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以激活為題的作文 800字。
如何「激活」學生作文創意
文治萍
石柱縣南賓中學校
過去,在作文教學中,我最苦惱的事就是批改學生作文,無異於「爬皂莢樹」。學生作文除了詞彙貧乏,語言平淡,題材單調,千篇一律外,尤其缺乏新穎,更談不上創意了。為了解脫自己,更為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激發學生的作文創意,拓寬學生的思維,我作了一些嘗試,收效尚好。
從拓寬學生思維入手,激發學生作文的創意。
我們拿到一個作文題,思維不能只走一條路,應從多角度、多側面去思考,去拓寬思路,要使思維呈「輻射狀態」。即從事物的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特點,甚至每一個因素出發,展開思維,進行聯想。這樣,每條思路就可能產生一個新的立意。譬如,我教初三時,讓學生寫話題作文,我出了這樣一道題:請以「一白一黑的兩棵棋子」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在審題分析指導寫作時,我抽了幾個班上平時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起來,說說他們的立意,也無非是准備寫棋人、棋事、棋藝、棋趣、棋德等。可沒有一個人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聯想、想像。這時,我充分肯定了他們的立意,同時提示學生,我們能不能擺脫這些定勢,進入到另一塊廣闊的天地呢?如果我們從這兩個東西的方方面面去展開聯想,就會有下面一些新意出現:
1、從形狀上,它象什麼?同學們說:「象小饅頭,黑的是黑饅頭,白的是白饅頭。」那麼我們就可以賦予它象徵意義,黑饅頭象徵貧困,白饅頭象徵富裕,是可以的吧。我們就從黑饅頭走向白饅頭,從建設富裕的生活來立意,不就有新意啦!
2、如果我們變個戲法,把兩個棋子平面合起來,不就成了一個球形,形如地球?現在地球上的格局不也是南北對峙!黑的一半代表「南」,白的一半代表「北」。發達國家總是千方百計掠奪貧困國家的資源,使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這是極不公平的。我們就可以從「消除這種南北分化的局面,使全世界共同發展,都生活在一個和平、安寧、繁盛的地球上。這不又是一個 立意嗎?
3、從表像上看,「白」和「黑」是對立的,但又是統一的。如我們在白紙上寫黑字,畫上黑色的「線條」,點上黑色的「色塊」,不就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一種和諧的美嗎?由此,可以寫出一「事物既對立又統一」的主題來了。
4.人類有各種不同的種族,這些種族的標志在外,表現就是膚色的各異 :白種人、黑種人、棕種人、黃種人……不同的人種應該是平等的。然而 ,事實上卻存在著不公平的待遇,視白人為高貴,黑人為低賤。由此還可以引出「消滅種族歧視」的主題。
5、我們仍然可以聯想到,白色與黑色拼成一個足球,就可以在錄茵場上滾出無數動人的故事……
由此看來,從不同的角度都能得出新穎的立意。
從文題的邊沿線上思考。
面對一個事物,一個作文題,如不能直接引發聯想,就找與此事物相關的事,這些許多相關的事就組成一個外圈,它們都以這個事物為「圓心」,我們就可以在「圓周」的任一點上,展開聯想寫出新意的作文。如有一次我出了:以「水」為話題寫一篇話題作文。給了十分鍾讓學生構思,十分鍾以後,同學們紛紛舉手告訴我他們的立意,綜合起來有這樣一些主題:(1) 化水害為水利;(2) 愛護環境,防止污染;(3) 珍惜用水,要不世界上的最後一滴水就是人類的「淚水」;(4) 溫柔似水,暴戾如洪,由水想到人的性格等。此時我進一步引申同學們,讓他們的思維再跨遠一點,還能找到與水有關的事物。如:(1)水與生命,水是生命之源;(2)水與大海,可寫大海的浩瀚的氣勢,可寫涓滴而成大海;(3)由「水滴穿石」「飛瀑之下必有深潭」寫到有恆心必能成大事;(4)由「君子之交談如水」寫到人的交往;(5)水與小溪,寫小溪奔流之類的童話故事;(6)水與文章,由「黃河之水天上來」說到文氣的磅礴;(7)水與血,由「噴泉里出來的總是水,血管里流出來的總是血「寫到事物本質的區別……這樣的立意幾乎難以窮盡的。這些都不是直接與水有關,只是與水間接相聯。這就需要同學們想得更寬、更遠,只要能這樣,我們的思路就會廣闊了。
作文立意不防也來一個「逆向而行」
面對一道作文題,多少人通常就是順著題目的意思去寫,順著命題的意圖去寫,這是一種求同思維,這樣的立意當然好,但難以出新意。我們何不來一個「逆向而行」反著命題的意圖來寫?如:「開卷有益」,從正面寫就應證明抓緊時間,抓住機會,爭取多讀書,便能獲得一分收獲。如果能從反面去寫,寫成「開卷未必有益」,強調讀書必須「專心」,若不「專心」,就不一定有收獲;而且還要有選擇性地讀,如果讀那些思想不健康,消極庸俗,甚至黃色淫穢的書刊,那隻能是「有害無益」,這又何嘗不可。又如「近墨者黑」強調了環境對人的影響,這是從正面講。反過來,「近墨者未必黑」,「出淤泥不染」的人不是大有人在嗎?這樣立意也是完全可以的。
作文中「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也不是常有的事。
若以「雪」為題作文,有的同學贊美它潔白純凈;有的同學卻批判它的虛偽,掩蓋了污泥濁水,粉飾了虛假的現狀;有的同學貶斥它冷酷無情;還有的同學褒揚它的溫情,手捧著它,它吸收人的體溫融化為水珠,顆顆滴下,這是因為它得到了溫暖而流下感動的眼淚……這樣褒貶各異,看似對立,實則是「以物喻人」,各從一個側面闡述了人的品格。這樣的「公」、「婆」在作文中不無益處,作文就不愁沒有新意了。
總之,作文創新立意的關鍵是思路要開闊,也就是要善於想像和聯想。在大千世界裡,在五彩斑藍的生活中,去捕捉精彩的每一瞬間,讓我們的筆尖「生花」,讓我們的文章賦有「創意」吧!
⑵ 我要寫篇作文,可是不知從哪寫起,請大家給點指示。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可持續發展水利的本質特徵,是治水實踐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就是以人為本,保持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平衡與協調,在治水實踐中,將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緊密結合起來,在整個流域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的框架下,研究解決洪澇災害、乾旱缺水和水污染等水資源問題,處理好人類取用水和自然界其他用水的關系,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模式,走可持續發展水利的路子。
關鍵詞: 治水 和諧 可持續
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內涵和本質
和諧是指系統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間配合得勻稱和得當。一個生態系統,尤論是在全球、地區,還是局部區域,都是復雜的牛物群落與所處的環境(包括水、大氣、土、岩石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對穩定又有自組織功能的一個系統,水是其中最活躍、最重要的控制性要素。在潤澤萬物的同時,水又以其自身的豐枯規律、動力特性,影響著整個自然界的演進和變化。生態系統所有生命要素因水而生,依水而存,對水的量變和質變十分敏感。興水利、除水害,人類社會在與水的相依相伴中,在與水的抗爭中,得到了繁衍和發展。在治水中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已經成為人類持續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任務。
所謂治水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指以人為本,堅持人與自然關系的平衡與協調。在整個流域生態系統的框架下,處理好人類活動與水利水害的關系,合理地趨利避害,正確對待洪水、乾旱等自然災害,降低水污染等人為災害,在將水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程度降低到可以承受的同時,盡可能降低人類活動對水體循環的干擾,減少人對水的侵害;處理好人類取用水與自然界其他用水的關系,將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控制在能夠保持水體基本功能、水資源可以持續利用的狀態,使水在為人類造福的同時,能夠為整個自然界造福。
在治水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反映出價值取向的變化。由「以人為中心」和人控制自然、統治自然的價值理念,轉變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共同進步。在治水中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體現了思維方式的變化。由孤立的、單目標的思維模式,轉變為系統的、全面的、辯證的思維模式,由以往的經濟增長為唯一目標,轉變為經濟增長與生態系統保護相協調,統籌考慮各種利弊得失,在改造自然滿足人類需要的同時,約束人類自身的行為,兼顧自然界的和諧與穩定。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涉及治水的方方面面,從思路、對策、措施,到規劃、設計、管理,都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創新。
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階段的必由之路,是人類總結經驗教訓後的必然選擇
在工業革命之前的漫長歷史中,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的影響較小,人與自然保持著相對和諧的狀態。在哲學上,強調「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為」的相通、相類和統一的觀點。莊子認為,「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與天本來合一;孔子提倡「天命論」,把「天命」奉為萬物的主宰,要人們「尊天命」「畏天命」;老子主張 「自然無為」,認為人在自然和社會面前是無能為力的。這種樸素的「天人合一」的觀點,造成了中國占代一種人與自然親近和諧的關系。在對待洪水方面,「擇丘陵而處之」「順水所向,遷城邑以避之」進行避洪,「疏九河」進行分洪,在大河兩旁留出足夠空間使水「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寬緩而不迫」進行行蓄洪,這些都足這種思想的反映。在水土資源開發上,先秦時期,強調「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不樹者無槨」,對於保護植被、植樹育林等起到很好的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的急劇增加,人類經驗和知識的積累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工業革命以後,人類改造自然、影響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人定勝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強,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肆無忌憚地掠奪式開發利用,同時把自然界看成是一個無底的垃圾箱,毫無顧忌地向其中排放廢水、廢渣、廢氣。近幾十年來,我國「改天換地」行動空前,為了負載過多的人口,爭取更多的空間,生產足夠的糧食,人們侵佔河灘,圍湖造田,毀林(草)開荒;為了滿足快速增長的用水需求,人們建起一個又—個蓄引提工程,可以讓黃河斷流,讓海河乾涸,把地下含水層疏干,利用每一滴水;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污水、廢水不經處理,隨意排人江河湖泊。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指出,人類可以通過改變自然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但我們每走一步都要記住,人類統治自然界決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
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日益深人人心的今天,面對我國水資源領域存在的種種問題,由「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轉變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成為治水實踐的必然選擇。當然,這種選擇不是遙遠過去的簡單重復和回歸,而是全面的發展和升華,是基於對治水規律更深的理解和把握,是基於對可持續發展的追求和渴望。
三、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必須在治水中把堅持尊重自然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緊密結合起來,走可持續發展水利的路子
日月運轉不止,江河奔流不息,大自然有其自身運行的規律;人類取水、用水、排水,水進入了人類社會,治水活動又需要遵循社會規律。只有在治水實踐中不斷發現規律、認識規律,並遵循規律、利用規律,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1.在整個流域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的框架下,統籌考慮解決我國水資源問題的對策
流域是水資源的載體,任何河流、湖泊等水體都與其所在的流域休戚相關。健康的河流、湖泊必須有健康的流域生態系統作為基礎和支撐。治水實踐不能就水論水,要從整個流域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的框架下,考慮水資源問題的解決。
流域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既包括湖泊、河流、濕地等水生態系統,也包括森林、草地、農田等陸地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主要是指對流域內的水、土地、濕地、植被等自然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利用,限制或消除引起生態系統退化的各種干擾,實現水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流域內植被、濕地等保護和修復,對於緩解洪澇、乾旱災害,減輕土壤流失和水污染問題將發揮一定作用。從水文學的角度看,森林植被及其下面的土壤,就像海綿一樣,當降雨發生時,可以吸納一定數量的雨水(洪水),然後逐漸釋放出來,流人河流或滲入地下含水層。如果森林植被遭到破壞,土壤涵養水源的能力減弱,雨水匯人河流的速度加快,對於我國降雨在時間上分布極不均勻的現實而言,這無疑加重了汛期洪水和非汛期乾旱缺水的程度。另外,植被的退化,也將使土壤受到雨水侵蝕的程度加重,增加了江河湖庫的淤積,加重了洪災,也對水資源開發利用造成不利影響。濕地具有類似的作用,在雨季涵養洪水,在旱季可以逐步利用。有研究表明,流域每增加1%的濕地面積,河流的洪峰就會減少近4%。同時,植被、沼澤和其他形式的濕地,可以自然地過濾水流中的污染物和過量養料,阻滯沉澱物,提高水體的抗污染能力。
近幾年,在植被恢復中,強調利用自然規律,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結合局部的人工措施,許多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實踐表明,一些退化土地封育三五年後,植被的覆蓋度可大於0.6。對於大規模的退耕還林 (草)、封山禁牧、退牧還草等生態修復工程,雖然可以從大的區域范圍內考慮其經濟效益問題,但是必須從長計議,解決好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問題,建立良性發展機制。通過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淤地壩、坡改梯、小水窖、集雨水櫃等措施,建設一定數量的高標准農田,解決農民吃糧和發展問題;通過發展人工草地灌溉的「牧
區水利」,解決休牧、禁牧後的牧業發展問題;通過發展小水電代燃料、太陽能、沼氣、薪炭林,解決農村能源問題,使大面積植被恢復可以持續進行下去。
』98水以後,在長江中下游等地區進行了大面積的退田還水(江、湖),保護濕地和水域,使入水爭地問題的解決有了良好開端。但是,我國畢竟是人口大國,土地資源寶貴,需要做好水體、濕地利用的文章,在利用中保護,在保護中利用。利用好水體、濕地,需要統籌考慮水土資源利用,核心是利用好水,如種植水生經濟作物、水產養殖、發展旅遊農、業和濕地牛態旅遊等,形成洪水經濟和濕地產業,使人與水找到新的平衡。
近幾年來,我國加強了涵養水源工程建設,對地下水超采區進行回灌、補給利保護,對生態脆弱區的牛態系統調水進行修復,對乾旱濕地進行補水等,這些有益的嘗試和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洪澇災害不可避免,洪災損失可以減輕,建立人水共存的洪水管理模式
我國江河下游約有100萬km2的沖積平原,是江河洪水泛濫、泥沙淤積的產物,也是我國受洪水威脅最大的地區。由於土地肥沃、地勢平坦、交通便利,許多地區如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已經成為我國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我國業已形成的人口分布、生產力布局,不可能、也沒有辦法作大的調整和變化。洪水泛濫、河流改道所造成的損失和影響是當今社會所無法承受和容忍的。因此,那種讓河流不加約束、任意流淌、回歸自然狀態的思路是不現實的,也絕不是人與自然和諧的表現。
洪水足不可能根治的,即使防禦洪水的標准達到了規劃設定的標准,仍有發生超標准洪水的可能性,況且我國江河的防洪標准還很低。因此,必須抓緊水土保持、水庫、堤防、蓄滯洪區、調度體系等防洪安全體系建設,將防洪安全標准提高到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程度,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在易被洪水侵害的地區,要建立有利於減輕洪災損失的生活模式、經濟模式和水土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在與洪水的抗爭中,學會人與水共享空間,減輕洪災損失。此外,研究洪水規律和特性,利用洪水的沖刷和造床功能來減少淤積,治理河流,如黃河的調水調沙試驗;加強水庫汛限水位的研究,提高雨洪資源化利用程度等,都是利用洪水、變害為利的探索。
3.乾旱問題不可根治,缺水問題可以緩解,建立合理協調的用水模式
乾旱是我國尤其是北方地區的主要自然災害。由於可更新利用水資源的有限性和豐枯變化,十旱問題不可避免,也不可能完全根除。在我國乾旱、半乾旱等生態系統卜分脆弱的地區以及半濕潤地區,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必須充分考慮流域內生態系統的用水需求,統籌考慮生活、生產、牛態和環境的用水需求,維系基本的生態系統平衡。
要緩解乾旱導致的缺水問題,必須採取綜合對策,需要從人、經濟、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來構建水資源的合理配置體系,從開源、節流、保護的齊抓共管來構建水資源的供需平衡體系,從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互配合來構建降低旱災損失的保障體系。我國年用水量已經佔到全國年可更新水資源量的 20%左右,但是流域間很不平衡,許多地方還存在開發利用的潛力。適當建設雨水集蓄工程、調水工程,可以有效緩解水資源供需壓力和水資源區域不平衡的問題。同時,擴大對非傳統水源,如洪水、污水、劣質水、海水等的開發利用規模和范圍,將是一條有效的途徑。而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建立適應當地水資源條件的用水模式,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是緩解缺水問題的根本舉措。此外,必須進行一系列必要的防旱非工程措施建設,通過制訂和實施防旱規劃、應急預案和應急管理、旱情監控、信息研究與旱情預報、旱災救助、公眾教育等措施,提高整個社會抵禦乾旱的能力。
4.水污染問題是人類發展過程中
對水體的侵害,應該也能夠得到解決如果說洪水、乾旱還有部分天災的因素,水污染則純粹是人禍。水體的嚴重污染不僅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給國民經濟造成嚴重損失,也影響了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不同,我國在低發展階段和較短的時期內遭遇了嚴重的水污染問題。美國和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著手進行污染防治時,人均 GDP要高出我國現在水平的10多倍,我國面臨著經濟社會持續高速發展和
對環境質量要求提高的雙重壓力。
控制和治理水污染,恢復業已受到污染的水體,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需要做出長期、艱苦努力。首先,要控制污染源,減少污染物的排放,要明確責任,嚴格執法,改變目前「以交納排污費或超標排污費」來換取「合法」排污權的做法,杜絕行政管理機關的不作為和排污企業的不作為。二是增加水體的環境承載能力。通過科學合理地進行河湖疏浚,減輕內源污染;加強水庫、閘壩的科學調度,保持水體的適當流動,達到流水不腐的目的,增加水體的自凈能力;探索大面積修復污染水體的技術可行性。三是加大對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一把化肥催綠一片莊稼,一瓶農葯保證糧棉豐收。但是,過量化肥、農葯的使用,導致了土壤酸化、板結,地力下降,有益生物大量死亡,造成水體嚴重污染。要大力提高廣大農民的環保意識,積極推行綠色農業,推行綠色的耕種方式。
5.辯證地看待人類治水活動的利與弊,樹立全面、長遠、辯證的觀念
治水活動的出發點無疑是為人類造福,但相對於不同的參照系、不同的目標、不同的時間,對人類治水活動利弊得失的評判可能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隨著認識水平逐步提高、科學技術的發展、追求目標的變化,對治水活動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和發展。目前,對水利工程的要求已經提高到不僅要對人類有利,而且要對生態有利,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近幾年,我國在堤防建設中,進行了生態保護、環境美化等方面的實踐,如避免使用不透水材料對河道護砌、重視河流與岸上的聯系、尊重河流的多樣性等等,積累了一定經驗。在國外,一些激進的環保主義者,要求拆除大壩、讓河流回歸自然的做法,又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當然是不可取的。
治水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關鍵是遵循自然規律,尊重和慎重處理人與整個流域的關系。對於水資源問題,從流域整體可持續發展的層
面上,從陸地、水系、生物圈共同組成的復雜動態系統和諧發展上,思考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應該說,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利益應該也必
須得到必要的保護和滿足,但是,從長遠看,保護了整個自然界、保護了生態系統,歸根到底還是保護了人類自身。
本篇文章來源於 「863建築工程資訊網」 轉載請以鏈接形式註明出處 網址:http://www.863p.com/shuili/Riverslzl/200806/61686_3.html
⑶ 150字人與自然小作文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內涵和本質
和諧是指系統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間配合得勻稱和得當。一個生態系統,尤論是在全球、地區,還是局部區域,都是復雜的牛物群落與所處的環境(包括水、大氣、土、岩石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對穩定又有自組織功能的一個系統,水是其中最活躍、最重要的控制性要素。在潤澤萬物的同時,水又以其自身的豐枯規律、動力特性,影響著整個自然界的演進和變化。生態系統所有生命要素因水而生,依水而存,對水的量變和質變十分敏感。興水利、除水害,人類社會在與水的相依相伴中,在與水的抗爭中,得到了繁衍和發展。在治水中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已經成為人類持續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任務。
所謂治水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指以人為本,堅持人與自然關系的平衡與協調。在整個流域生態系統的框架下,處理好人類活動與水利水害的關系,合理地趨利避害,正確對待洪水、乾旱等自然災害,降低水污染等人為災害,在將水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程度降低到可以承受的同時,盡可能降低人類活動對水體循環的干擾,減少人對水的侵害;處理好人類取用水與自然界其他用水的關系,將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控制在能夠保持水體基本功能、水資源可以持續利用的狀態,使水在為人類造福的同時,能夠為整個自然界造福。
在治水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反映出價值取向的變化。由「以人為中心」和人控制自然、統治自然的價值理念,轉變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共同進步。在治水中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體現了思維方式的變化。由孤立的、單目標的思維模式,轉變為系統的、全面的、辯證的思維模式,由以往的經濟增長為唯一目標,轉變為經濟增長與生態系統保護相協調,統籌考慮各種利弊得失,在改造自然滿足人類需要的同時,約束人類自身的行為,兼顧自然界的和諧與穩定。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涉及治水的方方面面,從思路、對策、措施,到規劃、設計、管理,都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創新。
⑷ 關於人與自然和諧的作文
和諧是指系統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間配合得勻稱和得當。一個生態系統,尤論是在全球、地區,還是局部區域,都是復雜的牛物群落與所處的環境(包括水、大氣、土、岩石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對穩定又有自組織功能的一個系統,水是其中最活躍、最重要的控制性要素。在潤澤萬物的同時,水又以其自身的豐枯規律、動力特性,影響著整個自然界的演進和變化。生態系統所有生命要素因水而生,依水而存,對水的量變和質變十分敏感。興水利、除水害,人類社會在與水的相依相伴中,在與水的抗爭中,得到了繁衍和發展。在治水中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已經成為人類持續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任務。
所謂治水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指以人為本,堅持人與自然關系的平衡與協調。在整個流域生態系統的框架下,處理好人類活動與水利水害的關系,合理地趨利避害,正確對待洪水、乾旱等自然災害,降低水污染等人為災害,在將水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程度降低到可以承受的同時,盡可能降低人類活動對水體循環的干擾,減少人對水的侵害;處理好人類取用水與自然界其他用水的關系,將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控制在能夠保持水體基本功能、水資源可以持續利用的狀態,使水在為人類造福的同時,能夠為整個自然界造福。
在治水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反映出價值取向的變化。由「以人為中心」和人控制自然、統治自然的價值理念,轉變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共同進步。在治水中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體現了思維方式的變化。由孤立的、單目標的思維模式,轉變為系統的、全面的、辯證的思維模式,由以往的經濟增長為唯一目標,轉變為經濟增長與生態系統保護相協調,統籌考慮各種利弊得失,在改造自然滿足人類需要的同時,約束人類自身的行為,兼顧自然界的和諧與穩定。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涉及治水的方方面面,從思路、對策、措施,到規劃、設計、管理,都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創新。
⑸ 誰幫忙寫一篇作文
不要讓「水利」變成「水害」
今年2月,西南地區大部平均降水量不足1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3成以上,其中雲南中部、貴州東南部偏少8成以上。同期,雲南東部、貴州西部氣溫偏高2℃~4℃,致使雲南、貴州等西南部分地區的氣象乾旱持續發展,雲南中部和北部、貴州大部、四川南部等地存在重度氣象乾旱。
把乾旱全部歸咎於天災,是最省事最不負責任的做法。我們面臨的不僅僅是眼下抗旱的問題,更重要的也許是對水資源戰略和水利模式的反思與改進。
許多水電工程特別是大型骨幹工程,都被賦予了發電、供水等諸多功能,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許多功能本身就互相矛盾,所以實際上功能常常被單一化,使水資源的供求矛盾加劇。
例如,當西南地區眾多的水利工程都是以發電為首要功能時,水庫的「調豐補欠」就成為一種宣傳的誤導,由於電站水庫的基本運行模式就是汛期泄洪、枯期蓄水,所以往往造成汛期洪峰加劇,枯期流量更枯的效果,在具有梯級水庫集群的大河幹流上,這種情況更為嚴重。
我們是應該花相對較少的錢,去切實改善廣大農村小型分散的水利設施,還是花更多的錢,不顧客觀的水資源量,在大江大河建更多的大型、巨型工程,顯然是值得思考的。
地下水污染和枯竭一方面說明我國水資源危機的現狀,另一方面也表明有巨量地下蓄水空間未被利用。2000年以來,我多次呼籲:利用一切最先進的技術,最大限度地提高地下水位,擴大地表蓄水面積,退田還湖,退田還林,已是刻不容緩的應急對策[5-7]。這是多數專家的共識,至今收效甚微,關鍵在於經濟政策不到位:抽取地下水受經濟利益驅使,明令禁止也無濟於事;補充地下水是一種公益事業,國家不出資鼓勵,個人無力解決。
由於人口逐年增多,擴大地表蓄水面積的可用空間有限;而地下水位的不斷降低,為蓄存地下水開拓了巨量的可用空間。地表水可明確所有權;地下水流動去向不明,所有權難以界定,只能由國家統管。國家在豐水年通過回灌井提高地下水位,以備枯水年急需,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抽取地下水均需按用水量交納回灌費,這相對地下水位降低所造成的水井報廢而言,既經濟又安全。各地根據地形地貌和地下蓄水構造特徵,建立蓄水塘和回灌井,在豐水期將水貯存在地下,以備枯水期使用。水存於地下,不易蒸發,比地表蓄水有更高的經濟價值。地下水的維護、生產和開發,將形成一個大有發展前途的淡水產業,可將在洪水期白白排入大海的淡水充分應用起來,暫存於地下,使地下水位保持在合理高度之內。
自然蓄積地下水的速度太慢,人工蓄積地下水的事業大有前途。它不僅可以避免地下水位降低產生的各種災害,而且可以擴大大陸的蓄水空間,形成可靠穩定的淡水資源。如此利國利民的綠色產業,必須引起相關部門和有識之士的高度關注!
也只有當有關部門引起關注,才能讓「水利」不變成「水害」。
⑹ 我喜歡大自然的水作文
無垠的大海中澍湃著牽天扯地的水浪,浩瀚的江河中奔涌著無盡的洪流,山澗小溪里淌泄著涓細的清泉,幽靜的湖潭裡盪漾著盈盈綠波……水,是生物的依賴;水,是生命的源頭。
早在一、兩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有了「五行」的說 法,認定水是組成萬物的基本物質之一,史書上也記載了許 多關於水的資料.古代歌詠水的詩詞更是不勝枚舉.「黃河 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銀河落九天」。就是膾炙人口的名句。
在農業上,人們把水列在「八字憲法"的首位.水滋潤著禾苗,即使是抗旱能力很強的小麥,在生長過程中也離不開水,
在江南水鄉.阡陌縱橫,湖塘遍地,正因為有了大量的 水,才蠃得了 「魚米之鄉」的美稱。近代醫學告訴我們:在 人體中有百分之七十是水分,蔬萊中的水分竟高達百分之九 十多。人可以幾天不吃而不致於餓死,但如果是幾天不去喝 水那就不堪設想了.
水可以給人類帶來幸福,也曾給人類帶來災難。洪水神話的流傳就表現了古代洪水的兇猛。可以想像「洪水橫流, 屍漂四野」 ,人們背井離鄉,這該是一幅多麼悲慘的景象。
從公元前二0六年到一九四九年的兩千一百五十五年間,世界上就有一千0 二十九次水災的記載。但是,人們仍不懈地 與水抗爭著,力圖變水害為水利,在我國,早在上古就有夏禹治水的傳說,以後又有都江堰、鄭國渠等水利工程。我國 的許多條水運渠道,以及那拔地而起、守衛著千里沃野平川 的黃河大提,就是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結晶。解放以來,我國 人民新開了百條運河,到處是人工湖泊,各條大的河流都得 到疏浚和治理,大小排灌站相繼建立,山區的「小水電」更是燦爛如明珠,舊中國無法辦到的事在新中國逐步變為現實, 現在,人們真正成了水的主人.
水是無窮的寶藏,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水的 用途越來越廣泛,幾乎涉及到各個科學領域。特別是近年來 人們尋找新的能源,用來填補石油的不足,從而把水擁上了未 來能源的首屈一指的寶痤.單是把海水中的氕氚提取出來,它 的能源就可供全世界用上幾十億年,而且是最干凈的能源。; 用液氫作為燃料就可以消除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水可以電 解出氫氣和氧氣.它們是製造汽油和合成氨的重要原料,還可 用來製造許多化工產品.在地球兩極.大量的冰塊為地球不停 地調節著氣溫。水蒸氣在大氣層里抵消著一些可使人致命的 宇宙射線,水能開礦、選礦、紡織、造紙……現在,人類正逐步 利用潮汐以及瀑布等來發電。如果能利用地球上的全部水力 資源,就必定能夠使人類得到現有發電量幾倍的廉價電力.
水是我們人類生存的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取之不盡、用 之不竭的巨大財富.人們不斷認識水,不斷利用水.水造就 了一個沸騰的世界.人們也一定會利用水把這個世界變得更 加美好,成為繁花似錦的大花園.
⑺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80字小作文大全
態系統的框架下,處理好人類活動與水利水害的關系,合理地趨利避害,正確版對待洪水、乾旱等權自然災害,降低水污染等人為災害,在將水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程度降低到可以承受的同時,盡可能降低人類活動對水體循環的干擾,減少人對水的侵害;處理好人類取用水與自然界其他用水的關系,將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控制在能夠保持水體基本功能、水資源可以持續利用的狀態,使水在為人類造福的同時,能夠為整個自然界造福。
在治水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反映出價值取向的變化。由「以人為中心」和人控制自然、統治自然的價值理念,轉變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共同進步。在治水中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體現了思維方式的變化。由孤立的、單目標的思維模式,轉變為系統的、全面的、辯證的思維模式,由以往的經濟增長為唯一目標,轉變為經濟增長與生態系統保護相協調,統籌考慮各種利弊得失,在改造自然滿足人類需要的同時,約束人類自身的行為,兼顧自然界的和諧與穩定。人與自然
⑻ 生命之源——水
這是一條清澈的河流,圍繞著一個幽靜的小山村流淌。它閃著波光,猶如一條仙女的飄帶,有著美妙動聽的聲音「叮咚叮咚」。從古至今小山村的人們都用它灌溉莊稼、洗衣甚至做飯,它使這個幽靜的小山村有了靈魂也有了生機。它和人們是那麼的和諧,村裡的人們對小河也是呵護有加從不傷害它。
可是,好景不長,在利益的驅使下,這本該風景如畫的小山村邊上辦起了工廠。而清澈的小河成了它們的排污溝,每天數不清的工業廢水都排進了它的軀體里,小河在掙扎,在呻吟!可是,利慾熏心的人們並沒有顧及與他們世代相依為命的小河的感受,依舊我行我素。終於,有一天小河死了!只剩下了一條流著黑水,滿是臭氣的軀干!原來的綠色不見了,莊稼也都枯萎了,對人類的生存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這是一個意義深刻的故事,或許以往對水沒有充分認識的你已經領會到了其中的道理,可是這只是人類破壞水資源的冰山一角,還有更具破壞力的在後面。
有些人從沒有認識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可是單單就在我國還有許許多多跟我們同齡的小朋友喝不上一口乾凈的,哪怕在我們眼裡是很臟的——水!更有些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胡亂挖掘、肆意抽取被認為如同人類血管般重要的地下水!導致地球的含水層與粘土層壓縮變形,地面沉降和地裂縫等地質災害的發生,造成了不可估量更是無法挽回的損失!而這一切的使作俑者便是人類自己!更有甚者,還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有些人一邊咒罵附近的河流、池塘的水太臟、太臭,一邊卻還往裡面倒各種垃圾等等。這些人是可恥、也是可悲的!
在這個「世界水日」「中國水周」里,我衷心的希望大家能有所感悟,拋開滿腦子的貪念,為了保護水資源,保護水環境,防治水污染,讓水造福人類,讓水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流淌!
⑼ 如何寫2009年世界水日,水周的宣傳作文
曾經有人說過,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將會是人類悔恨的眼淚。水已經成為了人類一處無法癒合的傷口,3月22日的來臨,使得傷口又一次滲出了鮮血。
3月22日——「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應對水短缺」,「中國水周」的主題是「水利發展與和諧社會」。「水日」、「水周」的來臨致使人們不得不重新面對水問題。有資料顯示,目前死於同水有關的疾病的人數每年高達500多萬,水不僅影響著人類的生活,甚至已經影響到人類的生存了!
中國,擁有世界兩大河流——長江、黃河,這兩條河中蘊含著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奔流向東不停息。不知有多少哲人名士,在這兩條河川上,詠嘆時光匆匆,贊美大好河山。可是,今天的中國卻不得不面對被聯合國認定為「水資源緊缺國家」的現實。當你看到照片中龜裂的大地,渴望水的孩子,你有什麼感受?是痛心,是惋惜,還是深深的反省……
你有向河裡亂丟過垃圾嗎?你有不關水籠頭的壞習慣嗎?你有曾經灌了一大瓶水,就因為喝不了,而倒了嗎?你有過這些污染水環境,浪費水資源的行為嗎?那麼,就請你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將這些行為徹底杜絕。在地球上,沒有什麼東西是無窮的,包括水,它不是人們認為的那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對於水,請珍惜節儉些吧!水的作用也是巨大的,當它被灑到花朵上,花朵受了它的滋潤,可以吐露芬芳;當它被送給沙漠中的行人,行人受了它的補給,會重獲新生;當它鑽進泥土,樹苗受了它的澆灌,長成參天大樹。
真正的缺水,不是沒有水,而是明明有水卻不能飲用;真正的缺水,不是明明有水卻不能飲用,而是明明可以飲用的水越來越少,卻不懂得珍惜。「水日」隨著水資源的匱乏在漸漸乾渴,你感覺到了嗎?如果你已經聽到了水的呼籲,那麼就請謹記滴水如金!因為不懂得珍惜才會是最大的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