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與自然」為話題的作文,800字左右
人本能與自然和諧相處,可是……
在經濟建設突飛猛進的今天,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人們砍伐一片片的森林,生產出各種紙張。參天的大樹在高科技的電鋸中轟然倒下,綠色在眼前慢慢地消失。而最後,那些紙張卻被隨意丟棄,成為垃圾。它們在哭訴,哭訴自己的命運,也為人類感到悲哀。
工廠一座座地興建起來。它們把矛頭指向天空,把廢氣排向大氣;它們把矛頭指向大地,把廢水排進河流湖泊。天空不再蔚藍,流水不再清澈。「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美好景象已成為往事。抬頭,藍灰色的天空上飄著幾朵略帶灰色的雲,時而還彌散著一些塵土。再看看水呢?深綠色,甚至有些是褐色的。魚呢?它們在哪兒?答案是在飯店的餐桌上,或是永遠沉沒在了河底。
這樣的自然會成為我們的朋友嗎?
洪水泛濫了,淹沒了一塊塊土地,一個個村莊,奪走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人們不得不離開世代居住的故鄉。水土流失了,沙塵暴滾滾襲來。天空被披上了一層黃褐色的「沙衣」,揚塵使人們睜不開眼。人們被迫戴上眼鏡、口罩,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當大自然憤怒、咆哮時,人們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人們開始植樹造林,一大批小樹苗肩負著防風固沙的使命走上了崗位,陽光照耀下,它們在微笑。人們整治河流,把它們渾濁的身體洗凈,又放養魚苗,讓河水煥發往日的生機,成為魚兒歡樂的家園。人們開發新能源,把對大氣的污染降到最低,使天空變得澄清了,時而鳥兒們俏麗的身影又會從頭頂上輕輕掠過。
人們生活在自然的懷抱中,只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活才會美好,人們才會幸福。如果人們光想著自己,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那麼生活就不會圓滿,當然,人們的幸福也就此告終。
我幸福地憧憬著:在藍天白雲下,鳥語花香,蜂蝶翩飛,魚游潛水,人們在燦爛地微笑。
人總認為自己是大自然的主宰,本文卻告訴我們,人是「自然的懷抱」中的孩子,任性地毀壞母親的健康,到頭來害苦的是自己。唯有懂得愛護,才能幸福生活。對我們所關注的對象,跳出圈子來看,也是一種行文之道。
⑵ 提供一些關於人與自然的作文素材
1. 解題思路:
人類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
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愛護大自然,人人有責
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存
認識自然,掌握自然規律違背自然規律,就會受到自然的懲罰
探索自然規律,要不畏艱辛
關於人與自然的名言
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奧妙,為人類造福。——愛迪生
只有順從自然,才能駕馭自然。——培根
我不是不愛人類,而是更愛大自然。——拜倫
大自然從來不欺騙我們,欺騙我們的永遠是我們自己。——盧梭
只有服從大自然,才能戰勝大自然。——達爾文
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大自然的每一個領域都是美妙絕倫的。——亞里士多德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
非但不能強制自然,還要順從自然。——埃斯庫羅斯
只有按照自然所啟示的經驗來生活。——叔本華
這自然法規我認為是最高的法規,一切法規中最具有強制性的法規。——馬克·吐溫
當人類歡呼對自然的勝利之時,也就是自然對人類懲罰的開始。——黑格爾
我們已經背棄了大自然,她曾經那樣准確地為我們指路,而我們卻想用她的教導來教訓她。 ——佚名
自然不摻雜半絲人情。誰抵抗它,誰就被一腳踢開;誰順從它,誰就承受其恩典。 ——佚名
經典素材
印尼海嘯 (尊重生命先尊重自然 )
2004年12月26號,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以北海域發生里氏8.9級的地震,相當於至少3000顆原子彈威力的地震引發了強烈的海嘯,高達30米的水牆橫掃斯里蘭卡、印尼、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孟加拉、馬爾地夫等國家沿海地區,帶走了至少15萬人的生命,使幾百萬人流離失所,造成了14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災難原本可以小一些。海底地震是形成海嘯的主要原因,也是帶走十幾萬條生命的兇手,這似乎是一場純粹的自然現象,人類無法阻止它的發生。面對巨大的災難,人類自稱為「弱者」——這一切好像與人類無關。 「人類為破壞環境付出了代價,痛定思痛,人類要作出深刻反思。這雖然是一次純自然災害,但是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行為加大了災難的產生和影響。」 紅樹林被大量砍伐了,全球海域中70%的珊瑚礁遭到人為破壞。 經濟的發展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決定了它帶有脆弱性,對財富的貪欲沒有節制的蔓延,使人類終於受到了懲罰。這次海嘯造成了14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這意味著沿海地區多年勞心勞力所積累的財富在大自然一次翻臉中付之東流。人類必須明白怎麼樣親近自然,而不是打擾自然。否則自然會用自己的方式說「不」。
大地母親的淚 (人對自然的巨大破壞應該停止了)
廣袤的亞馬遜河熱帶雨林森林中蘊藏著世界上最寶貴、最稀缺的熱帶雨林資源。這里有3000萬個生物物種,是動、植物生息繁衍的理想場所。有人稱亞馬遜流域的熱帶雨林為「地球之肺」。然而,時至今日,亞馬遜河畔昔日旖旎的自然風光已一去不復返了。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巴西政府開始在亞馬遜河地區毀林伐木。到80年代,亞馬遜地區每年砍伐的森林為200萬至300萬公頃。據估計,近十年亞馬遜地區的木材產量增加了34倍,其代價就是熱帶雨林的銳減。為了種植經濟作物,哥倫比亞32萬公頃的原始森林毀於一旦。在秘魯,為種植毒品而毀掉的森林也達100萬公頃。進入90年代, 毀林的風潮又開始從邊緣地帶逐漸深入。目前,留在巴西大西洋沿岸一帶的森林面積,僅為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代的2%。在聖經中,亞當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園,開始了一生的苦難。如果人們繼續揮舞著手中的斧頭砍伐森林,執迷不悟地殘害大地母親,那麼,人類也終將踏上漫漫的贖罪之路。而大地母親滴 ...
⑶ 人與自然 高中作文 給幾篇800字的
故鄉村旁有條小溪,彎彎的,清清的,繞村而過,四季不息。 春來了,溪邊盛開金針花,引得蜂飛蝶舞。冬天,水面結有一層薄薄的冰,晶瑩剔透,你能看到溪水潺潺流向遠方。自小溪的源頭「龍王泉」被填死後,便只剩下一灣乾枯渠道。說它乾枯也不盡然,每到雨季,總有一些積水留下來。微風吹過,水面倒也粼粼然。 兒時,在溪水邊常看到姑娘、村婦浣洗的身影。那時的我喜歡一個人靜靜地望著溪水,獨自傾聽嘩嘩的流水聲,出神地望著、想著。想些什麼呢?說不清,現在也記不得了。大概總有一些藉助那水光波影而使童稚的心靈有所感悟的東西吧。因為水本是可愛的。 稍長,知道 第九作文網zuowen.qc99.com原創作文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句話,不免感念聖人的高明。見過比故鄉小溪氣派得多的大河,面對渾濁的流水,思緒常被牽去很遠。但兒時在溪畔與水心交神會的懵懂感覺,卻很難再現。 再以後,漂泊輾轉,寄身他鄉,難得見到如故鄉小溪的一泓碧水,幾縷清波。偶爾行經名川大河,目光雖不免顧盼留戀,然行旅匆匆,身心難能與之交遊。心田總不免有種乾涸的感覺。 幸好,我的居處雖無水,案頭卻常有書。我發現書里頭古人與水相會,留下了許多「觀水」佳話。 你看:屈子澤畔行吟,魏武觀海遺篇,陶公問津桃源,東坡赤壁作賦……騷人臨水之際,是何等興致淋漓! 你再看:范蠡五湖泛舟,達摩一葦渡江,宗澤三呼過河,苻堅投鞭斷流……志士憑流之時,又是何等意氣風發! 人心靈對水的感受,或水對人心靈的昭示,常常是因人、因勢、因時、因事而大相徑庭。此謂「觀水有術」。水不同,人相異,不必不然,亦不必盡然。其實,流水無言。古聖先賢卻把如許沉重的人生感慨托寄給了它。 然而,流水卻是有情的。這情屬於生命,屬於用心去體味人生和歷史的人。 俱往矣! 詩人也好,英雄也罷,「千古風流人物」終為滾滾流水淘盡,留下的唯有與水神交的晶體。 正是因了這些晶體,心中便始終閃念著溪水的蹤影。每每一些憂與樂縈回於胸時,它就會滌盪、滋潤著我的心靈,使我從前人的情思中受到某些啟迪,獲得釋然和解脫。 溪水如斯,包含了多少難言的會心與默契。 簡評 這是一篇詠嘆水的隨筆。故鄉四季不息的溪水曾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春、冬之景叫人流連忘返,可後來它只剩下一灣乾枯渠道,風光不再,村姑、鄉婦浣洗的身影只能模糊在記憶中了。年歲增長,輾轉奔波中更罕見故鄉小溪的碧水清波。靈秀的溪水雖遠離居處,但書中「觀水」的佳話卻滿足了「我」對流水之韻的痴迷與神往,再聯想開去,足以真切地感悟到它滌盪、滋潤心靈的魅力,給人幾分釋然和解脫。靜心「讀」水,溪水無語,但情在其中。 -
希望採納
⑷ 人與社會 人與人 人與自然的高考作文
集天地之靈氣,采萬物之精華,勇敢的人類從洪荒時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紀。人類的智慧創造了經濟的奇跡,無知與貪婪卻留下了可怕的後果。環境污染,生態惡化,地球發出了痛苦的呻吟,善待萬物,就象善待我們的朋友;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們的家園!人類漸漸從噩夢中覺醒: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是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
突如其來的sars病毒,令人們反思自己的行為。人類應如何對待大自然?人類該怎樣與自然和諧共處呢?與自然相通相依,協調一致,和諧共處,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主要思想。
建立生態環保型社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隨著我國人口的急劇增長,許多地方都在鬧「能源危機」,水、土地、礦產等資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銳,無數森林的亂砍濫伐使生態環境惡化的形勢十分嚴峻。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因此,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我們的家園毀於我們人類自己手中。人類啊,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節約一滴水,保護一棵小草。讓天空依然明凈,讓河水依然清澈,讓小草依然碧綠,讓花朵依然鮮艷,讓陽光依然燦爛,讓地球依然生輝!
痛定思痛,我們應該選擇一條理性發展的道路,呼喚綠色文明,呼喚科學的決策方式,呼喚科學的生產方式,呼喚科學的生活方式。讓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吧!
⑸ 求幾篇人與自然的優秀作文,高中的。
第一篇:人與自然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人類在這個地球上快樂地生活了一代又一代。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生活資源。例如:我們每天不可缺少的淡水、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清新的空氣,而且她還生活著我們人類共同的朋友——動物和植物。
可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在享受自然的同時,卻又無情地在不斷破壞著這個給我們提供賴以生存的條件的自然環境。南極的黑洞、河流的污染以及電視上頻頻報道的洪澇災害和某種生物的瀕臨絕種等等這一切都是我們破壞和諧自然所付出的沉重代價。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最高氣溫達到了40攝氏度左右。由於水資源的日漸匱乏,不僅對農業生產造成了極大的危害,而且還威脅著人們的生活用水。這些環境的變化,讓我們原本和諧的自然環境,早已變得千瘡百孔。
迄今為止,人類仍然沒能停止對地球環境無情的破壞。任意的捕殺各種動物,肆意的破壞森林資源,讓我們這一代人有時候只能藉助於文獻資料去認識某種已經絕跡了的生物。
現在甚至連我們的母親河「黃河」也無可避免的遭受到人類的嚴重破壞。黃河經常爆發的洪水,讓農民伯伯的房屋和田地都被沖跨。是誰做的呢?是人類,一切都是因為他們亂砍亂伐的行為造成的惡果。如果大家都懂得尊重環境、愛護環境,那麼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生存局面。
今天人們所謂的珍惜動物,大多都是受到了人類的殘殺和自然環境的破壞,日益稀少後才被人類重視起來的。吃野生動物的現象在這個社會上越來越普遍。你可曾想過?有一天,你以前嘴裡所吃小動物的就是今後被人們認為的國寶!你可曾想過?如果我們在吃一種弱小的野生動物的同時,再去拯救另外一種將要絕跡的野生動物,那樣就可以做到真正的生態平衡嗎?
第二篇:人與自然
當清晨第一屢陽光撒進你的房門的時候,你或許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可是,那時自然之神送你的第一聲問好,這聲問好很清晰。很溫馨。
推開窗戶,小鳥不停的再那放聲高歌,你知道它的目標是誰嗎?呵呵。戴玉強!清新的空氣彌漫再四周。看啊。花兒的笑容綻放再你眼前,小草的臉龐浮現再你眼前,大樹的腰桿直立再你眼前。這時。你是否再感嘆自然的美好。
天上的小鳥再無憂無慮的歌唱,它是否正在金色大廳里用甜美的聲音奏出美妙的交響:魚兒再水裡自由自在的遊玩,它是否正在水立方里完成最美舞步:熊貓再山上輕輕鬆鬆的啃這鮮嫩的竹筍,那它又在干什麼呢?你想像一下下吧!
抬起你的頭,你的目光就鎖定再了前面這一片大草地,草地上,一隻小羊再安靜的吃著新鮮的嫩草,它的眼神里充滿了平靜,眼眸里有這種說不出的安詳,它和放牧員很友好。一隻蝴蝶張開它美麗的翅膀,飛呀,飄到了一朵美麗的牡丹上,牡丹張開它美麗的臂膀,歡迎這一隻小蝴蝶。小蝴蝶親吻牡丹,感謝它,牡丹綻開甜美的笑容。蝴蝶和牡丹很友好。魚兒在藍色的水裡。輕輕的游著,尾鰭擺動,輕輕的給湖水撓癢癢,湖水受不住,便抱住它,不讓它亂動。
此時,我們,也就是生物中的人,在用一雙神奇的眼看這一切,眼裡滿是喜悅,眼眸里波光粼粼,慈祥。我們張開我們的懷抱,迎接清新的空氣,迎接美麗的花朵,迎接可愛的小草,迎接自由的小魚,迎接美麗的蝴蝶,迎接華貴的牡丹,迎接最恬美的笑容,迎接綻放美麗笑容的自然。
人與自然的關系,就是這樣,關系就是一張恬美的笑容。
⑹ 以 人與自然的關系 為話題的800字議論文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把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深刻認識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對人與社會全面發展的重大意義。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了解人與自然關系的發展變化,並深入理解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規律,從而充分認識統籌我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要性與緊迫性,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建立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生態文明新構架。應當說,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完全符合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潮流。 一、生態文明中人與自然的基本關系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是:肯定人是自然界的相對主體,人類的社會經濟必須繼續向前發展。同時,要清醒認識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和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努力做到在與自然和諧共處中,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這就是人類社會的新的文明——生態文明。 1、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論內涵 人與自然關系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關系,一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也是人與自然關系史。人與自然共處在地球生物圈之中,人類的繁衍與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大自然,必須以大自然為依託,利用自然;同時又必須改造自然,讓大自然造福於人類,服務於人類。人與自然的關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類對自然的影響與作用,包括從自然界索取資源與空間,享受生態系統提供的服務功能,向環境排放廢棄物;二是自然對人類的影響與反作用,包括資源環境對人類生存發展的制約,自然災害、環境污染與生態退化對人類的負面影響。 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人類對客觀自然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在人 類社會不同的發展階段,人類對人與自然的認識有顯著的不同。在原始社會,人類以狩獵和採集方式從事生產活動,人對自然的依賴性強,主要體現為依賴和適應,人類生產和生活受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制約明顯,人對自然曾保持了一種原始的和諧關系。在農業社會,從事農業勞動是人類主要生產方式,由於生產規模小、強度低、其負面影響較小,人類與自然保持一種融合的非對立關系,但是在一些局部區域也出現了過度開墾與砍伐等現象,特別是為了爭奪水土資源而頻繁發動戰爭,使得人與自然關系在整體促使相對和諧的同時出現了階段性或區域性的不和諧現象。在工業社會,科技進步和生產力顯著提高,人類活動范圍已擴張到全球的各個角落,並且不再局限於地球表層,已拓展到地球深部及外層空間,人類控制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並極大地提高了認識自然和改變自然的能力,但是,全球性的人口急劇膨脹,自然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日益惡化,使人與自然的關系變得越來越不和諧。當前大規模的、無序的人類活動已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和生態結構,正深刻地影響和改變地球生態系統的演變路徑和方向,對人類生存安全構成了極其嚴峻的挑戰[楊多貴,2005]。 20世紀60年代以來,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廣泛興起與蓬勃發展,可以說是人類發展觀的一次質的飛躍,它既是劃時代的發展觀、又是嶄新的世界觀、文明觀和自然觀,它深刻地揭示了經濟社會繁榮背後的人與自然沖突,對傳統的「征服自然」等不可持續發展觀提出了挑戰。1992年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召開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183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102位國家首腦出席了這次「地球高峰會議」,會議通過了《里約熱內盧宣言》和《21世紀議程》兩個綱領性文件,它標志可持續發展觀被全球持不同發展理念的各類規矩所普遍認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成為全世界的共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成為人類的共同使命。 人與自然和諧,從理論層面上看,它應是人與自然互相適應的辨證統一、互動和諧;從實踐層面上講,它應有人與自然雙方均處於既被改造又應保護的關系之中。歷史經驗表明,當人類與自然處於平等、互利、和諧關系的時候,自然也能為人類提供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環境。正如恩格斯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起初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往後和再往後卻發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總之,人類社會是在認識、利用、改造和適應自然的過程中不斷發展的,人與自然和諧的歷史演變是一個從和諧到失衡,再到新的和諧的螺旋式上升過程。 2、生態文明的內涵及其主要內容 文明是反映人類社會發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徵著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水平與整體面貌。從歷史上看,人類文明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三個階段。目前,人類文明正處於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過渡的階段。如果說以工業生產為核心的文明是工業文明,那麼,生態文明就是
⑺ 以「人與自然」為話題的 800字議論文範文
直面挫折
就像澄澈明空前的烏雲密布,就像七彩之虹前的大雨傾盆,就像朝霞前的黑暗,就像鳳凰的浴火重生,就像蝴蝶的破蛹而出。
挫折,就如那涅磐的火,就如那糾結的蛹,而我們,終究要學會面對。
學會像火,勇往直前。
可曾想過野火燎原是為了下一年的生機勃勃?在朽木枯藤之間綻放的一抹嬌綠,欲滴的顏色來自那吞噬一切的烈火,生命的輪回來自殘酷的毀滅。只是烈焰不光歷練了肉體,亦是檢驗了生命的深度。
無從得知那搖曳的綠色在面對烈焰時的感慨,也許那生命的顏色是比那野火燃燒的更旺的情愫,面對著烈火焚身,生命的榮光卻直走長天。
正如面對挫折,許許多多的人選擇了放棄。而當你作為樹木只能直面烈火之時,又會做出如何的選擇?只想如何保護自己,從不考慮挑戰自我。只有自己把自己打敗了才是真正的勇者。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氣。
學會似水,婉轉流過。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可以想像嗎,為了獲得一顆金子的心,小泥人踏進了湍急的河水,泥土混結而成的身體迅速融化,靈魂一絲一毫的遠離身體,就如同那棋盤上的兵,選擇了一條只能前進的路。回頭,它將是一個殘缺的泥人,猶豫,只會加快生命流逝的速度。泥菩薩過江,只是自身難保而已,一旦保住了,又怎會還是泥土之軀?是鳳凰,還是蝴蝶,你會發現只需要給它們一個重生的理由。
學會如風,穿透荊棘……
古老的人們相信,風,是呼嘯而過的精魂,是那些堅強的生命在世間劃出的風景。
它無形,卻又有影,難道不是嗎?肉體不可永葆,精神卻能永存。看那風的軌跡,像書,像峰,也像戟。那史書上永篆的字跡,那口口相傳的功績,不像那蝴蝶的雙翼嗎?就像風吹過,帶來繁茂枝椏間的涼意,帶來那脫蛹而出的美麗,那美麗,又代代相傳,是因為經歷了束縛,經歷了風的洗禮,才有的振翅而翔、飛越了挫折的生命。
像火、似水、又如風,奈何,譜寫的亦是同一曲贊歌,聽那顫抖的雙翼掙脫束縛,看那彩翅斑駁,任那堅強的生命直走挫折的高嶺,面前,彩蝶翻飛……
⑻ 人與自然作文800字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始終面臨和解決的問題。當今,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出現了緊張和對立,整個生態系統不斷受到破壞。由此,必須要建立人與自然和諧與共的新文明。為保障人與自然的和諧,保護生態平衡,除經濟和法律手段外,還必須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適應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的道德規范,有利於形成人們堅定的內心信念,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生態環境道德是人類在處理與自然關系時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這不僅反映了新階段道德建設的客觀實際和規律,也體現了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存的自然資源,愛護地球,就等於愛護自己的家園。 和諧與共的人與自然關系理想狀態和境界相適應,生態環境道德要求人們熱愛自然、保護生態、改善環境。對於青少年來說,要首先做到:珍愛生靈。平等對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體,不隨意損害它們,保持生態系統平衡。不踐踏草木,不攀折花葉,不虐待小動物,不吃珍稀動植物等都是珍愛生靈。節約資源。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資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卻不斷增長。節約糧食、節約用水、節約紙張,使用可再生的資源、分類回收廢物,生活簡朴等等,都是節約資源。植綠護綠。沒有森林和植被等綠色,便沒有人類,沒有地球上的絕大多數生命。多植一棵樹、多種一片草、多養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綠色,都是青少年應盡的義務。抵制污染。不當的生產生活行為,會帶來很大污染。不亂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難降解和難再生的物品、不焚燒秸稈、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 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們擁有著共同家原,保護我們的環境。大地期盼著綠色、河流期盼著綠色、,水鳥期盼著綠色、花兒期盼著綠色。滴水成川,積土成山,保護環境,從你我做起。喚醒「綠色之心」實施「綠色計劃」。開展「綠色行動」 讓我們用雙手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
⑼ 高中語文考試材料作文
... 我考試的時候,抄作文從來沒時間不夠過,作文分也不是特別低吧,湊合。 我個人認為,看完材料,應該大概明白它想突出的是什麼,表達什麼意思,或者它如果有很多個角度都可以來寫的話,那就找你自己想寫的,自己認為的。 不用都考慮到,如果全面概括的話有時候反倒不如突出一個地方。 額, 寫的時候,一邊寫一邊想接下來的。 加油吧,希望你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