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論經典的當代性,高中議論文1000
論經典的當代性,高中議論文1000
悠悠中華五千年,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無疑凝聚著中國人的智慧與頑強堅定的民族精神。而現代的呼聲更是使「了解歷史,傳承美德,誦讀經典」的全民活動再度興起。
品味國學經典。
作為一個中國人,那就必須具有深入骨子裡的中華美德,而那位將美德刻在骨中的鐫刻大師就是一本本國學經典。
讀了經典,意平靜,心澎湃。走到那一位位灑脫、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秀敬先輩的文人身邊,靈魂便一次升華,與現在大部分內心煩躁的人大不同的是他們都無比安寧恬靜,平靜就是智慧的體現。
但人終會讀厭些,此時不妨一賞《國學小名士》——領略齊魯大地上的少年風采,以舞台劇呈現的國學,易懂、生動、活潑,真切地在傳統故事裡遨遊,享受中華美德的饕餮盛宴。
中華語言藝術。
我一睹了「晏子使楚」的機智風趣——晏子的話句句是金,每一句都禮貌地回嗆了楚國的刁難,既和氣又維護了國家尊嚴,這樣的回話就是中華智慧的體現。縱觀當今國際形勢,並不明朗,面對外國一次次針對中國的發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必須有晏子的智慧,言簡意賅並且不失風度地一次次回答外國,表明中華主權不容侵犯,同時中華傳統美德——和平,也沒有一次不在外交部的發言中體現。
⑵ 品味經典的作文50字
品味經典
幾乎每一本書都輕輕地發出一種聲音,扣人心弦,使人激動,把人吸引到奇妙的地方去。這種聲音,時而甜美,時而深沉;時而婉轉,時而慷慨激昂,這種飄渺而奇異的聲音,深深地把我吸引到這個浩瀚而廣闊的世界,這個永遠美麗,春暖花開的地方——經典的文學世界。
讀中國的古典文學,需要沏一碗幽香淡雅的茶,慢慢的品味質雅,品味經典。
《紅樓夢》中痴情純潔的黛玉,來到外祖母家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只有寶玉可以撫平她心中的傷口,明白她的心酸。她葬花時的哀怨心情,海棠結社的悲情大作,都是她精神孤獨的血淚史,最後在清慘的瀟湘館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結束了她的愛情。寶玉銜玉而生的寶玉最後也未「通靈」,他深深地愛著他的林妹妹,愛她的孤傲,愛她的冷清,愛她的詩情。在榮喜堂被迫與寶釵成親時,他內心的期待早已灰飛煙滅,隨著黛玉焚毀的情詩書稿化為灰燼了。最後,他選擇在青燈古佛旁圓寂了自己至死不渝的愛情······封建的社會成了葬送他們兩小無猜愛情的劊子手。曹雪芹匠心獨運,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小說前後的鋪排和呼應,他都安排的井井有條。《紅樓夢》登上了四大名著之巔。捧一碗清茶,手指觸碰著泛黃的書頁,茗香陣陣。我們重謁歷史,品味經典。
讀當代的文學,需要掌一盞明燈,認真的尋找一張精神的地圖,品味經典。
《文化苦旅》中獨一無二的敦煌文獻,被滑稽的跳樑小丑王圓籙以低價賣出,落入了「文化侵略者」的手中。栩栩如生的古老壁畫已經被塗鴉,不會在重現原形了,它只能在一隅偷偷地啜泣······奔騰的都江堰還在造福於蜀川人民。在那個兼並戰爭不斷動亂的年代,李冰肩負重任,不負眾望的使四川平原變成了「天府之國」,也把以秦開始的封建統治化作一股股洶涌的浪流,川流不息了兩千多年。當長城作為旅遊古跡本能的接受絡繹不絕的旅客時,都江堰依舊造福人民,沒有讓歷史的洪流卸載了它的使命。余秋雨的「憂」與「驕傲」凝結在了「苦」里。中華民族的文化究竟走向哪?「余式情調」還在感染和鞭策著許多人,他們在為文化建一座祠堂。掌一盞明燈,在世界的版圖上找到精神的走向,感受經典。
讀外國的文學,需要沖一杯濃郁的咖啡,香氣縷縷,品味經典。
⑶ 《品味經典圖書》作文800~1000字
作文一:《閱讀經典,潤澤心靈》2600字
古代文學作品是文學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凝煉傳神,意境高遠,豐蘊的思想與生動的形象往往融為一體,耐人尋味,學生在閱讀古代文學的過程中可以提高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為傳承中國悠久的文化,促進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溝通和交流,促使人們尋找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身份,古文學習已經漸漸受到了重視,小學階段要求必背古詩70首,每冊課本中也涉及了古詩詞的學習。縱觀整個小學教材,除了古詩詞,還有很多文章涉及到了古代的經典文學,如文包詩、名著改編、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教師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文本的價值讓古文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如何激發學生興趣,實現從初涉古文到走向經典,實現與中學學習的銜接呢?一、多元激趣,引導學生閱讀經典一個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古文離學生的生活已經遙遠,特別是對於小學生,用古文導入閱讀教學豈不南轅北轍?其實不然,一位老師在教學《三顧茅廬》一課時沒有採用常用的解題或介紹人物的方法導入,而是請大家猜謎。老師拿出了事先准備好的紙條,上面摘錄了《三國演義》中對張飛、關羽、劉備、諸葛亮等人物的描寫,老師邊念邊請同學們猜猜他是誰?當老師念道:「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持羽扇,有時坐一輛四輪小車。飄飄然有神仙之概。」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哪裡還顧得上舉手,爭先恐後報出了「諸葛亮」。學生對這個人物太熟悉了,而且對他的智慧充滿了崇敬。老師還不忘相機對諸葛亮的「隆中對」進行介紹,為學習課文打下伏筆。當老師再讀「燕頷虎須,豹頭環眼,聲若巨雷,勢如烈馬,手提丈八點蛇矛,好不威風」時,出現了爭議,有人認為是關羽、有人認為是張飛,老師不置可否,緊接著又讀了一則「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如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學生在對比中找到了答案。謎面用略顯通俗地古文形象地描繪了小說中人物的外貌,學生很容易就猜測出了謎底。這是教師第一次將經典閱讀中的文字以游戲的方式出示,既顯得簡單,又十分有趣,還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經典閱讀中這一類文字的表達魅力。二、回歸原文,深入體會人物品質受到學生身心特點的限制,如果說中年級還是老師帶著學生閱讀經典、走進經典的話,那麼隨著年級的升高,自主閱讀能力的增強,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對古代文學的閱讀會更主動,收獲也會更多。如在學習《司馬遷發憤寫史記》一課時,一位老師只是布置了收集資料的任務,但在課堂伊始,學生在介紹背景資料時運用了大量的典籍文獻,閱讀了《報任安書》,並引用了司馬遷在受到宮刑後的一段話:「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局則忽若有所之,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來表達他的生不如死,有的同學又用自己的語言對這段古文進行了講解。學生對未知的事物都是好奇的,特別是讀到作品主人公發自內心的吶喊、憤懣、不平與痛楚時,共鳴油然而生,於是更急於、樂於、善於閱讀文中的故事。老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又穿插進《報任安書》中的相關描寫,並在反復品讀中發現文章以第三人稱來寫,而這段古文是第一人稱的直接表達,其更真切可感,更能打動學生,更能激發學生對司馬遷後來的所為產生敬佩之情。三、拓展遷移,讓古文與閱讀教學相輔相成小學生的記憶庫中至少有必背的70首古詩,但沒有多少機會讓他們吟誦,更不要說運用了,於是一首首經典詩歌在背頌後又被漸漸遺忘。那怎樣在日常閱讀教學中,時刻幫孩子回顧那些經典呢?一位老師在教學鄭振鐸的《燕子》時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這篇課文的第二節描寫春景的句子很美,學生在反復誦讀後,頭腦中都留下了一幅幅春景圖。老師這時話鋒一轉:讀著並欣賞著這美好的景色,你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哪句詩歌呢?誰想起了,誰就是小詩人,請大聲吟誦。這一說,學生的詩庫被激活了,有的直接背誦: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有的將課文與古詩結合:二三月間,毛毛細雨從天上灑落下來,真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微風輕輕地吹拂著,千萬條柔柳展開了鵝黃色的嫩葉,真是「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孩子們儼然變成了小詩人,一首首詩歌脫口而出。老師又即興根據課文內容補充了幾首,學生們吟誦得更歡了。在這樣反復的閱讀文本與吟誦詩歌相交替、融合的過程中,名家的經典散文作品在孩子的眼中更具畫面感,學生對文字的體驗也更豐富了,真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整節課如詩如畫,充滿了詩情畫意。在這節課中,學生會背文章了,復習與運用了古詩,想像力、感悟力、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真可謂是一舉多得。四、探究典故,挖掘文本的文化內涵到了高年級,學生都喜歡讀歷史,究其根源,歷史故事除了讓學生了解過去外,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感受到了中國悠久的文化,獨特的文學魅力。為了降低小學生的閱讀難度,小學階段的很多歷史故事都是根據古文改編的,文章是通俗易懂了,但卻失去了原來的韻味,也缺少了文化的底蘊,故事僅僅就是故事了。中國的古文與歷史都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和相同的文化淵源,教師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歷史故事的價值?如果只是教了改編後的課文總覺得意猶未盡,但古文對學生來說難度又太大了,如何處理好這一對矛盾呢?一位老師在執教五年級的《螳螂捕蟬》時的方法很值得借鑒。這篇課文通俗易懂,老師在學生讀懂、讀透的基礎上,最後出示了原文:「春秋時,吳王欲伐楚,曰:『敢有諫者,死!』此時,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輕,諫必無用,徒遭橫死。惟日懷彈弓,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吳王問之,對曰:『後園有樹,上有蟬正飲露,不知螳螂在後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勢欲撲,竟不知黃雀躡其旁也!黃雀伸頸僅顧啄螳螂,而不知樹下之彈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顧後患也!』吳王聽後,甚覺有理,乃不出兵。」學生只讀了一遍就理解了,而且有滋有味,他們發現古文別有一番韻味,語言簡練,字字珠璣。學生很興奮:這么長的一段古文,他們居然毫不費力地讀懂了。想來是這位老師出示古文的時機太好了,這篇古文作為閱讀教學的拓展與延伸,既鞏固了學生對課文的認識,又讓學生接觸了古文並進行品讀,理解就顯得水到渠成了。孩子們生活在當下,接觸古文、感受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的機會已經很少,於是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古典文學的教學已顯得十分必要,讓古文在為閱讀教學服務的同時也能潤澤孩子的心靈。相信古代文學經典完全可以在閱讀教學的土壤中生根、發芽。
⑷ 品味高中為題作文
優質解答
夏天
有人說,時間能改變一切.但我卻不這么認為.一年四季,周而復始,任你時間如何變幻,也改變不了.
說實話,開始寫這篇作文的時候,真是讓人難以抉擇,冬天的『『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春天的『『泥融燕子飛,沙暖睡鴛鴦』』;秋天的『『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讓我沉醉其中,正當我煞費苦心時,窗外的一縷強光照射到我臉上,我豁然開朗,夏,驕陽似火的夏!
深圳的夏天,尤其惹人喜愛,因為他的熾熱,每天早上一起來,窗外一輪冉冉升起的太陽就將我照得睜不開眼,一股炙熱的感覺,讓我困意全無.
夏天的時候,學校籃球場上的人是最多的,每個人都是短袖短褲,活力四射.在夏天,邀上三五好友,打打籃球,雖然總是弄得一身臭汗,但也不失為人生一大快事!
當然了,夏天怎能少得了游泳,在深圳游泳,自然要去海邊了,夏天的時候,你到海邊,總會看到,沙灘上黑壓壓的一片人,人海與大海交相輝映,成了一幅有趣的圖畫.
每至夏日,家人總會帶我去海邊遊玩,夏天的海風最是舒服,只有一個淡淡的海水的味道與一陣淡淡的溫暖.尤其是跳進海那一瞬間,任何負面情緒都能沖刷洗滌.因為夏天的海水不像冬天,秋天那般冰冷,但卻沁人心肺,讓人久久難忘.
夏天,烈日炎炎,驕陽如火的夏天,這個屬於我的夏天,這個屬於我的季節.
⑸ 品味經典,摒棄浮躁600作文
在如今信息泛濫的時代,尤其是網路信息泛濫的時代,
很多時候,我們總會把時間浪費在網路上面。
雖然說網路是信息的高速公路,但是其信息量卻讓我們應接不暇。
在所謂的網上沖浪之後,總會有一種後悔的感覺。
少則一兩個小時,多則六七個小時的上網。
但是感覺得到的收獲甚少。
正因為信息量的巨大,很多時候我們更傾向於讀圖以及看視頻那些比較直觀的東西。
微博的火熱,很大程度是迎合了我們這種獲取信息的特點:快。
久而久之,我們便失去了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純文字的耐性。
閱讀的能力也大大下降。
在想要寫一些自己的感受的時候,總會有一種驚恐的感覺。
總感覺自己無法通過文字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而表達的方式也毫無文學色彩,毫無文字功底可言。
我承認被網路文化的影響得挺大的,從字里行間完全可以看出來。
雖然有時候是為了適應大家在網路上的表達調侃。
但是事實上確實因為真正的閱讀少得可憐而導致輸出的時候找不到「有水平」的表達方式。
其實也挺慚愧的,讀了那麼久的「書」,寫作水平卻差得很。
只怪自己不會分配時間吧,總是在做無用功。
很少真正靜下心來認真閱讀文字,體味文字。
這個暑假周圍的很多人都去打工了
而我則選擇了在家做宅女。
不是怕打工的辛苦,而是想真正靜下心來重新來閱讀文字,思考自己。
總是給自己太多的借口,或許是習慣了那種快餐文化的方式吧。
我殷切希望自己能夠戒除浮躁,能夠靜下心來讀書。
同時也能夠靜下心來鍛煉自己自學的能力。
衷心希望自己有適當的人生規劃,不要輕易被外界的事物影響,有自己所堅持的原則。
做一個不輕浮,有自己想法,睿智的,內心堅強小女子。
⑹ 品味那一份經典 作文700字
經抄典,是一幅美麗襲的畫卷;經典,是一首動人的音樂;經典,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經典,更是一次生命的洗禮。
來到洞庭湖,抬頭看看圓圓的月亮,低頭望著平靜的湖水,那種意境,怎能不讓人想起「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這千古佳句。當春天在人們的視野中出現,蓮花也在池子中探出了小腦袋,出身於骯臟的淤泥,卻又不失高雅的氣質,真讓人有種盈盈不可握的感受。讓人不得不想起宋代作家周敦頤所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花那種貴族的氣質,出淤泥而不染的特點正是所有愛蓮者對蓮的評價。我們是跨世紀的新一代,上一代的長輩把希望都寄託在了我們身上,好好學習便是我們生活的主要內容,就像大詩人陶淵明所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饒人。精力充沛的年歲不會再重新來過, 就像一天之中只能有一個早晨。年紀正青的時候,要勉勵自己及時努力, 否則,歲月一去不回,它是不會停下來等人的。
⑺ 品味經典的作文(2000字
尋覓一方凈土,只將世外桃源作為我精神的歸宿;尋覓一種精神,只將與世無爭作為我標榜的天堂;尋覓廣袤野地,只將天籟靜謐作為我靈魂的守候;尋覓靈魂凈化只將經典名著作為我心靈的慰藉。
靜坐書屋,盤膝而坐,持一本古書,捧一杯清茶,茶香書香,滿目滿嘴,不亦樂乎?
從古到今,人們對書的理解不盡相同,閱讀的目的也不盡相同。而我,只把閱讀經典名著看作是我人生的追求:追求靜謐的精神家園,追求純凈的唯美世界,追求正義的前進動力。
我讀陶淵明的詩歌。陶潛「性本愛丘山」的思想讓我陶醉,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毅然讓我折服。他「守拙歸園田」的堅持讓我敬佩。他的生活「環堵蕭然,不敝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然而,他的筆下卻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世界。他穿的是粗布敝衣,住的是寒舍茅屋,但他「銜觴賦詩,以樂其志。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這一切的一切將我帶進那個「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的桃源,走進那純凈的精神家園。
我讀曹雪芹的小說。品讀一段歷史、一個古代家族最真切的記憶。品讀那「山中高土晶瑩雪,世外仙妹寂寞林」的哀怨,追求那「今生偏又遇著他」的奇緣,卻又悲嘆那「如何心事終虛化」的命運;縱然是「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綉簾」,也難逃「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何況那「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的黛玉,「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也就可想而知了。當那莞爾一笑、蹙眉深思,只化作「一把辛酸淚」順著臉龐一粒一粒的滑下,匯成一縷縷的悸動流入心田,我明白,那就是我所追求的唯美世界。
我讀關漢卿的戲劇。品讀一股正氣,一種強烈的對正義的追求。光是那「催人淚的是錦爛漫花枝橫綉闥,斷人腸的是錫團圓月色桂妝樓」就足以讓人為之傷感,更何堪「頃刻間遊魂先赴森羅殿」的命運屈冤。可還來不及傷感,就聽得她在耳邊喊道「你道是暑氣喧,不是下雪天,豈不聞六月飛霜為鄒衍;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願。三年不見甘霜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這是一個被冤枉的女性的控訴,多麼鏗鏘有力啊!她對正義的追求,為我指明了通往正義的道路,化作了我追求正義的前進動力。
名著是鏡子,它折射出我的丑態與缺損的心靈,讓我堅定的追求真善美,追求執著的唯美與真愛的純潔。
⑻ 以品味經典為題的八百字作文
古人總是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許多的美麗總是在不經意間從指縫滑落,悄然逝去。這時才會傷感於那份深埋心底的悲傷。人生寂寞而又深情,隨歲月的流逝而顯短暫。它帶走了金錢,帶走了名利,卻留給我們一種事物,那就是——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品味經典》。 作文網 home.sanwen8.cn
總愛迎著陽光,席地而坐。也許這種情境只能用兩種事物與其相配,一是書,二是音樂。捧一部《傲慢與偏見》,也許你並未真正融入其中,但展現在眼前的分明是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紙醉金迷的資產階級,一朵如蓮花般傲慢,美麗的女子浮出水面。她用自己的思想,品行在這個瘋狂而又迷茫的社會中尋求自己的幸福。她證明了什麼是親情,什麼是愛情。這種思緒逐漸散漫開去,那伴隨著十八世紀英國濃重風土氣息的舞會展現在面前,一身身的燕尾服,那卑詐而又充滿期待的目光與四壁純白的舞場是那樣的不和諧。諷刺而又令人心動的話語傳到耳邊,那種不安與渴望該是怎樣的解答?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怎樣去品讀托爾斯泰的話語?我所不解,人生在痛苦與失落中掙扎,遠處那個豐韻美麗的女子深陷其中,哪知這是一片黑暗的沼澤!拋棄了人性與獸性的這種事物該怎樣去命名?也許只有在受傷後,才能深知其害!可生活的大海上,每個人只有一葉扁舟,誰能幫你度過呢?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種對愛的呼喚久遠而又纏綿的回盪在耳邊。我們在尋求一種思想的真實性,可它卻被現實無情的誇張了去。「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傾城復傾國,佳人難再得。」怎樣才能使人理解到她內心的渴望和紅顏易老的悲傷?世人總是期待著「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閑猜。」得純真。卻總要擔心「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但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的哀傷結局。爾後,卻又故作堅強,強裝笑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可這種釋懷,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是奢望。在感情面前,人是那樣的渺小。最後,還是一個人孤寂,悲哀著「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了。 作文
你也許從未聽過那沁人心骨的二胡嗩吶,也許從未賞過那愁請滿懷的瑤琴琵琶,可當有一天你走盡了人生的荊棘之路,歷盡了生活的冰霜雨霧。你突然發現,只有那一曲《病中吟》讓你潸然淚下;只有那一聲《江河水》才讓你重拾往事。你有感於《高山流水》的博大精深;你彷徨在《霸王卸甲》的緊迫氣氛—— 這就是經典的力量,它永遠閃著耀眼的光。不管身處哪一種潮流之中,他永遠是人們思想的寵兒,精神的支柱。 經典——便是永恆。
⑼ 以「品味經典,傳承文明」為主題800字作文
經典,是一幅美麗的畫卷;經典,是一首動人的音樂;經典,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經典,更是一次生命的洗禮。
來到洞庭湖,抬頭看看圓圓的月亮,低頭望著平靜的湖水,那種意境,怎能不讓人想起「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這千古佳句。當春天在人們的視野中出現,蓮花也在池子中探出了小腦袋,出身於骯臟的淤泥,卻又不失高雅的氣質,真讓人有種盈盈不可握的感受。讓人不得不想起宋代作家周敦頤所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花那種貴族的氣質,出淤泥而不染的特點正是所有愛蓮者對蓮的評價。我們是跨世紀的新一代,上一代的長輩把希望都寄託在了我們身上,好好學習便是我們生活的主要內容,就像大詩人陶淵明所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饒人。精力充沛的年歲不會再重新來過, 就像一天之中只能有一個早晨。年紀正青的時候,要勉勵自己及時努力, 否則,歲月一去不回,它是不會停下來等人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青春的美好時光,不要白白浪費在一些沒用的事情上。我國歷史長河中,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學者必然就是孔夫子了,他的文學經典著作《論語》中,最朗朗上口的一定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短短的幾句話揭示了孔子最崇高的精神品質。他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幾處反問句就說明了孔夫子對人生樂觀、積極的態度,著實令人欽佩。
大家常說的經典究竟是什麼?它是經久不衰的萬世之作,它是指最具有典範性、權威性的著作,它就是經過歷史的考驗而選擇出來的「最有價值的書籍」!讓我們一起品味經典,閱讀經典,享受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