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小學生作文泉州開元寺

小學生作文泉州開元寺

發布時間:2021-02-15 09:55:41

Ⅰ 開元寺導游詞作文350字

開元寺位於來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自西街,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跡,也是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該寺始創於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蓮花道場,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開元寺。現存主要廟宇系明、清兩代修建,南北長260米,東西寬300米,佔地面積78000平方米。[1-2]
1982年,開元寺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

Ⅱ 開元寺作文250字左右

開元寺是指在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下詔:全國各州郡建設或改建的一批寺院,這些寺院都以當時的年號「開元」作為寺院的名稱1。這批寺院當中保留到現在的,都成為佛教界知名的寺院,具有極高的宗教地位

Ⅲ 開元寺作文結尾60字

今天,我們全家乘車到泉州的開元寺遊玩。

下午兩點多,我們頂著「毒辣辣」的太陽來到了開元寺。我迫不及待地跑進了這座始建於公元686年歷史悠久的寺廟。先映入我眼簾的是矗立在大門後的兩塊大石板,介紹著開元寺的興建過程。要是你想讀一讀上面的意思,有一些字你可能認不出來,因為上面的字是用繁體字書寫的。

石板後面有一個體形龐大的、用石頭雕刻而成的烏龜,它的身長大約有一米多,寬也有一米多,它的眼睛真可愛,兩顆圓溜溜的小眼睛朝前盯著,彷彿有許多美味的食品正等著它去享受呢!

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西塔―仁壽塔,它很壯麗、呈正六邊形,有五層,每一層都有六副端莊大方的佛像。我們又來到東塔―鎮國塔,鎮國塔的特點與仁壽塔的特點相似,但有一點是不一樣的,鎮國塔的塔底朝北面的佛像旁,遊人紛紛投入了面額不等的硬幣及少許的紙幣。「為什麼要投錢呢?」、「投了錢又有什麼作用呢?」我帶著這些疑問離開了開元寺。

坐在返回老家的車上,從遠處眺望仁壽塔、鎮國塔,泉州東西兩塔就像兩個威武、高大的士兵,在守護著家鄉所有的黎民百姓。

Ⅳ 泉州開元寺的來歷的作文12三2字

1、如果要好看又便宜的,逛中山路,如果從泉州新車站或是中心客運站出發,專坐21路公交車到中屬山路下,打車不超過12元

2、品牌店逛與中山路垂直的打錫街

3、可走到中山路末端有個鍾樓,左手拐就是西街,有面線糊可以嘗嘗,再下去就是著名的開元寺,可以進去看看,門票應該是10元

4、鍾樓右手拐是東街,不出100米有家候阿婆肉粽店,味道很好,一餐下來不超過15元,想吃方便的話,這里有KFC

5、補充一點,從中山路走打錫街到文化宮這個十字路口,左拐是南俊巷,這裡衣服的檔次比中山路高,比打錫街低,價格尚可

6。泉州十八景:塗門街、東湖公園、五里橋、蔡氏古民居、府文廟、開元寺 、崇武古城、洛陽橋、牛姆林、清水岩、清源山、西湖公園、深滬灣、天後宮、黃金海岸、仙公山 、岱仙瀑布、鄭成功史跡等很多好玩的地方!

Ⅳ 泉州開元詩調查報告作文300字

今天中午,我們一家人吃完午飯之後,就向泉州出發了。
在車上我們開著空調,聽著歡快而又優美的歌曲,望著窗外一輛一輛的車飛快而去。心情開心極了。 終於到了,我下了車高聲喊到「到了,到了,到了開元寺了」。於是我們一下車就馬不停蹄地奔向售票處買票,開始我們的開元寺之旅。
走進開元寺大門,簾入在我眼裡的是前面的一座古寺,而旁邊種著幾棵大榕樹,爸爸跟我說那幾棵大榕樹的年齡比我們合起來的年齡還大,真是不可思議啊!而且樹木又長得奇形怪狀。而在旁邊還有一個體形龐大的、用石頭雕刻而成的烏龜,它的身長大約有一米多,寬也有一米多,它的眼睛真可愛,兩顆圓溜溜的小眼睛朝前盯著。我趕緊叫爸爸給我拍張照片做留念。
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西塔—仁壽塔。真的是好壯麗啊。而在塔的前面有一個養魚塘。爸爸跟我說許多人把他們不養的魚或烏龜放生到這裡面來了。我們幾個人拿起了一小塊的麵包喂起了魚來。一下子好多的魚都浮出了水面,大家你爭我奪的。好不熱鬧。突然,一隻大烏龜從我眼下遊了過去。我趕緊把小麵包扔了過去。結果烏龜游太慢了,麵包落到水裡了,於是大烏龜就把它的頭猛的往下伸,麵包終於吃到了。惹得全場人哈哈大笑。遊玩了幾個小時,還是沒把開元寺玩完,太陽快要落下了,爸爸說要回去了,我便依依不捨的回家了。
在車上我還再想那隻大烏龜吃麵包的樣子,真有趣!

Ⅵ 潮州開元寺三年級作文

以前曾聽爸爸說: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是一個名人題在開元寺的一首詩。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我和爸爸來到了中外聞名的泉州開元寺。開元寺山門對面有一堵高大照牆,上面有泉州古代書法家書寫的紫雲閣三個大字,字體秀氣端莊。迎著開元寺山門,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天王殿,只見天王殿的屋頂雕砌著許多五色瓷片,圖案有許多動物花卉,工藝精美,色澤鮮艷。屋脊中央有一座小巧玲瓏的小寶塔,寶塔兩旁有兩條五彩繽紛騰空而起的小龍,爸爸說這叫雙龍護塔。走過天王殿,就是有三個籃球場大小的拜庭,拜庭中央有一座兩個小孩高的大香爐,拜庭兩旁各有五棵高入雲宵樹葉繁茂的大榕樹,榕樹旁有一排一人高的小石塔,拜庭的左側伏著一隻巨大的大石龜,東西兩條長廊圍護著拜庭。拜庭的正前方是座石砌的長方形大平台。走上台階,人們都在這里燒香祭神,聽說這叫月台。過了月台,走進金碧輝煌的大雄寶殿,就可以看見五尊七八米高迎面而立的金色大佛,稱為五方佛,分別代表東西南北中。旁邊有幾尊較小的佛像,兩側還有兩尊色彩斑瀾的天兵天將。大雄寶殿又叫做百柱殿,柱子很粗,每根柱子要兩人合抱才抱得來。抬頭一望,屋頂上有許許多多舒展雙翅伸出雙臂,木刻的天女,它們色彩繽紛、千姿百態,並巧妙地把石柱和木樑連接起來。天女們有的手中捧著文房四寶,有的懷抱琵琶,有的吹笛子,有的

Ⅶ 求一篇作文泉州風景的游記 字數300

泉州開元寺。開元寺佔地面積78000 平方米。它規模宏大,構築壯觀,景色優美,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開元寺初名「蓮花寺「,後改為「興教寺」、「龍興寺」。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現名。人們常說「自古名山僧佔多」,其實是冤枉了出家人。與世無爭的僧人隱身在高山峻嶺之上,本意是修心養性,卻常成為德高望重的高僧,因而山以僧名,聞名遐邇。而泉州開元寺就座落在平平無奇的鯉城區西街,與凡世的隔絕只靠山門前這堵象徵性的屏障一紫雲屏,這無形中縮短了塵世與佛門的距離。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襯,卻多了善男信女的親近,這就是泉州開元寺的獨特之處。泉州開元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或許大家想知道,開元寺何以能夠聞名海內外呢?那就讓我們一起慢慢領略、細細品味吧。眼前這座別致的建築就是開元寺的山門,也叫天王殿。它建於唐武則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前後已經過幾次火災燒毀與重建,現存建築是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大家先請看這石柱:上下端略細,中部較粗,呈梭子狀,學名梭柱,據考證為唐朝的石柱風格,年代已十分久遠了。石柱上還懸掛有一木製對聯「此地方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這是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所寫的。它是泉州這個具有濃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風貌的真實寫照。分坐在天王殿兩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規制所配置的密跡金剛與梵王。它們怒目挺胸,狀極威嚴,與一般寺廟所雕塑的四大金剛有較大差別,有人謔稱它們為「哼哈二將」。跨過山門就到了拜亭。站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東西塔和寬敞明亮的東西兩廊對稱地排列在兩旁,而我們所在的位置就在開元寺的中軸線上。佛教傳入我國巳有一千多年歷史,並在中國落地開花,與中國文化融為一體。開元寺的布局就突出了我國古建築的南面為尊和中軸線為主的特點。拜亭前的這個大石庭,是個「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動。每逢農歷二十六日,這里人山人海,梵唄聲聲,一派泉南佛國景象。石庭兩邊分列著八棵200至800歲的大榕樹,陰翳蔽日,盤根錯節,增添了開元寺靜寂、庄嚴的氣氛。樹下排列著11座唐、宋、明時期不同形式的古經幢、小舍利塔,以及兩只贔屓。庭中還置立著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爐,蓋鈕雕蹲狻猊,爐身周雕幡龍、祥雲、蓮瓣、蔓草等紋飾,形制優美,雕工精妙。焚帛爐稍後兩側,還有兩座南宋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廂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薩錘太子捨身飼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時留下的痕跡。在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就是眼前這座大雄寶殿。因傳說建殿之時有紫雲蓋地,所以又叫紫雲大殿。大殿上方這塊巨匾寫有「桑蓮法界」四個魏碑風格的大亨,以應桑開白蓮之說。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產絲綢。這片地原是大財主黃守恭的桑樹園,後來捐給匡護大師建寺。關於這件事,有一個很動人的傳說:一天,黃守恭夢見有一個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說等桑樹開白蓮花後就獻地結緣。幾天後,滿園桑樹果然都開出白蓮花,黃守恭深被無邊佛法所感動,果然把這片桑樹園捐獻出來。其實,黃守恭本為樂善好施之人,桑開白蓮之說乃是人們敬慕佛祖,附會而成,但這一神奇的傳說卻為泉州人民所津津樂道,世代相傳,因而開元寺也得了「桑蓮法界」的美稱。大雄寶殿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後經過唐、南宋、元、明幾次受災與重建,現存建築物是明代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遺物。大殿通高20米,面寬九間,進深六間,面積達1387.75平方米,大殿出拱深遠,外觀雄渾,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壯觀的建築風格。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賜佛像毗盧遮那佛,漢譯大日如來,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其兩旁是五代王審邽修大殿時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為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是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合稱五方佛,也叫五智如來。這五尊大佛金光閃爍,衣紋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嚴,雙手分別作說法、施與、接引、禪定等相,工藝精巧,令人嘆絕。五方佛的脅侍有文殊、普賢、阿難、迦葉以及觀音、勢至、韋馱、關羽、梵王、帝釋等諸天菩薩、護法神將共10尊。在大殿後正中供奉著密宗六觀音的首座聖觀音以及善才、龍女和兩翼神態各異的十八羅漢。開元寺歷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凈土宗、密宗、禪宗等宗派,而大殿卻能保持這種罕見的規制,這既值得誇耀,也是值得研究的。大雄寶殿還有一個「百柱殿」的雅稱。全殿原計劃設立柱子一百根,後來因為需要放置佛像和騰出給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長了珩梁,減少了立柱,成為86根柱子的「百柱殿」。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右參政、按察使曾櫻與總兵鄭芝龍重修開元寺紫雲大殿時,將其中木柱全部換成石柱。百柱殿的柱子形式豐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時期的海棠花式柱、圓柱、方柱。楞梭柱、蟠龍柱等。尤其是殿後廊檐間那對16角形輝綠岩石柱,雕刻著古代印度和錫蘭流傳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圖案24幅,引起中外學者的極大興趣。它與殿前月台須彌座束腰處的72幅輝綠岩獅身人面像和獅子浮雕,同為修殿時從已毀的元代主印教寺移來的。它們是宋元時期泉州海外交通繁榮發達,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歷史見證。在五方佛前石柱和珩梁接合次,有兩排相向的24尊體態豐腴、紋飾華麗、色彩斑斕,雙翼舒展的天女,梵文「頻伽」(即妙音鳥)。據佛經說:此鳥發聲微妙,仙音優雅,連歌神緊那羅都不及她。他們原是佛的侍者,而能工巧匠們把她們的下半身嵌人柱榫里,翼脅之下爪足外露,上半身向前伸出,昂首挺胸,短衣半袒,櫻洛圈脛胚,雙臂伸展,腕著馴鐲,手棒文房四寶,瓜果點心,絲竹管弦,翩翩若仙。他們不但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而且用以代替斗拱,依託粗大的珩梁,減少其過大的跨度,極為巧妙地將宗教、藝術與建築融合起來,令人稱絕。百柱殿的後側西邊,是據說開過白蓮花的千年老桑樹,即「桑蓬古跡」。看到它老態龍鍾的樣子,大家都相信它已有一千多歲高齡了,對其是否開過白蓮花大多不去追究了。不過,在老桑樹下,立有一塊古老的石碑,言之鑿鑿,似乎確有其事。在1925年的一次雷雨中,老桑樹被雷電一劈為三,其中一技墜落在地上,於是僧人們將其用一塊花崗岩托起,並鐫一對聯「此對生蓮垂拱二年,支令勿壞以全其天「,老桑樹果然奇跡般地活了下來,而且枝繁葉茂,青春煥發。前幾年,大風將樹於從托石上吹落地,末等人們再次扶植,它已落地生根了。如今,「三樹同根」的老桑樹猶如一朵盛開的花朵,向著北、東、南三個方向延伸開去,一年四季,鬱郁青青。大殿後面的甘露戒壇,建在中軸線的第二台階上。據說唐朝時候,此地常降甘露,一個叫行昭的和尚於是在這里挖了一口甘露井。北來天津三年(公元1019年)在井上建壇,遂稱甘露戒壇。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08年)敦炤和尚認為戒壇不符合規范,又按《南山圖經》改建為五級,其間高低寬窄都有嚴格的限制。後經元、明多次重修,現存建築是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重建的四重檐八角攢尖式結構。壇頂正中藻井採用如意斗拱,交疊上收,如蜘蛛結網,似回紋織錦,結構復雜而精巧。壇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鋪作間24尊「飛天樂伎」,身系五彩飄帶,手持琵琶、二弦、洞蕭、響板,輕歌曼舞,翩翩若飛。它們與百柱殿的頻伽一樣,既是建築藝術的瑰寶,也是研究南音與南戲十分寶貴的形象資料。藻井下分五級。壇台的最上層供奉明代的盧舍那佛木雕坐像,其所坐蓮花台座有一千葉蓮花瓣,每片蓮葉上各刻一尊6厘米大小的佛像,十分精妙。盧舍那四周各層侍立著金剛鉤、金剛索、金剛鈴、金剛鎖四菩薩,還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寒山、拾得、千手觀音的及韋馱天將等24尊菩薩神像。其中尤以八大金剛塑像為最佳。它們怒目結發,赤足袒胸,顯得無比威嚴。環繞壇座的束腰處還有護三皈、護五戒的各種神王牌64個。戒壇是佛教徒受戒的地方,這種神秘肅穆的氛圍,正可使人敬畏不迭,諸念俱滅,一心皈依。據說這種戒壇在全國已寥若晨星了。常言道物以稀為貴,大家也算有眼福了。戒壇之後,就是有「百寶樓」之稱的藏經閣。這里原來是法堂,是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僧錄劉鑒義建造的。元、明時期已經過多次重修,至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圓瑛和尚改建為水泥仿木結構的二層樓閣。樓下現為寺僧念經禮佛處,上層收藏各種版本經書3700多卷。五代時的開閩王王審知身居王位,獨霸閩疆,純屬機緣偶然,因此他當了閩王後,就與佛結緣,起大信心,立大誓願,皈心受持,以求心理平衡。他先後舍錢百萬緡造大殿等建築,並搜集一萬兩黃金白銀,研細為泥,請開元寺義英法師寫了兩部金銀《大藏經》,現二樓還保存有殘頁。另外還有元朝如照法師刺血寫成的《法華經》以及泰米爾文的貝葉經。它們是我國珍貴的佛學典籍。除此之外,藏經閣還保存有從盛唐至民國的歷代文物。其中各代玉、銅、瓷、木質的大小佛像、菩薩、羅漢、天王、神將等32尊。明代大書法家張瑞圖及現代高僧弘一法師等名家的字跡和木板楹聯也珍藏在這里。一樓大廳里還收藏有12口南宋以來的方鍾,其中特別有價值的是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鹿港郊公置」的鐵鍾,鍾上鑄有與泉州通商的鹿港郊46家商號的銘文,是研究台灣與泉州經濟史的很有價值的資料。在中軸線的兩邊,還有一些建築群:東有由迦藍祠改建的檀樾祠,紀念施主黃守恭。黃氏四安(南安、惠安、同安、安溪)後裔及海外紫雲家族無不以此為榮。有俗稱「小開元寺」的准提禪林,原供奉天台宗的准提菩薩;西有尊勝院,現已開辟一部分為弘一法師紀念館,有水陸禪寺,以供寺僧棲息。聳立在拜庭兩側廣場中,相距約200米的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結構石塔就是泉州東西塔,它是開元寺的重要文物。它以塔身的雄偉、形制的奇妙,建築的神工和雕鏤的精美而揚譽海宇,吸引著自宋至今的無數中外學者和遊人前來游覽、觀瞻、揣摩和研究。東塔名「鎮國塔」,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禪師建成五層木塔。前後經過幾次毀壞與重修,易木為磚。至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本洪法師才易磚為石,後由法權法師,天錫法師繼造,前後經十年才完工。東塔通高48.24米,塔平面分迴廊、外壁、塔內迴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塔為框架式的結構。正中的塔心柱直貫於各層,是全塔的支撐。各層塔心柱上的八個轉角處均架有石樑,搭連於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頂柱的護斗出華拱層層托出,縮小石樑跨度。石樑與粱托如同斧鑿,榫眼接合,使塔心與塔壁的應力連結相依形成一體,大大加強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崗岩,以縱橫交錯的方法疊砌,計算精確,築工縝密。穩固的基礎,配置著符合力學原理的堅實塔心,使這座重達一萬多噸的建築物雖經歷700多年風霜雨露而巍然不動。公元1604年的八級地震,也無法動搖動它的根基。石塔不但堅固無比,而且造型精緻。塔檐呈彎弧狀向外伸展,檐角高翹,使塔身有凌空欲飛的態勢,顯得輕盈。每一層各設四個門和四個龕,逐層互換。這樣既平均分散重力,又可使塔的外型更加生動和美觀。每層塔檐角各系銅鐸一枚,微風吹動之時,鐸1聲叮咚,悅耳怡人。塔頂有八條大鐵鏈,連結八個翹角與剎頂,顯得氣勢磅礴,紫氣飄搖。每一層塔壁上還刻有十六幅浮雕,分別刻有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和佛乘,共計80幅栩翎如生的人物雕像。刀工細膩,線條流暢,巧奪天工。東塔已於1997年人選全國四大名塔郵票,可稱得上:石塔之王。西塔名仁壽塔。五代梁貞明三年(公元917年)王審知由福州泛海運木來泉州建此塔,初名「無量壽塔」。北來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奏請賜名「仁壽塔」,前後經毀壞與重修多次,易木為磚,至宋紹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 1237年)由自證法師易磚為石,先於東塔十年建成。西塔通高44.06米,略低於東塔,其規模與東塔幾乎完全相同。唯男性有須觀音及猴行者浮雕引起遊客與學者的廣泛興趣。泉州開元寺石塔是我國古代石構建築瑰寶。從石塔的建築規模、形制和技藝等方面來看,都可以說得上精妙絕倫。它充分體現了宋代勞動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偉大的創造性。它不但在中國石塔中堪稱佼佼者,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它既是中世紀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時期社會空前繁榮的象徵,也是泉州歷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標志。現在,東西塔影雕作品已成為我市最高層領導人饋贈佳賓的珍貴禮品。因此可以說,東西塔已成為泉州的象徵。既是泉州人民的驕傲,也是海外僑胞和台灣同胞所憧憬的鄉影。即使是沒有到過泉州的人也常在說:做人要「站著像東西塔,躺著像洛陽橋」,可見東西塔在他們心目中的份量。大凡名剎,必有名僧。歷代開元寺僧人,或以佛學著作稱勝,或以詩詞文章聞名,或弘道揚名,或入世獻身,代有高僧:唐代開山祖匡護大師,五代唯識大師,律宗釋弘則,凈土宗釋楚勤,南禪釋文展,橋成造化的釋義波,禪宗第一住持釋妙恩,溫陵禪師釋戒環,藹益大師釋智旭,「為文似柳、為詩似陶「的釋大圭,更有「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集佛學、書法、金石、音樂、繪畫、詩文於一身的現代律宗高僧弘一法師。開元寺的得道高僧,也有不少出國弘法。如清朝順治年間的木庵禪師,漂洋過海,揚名東瀛,成為日本黃檗宗的第二世傳人;新中國成立後的轉逢老和尚,足跡遍及印尼、尼泊爾、緬甸、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現任住待道元法師也曾應邀前往巴西弘法,禪風遠播。「佛國名傳久,桑蓮獨擅聲」,泉州開元寺以其悠久的歷史,神奇的傳說,獨特的規制,巧妙的建築、珍貴的文物、優美的藝術和卓越的聲譽,正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僧民信眾和十方遊客前來禮朝膜拜,旅遊觀光。

Ⅷ 《我去開元寺遊玩》五百字作文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去泉州十八景之一的開元寺。
我們買票進了開元寺, 過了月台,走進金碧輝煌的大雄寶殿,就可以看見五尊七八米高的金色大佛,稱為五方佛,分別代表東西南北中。旁邊有幾尊較小的佛像。兩邊還用白布罩著,因正在維修。大雄寶殿又叫百柱殿,因殿內有百根柱子,柱子很粗,每根柱子要兩人合抱才抱得來。抬頭一望,屋頂上有許多舒展雙翅伸出雙臂的天女,它們五彩繽紛、千姿百態並巧妙地把石柱和木樑連接起來。天女們手中有捧著文房四寶,有的拿著琵琶,有的吹笛子,像是在表演南音。繞到大雄寶殿的後廳,十八尊金光閃閃的羅漢呈現在我眼前,它們神態各異。你們知道十八羅漢為什麼不在大佛的兩旁嗎?這跟寶殿的建築結格有關,因寶殿的兩邊都有窗子,所以只好放在後廳這也是跟其他寺不一樣的寺方,而且四周的牆和地面及屋頂都沒有連起來,這樣光線就很充足,不敢保證冬曖,但夏涼是一定的。
寺中有兩個廣場,廣場上還各有一座塔,這是世界聞名的東西塔,東西兩塔相距一兩百米,遙相呼應。東西兩塔各分五層,大理石結構。塔高達四十八米,西塔高達四十四米,東塔叫鎮國塔,西塔叫仁壽塔,是全國現存的最高石塔!
開元寺真美,不愧是泉州十八景之一。

Ⅸ 泉州地名作文400字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在泉州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有著許多名勝古跡,風景秀麗的清源山,美麗的崇武古城可我最喜歡的還是聳立在開元寺中的東西塔。
東西兩塔相距約200米,聳立於開元寺拜庭兩側廣場中,東塔名「鎮國塔」,西塔名「仁壽塔」,前後經過十年才完工,經過幾次毀壞,易木為磚,易磚為石,由一座易毀的木塔變成了堅固無比的石塔。
一進開元寺,便要去看的,就是東西塔。只見那塔頂如蓋,塔剎如瓶,顏色似鐵,別具一格。數年來,它猶如擎天一柱,直插雲霄。它的石樑與梁托如同斧鑿,榫眼結合,大大加強了塔身的牢固性。計算精確,築工縝密,700多年來風霜雨露而巍然不動。然而石塔不但堅固無比,而且造型精緻。塔檐呈彎弧狀向外伸展,檐角高翹,使塔身有凌空欲飛之態,顯得輕盈。塔頂有八條大鐵鏈,連結八個翹角與剎頂,顯得氣勢磅礴。每一層還刻有十六幅浮雕,80幅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巧奪天工。
而最美的,還是在雨霧中的東西塔。煙雨迷濛之中,隱約能看到它的身影,塔尖挺立於重重雲霧中,似隱似現,可望而不可及,充滿庄嚴的氣勢。石塔掩映於綠樹之中,隱約可見,來到塔腳,舉目仰望,才發現比遠處看見的更雄偉,更偉大。
海絲史跡,宗教勝跡、古建築奇觀,歷經歲月洗禮,風雨滄桑,每塊青磚綠瓦都銘刻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閃耀著城市文明的光芒。
東西塔是我國古代石構建築的瑰寶,它充分地體現了宋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它是我們泉州的象徵,也是泉州人民的驕傲。就連沒到過泉州的人也常說:「做人要『站著像東西塔,躺著像洛陽橋』。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作文泉州開元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