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關於傳承的高中作文

關於傳承的高中作文

發布時間:2021-02-04 08:01:02

㈠ 傳承詩詞文化800字作文

中華上下五千年,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文化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唐詩、宋詞、元曲……古詩詞是文化的精髓,多少年,多少人為其傾倒。李白的浪漫、蘇軾和辛棄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約、馬致遠的思鄉情懷……多少詩人,多少詞人,多少作曲家,聞名或隱逸,富足或落魄,都為古詩詞的發展畫上不可磨滅的一筆。

對古詩詞的學習與理解,讓我沉醉其中。古詩詞中的一些詞句,可以讓人明白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感情。不少的送別詞仍讓人記億猶新,王勃的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寫出真心朋友的真正定義,真正的朋友即使分隔兩地友情也不會改變,描寫了朋友間的深厚情誼也讓人看清世上酒肉之交,小人之交的丑惡。還有那句「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古人」,又描寫了為友人餞行時因即將分別心情不快而與友人暢飲,隱含著朋友離別的思念與無奈。

同送別詩一般,詩人也喜歡以鄉愁為主題。李白的《靜夜思》即寫了景又寫了思,表現了遊子的思鄉之情。老樹上纏著枯萎的藤蔓,黃沙漫天的小小古道,一個漂泊在外的遊子牽著一匹瘦弱的老馬行走著。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一句,寫盡了在外漂泊的人辛酸與無奈和濃濃的鄉愁,讓人不由得融進詩中那個荒涼蕭瑟,令人心中覺得凄涼的場景,在外遊子,哪有不思鄉者?思鄉的詩詞,隨口都可以吟誦出來。還有親情和團圓。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我最熟知的詩詞。這首詞傳誦至今,中秋佳節,無法歸家與親人團聚的人都會想起它,可見它流傳之廣。

送別、思鄉、團圓,圍繞這它們的古詩詞都帶著那麼一絲淡淡憂愁,卻又包含著對未來的希望。

江山美景幾多愛,在景色的描寫上,也可以在詩詞中找到不少。李清照《如夢令》中的「綠肥紅瘦」用一個「肥」字突出了綠葉的飽滿,開創了詩詞中的先河。煙雨迷濛的江南,樓台、行人都在雨幕之中被模糊了,《江南春》一句「多少樓台煙雨中」令人身臨其境。泰山的高大雄偉,險峻綺麗,在杜甫表達自己志向的同時被展現出來。江山美景、在古人筆下是如此多嬌!

古詩詞中也有許多啟示人的句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告訴我們新舊總會交替,新事物總將取代舊事物,一昧守舊,是無法得到成功。這些句子被傳為千古名句,其中的意義需要像品茶般細細品味。

世上優秀的古詩詞燦若繁星 ,星羅棋布,讓我們追尋古人的足跡,體會古詩詞的魅力。

㈡ 作文以傳承為話題600字

傳承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那古老的文化要傳承下來,除了口述,最重要的還是在書中尋到記載。
高爾基說:書籍是精神的糧食。但也不能飢不擇食,不過若為了均衡搭配,健康成長,無論任何菜色到要試著去品嘗。
閱三國,知諸葛「足不出戶而知天下大事」,靠的是什麼?靠的是他潛隱草廬而博覽群書。現在雖不是戰國亂世,但好的書籍仍不失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漢代文學家劉向更認為:書猶葯,善讀之可以醫愚。閑坐書房,開卷之際,書中自有書卷息,紙中自有萬木息,行里自有韻味息,字間自有筆墨息,心裡自有感嘆息。在我們有限的生命中,我們不能灑脫的像流浪者那樣「行萬里路」,就讓我們去「破萬卷書」,讓我們的視野在上下五千年中徜徉,讓我們的思想在縱橫幾萬里奔放。
看今朝,知無數少年被無良書籍毒害,被低俗的內容玷污了人之初之性本善,這樣的事例不止一二。老子認為任何事都有它的對立一面,而書籍也不能逃避這一命運。但僅因為這,沒有人能給書籍冠以「邪物」這一名詞。若沒有反面的書籍,如何襯托這世界有好的書籍?這完全印證了「有對比才有輸贏」這一規律。打開書本,難免不被那「黃金屋」所震撼,但也躲不過「顏如玉」的反面誘惑。書籍是友是禍,取決於你的抉擇與態度。
暢未來,知無數幻想融入那薄薄的紙張中。現在的奇思妄想可能將是未來的奠基。一本書,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計。用我們的暢想踩著前人所搭起的階梯,去摘那顆星,來圓那個夢。一張薄紙記載著多少條天馬行空的想法,那麼未來的列車將可能沿著多少條軌道行駛。伸出雙手掀開一張紙,用雙眼汲取書中所謂的「痴人說夢」,去達成前人的妄想——我們的夢想。而我們將用靈魂之筆在時間軌道上銘刻後人的夢想,讓他們替代我們完成我們的妄想。就讓書籍載著所有的思緒在時間的長河裡流淌……無止境地傳遍各地……無休止地傳到每個未來……
書籍,一張張揚起的風帆;書籍,一級級成長的階梯;書籍,一份份心靈的雞湯;開卷,讓心靈接受它的洗滌,讓精神享受它的充飢;傳承,大聲地告訴所有人:我的未來不是夢!(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開卷有益,眾所周知;開卷無益,是真亦假。有益無益,全在你心。
壞亦是好,假亦是真;不改心意,無悔無怨。用心用手,把它傳承!

㈢ 以傳承古老優秀文化為題的高中作文

中國是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國度,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中,中國向來以「禮儀之邦」著稱,而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我們是民族的希望,我們更有責任傳承和發揚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
從古至今,青少年人才輩出,古代就有融四歲,能讓梨。到了現代,更是有獨自照顧癱瘓養母十二年的孟佩傑,在他們的身上,我彷彿看到了中華文化的
縮影。他門的心都是最美的。孟佩傑照顧一個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養母十二年,十二年,難以想像十二年中她上如何用她稚嫩的肩膀撐起這個家。可是,她從來不
說苦不說累,沒有一絲怨言。她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繼承人嗎?

其實,每個人都是文化的傳承者,我們不需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我們只需要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小事做起,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件小
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是啊,美德就是藏在在點點滴滴的小事里。在生活中我們應樹立起我們的榜樣,樹立自己的理想,積極學習,用我們的
實際行動來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詮釋美德,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讓我們的美德感染更多的人。

每一個人都是美德的化身。青少年時期是我們一生中的黃金階段,也是我們性格形成的階段,我們更要挖掘自身的潛能,開發自己的優點,讓自己的優點
變成一種美德。「傳承優秀文化,爭做美德少年。」這並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多的是要喚起我們心中的美德。時間匆匆,但唯一不變的是人們心中的美德。我們要
努力,要讓中華民族的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記,要讓自己的美德在中華文化中熠熠發光。

㈣ 作文《傳承的力量》高中生800字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卧獨醒。」的屈原,已不再是那樣光耀後世,他的清高不願與世皆濁的精神在歲月的長河中漸漸湮沒了,不少人開始不斷追求物質的享受,生活的刺激,在燈紅酒綠中浪費青春,在紙醉金迷中虛度年華,又有多少人解《離騷》之苦,又有多少人會屈原之意?端午節的背後成了是人們玩樂的假期,其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傳承早已消彌殆盡,有的只不過是閑余飯後的談資罷了。

在漫漫華夏幾千年文化中,中國文化的傳承竟也會斷流,是文化的缺失嗎?沒錯,先是端午節被韓國申遺,主權受辱;接著清明時節議紛紛,國人庸俗,難道還要讓中國的文化從此消失嗎?雖說早將傳統節日定為國假,但對其重視程度卻僅僅停留在物質之上,文化的缺失尤為重要。清明節iphoneiphone的接踵不正是人們庸俗的體現嗎?親人在世時無暇多盡孝心,天人相隔後,花費無謂的錢財,對逝者價值何在?掩藏背後的不正是拜金主義、攀比之風嗎?更讓人心痛的是,造別墅,造名車後有掀起了紙糊蘋果成祭品的潮流,這些都折射出了社會的病態,難道不正與屈原正直的精神背道而馳,難道還想再上演一次悲劇嗎?

文化的傳承早已刻不容緩,對文化的關心與重視不能只是在表面上,要有意地去創新,去培育。當然,創新是以文化內涵為基礎,像紙糊蘋果成祭品,這種行為萬萬不可取,這種所謂的創新更要嚴厲地打擊。其實韓國能夠成功申報江陵端午節成聯合國無形文化遺產,其背後也對它進行了很多地創造性發揮,將它所包含的精神不斷地拓展,為國人所吸收接納,相比之下的我們難道不該慚愧嗎?自己明明不去好好地珍惜愛護自己的文化,當他人成功申遺時再去爭執,一切又有何意義,難道不覺得羞愧嗎?難道我們不該好好地反思自己的文化缺失嗎?難道還要讓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都被他國搶去嗎?不!對自己的文化我們要去繼承,但同樣我們也要創新,將與現代文化中的多元融入其中,把文化中的意義傳承下去,這才能有效地保護我們的文化。

㈤ 以傳承文明為話題的800字作文

「蘋果香來自內心來,蜂蜜源甜自辛勤來。」正是憑著
,文明得以傳遞,智慧得以傳揚,自我得以成長! 再看看這幾個黑色
凝重而醒目:小心閱讀傷害智慧。讀書愈多,或整天沉浸讀書的人,雖然可藉以休養精神,但他的思維能力必將漸次喪失。」 我猛然警覺:不錯,
可以將讀者的思維點亮,也可以將讀者的智慧埋葬! 繼續看下去,綠色的格調洋溢著清新的氣息,封頁上用
題寫著:閱讀仍需
。下面是一串腳印伸向遠方。此章顯義:「閱萬卷書,走萬里路」。閱讀不僅是讀書,閱讀,只有掙脫出書本的禁錮,與人生、與社會、與自然結緣,方能和智慧真正地
。 合上這一部部曠世經典,我不禁想起了
的一句話:「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閱讀,應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閱讀,應是豐富我們
生活的;閱讀,應是加深我們對
、對
的理解的。讀書越多越有智慧,做事越多越有頭腦。讓我們一起細細
,行走萬里崎嶇,
世故。以
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 。

㈥ 繼承傳統文化的高中作文或素材,多多益善。

「傳統文化失落」材料作文寫作參考 【我們面對的現實】
親愛的中學生朋友,我現在想問你們:當敦煌的瑰寶出現在大英博物館,當《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的讀者更多的是外國人——作為華夏子民,我們應該為此欣喜還是悲哀?當我們的經濟實力受到世人的矚目,而中華優秀文化卻在不自覺中流失,我們是該喜還是該憂? 當然我們也知道,過去的文化是少數人的專利,只有那些熟讀《四書》《五經》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才配談文化,而那些種地耕田的下里巴人向來是見不著也想不到這樣的陽春白雪的。在孔儒之風居於正統的時代,文化的分量重若磐石,讀書人的行頭也似乎比別人高雅尊貴了許多。幾千年的文化血脈流傳下來,中國人可以自豪地說,我來自一個文明的國度,一個賁張著文化的國度,所以,文化成了時下許多人的寵愛,成了當今社會中的一種風氣或潮流。於是,這樣的文化幾乎可以填滿這個國家的坑坑窪窪。
無論如何,文化都是一個高尚的字眼,崇尚文化更是一個民族的幸事,但果真國民的素質就高到連天上飄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都是文化的那個境地了嗎?如此「文化」的泛濫並不能見證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富強和優越,反倒是體現出了它的荒唐和無知。 毋庸置疑,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在各個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思想解放的確帶來了文化的活躍和激盪,國門打開的確帶來了文化的四面來風八方有雨。也正是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中,新舊文化的矛盾,中西文化的碰撞,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比較,文化的守成和文化的變革都積極地不可避免地涌現出來。西方的生活方式、社會文化的東進也慢慢縮小了東西文化之間的距離,這在青年一代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我們所見所聞之處,80年代後期出生的人開始相信聖誕老人了,開始在麥當勞必勝客裡面過生日,可他們中很多人不知道毛筆該怎麼拿,沒讀過線裝書,沒見過長命鎖,沒上過八仙桌,他們可以把不知從哪個角落裡找出來的珠算盤當車推著玩。在他們的記憶中,不曾有過這些傳統的東西的印象,因此,它們是沒有質感的,是蒼白無力的。這些祖先傳下來的東西,浸濡著華夏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對於他們來說是陌生甚至是不可理解的。於是,今天的年輕人開始忽視甚至放棄這些國產的文化,他們更崇尚西方文化,他們西裝革履,操一口流利的英語滿世界跑,卻懶得抽出一天的時間去祭奠一下自己的祖先。
傳統文化在中國已然式微,它的缺失已成為一個沉痛的現實。雖然傳統文化不盡是好的,難免有一些糟粕,但其精華絕對是大大超過流毒的,不然中華文明何以在其他的幾大古文明早已折經斷脈的時候依舊熠熠發光?但最可嘆也是最可悲之處,是我們漠視的文化卻被人家視若珍寶。當初韓國將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列入它的文化遺產時,國內輿論一片嘩然,其中一篇標題《「去傳統化」將文化遺產拱手讓人》的文章這樣寫道:「中國長達一個世紀的『去傳統化』運動並未導致中國富強,它只造成斷裂的一代——對傳統文化無知的失落的一代„„由於我們對傳統的冷漠,以至我們對傳統的保存遠不如鄰國。我們心有不甘卻怨不得別人,是我們自己把文化遺產拱手讓人。」由此我想起了敦煌窟、敦煌文化,想起了王道士、斯坦因和當時的滿清政府,想起了斯坦因一車車地把那些本屬於我們的敦煌的經卷、書籍、塑像運往歐洲時,我心中泛起酸楚的感覺:那些敦煌的寶貝不是人家搶走的,是王道士甘心用僅值幾個碎銀的東西換走的。這些中華文化的瑰寶就這樣簡單而乾脆地流失了!還有《孫子兵法》、《三國演義》、《論持久戰》這些今天的年輕人鮮有問津的經典文化沒有被我們國人吸收,卻被日韓及歐美一些國家拿去研究用以管理人才、資源,運用於商戰之中,反過來再和我們來做生意。這,究竟是文化的不幸還是華夏子孫的悲哀?我們不得而知。
一個民族的文化程度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經濟發展水平。真正的文化是那些啟人心智、誨人不倦地能促進人類自身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精神食糧,而不是那些穿鑿附會、沽名釣譽的佯裝高尚甚至傳播封建迷信違法亂紀的有著不軌行徑的渣滓。一個民族不需要泡沫文化和虛假文化。泡沫和虛假文化無法重塑精神理念,建構人格品質。文化不是越多越好,寧缺毋濫是定義文化的道德底線。 文化的嬗變只能說明真正的文化的缺失,它的貧乏已影響到精神文明的建設,制約人們的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水平的提高。中國傳統文化的許多內涵是我們終其一生也領悟不完,參透不了的。也許它的某些雜質是該舍棄的,也許它的某些內容尚不能給我們的經濟建設提供及時的智力保障和支持,但我們可以揚長避短,可以把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有機和諧地結合起來,共同服務於我們的建設事業。

㈦ 高中作文良好家風傳承。

總的開頭,敘述一下家風的來歷,然後點名自己的家風是什麼,並且是怎麼實施履行的,體現出真情,要有感染力。

㈧ 社會需要發展傳統要傳承800字高中作文

曾經有報道說,有記者到曲阜看到滿街都在賣《論語》,就采訪當地的老百姓,他們說,那些東西都是賣給外國人看的。可見,老百姓只是把《論語》看成旅遊的商品、旅遊的紀念品,並沒有對內容感興趣,並沒有當文化典籍看。傳統文化是我們的靈魂,是我們中國人引以為驕傲的地方。我們要先自己多學習,多了解,並且向外人宣揚我們中國人擁有的傳統文化。我們不能讓我們的傳統文化離去世界的舞台。因為它使我們中國人凝聚,使我們中國人團結。
前段時間舉辦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和中華成語大賽就是一個很好的繼承傳統文化的方式,通過搭建這樣一個公眾平台,使人們重燃了對母語的熱愛,還有舌尖上的中國,不僅弘揚的是中華傳統美食,更多的是透過美食宣傳積淀的中華美食文化。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十八大又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與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相得益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基因,已經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唯有民族文化才是歷史長河中永遠流淌的,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凝聚起推動民族復興的力量,也唯有民族文化才能開啟更加燦爛文明的中華新紀元。面對新時期實現中國夢的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汲取還存在明顯差距和不足,還有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要做,還有大有可為的廣闊空間。我們應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更進一步的細致梳理和深入挖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切實做到古為今用,使其更為豐富、更加多樣。
讓我們從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中匯聚新的力量,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不斷前行,堅定奔向中華民族美好的未來。
關於傳承中華文化的徵文800字作文二
中國—一個偉大而繁榮富強的國家,一個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的古國,它是全世界各種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續至今而沒有中斷的文明大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滋養著我們民族的靈魂,成為支撐民族團結奮斗發展繁榮的精神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不但有許多著名學者為我們留下的光輝的著作,智慧的結晶,而且深入到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古至今,各朝各代,都有許多傑出的歷史學家。從小我就聽媽媽給我講司馬遷的故事,今天在這本書中,我再次看到了他。司馬遷—我國西漢時期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他繼承父業,著述歷史,用畢生的經歷寫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史記》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炎帝時期,到漢武帝初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它規模宏大,體制完備,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多字,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文學,美學,天文,地理,甚至醫學,占卜等方面,幾乎囊括了整個歷史時期社會活動的全部內容,是一部網路全書的鴻篇巨制,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為了完成《史記》,司馬遷走出家門游歷四方。他游歷了大江南北,到過長城,渡過黃河,登過泰山,經過長江,一路上采訪民間傳說,考察文物古跡,搜集歷史資料,這些活動使他獲得了大量史籍上沒有的史料。
正在司馬遷專心致志寫作《史記》的時候,一場飛來橫禍突然降臨到他的頭上。原來,他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宮刑。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牆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幾次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想:「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他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了心底,重新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筒,在上面了寫下了一行有一行工整的文字。
就這樣,司馬遷發奮寫作,終於完成了一部輝煌巨著——《史記》。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這是司馬遷的人生觀,他認為自己的死不過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就是這種信念,使他在現實生活中受到了宮刑,遭受了冷落,但他卻在史書中有權評價每一位帝王將相,他在史書中,自己就是統治者。
在司馬遷的眼裡,自己只不過是個刑餘之人,可在我眼裡,他是個大人物,因為他是個敢於指責黃帝的人,他是個大丈夫,因為他可以忍辱負重,他是個聖人,因為他給後世留下了《史記》
真正的大人物,並不是大權大貴之人,而是那些有作為、有事業、有理想,可以忍辱負重,可以看破生死名利的人,司馬遷坎坷的一生,是大人物的寫照,生活上的成功並不在於權貴,而是在於一顆有作為、有事業、有理想、看破名利的心。
讀了這本書後,我懂得了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是整個中華民族共同依託,共同傳承,共同發揚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觀念的總和,是中華民族賴以生活和發展的精神財富。
關於傳承中華文化的徵文800字作文三
中華文化是一種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從我們的祖先開始創造發明甲骨文開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諸子百家盛況,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都是無一不是中華文化貫穿始終、一脈相承,都是歷史責任,更是光榮使命;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時不我侍,需多措並舉。
傳承和發展中華文華要創新體制機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於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因此要想實現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改革目標」,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創新體制機制。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拆除制約文化發展的各種藩籬,解開捆住文化發展的手腳,文化自由地在市場遨遊、自主地呼吸新鮮空氣。
中華文明為何能屹立在世界的前沿時隔幾千年仍然璀璨奪目而光輝不朽?就是因為中華民族獨具的領先世界的道德文明和生命文化!就是因為中華文化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和宇宙自然規律!就是因為中華文化是圓融和諧的文化!投射到個人身上,就是有內涵,學識淵博、通曉古今、具有洞察力;就是上善若水,把握大道,能圓融和諧一切;就是極其閃光的人格魅力,一身正氣,具有凝聚力。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讓我們攜手來,眾志成城,把中華文化傳承好、發展好,共同築牢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文化力量。

閱讀全文

與關於傳承的高中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