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作文如何立意ppt
立足全局閱讀材料,從整體上理解它的內容,抓住其中主要對象,弄清其特徵及與相關人或物之間的關系,並揣摩字里行間所流露出來的情感傾向,然後將得到的信息進行全面整合,抽象概括,從而確定文章的主旨。請看例1:
閱讀下面材料《種玉米》,然後選擇一個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自選文體,寫一篇文章。
一個渴望有所成就的農民,聽說有人試驗成功了一種改良的玉米種子,於是千方百計找了一些來種。收成時,玉米果然又大又甜,產量又高,這個農民著實高興了一番。
四周的村民聽說了這件事,個個羨慕不已,紛紛前來請求這個農民賣一些改良玉米種子給他們。可是,這個農民擔心人人都種上這種新式玉米,會使他喪失競爭優勢,便斷然拒絕了。
第二年,收成時,農民發現玉米產量降低了,而且不如第一年那麼甜那麼大。第三年,收成的玉米更小更少更加不甜。這個農民仔細琢磨,終於找到了原因。原來,他的改良玉米接受了四周村民所種的劣等玉米的花粉。
【審題】這位農民的事可概括為:他擔心喪失競爭優勢,拒絕村民買他的改良玉米種子的請求,反而導致他的改良玉米接受四周村民所種的劣等玉米的花粉而一年年減產。顯然,材料對他的狹隘思想境界持貶斥態度。由此,我們可以提煉出作文主旨:辦事情團結協作,才能互利共贏,獲取成功。
(二)關鍵鎖定
有些材料,特別是敘議結合型或者對話型的材料,往往「一詞立骨」,也就是用一個詞或一段話來點明中心。閱讀時如果能鎖定它們,仔細揣摩,深入開掘,或者直接援用,或者引申拓展,就能鍛造出所寫文章的主旨。請看例2:
閱讀下面材料,然後選擇一個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自選文體,寫一篇文章。
一天晚上,法國雕塑家羅丹叫來幾個學生,讓他們一齊欣賞自己整整花了七年時間所雕成的巴爾扎克像。一位學生指著雕像那雙疊合在胸前的手說:「這手好極了!老師,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這真誠的贊美引起羅丹的沉思。他猛然操起身邊的一柄斧子,朝著塑雕的雙手砍去。一雙「完美的手」消失了,學生們也驚呆了!羅丹解釋說:「這雙手太突出了!它們已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屬於這個雕像的整體了。記住,一件真正完美的藝術品,沒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體更重要的。」
【審題】材料以人物對話為主,核心人物自然是羅丹。羅丹砍去雕像的雙手,是因為它們太完美突出,不屬於雕像的整體,並從這個現象推論出普遍的道理:「一件真正完美的藝術品,沒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體更重要的。」這句話精警深刻,無疑就是該材料的中心。緊扣此語,反復咀嚼,我們就會悟得:做事一定要分清主次,顧全大局,切不可執著於眼前或一己的'得失。
(三)多維審視
一則材料,往往蘊涵十分豐富,如果運用發散思維,從多角度、多側面、多空間地對它進行審視,就能得出不同的判斷,然後將它們集中到一起,採取「面中選點,點上開花」的策略,即按照一定的要求去甄別,根據自己的實情去遴選,小中取大,平中獵奇,同中求異,陳中拔新,比較容易找到獨特深刻而且利於揚己之長的立意。請看例3:
閱讀下面《魯人執竿》的故事,然後選擇一個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自選文體,寫一篇文章。
魯國有個拿著長竿進城的人。開始他把長竿豎著拿起,可是由於長竿比城門高而不得進去。然後他把長竿橫著拿起,可是由於長竿比城門寬,仍然不得進去。他十分犯難。不久,來了一個老翁,蠻有把握地對他說:「我不是聖人,但見的事也很多了。你為什麼不用鋸子從中間截斷長竿再拿著它進去呢?」於是,那個人聽從老翁的話,立即把長竿截斷了。
【審題】這則材料從不同角度來審視,就會得出不同的觀點。從拿長竿的人來看,他將長竿豎拿橫拿都不能進城便就此作罷,卻沒有繼續想下去:順著城門的方向拿,能否解決難題,達到目的呢?――這啟示我們:多角度地思考才能產生智慧。他聽了老翁截斷長竿的建議,不加任何考慮就付諸實施。――這啟示我們:聽取他人的意見千萬不可盲從。從老翁的角度來看,他自詡見事很多,卻向人提出糊塗辦法,使人辦了錯事。――這啟示我們:經驗主義往往誤事。以上三個觀點難分伯仲,都可言之成理,構思時,你可根據你的積累和擅長選擇一項來寫。
4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審題立意方法三
1、吃透材料,整體把握。
確定材料的主旨,要從總體上去把握,揣測命題者的態度是褒還是貶,弄清命題者的真正意圖。從總體上去把握,就是要研究材料中的各個「因素」之間的關系,揣摩好對象,品味好詞句,把握作者隱含的思想傾向。對於那些寓意性的材料,就要找出與材料的類比點,這樣才能准確地立意。《毀樹容易種樹難》以樹喻人,《清源與活流》應明確「源」與「流」的關系,然後找類比點――國家的建設,治學,人際關系等,都有源與流的關系。
同樣,《回聲的啟示》講的是自然現象,但暗寓著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若以善待別人、善待社會、善待自然為中心,就能准確把握材料的寓意。在平時的作文訓練和考試中,我們要善於藉助聯想,對生活、學習中的現象與材料中的事例加以比較分析,找出可類比的「點」,以此來確定中心。類比的過程是由具體到抽象、由事及理的過程,這里的推理過程仍然離不開對材料總體的把握和駕馭。
材料作文,有時是一題多材。材料多,寓意廣,提煉中心時就必須顧及各則材料的「共性」,否則便會顧此失彼,不能周全而偏離題旨。「共性」如何找?可先分析各則材料蘊涵的道理,然後通過比較,異中求同,或同中求異,由表及裡,深入挖掘,提煉出各則材料共同的中心。
2、善於抓住關鍵詞語。
關鍵詞語往往是「文眼」,它蘊涵著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為把握材料審題立意的突破口。材料作文一般有多項「指令」,這些「指令」往往以「關鍵詞」的面目出現,考生應當努力抓住這些「關鍵詞」。如一則材料中有這樣一段話:有人問球王貝利,你最滿意的進球是哪一個?貝利答道:「下一個。」「下一個」三字擲地有聲,既體現出貝利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又蘊涵著藝無止境、不斷創新的哲理,閃耀著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這個關鍵詞,立意與命題便不成問題。
那麼,怎樣抓「關鍵詞」呢?南京師大何永康教授的建議是:(1)要一個詞一個詞地在心中默讀考題,強迫自己靜下心來,把試題中的每一個字看清楚;(2)找出「關鍵詞」後,先用鉛筆把它們圈出來,這樣可以有一個「物質依託」,防止在「心裡盤算」時丟三落四,審題結束後,再用橡皮把鉛筆圈過的痕跡擦去。
3、透過現象看本質。
當前我們所接觸到的材料有不少是寓意性的,這類材料的審題立意難度較大。針對這類材料,學生要掌握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要把材料所揭示的寓意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深入准確地把握材料所隱含的深刻哲理:從動物看人類,從自然看社會,從平凡小事看人生大道理,並用全面的、發展的、聯系的觀點予以分析,使文章立意深刻,獨到。
② 小學生作文如何立意新穎
別扯別的,先把基礎的平庸作文寫好就成。
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
③ 作文怎樣立意
下面介紹幾個立意的思路:
1.小中見大
什麼是小中見大呢?就是要用一滴水反映出太陽的光輝,善於通過小事,反映出重大的社會問題和時代面貌。
我們青年學生雖然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里,可是限於年齡和活動范圍,我們親身經歷或親眼看到的重大事件是很有限的,我們的生活圈子裡都是些尋常小事。我們的文章要反映時代面貌,我們必須學會小中見大這種立意方法。我們舉一個例子。
例文 賣甜稈
做完了作業,我想到學校附近的農貿市場散散心。
「賣甜稈啦——」一聲吆喝帶著甜甜的童音。尋聲望去,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站在那兒,穿一身蔥心綠校服,頭上梳著兩個抓髻,紅撲撲的小圓臉。她的身旁戳著一捆甜稈,上端攏在一起,用稻草扎著,下端分散成一圈兒,這小姑娘幹活還很在行。人也精神,貨也水靈。
「怎麼賣?」
「兩毛錢一根,五毛錢三根。」
「我來一根。」說著我從甜稈捆里抽出一根,從兜里掏出十塊錢遞給她。
小姑娘沒接我的錢,抿著紅紅的、石榴花似的小嘴說:「我剛來,還沒開張,大姐,你拿一根吃去吧,別給錢了。」
我說:「那哪兒成呢。要不你等一會兒,我到別處去換開零錢再給你送來。」
「大姐,你是一中的學生吧?學習挺忙的,為這點小事耽誤工夫不值得。」
這小姑娘還真有眼力,她怎麼一看就知道我是一中的學生呢?我正不知道說什麼好呢,她咧開石榴花似的小嘴又說了:
「我這也不為賣,農村做飯不燒秸稈了,拿它漚肥又可惜,我媽讓我拿來叫城裡的同學們嘗嘗鮮兒,我也順便下下海,闖練闖練。」說著格格地笑起來,露出兩排葫蘆籽似的小白牙兒。怕自己失態,忙抬起左手用手背擋住紅紅的嘴唇兒。
我想,我再推辭,就辜負了小姑娘一番美意。說了聲「謝謝」,就嚼起甜稈來。
都說農民富了,富到什麼程度了呢?十塊八塊錢在他們眼裡不再是三兩個月的用度了。生活富裕了,待人接物也顯得大方了。
由於作者採取了小中見大的立意方法,小小的一根甜稈,把農村的經濟形勢、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面貌的變化,實實在在地反映出來了。
2.舊題新作
我們平時習作和應考作文,命題都不能脫離我們的生活。寫記敘文,記的是老師、同學、家長;寫議論文,論的都是我們應知應懂的話題;寫說明文,寫的都是我們熟悉的事物。所以作文命題很難擺脫一個「舊」字。
有的同學,不懂得舊題新作,而在那裡搞舊題舊作。一寫老師就是滿頭白發,至少也得是花白頭發,彷彿黑頭發的老師都教不好書似的。寫老師工作負責,就是深夜裡老師還在批改作業,彷彿當老師的不熬夜就是責任心不強似的。一批改作業,就是往作業本上批上密密麻麻的紅字,那些訓練學生自己批改作業的老師,雖然有改革的精神,彷彿其做法不宜提倡似的。還有些同學愛寫生病的老師,講課時不是捂著肝部,就是捂著胃部,並且額上沁出豆粒大的汗珠,彷彿沁出米粒大小的汗珠還不夠標准。再不就是下雨了,老師冒雨去給不來上學的同學補課。
這些都是經常出現在作文中的教師形象,這就叫舊題舊作,沒有新意,這樣的文章別人怎麼會願意看呢?
那些善於舊題新作的同學,所寫的雖然也是舊題目,但立意新穎,人們讀起來並不覺得陳舊。我們舉一個例子。
例文 她是我心上的一條小溪
每天早上,當我在鏡子里看到自己短短的頭發,心頭總是掠過一陣惆悵。為了節省時間,兩條長長的辮子被剪掉了,那教我學會梳辮子的女教師也遠遠地離開我了。我,只能在記憶中去搜尋過去……
上一年級時,我才六歲,辮子卻長得到了腰間,可惜的是,我不會梳它,每天都要纏著姑姑給梳,這到底不是「長久之計」,有一天,我終於因為不會梳辮子而哭了起來。
那一天,我迎著大風走在上學的路上。風一會兒把我的辮子吹到胸前,一會兒又把它甩到腦後……到了校門口,紅頭繩終於隨風飄走,頭發散開了。這怎麼辦?我著急地蹲在地上,哭了。
「怎麼了?」一個像小溪流水般清脆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我抬起了頭:呵,原來是我們的班主任劉玉晨老師,她那明亮的眸子正在注視著我!我抽泣著指了指頭。「為這個也值得哭?起來,我給你梳。」她微笑著把我拉起來,用細長的手指給我攏起頭發,我想回頭看看她梳頭是什麼樣子,可是她卻輕輕地按住了我的頭:「別動。」然後邊攏邊說:「你的頭發真長,和我小時候的一樣。」
「你小時候誰給你梳頭?」
「我自己唄!那時候,我們家兄弟姐妹多,我媽顧不著我。」老師說著,已經把一條辮子編好。沒有頭繩,怎麼能系住辮梢呢?我又著急了。
「攥住辮梢,我來找根頭繩。」
我把辮梢攥住,奇怪地望著她,心想:你,找得到嗎?
只見老師迅速解下自己的兩根紅頭繩,「嚓」地一聲,把它們咬成四根。我一下子明白了:「老師,不,我不!」我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你這小姑娘,真倔!」老師邊說邊把辮梢系好,「另一條辮子,你自己梳吧!」
「可我不會呀!」
「不學怎麼能會呢?來,把手伸過來,我教你。」我把手伸過去,任老師擺弄著,不一會兒,這條辮子也梳好了,我高興極了。
老師拉著我的手,向教室走去,邊走邊說:「以後要學著自己梳辮子,還要幫媽媽幹活……」「媽媽把我送到姑姑這里來了,她忙。媽媽就我一個孩子她不讓我幹活,姑姑也不讓我干。」我趕緊解釋。「噢!一個孩子也得學著幹活呀!總不能靠大人一輩子。以後,她們不讓你干你也要干。」
我的心上彷彿流過一條小溪,一下子明朗了:我知道以後該怎樣做了。
第二天,我擺著兩條梳得歪歪扭扭的辮子,來到劉老師面前:「老師,今天是我自己梳的辮子,我還幫姑姑掃地來呢!」「你真是個好孩子!」老師把我摟在了懷里……
一年以後,盡管我捨不得離開那鄉村小學校,捨不得離開那可愛的年輕女教師,媽媽還是把我帶走了……
我雖然遠遠地離開了劉老師,然而她那循循善誘的話語卻永遠使我不能忘懷。她,就像一條小溪,滋潤著我的心田,在我心上流淌……
本文作者寫的雖然也是舊題目,但她避開了那些陳舊的內容,給我們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可敬可愛的鄉村女教師的俊美形象。劉老師對學生熾烈的愛心、科學的教育方法,使讀了本文的教師也贊嘆不已。
3.獨出心裁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一個有一定文字水平的人,作文時若不能在立意上獨出心裁,領異標新,即使文字水平發揮得不錯,寫出來的文章也不過平平而已。如果在立意上動了腦筋,能獨出心裁,即使文字水平一般,也能寫出較高水平的文章來。
什麼叫獨出心裁呢?就是作文時能選出一個新鮮的角度,想出一個別人想不到的「點子」。我們舉一個例子。
例文 讓座 一個星期天,我乘5路公共汽車到市中心的新華書店去買幾本課外讀物。因為我是從始發站上的車,還摸著了一個靠窗子的單人座位。
過了幾站,下車的人不多,上車的人卻多起來,有不少人只好站著。這時,一位老年人步履蹣跚地上了車。他滿頭銀發梳理得很整齊,臉上堆滿了皺紋。面色還不錯,穿一身灰棉布中山裝,腳下是一雙黑禮服呢千層底便鞋,這身衣裳的年齡看樣子比我爸爸的年齡還要大,但是卻整齊平展。右手拄著一隻彎把兒的老式手杖。我身不由己地站起來,向前走了兩步,雙手扶著這位老年人說:「老爺子,您坐這兒。」
老先生連忙說:「謝謝姑娘。」同時給我鞠了兩個躬,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我扶老先生坐好,就站在他旁邊。我偷眼向四周望了一下,沒有發現嘲笑的目光,心裡才安定下來。
在下一站,上來一個30歲左右的男子,藍色茄克衫,藍色西褲,一雙半舊棕色皮鞋,亂蓬蓬的頭發,黃白麵皮,一副高度近視鏡像兩個啤酒瓶子底兒罩在兩隻眼上。手裡捧著一本書幾乎碰到鼻子尖上。車子每顛簸一下,他的書都會碰到我的臉上,我真有點不耐煩了。這時那位老先生一手拄著手杖,一手抓著扶手站起來說:「先生,請坐在這兒吧。」我以為這位「瓶子底兒」無論如何不會接受老年人給自己讓的座兒,誰知他連聲謝謝也不說,一屁股坐下了,臉還是扎在書里,連眼皮也沒抬一下。我真想一把把那「瓶子底兒」捽起來,可是看著那位老先生站立不穩的樣子,便趕緊攙扶住他。我心裡想,我好心好意的把座位讓給老先生,他為什麼又讓給這個「瓶子底兒」了呢?
我多麼盼著那個「瓶子底兒」快點下車,好叫老先生還坐下。誰知他和我們一直都到了終點站。等人們都陸續下了車,我扶著老爺子下了車,想把他一直扶到便道上。誰知老先生站住腳,回轉身,把右手的手杖掛在左臂彎里,伸出雙手把那個「瓶子底兒」扶下車,一直把他扶上便道,看著他一直走進新華書店。
我實在憋不住了,就問:「老爺子,您幹嘛把座位讓給那個年輕人呢?」老先生又往新華書店看了一眼,笑嘻嘻地對我說:「我就喜歡學習入迷的人哪。」
聽老先生這么一說,我彷彿也覺得那個「瓶子底兒」有點可愛了。我深深地給老先生鞠了一躬,快步向新華書店走去。
老年人給年輕人讓座,這真是一件新鮮事,因為作者想出了這個新鮮點子,同是表現精神文明的舊題材,卻絲毫沒有陳舊之感。
④ 作文該怎麼立意
是非面前,進一步玉石俱焚,退一步醍醐灌頂!
這則材料回是個多義性的材料,內涵十分豐富答,包含了四層意思:(1)中國之少年要以天下為己任,有擔當中國改革發展的宏願偉志;(2)改革艱難,必須有振興中華的氣概和豪情、百折不撓、奮斗終身的精神;(3)面對困難,要矢志不渝,精神貫注,乘風破浪,猛力向前;(4)只要要始終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與人生理想,堅信改革定會成功。這樣看來,立意的角度很多。諸如「弘毅立志,擔當責任,追求理想,精忠報國,獻身真理,戰勝困難,直面挫折,恆心毅力,自強不息」等方面,都可以成為切入的角度。但最好抓住一個角度重點寫,這樣既能寫出深度,也能保證中心的集中和突出。從文體選擇的角度看,寫成議論更適宜。考生最好能結合實際尤其中學生的實際來寫,要有遠大的胸懷和歷史的眼光以及時代精神,這樣才能寫出一篇立意高遠、思想深刻、內容充實的好文章來。
⑤ 小學語文作文怎樣立意
作文(composition)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作文體裁包括: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
⑥ 小學生作文怎樣立意
法國著名學者狄德羅說過:「作品必須簡單明了。因此,不需要加以任何閑散的形象,無謂的點綴。主題只應是一個。」確實這樣,一篇好的文章,必須得有一個明確的中心。
下面請看袁鷹的名作:
白楊
火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也並不那麼分得清晰,都是渾然一體。
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
那就是沿著鐵路線的一行白楊樹。每隔幾秒釧,從窗口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秀拔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
「爸爸,」他的大孩子搖著他的腿,「你看那樹多高!」
爸爸並沒有從沉思中回過頭來,倒是旁邊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樹,那是大傘。」
「哪有這么大的傘?」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辯著。
「它是樹,不是傘!」哥哥肯定地說。
小小的爭論,才把爸爸的思路引過來,他慢慢地撫摸孩子們的頭:
「這不是傘,這是白楊樹。」
哥哥還不滿足:「為什麼它這么直,長得這么大?」
爸爸的微笑停止了,換上了嚴肅的神色。他想了一會,就告訴兒子和小女兒:這白楊樹從來就是這么直,這么高大。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壯實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遭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么?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爸爸的這番心意,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他們只曉得爸爸在新疆工作,是前兩年下放到那兒去的;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也是前兩年下放到那兒去的。他們只曉得爸爸這回到奶奶這里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曉得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坐幾天火車,還要再坐幾天汽車。
現在呢,孩子們多了一點知識: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許許多多的樹,它們的名字叫白楊樹。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而它們不管到哪裡,總是那麼直,那麼高大。
爸爸的手摟著兩個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在火車前進方向的右方,在一株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這篇文章的中心非常明了。作者用白楊樹作為題目,通過對白楊樹的特徵的描寫,進而歌頌和贊美了為邊疆建設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建設者的革命精神。
⑦ 學生作文應該如何立意
要想每次作文都能立意深遠,就不但要脫出前人的窠臼,還要跳出身邊大部分回同學思維的圈子,這就答需要運用輻射式思維。
輻射式思維又可以叫做開放式思維、發散性思維、多元化思維、全方位思維等。它是一種從不同的角度和途徑去探求多種答案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其特點是:充分發揮人的想像力,突破原有的知識圈,從一點向四面八方想開去,並通過知識、觀念的重新組合,來尋找到更多更新的設想、答案或方法。要培養同學使用輻射式思維的能力,就要平時多培養橫向拓展、廣泛聯想的能力,遇到一個問題多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從橫向的、縱向的、多維的角度去聯想。
⑧ 小學生作文立意怎樣才能做到深刻
下面就從我的班主任管理實踐出發,談談自己的心得。一、要有一顆大愛之心,去關愛每一個學生。作為班主任,要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彼此信賴,猶如親密的朋友,攜手共進。 (一)、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二)、要指導學生從「學會」走向「會學」。 (三)要有像父母一樣的愛心。教育不能沒有愛,就像魚不能沒有水一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班主任都應像父母那樣疼愛自己的學生,關心他們的生活。但這決不是姑息縱容和溺愛,而是慈母嚴父之愛,益友之愛。和藹可親,細致入微地體察學生的內心世界。在跟學生談心時班主任應擺脫「教育者」角色,深切關心地傾聽、平等的交談,為學生提供情緒、思想及個性心理品質的,調動他們自身內在的力量進行自我疏導,自教、自律、自強。 (四)注重班集體文化建設。班集體不僅是實施教育管理的場所,也是師生追求發展的利益共同體,更應是學生獲得激勵和賞識、滿足和愉悅的「精神家園」。精心引導學生設計班訓、班,布置班級板報和牆報,讓教室「每一面牆都會說話」,使廣大學生在自己的家園中實現自我教育、自主發展。二、應時時處處滲透德育。作為班主任,要時時處處對學生滲透德育,讓每一個學習內容都有德育教育的體現。比如說,在學習「對不起」一句話的時候就要讓學生認識到,我們在平時一定要使用禮貌用語,做個講文明的好孩子。在小學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應該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為,而且這種道德行為是發自內心的自覺行為,為使學生具有一個良好的品質,老師必須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耐心細致,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也不可忽視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所以老師還應該充分利用家長會的機會反饋信息,並與家長及時,為學生營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學校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也是的與的一個重要環節。三、要用一顆寬容之心,正確評價每一個學生。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班主任對學生的評價習慣於「一俊遮百丑」(只要考試成績好,就永遠是好學生),或「一丑蓋百俊」(考試成績差,別的方面再好也是枉然)。「差生」到處是,沒有哪一個班主任高興得來。新課程理念促使班主任「」,轉變觀念,更人性化的評價方式,班主任灰色的天空將會呈現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變學習評價為綜合評價,不再單以學業成績高低論學生。根據新課程標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及「學習過程與方法也應該成為評價關注的內容。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組織者和管理者,評價產生的激勵作用更大。況且在與學生長時間接觸中,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