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安海寧市錢塘江大潮的介紹作文三到五句話
1·觀潮勝地:錢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版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權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2·觀潮時間:每年農歷八月十八,錢江涌潮最大,潮頭可達數米。
3·觀潮的種類:交叉潮,一線潮,回頭潮,半夜潮,丁字潮和鬼王潮。
4·觀潮地點:海寧市鹽官鎮東南的一段海塘為第一佳點。在第二個觀潮佳點――鹽官鎮東8公里的八堡,可以觀賞到潮頭相撞的奇景。在第三個觀潮佳點――鹽官鎮西12公里的老鹽倉,可以欣賞到「返(回)頭潮」。
『貳』 急!求錢塘江觀潮的小學生作文,600字!
錢塘來江大潮,自古以來被自稱為天下奇觀。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這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墊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在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奇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兒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動起來。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叄』 游海寧錢塘江畔雕塑公園作文
別人開小車,哎!也不算個啥!我曾經五歲開拖拉機都敢上馬路,那才算真正的本事呢專!屬
我在五歲的時候,回到老家,發現有一個四個輪子,而且前輪子小,後輪子大的一輛車,最後,我一問才知道,原來,那四個輪子的叫:「拖拉機,」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說:「中午帶你在村自里開一會拖拉機!」我興奮地叫了一聲:「好的!」
啊!盼望已久的中午終於到了,只見爸爸從車子里拿出一個「z」字形的鐵棒,然後,將一頭插入拖拉機小輪子上的一個小孔,接著,抓住外面的一頭,猛的轉了起來,大約轉了幾十圈,緊接著,快速拔出鐵棒,拖拉機以被激活了,它就想一隻兔子,前面的來回上下的跳著,站在一邊的我,早都等不住了,急忙跳上拖拉機,坐在了座上,爸爸高訴我:「如過要停車,就將後面的長鐵棒向前拉,然後,再向下壓一下,就停了,如果繼續向前走的話,就將那鐵棒拉回原位,就行了。在路上,我是見牆就拐,見車就停,一直繞著村子轉了一圈。
回到家,爸爸問我:「感覺如何?」「非常爽!」我急忙回答,好半天心思還在剛才的開拖拉機中呢!
真沒想到,開拖拉機這么簡單呀,這么爽呀!
『肆』 剪刀王張小泉小學生作文
明崇禎年間,安徽黔縣人張小泉率子張近高來杭州大井巷生產祖傳剪刀。由於採用浙江龍泉的好鋼作原料,又經過精心製作,打出來的剪子鋒快耐用,與眾不同。取牌名張大隆剪刀,清康熙二年,改名「張小泉」剪刀。張小泉去世後,其子張近高繼承父業,為保護本身利益,在「張小泉」名字下加上「近記」兩字,視為正宗。乾隆年間,張小泉近記剪刀已列為貢品。清宣統三年,張小泉以「海雲浴日」注冊。至解放前夕,張小泉剪刀店瀕於停業,1956年張小泉等32家剪刀店實行公私合營,建成張小泉近記剪刀總廠。1958年6月,改名張小泉近記剪刀廠。張小泉剪刀以選料講究,鑲鋼均勻,磨工精細,鋒利異常,式樣精美,經久耐用而著稱,名揚海內外。
「張小泉」剪刀在乾隆年間被列為貢品,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二等獎,新中國三次全國評比均獲第一名。
張小泉的剪刀的傳說
傳說有個張鐵匠,因為母親生下他時,「撲通」一聲掉進了泉水裡,所以取名「張小泉」。因為在家鄉得罪了一個惡霸,就帶著三個兒子來到杭州謀生,爺兒四個在杭州大井巷裡開鐵鋪。
城隍山腳下的大井巷,那個時候是商業區,很熱鬧。張小泉的手藝不錯,對顧客又很殷勤,賣的鐵器式樣也蠻好,所以人們都喜歡來光顧。但是張小泉還有一手出色的水底功夫,就很少有人曉得。
離鐵匠鋪不遠有一口一眼井。井水清冽甘甜,附近的人家都靠這口井的水生活。可是有一天,這口井的水卻忽然渾濁起來,翻著泡沫,還散發出刺鼻的氣味。張小泉的大兒子搶頭吊起一桶水,一看,又黑又渾,還有股腥臭味,倒掉,再吊一桶,還是這樣。人們都很驚慌,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紛紛在井邊禱告。
住在這里的一位百歲老公公這個時候說話了。他捋捋胡須說:「小時候我聽老輩人講過,這口井是通錢塘江的,江里有兩條烏蛇,每隔一千年下來一次,總喜歡鑽到這口井裡來生小烏蛇。現在井水變壞了,說不定就是它們來了。」這可怎麼辦?人們一聽是這樣,都發了愁。
在家裡等兒子挑水回家的張小泉,等了一個時辰也沒等到兒子回家。聽說了這樁事體,他就自告奮勇要去井底看看。張小泉叫人買來了老酒和雄黃,把雄黃倒進老酒里,順手捧起一壇,「咕咚咕咚」一口氣喝進肚子里,然後繫上繩子,拿上大錘,想也不想就跳進了大井。
因為喝了雄黃酒,張小泉一點也不怕烏蛇,他四下尋找,終於在暗角發現了這兩條黑得發亮的烏蛇,有手臂那麼粗,緊緊盤繞在那裡。張小泉眼明手快,不等兩條烏蛇分開就揮起大錘,朝著蛇的七寸敲去,「鐺,鐺,鐺」一連三記,錘錘都中烏蛇的要害,竟把兩蛇的頸脖砸得扁扁的,粘在一起。
張小泉砸死了烏蛇,就一手提著大錘,一手拎著蛇尾爬出了井圈。他把兩條烏蛇往地上一摔,只聽得清脆的一聲巨響,把人們嚇了一大跳,原來這兩條烏蛇修煉了幾千年,早已煉成鋼筋鐵骨了,要不是盤在一起,張小泉恐怕一下子還不好收拾它們。除掉了烏蛇,大井裡的水又恢復了原樣。
爺兒四人後來把死蛇拖回家,張小泉是個有心思的人,見蛇尾彎曲,就蹲在地上想看看,不由靈光一現。他一面看一面想,在泥地上畫出一個圖樣來。後來按圖樣,在蛇頸相交的地方安上一枚釘子,把蛇尾彎過來的地方做成把手,又把蛇頸上面的一段敲扁,磨得飛快飛快。這就成了張小泉造出的第一把大剪刀。
在這之前,人們是不知道用剪刀的,裁衣得用刀子劃,斷線要拿刀子割。自從張小泉製造出了剪刀以後,大家要裁就裁,要剪就剪,可方便了。因此,用剪刀的人便越來越多,張小泉連兒子四個人,生活哪裡來得及做呢,他索性將那把大剪刀掛在鋪門前當貨幌,又仿照著造成許多小剪刀當作貨樣,不賣別的鐵器,專賣剪刀。
在民間傳說里,張小泉剪刀的來歷就是如此神奇。沒有這個傳說,誰能想到剪刀與烏蛇的關系。剪刀的握手處,確實像蜷曲的蛇尾,是它啟發了人們的大膽想像。杭州地處錢塘,自古以來多傳龍蛇之事,蛇物結合,狀物寓情,便用故事的形式來反映剪刀的特徵,歌頌與贊美剪刀業的代表者張小泉的勇敢與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