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淺談如何進行低年級作文教學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當成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去做。而低年級的作文教學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這幾年,我把一些自己的想法付諸於實踐,有了一些體會。
一、培養興趣,勤於練筆
魯迅曾給初學寫作的人寫過一封信,他說:「無論愛什麼,──飯、異性、國、民族、人生等,──只有糾纏如毒蛇,執著如怨鬼。」想做好、做成一件事,一定要有「糾纏如毒蛇,執著如怨鬼」的熱愛之情才行。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對作文的熱愛之情呢?
1. 淺化入門,培養自信心。
什麼是作文,怎樣才能寫好作文及培養良好的作文習慣,這些都是在長期的作文實踐中慢慢理解、體會、造就的。如果一開始就和學生講述許多作文的理論、技法,會讓學生感到枯燥而有壓力,覺得自己根本寫不出那樣的作文而厭惡作文,喪失對作文的興趣。淺化入門的方法很多,比如,有一位老師在給孩子們上第一堂作文課時,運用了「故事引入法」。他把學生帶到圖書室,隨手拿一本故事書,挑選了一則簡短的故事讀給大家聽,孩子們自然聽得津津有味。然後老師再讓幾位同學講故事,接著讓每一位同學講一個簡短的小故事給小夥伴們聽。在此基礎上,老師給每一個人發了一張紙,要他們把故事寫下來,能寫幾句寫幾句,不會寫的可用拼音替代。學生寫完之後,老師領著大家把各自寫的「故事」細心地折疊起來。這時候,老師說:「好極了,我祝賀你們。你們不簡單,都會寫書啦!等會兒放學,把你們自己寫的書帶回家去,請爸爸媽媽讀。爸爸媽媽一定會誇你們的。」孩子們一個個都很興奮。第一堂作文課就這樣輕松愉快地度過了。學生對於寫作文沒有一點畏懼、畏難的心態,這真是一個極好的作文的開端。再如,低年級孩子寫作文寫什麼呢?怎樣寫呢?老師可以這樣告訴孩子:寫你想寫的話;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你的快樂、你的憂愁;一盆花、一棵草、一隻小螞蟻;和同學做的小游戲;考試得到100分;你犯的錯誤……都可以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要多就少改,注重鼓勵和情感交流,讓學生想寫、樂寫,對自己的作文充滿興趣和信心。
2. 注重交流,激發好勝心。
實踐證明,經常選讀學生中的優秀作文比學習名家名篇,更能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學生中的優秀範文更貼近同班學生的寫作水平,貼近他們的生活,學生更易從中領悟和感受作文的方法和語言的藝術。並且,聽到同學的優秀範文,大多學生都會產生羨慕之情,會想到自己如再努力些,一定也能寫出比這更好的作文,繼而躍躍欲試,這是一種極好的作文准備的心理。當然,老師應注意麵向全體學生,給每位同學提供成功的機會,而不要總是讀幾位冒尖學生的作文。
3. 積累詞句,培養恆心。
學寫作文,不能有急於求成、立竿見影的想法,要讓學生明白寫好作文是一個循序漸進、孜孜以求、鍥而不舍的過程。鼓勵學生不要因一次作文失敗而氣餒,也不要因有些進步而驕傲。我的做法是要求學生每日摘抄十個好詞、五句好句,讀背這些詞句,並堅持寫日記。我堅信只有勤於筆耕,不斷練習,手熟才能生巧。久而久之,才能文思如泉,筆走如神。
二、善於觀察,勤於思考
老舍曾說:「生活是最偉大的一部活語匯。」初學寫作,同樣要把生活作為寫作的材料。但有生活,並不等於會寫出好文章。得學會觀察。觀察也很有講究,它有粗細之分,粗略觀察可寫出輪廓;細致觀察,能寫得充實具體。觀察可有很多角度,從不同角度看結果也不一樣。觀察還要和想像結合起來,寫出形象才會栩栩如生。很多事物,學生都是耳聞目睹的。但是耳聞有沒有「聞」進去?目「睹」有沒有「睹」進去?看到聽到的東西一定要在頭腦中思考,抓住特徵,在腦中刻下痕跡,這樣才行。具體如何訓練呢?
1. 低年級以看圖說話、寫話為主要作文訓練手段。我要求學生在大致看懂圖意後,必須仔細觀察圖中人物的動作,用具體的動詞准確表達。想像圖中的人物可能會說些什麼,想些什麼。力求看圖說話、寫話做到語句通順、表達具體,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2. 變換角度進行訓練,類似數學中的一題多解。如有一幅圖畫的是雨中,一位大哥哥背著一位小妹妹,小妹妹手中舉著一把傘。我先要求學生把自己想像成大哥哥,來敘述這個故事。再要求學生把自己想像成這位小妹妹來述說這個故事,訓練學生多角度地觀察、表達。
三、把握整體,找准年段訓練要點
這里的「整體」主要指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低年級作文訓練不能脫離中高年級的作文訓練目的而孤立存在,由低到高須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指導思想。另一方面是指小學的作文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組合體,主要由四種要素構成。即工具要素、材料要素、心理要素和情感要素。所謂整體的觀點就是要研究各要素的組合關系,把它看成協調、有序的整體,不應分割這個整體。從整體出發處理好各要素和整體之間的關系。
1. 工具要素:字、詞、句、篇和修辭、邏輯都屬於工具范疇。依據大綱、教材的訓練序列,對各年段的學生的訓練是嚴密而有序的。低年段要從說一句完整的話開始,逐步讓他們說一段話,並逐步做到由說到寫。所涉及的內容:一是正確用詞,不斷擴大詞彙;二是說話要有正確的語態、語調,並要求運用規范語言說寫;三是說寫過程中滲透一些有關言之有序的規律性知識。
2. 材料要素:要把封閉的課堂變為開放的課堂,讓學生直接參與生活,訓練他們會觀察、勤思考。
3. 小學生作文的心理因素:根據小學生作文的心理規律,他們作文應該是先寫放膽文,後寫小心文,再寫放膽文。低年級學生初學說話、寫話,要鼓勵他們不應有任何束縛、羞怯或恐懼感,放開膽子,看到什麼說(寫)什麼,想到什麼說(寫)什麼,還要鼓勵他們自由發問,自由想像。目的是培養他們大膽運用詞語,積累詞彙和句式的好習慣,同時具有流利的口齒,敏捷的思維,正確的語態。
4. 作文情感:一方面在學生參與生活、觀察事物的過程中要啟發誘導他們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作文中不僅可以表達學生的喜、愛,也可以表達恨、憂,鼓勵孩子們真情實感的流露。
2. 如何開展小學低年級作文教學
小學生作文如何下手?這是長期以來廣大語文教師既關心又困惑的問題。為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大部分教師都會這樣做:首先,學習審題立意;其次,怎樣選取料;第三,怎樣組織材料等。這樣教學,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即使絞盡腦汁仍然覺得寫不出什麼?我認為,三年級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階段,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的寫作要求,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半獨立性寫作實踐,引導其摸索作文的一般規律,解除學生對作文的神秘感,從而引導三年級學生作文起步。
一、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學生作文無話可寫的根本原因是不會觀察生活,缺乏寫作材料。因而利用多種媒介,提供寫作素材,指導培養觀察能力,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看圖學文、看圖說話、看圖作文,對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都起著重要作用。如:在講《翠鳥》一文時,首先指導學生抓住翠鳥的外形特點,通過描寫翠鳥的爪子、眼睛、嘴的特點突出翠鳥的外形。 接著指導學生抓住顏色特點觀察翠鳥的頭、背、腹部羽毛。最後再對照插圖學習本課的具體寫法。這樣,通過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文結合,使學生印象深刻。學了本課後,可以引導並指導學生寫一個小動物,要求他們學習《翠鳥》一文的寫作方法,按一定順序寫清楚。
二、模仿寫作
模仿寫作是三年級作文訓練的明顯特點,也是小學生練習作文的常用方法,而且是較為重要的方法。新課標指出作文教學應該從說到寫、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比如,講了《三味書屋》一課後,指導學生按照方位順序寫一篇《我們的教室》,讓學生模仿第二段的寫作方法,觀察教室的正中牆→兩邊牆→後牆→地面等,然後再動筆寫下來。學生通過多次模仿寫作訓練,加深了對狀物的寫作方法的掌握,不再感到無從下筆,同時也為高年級的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通過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新課標指出:對小學生來說,課內與課外,以課內為主,必須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堂課,同時還必須重視課外學習。因此,除了憑借教材中的插圖和色彩鮮明的教學掛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周圍事物,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比如,組織學生參觀糜灘黃河吊橋,指導學生按從下到上、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然後再讓學生按一定順序寫下來並展開豐富的想像。如:有的同學由一根根鋼絲繩聯想到檢閱的隊伍,由雄偉的吊橋聯想到騰飛的巨龍。通過這樣多次訓練,就能使學生逐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四、多種形式並用,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1、集體作文
首先確定一個主題,然後圍繞這個主題有順序地提出若干問題,讓學生發言,接著將學生發言的內容篩選後逐一寫在黑板上,學生邊讀邊看,完整地了解作文的全過程,其目的是讓學生確立言之有序的寫作思想。
2、填空作文
教師可根據需要寫出範文,並留有適當部分,要求學生填空作文,達到使其言之有物的目的。填空的部分,可根據訓練的需要設計。
如:我選擇了學生很熟悉的小花貓寫了一篇範文:我家養了一隻( )的小花貓。我每天放學回家,總是要逗小花貓玩!那隻小花貓( ),像一團( )一樣。一對尖尖的耳朵( )著,( )的眼睛,像兩顆亮晶晶的( )。它吃食時,那嘴巴( )的,真有趣。冬天,我抱起它,放在懷里,暖烘烘的,像捧個( )一樣。身子毛茸茸的,一蹦一跳猶如( )地上跳躍滾動,真是可愛極了!
作文入門,如孩子學走路,起步困難,貴在引導,不能心急,循序漸進,會留下人生的串串腳印。
3. 小學低段寫作教學應從哪些方面入
小學階段文章的分類及各類文章的寫作要求.
通常我們小學階段學生所寫的文章專以記述屬文為主及簡單的應用文.學生作文的基本文體通常分成六大類:寫人、寫事、狀物、想像、應用文.
1、寫人:寫人要寫「真實」,講「真話」,育「真人」.可以自由選材與立意,寫人要寫出人物的個性與特點,寫得人物要神氣活現.
2、寫事:寫事要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經過與結果.寫清楚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按事情發生過程寫清楚.
3、寫景:寫景文章要寫清對象的主要特徵、形狀、顏色、聲音、動態、靜態等特徵.
寫景一定要表達感情,要注意描寫對象順序、層次、重點、景物間關系.
4. 淺談農村小學低年級作文教學的幾點心得
本人從事多年農村語文教學工作以來,深知寫作文一直是擺在老師和學生面前的一大難題,作文難,起步更難,農村學生寫作更是難上加難。農村的小學生打小就都用方言,沒有較好的普通話語言環境,只有在他們入學後,課堂上讀書時或回答問題才用到普通話。以致學生老愛講「土話」,更別提寫作了,簡直是土話連篇。如何改善目前這種狀況?在經歷這10年的摸爬滾打,我體會到低年級作文教學以下幾點心得。
一、從易到難,循序漸進
(一)看圖寫話
這是比較直觀、比較適於教師課堂指導的形式,也是一年級寫話教學的主要形式。一般來說,一年級學生進行單幅圖的寫話。比如,出示一幅圖,引導學生觀察,這是什麼地方?圖上有誰?他(她)們在干什麼?他(她)們幹得怎麼樣?先說一說,再試著寫一句或幾句話。
(二)簡單的觀察生活寫話
比如,春天來了,你注意到周圍的哪些變化了?先說一說,再用一兩句話寫一寫;在這一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寫句子的能力,要寫得完整清楚。到第二個學期時還應要求學生合理地用上句號、問號、感嘆號等常用標點符號。到了二年級,學生對寫話已經比較熟悉了,認知水平也有了提高。這時,我對寫話提出了稍高一點的要求:寫一個字就要寫正確,寫一句話就要寫完整,寫幾句話就要寫通順,前後要連貫。標點符號要認真打好。要注意基本的格式,如每段話開頭要空兩格。如果是寫日記,還要寫上日期、天氣等。訓練的形式也有了拓寬:通過一、二年級的扎實訓練,學生們的識字、寫字能力大大提高。但是,當學生的觀察能力已經發展到一定的水平時,則必須教會他們通過觀察去寫真人真事,進行寫實性記敘文的初步訓練。
在這一階段的訓練中,要重視觀察習慣的培養和觀察方法的指導;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同時,展開想像的翅膀,運用比喻、擬人和聯想的方法生動形象地描述觀察到的事物或現象。為了表達時的輕松自如,老師還應要求學生加大課外閱讀量,學會收集和整理,充實自己的常用詞彙。
二、強調閱讀積累
閱讀文章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作文水平。閱讀各類文章,對作文來說,就是揣摩文章的作法,古人就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經驗之談。可見文章的作法實際上都體現在無數範文中。農村的孩子很少能讀到課外書,所以教師應從課文入手,因為教材中許多課文文質兼美,易學易誦,可供學生鑒賞或臨摹。每學一篇課文,我都要求學生摘抄好詞句和精彩片斷,有一些課文非常接近農村孩子的生活,學完之後,我讓他們悟其法、學其法、用其法,熟讀成詠,強化背誦,勤寫多練。古人讀書十分重視背誦,背誦能為思維和寫作積累語言材料,提供「范型」。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學生記憶倉庫中豐富的語言材料的儲備,是寫作時構思行文、布局謀篇、遣詞造句、表達方法、修辭方法最直接、最原始的素材。當我教到《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時,課文對青蛙進行了一段描寫,於是我著重分析指導這段話,並要求學生背誦。過後我又布置了以「我喜歡( )」為開頭寫一種小動物。結果大部分學生都能學以致用借鑒模仿課文描寫青蛙,甚至有個別學生還描寫到青蛙在田間捉害蟲的情景並贊美青蛙。
總之,語文教材中的閱讀與作文結合緊密,教學過程中,注意把握好「有意、有機、有序、有效」地原則,以讀促寫,以寫帶讀,即從閱讀教學中學習寫作的知識和方法,由於寫作的需要帶動了大量的閱讀,使閱讀與寫作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三、引導學生借鑒和模仿
最開始的時候,連我自己都十分逃避給學生上作文課,何況是學生呢?一遇到寫作文,學生總是說也說不出寫也寫不來。後來我發覺農村低年級學生不像城市的學生那樣有豐富詞語量和語感,所以我在平常注重讓學生閱讀積累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學生懂得借鑒和模仿,我跟學生說「我們要去『偷』,去『偷』別人優美詞句,讓那些優美詞句變成為我們的。」
從讀學寫、讀寫結合歷來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一條捷徑。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其創新能力有限,讓他們從閱讀中特別是課內閱讀中借鑒模仿作者的一些寫法遷移到自己的習作中能提高習作的水準,如能逐漸內化還可提高其自身的習作能力。可引導學生藉助小學語文課文,在課內閱讀或教學後之後開展閱讀借鑒模仿的訓練,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架設遷移的橋梁,通過引導,培養他們模仿寫作的能力。
如學了兒歌《春風吹》,在口頭練習了「春風吹,春風吹,吹�了梨花」等句式後,我就鼓勵學生「你可以再去觀察觀察,把你看到的也寫一首呀。」於是,有學生就寫出了:春風吹,春風吹,吹黃了迎春花,吹紅了杜鵑花。春風吹,春風吹,吹綠了大地,吹暖了天氣,吹得我們可以春遊啦!這樣富有情趣的兒歌,充滿了稚氣,又蘊含了無限的想像力。
作文訓練的本身提倡「由仿到創」,教師首先指導學生學會「仿」,即指導學生通過模仿,逐步掌握思想表達的要領,把範文的寫作技巧轉變為學生自己運用自如的表達技能,從而實現由仿作到獨立寫作的發展,達到「創」的境界。
四、讓學生學會觀察
魯迅曾經說過:學習作文,第一須觀察。這就明確地指出學會觀察對寫作的決定性作用,因而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是提高作文質量的關鍵。而且小學低年級作文入門教學,往往也是從觀察訓練起步的。根據我的體會,開始對小學生進行觀察訓練時,切莫要求學生「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而要盡可能把觀察范圍縮小,引導學生具體觀察「一個」事物。只有集中精力「眼觀一路」,才能觀察透徹,作時才有話可寫。
五、激發學生的想像力
《語文標准》指出:要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像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
語言文字具有一定規律,但不限於一種方式。利用這個特點,我把這個訓練當作啟蒙作文教學的基礎,先從最簡單的字詞入手,讓學生積累教材中的重點詞語。當他們對詞語有一定認識後,於是我著手制定「串詞訓練」的計劃,讓他們能盡量地用上幾個現成的詞,說一小段話。但不能是單純的造句。為了避免盲目性,我決定先搞一個「特區」,把班裡較能說的同學集中起來,讓他們一次次地鍛煉,並對其不斷地進行引導,而且也鼓勵一部分學生寫下來,並把寫下來的好的作品進行修改,然後帖在「展示台」,讓全班同學一起欣賞。而另一部分同學則先當幾回小聽眾,把別人的所想進行內化。過了幾天,相當部分同學都能加入到這個活動中,並能用上這些詞語,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在總結「特區」的基礎上,我開始引導全班同學學著想,學著說,學著寫。鼓勵用自己的大腦獨立思考,插上想像的翅膀,盡量編出與眾不同的故事。
如「夏天」「雪人」「高興」「高山」等,當我出現這些詞時,學生對此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有的說:夏天到了,常熱得我滿頭大汗,我想,要是這時下場大雪該多好哇,我們可以堆雪人、滾雪球、打雪仗,哎!可現在是夏天,這是不可能的。不過想想也挺高興的,讓我覺得涼爽多了。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更有趣的是,有些小朋友還編了童話故事,大意是:兔媽媽上班去了,小兔一個人在家沒意思,他到門外,堆了個大雪人,天天和雪人玩,可高興了!可是後來天氣暖和了,雪人越來越小,小兔急壞了。後來,他想了個辦法,把小雪人放進冰櫃里,到了夏天,他還可以和雪人玩……一個個多麼新奇的世界,讓我一次次體會到了想像的藝術,讓人回味無窮。雖然其中還有不流暢的語句,但可以肯定他們是想像的天使,難怪魯迅先生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在他們的世界裡,只要展開想像的翅膀,他們就可以「種一個太陽」,「一個送到南極,一個送到北冰洋,一個掛在冬天,一個掛在晚上。」而每一次想像力的鍛煉,便是一次生命的拓展,創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
5. 低段的寫話教學與中高段的習作教學側重點有哪些不同
1、要求不同:《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小學個學段習作教學的目標是:低年級側重激發興趣,培植自信,樂於寫話;中年級側重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自由表達;高年級側重多讀書,廣見聞,善思考,有個性地表達。
2、對生活關注度不同:低年級重在激發興趣,培植自信,樂於寫話。中年級重在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自由表達。高年級重在多讀書,廣見聞,善思考,有個性地表達。
3、表達方式不同:低年級只是很簡單的語言表達,直觀思維,中高年級要求能很好地寫出故事情節,並且具有一定的鑒別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對口語交際教學的要求是: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
重視口語交際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要求:
新課程要求教師轉換到位、得體,放棄師道尊嚴,成為學生有效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激勵者。師生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關系。
師生關系民主、平等、和諧,是輕松自如地開展教學的保證。教學互動往往在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中實現,教師不能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齡、身份,保持年輕的心態。
6. 如何搞好小學低段作文教學
低段作文如何教學 萬丈高樓平地起。長期以來,學生怕作文,作文水平低下,小學作文教學也就成了語文教學的難點。為了在教學中,學生作文中,能夠不做「無米之炊」,駕輕就熟,這得需要在平時多下功夫。低年級作文起步教學是否成功,基礎打得是否扎實,對學生今後的作文水平影響極大。怎樣才能讓學生在習作中充分展示個性、寫出情真意切、童趣盎然的作文呢?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小學生一進校門就有計劃、有目的、有重點的對學生進行作文起步訓練。 一、 扎實字、詞、句教學關,練好基本功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以「漢語拼音、識字、學詞學句、閱讀」等為主要教學任務,教師要把握好這些教學內容與作文起步教學的內在聯系,注重教學要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拼音、識字、學詞學句、閱讀等教學為作文起步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作文起步訓練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過好識字、學詞、寫句關。在構成學生表達能力的各項基本功中,語句通順,不寫錯別字是最為重要的一項基本功。所以在作文起步訓練乃至整個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中,都要十分重視語句通順、不寫錯別字的訓練。只有通過嚴格的詞、句訓練,使學生學會不管寫什麼都能做到:用詞准確、句子通順,才能真正逐步把作文寫好。另外小學一、二年級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兒童心理發展的研究表明,一般三至八歲是兒童智力和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在這個時候小學生的智慧潛力和語言潛力很大。他們經常在大人講話時插嘴,喜歡刨根問底,愛看愛聽。教師要根據兒童的這種心理特點不失時機地充分利用說話訓練課,把發展兒童的形象思維和口頭語言放在首位,並在此基礎上逐漸規范口頭語言,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例如多讓學生進行看圖說話,多編童話故事,通過想像規范口語表達。愛因斯坦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創造想像是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和創造性活動的必要條件,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充分利用插圖,把自己放到圖中,看成是其中的一個人,一件物,把自己和周圍的景物連在一起,編制一幕幕情境,練習說話,只有讓學生寫內心世界的感受,他才會高興地說,高興地寫;反之,只能是為作文而作文,言不由衷,絞盡腦汁視作文為苦差事。 二、學說,為寫打基礎 作文,實際上就是寫在紙上的話。葉聖陶老先生說過:「作文的自然順序應該是我認識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瀾沖擊著我,我有說話的願望,便想傾吐,於是文章就誕生了。」因此,要想寫好作文,首先得從說開始。在平常的教學中,我發現讀日記是一個很好的「說」的方法,小學生表達慾望強,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贊賞。抓住這一特徵,每周專門抽一些時間讓學生走上講台讀自己的日記。一些好的日記或在原基礎上有提高的日記,我都要適時地給予鼓勵。特別是那些敢於寫出自己心理活動、自己想法的學生,還有那些能堅持自己認識,表現出個性的學生,更要大力鼓勵,從而給學生一種暗示:寫真實的事,抒真實的情,表現自己獨一無二的個性。 其次是充分利用「說話課」,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每一節課都是對學生進行說話能力的培養的的好時機。第一,要求學生能用完整的語句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不說半句話。如果學生說了半句話,教師就要求他(她)重說,一直到說完整為止,教師要不怕麻煩,堅持訓練。第二,在識字教學中,要本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進行說話訓練。如:教師在教「水」這個生字時,要求學生用「水」組詞,有一個學生組出「喝水」這個詞,然後教師啟發他「誰喝水呢?」學生回答「我喝水」這個簡單的句子,教師繼續啟發他「你在哪喝水?」學生回答:「下課了,我在教室里喝水」如果每個生字教師都能這樣訓練,學生說話的能力就會得到充分的訓練,學生就能很順利的用字組詞,用詞造句,養成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識字習慣,也就不用教師一步一步地引導了。第三,利用一切機會,讓學生練習說話,每節課前兩、三分鍾進行說話練習,按座次每人說一句,前邊的同學說錯了,後邊的同學給糾正過來,說完後,進行簡單評比,主要是找出不完整的句子並給予糾正,表揚句子說得既完整又生動的同學。這樣在極短的時間里,又說又聽,又動腦又動口,使每個學生都有了練習的機會。兩三分鍾,就練習了三四十個句子,真是事半功倍。對說話不著邊兒的學生不要一下全盤否定,先發現閃光點,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加以表揚,然後再指出說得不好和不足的地方,讓他體會。教師的語言要委婉動聽,帶商量的口吻,也可讓其他同學幫著指出優缺點,再讓他體會修改。這樣一來,膽小的敢說了,說得不好的有進步了,一個帶一個,一個影響一個,一天強過一天……課堂發言活躍了,想說話的人多了,會說的也越來越多了。 再次是採用多種形式為學生創設說話情境。例如:愛看什麼動畫片,講給大家聽聽;愛玩什麼游戲,怎麼玩……昨天晚上吃什麼好吃的;你的生日打算怎麼過……做游戲擺故事講笑話猜謎語背繞口令腦筋急轉彎鸚鵡學舌結對子等等等等,都可以成為學生說話的源泉,都可以成為訓練學生大膽說話的途徑。 三、引導學生充滿感情地觀察、思考由「說」過渡到「寫」 學生有了較扎實的文字功底並不一定就能寫出好文章來,還必須進行仔細的觀察、深入的思考,老師可以有計劃有組織地帶領學生觀察校內外的事物。看看、說說、想想,使大家對那些熟視無睹的事物有新的認識。在觀察中,我們可以先整體後局部。以觀察學校游樂園為例,讓大家從遠到近,抓重點,也可以寫寫滑滑梯時的動作神態和心情。觀察學校的花木,可以抓住它的顏色、形狀及氣味等。 這樣,有些善於觀察而且觀察細致的學生,就能寫出內容充實、條理清楚的小作文了。 在生活中,周圍事物的發展變化,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寫作的源泉。同一事物四季的感受不同,陰暗圓缺時的感覺也不盡相同。只要學生懂得怎樣觀察,處處留心,就會感知更多的內容,寫出比較優秀又有真情實感的日記。 四、 發揮好教師的作用 1、教師要為學生的作文訓練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這個准備首先是材料的准備,比如有意識地組織開展一些活動,在開展活動時,事先不告訴學生活動的主要目的,以免學生思想上有負擔,但教師要心中有數,在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中相機加以指導。 2、作文訓練中教師要多寫「下水」作文,練練筆。教師的練筆可以是學生的範文,但多數應該是教師下功夫去了解學生心靈,研究學生語言特點,體會學生作文心情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去根據學生的思想、語言等特點去引導他們發展,而不是用教師成人的思想和語言去束縛學生的思想限制學生的語言。通過教師切身的下筆體會,再去看學生的作文,就能更真切地感受學生在哪些地方下了功夫,哪些地方值得表揚。堅持跟學生一塊練筆,不僅能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有的放矢,更可以練出一手好的作文功夫! 3、及時對學生作文進行批閱講評。講評作文時教師要本著讓作文充滿快樂,使學生願意寫樂意寫的原則,抓住重點,不要去找枝枝節節的問題,要抓住每次作文訓練中全班學生共同的主要的問題來講評。講評時要做到:少講多聽,少講多練,少批評多鼓勵,多批少改(重在點撥)。尤其對作文水平較低的學生更要看到他們的長處,看到他們的進步,哪怕是點滴的進步,也應找機會適當的當眾加以表揚,使他們增強自信心,願意進一步努力。這樣每次作文學生都能有所提高,作文訓練就容易見實效。 總之,作文教學面臨的問題很多,需要我們不斷的摸索和探討。
7. 如何搞好小學低段作文教學
一、故事仿寫法:順從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選擇短小、通俗、有意義的小故事,講給學生聽,然後讓學生復述,再練習寫出來,只要能寫出大致內容就是成績了。學過的故事性課文,像《司馬光砸缸》、《烏鴉喝水》等,也可以讓學生仿寫。
二、實事記敘法:寫學生親耳聽的,親眼見的,親身經歷的事。當然,最初要選擇最簡單的練習,以後根據年級不同逐步加深。如:課堂上一個學生說:「老師,我方格本不夠用了。」另個學生說:「老師,我借他一本。」再如一個學生拾到一角錢交給了老師……這些零瑣小事兒,多數學生不但能說明白而且能寫清楚。教者也可提供材料,鄰居家的豬到你家偷吃豬食,被你家小花狗給咬跑了,突出小狗的可愛特點;天突然來雨,你或別人把李奶奶曬的被子收回去了,突出人物的品質特點,等等。
三、縮寫課文法:小學課文,一般都淺顯易記,具有較強的故事性、趣味性。讓學生在復述的基礎上,練習縮寫,不算高不可攀。如《小猴子下山》,寫出小猴子下山後幾次做什麼,怎樣做的,心情怎樣,就算可以了。
四、創設意境法:按教者事先考慮、准備的,在學生面前,展現一件簡單明了的小事兒,接著讓學生復述或寫出。如:一次教師給學生發課外書,發完少了兩本,就讓學習委員到備課室找,結果,她在半路上拾到了。於是,馬上讓學生動筆。這樣做學生感到有興趣,有話寫。
五、字詞擴寫法:低年級字詞任務較重,可隨時結合字詞教學,進行擴寫詞語,擴寫句子,擴寫一段話,乃至一段短文的訓練。盡量做到:聯想豐富,有進步意義,內容完整、語句通順。如:教「嚇」字,組詞(嚇一跳)擴句(他把小力嚇一跳),擴寫一段話(小力走到教室門口,剛一推門,小軍躲在門里,故意「嗷」地一聲,把小力嚇一跳,倒退幾步摔個筋斗。上課時,小力告訴了老師。老師把小軍批評了。小軍紅著臉說:「我再也不這樣做了。」)
六、觀察實物法:寫靜物,要從「摹形」和「傳神」兩個方面著筆。「摹形」就是描寫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質地。「傳神」就是描寫物體內在的神態,可以說明物體本身的意義或者抒發作者對物體的感情,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或聯想。
七、看圖聯想法:在「看圖說話、寫話」的基礎上展開聯想,使圖前、圖中、圖後的情節融為一體。要注意以下四點:⑴看懂圖意;⑵弄清題目規定的寫作要求;⑶依據要求,結合看圖,確定寫作重點;⑷在寫實的基礎上展開聯想。如教第四冊語文《杭州西湖》這幅圖時,可啟發學生說:「假設你此時在西湖岸上,能看到什麼?心情怎樣?」再把這些問題連在一起回答。教者可口述範文片段,最後學生復述、仿寫。
八、講說結合法:把講讀課文和說話練習結合起來。通過講讀促進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練習口頭復述能力,這是把理性知識(或課文知識)轉入實踐運用的範例,是語文課與作文課緊密結合的嘗試。如:講《小蝌蚪找媽媽》、《松鼠》之類的課文,可用十分之六的時間講讀,十分之三的時間練習說話,十分之一的時間機動使用。敘述小蝌蚪的外形特點,游水嬉戲的情形;青蛙的外貌,生活習性;蝌蚪變成青蛙的生長變化情況。仿照《松鼠》的寫法,敘述公雞、大鵝、小狗等動物的外形,生活特性,用途或作用。
九、古詩改文法:在學好古詩字、詞、義等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試探改寫成文,是訓練學生作文能力的好機會。因為古詩中有人有事、有景有物,把這些現成的材料組織成文,能培養學生的豐富想像力,能訓練學生布局謀篇的作文技巧。
十、仿寫作文法:現成的作文資料很多,教師可把適應學生仿寫的作文讀一篇。然後讓學生根據頭腦中的記憶仿寫。可分兩種,作文能力差的仿寫範文中的原有事物,作文能力強的可聯想其它類似的事物。如:一次作文課,讀一篇篇幅短小的作文《奶奶笑了》,寫的是孫女小英,在天突然來雨的時候,主動給到市場買菜的奶奶送傘的事。少數學生可照原事寫,多數學生可寫自己為親人做的實事。這就素材多了,可寫冷天,給爸爸送帽子;可寫媽媽在地里扒玉米,自己在家做飯;可寫幫爺爺澆小樹……
以上十法,只是列舉了低年級啟蒙作文的部分訓練方法,旨在給老師們提示個訓練方法的思路。只要結合低年級教學實際,善於思考,定會發現更多更好的低年級啟蒙作文訓練的方法。
低年級的作文教學有時很難把握好這個度,這樣讓學生循序漸進,有了這么多的教學方法,教起來就不那麼呆板了。
8. 淺談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作文教學
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真爛漫的,相信他們每個人對事物都有自己至版純至真的獨特生活。指導權作文就是要引導學生從自我出發,盡情流暢地抒發自我情感,敘述自我經歷,描繪自我內心,或者在寫人敘事寫景議論中融入自我感受與生活。所以在教學中不應有任何強制,命令的影響,要順其自然,讓孩子們放開膽子寫,大膽地亮出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的作文自然也就有了孩子情感的溫度,烙上孩子心靈的色彩。
9. 對低年級作文教學的幾點看法
。 關鍵詞:提高興趣能力培養積累素材作文修改 目前小學作文教學還存在不少問題,學生作文內容空洞,言之無物,學生怕作文,老師叫頭疼,這就是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存在「三重三輕」的現象,主要是:重模仿,輕創作;重數量,輕質量。並且,小學生作文時常常會遇到「三難」的攔路虎:開頭難、結尾難、過渡難。針對目前小學作文中的種種困難和問題,我粗淺地談幾點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策略。 一、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無疑是強調一個「樂」字,而「樂」建立在「趣」的基礎上,有「趣」才會「樂」才會「靈」。反之,無「趣」生「優」,生「優」則必「厭」。所謂心境愉悅反應則靈敏;心情抑鬱,反應則遲鈍得多就是這個道理。要想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要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所選的教學內容要貼近童心。1、命題要揣一顆「兒童心」。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寧可低一點,不搞一刀切;2、指導要用一種「兒童調」。要把導師的架子放下來,要用商量口氣,商量寫什麼,怎樣寫,怎麼改,如何評等等;3、評改要借一雙「兒童手」。學生只要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留心觀察,分析周圍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處景物,寫起文章來自然合情若泉涌,滔滔不絕。 二、加強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剛開始作文的學生最大的困難就是會碰到「無話可說」,「無材料可寫」的困難,如果單靠老師傳授抽象的寫作知識,是難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加強觀察的指導,使學生養成善於觀察生活,抓住事物特點的習慣,從而克服「無材料可寫」的缺點。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根據教材內容採取指向觀察訓練,自由觀察訓練和聯系實例觀察訓練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系統的訓練。 1、指向觀察訓練,即教師根據訓練的目的確定某處景物、事物或人物為對象指導觀察。為此我常常組織學生觀察校園的花壇,樹木,噴水池,到野外游覽,並在游樂中給學生以觀察方法的揭示。 2、自由觀察訓練,這種觀察不受時間、地點、條件的限制,是學生個體思維涌動最活躍的方式之一。聯系教材實際,我從指導學生靜物描寫入手,掌握初步觀察方法,比如觀察一盆花、一株樹,進而過度到動態的觀察描寫,如寫一個小動物,寫天上的一片雲,寫一個活動場面等等。 3、聯系實例觀察訓練,根據教材內容創設一定觀察情境,可使學生的大腦皮層形成一個優勢興奮中心,如教學《夏天》一文後,我要學生背誦相關段落,課外,我立即引導學生觀察夏日炎熱的氣候,以及雷前雷後周圍的景色變化,面對眼前真實的景物,學生自然而然地想起課文中的句子。 三、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素材是未經提煉加工的寫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質基礎,猶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話說:「巧婦難作無米之炊。」這就是說沒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無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兒童心理學表明:學生寫作,首先必須擁有寫作文的有關的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層次、語言表達┄┄一切都無法從頭談起。所以學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謂「雄厚」就是廣泛吸收積累之結果。那麼,如何積累雄厚素材呢?我總結了過去的教學實踐,主要有兩種途徑: 1、從現實生活中積累素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那麼,如何匯積生活中的寫作源泉呢?我認為:首先要豐富學生的生活。小學語文大綱指出:「指導小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內容就是寫作材料,寫作材料來源於生活。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學表明:兒童天性好玩、好動。教師應抓住這一心理特徵,有計劃、有目的組織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如春遊活動、文體活動、讀書活動、演講活動、看電視、聽廣播等等,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寫作素材。 2、從書本中積累素材 書本中的材料也是反映著生活實際,怎樣積累書本的材料呢?古人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就告訴人們,積累書本中的材料就是靠多讀,多背書面的優美詞句,好的片段,優秀作文。以便積累譴詞造句,選材與立意,層次與段落,詳寫與略寫,開頭與結尾,過渡與照應等寫作技巧。讓學生做到多讀精思,舉一反三。 四、加強指導,教給寫作方法 大多學生作文時的所表現出的共性是「眼前閃爍著事物的形象,筆下卻形容不出來。」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必須做到: 第二、認真審題,搞清本篇習作的范圍和寫作重點,在作文教學中,通常接觸到的是記敘文體,所要學的內容又以人物、事件、環境為主。但人物、事件、環境這三者往往是互相揉和和在一起的,又各有側重吧。所以必須讓學生搞清每篇習作的側重點,離題萬里或千篇一律。 第三、要使學生作文時吧有話可說,教師要進行充分備課,明確寫作目的、要求,注意獵取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人和事乃至周圍環境,切記作文題目往黑板上一寫,簡單幾句要求一說了事。 五、指導學生學會自己修改作文 當學生能夠把自己會說的話都寫出來以後,還要學會修改,使之更具有表達
10. 作文教學很重要,要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嚴格要求,這是對的嗎
對的 作文靠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