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生如何修改作文之我見
在高年級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教師要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學生在修改作文的訓練過程中,逐步養成修改作文的習慣,形成能力,提高作文素質。以下是我的幾點薄見: 一、說理知理明理 1.說理。古今中外許多著名作家都有修改文章的逸文趣事。,葉聖陶先生對文章精雕細琢的故事,托爾斯泰改稿的故事等等。老師可以根據小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特點,結合班隊會,講給學生聽。這樣,就把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道理融於這些故事之中了。 2.知理。名人關於修改文章的論述不少,其中不乏精闢的見解,我們不妨發動學生搜集那些淺顯易懂的修改作文的名言警句)「寫得好的本領,就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領。」(契訶夫)「必須永遠拋棄那種認為寫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這還不夠。」(托爾斯泰)讓學生搜集並學習名人的話,是借名人的嘴來說理,這同樣可以誘導學生參與修改作文的活動。 二、興趣激趣引趣 1.激趣。根據小學生好表揚的特點,我採取寫評語鼓勵的方法激發學生改文的主動性,培養學生改文的興趣。在學生的作文本上,我不僅評點立意、選材、構思,還抓住學生修改中的閃光點,寫些鼓勵性的評語:「這句話改得真妙,說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學生。」學生從這些評語中品讀出老師對他們的愛。一個學生曾在日記中寫道:「……讀到您贊揚我作文修改得好的批語,心裡比吃了蜜還甜。以後,我會更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請放心吧!……」.借榜樣激趣。一是把以往若干個校友修改的原稿裝訂成冊,二是把以往一個學生同一篇作文的所有修改稿裝訂成冊,讓學生傳閱,並組織學生談感想。這種榜樣,學生可感、可信、可比、可學。 2.引趣。先在小范圍內啟發幾個學生修改作文,然後張貼出抄正稿和修改的原稿,再請學生參觀議論。學生一對照比較,看出修改後的作文有了明顯的進步。結果,先走一步的學生嘗到了成功的樂趣,還引得其他學生躍躍欲試。 三.示範試改評改讀改 1.下水示範。俗話說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在引導學生學習修改作文的初始階段,老師要下水示範,帶學生走一程。具體做法:是把某個學生的某篇習作片段抄在黑板上,用彩筆修改給學生看,並且簡單地說明修改的方法。 2.講評試改。即老師把某次習作的主要問題梳成辮子,進行講評。這種講評有時著重評遣詞造句及文采,抓語言關;有時評選材、立意,抓審題內容關;有時評構思,抓篇章結構關。這種評講,給學生指明了修改的方向,減緩了學生修改習作的坡度,為學生修改作文鋪好路,架好橋。 4.先讀後改。方法有三:一是默讀改篇章,。二是朗讀改語病,三是指讀改錯漏。 四.互改即改多改新改 1.結對互改。俗話說,旁觀者清,修改習作亦然。除了可以採取發到誰的就改誰的習作方法外,還可讓學生結對互改互批。老師把修改權還給了學生,學生很有新鮮感,他們懷著好奇心,以主人翁的態度當「小老師」,因此,審視同班同齡人的作文來,格外認真投入。這樣,既訓練了批改作文的能力,又體驗了批改作文的艱辛,還培養了認真負責的精神。 2.即寫即改。這是要求學生作文時,先一氣呵成,寫後就改,還要適當寫眉批,即要學生在批改欄內寫出修改的理由,引導學生深思,知其所以然。通過前幾個步驟的改文訓練,這時放手讓學生修改習作,學生較容易發現習作的毛病,改起來尤其用心。 3.一文多改。任何能力的形成,決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文章不厭百回改」,我要求學生一文要多次修改,反復進行「深加工」。學生隨著知識的拓寬,認識的提高,對自己的習作也會產生不滿足感,會不斷給自己的習作修改、雕琢、潤色。 4.舊作新改。就是學生升上六年級後,以現在的認識水平去修改各自在三、四、五年級寫的作文。學生在看自己舊作時,驚喜地發現自己的作文素質提高了。這時,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積累和修改能力,所以改起舊作來得心應手。 指導學生自己改文,不是說老師可以「清閑」,相反地,老師依然要發揮主導作用,做好艱苦的「教練」工作:一要根據學生能力的差異性,注意因材施教;二要講究要求的階段性,做到循序漸進;三要發掘學生改文的主動性,激發創造精神。實踐證明,只要老師常抓不怠,學生常練不懈,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一定能日漸提高。 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認識到: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要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從基礎抓起,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㈡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我們要逐步培養小學生自主修改習作的好習慣,採取多種方式,全面提高小學生自主修改習作的能力,讓小學生樂於修改習作,通過修改習作不斷提高習作水平。
一、曉之以理,導之以趣
1.講述經典故事。在我國的文學長河中,有許多修改文章的精彩故事。唐代詩人賈島「推敲」的典故,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煉字的故事,可謂感人至深。我們可以利用班隊會,把這些故事講給學生聽;並讓學生搜集這方面的故事,舉辦故事會。久而久之,古人修改文章的做法就會感染小學生,小學生就會主動地嘗試修改習作。
2.學習古人關於修改文章的詩句。唐代的盧延讓在《苦吟》中寫道:「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修改文字,苦思良久;賈島在《題詩後》中寫道:「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動人之句,需要花費一兩年的時間,何況我們小學生呢?讓學生搜集並學習古人的詩句,進行交流,引導小學生參與修改習作的活動。
3.採用鼓勵性評語激趣。我經常採用鼓勵性評語激發小學生修改習作的主動性,培養學生修改習作的興趣。在學生的習作本上,我抓住小學生的閃光點,寫到:「這句話修改得更簡潔了,你是個精益求精的好學生!」「這個結尾修改得更精練了,為你喝彩!」這些鼓勵性評語投其所好,收效顯著。我們把情感傾注筆端,化作熱情洋溢的批語,很容易激發小學生修改習作的積極性。
4.採用修改前後的習作對比激趣。選取幾個學生的習作,把修改前後的文稿一並展出,再請學生參觀議論。學生逐一對照,很明顯就可以看出同學習作的進步,引得其他學生主動修改習作。
㈢ 淺談小學高年級學生如何自主互助修改作文
古人雲:「三分文章七分改」「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厭百回改」。然而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寫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下過功夫。
記得葉聖陶先生曾指出:「『改』與『作』關系密切,改的優先權應該屬於作文的本人。」所以我在想,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自改的能力。但是我們傳統的作文教學向來是「學生寫教師改」——學生「奉命寫作」,教師不分晝夜的改得「滿篇見紅」。這種做法我覺得是一種越俎代庖的做法,是教師代替學生想,代替學生表達,教師改得滿篇紅學生反而不去認真看、認真思考自己為什麼寫得不好,自己錯在哪裡,對學生沒有多少切實有效的幫助。要改變這種局面就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習的主權還給學生,把批改習作的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習作修改的活動中。
修改文章的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對指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上做了嘗試。以下是我指導學生修改自己習作的一淺見。
一、激發習作修改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不少教師用一些中外名作家推詞敲句的經典故事感染學生,確實鼓舞了學生修改習作的信心。學生渴望成功,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習作修改的積極性。面對學生的自主修改,教師要「大張旗鼓」地表揚,適度地放大「閃光點」,學生有了快樂的成功體驗,就會「漸入佳境」,養成自覺修改的習慣。
二、教給習作修改的方法
修改習作需要引導,教師要清晰《標准》關於習作教學的年段目標,不空洞講解作文的修改技巧,不急於求成。在一次次修改的實踐中,滲透修改的方法。首先,仔細研究「修改標准」。每次習作都有具體的要求,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必然在要求的驅動下組織材料,選取習作內容。那麼,習作修改也要「有法可依」,那就是習作要求。引導學生審視自己的習作,是否符合要求:哪些地方寫得好,哪兒還需要改進。每次修改抓住「一點」,逐步提升學生的修改能力。其次,有效利用「讀」。語句是否通順,標點是否正確,在一字不落的「讀」中就會顯現出來。針對習作要求,反復閱讀,用心揣摩,發現自己習作的「得意之處」,挖掘習作的「不盡人意」之處,進行修改。再則,充分利用「範文」。有的學生面對習作,會感到束手無策,教師要適時地為學生提供一些「範文」,讓學生從範文中獲取一些表達的智慧和修改的靈感,提高修改的質量。
三、實施多元評改的方式
修改習作,不僅僅是學生的自改,還可以進行多種評改,習作評改主體應多元化。學生互改,學生既是作者也是讀者,在相互的學習、欣賞、修改中,可以取長補短;師生共改,在教師的引導下,會更集中快捷地發現習作的優點和問題,這在剛開始指導學生修改習作時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我們還可以拓寬習作的修改范圍,如家長點評,網路評改等,只要能使學生感受到習作修改的樂趣,達到「文不厭改」「欲罷不能」的境界,能夠對學生習作起到促進作用,我們都可以嘗試。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修改習作,不但讓學生處於主動的地位,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與能力發展,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教師也能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用更多的時間去鑽研教材,探索教學新方法。
㈣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44
研究背景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現在有許多學生寫完作文後,擲於腦後,不願修改,即使部分學生願意改,也缺乏一定的方法,這樣哪怕寫完一篇又一篇,也很難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當前小學生在寫作時存在大量問題,具體表現在:
1、老師重視作前指導,忽視了作後指導。
2、學生缺乏修改習作的意識、興趣。對習作興趣不濃。
3、缺乏修改習作的方法。
4、老師無法從「精批細改」作文的傳統做法中走出來。
5、學生平時的閱讀少,積累少,學生的作文寫作思維不夠開闊,語言不夠精彩等。
鑒於以上原因,我計劃以此課題為突破口,對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的深刻、系列的研究,大面積的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研究意義
小學生是作文能力,也就是表達能力形成的最黃金階段7-13歲的小孩子應該重視寫作能力的培養,當然,這得益於他的閱讀量和詞彙量。快樂階梯作文的少兒教育專 家孫教授曾經說或,小學生在培訓作文的時候,不僅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更是對孩子潛能的開發和引導,如「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寫作基本能力培養。所以,自己修改作文也是作文培訓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自己修改作文就是讓學生通過自我實踐、自我反饋,發現並解決其中的問題,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同時也養成了良好的習作習慣。在作文批改中,加大學生全體參與力度,是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措施。
培養: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進行教育和訓練;使其成長。
自主修改作文能力:通過研究使學生能夠通對自己的習作進行有目的有步驟的修改,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助修改作文的能力。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課題研究的步驟
(一)、准備階段(2014年4月-5月):
1、調查研究,選定有價值的研究課題。
2、學習小學語文課程標准及有關著述。
3、搜集相關資料。
4、研究怎樣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制定實施方案。
5、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二)、實施階段(2014年6月-2014年10月):
1、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並深入實踐研究
2、制定標准和要求,引導學生自主修改作文。
3、完成階段研究報告,進行階段成果評估。
(三)、總結階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
1、對課題全面總結、搜集和整理研究資料,
2、撰寫專題研究實驗報告,
3、申報課題結題。
㈤ 讓小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快快快!!!!!!!拜託了!
——淺談小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指導
內容摘要:長期以來,都是學生作文教師批改,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客體地位上。作文批改收實屬勞而無功。怎樣減輕教師負擔,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呢?本文從讓學生認識修改作文的必要性、教給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方法、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訓練步驟、教師指導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操作程序四個方面談了自己對教師如何指導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認識。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新課程標准、自主修改、教師指導
教育家魏書生老師曾說:「教兩班課,每班作文都收上來,就是兩座大山。老師們說,愚公移山,還感動了上帝派神仙把兩座山搬走了,可我們面前的這兩座山搬去又搬來,真不知何年何月是盡頭。」作文批改是一個很頭痛的問題,它困擾著語文教師們。
長期以來,很多情況都是學生作文教師批改,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客體地位上。這樣就使學生認為,批改是教師的事,與自己無關。其結果是:學生寫完作文後,把筆一丟:大功告成,讓老師改去吧!教師精批細改了,學生並不完全理解教師的用意,即使學生能看懂教師的批改說明,未必就能轉化為學生作文的能力,何況有相當一部分同學瞥一眼分數,就束之高擱,再也不過問了,這次作文出現的毛病,下次作文又重犯了,教師還得這樣改。作文批改實屬勞而無功。怎樣減輕教師負擔,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呢?我認為,還得發動學生自己修改作文,和老師一起搬動作文修改這座大山。新課標指出:「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因此,我們必須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會修改作文。只有自己動腦思考,動手修改,才能切實提升文章的質量,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讓學生認識修改作文的必要性
1、告訴學生,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開采出來,要經過雕琢、磨礪等許多道工序的反復加工,才能製作成精美的器具。寫文章是一種復雜的創造性勞動,自然更不例外。「文章不厭百回該」,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在作文課上,多為學生講一些著名作家不斷修改自己文章的故事,用名人修改文章的實例教育學生。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里的「綠」字,賈島 「推敲」的由來……都是我國關於文章修改的的典型事例。據說,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這部長篇巨著,也曾先後修改過多遍。美國小說家海明威也說:「我把《永別了武器》最後一頁修改了三十幾遍,然後才滿意。我把《老人與海》的手稿讀過近二百遍才最後付印。」把這些故事講給學生聽,讓學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激發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認識修改作文的必要性。
2、告訴學生,修改文章是自己的事,是提高語文能力的必須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三四年級的學生,要「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五六年級的學生,要「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標准》還說:「不僅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內容和方法。要引導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在四年級下冊的作文要求里,就有5次讓學生「寫完後互相改一改」、「認真改一改」的字樣,由此可以看出,修改作文,不僅是老師的事,更是學生自己的事,學生只有學會自己修改作文,提高修改作文能力,養成自覺修改的習慣,才能寫好作文,提高語文能力。
二、 教給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方法
學生不是天生就會修改的,這就要求我們老師教給學生修改的步驟和方法。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修改作文,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學生在修改作文的訓練過程中,逐步養成修改作文的習慣,形成能力,提高作文素質。
教給學生修改的基本任務
告訴學生,修改作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把文章改得切題
作文初稿完成後,首先應檢查:作文的內容是否完全符合題目規定的要求。如果寫《我的同學》,就不能寫成自己和同學間發生的事,而應寫這個同學的特點,所寫事例也須是反映這個同學特徵或品質的。
把文章改得中心明確
課標在課程總目標里是這樣要求的:「 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雖然,新課標並沒有「中心明確」的說法,但寫一篇文章,總要讓人明白你想說的意思吧,你要說的是高興的事還是傷心的事,是郁悶的事還是憤怒的事?因此,修改時就要檢查:所選內容是不是自己想表達的意思,自己想表達的意思是否說清楚了。
把文章改得條理清楚
推敲文章的結構安排,是作文修改的重點,也是難點。對這方面的修改,首先求「通」,再求「巧」。求通即作文時要求做到思路通暢、條理清楚、重點突出。修改時檢查:整篇作文有沒有一定條理,有沒有顛三倒四的地方,有沒有前言不搭後語、不連貫的地方。在「通」的基礎上,還可「求巧」,求巧即要求結構巧妙,行文講究一定技巧。在小學階段常用的寫作技巧有:前後照應、開篇點題、結尾點明中心、倒敘法、對比法等。修改作文時可讓學生試著運用這些寫作方法,使文章更活潑生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把文章改得文通字順,標點、格式正確
文章是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的。一般地說,人們思維的速度快,而書寫的速度慢,書寫趕不上思維。我們中國人使用的漢字,數目多,筆畫多,難認難寫。這就是思維和書寫的矛盾更大了。寫文章時,學生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思考內容上,因此,對文字、語句、標點和格式難免有疏忽,留下或大或小的錯誤。特別是小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還不強,這些方面出現毛病的可能性就更大。所以,小學生作文的自我修改,就更應重視這方面的問題。
這是「求順」,在求順的基礎上,還可「求美」,即在語句流暢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錘煉語言,使語句形象生動。
2、教給學生修改的基本方法
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1)增加:內容不具體的要增加,要寫具體;
(2)刪除:刪去重復啰嗦的內容;
(3)調整:條理不清楚、語句顛倒的內容要調整;
(4)連接:不連貫的地方要連接成連貫;
(5)改正:改正錯別字、不恰當的詞、標點符號和不通順的句子。
教給學生修改符號:(1)刪除號
(2)換位號 (表示句子、詞語的左右互換)
(表示詞語左右互換而中間詞語不動)
(3)移位號 (表詞語、句子、段落移到指定處)
(4)增補號 (表增補的字詞句標點)
(5)復原號 (表原來刪錯改錯,現需保留恢復,用在字詞句下面)
(6)右移號 (表向右移兩格)
3、教給學生修改的方式與步驟
修改文章按修改方式分,一般可分為二種:一種是單一性修改,另一種是綜合性修改。單一性修改就是按照是否切題,中心是否明確,選材是否合適,條理是否清楚,以及字詞句、標點和書寫格式是否有病,逐項修改,一次只從一個方面修改。好處是:目標單一,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項上考慮得細致,不易漏掉問題;缺點是費時費力,比較麻煩。但對初學修改的小學生來說,這種方式不僅易學,也很有必要。
單一性修改,一般地說,是先從大的方面著手,然後再看字詞句。如果從字詞句入手,改後才發現在選材、結構方面有大問題,那麼前面的修改就白做了。
也就是說:必須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進行。
①考查、深化立意。古人曾把文章的立意比作軍中領兵的將帥,沒有將帥的軍隊稱之為烏合之眾。因此修改文章,首先應抓住這個「意」字。指導學生修改作文首先要考查、評改立意,看「意」是否立得對,立得明。有位學生在《我的爸爸》中寫了一件這樣的事情:有一次單元考試,「我」只得了五十分,爸爸憤怒地用竹枝抽了「我」一頓。文章只注重描寫爸爸如何打「我」,雖然寫出了爸爸嚴厲的性格特點,但沒什麼意義。經指點,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習作「意」在反映一種特殊的愛——「打是疼,罵是愛」。據此修改作文,對爸爸打「我」之後的表情、語言、動作進行了詳細的描寫,文章的立意變得清晰了。由此可見,修改文章「並不是雕蟲小技」,其實是「修改思想」。教師對學生不斷地進行這方面的訓練,能加深學生對生活的認識。
②審核、取捨材料。小學生由於閱歷膚淺,觀察不仔細,頭腦中儲藏的材料貧乏,作文常常是套話連篇,假話嚇人。寫好事,只局限在「讓座」「拾金不昧」的虛構中;寫人物面貌,千人一面;寫人物語言、萬人一腔。這是極不可取的,對材料的審核,一是求「實」,二是求「新」。材料必須真實,否則,更談不上新穎。我的學生在《作文報》上,《語花報》上發表過好多篇作文,被我選中推薦的,都是真實的。一次我讓全班同學以《一件 事》為題作文,有一位同學寫了這樣一件事:俗話說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小偷與老鼠一樣,既怕人,又怕光。可是,有的小偷,既不怕人,又不怕光。然後就寫了她去美琪學英語時,發現一位小偷用一把鉗子夾出了一位農民模樣的人的包里的一百元錢,恰巧農民發現了,這位同學正高興小偷被發現了,一定會被扭到公安局,沒想到那位農民不但沒大聲嚷嚷,還摸出5元錢給小偷叫小偷買煙抽,讓小偷把100元錢還給他,小偷很不耐煩,打掉了5元錢,在回龍灣站下車後,大搖大擺地走了。真是怪事!讓人不禁為現在社會中的一些不良現象扼腕嘆息。所以,寫作文,題目沒有新舊之分,題材卻一定要選取新的。
③審查、調整結構。小學生由於構思技巧不成熟,寫作時常常想到什麼寫什麼,即使列了提綱,也常常不順著既定的思路去寫。因此他們的作文初稿往往條理紊亂,詳略不分,街接不緊,結構鬆散。所以,推敲文章的結構安排,是作文修改的重點,也是難點。對這方面的修改,首先求「通」,再求「巧」。本學期第三次作文是介紹一種物品,結果有幾個同學的作文條理紊亂,重點不突出,比如有個同學寫桂圓,我讓他先介紹桂圓的外形,包括形狀,大小、顏色,再寫桂圓的結構(外殼、果肉、果核),再寫它是瀘州特產,人們如何製作、加工、保存桂圓等,一個方面一個方面地寫,一方面寫一段,條理就清楚了。他按所說去修改,作文面貌煥然一新。
④推敲、潤色語言。寫作是一種特殊的、高度緊張的精神勞動。為了保持思路的暢通,行文往往講究快,意隨筆轉,一氣呵成。因而語言文字的加工潤色較多地要由修改階段完成。就小學生的作文來說,語言的修改先得求「順」,然後再求「美」。有位學生在《我的妹妹》一文中有這樣一段外貌描寫「妹妹還不到1歲,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這里的外貌描寫的句子看起來很通暢,但卻欠生動具體,我要全班學生集體修改,改後的描寫為「妹妹還不到1歲,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睫毛,亮亮的鼻頭,櫻桃般的小嘴,又圓又粉嫩的臉蛋水靈靈的,真想上去咬她一口……」這樣一改,妹妹的外貌特點既生動活潑,又真實具體。因此對語言美的修改要當作重要內容來抓。
這是修改一篇文章的一般程序。
三、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訓練步驟
訓練學生自主修改作文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由分項訓練到綜合訓練。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老師是這樣說的:「我逐漸要求學生都能從以下10個方面寫出具體評語,每個方面給5分,滿分50分。①格式是否正確。剛入學,讓學生感覺寫作文、批作文都不難,只寫一條關於格式的批語。打開作文一看正確,便拿出筆,寫上批語:格式正確。批文用減分法,此項正確,此文滿分50分。②卷面是否整潔。這一條大家都能看出來。後進生批改別人作文卷面不整潔時,下次自己作文也要注意卷面了。③錯別字幾個。要將錯別字在原文處打上標記,並寫到批語處,再在後面寫上正確的字。粗心的同學挑不出來,我們就搞流水作業,甲、乙、丙、丁換著批同一篇文,甲發現錯別字為5個,乙發現6個,甲就要對為什麼漏掉這個錯別字寫100字的說明,若丙發現錯別字為7個,那麼甲、乙就要同時被追究責任,各追加100字說明書。這樣,使粗心的同學也認真起來,批改時,手裡抱著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錯別字。④有幾處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畫上橫線,寫出病因,再在後面的批語中,寫清病句幾處,每處減1分,減至5分。⑤標點符號有幾處明顯錯誤。有一處,扣1分,扣至5分。以上5條,都是寫文章最低的要求。學生經過三四篇文章批改實踐,就能掌握了。再過渡到後5條。⑥看文章中心是否鮮明、集中;⑦看文章的選材是否圍繞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實際;是否具有典型性。⑧看文章結構層次是否清晰,過渡是否自然,開頭結尾是否照應。⑨看錶達方式。⑩看語言是否簡練、流暢。」
四、教師指導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操作程序
我是這樣操作的:
1、範文修改,學習遷移,形成修改能力。
學生開始並不知道怎麼修改,此時,教師摘取學生作文中的句子或段落製作幻燈片進行集體修改,或者印發一篇學生作文,大家和老師一起修改。大家在修改中,學習修改方法。
2、學生自我修改
學生按照學到的方法,從整體到部分地進行初次修改,檢查自己的毛病。
3、互批互改。
在學生完成作文後,進行小組交換讀改活動(把學生分為三四個人為一組,每組里有上中下三個等級的學生),或者同桌互改活動。每個學生既是作者,又是聽者。這里生生互動,既是行為互動,又是思維互動;既有知識的交流,又有情感的交流和合作。有對寫作成功者的贊許,有對還需努力者的幫助……使他們在合作中取長補短。
4、組長批改
對於基礎較差的班級,或者開始學習修改時,也可以選派作文水平較高的同學為組長,承擔已經自改或互改後的本組同學的作文修改任務。組長除了修改,還要寫出簡要的評語。我要求他們:評語最好要提兩條優點,一條修改意見。
5、教師批改。
經學生修改後交上來的作文,老師不是就不過問了。我要再審閱一遍,對學生本人的作文以及組長的批改再作一番審視、評價。這樣,既減輕了老師批改作文的負擔,又訓練了學生自主修改作文,提升了學生學生作文能力,何樂而不為?我有五屆學生採用了此辦法,感覺效果還比較好。
● 面批面改。
在教師批改過程中,對問題作文還要面批面改,教師要求學生「念」。一路念下去,學生便會發現自己作文中的疏漏之處,主動修改。遇到需要改的地方就停住,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如「這兒的意思說清楚了沒有?」、「這個詞用得是否恰當?」等,和學生共同探討時要導在學生習作的關鍵處、疑難處。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到修改的方法,提高修改的能力。
當面評點應注意兩點:①指出學生作文中的不足後,由學生自行修改,自行選擇修改方法、修改內容,充分發揮學生修改的自主性。 ②修改要求因人而異。就一篇修改得一般水平的作文來說,如果是出自一個優秀學生之手,則認為「不夠好」,但如果出自一個後進的學生之手,則認為「不錯」。同樣一篇作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修改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教學實踐證明:作文不僅僅是讓學生「寫」完就了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改」。學生自主主修改作文,既能減輕老師負擔,又能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自主修改的能力,提高學生作文水平。不能否認,自主修改作文也會有弊端,特別是學生自立能力不強的班級。所以我們就要從小訓練,一點點地訓練。基礎較差的,我們就可以以好帶次。什麼事都可以習慣成自然,什麼事都可以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學生是會和我們一起搬掉作文修改這座大山的。
參考文獻: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 錢巨波《怎樣修改作文》
㈥ 如何培養學生自主評改作文的能力
古人雲:三分文章七分改。這個改,包括別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小學語文課程標准在小學階段修改習作方面也提出了要求:(三、四年級)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五、六年級)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結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激發修改的動機,培養自改、互改的意識
現在有很多孩子作文寫好以後以為大功已告成,疏於修改,以應付教師。教師要讓孩子們清楚的知道習作完成以後有必要修改,可以舉一些名家修改作品的例子,如賈島推敲的故事、王安石綠的故事、最後一分鍾仍修改的拜倫等,讓他們明白:世界上所有的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只有反復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語句、段落、情節改美,使自己的文章生動感人。讓其在反復修改的過程中領悟到:只要反復認真修改,就能把習作改好,從而激發其修改習作的主動性。毛主席說: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整個相互修改的過程客觀上講是一個學習、使用和自我提高集中結合的過程。它能促使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獲取信息、尋求答案,從而達到動腦、動手,勤於實踐的目的。
二、靈活運用批改手段,滲透自改知識
教師要適當指點學生學習自改。所謂適當指點,就是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批語是最好的對學生改文的示範。教師的批語必須明確、具體、富有啟發性,適合學生心理。或精批細改,為學生進行書面上的講解示範,使其加深對有關寫作知識的理解,明白有關批改符號,以師批生改,引導學生自己思索,自己動手修改,使其不斷積累改的經驗,明白文成於改的道理。或精批粗改,選有代表性的文章,讓大家討論,集體修改,領會文章的優劣得失,使其明白修改的目的、方向、內容等。或互批互改,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交流促進。或面批面改,有針對性地面授機宜,使其明白修改文章的原則和方法等。分步訓練,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改文能力,應從中、低年級開始,貫穿於整個小學階段,並依據《大綱》規定的各年級習作要求和各次習作訓練的不同要求分步進行。低年級,可側重於句子的完整性、連貫性方面的訓練;中年級,可側重於句子的寫具體和片斷的條理性等方面的訓練;高年級,則側重於篇章中的選材、結構及詞彙的活用、句式的運用、情感的表達諸方面的綜合訓練。整個修改訓練應分步落實,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既符合兒童心理認知發展的規律,又體現出知識、能力訓練過程的系統性和漸進性。在具體教學中亦可進行一作多練和一題多練。即將一項習作要求設計成多次習作訓練,使前次習作的修改和第二次習作的指導溝通,學生的修改訓練在連續的習作過程中進行。或將同一個習作題目要求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選材、不同的結構方法等進行多次習作、多次修改,達到提高修改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讀的指導,培養自改習慣
小學生剛剛開始自改習作,往往無從下手,如何培養習慣呢?葉聖陶先生認為:讀,對於修改文章是最為方便而且有效的。寫完一篇東西,念幾遍,對修改大有好處。好文章是念出來的。修改稿子不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在口頭上說說看。在講評課中,應要求學生採用自讀自改的辦法。可以先告訴學生:本次習作的要求是什麼,出示提綱,再讓學生應用四讀四步自改法自改習作:一讀立足中心看選材;二讀緊扣中心定增刪;三讀語序改病句;四讀修改標點與錯別字。在完成初稿後,要反復誦讀全文,看看習作是否符合本次訓練要求,語句是否通順具體,是不是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心中想要說的話是否充分准確地表達出來.這樣,在讀中找出存在的問題,並有所側重地針對材料選擇,表達方法,用詞造句,標點符號,行文格式等方面細讀深究,動筆修改,直至自己感到滿意為止.不管學生自改的質量如何,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自己的作品,不斷地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地修改,逐漸養成自改習作的習慣。四、互改互動,提高自改能力
有研究表明,小學生對自己的行為包括自己的習作,自我批評能力較差,但對別人的行為包括別人的習作,卻比較容易發現缺點,錯誤.再說,一個人由於受思維水平的限制,在認識能力上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對自己所寫的習作存在的缺點也難於修改得恰到好處.因此,在反復自讀自改的基礎上,同學們應充分發揮學習群體的作用,可自由選擇學習夥伴相互傳閱自己修改後的習作。此時可採用互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法是:(1)優劣互改互動,把優等文給後進生改,讓後進生有榜樣可學,知道自己的不足與差距。把劣等文給優等生改,讓優等生有施展自己才乾的機會,給他們以當小老師的空間與時間,在互改中提高自改水平。(2)小組多向互改,以四人為一組,一人讀自己的習作,三人聽後提出修改意見。習作者可與小組成員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在互評互改中不斷提高自改習作的能力。 通過自讀修改並傾聽了學習小組的意見,靜下心來,作一番深入地思考,認真進行分析,想一想應怎樣改才能更好地體現自己的寫作意圖。(3)自由組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修改,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對習作的認識、收獲和需要推敲的地方說出來。同伴間的了解最多、最真實。讓學生認真閱讀、思考、研究別人的習作,找出優缺點,汲取別人的精華,去其糟粕,這是一種平等的修改,學生沒有任何心理壓力,可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多渠道得到反饋,開闊視野,取長補短,達到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還促進學生自改習作能力的提高。
五、教師督導,激勵自改積極性1.引導學生養成自我閱讀和修改的習慣
當學生初步具備修改作文的意識和能力之後,教師就要及時地引導學生獨立修改自己的作文。一是每次初稿完成之後,不要求學生立即交給老師,而是讓學生自己反復閱讀,看看字、詞、標點符號是否有誤,句子是否通順,選材是否典型,描寫是否生動具體對文中存在的問題自覺地逐一加以修改,直到滿意再上交;二是對老師或同學批註過的習作細心體會,積極思考,認真修改,若有不明白之處,可與批註者切磋後修改,再將修改滿意的習作重新抄好。2.
激勵學生主動修改習作
學生學會了自改、互改後,教師不要再精批細改,要變替學生修改作文為指導學生修改作文和點評學生的修改,同時做好總評的工作:一是有代表性的批閱;二是全班總覽一遍,給予總評定。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寬容的態度來評價學生的習作和修改,用激勵性和針對性的語言進行點評,使孩子們始終保持撰寫及修改習作的興趣和信心。批語盡量用建議性的語氣,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文章好在哪兒,哪兒需要改,怎樣改。教師還要努力提供和創設條件,讓學生展示自己滿意的作品,讓他們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讓成功激勵成功。如及時把修改後較優秀的文章推薦到學校廣播站;鼓勵學生投稿、參賽;開展美文共賞活動等。當他們的作品被錄用時,不僅激勵被錄用作品的學生,還激發其他學生寫作和修改的興趣,因為寫作成功的同齡人就在自己的身邊。3.以讀促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在作文評改中,教師的朗讀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對寫作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充分利用自己的朗讀調動他們寫作和修改的興趣。每一次作文講評課,我都要讀一兩篇此類學生的習作。在朗讀前,先幫學生進行簡單的修改,朗讀時,師生共同進行現場修改。當寫作暫時有困難生聽到自己的習作竟然也被老師讀得有模有樣,也能得到同學們贊美的話語時,便鼓起了他們寫作和修改的信心,從而激勵他們自改的積極性。
大家都知道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因此我們應讓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參與習作修改實踐,培養自改作文的能力,養成良好的修改文章的習慣。葉聖陶先生曾經說,教師修改不如學生自己修改,自己修改不限於課內作文的,要養成習慣,無論寫什麼都要修改,把修改作文看做一種思維過程,養成自己修改的能力,這是終生受益的。總之,教師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具體得法的指導,讓學生既能發現自己在本次習作中不足或失誤,又能從別人的習作中吸取自己過去沒有掌握的精華,在每次修改前後的對比中,實實在在領悟到認真修改的好處,從而極大地提高了他們對修改的認識和興趣,逐漸內化為自覺的行為。
㈦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我們知道,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是作者自己真實思想的表達,修改文專章,實際上是修改思屬想。學生的作文老師改,免不了是一種越俎代庖的做法,是老師代替學生去想,代替學生去表達,不一定對學生有多少切實的幫助,也無法培養學生自批自改作文的能力。所以作為教師必須徹底解放思想,端正作文教學觀念,勇於創新,變教師為主的批改形式為教師指導下的學生批改形式,讓學生真正成為批改作文的主人。這對學生主體性的確立,對學生主動接受作文並提高寫作能力是很重要的。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師改文,業至辛勤,苟學生弗曉其意,即功夫同與虛擲。養成自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看來,我們必須變教師單向批改為學生參與批改,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使其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㈧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古人雲:文章不厭百回改。這個「改」,包括別人改,也包括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雖然有些好的文章是即興寫出的,是一氣呵成的,但更多的好文章是反復修改出來的。從古到今,反復修改而寫出好文章的事例不勝枚舉。修改這可算是寫好文章的一個很實用、很有效的竅門。語文新課程標准也明確指出: 「要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在蘇教版小學語文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十)中就明確提出培養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而在高年級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題目中要求學生作文寫成後要認真修改。可見,培養學生的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是當前作文教學中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然而,由於認識的偏差和受傳統作文教學的習慣做法的影響,在當前的中小學作文教學中, 「學生作、老師批」,「付出多、收效微」,「老師主、學生次」的習作評價現狀仍然占著很大的比例,不少同學寫好作文從不修改,而老師面對一大堆作文本,對每一篇作文從標點、字詞到句篇,從眉批到總評進行批改,總是盡心盡力,煞費苦心。但學生拿到作文本,關心的只是分數,看完分數,便束之高閣。結果雖然費時勞神,收效卻不大,從而導致作文教學陷入了困境。其實,要改變這一局面,教師就要明確的認識到評改不再是教師的專利。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第一、做到讓學生學會自評自改。學生在寫完作文後要對自己滿意的詞句段做上記號;對自己認為有創意的,可點出自己的創意之處,讓學生感受到習作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對自己的勞動成果有一種成就感;對自己不滿意的地方要認真修改。
第二、讓學生間互評互改。教師定期的組織學生同桌或同小組互讀、互評,對優秀處進行欣賞性評價,對有錯誤或有爭議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或直接進入商討,通過互相評改形成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圍。
第三、教師只評不改。教師點評的方式可以是符號式的,可以是文字式的,還可以把學生請來當面點評。點評過的習作及時發給學生進行再修改。關於習作的評分,實踐告訴我們,簡單地給學生評分、劃等只能挫傷學生習作的興趣,唯有點評才能真正引導學生思考,促進學生發展。
而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分步進行,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步:明確修改要求,教給修改符號。對於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習作,首先要讓他們明確到習作的內容要具體充實,語言要通順明白、平實樸素。在此基礎上,再求寫得生動,即先求「通」再求其「好」。具體要求如下
①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無病句、破句,重點對象描寫細致。對於文章中的病句、破句要修改,對於描寫不具體的事物,應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反復地、多角度、多層次地觀察,抓住特點,寫真實。運用正確的修改符號將文章中出現錯誤的部分修改清楚,使修改後的文章語句通順,沒有錯別字,沒有用錯的標點符號。
②修改作文,還要引導學生從文章的中心和是否表達個人的獨特感受、材料的選擇、結構的調整、文字的推敲等方面考慮。
第二步、通過集體學習,了解修改方法。修改作文的方法很多,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上,教師要有目的性地教給學生集中修改習作的方法。如:
(2)請教法。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自己作文中的缺陷自己看不出,而別人卻容易發現。所以,可經常把自己寫好的文章拿給同學看,讀給朋友聽,發現問題互相研究,意見一致後動筆修改;一時不能統一的問題還可向老師請教。
其他還如先增後刪法、分塊診斷法,比較法等都是能激發學生自改熱情的好方法。
第三步:集體修改作文,關鍵在引導。
讓學生參與習作批改,首先必須以教師精細的批改作示範,為學生的自改、互改打下基礎。也就是說先要老師示範引路。具體做法是:
1、把學生交上來的習作有選擇的選出幾篇,貼在教室的四面牆上,給學生一周的時間,讓他們隨時翻閱、隨時欣賞,品出他們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習作各一篇,並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寫出喜歡與不喜歡的理由。
2、教師把全班同學最欣賞和最不欣賞的習作或習作片段選出來,抄在小黑板上,課堂上引導學生,集體講評,進行詳細地批改,同時結合學過的修改方法進行修改。
3、教師引導學生比較習作批改前後的不同,並談談自己的感受,從而獲得反饋信息。
第四步:小組修改作文,適當給予指導。
通過老師的示範批改,學生對批改習作的各個環節有了印象, 這時放手學生自改,學生仍會感到無從下手,因此,很有必要設計一個指導的過程。先把各種能力搭配好的每4個同學分為一組,讓他們共同批改一本習作。學生在批改前教師會加以指導,提出如下要求:
1、各小組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讀,寫字速度較快的做記錄。初讀,小組內同學整體感知,找出一讀即出的問題和好的方面。細讀,朗讀的同學放慢速度,聽的同學隨時發問、隨時修改,做好記錄。品讀,對發表的意見反復推敲,仔細琢磨,共同商討,做出准確的修改建議。
2、寫好眉批、尾批。先在草稿紙上寫好,再共同修改,達成共識後謄在修改的習作本上。
3、各小組的同學簽上名字,以便同學詢問。學生批改時我會巡視指導,及時為學生解疑答難。然後對學生批改的習作進行查閱,了解情況。
第五步:同桌修改,關鍵在「扶」。
訓練學生自評自改習作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從教師的示範引路,到學生獨立批改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要為學生設計台階,拾級而上,才能真正達到學生習作不待老師改的境界。我又設計了一個「扶」的過程,讓同桌合夥完成一篇習作的批改,同桌同學按照已經掌握的幾種修改方法進行修改,你讀我聽,我讀你聽,相互交流,共同商討,把握不準的請教老師,改得盡善盡美後簽上大名。同樣老師對學生批改的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
第六步:獨自修改作文,關鍵時刻要放手。
當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步步訓練,掌握了批改習作的方法,有了一點批改習作的能力後,就可以放手讓他們獨自批改了。到了這一步,我要求學生完成習作後不急於上交,而是反復朗讀自己的初稿,邊讀邊改,至少改3遍,然後同桌互改,最後自願組合批改謄在習作本上的習作。獨自批改是學生修改習作的最高境界,達到這一境界,學生就可以長期受用,享用終身。
在所有的修改過程中,我要求學生用不同顏色的比做記號,要暴露修改過程,讓我了解其思維變化過程。為了培養學生自己修改習作的能力,我要求學生習作不打草稿,直接寫在作文本上,寫一行空一行。一般要求學生寫好後認真修改,但也允許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隨寫隨改。因此,要求學生書寫時字跡清楚、工整,改得能夠讓人看清、看懂,切不可亂塗亂改。這樣,交給我的作文都是不經過謄清的,我可以從中看出學生原來是怎麼思考的,後來是怎麼修改的,便於講評、分析學生寫作時的思維變化過程;同樣,也有利於學生今後反思習作的修改過程,比較修改前後的效果,從而提高自我修改習作的信心與能力。
在作文修改課上,我對學生的要求是「懂得發現美、共同來欣賞,懂得發現錯、一起來修改」。學生學會了修改,對老師的評改則相應提高了要求,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在評改中得以體現。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並非為了減輕教師的批改負擔,更非放任自流,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起始的自改示範,改後講評,兩次評分,都須精心設計,耐心啟發,悉心指導。更要通過長期多樣的訓練,採用精批細改,精批粗改,面批面改,小組評改,學生分頭批改和用電教媒體進行批改等形式。在評改練習中讓學生逐步養成邊讀邊修改的習慣,貫穿於整個作文教學中。
古人說:「三分貌七分扮。」我想只要我們堅持引導學生「三分文章七分改」,就一定能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