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初中生讀國學經典作文

初中生讀國學經典作文

發布時間:2021-02-15 10:49:14

① 對初中生寫作文有幫助的國學經典書

國學經復典書籍:《論語制》。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與《詩》、《書》、《禮》、《易》、《春秋》並稱「五經」,共稱四書五經。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 「語錄體」 。是中國現傳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

② 關於國學經典的作文,急800字左右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吸收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許多優秀的思想精華永遠值得我們發揚。「自強不息」的開拓精神;「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精神,「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憂國憂民的情懷等等,這些凝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思想,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接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這是一件大好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從做人開始。如果沒有做人的基礎,那就既不會有民族精神,更不會有革命精神。做人從哪裡開始?從灑掃庭除,應對進退開始;從國學啟蒙的「三百千」開始。這種學習不光是識字和道德思想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來對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把它稱之為「國學」。以國學啟蒙的範本「三百千弟」為例。《三字經》最重要的特點是條理清楚、文理明暢、概括精闢地傳授歷史文化知識,倫理道德知識,團結友愛的重要性,以及學習應當刻苦等等,被譽為「袖裡通鑒」。且反復勸勉學童勤學,敦促家長、老師認真對待對子弟、學生的教育。誦《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華民族姓氏的淵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遠,使用人數最多的兒童國學啟蒙讀本,在中國教育史、文化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文化的小網路全書。《弟子規》是關於品德修養、行為規范的國學啟蒙讀本,將中華文化所倡導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語言,淺近的歷史典故講述清楚。所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揚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啟蒙開始。回溯源頭,傳承命脈,「國學」是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

③ 為我弟弟求一篇以中學生國學經典讀本為核心的作文 字數650的 急急急

每每翻開我那飽經風霜的《國學經典誦讀》,總能讓我從中領悟出不同的人生哲理。它就像一個無聲的導師,為我開辟一條條人生道路。
在我讀《國學經典誦讀》的時候,有許多詩句和論語深深的刻印在我的腦海中。正是因為這些詩句和論語,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記得在四年級的時候,我和楊越超是同桌。一開始我們相處得挺好的,但有一天上早自習,我跟楊越超開了一個小玩笑,沒想到他當真了,他板著臉。我連忙解釋道:「
你別當真了,我說得只是個玩笑。」他好像並沒有聽我解釋,便氣沖沖地跑出了教室。
過了一會兒,他回來了,身邊圍著幾個男生。他來到我桌子前踢了我的桌子,並說道:「
叫你開玩笑。」當時是我很生氣,也想跟他痛快地吵一架,但我沒有,因為我想到了《國學經典誦讀》中的「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教室里的人都圍了過來,我隱約聽到有人小聲地嘀咕著:「
你看洪燭平,竟然還在忍,真是膽小!」頓時我變得熱血沸騰,攥緊了拳頭,並時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忍住。
「丁零零,丁零零」就在這時上課了,我心想:「
謝天謝地,在這關鍵時刻老天爺還是選擇幫助我!」這節課是數學課,楊越超忘記帶了尺子,到處借也沒借到,只好向我借,他拍了我一下,說:「
對不起啊。」我邊笑著說邊把尺子遞給他:「
沒事,我們是朋友嘛。」
還有一次,我們家大掃除,媽媽負責傢具清潔,我負責掃地和拖地,爸爸負責擦窗戶。過了一會兒,爸爸和媽媽做好了,只有我自己還在慢吞吞地掃地。我瞧見爸爸媽媽早做完了,就剩我一個人了,我頓時氣泄了一半兒,我坐在沙發上休息時,我想到:「
要不,我不掃了,一會兒爸爸媽媽會掃的。」可是我又想到了一句話「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是我在《國學經典誦讀》里學到的。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我還是覺得只有堅持不懈,才會有收獲。於是,我把地掃完了,並且地板上乾乾凈凈,連一點灰塵也沒有。我果然得到了爸爸媽媽的表揚,我的心裡喜滋滋的。
書是我們的知心朋友,它可以引導我們奮力前進,更進一步。多讀好書,會使我們脫離庸俗,脫離無知,走到哪裡彷彿都有一種屬於書的清香伴隨著我們。所以,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

④ 讀國學經典,做儒雅學生怎麼寫作文

讀《論語》,尋人生真諦七間中學 秦德彬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說,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強迫別人干。 孔子以一個「恕」字,作為一個人一生的行為准則,二千多年來人們奉之為經典。確實,老夫子的話,現在仍有他的現實意義。不過時代是向前發展的,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也在不斷的提高。當今社會是一個多元的社會,是一個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的社會,人們的觀念在不斷地發展,不斷地更新,對於傳統的思想在繼承發揚的基礎上,要有發展,以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我以為,對於這段話可以加三個字:「己所欲與不欲,皆勿施於人。」於今社會,人們的民主意識增強,強調人性化的呼聲普遍提高,對於長官意志、家長作風已不認同,現代的青年思想很自由,很活躍,他們不願接受任何束縛,要求自由發展。對於別人的東西,不是你施於不施於的問題,而是他願不願意接受,如何選擇的問題。這種情況反映在社會上,是新潮思想與傳統觀念的激烈對撞;反映到家庭里,則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代溝形成;反映在學校就是教師與學生誰是中心的角色變化。 作為老師要跟上社會的發展,要適應思想觀念的轉變,有很多老師嘴上也承認,應該理解青年學生人,但到處理具體問題時,潛意識里那傳統觀念家長作風或者以老師為中心就又冒出來了,往往不管自己是欲還是不欲,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學生,使得師生之間的和諧平等氛圍破壞。這時候有的教師還很委屈,自己是為了學生好,而他們不理解、不感恩。在下認為,這不是一種好的心態,首先要認識到,學生不是自己私有財產,他是有獨立人格的人;其次當學生有獨立意識時,應該尊重他的獨立意識,信任他,相信他們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避免產生逆反心理。要知道老師是學生學習中的指路人,生活中的幫扶者,思想上的傾訴者;路還是要學生自己走,日子還是要學生自己過,學生還是他自己成長。推而廣之,與他人交往,一樣道理,可以宣傳闡明自己的觀點想法,切忌把自己的喜惡愛好強加於人,讓別人自願接受自己。那這社會就會和諧起來。可見,孔子主張做人要有標准,交友要有標准,行為也要有法度……就我們而言,一旦致力於做人的學問,便會明白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合義理的。而當那些沒能知道的人終於在迷惘中做出了違背做人原則的事,最後出了問題而後悔莫及時,我們不但為他惋惜,同時更為自己在不斷的學習中能早點認識到這一點而感到由衷的高興,難道這不正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⑤ 七年級作文《誦國學經典,做有道德少年》800字

讀國學經典,做有道德少年
國學經典的書有《三字經》.《弟子規》……我就講講我明天必背的《論語》。《論語》可以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坐標。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告訴我們「別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計較,別將一些事悶在心裡,也別對他人帶給自己的傷害耿耿於懷;這樣,我們才會真正快樂起來」。想到這,我想到了我的一個故事:
當時我在幼兒園和一個女孩子玩游戲,對面一群人跑過來,其中一個男孩把我新買的彩色筆給弄壞了。我像母老虎一樣對他說:「竟然把我心愛的彩色筆弄壞,明天,假如你不還我一支一模一樣的彩色筆,我就告老師!」那一天,我上課老師講什麼內容我都不知道,放學回家,往鏡子一看(我是一個愛美的小女生,回家總要瞟瞟鏡子),我的臉紅得像一個蘋果。晚上睡覺了,我在床上翻過來滾過去,就是睡不著;心裡又悶又熱有難過,我使勁讓自己回想起以前快樂的事情,可是徒勞無功。第二天,我忍不住跑到他哪兒說:「必不用還了,我們成為好朋友吧!」他還沒反應過來,我只好又說了一遍,他笑了。我心裡的大石頭「撲通」一聲,掉到了大海里。這使我真正體會到了「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含義。
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並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歷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用不衰竭。

初中作文讀國學經典 做謙謙君子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棄疾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論語》,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守住內心的寧靜。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保持內心世界的寧靜,是一種修養,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也是成就事業獲得幸福快樂的必要條件。只有一個內心寧靜的人,才能在紛繁復雜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遠,才能使自己的思維閃爍出智慧的光輝,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徹、更完整。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工人在倉庫搬運貨物,一不小心把手錶弄丟了,到處找不到。後來同伴也加入了尋找的行列,大夥兒翻箱倒櫃,仍然一無所獲,只好沮喪地回去吃午飯。這時候,有個小男孩偷偷溜進倉庫里,沒費多少力氣和時間,很快就把手錶找到了。人們詫異地問他是怎麼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靜,馬上就聽見手錶的滴答聲了。」偌大的一個倉庫,要找一隻小小的手錶確實不大容易。但是那麼多人辦不到的事情一個人辦到了,大人辦不到的事小孩子卻辦到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氣、勇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一點靜氣,整天慌慌張張,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麼大事的。《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著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著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存在復雜的心靈困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淀嗎?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它是炎黃子孫奮斗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裡,激起遙遠的絕響!國學經典,華夏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⑦ 關於國學經典的初中作文

《養生主》讀後感養生,即保養生命。人既然生於世上,就要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莊子不是一個留戀人世間的人,他的養生也不是普通所謂的讓生命延長的方法。對於人的生死,莊子都是平淡的看待,一切都只是順其自然而已,人沒有必要在其中摻雜任何的動作或情感。但是,當你還活在世上的時候,你應該用如何的心態還面對這個人世,莊子對於這點,有他的想法,這些想法即為他所謂的養生之主。莊子認為,一切的一切,都要順應與自然,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是領導與服從的關系。人沒有必要去試圖征服改造自然,那樣只會給自己徒增煩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很多人卻想在有限的生命之中,獲得無限的知識。於是,就不斷的去追求,索取,一生忙忙碌碌於自己不知足的求知慾,想要什麼都了解,最後的結果也只是搞得自己身心疲憊。最後又得到了什麼呢?只會發現自己更加的無知。莊子認為,只有古代的人的知識才是「有所至」,因為那個時候的人的心目中,並沒有物我只分,他們並未意識到物的存在,因此也就未意識到我的存在。因為物與我是對立的。而只有這種不知有物不知有我的知才是最高的知。當你把物和我對立起來再去尋求知,只會找到表面的無盡的小知,並為知無盡,找不到真知而困擾。「庖丁解牛」,牛即是指人間的事紛繁復雜。如果你不能找到正確的方法來應對人間的事,你就會想初殺牛者用的刀子一樣,弄得自己遍體鱗傷。什麼才是正確的應對方法呢?就是要順應自然。人間的萬象雖復雜,但必有其內在的規律,都是按著一定的順序一定的方式編織起來的。如果你不知其中的規律,你就會被其紛繁復雜的表象所混亂,不知如何下。而當你了解了其中的規律以後,你就可以「以無厚入有閑,恢恢乎游刃有餘矣」。那如何才能學會認識事物的規律呢?莊子提出,首先要由技入道,庖丁也是練了三年以後才逐漸的認清了牛的結構,可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是單一的不斷的殺牛,而是要在每一次的進行中深化認識總結經驗,將對牛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階段。其次,要善刀而藏之,用刀解牛,刀無厚而牛節有間,只有以無後入有間,方可游刃有餘,刀子也不會輕易壞掉。養刀要知戒知藏。這與人生相似,要知道避難就易,人生才會少些傷害。「右師之介」,莊子以為天地萬物,皆由道而生,道是宇宙萬物生成之總原理。道之運動,產生萬物。其生循環不息,其力不可抗拒,故唯有順應道之自然變化者,方能盡其天年。莊子以為人之生死,枯榮、貧富,其一切變化,皆由於自然之天命,而非人為也。人之形體,乃稟賦自然之「命」,人事亦無非依天命,故知右師介其足,亦由於「命」,唯能安之若命,順其自然之變化者,其心方能窮達兩忘,無往而不適,而各任其逍遙矣。「澤雉飲啄」,「澤雉」表精神主體之隱喻,「樊」是一個人的形軀。以樊籠喻「心之累」,以澤雉之入於樊中喻「人心為物外所累」若只一味的執著於形軀窮達得失,生命將無法開暢,終生將形傷神勞,追逐物慾以亡,如同澤雉入樊般失去自由,就如《齊物論》所雲「終身役役而不見成功,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是在強調去除人心之累,使人可全然自得適性,達到和諧逸豫之精神境界,換句話說,生命的本質是最為重要的,其意義即在自然。故人生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即在尋找自己性情,因為生命是不可受委曲,只有順適自然,生命才能自由自在。「秦失吊老聃」,莊子認為生死乃為人間常事,「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卻,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知北游》所以人生在世,要安時處順,哀樂不入,要把死者的逝去,視為對人世中痛苦的解脫。在另一個世界中的他們活得將會更加快樂。「薪盡火傳」,謂薪雖盡,火已傅延於空中,知其不隨薪而盡也。形體是有窮盡的,但是生命主體「精神」即生之主是可傳而不滅。因此生命該來的時候就會來,該走的時候就會走,不必執著於生命的長短和情感上的表像,一切順應自然。莊子養生思想的核心就在於順應自然。《人間世》讀後感《莊子》,又叫《南華經》,也是道教的經典之一。但我偏就是對它沒什麼興趣。不曾想這日凌晨我還是翻看了這書。《莊子》雖不像《老子》那樣字字珠璣,深奧玄妙。但我閱讀過一番後,還是不得不承認它的確無愧為經典。 兩千年的時光能改變多少事?人類已經從封建社會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人類的腳步已不再只限於地表,甚至也離開了地球。但,千年時光逝去,卻仍有些東西沒有改變。 衛王年輕氣盛,做起事來僅憑個人喜惡,因此顯得專橫。而現在,更有人奉「水至清則無魚,人至賤則無敵」,同樣讓人倍覺苦痛。面對這樣的人,有人厭惡,有人無奈,有人倍受煎熬。對於這樣的人,有人勸諫過,有人躲避著,有人順著,也有人針鋒相對多。但不管是哪一中的人,都是希望其是可以有所改變的。 我也曾有過這種幻想,或許當他再經歷得多些後,就會改變了。但隨著時間的一天天流逝,我漸漸發現有的事情或許並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那般簡單。一件事情有了萬千種可能的原因。再面著這事,不禁有些彷徨究竟要怎樣做才好。 彷徨之間,無意翻看了《莊子》,無意間瞧見了《人間世》。似乎也就從莊子那裡得到了回答。以不變應萬變。什麼事情也都會成為歷史,即使它不會被記住。現在的事也會成為歷史,但明天總是有的,事情也就還要做下去。我也便還要等下去,哪怕它遙遠得似乎只是一個夢幻。 或許歷史就是如此相似了。兩千年的塵世浮華,無數人的綿遠迭替,有些東西的確沒有改變。 庄生迷碟春夢短,人間世事已千年。
--------------------------------------------------------------------------------
《莊子秋水》讀後感 《莊子秋水》中,秋水時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盡在己」。順流東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興嘆「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無遺。 滿招損,謙受益。勿以己之長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須知五嶽之外,別有他山之尊,我們應該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學習態度,只有這樣,人生之旅才能受益無窮。 滿招損,驕傲的人是永遠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環境里,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主觀片面的認識,使河伯過於自負,這是一種見識的淺陋。如果河伯沒有改掉自己驕傲的心態,那麼他將永遠看不到大海,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將是多麼悲哀啊。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不能為自己取得的一點點小成績而驕傲自滿。我們要跳出自身主觀的狹隘圈子,開闊視野,只有不斷地學好專業課程,多看一些有意義的好書,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於北海,感嘆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學習和工作。人生,要經常反省自己,不能囿於自己有限的見識而自滿自足。在知識的海洋中,我們應當時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學習態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種更積極向上的人生,讓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 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舟車之所通,穀食之所生,人處一焉。」相對於宇宙萬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個人所作所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學海無涯,一個人不管知識多麼淵博,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只有保持謙虛的學習態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師」的求學人生,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莊子.秋水》讀後感 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止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大海是天下萬水之源,之歸宿,雖然萬川歸之,並不見海水溢出,雖然尾閭不斷傾瀉,也不見海水乾涸,四季或旱澇的變化也對大海沒有影響,為什麼如此?很簡單,因為海的容量太巨大了。各位看到這里也許要問:剛說了河伯自滿,海神怎麼又重蹈覆轍,在這里自吹自擂?借用包老三之言曰:非也非也。因為這幾句話只是一個引子,後面緊跟著的一句話表明海神有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自我認識「而吾未嘗以此自多也」,我從來就沒有覺得自己這樣有多麼了不起,因為我深深知道「我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不似罍空之在大澤乎?中國之在四海,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罍空」,小酒杯那麼大一點空,一小汪汪水而已。我,大海在天地之間簡直太渺小了。 大海如此謙虛,我們更不可驕傲。現代科學所認識的東西和茫茫的宇宙相比,也只是滄海一粟而已,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只能稱為管窺蠡測。
可見,<秋水篇>沿著河→海→天地最後一直到達道的境界的思路將我們引入一個越來越廣闊、越來越美妙的境界之中,讀此妙文,悟此妙道,千載之下,吾心通於莊子之心,乃至通於無量眾生之心,通於宇宙萬事萬物,可得大自在矣。
莊子秋水》讀後感《莊子秋水》中,秋水時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盡在己」。順流東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興嘆「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無遺。滿招損,謙受益。勿以己之長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須知五嶽之外,別有他山之尊,我們應該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學習態度,只有這樣,人生之旅才能受益無窮。滿招損,驕傲的人是永遠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環境里,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主觀片面的認識,使河伯過於自負,這是一種見識的淺陋。如果河伯沒有改掉自己驕傲的心態,那麼他將永遠看不到大海,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將是多麼悲哀啊。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不能為自己取得的一點點小成績而驕傲自滿。我們要跳出自身主觀的狹隘圈子,開闊視野,只有不斷地學好專業課程,多看一些有意義的好書,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河伯至於北海,感嘆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學習和工作。人生,要經常反省自己,不能囿於自己有限的見識而自滿自足。在知識的海洋中,我們應當時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學習態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種更積極向上的人生,讓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舟車之所通,穀食之所生,人處一焉。」相對於宇宙萬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個人所作所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學海無涯,一個人不管知識多麼淵博,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只有保持謙虛的學習態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師」的求學人生,才能實現人生理想。富蘭克林曾說: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牛頓說過,「我不知道人家怎樣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來,我就像一個在海灘上的小孩子,偶爾拾到較為光滑的圓石,而真理的大海我並未發現。」這種謙虛的胸懷,不正是牛頓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礎嗎?在今天這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年代,認識自身的有限,更加謙虛、勤奮地學習,尤為重要。進入了大學,並不代表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人才造就未來,社會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會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堅持,每日的進步,用知識豐富自己,提高個人修養。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一個自滿的人,是不會知禮,知義的。懂的自謙,才會明白禮義廉恥。滿招損,謙受益。

⑧ 國學演講稿初中生800字數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稼軒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淀嗎?

《弟子規》是人們的生活規范,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范,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廢經廢倫,治安敗壞根由。貪瞋痴慢,人心墮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須從根本著手。圖挽犯罪狂瀾,唯有明倫教孝。誤根本為枝末,認枝末為根本。為求解決問題,反倒製造問題。君子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 俗雲:「教兒初孩,教婦初來」,兒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凡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曉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之道;若幼小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 三字經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之道,貴以專。」,而非博與雜;故一部經典,宜讀誦百至千遍,蘇東坡雲:「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現在教學,壞在博與雜,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學生讀經、定力之培養,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賢明父母師長,深體斯旨;此乃中華文化之命脈所系,中華子孫能否長享太平之關鍵,有慧眼者,當見於此。 幾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一直堅信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時(0~13歲),記憶力非常好,應該把前輩的人生經驗、生活智慧記憶下來,牢牢地背記,並爛熟於心中。盡管此時他還不理解其深刻含義,但是先記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時機再反芻一樣,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理解能力也在成長,到了一定年齡自然醞釀發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領悟。如果在孩子在記憶、記憶力強的時候,不給他一些經典的東西儲存到腦子里,沒有「厚積」,怎麼能「薄發」呢?怎麼能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呢? 《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於《三字經》。「弟子」是指一切聖賢人的弟子,「規」「夫見」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解。所以是每個人,每一個學習聖賢經典,效仿聖賢的人都應該學的。《弟子規》沒做到,學習別的經典就很難得到真智慧。《弟子規》共360句(1080字),概述簡介,以精練的語言對兒童進行早期啟蒙教育,灌輸儒家文化的精髓。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斗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須發,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

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裡,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⑨ 悅讀國學經典傳承優秀文化作文500字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棄疾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
《論語》,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守住內心的寧靜。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保持內心世界的寧靜,是一種修養,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也是成就事業獲得幸福快樂的必要條件。只有一個內心寧靜的人,才能在紛繁復雜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遠,才能使自己的思維閃爍出智慧的光輝,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徹、更完整。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工人在倉庫搬運貨物,一不小心把手錶弄丟了,到處找不到。後來同伴也加入了尋找的行列,大夥兒翻箱倒櫃,仍然一無所獲,只好沮喪地回去吃午飯。這時候,有個小男孩偷偷溜進倉庫里,沒費多少力氣和時間,很快就把手錶找到了。人們詫異地問他是怎麼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靜,馬上就聽見手錶的滴答聲了。」偌大的一個倉庫,要找一隻小小的手錶確實不大容易。但是那麼多人辦不到的事情一個人辦到了,大人辦不到的事小孩子卻辦到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氣、勇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一點靜氣,整天慌慌張張,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麼大事的。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著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著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存在復雜的心靈困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淀嗎?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它是炎黃子孫奮斗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裡,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經典,華夏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閱讀全文

與初中生讀國學經典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