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課題小學快樂互動作文教學立項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語文知識和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教學。一篇好習作,可以瞥見一個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和能力的一斑。而當前小學作文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還沒有真正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很多教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師生在作文教與學中苦苦掙扎;二是小學生普遍對作文不感興趣。具體表現為:(1)假話、空話、套話現象嚴重,少的是自己的真情實感,不利於學生個性健康發展;(2)存在機械地模仿範文,背誦現成文章和「老師出提綱,學生填內容」,不利於開發學生智慧的潛力和培養他們創造性思維能力。可見,當前的作文教學少的是對學生主體精神的關注,少的是一份對學生的終極關懷。寫作沒有成為生活的真實需要。
針對以上問題和新課程標准最基本的理念,我們摸索出了「快樂作文教學法」。什麼是「快樂作文」?我個人認為:快樂作文是一種理念。一是變「要我寫」為「我要寫」。二是針對當今的小學生認為作文難寫,怕寫作文,通過一個時段的培養使學生愛寫作文、樂寫作文。三是通過寫作文,能使學生從中得到某種滿足和認可。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寫作,使作文成為生活需要,成為有趣的快樂體驗,從根本上還小學生作文教學的陽光和藍天。
新課程標准最基本的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而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基本體現。引導學生說真話、訴真情,自主表達、自由表達,從而實現快樂作文。
我們澮史完小自08年實施「快樂作文」教學以來,效果是明顯的。就拿今年的小考成績來說,我校的語文成績和該鄉的其它完小相比,平均漲副近兩個百分點,我敢肯定,這兩分就是作文分。今年按照局裡的計分辦法,我校採取了「抓兩頭,促中間」的戰略,對學生實行「分層優化」管理,結果在74個畢業生中,180分以上的優生37個,優生率達50%,及格率100%,及格率和我們的問題學生班有直接的關系,這里就不多說了,言歸正傳。
記得那是07年的冬季,教研室組織了一次觀摩學習,陳小娟老師帶隊,我和王更生、呂德生校長每人各領了幾個教師,到臨鋼小學,聽了兩節作文課,聽了他們的介紹,還帶回了兩本作文集。那一次,對我啟發很大。回來我就想,我本人喜歡寫作,何不發揮自己的特長,使我們的學生以閱讀寫作為樂趣,使我們的校園成為書香校園,使寫作成為我們的辦學特色呢。這一個個小計劃開始在我的頭腦中萌發,從08年春季開始,我們就一方面著手寫「快樂作文」的實施方案,成立課題研究小組,開始審報工作,一方面我給老師們上作文教學示範課,並要求語文老師寫下水作文,將快樂作文教學正式提到議事日程上。08年5月臨汾市組織了一次移動通訊杯書信比賽活動,我校幾乎人人參與,結果有64人被評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我校被授予優秀組織獎。這一來,大大激發了全校師生的寫作熱情。春天來了,老師們領著同學觀察校園內樹木的變化、各種昆蟲的活動;清明到了,我領著3—6年級同學給烈士掃墓,讓學生親身經歷活動過程;寒暑假讓學生寫見聞。這樣學生就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感想自發了。08年12月我校的「快樂作文」被中央教育科研所立項為「兒童快樂作文與語文課程標准深化研究」的子課題,類別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6年度教育部規劃課題。我是這一課題的主持人。本學期我寫了《九龍公園記》《澮史完小乒乓球比賽結束》等五篇下水作文,還把自己曾在市級以上報刊發表過的文章選錄下來,印發給每位教師,供師生們學習參考。其中,我在《德育報》上的一篇講給學生的故事,「只要一秒擺一下」不要說白的道理是,我們每天要懷著一種快樂的心情,做自己應該做的平凡的事情,曾激勵了一大批師生,孜孜以求,堅持不懈地工作和學習著。
每次作文我都要求各班把好的習作裝訂成冊,平時3--6年級教室後面都有優秀作文展示區,本周的作文夾上去,等下周作文課講評,這樣同學們可可利用一周時間互看互學,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早晚你漫步校園,會聽到朗朗的讀書聲,課間你徜徉其中,照樣會看到同學們互查互背的情景,這樣每天都有一股清清的書香彌漫著校園,就連開飯前的幾分鍾,住宿生都要積累,或背英語單詞,或記數學公式,或背成語或背古詩文,放學時,各班還要背當日的學習內容。慢慢地打鬧的同學少了,讀書積累的同學多了,「書香校園」的氛圍更濃了。六一節我們的活動主題是「書香校園、放飛希望」,低段的配音古詩文朗誦此起彼伏,中年級的成語接龍一浪高過一浪,高段的「明天我們要畢業」更是把活動推向了高潮。
更令人高興的是,我們全校同學參加了09年世界華人小學生作文大賽,有九名同學獲獎,其中一等獎兩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五名,九名教師獲優秀輔導獎。假期組委會還要邀請獲獎同學參加北京夏令營活動,獲獎作品還要結集出版,學生的寫作能力在不經意間彰顯出了強勁優勢。
對於作文教學我的體會是:四要,四堅持。
四要是:
『貳』 如何培養小學生寫作能力課題研究總結
首先,日記能鍛煉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學生在頭腦中本來構思好了作文的寫作過程,但是往往一落筆,就出現這樣那樣的毛病,有的錯字連篇,有的病句較多,語句運用不夠得體,直接影響作文的質量。但是語言的運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必須慢慢培養。堅持寫日記,日積月累,運用語言的能力必定會逐漸地提高。
其次,記日記能為學生儲存許多寫作素材。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有許許多多耳聞目睹的或親身經歷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這些事情中有很多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學生見聞的范圍很廣,可以讓他們把視角放開,不拘泥於身邊的瑣事,小到家庭成員,教師同學,大到社會他人,世界風雲。可寫景狀物,寫人記事,又可寫讀書筆記或摘抄名作。總之積少成多,天長日久,日記也就成了作文的寶庫。到具體寫作的時候,根據題目,取其所需,寫起作文就會得心應手,左右逢源。生活是多彩的,它豐富多姿地展現在我們每個人面前。學校家庭社會都會有時代的浪花飛濺,教師有目的的引導學生自覺地去觀察生活,觀察周圍的人事景物,學生就會發現一個個寶庫,就會有源源而來,取之不盡的作文素材。
第三,常記日記有利於提高表達能力。表達能力靠語言的積累和運用,而日記會促進語言的發展。因為寫人、記事都要運用語言,有了具體的事物,才會產生感情,有了感情才會產生要表達的慾望,這時語言才具有生命力。所以寫日記時要認真考慮怎樣用語言准確地表達思想感情,這就鍛煉了譴詞造句、煉詞煉句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記日記當中,往往會感到自己語言的貧乏,促使自己去學習語言,積累詞彙。如果你們在日記中下了真功夫,不但能使語言運用得更熟練,而且運用語言的技巧也會提高。
『叄』 如何培養小學生寫作能力課題研究總結
一、課題的提出
由於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我們的習作教學存在著許多不足,主題單調乏味,千人一面;內容千篇一律,空洞無物;語言眾口一詞,老調常談,如寫媽媽,就是深夜冒雨送醫院;寫同學,就是撿鉛筆、扶盲人……學生的習作缺乏童心、童真、童趣。再加上許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更多的是注重作文方法技巧的傳授,對學生習作的評價也慣於用成人的處世哲學和經驗,從原則和理論的高度提出種種苛求,要求超階段超目標,致使許多孩子面對習作無話可說,許多孩子懼怕甚至討厭習作。教師為應試而進行的機械模式化訓練,讓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缺少個性展現、缺少真情流露。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了「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嘗試在習作中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等要求。反復琢磨,就可明白課標旨在對語文教育人文性的充分關注,同時也強調了學生在習作素材積累方面的重要性。
二、研究內容
針對以上情況,我結合工作室提出的「關注讀寫,讀寫結合,提高學生語文能力」這一研修項目,以低中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試驗。
三、研究目標
以讀促寫,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讓學生能不拘形式原汁原味地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在習作中有話說,說真話,發真情,做真人,有創意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研究具體過程
(一) 積累——尋求源頭活水
葉聖陶曾說:「小學生學習寫文章是一種綜合訓練,文章寫得好不好,雖然「決定於構思、動筆、修改那一連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連串功夫之前還有許多功夫,所起的決定作用更大。那許多功夫都是在平常做的,並不是為寫東西做准備的,一到寫的時候就成了極關重要的東西。基礎結實,構思、動筆、修改總不至於太差;基礎薄弱,構思、動筆、修改就沒有著落,成績就很難說了。」這里說的基礎,就是平時的積累。小學生今天作一篇文章,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在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的積累。平時積累充實,習作就不會感到難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荀子在《勸學篇》中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的學生就是缺少對語言文字的積累,有見聞寫不出;有想法大腦空白。他們的生活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可是,他們常常感覺無事可寫,無情可抒。積累是習作的基礎,是創新的源泉。為了豐富學生的積累,我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閱讀積累
①、以課堂為「主陣地」
學生的學習離不開40分鍾的課堂,學生一天的時間大部分在課堂上。立足課堂,重視課本的閱讀教學是我們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眾多專家深思熟慮、精挑細選出來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上乘之作。我們學校要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要書聲琅琅,每一節語文課都要扎實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每一節語文課都要緊扣單元訓練重點,讀寫結合有效指導單元習作。在閱讀教學中,藉助課文這些經典之作,積累語言,培養語感,學習寫作方法,是提高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在低年級教學中,主要以培養學生在閱讀中認識字詞,理解字詞、積累字詞的為教學重點。教學時盡量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訓練學生聽詞、寫詞、說句、造句的語言基本功。低年級的大部分課文朗朗上口,童趣盎然,在40分鍾學習中,利用多種朗讀形式力爭引導學生背誦積累。隨著學生進入中年級的學習,我除了關注學生在詞句上的積累外,還讓學生掌握「讀書三法」:初讀、細讀、精讀。要求初讀知意,細讀悟情,精讀品文。讓學生在這樣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學習中,理解課文,積累語言,學習寫法。
②、以課外為「百寶箱」
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語言積累僅僅靠課內是不夠的,課堂之外有萬水千山,課本之外有萬紫千紅。葉聖陶先生在50多年前就說過「但憑一部國文教材,是夠不上反復歷練的。所以必須在國文教材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
a、 推薦好書,好書大家看。學校圖書室經過改革以後,學生借閱圖書非常方面,於是我讓學生每周爭取讀完一本書,盡量做好讀書筆記,中年級的讀書筆記主要是讓他們摘抄自己所喜歡的詞句或段落,如果喜歡的內容太多,不能原文摘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理由用語言表達出來。班級以每周一下午第六節課作為是「好書推薦課」。在這節課上,我讓孩子把自己一周以來所讀的好書向全班同學推薦,推薦形式主要是朗讀精美句段、介紹書的內容,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演,這樣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讓學生有讀有感有積累也有收獲。
b、黑板一角,采蜜大比拼。我充分利用教室後面供學生布置學習園地用的黑板,把黑板空出一定的位置,每天由學生輪流推薦十個好詞或兩三句好句,推薦者早晨到校板書好,其他人到校後用采蜜本記下,然後在晨讀時進行背誦比賽。由於每天積累的數量不多,學生都能及時掌握。有時,在語文課開頭,我還會和全班學生一起品評好句,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內涵和表達方法。
c、圍繞專題,拓展閱讀。結合課文專題閱讀,根據課本的專題組織單元的編排特點,如:三年級的名人故事,中華傳統文化,愛的力量等等這些專題,我在進行這些單元教學時,都適時地安排學生拓展閱讀,這既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也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視野。
2、生活積累
「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創作的源泉來自於生活,沒有生活的閱歷寫出的作文猶如乾枯的鮮花,浮誇的假花,缺少自然情感的清香之氣。
① 藉助課堂,激發觀察的興趣。
生活就是一個萬花筒。我們的孩子每天都處在校園、家庭、社會生活中。走在上學放學的路上,在學校、在家裡……每天所看到的事物何其多,但許多孩子缺少一雙會觀察的眼睛,於是,習作蒼白,內容空洞。我緊扣課堂這個陣地,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將語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如在學習了《美麗的小興安嶺》後,我就引導學生思考,校園一年四季景色的不同以及我們鄉村四季景色的變化。由於我們的孩子都生活在農村,對學校和鄉村的自然再熟悉不過。於是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夏日驕陽似火,綠樹成蔭;秋高氣爽,五穀豐登,等豐富的說法。
② 走進生活,養成觀察的習慣。
我一直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日記並不一定天天寫,而是哪天記憶深刻就哪天寫。這樣,從思想上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為了讓學生養成觀察和記錄的習慣。我的第一步是緊扣單元訓練,讓學生有法可依。如二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是「找春天」。於是,我就帶領學生首先在校園尋找,在找中指導學生觀察,然後在課堂上說、評、改。這樣學生掌握了觀察方法。然後放手學生課外尋找。一周的日記內容以「找春天」為主題。於是就有了「春天來了,滿山遍野開滿了黃黃的迎春花,她吹著金色的小喇叭,告訴人們春天來啦。」「春天來了,我家門前的桃花開了,粉紅粉紅的,像給桃樹穿上了一件花衣裳。」……這樣詩一般的語言。第二步,擴展活動空間,讓學生有事可寫。許多孩子由於缺少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提起筆來總是無從下手,讓他寫日記更是有如攀登蜀山,不是寥寥幾筆就是東拼西湊或抄襲,敷衍完事。於是,我以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為素材:如運動會、慶六一、衛生大掃除,學生的課間游戲……這些都是學生親眼所見,親身體驗的,讓他們適時進行日記,學生就會有事可寫,有感抒發。第三步,從小處著手,讓學生自我提高。有了前面基礎的引導,學生已經踏入了觀察的大門。在中高年級,我就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生活,描繪生活。告訴他們從生活中常見的小現象、小問題、小游戲、小發現、小煩惱、小秘密、小事情以及讀書的感悟入手,及時記錄下來。
(二) 口語交際——提供厚實基石。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他能讓學生自信心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得到提高。有效的口語訓練,不但能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而且還能豐富學生們的寫作素材,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使他們具有逐步認識事物的規律,從而能准確地表達所見所感。
1、緊扣教材展開訓練。萬變不離其中。學生接觸最多的是教材,口語表達的訓練離不開教材。平日,抓住教材中的插圖、精彩處、空白點、趣味性引導學生模仿、想像、復述、延伸。如一年級的《識字四》,學生仿說:猴子樹上盪鞦韆,小牛草地吃青草。三年級的《小攝影師》,有這樣一段話「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引導學生想像,接著往下續編故事。學生的想像力一經啟發,有的孩子想像小男孩經過努力,最後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心願,整個故事內容都滲透著一種無比滿足的喜悅;有的孩子想像小男孩後來發生了意外,是他的好朋友幫他完成了他的心願……
2、聯系生活展開訓練。生活是語文的世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一切現象都是口語訓練的良好素材。同學之間發生的不愉快,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電視上的熱點新聞都可以作為交際的素材,這樣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積累寫作素材,而且還能讓學生的傾聽表達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 個性習作——給予展現舞台。
個性化習作就是要學生用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真實自然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習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1、內容開放,富有個性。在習作內容方面,讓學生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所寫內容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盡量少寫讓學生無話可說的命題作文。教材中的作文練習與學生的實際相聯系就寫,與學生的實際遠離的不寫。每一個學生可以在主題活動的范圍內,根據自己的體驗和靈感自由選擇。如,三年級上冊園地二要求寫一個熟悉的人。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的選題各具特色。有寫同學、老師的,也有寫家人或鄰居的,題目有「我的xx」「他(她)真好」「我喜歡xx」「xx,你這樣做不對」……從一個個題目中就可看出學生的思想,學生想表達,想交流的願望,他們既可以歌頌真善美,也可以批評假惡丑。在本次的研修過程中,我摸索出了一套習作內容集。季節集:按季節的變化,觀察大自然中的景物,寫寫觀察日記或寫景文章。活動集:有活動就有體驗,有體驗就有感受,及時記錄所見所感。如學校舉行的運動會,寫寫表揚稿,贊贊某個人,描描活動場面。人物集:觀察同學,老師及身邊熟悉的人物,感受人物特點。感動集:用心體會親情、友情,抒發對世間真善美的贊美。小事集:生活中的煩事、趣事,開心事、後悔事……傾訴集:「xx,我想對你說。」「xx,您不能再xx了。」……把自己的願望、渴望盡情抒發。想像集:編故事、想未來。每一集內容都建立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學生能用眼看到,用耳聽到,用手摸到,用心體會到,因而,寫起來得心,寫出來真實。
2、方法開放。用學生願寫的方式。沒有提綱,沒有框框,沒有不合時宜的技法指導,鼓勵學生運用個性化的語言,使用個性化的表現手法,去反映個性化的生活經歷,暢談個性化的認識感悟,抒發個性化的體驗和感受。低年級,可用圖畫或文字,以及文字和圖畫相結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思。中年級,可以用兒歌、日記等形式來體驗作文的樂趣。
3、評價開放。
① 改變評價人員。 鼓勵學生參與作文評改的全過程,使每個學生都成為評價者。我採用「自我賞識」、「小組賞識」「教師賞識」等方式去發現孩子習作中的亮點,賞識孩子們的創造性。因人而異,不同水平的學生不同要求,設置寬松的評價環境,力求人人參與,人人成功,人人進步,力爭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習作能力,增強每一個學生習作的自信心。
② 改變評價形式。習作再不是優秀者的天下,每個孩子都可以品嘗愉悅。我把學生的習作進行分級分項要求,有「最佳習作」、「最佳開頭、」「最佳結尾」、「最佳標題」、「我最喜歡的小作者」、「最大進步」、「最美語句」等獎項,獎項越多,成功者便越多,爭取人人拿獎,人人成功,既增強了習作的愉悅感,也促進了作文良性循環。為了激勵學生更好的進步,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這些獎項內容製作成一份份班級習作簡報,供全班同學傳看。這樣,每個孩子都有展示自己、證明自己的機會,習作的興趣高漲。
五、研究所取得的結果
1、學生閱讀興趣和習作興趣增強。現在,學生對作文課及閱讀興趣明顯高於實驗前,家長普遍反映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提高了;學校隨處可見捧書的學生。較大部分學生在閱讀後主動做筆記,咬筆桿的同學越來越少,許多同學願意把習作拿出來讓同伴和老師欣賞、評改。這項實驗工程從「啟動」到「竣工」,極大地挖掘了學生閱讀及習作潛能,增強了學生發展的後勁。
2、學生觀察能力和習作能力提高。課堂上,學生積極配合老師,常根據課文的需要續寫片段,填寫空白,改寫詩歌,想像場景等。日記篇幅不再「短小精悍」,習作語言不再匱乏、生硬。
3、通過研修,我在習作教學理論和實踐能力上得到了提高。為了習作研究順利進行,我閱讀了一本又一本與閱讀習作相關的書籍,學習了一位又一位名師的閱讀、習作講課,開展了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課,通過不懈努力,以前對習作非常迷惘的我逐漸探索出習作教學其實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六、研究存在問題
1、由於學生的生活環境、個人學習能力的不同,學生的語文素養也不一樣,他們的語文學習水平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如何進一步提高相對能力較弱的學生的習作水平,仍是我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2、在習作教學中,如何處理習作指導與習作個性化的關系,還需要進一步摸索下去。
『肆』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寫作能力小課題方案
對於農村小學教學來說,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為了寫好作文,師生們都付出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究其症結所在主要是作文教學問題。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小學生作文能力是器語文素養的重要體現,而作文能力水平又直接取決於學生認知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綜合性較強,故而作文訓練難度大,尤其對認知能力相對較弱,信息獲取、儲存少的農村小學生來說就更困難。基於這種情況,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作文能力呢?我根據自己在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我認為要想提高農村小學生的作文能力。首先從如下幾點入手
一、 從朗讀課文訓練說話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大家都知道,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延續。鞏固和發展讀不僅能獲取寫作知識,還能用來指導寫作練習和實踐的重要途徑,同時朗讀也是學習普通話、規范語言訓練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學低年級學生說話常常斷斷續續、表達內容不完整。那麼我們在訓練學生說話時,可以根據低年級教材和學生口頭的特點,指導學生在朗讀課文時,不僅要求會讀、讀准、讀流利,而且我們還一邊指導學生把話說好、說得具體、形象、生動、句子富有變化。這就要求我們要緊密地結合閱讀教學。那麼如何才能讓學生說得具體、形象、生動呢?我們可以根據課文中的閱讀教材要求學生讀出課文中的人物的情感, 要不斷使學生從不同的課文或閱讀教材中感知不同場合人物的語言變化。並要求反反復復做到這樣的朗讀訓練、積累,這樣一來學生的說話大膽了,說話的能力也就逐漸提高表達內容就會變得完整和連貫。因為只有使學生口頭表達通順完整後,把自己說的話寫下來,自己就感覺有東西可寫了,同時寫出來的作文也會語句通順、內容完整。因此,我認為要想提高農村小學生作文寫作能力就必須從注重學生的說話能力的培養。
二、 從觀察插圖訓練說話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我看來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思維能力比較弱,他們口述一件事情或描述一個事物的特徵或者一個故事的情節可以說是比較困難的。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僅要注重閱讀教學,還要重視直觀教學。例如:在課文教學中指導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練習說話,在指導學生觀察插圖時,首先要求學生從總體上觀察圖上畫了些什麼?接著要求學生把看到比較零碎的東西根據順序連起來,了解圖畫上的內容,然後再讓學生組織語言,按自己看到的、組織起來的東西順序地表達出來,寫出來。如:在小學教材二年級中有一篇《美麗的公雞》是一篇訓練學生說話能力的教材,「公雞」學生隨時可見,張口就可以說出它的摸樣來。但是我們要求學生把它生動、形象,有條理完整地說、寫出來那就困難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時,先指導學生把幾幅小圖畫的含意連起來說出整個故事。就這樣圖文結合、學生通過直觀了解圖意,說出的內容就不僅會完整、也能具體而有條理了,那既然能說出來了,寫出來那就不是問題了。所以我們要注重直觀教學法,從指導學生觀察插圖訓練說話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有一點我必須提醒大家的是所用的教材、插圖必須要簡單、容易懂、常見,這樣便於觀察,為學生所喜愛的、這樣才能使學生興趣地投入學習,調動學生說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使學生達到提高寫作文的效果。
三、 教會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引導學生體驗農村生活
要求寫好作文,積累是基礎。因此要教會學生寫出有實在的內容、又有真實的感受和讓人看後感到耳目一新的文章來。首先,指導學生主動地積累一定的寫作素材。農村小學生寫作文很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素材很多,不願積累,下筆困難。對於這種現象,必須把握好學生的心理,鼓勵和引導學生用敏銳的眼光多留心觀察農村周邊的生活,勤積累、多記錄、善思考。比如:在寫《我的家鄉》一題,在寫之前要讓學生多渠道來完全了解自己家鄉的地理位置,物產特色,人文景觀等。可以通過請教別人、查找資料,和自己長期的觀察了解,這樣就能獲得大量生動記實的材料,並用筆記錄下來,避免學生在寫作中說假話、空話,同時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鍛煉是很大的幫助。所以,要引導學生去體驗生活,然後把體驗到的生活信息再反復體會,,最後轉化成可儲存的信息置放於大腦中,這種信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通過教師對學生反復的循序漸進的教育。接下來,就關繫到了學生的心態問題,也就是學生主動與被動的問題。小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較敏銳,雖然不可能要求學生把每天的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因為這樣會導致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但作為語文老師,就得提醒和鼓勵學生有一定的材料篩選能力,也就是教學生選擇獨特的、難忘的、有價值的材料。積累的可以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一個生活的片段,一個村莊的角落,也可以是一種稍瞬即逝的靈感,一個沒有做完的美夢,還可以是一首沒有寫完的歌……把它們納入個人的「生活倉庫」儲存起來,這對將來的寫作會有積極地幫助。積累要是很空泛,學生將失去信心。因此,作為作文指導老師,在班級里要定期開展「積累生活素材比賽」,這不僅能調動學生積累的激情,使學生能彼此分享積累成果,從中得到樂趣,還能在無形中使學生感受到自然生活的美感,這從幼兒心理學的角度來考慮,更容易拓寬他們心靈思考的尺度,因此,學生會由不願意留心觀察到主動地用心思考。
作文既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也是表達能力與認識能力的綜合訓練,有些同學認為不用這么麻煩,死板地去多掌握些詞語只要懂得寫作方法,就能寫好作文。這是不良的做法,特別是要注重積累,因文章由字、詞、句組成,這些詞句按詞法規律表述還要講究開頭、結尾、銜接,過度。因此,要學好語文知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積累作文的素材、積累語言,多閱讀課外書籍,背誦一些名家及優美的段落,使自己的語文水平不斷地提高。
四、 通過進行模仿訓練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對於農村小學生來說要提高寫作文能力,我認為還可以通過進行模仿訓練。模仿性是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書面表達能力發展是由模仿到創造的過程我們可以通過對範文的模仿(包括詞、句、標題立意、範文章法、表達手法、語言句式等等)方能逐步掌握寫作的要領,從而過度到獨創性,創造性的寫作。所以模仿是小學生寫作文能力發展中一個承上(可作範文)啟下(獨立寫作)的過度階段。同時也是小學生從積累到創造的橋梁,它可以使小學生從不會寫作文而達到會獨立寫作文。寫作文我認為模仿訓練也應該注重的,自古以來它也是一種傳統的寫作訓練手段。「古人作文詩多是模仿前人之作,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小學生開始寫作時,處於模仿階段獨立創造的成份很小,但隨著年級升高,練習的次數增多,自己創造性的東西相對增多起來了,模仿性也就逐漸減少,從而我們得知「進行模仿性的訓練」對於農村小學生提高寫作文能力是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我認為對於農村小學生來說這是必須要進行的一種教學手段。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的啟發,總結經驗,才能讓學生有所收益。
作文是學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能力的具體表現,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寫作的興趣,是當前課程改革中作文教學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經過幾年來的作文教學實踐,我認識到:必須循序漸進,尋找學生的寫作困難,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並努力幫助學生尋找解決的途徑.只有這樣,才能完成作文教學的要求,才能具備獨立地運用文字表達思想的能力.
當前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1,學生怕寫作文,2,學生對作文的普遍厭煩.這使教師在實施作文教學之前,學生便已有了對作文畏難和排斥.學生認為:一談到作文,我就怕,不知寫什麼好,二寫起作文也沒素材,三自己的寫作技能低.因此,教師在作文前要充分了解學生厭煩作文的種種原因,克服寫作的消極因素,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樂於寫作,積極參與寫作. 那麼是什麼傷害了學生,作文傷害了學生的什麼?
首先,大量的重復性的勞動使作文變得毫無生趣,命題的交叉更使學生顯得捉襟見肘,理屈詞窮,這說明,作文同樣排斥題海戰術。
其次,作文傳達的是學生自我表白和交流的慾望,這才是學生作文的動機和目的,但作文教學中過高的要求與過低的評價,漠視或否定了學生自我表白的價值,使學生的交流成為沒有迴音的「說話」。再次,純粹個人的、隱私性的文體如日記、書信被公開化,把學生個人的情感錯誤地等同於普遍的情感而加以示範,作文教學中的懲罰性行為和教師觀念的強迫性灌輸等都傷害了學生的人格尊嚴,毀壞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束縛了學生的口舌,封閉了學生的心靈,在學生的心理上投下了陰影,使學生逐步走向消極被動,成為作文的苦役。針對上述的問題,我在作文教學中大膽探究,實踐,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因此我認為作文教學,首先是對學生苦痛的療治。我的做法是:
第一、多鼓勵,少批評.
消除學生畏難情緒,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要從心理上使學生不再怕寫作.首先要給學生自信心,採取多鼓勵,少批評.在批改作文中,對寫作差,不合要求的,切忌諷刺挖苦,應單獨談話指出存在的問題,多說鼓勵性的語言,對寫作有進步的學生要加以表揚,使他們對寫作有自信心.其次通過課外活動培養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第二、教會學生觀察
讓學生學會觀察,積累寫作素材.教育家葉聖陶說過: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水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過不停.」他的話深刻地揭示了作文和生活的密切關系.如何讓學生獲取生活材料,參與自主寫作,寫作時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呢?首先讓學生學會觀察,留心生活.學生生活包括學校,家庭,社會生活.觀察是說和寫的基礎,做到觀察時抓住主次,有順序地進行,並加以分析思考,作記錄,積累材料.那麼寫作時要抓住事物特點,有選擇地有組織材料.這樣,寫作時才有話可說,有事可寫.
第三、尊重學生
我們要充分地尊重學生和理解學生,學習謙虛地對待學生,並敢於承認自己的無知.老師並不是事事通,更不是真理的標准,相對於無知,老師並沒有走出去多遠,就學科而言也是這樣。學習謙虛就是學習傾聽,這會極大地緩解師生之間知識上、人格上、心理上的對立,使自己成為師生對話中真實的、真誠的、值得信賴的部分。
第四、加強訓練
加強學生的寫作基本功訓練,提高閱讀能力.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是密切合的,閱讀教學是寫作的基礎.我們怎樣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上來呢?那就關繫到如何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問題.因此,我們要指導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多方面吸收和積累,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大膽探究,總結規律,不斷改進作文教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樂於寫作,才能提高學生作文的能力
『伍』 《指導學生如何進行作文修改的研究》小課題研究
好作文都是從反復修改中來的,修改是寫作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許多小學生認為作文寫好後,需要修改,這是老師的事情。不少教師則常說:「語文課好上,批改作文難」。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都處於被動地位。能不能把古老的傳統變一變,讓學生處於主動地位呢?假如著重在培養學生的能力,教師只能給些指導和引導,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動地位了嗎?養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生受用的。」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的一樣,教師正確指導學生學會修改作文,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修改小學生方法有多種,我在教學實踐中常用以下幾種。
一、按綱修改法。學生完成作文草稿後,可要求他們按照作文前所列的寫作提綱逐項進行檢查、對照,刪除與提綱不吻合的材料,補充遺漏的內容,充實應突出的重點部分。如寫「我敬佩的一個人」時,一名學生的提綱是這樣列的:①媽媽是我敬佩的人。②具體敘述媽媽讓我敬佩的典型事例。③媽媽真令我敬佩。在他的作文中有這樣一段敘述:「媽媽很勤勞,為了我們這個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然後做飯、收拾屋子,打發我和爸爸吃過早飯,她又去上班。爸爸有腿病,行動不方便,只負責我的學習,每次作業他都要給我檢查……」在對照提綱檢查時,他發現寫媽媽讓自己敬佩的作文,卻寫進了爸爸的事,這樣與提綱不符,於是刪去了寫爸爸的材料,重點寫了媽媽讓自己敬佩的內容。這種修改方法可使學生的作文邏輯性更強。
二、自改自評法。「最終目的: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評;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作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對作文教學的精闢論述。學生自改、自評、自講的過程,是學生作文逐漸自我完善的過程。教師把握這一過程規律,培養學生自改自評的習慣,提高學生自改的能力,能使他們的文章逐漸達到「理真情切而意達」的境地。
「新詩改罷自長吟」,這是杜甫錘煉字句方法。學生在完成作文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自審文題和中心是否一致,文章的結構是否完整,內容是否具體,用詞是否恰當,再改正文中的錯別字和使用不當的詞語、病句等等。文章自改後,反復朗讀幾遍,邊朗讀邊推敲,細閱讀品味,就會發現文章字句上的問題,學生再回到經歷過的事件中去,再體驗、再消化。教師根據學生的自改自評情況,選出典型作文,當面加以輔導,讓受輔導者在班上作自評自講,交流寫作與修改的經驗,學生感到親切,易於接受,以此達到提高學生對作文的認識,強化學生的寫作興趣。
三、互相批改法。「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教師修改不如學生自己修改。學生個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達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識面窄,或是只從自己的認識角度看作文。採取互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互改前,教師要根據本次作文的訓練要求,提出本次修改的主要任務。然後把學生按作文的不同水平分成四至六人為一組,要求每個人都閱讀其他學生的作文,如遇到自己認為需要修改的地方,應說清為什麼要這樣改,並徵求作者意見。對有爭執的問題,教師要給予點撥解決,指導學生從文章的立意到分段,從遣詞造句到標點符號,與同學或家人一起討論,充分發表見解,然後取長補短,發現問題,進行修改。這種方法可集思廣益,激發學生修改作文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四、冷卻批改法。文章寫成後,因是自己盡力而寫,所以想修改,也覺得無從下筆,這時,可以把寫的作文放置起來。學生對某一事物的認識,總是隨著知識的增多而逐漸加深,所以作文寫完後,如果擱置一段時間自己再看,就能比較客觀地發現自己作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此時,再對作文進行修改,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寫「難忘的一件事」,一名學生寫自己第一次學縫衣服的事情,沒有在細節描寫上下工夫。幾天後,她拿出這篇作文再讀,自己發現縫衣服的過程寫得不夠詳細,於是進行了補充修改,最後改為:「……我進屋把媽媽的針線簍拿出來,找了一條同我的衣服顏色相同的線,接著就穿針,誰知穿了幾次都沒有把線穿到針眼裡去。……我便學著媽媽的樣子,把線捻了捻,捻得針尖般細,慢慢往裡穿,終於穿上了,我特別高興。再把線的一頭挽個結,把衣服的破口對齊,便開始縫起來,不知怎麼搞的,手總是被針尖扎著,手指流出了血,我慌忙擦掉,繼續縫,可是針總是不聽使喚,不是偏左,就是偏右……」這樣一改,使情節變得一波三折,生動具體,誰讀後也會覺得這的確是令人難忘的一件事。
五、面批面改法。教師瀏覽學生作文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作文中的主要問題,採取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方法,輪流確定面批面改的對象,實行面批面改學生作文。對「書面批改不易使學生領會」的學生作文,教師可用先批改,後與作文內容相近或所出現問題相類似的學生面談,逐一指出批改處並說明為什麼這樣批改,讓學生朗讀一至二遍,從整體上領會教師這樣批改的意圖和作用。對「作文基礎較好」的學生作文,教師先與學生面談,圍繞本次寫作重點誠懇地指出學生習作的優劣之處,並適時在旁邊加以提醒或提示需要修改之處,讓學生自改。對「詳略不當、層次不清、思維混亂」和「不合事理、感情不健康」的學生作文,教師可採取先與學生面談,詳細明了地向學生說明本次作文要求,從原文的整體結構上和部分細節上指出其不足之處,並提出建議,再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意見自行重新習作。學生完成重新寫作後,教師再與學生面批。這樣對症下葯,能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六、抽樣批改法。教師將全班學生作文按好中差分成幾類做精心修改,在作文講評課上把原文與修改過的文章進行講評,學生聽後進行對比討論,說說修改前後有什麼不同?這樣改好在哪裡?你認為還可以怎樣改?最後教師進行總結。這種方法比精批細改全班作文節約時間,而且收獲也大。
七、對比修改法。一是對比課本上學過的範文,二是對比課外閱讀的文章,三是對比教師的下水作文和班上同學較好的習作,學生自己修改作文。我在一次作文講評課上,先給學生讀《小雪花》片斷:「在滿天飛舞的雪花中,滿操場都閃動著同學們紅紅的臉蛋,黑黑的腦袋,五彩繽紛的衣服。男同學『呵呵』地叫著把帽子和他們的歡樂一起扔向天空。女同學大聲歡呼著,揮舞著紅紗巾,好像他們心中的歡樂已經化成紅紅的火焰。」然後讓學生讀一讀自己描寫有關雪的作文片斷,再進行修改,通過修改使學生們懂得了要把意思寫明白,事物才可愛。
修改作文還有擴充修改法、凝縮修改法、朗誦修改法、傳閱修改法、重抄修改法等多種方法,只要有助於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以上方法都可靈活採用。
『陸』 如何培養小學生作文能力課題研究計劃
一、 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他們以寫作為樂。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根本上是讓他們對寫作感興趣,以寫作為快樂。一旦他們對寫作有興趣,他們就會「想寫,愛寫,願意寫」而不是將寫作作為一種負擔。
首先:讓他們知道寫作來源於生活。兒童時期就是一個玩的階段,我們必須引導他們從游戲中激發靈感,從生活中開啟思維。比如讓他們寫《最開心的一件事》或《最難忘的一件事》就可以告訴他們可以寫自己曾經做游戲的經歷或者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另外,老師也可以與他們一起做一些游戲,讓他們游戲的同時記錄游戲的過程和感受。
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鼓勵他們寫作。要想讓學生樂於作文,首先必須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小學生的特點是敢於幻想,我們應該鼓勵支持他們大膽的去想像,去比喻,而不是對他們的「異想天開」一概否定,我們要肯定他們的想法與進步,及時的表揚他們讓他們對寫作充滿信心,這樣他們才會對寫作感興趣。另外,為了豐富他們的寫作材料,應該多的舉行一些課外活動,比如帶他們去寫生,讓他們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為寫作提供素材,讓他們在玩中學習知識,從而充分提高他們的興趣。
二、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積累寫作材料。
寫作源於生活。俗話說:「不會觀察,就不會作文。」好的觀察能力可以發現生活中的多姿多彩,發現美與丑。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愛觀察,但卻缺乏觀察能力,不會觀察。因此,教師要創設條件,指導學生觀察。比如說,為了讓學生有物可以觀察,就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了一塊生物角,讓學生親手在花盆中種上小草,由專人負責,澆水施肥,並觀察它每天的變化;買個小魚缸,養幾只小蝌蚪,讓他們觀察它們如何變成青蛙的。另外,課余時間可以帶學生去農田觀察莊稼的生長或者去樹林觀察昆蟲的成長,讓他們學會留意身邊的一草一木,發現它們細微的變化。正因為通過細致地觀察,學生才能抓住特點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生動。
三、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書是人類「智慧」的載體。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對於提高學生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於整個學科學習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學生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及其重要。
課堂上進行閱讀教學,要騰出課堂教學的時間用以自讀,學生閱讀有什麼想法,有什麼疑難,有什麼體會,可以隨時表達。氣氛寬松,探討熱烈,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鼓勵發揮想像力。
課外閱讀方面,我們借鑒著名學者郭啟宏先生在一文章中提出的4種讀書法:
1、信馬由韁法。抓到什麼讀什麼,有興趣就讀,沒興趣就歇。因為漫無目標,所以可行可止。思想無負擔,放鬆近乎愜意。
2、蜻蜓點水法。只在書上款款飛,一點,二點,三點,如打水漂。淺嘗輒止,是因為無意飽餐。據說郭沫若、老舍和楊絳都用過類似的讀法,稱作跳躍式瀏覽。
3、囫圇吞棗法。
4、改弦易轍法。一冊書讀來無味,絕不強求,馬上換書。再無味,再換,至三番乃止。
四、引導學生善於積累。
養成摘抄的習慣。有句俗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豐富詞彙,除了誦讀,還應該學會摘抄,做到讀抄結合,相得益彰,才能擁有大量的詞彙。學生摘抄的語句通常都是他們自己喜歡,能夠引起他們情感共鳴的語句,這樣的語句才會使他們用的得心應手,能夠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只有不斷的積累,才不會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現象。能到達金字塔的動物只有鷹和蝸牛,蝸牛不僅僅靠的是意志,還有就是它的日積月累。所以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的積累,使他們的作文水平可以穩步提高。
總之,學習語文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而一個好的寫作能力更是關繫到學生的以後發展,所以應大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柒』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教育敘事課題資料
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還指出:1-4年級從寫話、習作入手,是為了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由此可見,教師首先要明確小學寫作教學的目標,做好習作入門的教學,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才行呀,故而,我覺得應該遵循這三步走:
第一步:培養興趣,讓學生有的寫(第一學段)
作文要早起步,晚約束,「興趣是第一位老師」,確實,學生嘗到了寫作的趣味,甜味,像剛學步一樣走好了寫話(甚至一二年級就開始拼音寫話)這一關,話不在乎多,長則七八句,短則兩三句,只要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引導學生學著去寫觀察到的事物,用心寫出自己想到的感覺,學生會覺得想寫,有的寫了,這寫作的大門就已經向學生打開了。以後,寫作教學就能一路好走。
第二步:熱愛生活,讓學生大膽寫(第二學段)
名人就說過:生活即作文,作文來源於生活。因而,我很注重平時在學生面前快樂生活,全身心地同學生一起尋找生活的滋味,不論是「酸辣菜」,還是「甜美湯」,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最好的,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生活,品嘗生活,熱愛生活,讓學生大膽寫。能大膽地寫清楚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把生活中的場景寫細寫活就了不起了。教師要當好伯樂,盡力發現每位學生,每篇作品的「亮點」、「閃光處」,大力表揚,相信在教師欣賞的目光里,每位學生都是千里馬。
寫作有了興趣,學生就有了動筆的慾望;寫作有了生活,就等於文筆有了源泉。扎實走好前兩步,學生有的寫,就能寫「大膽文」。我覺得學生會心裡怎麼想就怎麼寫,平時怎麼說就怎麼寫了,這就是作文,不要把小學生的作文當作品,而是要牢牢記住:小學生的作文叫習作,是處在練筆的過程呀,因而,走好前兩步是打好了寫作的扎實的基本功。有人說:小學生應該快快樂樂做事,認認真真做人,簡簡單單做文。看來還真是這個理呀!
第三步:方法入手,讓學生小心寫(第三學段)
我們知道,有了方法,能使一件事做得更輕松,做得更完美。學會一些方法對小學生的啟蒙學習非常重要。所以,我要說,在寫作教學中遵循方法入手,讓學生從大膽寫到小心寫,由」大膽文「過渡到寫」小心文「,掌握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是五六年級的學生寫好作文的關鍵!
學生不會隨意寫,會慢慢地斟琢選材,推敲言語,什麼可以寫,什麼更好寫,什麼寫更好,怎樣寫最好,會不自覺到自覺地知道小小心心用好詞,寫好句,開好頭,結好尾---這樣,寫作教學就有了層次,有了進步,有了發展。
『捌』 如何有效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研究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要突破這個難點,我認為應該從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著手。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略抒己見,意在拋磚引玉。
一、 激發寫作興趣
激發寫作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前提。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好的老師是最善於培養學生興趣的人。普遍學生感到寫作困難,談「文」色變,產生厭學情緒。如果老師不及時醫好這塊心病,那麼寫作教學將事半功倍。學生厭惡寫作,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寫什麼,如何寫。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從他們感興趣的事做起。比如寫《一次活動》,寫作之前,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趣的活動。如:參觀工廠、游覽名勝古跡、舉行跳繩和拔河比賽等。寫作時,先在班上進行口頭訓練,鼓勵學生人人參與,把活動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講出來,讓他們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消除對寫作的神秘感和畏懼心理。在此基礎上進行書面訓練,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作文,寫作興趣隨之而來。
二、培養多讀多寫
多讀多寫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學生有了寫作興趣以後,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多讀多寫,否則將前功盡棄。要達到多讀的目的,除了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外,還應該引導學生閱讀有益的課外讀物,從中吸取寫作「營養」。為了讓學生能讀到更多的課外讀物,我的做法是:首先,鼓勵學生辦好借書證,定期到學校的圖書室借書;其次,每個學期都精心設計好「班級圖書角」,為學生訂《小學生作文選刊》《小學生優秀作文》《小學生創新作文》等,並號召學生踴躍捐書。除此之外,還與其他班級友好合作,定期交換課外讀物。平時用一定的時間給學生閱讀課外讀物,並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課外閱讀的效果,享受進步、收獲的喜悅。
讀是積累,寫是提高,只有讀寫結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要達到多寫的目的,首先培養學生寫好讀書筆記。具體做法是:優等生可以寫出讀過的文章的主要內容,自己的感受等;中等生可以抄錄文章中的精彩片斷、優美詞句等;後進生則不同,他們只要能抄錄幾個好詞佳句就應該給予肯定表揚。其次培養學生寫好日記。寫日記可以積累寫作素材,作文時就不必為無「米」下「鍋」而發愁。日記的內容千變化,長短不限,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思都可以寫。寫日記要防止千篇一律,記「流水帳」,應該突出新穎。我鼓勵學生每天寫一篇讀書筆記或日記,不定期檢查,對於做得較好的學生給予誇獎,樹立榜樣,做得不夠好的學生則耐心指導鼓勵。
三、 加強作文指導,做好批改、講評
加強作文指導,做好批改、講評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起決定性的作用。每次進行作文練習,我注重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具體步驟是:一是指導審題,讓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明白寫什麼,怎麼寫。二是指導立意,讓學生明確文章的中心,明白為什麼寫,是說明一個問題,表達一種感情,還是贊美一種精神等。三是指導選材,讓學生明白選擇什麼材料才能更好地為中心服務。此時,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讀書筆記和日記拿出來,從中選擇好材料,為寫作服務。審題、立意、選材是作文指導的方向,除此之外,還應該引導學生譴詞造句,用上各種寫作手法、技巧,謀篇布局等。教師指導方法得當,學生才能寫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對學生作文的批改、講評,我不是採取傳統式的教師承包批改、講評的做法,而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作文的批改、講評。學生自己批改、講評作文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師生共議共改、小組合作評改、同桌互評互改、個人自改自評等。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作文中的缺點,學習他人作文中的優點,達到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學生改好作文後,再抄進作文本。作文交上來後,我對每個學生的作文都進行認真地批改。在給學生批改作文時,我盡可能用上一些激勵性的評語,把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挖掘出來。如別致的題目,好的開頭和結尾,一個精彩的詞句等,都給予肯定贊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對寫作的信心。對於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如錯別字、用詞不當、句子不完整等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號給學生標出來,讓學生自己修改,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批改過程中,認真推薦出本班的「代表作」。批改結束,及時講評。講評分為簡評和詳評兩種。簡評部分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給予表揚鼓勵,委婉地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之處,並提出修改方案,防止今後重蹈覆轍。詳評班裡的「代表作」,我引導學生討論,說說這篇文章好在哪裡,存在哪些問題?如何修改?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互相啟發,達到取長補短、以優帶差、共同提高的目的。
以上是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管窺之見。語文教學成在作文,敗在作文。在寫作教學中,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有待我們語文教師去共辟蹊徑。
『玖』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研究》課題結題怎樣做
做好作文教研對提高農村作文教學質量是項很重要的課題.
農村學生的作文缺乏個性,缺乏語言,缺乏作文的氛圍.但是並不缺乏題材和材料,可用於作文的平台很多,如何發掘農村學生寫作文的潛力,運用有用環境是值得教研的.
農村學校圖書室不那麼健全,要研究充分運用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中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積累生活素材,寫生活化的習作,寫出農村特色,使學生作文的過程成為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過程,促使農村小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全面提高學生作文素養.
要研究學生熱愛農村生活的情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走出課堂,步入五彩生活,擴大活動天地,積累生活素材,樂於書面表達,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作文具有農村特色.
要研究熱愛生活,體驗生活,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豐富的農村生活習作素材,寫下自己對農村生活的獨特感受,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
要
研究農村學生作文的題材,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入手,培養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引導學生走向生活,走向實踐,讓他們真正從「作文難」的陰影中走出,徹底解決
作文「無米之炊」的困苦.通過對農村生活的觀察、寫生活日記、調查、訪問、游覽等形式,引導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充分感受自然、社會、生活
之美,寫出文理兼美的好習作.
同時也要研究現代農村的新特點和新氣象,來為學生寫作文服務.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當今農村在改革開放的熱浪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尤其是本校所處的閩南農村,到處洋溢著現代化的氣息,包括產業結構、耕作方式、人文景觀、生態環境以及人們的精神面貌.
引
導孩子感受現代農村生活、愛護家鄉環境、理解和尊重自己的祖輩、熱愛和欣賞家鄉人的產業,描繪自己眼中的家鄉以及家鄉人的才情,讓孩子真正置身於現實生活
環境中,消除「紙上談兵」的作文病灶.通過訪農戶、讀農諺、問農時、干農活、學農藝等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帶著濃濃的「農」字氛圍中,感受和表達實實在在
的農村生活.
研究方法.理論學習,可從資料上學,可從網路上學,也可去外地學,可請專家教導.進行作文教學課實踐.
研究作文的步驟,可先指導閱讀,短文訓練,積累技巧,每日記事.研究如何運用農村題材的特點,比如:看農村新貌,問村史家史,豐富情感,學農藝農技,交流思想,尋農家之樂,陶冶個性等等.
另外還要研究作文的評價,比如自評,互評,家長評,師生共評.同時也可以建立學生作文檔案 .
具體:
一、每學期可提出一個或者兩個作文研究課題.
二、實踐,讓作文老師准備課件上課.
三、總結,課後,任課老師、教研組對課題的實踐進行總結,反思.寫出階段性總結.
四、理論.寫出研究課題實踐的得與失.
『拾』 如何培養小學生寫作能力課題研究總結
一、課題提出
作文就是將心中的所想、所見、所聞隨心所欲的表達出來,它是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一個人無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寫作都是十分重要的,從說話、寫信到寫報告等都是通過文字來表達。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是每位教師的重要責任。然而,縱觀農村小學生的作文現狀不容樂觀,我們的學生一聽到寫作文就犯愁,總覺得無話可說、無從下手,勉強寫出來的也大部分是一湊、二抄、三套,說大話、唱高調,根本就沒有我手寫我心的真實感。此現象與小學作文教學新課標要求——「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習作。」相差甚遠,這一差距,給身處新課改背景下的農村語文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寫作誤區?是一個值得我們研究、探討的課題。
二、課題的界定
1、農村小學生——是指地處邊疆地區一帶農村小學生。
2、寫作能力——是對自己的積累進行選擇、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對象和內容
(一)研究對象
小學一至六年級學生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低段(1—2年級):
1、寫話興趣的培養。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積累習慣的培養,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習慣的培養。
4、學會使用簡單的標點符號。
中段(3—4年級):
1、培養留心觀察,樂於動筆的習慣。
2、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3、學會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句子。
高段(5—6年級):
1、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2、學會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3、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四、研究目標
1、探索出提高農村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與方法。
2、引領全鎮小學語文教師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圍,形成一支實踐與科研能力較強的語文教師隊伍。
3、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和方法
(一)研究的步驟
根據我鎮實際情況,成立以校長為組長,教導主任為副組長,省級骨幹教師為成員的課題研究小組。
1、准備階段
2010年9月——2011年8月,完成課題的選題工作,制定課題方案。
2、實施階段
①2011年9月——2012年8月,診斷界定階段。帶領省級骨幹教師組通過自主學習先進理論知識、讀書筆記、集體學習、交流等形式尋找現在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②2012年9月——2013年8月,設計策略階段。根據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創新,針對問題設計出一套新方法,通過聽、評課,上公開課、研討課、開設專題講座,向教師推廣新方法。
③2013年9月——2014年8月,個人課題進行總結、反思、搜集學生優秀習作,自製學生優秀作文一本,撰寫結題報告。
④2014年9月——2015年8月,上交「個人課題」研究成果。
(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以行動研究法、綜合運用討論法、觀察法等方式,著力於實踐研究,邊實踐邊邊反思邊總結,以提高研究效率。
六、課題研究的條件及預期成果
(一)課題研究的條件
1、領導重視。我校領導高度重視學校科研工作,校長、教導主任親自帶頭成立骨幹教師小組,鼓勵全校教師參與課題研究,並把科研與績效工資掛鉤,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性。
2、筆者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對目前學生習作狀況有著全面的了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開展過「提高農村小學生寫作能力」方面的研究,收到一定的效果。
(二)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結題報告一份。
2、《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相關論文一篇。
3、《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相關教學案例一篇。
4、自製學生優秀習作集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