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以端午為話題的作文800
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二字最早出現在晉人周處[風土記]之中,在這一天中,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等.
但就是這么一個有著濃重傳統氣息的中國節日,也在文化侵略的大浪朝中成為了犧牲品.自從上世紀末開始,日本、韓國等,就開始對中國這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國,進行了文化的侵略,大肆的在中國新一代青少年的之中放映他們的動畫與連續劇,通過電視來腐化新一代的國人的心身與精神,在這種情況小小的韓國已不滿足這種侵略的效果與速度了,於是在巴黎時間2005年11月24日韓國與中國就誰是所有端午節的資格發生了爭執,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端午節的原產地中國竟沒有拿到是本國的非物質遺產的資格.
在這次事情的背後反映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中國人不注重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重視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傳統文化,反而感覺外國的東西好,這種崇洋媚外的風氣在青少年中十分的重,平時一說話就是國外的什麼動畫上地什麼人物的什麼事跡,這讓人心裡十分不是滋味,難道中國的就不好么?我不反對國外的東西,國外的東西是十分的吸引人,有些十分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但是我們也不能照單全收,我們要取其精華取其糟糠的去看,有選擇的去看.我認為像什麼日本的[蠟筆小新]與[死亡筆記]這些就不是我們該看的,再像國的什麼愛情肥皂劇,這種我們青少年就應該少看,而像[冰河世紀]、[怪物史萊克]、[哈利波特]、[魔戒]等這些看看就無所謂了,因為這不是文化的入侵,而像我所認為的不能看的,我就認為他多多少少的有一些文化入侵的因素.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准備開始包粽子.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折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盡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著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裡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里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盡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里,把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著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鍾,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繫上了五綵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綵線的來歷,它象徵著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裡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粽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我想起了快樂
五月初五,又到端午時,今之端午,天不大熱,柔綿陽光灑大地,風兒涼爽扣心門……
端午是歡騰的節日,巍巍中華,舉杯共飲,盛迎節日,家家戶戶飄粽香,大街小巷的老人小孩都歡天喜地,熱鬧非凡……
『貳』 端午棕情 高一作文不少於800字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個人都曾有過成功,也曾有過失敗。失敗的痛苦使人萎靡不振,成功的喜悅令無數人嚮往.那麼,怎樣才能成功呢?成功的秘訣又是什麼呢?答案是多樣性的,不過,只有奮斗,才是生命給予人類最大的報酬.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盡可能做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堅持做下去。最終的結果或許會失敗,但失敗並不可怕,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只要你汲取上次失敗的經驗和教訓,我相信大家一定能爬上曾經令你望而生畏的成功的巔峰!史上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就是如此,他硬是用常人所想像不到的努力,開創了文學史上的先河——他用了整整16年時間,終於完成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家之言」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史記》,給後人留下了他的豐功偉績.也同時在我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司馬遷滿二十歲時,滿懷求知的慾望給予了他前進的動力,使他游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四處考察古跡,搜集傳說素材,為編寫《史記》做好了充分的准備。父親死後,他開始秉承父志撰寫《史記》.誰知,正當司馬遷專心著書時,一個飛來橫禍不幸地降臨在他的頭上.原來,李陵將軍同匈奴的戰爭中投降於匈奴,漢武帝得知後,憤怒萬分,司馬遷秉公直言,為李陵將軍辯護,觸怒了漢武帝。於是,司馬遷被打入大牢.不幸的遭遇,使司馬遷的精神受到極大刺激,悲痛欲絕的他本想血濺牆頭,了此殘生,可他後來想到:「人總會有一死,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死的輕重意義是不同的,他覺得如果自己就這樣輕易地「伏法而死」,是毫無價值的.他還想起了父親的遺言,又以古人孔子、屈原、左丘明、孫子、韓非……在逆境中那發憤有為的精神鼓勵自己,為了免除一死以完成《史記》的著作,司馬遷強忍屈辱,毅然接受了世間最殘酷的「腐刑」,面對最殘酷的「腐刑」,司馬遷痛苦到了極點,但他此時並沒有怨恨,也沒有害怕.他以驚人的意志,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身心備受摧殘、忍辱含垢生活的他,心中永遠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這部史書撰寫完.這是多麼難能可貴啊!難道司馬遷這種堅忍不拔的意志力不是一把通往成功之門的金鑰匙嗎?!下面還有幾個小故事:外國名人傑克•倫敦,他的成功是建立在堅持之上的。他堅持把好的字句抄在紙片上,有的插在鏡子縫里,有的別在曬衣繩上,有的放在衣袋裡,以便隨時記誦。他的努力沒有白費,他成功了,他勝利地成為了一代名人,然而他所付出的代價也比其他人多好幾倍,甚至幾十倍!同樣,堅持也是成功的保障。「水滴石穿,繩鋸木斷」,這個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懂得,然而,為什麼對石頭來說,微不足道的水能把石頭滴穿?柔軟的繩子能把硬梆梆的木頭鋸斷?說透了,這還是堅持帶來的效果。一滴水的力量是渺小的,然而許多的水滴堅持不懈地沖擊石頭,就能形成巨大的力量,最終把石頭滴穿。同樣的道理,繩子才能把木鋸斷。功到自然成,成功之前難免有失敗,然而只要能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地努力,那麼,成功就在眼前。最後讓我們在成功的道路上懷揣一顆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心,兩個眼光長遠的眸子,手拉著勤奮這個必不可少的朋友,向成功的巔峰進發吧!等到爬上那曾經望而生畏的巔峰,再讓我們把壯麗的景色欣賞!
『叄』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大家一定都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吧!到了那天,人們就會把早已准備好的粽子葉以及佐料拿出來,精心地包出一個個綠色的四角形粽子,人們再小心翼翼地剝開粽葉,無比美味地咬上一口,嘖嘖,那味,簡直妙不可言!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各地還要進行精彩的劃龍舟大賽,人們邊狼吞虎咽地啃著端午節的美味佳餚,邊盡情地吶喊著為湖上賽龍舟的人們加油,喝彩……端午節是快樂的,那麼,端午節的起源是什麼呢?這可是關繫到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呢!
屈原是我國古代戰國時期楚國的士大夫,一直以來都受到了當時皇帝的重用,最後卻被奸臣所迫,被逼得走投無路,帶著對自己國家的愛忍痛奔到江邊,含著淚背著石頭跳江輕生了。當楚王知道這個消息後,才醒悟過來,可為時已晚,我們偉大的屈原,早已跳江幾個鍾頭了,連個屍體都撈不到。極度悲傷的人們害怕屈原的靈魂餓了,便將飯倒入江中,後來又害怕江中的魚蝦將飯菜吃掉,在外麵包上葉子做成菱形的樣子,那樣,魚蝦就不敢偷吃了。
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將乘小舟打撈屍體和將做成菱形的飯團轉變成了現在的賽龍舟和吃粽子。有的地方還要在那天給孩子的手和腳踝綁上色彩鮮艷的細線,據說那樣可以防止蛇咬,相當於端午節的護身符呢!
端午節,甜滋滋地咬著手上那香氣撲鼻的粽子,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上精彩的賽龍舟,眼前猛然閃現出當年屈原滿臉悲痛跳入江中的樣子,一滴淚不覺滑落腮邊——屈原,你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得好嗎?
『肆』 以端午節為話題的作文800字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專節。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也與屬「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仡佬等民族地區。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瓜、黃魚、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這天無論北方南方,都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掃干凈,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關於端午節還有許多兒歌,這些兒歌活潑、生動,令人們十分喜愛。這些兒歌也給端午節增添了許多歡樂的情趣。
端午節能看龍舟,能吃好吃的粽子,我真喜歡端午節啊!
『伍』 關於端午節作文800——1000字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只粽子。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占據著一定的位置。
我們家鄉包的粽子是海南有名的定安粽子,粽子裡面是用鹹蛋黃和肉做餡,吃起來香噴噴的。奶奶是包粽子的能手,每逢過節,她都為我們包粽子,可這次,因為媽媽太忙,所以奶奶沒有回老家包粽子。這幾天,奶奶准備了好多葉子,要包許多的粽子送給朋友們,希望他們收到後,會有人說一個「哇」字。
雖然今天是過節,本應該去泡「龍水」,可媽媽說:「今天是過節,我們不要去湊熱鬧」。因此,我還是象往常一樣,在家裡做作業、上舞蹈課,我覺得今天既是個熱鬧的日子,又是個平常的日子。
今天讓我歡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我從媽媽那剛一打聽到,就高興的歡蹦亂跳。因為呀!這個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的來源是由於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賽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很多人有個疑問: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比賽劃龍船呢?事情是這樣來的。一個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為皇帝出謀劃策,但有些紅眼病者覺得屈原勢力太大,多管閑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那些荒唐的謊言,把屈原撤了職,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他到了湘南,經常到汩羅江一帶,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詩歌。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那天,抱著塊大石跳河自殺了。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都劃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到處波浪起伏,哪兒有屈原的什麼痕跡。大夥很傷心,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也讓江里的魚蝦、蛟龍、魚······等動物飽了肚子,就不再傷害屈原的身體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都照辦了,後來他們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劃的小船改為賽龍船。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啊!!端午節的由來可真多呀,我喜歡端午節的美、喜歡端午節的熱鬧、喜歡端午節的粽子,喜歡屈原那種愛國精神,當然我還喜歡最好玩的賽龍舟!你喜歡端午節嗎?
『陸』 端午節為話題寫一篇高中800字高中作文
端午節過後的深思
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二字最早出現在晉人周處[風土記]之中,在這一天中,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等.
但就是這么一個有著濃重傳統氣息的中國節日,也在文化侵略的大浪朝中成為了犧牲品.自從上世紀末開始,日本、韓國等,就開始對中國這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國,進行了文化的侵略,大肆的在中國新一代青少年的之中放映他們的動畫與連續劇,通過電視來腐化新一代的國人的心身與精神,在這種情況小小的韓國已不滿足這種侵略的效果與速度了,於是在巴黎時間2005年11月24日韓國與中國就誰是所有端午節的資格發生了爭執,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端午節的原產地中國竟沒有拿到是本國的非物質遺產的資格.
在這次事情的背後反映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中國人不注重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重視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傳統文化,反而感覺外國的東西好,這種崇洋媚外的風氣在青少年中十分的重,平時一說話就是國外的什麼動畫上地什麼人物的什麼事跡,這讓人心裡十分不是滋味,難道中國的就不好么?我不反對國外的東西,國外的東西是十分的吸引人,有些十分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但是我們也不能照單全收,我們要取其精華取其糟糠的去看,有選擇的去看.我認為像什麼日本的[蠟筆小新]與[死亡筆記]這些就不是我們該看的,再像國的什麼愛情肥皂劇,這種我們青少年就應該少看,而像[冰河世紀]、[怪物史萊克]、[哈利波特]、[魔戒]等這些看看就無所謂了,因為這不是文化的入侵,而像我所認為的不能看的,我就認為他多多少少的有一些文化入侵的因素.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准備開始包粽子.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折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盡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著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裡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里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盡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里,把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著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鍾,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繫上了五綵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綵線的來歷,它象徵著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裡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粽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我想起了快樂
五月初五,又到端午時,今之端午,天不大熱,柔綿陽光灑大地,風兒涼爽扣心門……
端午是歡騰的節日,巍巍中華,舉杯共飲,盛迎節日,家家戶戶飄粽香,大街小巷的老人小孩都歡天喜地,熱鬧非凡……
還是孩兒之時,就熱切期盼端午蒞臨,因為在這偉大的日子裡,不僅有香飄飄的米粽,還可以穿新裙子,一展美麗風姿;還有好多好吃的水果,新鮮的李子、艷滴的桃子、紅彤彤的楊梅、白嫩嫩的梨瓜、甘甜的大西瓜……哇,琳琅滿目,讓我們貪滴欲攬……今日,家中早早就要插上艾旗,還要備有雄黃酒灑,吃雞鴨魚肉,好不豐盛啊!更重要的還有呀,每年的今日,縣里都會舉辦一次盛大龍舟賽,是呀,端午,端午,又怎會缺少龍舟賽呢?
我們地屬贛南老區,傳統風俗,客家風情,讓人目不暇接、舉不勝舉……其中端午賽龍舟就是贛南一大風景,毫不遜色於除夕燃竹、元宵花燈、中秋賞月!龍舟賽早早就有備而來,縣里周邊的幾個村是主要的隊伍,隊員則是從各村精選出的強壯男兒,他們從四月初就開始訓練了,且那時經濟還不是很發達,他們會舞著龍頭、敲著鼓、打著鑼來到各家各戶前募捐,我們一群小孩總愛湊熱鬧,跟著龍頭一起歡呼,去各家串門……大家也非常熱情,你五塊,我六塊的慷慨出資,人們也非常歡迎龍頭來到家中擺舞,因為,龍頭,會給家中帶來喜慶,帶來好運,帶來吉祥……
我們是花園村是條白龍,具有悠久的勝戰歷史了,因為都勤勞漢組成的強壯陣容,從80年代來,他的頭上都占滿了光環,多數的第一,都被他強力所奪,自然,我們作為村裡的一員,更是興致高漲,意趣勃勃,一個勁的為村裡的白龍加油……在岸上,天真活潑的孩子,全然不顧烈日當頭,更不會在意什麼矜持,拿著粽子、嚼著冰棍為自己的隊伍吶喊,甚是興奮……
還時不時,總愛擠在人群堆里,一邊吃涼粉,一邊與同伴大笑,風趣高談呀!
更精彩的還有,賽完之後,有漂亮的搶鴨戰役,戰士們,放下行裝,一頭扎進滾滾河水中,去搶那活蹦亂跑的水鴨子,人、鴨、水,嬉戲成群,戰斗一起,多漂亮的景觀呀!讓我們迷戀不知歸路……
多隆重的端午呀,多快樂的節日啊,讓我們的童年豐富多彩,可惜,近幾年,縣里都沒舉辦了,許久,也沒看見那精彩的龍舟賽了;而且,節日的氛圍也大不如從前了,也許是生活好過些的緣故吧,超市的粽子各種各樣,家家戶戶也很少包了;人們也不再向以前一樣,一大早就搶購鴨子了;超市中更琳琅、更豐富的新水果也早已取代了那些李呀、桃呀……
呵呵,回望端午,讓我們快樂!可今之端午,怎就沒那種熱情了呢?吹著涼爽的夏風,感覺異常平靜……
『柒』 以端午節為話題寫一篇高中800字作文
家鄉的端午節
在我的記憶中,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節最為熱鬧了.聞著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時光,感覺那麼近,彷彿那些事就發生在昨天。
端午吃粽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端午前一天,媽媽就把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里備著。我偶爾也會搗亂,試著學她的樣子,左手拿著粽葉彎過來,做成圓錐形,然後右手向漏斗里放米,把米壓緊抹平後把棕葉反饋過來蓋好,握住後再用絲線捆緊系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記住纏繞的絲線千萬不能鬆散,否則煮粽子的時候就容易散開了。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花生、紅豆、大棗、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媽媽喜歡在米里摻紅棗以圖吉利,據說,小孩子吃棗粽多,將來讀書就會早中狀元,我還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後來狀元倒沒有中上,學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還算靈驗吧!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香而不膩,現在回想起來還特別嘴饞呢!
家裡人在煮粽子的鍋里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粽鍋里的煮雞蛋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里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此刻我在想,倘若屈原能夠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處處繁榮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會懷才不遇,定然不會屢遭排擠屢遭陷害,他也斷不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飲恨楚江吧!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