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作文因材施教800米
「因材施教」這是一個大家普遍接受的思想。成功需要汗水需要付出,但更需要對學習主體客觀的分析與了解,揚長補短,發揮自己的優勢,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發展自我,實現人生價值。 兔子是短跑冠軍不會游泳,這是由它先天條件決定的。而鴨子教練卻逼著兔子、松鼠學游泳,功夫費了不少,但成效卻不大!自己卻還不明原因地而嚷嚷「成功的90%來自汗水。加油!加油!」這是一個多麼可悲的例子,試想,如果那隻兔子不但沒有學會游泳,反而把跑步的本領也給忘了,那又該怎麼辦呢?
有一篇文章曾寫道:「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質地過於松軟,無法吹出悠揚的笛聲來。但他們不是沒有用了,它們還可以發揮自己柔性強的特點,還用做編竹席的材料!」倘若非要嫩竹做笛子,那想必是費力不討好,別說像「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那樣勾起客居者的思想(鄉)之情,恐怕是自己自娛自樂也顯它聲音太艱澀難聽了吧!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因材施教,辯證客觀地看待人和物,而不是一個模板育人辦事,這樣才能突出每個人的個性,使其成為自己領域中的「愛因斯坦」、「畢加索」,而不是一個碌碌無為的庸人!
「因材施教」,發展個性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客觀地分析我們的潛能,我們才能實現飛躍!最近一段時間,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就是是否文理分科。我想:作為一個學生當然要德、智、體全面發展,這是我們美好的願望。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的先天條件不同,個人愛好不同,目標和願望不同,因此很難實行一個模板的教育方式。讓熱愛文學、醉心於詩詞歌賦的文學少年整天沉浸在物理、化學艱澀難懂的公式中,讓精於嚴密推理的明日科學家整天哼吟著散發著發散性思維氣息的散文長詩,這是多麼難以想像!就像非得讓陳景潤寫抒情詩,讓李白研究數學公式一樣,最後只能一心期望,終歸要破滅!
發揮自己的優勢,展現自己的個性。「因材施教」,讓每一個人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發揮,揚長避短讓我們都成為自己世界的「愛因斯坦」。
㈡ 2016高考作文因材施教可以嗎
「量體裁衣」、「因地制宜」,這無疑體現了哲學中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那麼教育中的「因材施教」也說明了這一道理。「因材施教」就是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從而使他們成為國家有用之才。「因材施教」語出《論語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中宋代朱熹集注,朱熹歸納孔子的教學方法時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因材施教」可謂淵源深遠, 孔子早在兩千年前就總結了前人的教育經驗,根據自己的教育實踐,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教育方法。孔子很了解自己學生的個性,並且善於區別對待。在《論語》中,孔子因材施教的事例很多。如: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先進》)冉有畏縮不前,故鼓勵他前進;子路好勝過人,故抑而退之。顏淵、仲弓、司馬牛和樊遲都向孔子問仁: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關於為政之道: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無倦。」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則小利則大事不成。」孔子對學生的教育是因人而異的,他認為:「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雍也》)。顏淵是孔門弟子中以突出的德行修養而著稱,自漢代起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孔子便用仁的最高標准來要求他,即視、聽、言、行都要合乎禮的規范;仲弓對人謙恭不夠,不能體諒別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司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誡他:做人要說話謹慎,不要急於表態。樊遲較魯鈍,孔子對他就只講「仁」的最基本含義,平時生活嚴肅莊重,處理事情嚴肅認真,與人交往忠心誠意等。孔子的教育目標在於「成人」「成德」,因學生的不同資質而各有側重,孔子最重視的是「德行」。宰我雖以「言語」聞名,但孔子斥之為「不仁」,因為他不行三年之喪而自覺心安理得。冉有善於「政事」而為季氏聚斂,孔子告訴他的學生們說:「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子夏以「文學」見長,孔子責之以「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仲弓長於德行,但訥於言而敏於行,時人評價其只知「仁」而不知「佞」之機變,孔子則稱贊仲弓,雖然不一定稱得上「仁」,但「佞」卻是絕不會去作的。孔子對學生的特點瞭然於胸,如「由也果」「賜也達」「求也藝」「予不仁」「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等。他隨時注意了解學生,有時他能對不同學生作比較分析,比如《先進》中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過猶不及。」再如《公冶長》:「子謂子貢曰:『女與回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教育注意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季氏》中說:「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孔子的「因材施教」已化成了成語,《現代漢語詞典》將其解釋為:針對學習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體情況施行不同的教育。在我國傳統教育中,「因材施教」是我國傳統教育思想的精華和優秀的教育傳統之一。再看看現實中人們又是如何使用「因材施教」的呢?現實中,「因材施教」既可指教育思想,又可指教育原則,也可指教育方法,還可指教育評價。「因材施教」是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教育的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是對教育宏觀的、理性的認識,是指對辦什麼樣的教育和怎樣辦教育的總的看法。教育是育人或促進人的發展的活動,教育的客觀存在:一是人的多樣性,二是人的發展的多樣性,人的發展的多樣性又包括發展過程的多樣性和發展階段(或結果)的多樣性。教育多樣性的客觀存在,使人們認識到必須以多樣性教育與教育多樣性相適應,這就是因材施教。換言之,教育面臨的是「因材施教」的客觀存在,教育須以「因材施教」的思想作指導,教育只能是也必須是「因材施教」才能與教育的客觀存在相適應。作為教育思想的「因材施教」,既是教育的指導方針,也是教育實踐的依據,是教育「綱舉目張」之綱。「因材施教」是教育原則;教育原則是教育實踐所依據的法則或標准。法則有規律和法規之意,從教育規律的角度看,因材施教反映了教育各要素或過程之間的必然聯系,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從法規的角度看,因材施教是教育必須遵循的規定。因材施教作為教育原則,既反映了人們對教育規律的認識,也說明人們在制度上、法規上對教育作了因材施教的「硬性」規定,也可以說,無論是從遵循教育規律還是從教育必須遵守的法則看,教育都應按照「因材施教」的規定行事。「因材施教」是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關於解決教育中的思想、說話、行動等問題的門路、程序等。作為教育門路,「因材施教」是教育的訣竅,是教育最重要的途徑;作為教育程序,「因材施教」反映了教育須遵循的先後次序,如現在人們常說的「創造適合孩子的教育,不是讓孩子適應教育」這包含了這個意思。由於人的遺傳、成長環境以及心理發展在向度與水平上均有很大差異,在教育方法上是不能「一刀切」或「一視同仁」的,正如水稻、小麥、果樹和蔬菜等其種植方法千差萬別。因此,作為教育方法的「因材施教」,是基於人們對教育的多樣性的認識,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表現出的多樣性。因材施教是教育評價。教育評價是指依據收集到的關於教育事實的各種信息所作出的價值評判。關於教育評價要注意三點,一是根據教育事實,二是根據收集到的各種信息,三是根據教育目標或教育理想對各種信息反映出的教育事實作出是否有效或有價值的評定或判斷。作為教育評價的因材施教,就是要緊緊圍繞「因材施教」進行評教。實際上,若教育是因材施教的教育,那麼教育評價就必須是對因材施教作出的全面評價,包括教育是否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教育過程是否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則,是否運用的是因材施教的方法,是否達到因材施教的目標,從因材施教的效果與效率看因材施教的教育事實有什麼樣的價值和有多大的價值。從教育思想、教育原則、教育方法和教育評價四個方面看「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才是一個完整的概念。現實中,人們對因材施教的理解,有些是高懸在觀念的層面,沒有通過形成為教育原則和方法落實到實踐中;有些是停留在原則上,並沒有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有些是在方法上採用了,但並沒有以因材施教作依據教育行為或事實進行評價。一般說來,人們將因材施教作為教育原則多於作為教育方法多於作為教育思想多於作為教育評價。也就是說,在大多數情況下,作為一項教育原則,因材施教成為了「原則上」的東西,而人們往往又是原則多策略少,或原則有而策略無,亦即有因材施教的願望、想法,但苦無因材施教的門路、措施。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因材施教」起始於2500年前的孔子而成為我國傳統教育思想的精華之一,但現實中的教育仍然只是將其作為教育原則的多,而將其為方法進行研究和實踐的就少了很多,將其作為教育思想的就更少,將其作為教育評價的就鮮見了。總之,明確什麼是「因材施教」,是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這需要我們在教育中,不僅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和運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而且更應樹立因材施教的思想,將「因材施教,因教而評」貫徹到包括教育評價在內的教育全過程中。「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 ,所以每個受教育者的思維都有其獨特的方式,因而對他們進行個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個性教育必須從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糾正不良個性,發揚優良個性,最終使學生的個性能夠順應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這就是教育中常講的因材施教原則。個性差異和因材施教不但存在於整個教育過程中而且始終受到普遍重視。我們要不失時機,針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使他們樹立信心,增加勇氣,從而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那麼在教育過程中,如何針對學生個性,因材施教呢?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一、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進行觀察,盡可能給學生創造更多的環境和機會,讓其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同時也要認真分析學生從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是因為性格上的原因,那就必須在改造性格上下功夫。如果是因為懶惰、貪玩,那麼除了幫助他進一步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外,還要與家長密切配合,督促好好學習。面對學習或其它方面取得的成績要及時給予適當的表揚,當受到挫折時要鼓勵他敢於面對,敢於向困難挑戰,幫其樹立自信心。二、尋找每個學生尤其是尋找較調皮或是性格內向的孩子的優缺點,讓他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從而使學生具備良好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同時積極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和條件,引導學生嘗試成功的樂趣。三、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說,在學習方法上給予指導,或是組織一次小討論,讓孩子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見解,或讓孩子親手試一試,親自表演一下等等,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四、在教育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力求達到既有利於個性充分發展,又有利於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從而使他們養成自信、自尊、有頑強進取心、勇於合作的良好個性品質。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來進行教育。一個人的天賦再好,不因材施教,不有的放矢,他的各方面素質也很難提高。所以在進行教育時應針對個性差異,因材施教。當今社會,人才競爭十分激烈。這種競爭的實質,歸根結底是教育的競爭。為此我們要抓住每個教育契機,對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和教育,從而為他們將來能經得起挑戰,能擔負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重任打下堅實的基礎。
㈢ 作文 《因材施教》的議論文
有人說成功的90%來自汗水,但假如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即使付出100%的努力,成功也遙不可及。因此,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汗水,而是因材施教。
在文化底蘊濃厚的古代,就已經提出了因材施教。
古代聖賢注重自己的文化修養,因材施教在儒家經典學說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針對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特長,間接補充不足,全面地完善自己,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一個義大利男孩,從小酷愛足球,他一直希望自己在足球上有很好的發展,然而身體不斷地發胖使他放棄了足球夢。他轉身了第二個夢想——唱歌。在名師的指點下,他不斷進步,並且成為了茂名的歌唱家。他就是帕瓦羅帝。
認清自己的長處,注意揚長避短,能夠始終重視自己的長處,這也是因材施教的體現。
眾所周知,兔子擅長奔跑,鴨子擅長游泳。倘若使小兔子和小鴨子一起學游泳,結果會怎樣?當然小鴨子學會會,小兔子學不會。那說兔子有4條腿,還不能游?
生存的本領不止一種,我們不僅僅要發揮特長,也要發揮其他,但不能盲目,可以選擇較為容易的,比如句子可以學打洞呀,不只是非要學會游泳。因此,要因材施教,才能全面發展。
在當今社會,有不少家長會強迫孩子去學習許多特長,有些並不是孩子所想要的。這樣,結果往往不是很好,若家長能以孩子的特長為主,因材施教,相信孩子一定能很好地發展。
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很想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能夠完美,在各方面都能成功。還是要說,只努力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認清自己,因材施教。
㈣ 求一篇因材施教的作文,一定要有文採的!偏散文的,語言優美的
《鄭淵潔對復他兒子的教育制》,他的兒子只讀到小學六年級,因為對電腦十分有興趣,所以因材施教,他的兒子後來在這一領域至少在社會上獲得了優質的生存,要說得是在這個平庸的社會,因材施教才能獲得更好的生存,力求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獨特的一面——畢竟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個人--所以培養是有空間的
㈤ 論因材施教的背後,,,,這個作文題,作文可以怎樣寫
有人說成功的90%來自汗水,但假如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即使付出100%的努力,成功也遙不可及.因此,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汗水,而是因材施教.
在文化底蘊濃厚的古代,就已經提出了因材施教.
古代聖賢注重自己的文化修養,因材施教在儒家經典學說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針對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特長,間接補充不足,全面地完善自己,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一個義大利男孩,從小酷愛足球,他一直希望自己在足球上有很好的發展,然而身體不斷地發胖使他放棄了足球夢.他轉身了第二個夢想——唱歌.在名師的指點下,他不斷進步,並且成為了茂名的歌唱家.他就是帕瓦羅帝.
認清自己的長處,注意揚長避短,能夠始終重視自己的長處,這也是因材施教的體現.
眾所周知,兔子擅長奔跑,鴨子擅長游泳.倘若使小兔子和小鴨子一起學游泳,結果會怎樣?當然小鴨子學會會,小兔子學不會.那說兔子有4條腿,還不能游?
生存的本領不止一種,我們不僅僅要發揮特長,也要發揮其他,但不能盲目,可以選擇較為容易的,比如句子可以學打洞呀,不只是非要學會游泳.因此,要因材施教,才能全面發展.
在當今社會,有不少家長會強迫孩子去學習許多特長,有些並不是孩子所想要的.這樣,結果往往不是很好,若家長能以孩子的特長為主,因材施教,相信孩子一定能很好地發展.
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很想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能夠完美,在各方面都能成功.還是要說,只努力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認清自己,因材施教.
㈥ 關於「揚長避短」或「因材施教」作文素材
1.孔子
有一次,孔子下課後回到了書房,公西華給了他一杯水。然後子路匆匆走進教室,大聲問老師:「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嗎?」孔子看著子路,慢吞吞地說:「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
子路一出門,另一個學生冉有就悄悄地走近孔子,恭敬地問道:「先生,如果我聽到正確的想法,我應該馬上去做嗎?」孔子立刻回答說:「是的,應該馬上執行。」學生離去時,公西華奇怪地問道:「先生,一樣的問題,你的回答怎麼相反呢?」
孔子笑著說:「冉有性格謙遜,做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果斷地行動;但是子路很堅強,渴望勝利,所以我建議他聽別人的意見,三思而後行。」教無定法,因材施教效果才好。
3.陶行知
陶行知是一位著名的現代教育家,對教育理論和實踐做出了創造性的貢獻。他主張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的能力「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反對不問實際的「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的陋習。
4.姚明
姚明上小學時,成績中等,但是他參加了初中體育學校的籃球訓練。在小學初期,在父母的鼓勵下,姚明整夜奮戰,考試考得很好,進了城裡的一所重點中學。然而,進入學校後不久,他的父母發現姚明和其他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差距,同時,姚明每天很晚做作業,並逐漸放棄打籃球。家長們認為姚明在重點中學太累太苦,甚至不能堅持興趣愛好。
該怎麼辦?他們選擇放棄重點中學,轉向以體育為特色的普通中學。從那時起,姚明一直學習順利,籃球技術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幾年後,他被城市青年隊錄取,然後加入上海隊,然後被國家隊錄取,最後去了美國火箭隊,成為世界級的籃球明星。正是因為父母認識到了姚明的個性特徵,充分利用他的長處,規避他的短處,並根據他的才能教他,姚明才成為著名的籃球明星。
5.誇美紐斯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在倡導所有青年男女都應該上學的同時,也承認青年學生之間存在「性格差異」:「有些聰明而有些遲鈍、有些溫順而順從、有些強硬而不屈服、有些人很機智,有些人沉默寡言。」
㈦ 求高中作文素材「因材施教因勢利導」
我課本上看到這樣一段文字:「應試教育的弊端是,導致學校教育往往只重視少數升學有望的學生,而忽視大多數學生,忽視了中小學基礎教育的性質和任務,忽略了學生的德、智、體、美諸多方面的全面發展,以單純的分數標准來評價學生,導致一些學生高分低能,片面發展,被動發展」。於是有所思……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最需要什麼?——人才!在這個飛速發展著卻又有無數軟肋的新中國中,我們要前進、要振興,要雄起!我們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而應試教育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在高中生的生活里,我們看到的是這樣的情景: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公式、定理,學生門的課桌上擺著一摞高過一摞的參考書、題海,老師面無表情地在講台上白雲流水,下面的學生機械般的聽、寫。所有人都在學習著死板的知識,可他們卻對一切學習以外的事情漠不關心,在大家眼裡只剩分數、大學。許多老師、學者,乃至學生都意識到應試教育的弊端,可他們總是無奈的去接受,中央提出的「減負」「全面推廣應試教育」難道是口號嗎?許多想站起來的人最後卻都被迫坐了回去。
中央教育部終於有人「爆發」了,三位資深的教育專家聯名上書國務院,大聲疾呼「我們再也不忍心看到學生在中、高考的惡性競爭的旋渦中痛苦掙扎!再也不忍心看到基礎教育漠視人的特點,在嚴重偏離國家教育目標的軌道上越走越遠!
種種的改革都被一個理由壓了回去,那就是,中國人口太多,我們不得不優勝劣汰,荒謬!人多並不是一個問題,反而是一個極大的優勢!每個人都有一技之長,總有他獨到的一面,李白曰:「生我材必有用」。而如今為何要用分數來定論人的優劣呢?難道只對那些死板的知識掌握的很好,能在題海和考試中運籌
的人才稱之為「優」,反之則「劣」嗎?難道中國雄起這一巨任只是靠他們這些「高分生」嗎?難道三百六十五行只有這些學習好的人才是中國所需要的棟梁之才嗎?這個以分數定論人的社會真叫人哭笑不得,有誰聽過哪位學者、教育家對中國的教育有過積極的評價呢?中國改革開放已近三十年,可在我看來,現在卻仍未走出封建教育的枷鎖!多少人的一技之長,過人之處在父母、學校、老師、高考的面前被扼殺!這難道就是所謂的「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嗎?
德國一位高籌教育學者提出一個現象,他說 :中國學生的教材比我們厚,分數比我們高,可你們卻還要買我們的技術和產品,大家冷靜下來思考一下,這究竟是為什麼?中國的應試教育把我們鍛造成一個又一個「學習機器」。一切創新的思想,每一個實踐的機會,都被高考無情的拒之門外,一些學生在音樂、美術方面的興趣,卻被老師和家長定義為「不務正業」「旁門左道」,學生門為了高考,為了分數,終日趴在不足一平方米的課桌上寫啊,算啊,他們面無表情,對這個社會冷漠無言,我們這些「祖國花朵」就快凋謝在書桌前了。
教育應該擺在第一位,第歐根尼說:一個國家的教育基礎好壞取決於青年人的教育,這沒錯,是很正確的,可是為什麼我們國家還是很落後,中華民族擁有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可如今去在一點一點的褪去,我們的傳統哪去了?現在教育的重心是如何把你的分搞高一點,如何把你弄進一個「一類大學」,可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卻如此不聞不問,孩子從一生下來就走上一條父母鋪好的路,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全部都在父母的控制之下,有一個很耐人尋味的例子:一個中國孩子要買衣服,就去問父母要錢,一個美國孩子買衣服,父母會告訴他讓他用自己的勞動獲取費用,美國家長非常注重對孩子素質、德育和獨立的培養,對於分數,他們說「只要過的去就行了」他們也會給孩子更多的縱向發展空間,正因如此,才涌現出一大批偉大的科學家達.爾文、牛頓等等。每一個美國孩子都非常愛國,他們總是說「我作為一名美國人,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說到愛國,我不禁想到不久前我們班的一節政治課,老師讓大家在紙上分別寫出原來的理想和現在的理想,聽完後,我草草計算了一下,發現一個可笑的現象,80%的學生在原來的理想是做一名科學家、醫生、老師,為國家做出貢獻,而在現在理想中寫的是找一份好的工作,做買賣賺大錢,甚至有人寫到嫁一個有錢人。我想笑卻笑不出來,我們其實都很愛國,可如今我們那偉大的精神究竟為什麼消失不見了?
我就想做這只出頭鳥,喊出千千萬萬學生的心聲,教育的制度需要改革!
多教我們一些縱向發展的空間比多發幾本《題海》更重要!
多蓋幾所優秀的大學比多印幾千幾萬份試卷更實實在在!
做為一名中國人,我為祖國飛速前進感到自豪,做為一名中學生,我為中國教育的前途擔憂!
我們想要新鮮空氣!我們期待改革!期待得到重視!在高中生的生活里,我們看到的是這樣的情景: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公式、定理,學生門的課桌上擺著...做為一名中國人,我為祖國飛速前進感到自豪,做為一名中學生,我為中國教育的前途擔憂!...
㈧ 以「因材施教」為話題的作文
「因材施教」這是一個大家普遍接受的思想。成功需要汗水需要付出,但更需要對學習主體客觀的分析與了解,揚長補短,發揮自己的優勢,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發展自我,實現人生價值。
兔子是短跑冠軍不會游泳,這是由它先天條件決定的。而鴨子教練卻逼著兔子、松鼠學游泳,功夫費了不少,但成效卻不大!自己卻還不明原因地而嚷嚷「成功的90%來自汗水。加油!加油!」這是一個多麼可悲的例子,試想,如果那隻兔子不但沒有學會游泳,反而把跑步的本領也給忘了,那又該怎麼辦呢?
有一篇文章曾寫道:「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質地過於松軟,無法吹出悠揚的笛聲來。但他們不是沒有用了,它們還可以發揮自己柔性強的特點,還用做編竹席的材料!」倘若非要嫩竹做笛子,那想必是費力不討好,別說像「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那樣勾起客居者的思想(鄉)之情,恐怕是自己自娛自樂也顯它聲音太艱澀難聽了吧!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因材施教,辯證客觀地看待人和物,而不是一個模板育人辦事,這樣才能突出每個人的個性,使其成為自己領域中的「愛因斯坦」、「畢加索」,而不是一個碌碌無為的庸人!
「因材施教」,發展個性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客觀地分析我們的潛能,我們才能實現飛躍!最近一段時間,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就是是否文理分科。我想:作為一個學生當然要德、智、體全面發展,這是我們美好的願望。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的先天條件不同,個人愛好不同,目標和願望不同,因此很難實行一個模板的教育方式。讓熱愛文學、醉心於詩詞歌賦的文學少年整天沉浸在物理、化學艱澀難懂的公式中,讓精於嚴密推理的明日科學家整天哼吟著散發著發散性思維氣息的散文長詩,這是多麼難以想像!就像非得讓陳景潤寫抒情詩,讓李白研究數學公式一樣,最後只能一心期望,終歸要破滅!
發揮自己的優勢,展現自己的個性。「因材施教」,讓每一個人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發揮,揚長避短讓我們都成為自己世界的「愛因斯坦」。
㈨ 以因材施教為話題的800字作文
可以到網上找一些關於因材施教的例子,最好是大家都知道的例子,例如:孔子在對待弟子是的教育方式啊
等等。這樣就可以湊些字了。還可以在每個例子後抒發議論。希望可以幫你找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