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漢語文字危機作文600且是議論文
1、 凝視漢字
承載了中華民族文化精髓的漢字,是炎黃子孫崇高的靈魂;見證了中華民族興衰榮辱的漢字,是泱泱華夏不屈的意志。
伴隨中華民族成長至今的文字,以它豐富的內涵、獨特的神韻,向我們講述了塵封的歷史、古老的輝煌、燦爛的詩篇。漢字彷彿帶有神奇的魔力,它給予我們吸收前人智慧、借鑒先祖教訓的恩澤,它給予我們展望未來、開拓創新的力量。正因為有了漢字,悠久的華夏文明才得以沿續至今,流傳深遠。
我站在靜靜流淌的歷史長河邊,欣賞著古老漢字的神奇奧妙,贊嘆著那些象徵符號的優雅與美麗,可每當視線投向遠方,我總是暗自憂心。漢字劃出的軌跡正在漸漸消失,它的光芒正在漸漸黯淡,不再平靜的水面泛起波紋映出一幕幕觸目驚心的畫面。
如果說童稚的文字歪歪扭扭,我們尚可以說靈性的文字總會成長,可青年人、中年人那軟弱無力的字跡中,顯示出漢字的力量在這白紙黑字中一點點消磨殆盡。曾經的那些蒼勁有力、大氣磅礴的書法變為如今的春蚓秋蛇,又怎能揮灑出行雲流水的恣意,折射出凌雲長空的銳氣?更遑論將漢字的力量發揮到淋漓盡致了!
無盡的河水觸到了一塊潛藏的巨石,潛伏在暗處的隱患終於爆發,震盪出滔滔水浪,也震撼了我的心。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悠久傳承、凝結了中華民族心血的漢字正在被人們遺忘。人們忘卻了一橫一豎中閃耀的智慧,忘卻了一撇一捺中蘊藏的堅強,薄弱的意志被電子的洪流擊垮。白紙上規規矩矩、毫無生氣的鉛字是那樣刺目,像是漢字無聲的吶喊。它們無情地質問,強有力地譴責:為什麼要剝奪我們的力量?
人們說手寫不夠方便,無法順應時代的潮流,新聞速記、桌面辦公漸漸從傳統的紙筆過渡到電子辦公。我站在不再平靜、暗流洶涌的長河旁,感到人們越發地依賴人工智慧而拋棄了自己的靈智,放棄了駕馭漢字的力量轉而被不帶靈性的鉛字駕馭。就像華麗裹身的網路文學,剝開錦綉的外殼,也只剩下了空虛。那是蒼白無力的文字,沒有絲毫震撼人心的力量的文字所帶來的空虛。
翻騰的波浪久未平息,漢字散發的光芒如同這河中支離破碎的泡沫,耀眼不在。然而光芒不會消散,因為中華民族的信念還在。
我站在這歷史的長河邊久久地凝視,彷彿看到了在時光彼方,漢字的力量爆發出絢爛的光芒。
[點評]本文是一篇有文化底蘊、匠心獨運的作文。作者以「凝視漢字」為題目,既緊扣作文材料,又令人深思。文章巧妙地將漢字與河水有機地聯結在一起,並使之貫穿文章的始終,寫出了漢字的神奇奧妙及優雅美麗,寫出了漢字光芒耀眼不在的現狀,寫出了自己對漢字未來的信心及希望。文章語言流暢優美,用散文詩式的結構和語言演繹作文材料,表現出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扎實的寫作基本功。文章觀點突出,結構嚴謹。
2、
致親愛的漢字
大地作紙,手為筆,一個個可愛的象形文字蹦跳著走出歷史的百寶箱;風雲變幻,天地轉,橫豎撇捺勾勒出你姣好的容顏。可今天,我親愛的漢字,你,還好嗎?
如果不是「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漢字英雄」的一炮走紅,我不會聽到你的哽咽啜泣。記憶中的你是那麼高貴典雅,端莊美麗。恍然想起那首歌:「最愛寫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橫平豎直方方正正做人也像它。」其實,我親愛的漢字,你又何止是「方方正正」?《蘭亭集序》里,王羲之用筆畫賦予你鮮活的生命,你有筋骨,有血肉,或修長,或渾圓,秉性、精神、風儀各異,尺幅之間,眾相畢現。你從遠古一路走來,千古血魂未斷。
中國人與漢字,似乎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國人書寫傳奇,漢字記載永恆。你用曼妙的舞姿演繹三皇五帝的豐功偉績,你用撕心的痛哭哀悼忠臣志士的煙消雲散。幾千年的相濡以沫、相扶相伴,每一個國人的名字都深深鐫刻在你的心裡,你也早已融入國人的血液,同中華文化一起流淌。
可你做夢也不曾想到,日新月異的科技竟會讓國人對你日漸疏遠。那些你摯愛的人民,誤讀誤寫,提筆忘字,更有甚者,幾乎不寫一字。你開始懷念,懷念王羲之,懷念顏真卿,懷念米芾……懷念每一個曾為你注入過新鮮血液的人。你不明白,為何如今有十五億人口的泱泱大國,能做到出神入化的書法家卻寥寥無幾?你不明白,為何幾千年的情誼,刻在骨子裡的愛,竟可以輕易地舍棄?
哦,親愛的漢字,看著你憔悴的面容,我也忍不住想哭泣。伴著我十幾年的你,伴了國人幾千年的你,又怎會離我們遠去?請你放心,無論科技再怎麼日新月異,我們也永遠不會分離,畢竟你在我們的血管里流淌了那麼久,早已分不清哪一滴是血,哪一滴是你。我以生命的名義起誓:此生不相棄。即便天地老去,誓言不朽。相信會有無數同胞與我一樣,守住對你的誓言,白首不悔。
我一直固執地認為,你是活生生的存在。雖然你有那麼多的形近字,可每一個漢字都有自己專屬的結構;雖然你有那麼多的近義詞,可每個詞語也是近而不同。作為一個中國人,沒有漢字的生命不算完整。那些丟掉了漢字的同胞們,快拿起筆,找回那份遺失的美麗。
[點評]這是一篇分析透徹的議論性散文。文章中圍繞著漢字危機現象,通過漢字中蘊含的生命、漢字記載的永恆、漢字面臨的現狀及自己對漢字的看法等幾個方面,對作文作料中的漢字危機現象進行了透徹的分析。文章將漢字賦予人的性格,採用第二人稱的口吻進行議論和抒情,文章中長句短句的參差錯落,整句散句的靈活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的使用,顯示出作者較高的駕馭語言的能力。
2篇不錯的文章供參考,你的認可是我解答的動力,請採納。
❷ 漢字文化的流失作文800字數
漢字不僅是交流的種子,更是中華文化深厚的積淀。而這個時代,提筆忘字,漢字文化陷入危機。我們或許早已忘記了漢字中蘊藏著豐富的中華文化與藝術,早已鈍化了對漢字書法的審美能力,早已忽視了手書漢字也是傳承中華文化極具生命力的方式。作為一個中國人,對漢字的尊重就是對我們中華血統的熱愛;作為一個中國人,不能讓中國古老漢字文化,在我們這一代人手裡流失!
「今天」的全球化、現代化與「昨天」已有顯著不同。市場經濟的崛起,電子時代的到來,禁錮多年的思想文化界一旦「破碎」(解放),新時期的文化建設幾乎是自然大趨勢,文化建設的首選基地就是漢字文化。三十年來,文化建設成就最實在最有長遠意義的也是漢字文化。漢字文化觀念的提升就值得大書特書,還有一大批人以漢字文化作為專題研究方向,形成了專門之學。漢字的國際地位也在提高。據2009年1月29日《北京青年報》報道,我們的鄰邦日本正准備在現有常用漢字表基礎上增加191個常用漢字。韓國多位前總理在全國漢字教育推進總聯合會的推動下聯名向政府提出《敦促在小學正規教育過程中實施漢字教育的建議書》,「韓國五大經濟團體在2003年決定,建議屬下19萬家公司,從2004年起招聘時進行漢字資格檢定考試,只能錄取認識1817個漢字、書寫1000個漢字的新職員」。[1]
漢字能翻身,是因為漢字乃國之靈魂。「文革」中有位老先生作詩雲:「文字國之魂,魂亡何所寄。中夏百年內,文字乃日敝。有心痛哭者,能無心驚悸。亟思醒國人,勿自就墳次。國滅尤可復,文字滅不繼。」[2] 「國人」終於「醒」過來了,終於找回了自己的「魂」,一顆顆「驚悸」的「心」終於安寧下來。
從學科性質而言,漢字屬於學科之母,是一切母體文化的根基,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可以取而代之。20世紀初年章太炎提出了學科方圓說,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他說:「凡在心在物之學,體自周圓,無間方國。獨於言文歷史,其體則方,自以己國為典型,而不能取之域外。斯理易明,今人猶多惑亂,斯可怪矣。」[3]
章氏所說的「在心」之學指的是概念、邏輯思維科學;「在物之學」指的是自然科學。這兩類學科具有普適性的特點,故其體「圓」。「言文歷史」指語言、文字、歷史這三門學科具有民族特點,故「其體則方」,「不能取之域外」。這個道理雖然「易明」,可章氏之前無人能「明」,章氏此言之後已有一百年,還是「猶多惑亂」。章氏作為學術思想家,「五四」以來,一直受到西方中心主義者的排斥,這的確是漢文化的不幸。
20世紀初年日本的山木憲曾說:「世有為漢字廢止論及漢位元組減論者,欲廢漢字而代以羅馬字,或減少通用漢字之數,是殆類於狂者之所為,皆心醉西風之弊也。此論之發生,非文字之關系,乃國勢消長之關系耳。好奇趨新之徒,雷同附和,將釀成不可救治之毒害。」
「好奇趨新之徒」,「狂者之所為」,「不胥時而落」(《荀子·君道》),我們這一代人有幸親眼看到了。漢字的地位保住了,而漢字文化所遭受的「創傷」,以及「不可救治之毒害」,至今仍然存在。
❸ 以「中文普通話在危機中嗎」為題目寫一篇作文
本材料作文在審題立意上還是可以從多個不同的角度進行寫作的。
(1)漢字危機現象的危害。對漢語漢字的普遍蔑視會逐步消解和瓦解國人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中國辭書學會會長江藍生批評說:「我們前輩有一句話叫『敬惜字紙』,這種對於漢字、對於自己母語敬畏、尊重的傳統,我們現在到哪兒去找?」相反,江藍生認為,一些人隨意拿漢字、漢語調侃、戲謔,來解構漢語的語法規則,歪曲一些字的形音義,這種現象已非常普遍。長此下去,作為母語的漢字本體就會發生蛻化和異化,它反過來就會侵蝕我們的精神和文化。
(2)漢字危機的成因分析。從某種意義上說,漢字書寫的困難是當今全球化引發的文化危機的一個方面、一種反映。全球化在經濟上體現為跨國公司,經濟產業鏈的全球配置,在文化上則體現為西方文化,或者說是拼音文化的擴張。因鍵盤的使用而引起的這一輪的漢字危機,也是一種現代性的危機。以鍵盤為標志的電子技術,是一種現代技術,它已經全面接管現代社會的運轉,塑造了現代生活的面貌。放棄鍵盤,理論上在一個封閉環境(比如一個國家內部)也許可以做到——事實上,根本做不到。因為這意味著放棄了效率,放棄了與世界接軌,也就是放棄了「現代化」。
(3)漢字危機現象的反思。在20世紀最初的幾十年,不少重量級的文化人物曾經非常激進地批判漢字文化,他們中有的人認為漢字與現代世界文化格格不入,主張學校都要採用拼音文字;還有的人甚至主張廢除漢字,採用羅馬字母。這些主張是激進的,因而,可以說是革命性的,這是當時中國先進分子對國家富強的強烈訴求在文化層面上的反映。漢字作為舊文化的突出代表,被當作進步的絆腳石,必須徹底地搬開,才能產生新的文化。在現在看來,這可能就是漢字的危機,可當時的人不這么看,不僅沒有看作是危機,反而認為是革命,是變革的機會。
為什麼對於漢字的幾乎差不多的做法,在一個時期是革命,在另一個時期反而成了危機?我們認為,這是因為時代格局發生了變化,由此帶來的問題也發生了變化。在批判漢字、追捧拼音文字的時候,當時的中國社會面臨的問題是:落後和封閉的中國有被世界現代化潮流拋棄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激烈地批判本國語言,主張拼音文字,目的就是為了與世界接軌,搭上現代化的「班車」,趕上那一波全球化潮流。而現在,中國已經在全球化潮流中,人們無處不在地享受著現代化的種種便利,鍵盤書寫帶來的此輪漢字危機,是在全球化時代如何保持自身文化獨立性和獨特性的問題,是如何避免體現在文字書寫當中的本民族歷史、文化和思維方式不被技術整合,因而可以說是對全球化和現代性的一種應激性反思。
(4)漢字危機的應對措施。隨著IT技術的發展,在數碼電子產品和傳統的漢字書寫這兩方面,我們既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因噎廢食,一方面不可能脫離現實,抵禦各種數碼產品和新技術,回歸單純的筆紙時代,另一方面又要保留傳統,傳承文化,漢字書寫決不可荒廢遺忘。需要在這兩者之間找好平衡點,掌握一個「度」。
❹ 漢字大危機小作文200字體
在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人們喜歡美麗的花蝴蝶,喜歡美麗的內頭飾,喜容歡美麗的衣服,而我卻喜歡美麗的漢字。
橫、豎、撇、捺、點,看似簡單的筆畫,卻有著無窮的奧妙。每個漢字都是由這些簡易的筆畫組成。「田」字一看就像是一塊天地,四四方方;「雨」字一看就像下雨,中間的四個點不就是天空中的雨滴嗎?「笑」字一看就像孩子臉上的笑容;「哭」字一看就像正在落淚……
生活中缺少不了漢字,沒有了漢字就缺少了許多歡樂,就像是字謎、笑話、諧音歇後語它們會給你帶來無限快
❺ 從提筆忘字到漢字危機的議論文
提筆忘字現象如何應對?使用電腦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電腦造價越來越低,性能越來越高,方便快捷及娛樂功能使電腦走進更多的家庭。在城市,一個家庭擁有一台以至多台電腦已經很常見,在農村,有經濟能力的家庭也已經用上電腦。如何防止由於電腦的普及而使提筆忘字現象普遍蔓延,這是需要馬上應對的緊迫問題,目前從教育部到學校、社會、家長,都對這一問題引起了關注。專家建言建策,提出應對辦法,見之於各級報刊、網路。在這里,我提出幾點個人的意見: 1、通過國家立法,堅守中小學生、中小學教師及師范院校學生的漢字手寫訓練制度。為什麼要國家立法?因為但靠社會、學校和家長,已經無法阻止這一現象的蔓延,國家現在不立法,局面將不可收拾,損害的是國家和全民的根本利益。見微知著,防微杜漸,曲突徙薪,關繫到國家的長遠發展。手寫是識字的基礎,只有通過長期不間斷的手寫練習,牢牢地記住漢字的音、形、義,才能有效地克服電腦時代出現的提筆忘字現象。漢字手寫訓練在中小學階段尤為重要。這一階段,將鋼筆、毛筆、粉筆的書寫作為基礎課和必修課,列入教學大綱,提倡教師和學生寫一手工整美觀的三筆字,並將寫字與學習成績掛鉤。教師和師范院校重視書法訓練,更具有示範意義。在中小學校,應該規定不收電腦列印出來的作業;在大學,也應提倡大學生、研究生作業或文章時同時提交手寫文本和電子文本,減少過度依賴電腦的程度。中國古代重視書法,科舉考試的試卷,內容之外,便是看書法的好壞,一甲第一名(俗稱狀元)的試卷,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書法工整漂亮,不能有錯字、別字。宋代話本《趙旭見仁宗皇帝》,說趙旭試卷寫得非常好,只因為將「唯」字的口旁省了一筆,寫成了撇折點,盡管主考官和趙旭本人都解釋說,這兩個字可以通用,但仁宗皇帝還是取消了趙旭的進士資格,這在今天看來未免過於苛刻,但嚴格的要求會產生一絲不苟的作風。書品即人品,恢復漢字書寫的優良傳統,可以產生像顏真卿這樣正直、嚴謹、剛直不阿的優秀人才。人人嚴謹,個個不苟,這個民族便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 2、制定措施控制中小學生使用電腦的時間。作為辦公用具,電腦在當今時代已經必不可少,而作為學習的輔助工具,電腦的使用利弊俱在。我國中小學生壓力大,自律能力弱,一旦有了電腦,通常不是用來輔助學習,而是成為沉湎游戲的工具。即使作為學習工具,由於電腦輸入比手寫方便快捷,也會依賴電腦而廢棄手寫,產生提筆忘字現象,甚至利用電腦從網上抄襲別人的作文,從小養成剽竊的不良習氣。因此,即使經濟發展了,家庭富裕了,學校有錢了,也不宜提倡在中小學生中普及或長時間使用電腦,因為它非但不會促進學習,反而拖了學習的後腿。給中小學生配備電腦,不提倡配備個人電腦,而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由學校實驗室統一配備,合理安排使用。對孩子使用家庭電腦,也要有適度的控制。一般來說,中小學生每天使用電腦應控制在2-3小時之內為宜。 3、依靠國家投入,研發漢字輸入與漢字書寫兩相促進的智能軟體,全民推廣。提筆忘字現象既然是伴隨著拼音輸入產生的,因此解決的辦法是研製出較少產生這種弊端的輸入軟體。五筆輸入法由於與字形有一定聯系,所以較少出現提筆忘字現象,但由於需要記住眾多的字根,並且加以組合,掌握起來比較困難,所以較少有人使用。據反映,長期使用五筆輸入,由於運用拆字法,也會產生認字不完整的情況。目前國內已經研發出三筆輸入法軟體,使用起來比五筆輸入法方便,又能夠比較有效克服提筆忘字現象,值得推廣。但我國應該有更好的漢字輸入軟體,目前的筆寫軟體普遍出現識別響應慢和識別率不很高的問題,而且還要配上寫字板,所以使用的人不多。電腦的普及是大勢所趨,使電腦既成為方便的書寫工具,又能夠保持個人書寫風格,增加電腦書寫輸入的樂趣,讓學生、老師、家長、朋友、讀者能夠從原稿欣賞到作者的書法,再現中國書法傳統,這樣的軟體會受到國人歡迎。不用配寫字板而直接手寫輸入並且保持個人書寫風格,同時又可以根據需要隨時轉換成為統一字體的軟體,既方便快捷又可以克服提筆忘字,這種軟體的開發,不應該是個人或企業的行為,而是提升為國家開發戰略,由國家組織研發,統一推廣使用。這樣可以從根本上消除提筆忘字的現象。
❻ 求以「危機」為主題的高中800字以上作文網址
http://www.liketry.com/bbs/viewthread.php?tid=120893 公司規定的一篇命題作文,一個沉重得我無法拿起筆的主題——《危機》公司規定的一篇命題作文,一個沉重得我無法拿起筆的主題——《危機》 危局中的生存之道——改變!這一期的新聞主題《危機》令我望文生畏,這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尤其在當前背景之下。雖然很應景,下筆卻有千斤重。記得當年亞洲金融風暴對我而言只是一個各大媒體報刊上的標題而已,沒有感受到與我個人生活有任何的相關。可是這一輪的華爾街金融風暴卻絕對不只是一個茶餘飯後的話題。宏觀調控、開發商過冬、代理公司大幅裁員、降薪,甚至像貿易、汽車等其他行業也都相繼出現低迷、不景氣……所有這一切,不是我在報紙上或網上看到的,而是實實在在就發生在我身邊。我的同學大多都在國際貿易行業,畢業這幾年來他們事業一直處於上升期,都算是小有所成。可是最近的聚會,一直在聽他們抱怨和擔憂,貿易是一個「夕陽產業」。想當年報考大學的時候,國際貿易是個大熱門,整個班級大概也就我屬於少數「另類」之一,選擇了廣告行業。一度我的家人一直遺憾我讀了四年的國際貿易,卻未能進入這個高薪又令人羨慕的高尚行業。而我的另外一些同行好友,曾經都是一些知名大代理行的企劃經理、創意總監,最近卻紛紛發來消息請我幫忙介紹工作,細一問,有些是所在部門解散,有些是區域分公司撤回。還有一位以前一直標榜「活少錢多離家近」做平面設計的朋友,上個雙休日給我打電話說生了急性腸胃炎還在公司加班兩整天,原因只有一個「過冬了,開發商也沒余糧啊!」部門招人面試時,我常常會遇到從前的同事、朋友甚至前輩……細數這些情狀並無危言聳聽之意,更沒有什麼隔岸觀火的暗自慶幸,我的心情一直很沉重,我很清醒地意識到,其實危機離每個人都很近,也許哪天我也將面對被裁員或者降薪的命運,風塵僕僕重新踏上求職之路。網上看到這樣一段話,覺得很中肯也很符合現在的實際——「今天你還是老闆跟前的「紅人」,明天就有可能加入到求職大軍的行列中去了。任何人都會面臨職業危機,即使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也有被別人取代的可能。或許從整體而言,某一行業是朝陽產業,但大多數從業者都知道,任何行業都會有被淘汰者。因此,只有時刻具有危機意識,才能獲得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我現在要做的不是杞人憂天、悲悲切切,而是要自問,我為那一天,做好准備了嗎?在這樣的心境里,上周的公司例會播放了一部ppt《老鷹的選擇》,令我感觸良多,現將文字摘錄如下: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
❼ 關於漢字危機的作文材料
原色作文化侃台將漢字文化發揚光大邵康 從甲骨刻文到竹簡行書,從毛筆書法到硬筆書法,漢字作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書寫了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如果說當今時代漢字書寫已逐漸喪失其功能的話,那麼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其文化價值毋庸置疑,無論科技如何進步,信息傳輸如何便捷,都替代不了漢字書寫作為中國文化精髓的歷史地位。身處信息時代的我們更要注重對漢字書寫的保護,努力將漢字文化不斷傳承下去。 隨著無紙化辦公的普及,漢字書寫的實用性確實弱化了,但這並不影響其存在價值。如同古漢語一樣,人們早已不再之乎者也,然而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其精髓卻一直被後人視為國粹所傳承,並發揚光大。單從文化傳承角度來講,漢字書寫是每個中國人應當具有的基本文化素養,代表的是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和敬畏,不應狹隘地從實用主義立場來看待它。 讓民眾重拾對漢字書寫的正確認知是漢字文化傳承的當務之急。隨著科技不斷進步,人們容易沉浸在對新技術帶來的方便快捷的驚訝和欣喜之中,往往忽視了對那些帶有濃重文化色彩的「舊事物」的保護和傳承,以致等到這些事物真正離我們而去時才發現傳統文化的缺失,然而為時已晚。漢字書寫能力正在悄悄退化,應該採取措施阻止這 ...
❽ 以漢字危機為題寫篇作文
原色作文化侃台將漢字文化發揚光大邵康 從甲骨刻文到竹簡行書,從毛筆書法到硬筆書法,漢字作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書寫了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如果說當今時代漢字書寫已逐漸喪失其功能的話,那麼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其文化價值毋庸置疑,無論科技如何進步,信息傳輸如何便捷,都替代不了漢字書寫作為中國文化精髓的歷史地位。身處信息時代的我們更要注重對漢字書寫的保護,努力將漢字文化不斷傳承下去。 隨著無紙化辦公的普及,漢字書寫的實用性確實弱化了,但這並不影響其存在價值。如同古漢語一樣,人們早已不再之乎者也,然而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其精髓卻一直被後人視為國粹所傳承,並發揚光大。單從文化傳承角度來講,漢字書寫是每個中國人應當具有的基本文化素養,代表的是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和敬畏,不應狹隘地從實用主義立場來看待它。 讓民眾重拾對漢字書寫的正確認知是漢字文化傳承的當務之急。隨著科技不斷進步,人們容易沉浸在對新技術帶來的方便快捷的驚訝和欣喜之中,往往忽視了對那些帶有濃重文化色彩的「舊事物」的保護和傳承,以致等到這些事物真正離我們而去時才發現傳統文化的缺失,然而為時已晚。漢字書寫能力正在悄悄退化,應該採取措施阻止這種現象繼續下去。弘揚漢字文化,政府參與至關重要,教育部門要注重學生漢字書寫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成為漢字文化傳承的接班人。在社會層面要以漢字書法等藝術為載體,讓民眾感受到漢字文化魅力所在,進而關注它、研究它、使用它,讓漢字書寫重新回到民眾的日常生活中來。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文字作為一個民族的基本標志,事關民族文化繁榮。漢字文化作為當代中國「民魂」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我們悉心呵護。只要我們正確審視漢字書寫,漢字文化這一民族瑰寶定將發揚光大。 [山東濰坊壽光市局(營銷部)]莫要「被文盲」曹宇 近期中央電視台有一檔很火的節目叫《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筆者追看了幾期,每次觀看都如坐針氈,提筆跟著聽寫,好多字不是寫不出就是寫成錯別字。再看節目上的小選手,即便是不常用的生僻字也寫得准確無誤,真是讓人汗顏,彷彿一下子就「被文盲」了一般。 在不住嘆息的同時,我們更要好好地去反思:漢字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文字相比更為奇特,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可是現代社會的我們為什麼會瀕臨漢字危機?筆者認為,造成這種局面有多方面原因,我們應正視漢字危機,傳承漢字所蘊含的深厚文化,莫要「被文盲」。 漢字危機源於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在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在享受著高科技帶給我們益處的同時,恰恰忽略了它帶給我們的負面影響。我們用電腦、手機等高科技產品取代筆和紙來傳遞信息、交流感情,我們不再規規矩矩地提筆去寫祖先留給我們的方塊文字,我們認的字不少會寫的不多……面對如此境況,不妨讓我們放下手中的高科技產品,拿出紙筆,端端正正地寫寫漢字,這樣我們就不會淪為信息時代的「文盲」了。 漢字危機源於傳統文化的缺失。一段時間以來,我們一直將眼光緊緊盯在外來文化上,如韓劇、日劇、美劇甚囂塵上,青少年中「哈韓族」、「哈日族」、「歐美風」風靡一時,這些引進來的東西被奉為經典,恰恰折射出我們傳統文化的缺失。我們不再習文練字,不再品讀詩詞,逐漸忽略了祖先留給我們的傳統文化。好在我們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從小學開始學習《三字經》、《千字文》等傳統典籍,開始學寫毛筆字、練習書法。正視傳統文化,將之繼承並發揚光大,我們就不會再遭遇漢字危機。 漢字危機源於浮躁的生活狀態。我們生活的時代,節奏快,壓力大,很少有人能真正從繁忙的工作中停下來,靜下心來,讀讀書、寫寫字。遺忘幾個漢字並不可怕,丟掉漢字書寫之美卻讓人痛心。我們不妨坐下來,泡一杯清茶,放鬆一下心情,遠離生活中的喧囂,氣定神閑地提筆練練字,徜徉於漢字所承載的深厚文化之中。 [山東菏澤牡丹區局(營銷部)]漢字文化魅力依然史新斌 數字化時代,電腦已經滲透到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其中對漢字書寫方式帶來的沖擊尤重。由提筆忘字引發的對漢字危機的反思,是國人對中國文化受到西方文化沖擊時產生的一種警覺意識。 漢字經歷了字體由篆書到隸書、由繁體到簡體,書寫工具由毛筆到鍵盤,載體由書面到多媒體的發展,這都是在相應的社會和歷史背景條件下誕生的,順應了發展規律。尤其在時間就是效益的今天,在高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下,我們藉助電腦等工具打字有效提高了書寫速度,這也導致不少人提筆忘字。 拼音作為西方文化被引入中國,被應用於教育、指導學習漢字發音,有效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和應用漢語。許多國家近年來掀起了學習漢字文化的熱潮,漢字文化因此得到了更廣泛的推廣。這表明中西方文化相互滲透,漢字文化仍舊根深蒂固。 令人欣慰的是,漢字危機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從咿呀學語之時,從學寫自己名字開始,家長們就給下一代灌輸漢字文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了書法班,越來越多的家長有意識地讓孩子練習書法,越來越多的國學課堂在國內興起……由此可見,漢字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魅力依然
❾ 以危機為話題寫作文1000字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力量推動著發展,而人文情懷和科學精神正好似這力量之潮的兩股水流、兩朵浪花,當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之海中相遇時,又會出現怎樣的場景呢?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發展,最先出現的應該是人的生存和生活,再出現了人文.而為了提高生活的質量,提供人文關懷的保障,科技便應運而生.它們之間就像海生浪,新浪推舊浪一樣,彼此不同卻又密不可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的進步是推動人文關懷實現的保障和提高生活質量和效率的催化劑,還記得我國上世紀60年代初期「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嗎?當時的廣大農民顆粒無收,飢荒肆無憚忌地蔓延,而那時有良心的學者和官員,無不想給予國民以人文關懷的,可是由於科技水平的落後,分配糧食幾乎如同白日做夢.到了70年代,像一聲巨響震撼世界,袁隆平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滿足了成千上萬甚至上億人的糧食需要.這不正是科技為人類關懷提供保障的體現嗎?又正如當下流行的「生態人文」「低碳生活」一樣,若沒有節能型電油混合動力汽車的出現,若沒有滴灌技術等環保科技的發明,我們何談「愛自然如愛自己」的口號呢?科技正如新浪,不斷地動人文的舊浪.不是一切科技都能用來改善生活,推動社會的,只有具有人文精神,才能讓科技發揮正當的作用,盡其所用.自二戰以來,一種新型能源——核能風靡全球,不到一個世紀,全球幾乎都能聽到關於「核」的討論.而核能正如一把雙刃劍,在有人文精神、有良知的人手裡,就能用來發電,而在良知泯滅的人手裡,它就能用來威脅人類,毀滅地球.在這個時代里,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網路技術等等,這些科技僅僅在有人文的保證下才能發揮巨大的正能量,推動社會發展.這就好比人文的舊浪抵著科技的新浪,不至於使其噴涌或淹沒.歸根結底地說,科技來源於生活,以生活為基礎,不斷地促進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科技發展的根本目的.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正是生活中認真觀察,全力以赴探索,才發明出電燈以替換弊端頗多的油燈和汽燈.與此同理,人文也是基於生活的,它的目的也是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生活就如大海,不斷生成科技與人文的浪花.沒有科技作為支撐的人文是虛無縹緲的空想,沒有科技作為動力的生活是疲憊低效的爬行,而沒有人文良知的科技則是塗炭生靈的惡魔,沒有以生活為起點和目的的人文是浮華無用的廢品和裝飾.人文和科技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我們只有用高於這個時代的想像與認知,以適應這個時代的情感和思維,投身到為這個時代作出貢獻的事業中去,把人文情懷和科學精神的碰撞變為融合後,才能正確地處理人文、科技和生活之間的關系,促使人類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讓我們在這個社會中生活得更幸福、和諧!
❿ 英國作家布瑞傑:中文的「危機」分為兩個字,一個意味著危險,另外一個意味著機會。按以上觀點寫一篇作文
總之,就還是那句老話:危險和機遇並存!理解了這一點就好了!美國女詩人、評論家洛威爾的事件可以作為論據來寫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