻隱之心,得以全孝道以終老,並成人間佳話。
然而事實上,《陳情表》中用以陳情的主題是孝,拒官的理由卻並非完全是孝,還有作為漢之降臣的自尊心態,或稱一種另類的節義觀。《陳情表》中李密言:「 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陳詞中雖仍把孝字擺在最耀人心目的位置,卻一筆帶過的渲染自已的降臣地位,自輕自賤之餘深刻的表達了一份泣血的慮思。古代降臣眾多,心態也是五花八門,有詐降的,有真降的,有真假摻半的。以明末錢謙益為例,清兵攻破南都之後,面對新主和舊主的兩難相從境地,其伴侶柳如是力主夫婦倆以身殉國,及至湖畔,錢謙益突發感嘆:「水太涼,不如改日再來」。殉國不成,到了入關剃頭之時錢卻異常積極,而後又背著新主暗搞反清復明,分裂的忠分裂的義,歷史也無法准確評說其人其事。李密不同,歷史的遞進他是接受的,可為人臣者自有為人臣的尊嚴,所謂一臣不事二君,天下還是天下,你方唱罷我卻未必跟著登場,退隱是他這一類並不愚頑,並不忤逆歷史前進方向的忠臣的唯一出路,於是有了《陳情表》,一來讓自己可以體面的退場,二來讓新主可以體面的收回成命,李密的「大局觀」、「得失心」放在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個歷史事件中都是值得稱道的。而孝道和文辭則是李密的另外兩個殺手鐧,我始終認為,是李密的質朴大孝和華麗詞藻迷亂了晉武帝的雙眼,忽視了盡孝與盡忠在選擇上並非絕對的單一性,事實上二者並不沖突,只是李密在概念上過度放大了盡孝的緊迫性與排他性,從而將人們的視野全部追隨了孝義,這不能不說,是古代知識分子玩文弄字方面的一種狡黠示範。
4. 求一篇《陳情表》的800字議論文,以忠孝為內容
記得學過諸葛亮的《出師表》,那體現出的忠能使所有閱過此文的人為之動容,而出現在一百年後的西晉李密寫出的《陳情表》也不遜色,它則流露出的是赤子的孝心。
文中主要講述的是李密面對君王的徵召,向上遞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征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自古以來,聖人就提出忠孝為一個人的做人准則,對待國家要忠心,對待長輩要盡孝道。忠是對一個人的高標准要求,而孝則為做人的基本標准。李密則能以「烏鴉反哺」的精神引導自己做一個盡孝道的人,對養育自己多年的老祖母不離不棄。
古語曾有雲「父母在,不遠游」。然而在新時代的今天,每一個年輕有志者都追隨了打工之潮,離開了父母。我想這並非是我們不想盡孝道,只是我們希望能在父母尚且健康時出來努力工作,以創造更好的家庭環境來陪父母頤養天年。因為我們出生在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我們不能固守陳規。時代賦予我們有使命,我們必須邁出步伐,換一種更好的方式來盡孝心。能看到兒孫們有志氣有長進也是每一位長輩的心願。只是在外漂泊的我們不能像脫了線的風箏,一去不想復返。家是港灣,父母是至親,這里永遠是我們的牽掛。父母給我們的溫馨讓我們在外漂泊回來發覺原來多苦都不算苦,多累都不算累。所以我期望同我一樣在外漂泊的兒女們,工作之餘常回家看看,有時間打電話回家問候問候,在外好好做人,好好工作,無愧於心的處世准則才不會讓父母擔心牽掛。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不忘根本,報答親情,希望每一個人子人孫切記,這是我從《陳情表》中悟出的一番感受。
5. 陳情表中有什麼素材可以用於作文中
(1)四字成語: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生當隕首,死當結版草
(2)後人對權陳情表的評價:
南宋文學家趙與時在其著作《賓退錄》中曾引用安子順的言論:「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青城山隱士安子順世通雲。此三文遂被並稱為抒情佳篇而傳誦於世。
(3)文章感情:李密用此篇文章將自己的孝心表達的含蓄動人,令讀者感動。
6. 急求800字作文:《陳情表》讀後感
太子洗馬是教導太子,陪讀之類的啊,不是擦洗馬…
7. 高中作文 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讀《陳情表》有感
讀了《陳情表》這篇文章,我感觸很大。李密從小體弱多病,父親又死得早,是祖母一手將他撫養長大,祖母生病了,李密侍湯葯,不曾廢離。也因為這樣,李密無法成為洗馬,於是李密向皇帝上表表明原因,希望皇上能成全他。李密的孝心打動了皇帝,更震撼了今人。可見,懂得孝敬長輩的人是多麼讓人敬仰。古代如此,現代亦如此。
「百善孝為先」,可見中國人多麼注重孝順這個品德。有孝心的人,能贏得世人的尊重。人們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孟佩傑卻用她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久病床前有孝女」。養母與養女之間並無血緣關系,但孟佩傑與養母的關系卻超出了血緣關系,維系她們之間的這種情感是什麼?是孝,是善,是德。盡孝,是一切善德之始,也是一切幸福之源。在多舛的命運前,我們不能失掉孟佩傑這般面對生活的勇氣和態度。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孟佩傑,一個感動中國的平凡女孩,孝老愛親,付出的是孝心,贏得的是尊重和敬仰,她為全社會樹起了一座道德豐碑。
相反,在社會生活中,卻也有些人在做著令人譴責,唾棄的事。李老太太擁有3個兒女,丈夫常年疾病纏身,家中不僅要養活五口人,還要支付一大堆醫葯費,好不容易把兒女們都拉扯長大了,李老太太本以為自己可以享清福了。無奈,兒女們竟無一願意贍養自己。不僅如此,兒女們還向她提出無賴要求,每至逢年過節,家人生日,李老太太都要給每個兒女「奉」上一萬元。本就無經濟來源的李老太太只能靠撿垃圾生存。經媒體報道後,社會上沒有一人不譴責李老太太的兒女們。可見,不孝之人,是多麼罪惡,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棄和拋棄。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李密暫不出仕,只為了終養祖母,而作為新一代青年,我們又該如何孝順父母呢?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哪怕是一聲問候,一個動作,一個微笑,都能體現出愛,體現出孝心。
孝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我們都應該懂得孝順,真正的孝順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報答,並從行動上落實。人只有有了孝心,才會有責任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孝心無價,讓我們做一個孝順的人,將孝傳承下去,讓孝永存心中!
8. 學了(陳情表)後寫一篇「感恩」作文800字左右
這個世界上,給我最多的愛的人,莫過於我的父母了。從我呱呱墜地起,父母就承擔起了養育我的責任。爸爸曾因為我的一個誤診而掉過眼淚;媽媽曾為了矯正我的牙齒每周六帶我往返於離家一百多公里的市醫院,風雨無阻一年多;他們為了我放棄安穩優厚的待遇來到上海打拚……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我在良好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不計回報的;父母對我們的養育,都是盡心盡力、不惜任何代價的。可我們有時卻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與父母爭吵,給他們臉色看,真的是太不懂事,太不應該了。其實,父母不求子女在物質上給予他們多大的滿足,只要在父母下班時遞上一杯熱水;在父母生日時送上一聲祝福;在父母勞累時幫他們捶捶背……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足能體現出我們對父母深深的愛,從他們滿足的笑容里我體會到給予的快樂。
我們不僅僅只對父母感恩,對我們身邊的同學、老師、親人、朋友和許許多多幫助過我們的好心人也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美國總統羅斯福家裡被盜後,丟失了許多重要的東西,但他仍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也許自己是不幸的,但我們仍應該用一顆感恩的心去感激他人,這樣,你就會發現,事事感恩,會活得更快樂。
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正如一首詩中所說:感激撫養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不斷成長;感激關懷你的人,因為他們給你溫暖;感激教育你的人,因為他們開化你的蒙昧;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煉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感激藐視你的人,因為他覺醒了你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