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關高中生過年感想的作文
雖然說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可是我依然認為年味是越來越淡了。或許是以前的物質缺乏,春節才顯得那麼重要,過春節,過新年,吃好多平時吃不到的美味,穿美麗的新衣服。快快樂樂的吃著年夜飯,放鞭炮,和家團圓在一起有著說不完的話。不管年味如何,春節還是一年一年都過,就我所經過的春節,我也覺得年味是漸漸減少了的。 以前,春節是這樣的。春節前,買著大堆的年貨,買新衣服,新鞋子。孩子們高興的不得了。每年都去外婆家過春節,以及其他的親人朋友們,在一起也很熱鬧,一桌子的快樂大餐,說著笑著。然後大人們在家裡玩著他們自己的游戲,我們也出去玩。看看街上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然後買一大堆,因為是節日啊,大人們也願意讓我們買平日里不讓我們買的東西,我們沉浸在小小的快樂中。每當夜晚來臨,我們放著煙花,看著天空中綻放的花兒。心中盪漾著快樂的漣漪。春節過得快樂無比,以至於都不想回家了……去年,二姨以及姐姐都不回外婆家了,一個人在外婆家無聊。盼望著回家,爸爸帶我出去玩,我覺得一點意思都沒有,不想放煙花。煙花有什麼好看呢?不明白了。度日如年,然後終於回家了。就這樣,沒有意思的春節。因為沒有人和我玩啊!值得一提的是,一同學送我的新年禮物,兩盤磁帶,一盤是她唱的歌曲,以及彈奏的音樂,還有一盤是關於我們的故事,很有趣的故事吧。每次聽起都覺得溫暖無比。 今年,我希望過的很好玩吧,不知道會是什麼樣。但是很期待啊!我希望春節的時候能夠下雪,大家都回來過春節,我們在一起玩一起鬧,一起堆雪人,打雪帳。我希望我們可以在春節的晚上放煙花,快樂的欣賞著煙花的美麗,然後的然後……關於祝福需要我感謝的人太多。而我從來都沒有好好的感謝他們,在新年之際,或許是一個絕妙的時機。共同走過了1年多的時光,,我想我要好好的感謝老師,我知道老師不喜歡賀年卡,不喜歡其他的祝福。成績才是對老師的最好的回報。我想我要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學習,表達對老師最好的祝福。同學,一起說,一起笑,一起學,一起玩,不知不覺中,我們在一起的時間也越來越短。和同學在一起的時光,無比美妙。最後,我希望春節的時候能夠下雪。雪花飄零。 快樂?什麼是快樂呢?她來無影,去無蹤。我拚命想要抓住她,想讓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充滿快樂,可是我做不到,她總是從我手中溜走,不知何時又再次出現。和她擦肩而過的機會多了,我也漸漸悟出了快樂的真諦。你抓不住她,那為什麼不自己創造快樂呢? 快樂在我看來很簡單,只要生活過得充實,就會快樂。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同時,也是人們的好朋友。讀書不僅會使生活過得充實,而且從書中我們悟出了做人的道理,學會了學習的方法……例:《兩根沉木條》,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少女帶一位迷路的遊客下山,走到獨木橋時,少女讓遊客負重前進,並告訴遊客,只有意識到危險,才會更安全。從中我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危險並不一定製造災難,但人的疏忽往往是災難的深淵。 我相信,在讀書時,只要用心去讀,總會有收獲。例如:在做數學題時,解決了一道難題,那時,你的心中會充滿了成就感。而且,「腹有詩書氣自華」,為什麼不多讀點好書充實自己呢?充實的生活會令你的人生多姿多彩,你不會因為虛度光陰而傷心,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悔恨。 但整天的讀書也未免枯燥了些。俗話說得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妨出去走走,開闊自己的視野,在快樂的生活中學到知識。你會驚訝地發現:原來,日本也有自由女神像;原來,泰國的象徵--泰王宮是用上百萬噸黃金和上百萬顆寶石製成的……漸漸地,相信你也會愛上學習的,學習也是處處有歡樂的。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快樂的根本還是要有一個樂觀的心態。樂觀的人往往可以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而悲觀的人往往只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有兩個朋友給我的感觸很深,他們住在同一棟樓里,在他們樓下,下水道里時常會濺出一些水。一個朋友就對我說,每天他下樓路過那個井蓋,都捏著鼻子走。而另一個朋友卻對我說,他樓下有一個「趵突泉」他每天看到「趵突泉」,就覺得身邊有好多美好的事物。 是啊!身邊有那麼多美好的事物呢!
B. 關於迎新年的作文高中的
鞭炮聲聲辭舊歲,瑞雪紛紛迎桃符,不知不覺,20009年已過去了,迎來了美好2010年。
今天是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冷空氣突如襲來,陰冷的空氣蒙蒙的雨,平添了幾分過年的氣氛,屋裡擠滿了人,大家都在忙碌著。
爸爸一像是貼春聯的,因為爸爸喜歡春聯巧妙地比喻與它的對仗手法,爸爸貼的春聯,上聯是「人和家順萬事興」,下聯是「富貴平安福滿堂」,橫批是「出入平安」。爸爸最重視的是平安,他希望我們平平安安。
咳咳」廚房傳來了媽媽的嗆咳聲,緊隨的是一陣陣撲鼻的香氣,一聞,內容還真豐富,有臘肉,應該快好了,魚湯大概也差不多了,還有臘雞,臘等。
今年,我們家請了一位朋友,我叫他吳叔叔,今天過年,我們高高興興地吃完年夜飯,大家都滿面紅光,喜氣洋洋。我看了看錶,離春節聯歡晚會還差一個小時,於是,我們來到樓下,爸爸拿出了一個「重武器」放在公園里,又掏出了一盒火柴,劃了一根,點燃了導火線,之後,迅速跑到幾米之外,幾秒後,隨著一聲巨響,天空頓時如同白晝,好壯觀哦!緊接著是「天女散花」,所謂天女散花,顧名思義,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的場面。你看,果真不出所料,仙女們在天空中把一籃子花毫不憐惜地撒向人間。那些花在空中飄飄悠悠,美麗極了!
意猶未盡中春晚如期播出,熱鬧非凡中喜氣洋洋,燈火通明中大家在期待趙本山的小品,其實昨晚播出的遼寧春晚中,趙本山的《就差錢》讓我的肚子笑到至今隱痛,可今晚《捐款》趙本山的表現虎頭蛇尾,失望不言而喻,倒是劉謙的魔術給了我不盡的想像和回味,我承認劉大師的舞台表現力一流,故弄玄虛及哄抬氣氛的功底更是爐火純青,佩服!
美好的時光總是匆匆而過,揣一堆紅包躲進房間,收獲不小:爸爸200、媽媽200、爺爺500、奶奶500……
今年我的收入真好,嘻嘻!!!
C. 關於《即將到來的高三》800字作文
2010年,雖然萬般無奈,但終究還是踏入了高三的教室.那種陌生真的令我恐慌.在每個高三的教室里,黑板的右上角都掛著醒目的高考倒記時的牌子,只是上面的數字早已被擦去.不知道當學長學姐們看到牌子上已沒有數字的時候會是怎樣的心情,只是那種壓抑讓我無法呼吸.
我們高三了.盡管這句話在2009年的時候早已重復了N次,但在2010年時還要延續,直到打破N 1的極限.然而就是每一次的重復都使我感到恐懼,感到無力面對高考的挑戰.但是生活容不得我有任何私心雜念,那些早已設定好的軌跡只需要我無數次的重復罷了.
桌上、抽屜、桌下,教室里所有能利用的有限空間都被堆滿了資料、試卷、課本,只留得豆腐塊大小的空間來應付作業、筆記、考試時寫字.
文
科生的生活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豐富多彩的.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尚且還不能娓娓道來,世界的神秘面紗又等待著我們去揭開;穿越南北極點,沿著經緯線,整個
地球就在我們手中繞著地軸轉動;經濟學、哲學,我們開始無休止地去理解馬克思的思想;那些由X、Y、Z組成的定理、公式,依舊使我們苦惱;那些A、B、
C、D,永遠比我們的a、b、c、d要難得多;那些文言文與詩歌,永遠都有我們無法理解的情感……我想或許這便是我的生活,我們的高三,痛並快樂著.
高三,本來就是坐在地獄里仰望天堂.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當你閉上眼,你就什麼也看不見;當你睜開眼,天堂就在眼前.忽然的就開始醒悟,我不過是坐在地獄里仰著頭,只是一直閉著眼睛而已.所以,我永遠都只看見黑暗,而天堂就在眼前,我卻絲毫沒有察覺.
抬起頭,揉揉酸痛的眼睛,轉轉疲憊的脖子,清清迷糊的頭腦.累且困,但還能堅持.也只有堅持,我們都別無選擇.
國家給了我們一場與高考對峙的戰役.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的戰爭中,誰曾看見我們心中的傷口,誰曾看到我們心中的血在外溢?可是無論如何,我們一旦上了戰場,就沒有退路.背負著眾人的期許,我們不能失敗,惟有勝利才能不負眾望.
拖著疲憊的身體,帶著血淋淋的傷口從高考前線凱旋而歸的時候,天空中應該會有無數亡魂唱著凄涼的輓歌,經久不息.失敗者只不過是憐憫而不屑的對象,僅次而已.唯有勝利者才能以驕傲的姿態示人
高考後,我想我會在陽光下自由地呼吸.昂起頭,我看到了天堂,自始自終它從來就不曾消失過.只是,你也看見了嗎?
2010,我即將到來的高三生活,無論無何,
聽很多人說,高三的天空,是壓抑而沉悶的.誰能料到,曾經那個自傲的我,現在也踏進了這個即將結束我高中生涯的高三.
剛踏入高三的我,坐在冷清的教室里,往日的喧笑聲不知跑到哪兒去,留下來的是一地的落寞!對於高三,我沒有太多的抱怨和不滿,除了多看些書多做些作業
多為考試傷些腦筋之外,似乎一切如故.
進入高三後的那些日子,我一直埋首在書本中,有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經常看著那些為了備戰高考而埋進書山題海里勤奮學習的同學,自己和他們相互比
較,總有那麼一段很長的距離.在我的課桌前,已堆滿了各種等著我去復習的課本.還有抽屜里,也塞滿了各種各樣就像海帶一樣乾巴巴的復習材料和一些書本之類
的東西.
每天上課,我只會守著一張屬於自己的課桌,然後眼睛無焦距地對著落寞的黑板.有時候,我會一直盯著書本看,頭腦一片空白.而時間卻如天邊墜落的流星,
轉眼即逝.
有時候我感覺高三的日子很難熬,我們就像被困在籠子里無法自由飛翔的鳥,一點自由的空間都沒有.說實話,我一想到高三這壓抑而沉悶的日子,我真的有點
想放棄.但是我又想起我父母,朋友……他們一直在背後支持我,鼓勵我要好好讀書學習.他們希望我能戰勝高考,考進大學,出人頭地,為自己的將來找份好工
作……
思來想去,反反復復,高三讓我傷透了腦筋.所以我一直都在堅持,我堅持每天看著書或做著作業,直到很累很困時就拚命往肚子里灌水;我堅持在每個夜晚書
寫著傷感的文字,直到內心的感傷如冰雪融化般消失了為止;我堅持把親人好友的關心當作學習的動力,直到高考到來之時把曾經積累的知識全部在考場上盡情發
揮……
每當我走進高三教室時,聽到的仍然是我早已熟悉的一句話:「我們高三了.」站在高三面前,我會感覺很渺茫,好象整個人一下子空了一樣,所以又必須接著
去吸收知識的營養來填充自己. 在冷清的高三教室里,我變沉默了許多,思緒猶如一隻斷了線的風箏,在空中漫無方向地漂游!
既然我踏入了高三,我就要從現在開始拼搏,開始努力好好學習,為明年的高考作斗爭.我一直相信,只要肯付出,就會有所收獲……
一轉眼,我就高三了.高三,一個曾經那遙遠的字眼,如今就這樣擺在我眼前,是那麼真實而又深刻.
回想當初意氣風發地踏入高中的大門,想著在這里大展一番拳腳,卻因為沒有管束好自己,而任由曾經驕傲的學業一泄千里.兩年的時間彷彿白駒過隙,就這樣從指縫間溜走,什麼痕跡也沒有留下.進入高三,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反思過去兩年自己的行為,先是一番酸的滋味湧上心頭.
高
三,意味著遠離電視,遠離小說,遠離一切嬉戲;高三,意味著書山題海,考試不斷.有人說,高三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光,最苦的時光.高三開學才不過幾
天,但我的確已感覺到高三的壓力.同一樓層的復讀班更是給人劍拔弩張的感覺.其實,前進的號角早已吹響,只是更艱苦的戰斗還沒有打響.高三,也許會很苦,
但是我們不會退縮,因為不想後悔.此時,我的心中的確有一種苦澀的感覺,但我不會就此放棄.
高三的生活不會離了「辣」的味道吧!當看到自己根本不
會做的題目別人卻不費吹灰之力就解出來的時候,眼中有種辣辣的感覺;看到試卷上鮮艷的大叉的時候,喉中有種辣辣的感覺;看到父母殷切的目光,欲言又止的神
情時,心中有種辣辣的感覺.這個時候,我心中會有一個聲音大聲地喊道:「把這些辣辣的滋味銘記在心,等待它變成最甘甜的味道吧!」
我的心中每天都
被各種滋味所塞滿,有酸、有苦、有辣,只是還差一種味道.暑假參加了一位熟人的升學宴,他考取了中國科技大,看著他父母臉上燦若雲霞的笑容,看著他自信的
神情,我深深地感受了他們心中的那份甜意、那份快樂.那一刻,我知道,之前的一切苦對於他來說都是值得的,而我也將在明年的六月品嘗那份甘甜.
有人說,高一、高二是備戰過程,高三才是戰役的決勝階段.我前進的號角剛剛吹響,我的風帆也正蓄滿風力等待啟航.縱使有千般滋味在心頭,也都成為我前進的動力.
站在高中生涯的尾巴上,我向前眺望.我彷彿看到有一天我的四周開出一朵朵最美麗的花,散發著最甜蜜的芬芳.因為我知道,無論酸甜苦辣,這都是我的高三生活必不可少的滋味.總有一天,我會得到回報.
D. 關於春節的作文(高中)
難忘的春節(1) 春節又到了,在孩子們的歡呼聲中,在清晨那清脆的爆竹聲中,它再一次悄然而至。 對於眾多孩子來說,春節的到來是令人高興的,他們唱歌,他們跳舞,以慶祝他們的喜慶節曰。但對於我來說,春節沒有這么好,春節的到來,卻不能給我帶來喜悅。因為,我是窮人家的孩子。每當春節早上我一醒來,就在想:「要是我早上能意外得到父母的壓歲錢,能有好多的點心吃,那該有多好呀!每當想到這里便情不自禁地跳下床,可是,無情的事實不得不讓我熄滅了心中的希望之火。我不得不再一次告誡自己:別再痴心妄想了,你是窮人家的孩子,然後,我只有默默地坐在門口,望著別家孩子們歡樂的笑臉。 又是一陣清脆的爆竹聲,把我從往事中拉了回來。是啊,我該起床了,盡管得不到父母的壓歲錢,還有那琳琅滿目的點心,可床還是得起的。 我以極快的速度梳洗完畢,當我跨出房門時,廳堂里的一幕吸引了我的目光,沒錯!那是我爸媽擺放出來的點心,沒錯的!當我想到這時,媽媽走了過來,手裡還拿了一張嶄新的50元人民幣,帶著無限關愛說:「麗,新年快樂,這是你今年的壓歲錢,拿好,別丟了!」我頓時驚呆了。問道:「媽,我們家庭狀況不好,拿壓歲錢幹啥?」媽笑了笑:「傻孩子,改革開放這么久了,我家狀況也好多了,以前是爸媽對不起你,但是以後,不用再受窮了,你就放心拿著好了。」「那邊還有點心,多吃點。」我一蹦一跳,跑到點心前,抓了一大把,開心地吃了個痛快。 我靠著門邊,一手拿著點心,一手捏著媽媽給我的壓歲錢,再望著不遠處那群孩子打鬧的情景,聽著大人們說著「新年發財」的祝語,耳畔是那此起彼伏的爆竹聲,心中不覺暢快無比! 簡評:本文與《難過的春節》有同工異曲之妙。也是從反面的角度來構思,但又有些許變化。前面的是寫叔叔的禍事對一家人的打擊。而本文則是通過「我」過去與現在過春節的截然相反情形之對比,揭示了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這亦揭示了寫話題作文,不僅可以在某個點上選擇題材來寫,還可以在線上縱向鋪開,寫出縱向故事的發展變化,也更易使文章內容充實豐滿。 春節禮物 (2) 「噼里啪啦」,春節來了,家家戶戶都在放鞭炮、貼春聯。人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這新的一年的開始,預示著我們長大了一歲,美好事物將來臨,誰不高興呢?小孩子們更是興奮不已,穿著新衣服,拿著大人給的壓歲錢,准備去買個痛快。 走親戚,大多數人更是爭著去。 可是大家都高興的時候,我卻高興不起來。 清晨,聽見屋外小孩子早已大喊大叫了,可我還躲在被窩里不願起床,你想想,被窩中的舒服感覺誰願離開!可還 沒等我舒服夠,媽媽已經扯破嗓門叫我快起床了。我將被子一扯,蒙住了整個頭,可無濟於事,媽媽已走進了房間,下了一道聖旨:「今天全家人都要去外婆家,快點准備!」 我生來性格內向,不願串門走親訪友,但無可奈何,今天是初二,所以也不得不去外婆家拜拜年。 我們全家人已准備好出發了。天啊!拎幾大包東西,豈不是想累死我,偏偏又要我拎,我更加不高興,說:「你們走前面吧!反正我走不快,我會跟上的。」拎著兩個沉甸甸的大包,向外婆家走去。 去外婆家全是山路,挺累人的。約摸走了兩三里路,我放下東西,拿起手一看,有兩條紅印子,動一動,彎都彎不過來。痛,我氣憤極了!就在這時,一瓶不爭氣的酒滾了出來,我撿起一看,連嶄新的標簽上都有幾條小臟痕。 還是繼續上路吧。 總算到了外婆家,他們有說有笑的,可我一個人躲在房間里悶看電視,想著心事。 過了幾天,外婆她們家的人來我家了,禮物全放在書桌上,我翻著看著,看呀看……啊!那瓶酒不就是我拎去的嗎?標簽上的幾條痕跡還在呢! 是那瓶,一定不會錯,絕對是那瓶! 我愣住了,春節,是一個歡慶的節曰,是人們走親訪友的盛大節曰,可是誰出的餿主意?為什麼要送春節禮物,難道不送不行嗎?而且最終竟然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那天,我手都拎得好酸好酸,可又拎回來了,有什麼意思?我真不明白為什麼?但願以後過春節不要送這送那,在春節走動走動就是,沒有必要非得送什麼禮物,也更輕便! 簡評:走親戚,也是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風俗,平時難得走動的親戚,在這時也要親熱親熱。一般說來,是令人愉快的。而本文沒有從眾,又是做反面文章。當然,更妙是在討厭中透露出一種明智的處世觀,自然地鞭韃了一些陋習。讀完本文,也就會給讀者一些警醒和啟示。只是似有仿效的嫌疑。 春節隨記 (3) 快過年了,大家走街串巷,忙著辦年貨。 街上貨物琳琅滿目,購物者是多之又多,你看,一些女士們正在商店選購「新年禮服」呢,周圍圍著一群可愛的「小天使」,笑嘻嘻地吵著鬧著要買新衣服、新玩具。這些媽媽被吵得沒辦法,只好放下手中已看好的衣物,先帶「寶貝們」一陣狂購後,再來為自己添置。 「對不起,不好意思,把你的衣服弄臟了。」這時突然傳來一句道歉。怎麼回事?原來一位大伯剛買完魚出來,不小心將正在購買年畫的幾位小姑娘的衣服弄臟了。「沒關系!」小姑娘笑嘻嘻地拿著剛選好的年畫又走進了另一家商店。這位大伯也笑哈哈地走了。 「哈哈哈……」那邊又傳來了一陣陣笑聲…… 除夕之夜 「嗤,嗤,嗤——」的幾聲,天空盛開了幾朵鮮花,五彩繽紛,原來是幾位小朋友在放煙花。又是幾聲清脆的爆裂聲,漆黑的天空頓時變得一片通明,原本墨一般黑的屋脊,此時如同被明亮的彩燈照耀得清晰可見,遠處的群山也依稀可辨。隨著鮮花的盛開,頓時傳來一陣驚喜的歡呼聲。小河之畔,時而隱現一張張仰望天空的笑臉。天上的美景稍縱即逝,地上的驚喜卻在漫延。 一家人圍著大圓桌,吃著熱氣騰騰的團圓飯,看著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等待著新年的到來。走親訪友 「恭喜發財!」一陣陣問候傳入耳中,原來是路上走親訪友的熟人互致問候。而夥伴們則是跑東家串西家,「跟你拜個年!」手中的鈔票也多了起來,甚至手中還會賺得一大把香煙。而這大多是送給自己的老爸,有時也會試著抽一下,可咳嗽幾聲只好把它扔掉了。小姑娘們則在一起咬著嘴皮子悄聲細語地說著什麼。大人們在一起談談家常,老人們則在兒女們的陪伴下觀看著TV節目,精彩的節目時而惹得老人們會心地笑個不停。 過新年,喜洋洋,家庭大團圓,每個人都春風滿面,每個人都嘴角流油……
E. 高中作文 以過年為題 800字以上
<<我和新年>>
伴著紛紛揚揚的雪花,度過了一個極富情趣的聖誕節。側耳傾聽,新年的腳步聲近了。翹首東望,時光隧道中正姍姍走來一個晶亮晶亮的日子,讓我們輕輕向他招收:新年,你好!
在逝去的三百六十五個充滿風霜雨雪的日子裡,我們奮斗過.進取過.成功過.也失敗過。我們的歡笑和失落.迷茫和困惑,都成了無比美好的記憶。正如普希金的詩中所說:「而那過去的,都會染上莫名的相思。」不是嗎?
新年是時光的起點,元旦是時光的第一個里程碑。這一天,我們更多的是暢想未來,那些就要完成的事業,即將到來的機遇和美好的前景,正在前方隱約向我們招手,以神秘的夢幻和無盡的快樂「誘惑」著我們。於是,我們心裡又燃起了信心和希望,顧不得疲憊和傷痛,又要義無反顧地風雨兼程了。 新年總是在一年裡最冷的時候到來,然而,「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是的,那無數的詩情畫意等待著我們去感受,去描繪:灑滿陽光的湖畔早晨,落滿花瓣的小徑黃昏,還有江南巷青石小路上的煙雨蒙蒙,北國和熙春風里一碧萬頃的麥田……..
是的,盡管前行的道路依然坎坷,凜冽的寒風依然肆虜呼嘯,但為了心中那曾經對自己許下的諾言,為了那不滅的希冀和美麗的曈憬,我們還是向前,向前……
站在新年這一雪白的起跑線上,向著明天,向著東方那輪冉冉升起的紅日,讓我們放飛心中的白鴿,以怒放的百合花般的心情,真誠地道一聲;
新年,你好!!!
過 年
過年了!周圍到處都洋溢著節日的氣氛!街道被打掃的干凈整齊,樹木被披紅掛綠裝飾一新,各大商鋪張燈結綵,家家戶戶貼上了喜慶的對聯,人們臉上盪漾著幸福的笑容.
這個年我是在姨媽家過的.
年三十的早上,我們幾個孩子的手就開始"癢癢"了,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些鞭炮出去放.放著放著,我們就開始嘀咕了:這么點鞭炮怎麼夠放呢 於是又急忙跑回家裡,正准備再偷偷拿一些時,被姨媽發現了:"你們不是已經放過鞭炮了嗎 怎麼還要放 晚上還放不放了 !"哎!大人就是這么嘮叨,我們只好作罷."走嘍,我們堆雪人去!"不知誰喊了一聲,我們一幫孩子"唿啦"全都跟著跑了.
今天除了有好玩的還有好吃的.
晚飯時舅舅和舅媽帶著弟弟也來姨媽家吃年夜飯了.餐桌上的飯菜真豐富,看的我眼花繚亂,不知先吃那個好.大家一邊吃著一邊說著一邊笑著,你一問,我一答地說著今年的成績,明年的打算.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祝福的話,相互舉杯敬酒,不時發出歡樂的笑聲.氣氛非常融洽,真叫合家歡樂呀!
吃完晚飯後,我們大家一起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春節聯歡晚會.隨著夜色的降臨,外面的鞭炮聲也是時時陣陣,斷斷續續的開始響起來了,歡快的響聲向人們傳遞著歡樂,鞭炮聲是越來越多了……
十二點的鍾聲敲響了,我們拿著鞭炮沖出了家門,匯入了今晚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此刻鞭炮聲是此起彼伏,震耳欲聾.五彩繽紛的煙花在天空上相互交錯,流光溢彩.天空彷彿都被映紅了,我們歡跳著,跑著,笑著,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里,在這舉國歡慶的時刻讓我們共同祝願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祝願我們的明天更加美好!
春節印象
在這個少雪且日漸溫暖的季節里,春節不知不覺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撲來。看著牆上新買的掛歷,數著本世紀最後一個春節臨近的日子,不禁感嘆歲月匆匆,流逝的又是一個平靜而忙碌的一年。
年近而立,孩提時代積攢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隨之趨淡,不再是鞭炮煙花水餃壓歲錢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長了一歲,見識又多了一成,與其說春節是個最快樂的時候,不如說是個讓人猛然意識到年齡為之衰老、責任為之重大的關口。
泛泛地祝賀一下,說幾句辭舊迎新的吉利話,寫一點鬧春懷舊的文章,早就沒了那份雅興。像節目主持人一般,說說今年大事,感慨今昔,暢想未來,不過是贏得捧場人恭維的掌聲。自欺欺人的話我不說,或許我們的期望太高,春節不過是一年365天里平平常常的一天,我們對它注入了太多的文化內涵和商業炒作,因而顯得格外沉重。其實,我們不如以一顆平常心待之,抑制那份期望和躁動,在吃喝說笑、探親訪友的程式外,獲得一些不易覺察的滿足。
曾經,春節留給我許多美麗又難忘的記憶。我想,今天的孩子們也會和我當時一樣,感受到這一喜慶而隆重的節日。但是,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體驗,或許是自己的性格和興趣使然,無論各類媒體如何渲染轟炸,我的實際感受總是不盡人意,比平常的日子,多了許多無奈,多了些煩累與沉重。父母那裡必須去,親朋好友那裡也得去,同事相約還得去,實質內容總不外乎吃喝二字。恭喜發財、新年好、大吉大利之類的陳詞濫調說得心裡別扭卻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復念叨。遊街購物、猜謎挑燈、送禮請客一年又一年重重復復無休無止。人就像一隻陀螺,被它抽打著旋轉不止,自己都不知道重心在哪裡。如此不堪重負的節日,我們還要強作兒時的興奮,觀看徹夜循環的晚會,聽聽屬於別人的笑聲,感受的卻是自己睏乏的雙眼、失望的情緒、無欲的胃。我寧肯像往常一樣,粗茶淡飯,十點鍾睡覺,臨時看一會書,或者跟朋友們打一圈牌。總覺得在這個全民皆歡的日子,我絲毫的興致都沒有,甚至一向良好的食慾。
傳統、文化、歷史、習俗原是人為的產物,是我們的祖先制定了它,我們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拷貝翻版,演化發揮使其輝煌燦爛,更有網路的宣傳讓其飛騰變異,它最終制約了我們自己,違背了人類起碼的一點本性--人是嚮往自由和幸福的,春節,可以說是一面最為清晰的鏡子,從中每個人都能看到,如此疲憊消極的臉孔,是你兒時的樣子嗎?哪怕一絲歡樂的影子。
是的,我們不斷老去,不斷感受世事滄桑。今年的春節又被明年的春節復制,今天的不快明天就可能煙消雲散,記憶過濾了每個人心底的陰影和悲傷,剩下的或許就是可以稱之為美麗的東西吧,但是曾經呢?那裡沒有我們的位置,那是經過虛化的,虛擬的,明知是假我們還要重復,還要寫成文章,哄一哄行人和孩子。
不能老去,怕只有童年的純真吧
F. 高中生新年新開始作文200字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覺的,我已經站在了2015年的新起點.這是一個新的開始.
新年的鍾聲緩緩響起,我又長大了一歲,又向成熟邁了一大步,我已經不是小孩了.在鍾聲敲響前,我許下了2016年的新年願望.我是個中學生,學習對我來說是第一位的,我會在2016年元旦之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爭取取得非常優異的成績,開開心心過大年.
2015年對我來說,已經成為了過去時,之前的一切事情已經成為歷史.我要把目標放在2015年,在新的一年中創造屬於自己的快樂和幸福. 歲月不留人,新年的鍾聲無時無刻不在催促著我們要奮力向前,要為了自己的目標,努力努力再努力.我要把願望變成現實,我相信只要我為了自己的目標不斷向前,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我早晚會有一天實現願望的.光說不做假把式,我會用實際行動來證明我可以.
新的一年到來了,我們又站在相同的起點,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理想奮力拚搏,誰都不願落後.時光把過去的一切抹去了,人人都從現在開始,看誰能最終堅持到終點,在終點笑得最燦爛.在2015年,我還有一部分沒有實現的願望,我要在2016全部實現.也許實現這些願望就是我新年最好的禮物.
2016對誰都是一樣的,也許千萬分之一中會有一個幸運兒,但是也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的概率不是你.在2016,讓我們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好自己關鍵的人生旅程.
2016承載了我們太多的夢想,讓我們放飛翅膀,在新的一年裡創造輝煌.
G. 高分求有關新春和除夕的作文,高中的
新年的鍾聲已經敲響,每年此時我往往都會感慨萬千。現在的我依然是思緒連綿,可是在歡喜的情緒中依然有一份淡淡的失落。
「人生如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這句話沒錯。正是因為人生的短暫,自古以來才有很多人追求長生不老,才有了想煉仙丹卻發明了火葯的奇事。當然,迄今為止,人的生命都是要走向終結的。所以,關鍵在於在有限的生命中活的精彩,也算是不枉來人間走這一遭吧!其實人根本沒必要獲得永生,這樣反而喪失了生命的意義,讓自己的生活豐富些、再豐富些,趁著年輕體驗些、再體驗些。這樣,你的生活便是一本精彩分呈的大書,是一部引人入勝的電影,是一首優美激昂的樂曲,是永遠都不怕太乏味的。
新年見證著一個人走過的一段段歲月。有人認為「竹子每走一步就作一個小結」,人又何嘗合並不是這樣呢?新年的鞭炮聲提醒我們,在這歡樂祥和的氣氛中,我們回首過去的一年,是否也有許多的感受呢?暫時停下自己匆匆前行的腳步,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收拾好心情,帶上一個自信的微笑,准備著下一次的啟程。
現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了,可是在這高樓大廈間,年味卻越來越淡了。有時候好渴望回到過去,去盡情體驗一下「年味十足」的春節。希望門外的鞭炮聲不絕於耳,震跑我堆積一年的煩惱;希望窗外的禮花朵朵綻放,帶給我一年美好燦爛的心情!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與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待第一聲雞啼之後,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均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然後走親串友,相互道賀祝福。此時的神州大地,處處閃光溢彩,從初一到十五,人們一至沉浸在歡樂、祥和、文明的節日氣氛中。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吃過年夜飯,圍爐閑聊,辭舊迎新,這是我國普遍存在的除夕守歲的習俗。據史料記載,這種習俗最早其於南北朝。"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聲聞於外,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以後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我國人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屋外時鳴鞭炮,室內圍爐團坐或者看電視,笑語連連。
拜 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雲:"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
在古代,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傑出畫家、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余譚》中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貼 福 字
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鍾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准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後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後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後。
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福"字以前多為手寫,現在市場、商店中均中出售。
接 財 神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一一一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 關於財神,民間有諸多傳說:
宋朝蔡京富有,民間傳說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於正月初五,所以民間把他當作財神來祭把。後蔡京被貶,民間另換財神,當時宋朝的國姓為趙,玄字為"嵐"字的一個組成部分,便給財神起了一個趙玄壇的名字加以敬拜。
初五接財神,趙玄壇最受尊拜。許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壇面似鍋底,手執鋼鞭,身騎黑虎,極其威武。
除了趙玄壇被尊為"正財神"外,民間還有"偏財神"五顯財神、"文財神"財帛星君和"武財神"關聖帝君的說法。 五顯財神信仰流行於江西德興婪源一帶。兄弟五人封號首字皆為"顯",故稱"五顯財神"。生前劫富濟貧,死後仍懲惡揚善,保佑窮苦百姓。北京安定門外有五顯財神廟。
"文財神"財帛星君,也稱"增福財神",他的繪像經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來為福、祿、壽、財、喜。財帛星君臉白發長,手捧一個寶盆,"招財進寶"四字由此而來。一般人家春節必懸掛此圖於正廳,祈求財運、福運。
"武財神"關聖帝君即關羽關雲長。傳說關雲長管過兵馬站,長於算數,發明日清薄,而且講信用、重義氣,故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關公為他們的守護神,關公同時被視為招財進寶的財神爺。 正月初五,各商店開市,一大早就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迎接財神。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財神"。信奉關帝聖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為關公供上牲醴,鳴放爆竹,燒金紙膜拜,求關聖帝君保佑一年財運亨通。
放 爆 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爆竹為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現在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然而,如果我們追溯爆竹的起源,就會了解古代人燃放爆竹的本意及其衍變的歷史。
《荊楚歲時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這段記載說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種驅瘟逐邪的音響工具,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習俗從一開始就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實,這完全是由古人的誤解所致。據《神異經》說,古時候,人們途經深山露宿,晚上要點篝火,一為煮食取暖,二為防止野獸侵襲。然山中有一種動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經常趁人不備偷食東西。
人們為了對付這種動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聲使其遠遁的辦法。這里所說的動物,名叫"山臊"。古人說其可令人寒熱,是使人得寒熱病的鬼魅,嚇跑山臊,即驅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個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裝在竹筒里,點燃後使其發出更大的聲響和更濃烈的煙霧,結果驅散了山嵐瘴氣,制止了疫病流行。這便是裝硝爆竹的最早雛形。以後火葯出現,人們將硝石、硫黃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燃燒,產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葯編成串做成"編炮"(即鞭炮)。關於爆竹的演變過程,《通俗編排優》記載道:"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後人卷紙為之。稱曰"爆竹"。
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以及浙江溫州等地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其生產的爆竹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燃放爆竹已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的娛樂活動。人們除了辭舊迎新在春節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諸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婚嫁、建房、開業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
吃 餃 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餚。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里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里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裡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台灣人吃魚團、肉團和發菜,象徵團圓發財。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面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餃子這一節目佳餚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貼 窗 花
新春佳節時,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一一一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
窗花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因窗花的購買者多為農民,窗花有相當的內容表現農民生活,如耕種、紡織、打魚、牧羊、喂豬、養雞等。除此,窗花還有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等題材。另外,花鳥蟲魚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見。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
壓 歲 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慣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吃 年 糕
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會遺址中發現了稻種,這說明早在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種植稻穀。漢朝人對米糕就有"稻餅"、"餌"、"糍"等多種稱呼。古人對米糕的製作也有一個從米粒糕到粉糕的發展過程。公元六世紀的食譜《食次》就載有年糕"白繭糖"的製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飯,及熱於杵臼凈者,舂之為米咨糍,須令極熟,勿令有米粒……"即將糯米蒸熟以後,趁熱舂成米咨,然後切成桃核大小,晾乾油炸,滾上糖即可食用。
將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這一點可從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得到證明。其製作方法是,將糯米粉用絹羅篩過後,加水、蜜和成硬一點的面團,將棗和栗子等貼在粉團上,用箬葉裹起蒸熟即成。這種糯米糕點頗具中原特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製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產,在北方有糯米那樣粘性的穀物,古來首推黏黍(俗稱小黃米)。這種黍脫殼磨粉,加水蒸熟後,又黃、又粘、而且還甜,是黃河流域人民慶豐收的美食。明崇禎年間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記載當時的北京人每?quot;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難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諧音而來。
年糕的種類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台灣的紅龜糕等。年糕有南北風味之別。
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均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湯煮諸法,味道甜咸皆有。
據說最早年糕是為年夜祭神、歲朝供祖先所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
年糕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詩中所雲:"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諗。"
H. 過年代表新的開始高中生800字作文
度過了一個快樂的假期,轉眼間,我們又重逢在這久違的校園。如今,將要開始新的一學期了,希望同學們可以整裝待發,揚帆啟航!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們一定要給本學期開一個好頭,面對這新的一學期,每個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以前的成績說明不了什麼,重要的是把握好現在。
面對這新的開始,我們應該有一種樂觀,積極的態度,使自己自信起來。著名作家拿破 希爾在《一生的財富》一書中曾經說過:只要有信心,你就能移動一座山,只要你相信你能夠擁有財富,你就一定能擁有財富。
先說一個真實的故事吧!
俄國著名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一天在排演一出話劇時,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實在找不到人,只好叫他的大姐擔任這個角色,
他的大姐以前只是負責管理服裝道具,現在突然演主角,便產生了自卑和膽怯的心理,演得極差,引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煩躁於不滿。
一次,他突然停下了排練,說:「這場戲是全劇的關鍵,如果女主仍演得這樣差勁兒,整個戲就不能再往下排了。」這是全場寂然,他的大姐久久沒有說話,
突然,她抬起頭來說:「排練!」一掃以往的自卑,和拘謹,演得非常自信,非常真實。斯坦尼拉夫斯基高興的說:「我們又擁有一位新的表演藝術家。」
這是一個發人深思的故事,為什麼同一個人前後會有天壤之別,這就是自卑與自信的差異。由此可見,自信對於我們是多麼重要。
在這新的一學期里,我們也要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好的習慣可以使我們一生受用。習慣有行為習慣與學習習慣。一個人做事認真仔細,一絲不苟這是一種習
慣;一個人做事馬馬虎虎,粗心大意這也是一種習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習慣,這就是為什麼同為大千世界的一芸芸眾生,為什麼有的人可以輕松的步入成功的殿
堂,而又的人卻總是與成功擦肩而過,以至終生默默無聞。
我所在的弘文中學特別注意學生習慣的養成,教育我們要養成背誦,閱讀,自主學習等多個習慣,這些習慣使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輕松。因此為了使我們的學習成績在新的一學期里有顯著的提高,習慣的養成是關鍵。
莫泊桑說:「人生活在希望之中,一個希望破滅了或實現了,就會有新的希望產生。」新春就是新的企盼,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新的收獲。新學期,新起點,新面貌,讓我們憧憬更美好的明天,讓我們再一次踏上征程!
I. 有關春節的作文 800高中水平
韶光匆匆,彈指間,我已從1個愛哭鼻子的小女孩,釀成1個領有抱負懂得把晶亮的淚珠藏抑在深處的女學生,發展的過程中,流逝的只是韶光嗎?
翻開那本塵封已久的相簿,任思路流動其中,我終於明白,流逝的最多的則是兒時如歌的歲月。
不注意,我的目光觸到這一張照片,這是一張極其超出眾人,對於我來說很是珍貴的老照片。照片中的我和姐姐把兒一其伸向瓦藍的上面的天空,迎迓那一顆耀眼的滑動的煙火。
記得,那是過年的時候。因為父親工作的需要,咱們要脫離故鄉,脫離爺爺祖母。鍾頭率性的我,一想到要與夥伴們別離,就躲在小屋裡哭個不斷,就連過年也是忽忽不樂的。爺爺祖母明白這將是在故鄉的最後1個過年,為了讓家子氣氛活躍,鼓舞勉勵父親買來煙花。爺爺竟至唱起了多年來一直沒唱過的京戲。
我不明白,拜別的時刻,為什麼這般熱鬧。
爺爺祖母千叮萬囑,希望我和姐姐勤勞起勁,給家人爭光,還送咱們每一人一首小詩。
父親放起了煙火,望著那空中泛動的迷人的星火,我和姐姐愉快的把兒迎向天空。就在那一刻,照相機留下了這永恆的斑斕剎時。
就在咱們回過甚的一剎那,我驚呆了,全家人齊刷刷的站在那裡看著咱們,就如許睽睽著,緘默沉靜的空氣也忍不住釀成為了雪花翩翩飛舞。
從家人的目光里,我似乎看到了那股暖暖的愛的河流;那條長長的情的絲帶;那個硬硬的岩石般的希望。
誠然,歲月如歌而過,但兒時就已埋下的真情與希望卻還存在;縱然,海枯石爛,那密意的目光將永恆是我進步的動力。
這張乘載希望的照片不僅記下了我兒時的笑貌,還記下了故鄉輝煌光耀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