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作文的評分標準是啥
初中作文評分標准
1、卷面 5分 (包括書寫規范,字體漂亮,卷面整潔)
2、題目命名 2分(包括是否恰當,是否新穎)
3、中心與詳略 15分(包括是否圍繞中心選材,選材是否新穎、典型、有代表性,詳略是否得當。)
4、語言 15分 (文通字順,語言流暢生動形象,3個錯別字扣1分,2個病句扣1分。)
5、結構 5分 (結構是否完整,條理是否清晰,過渡是否自然,首尾是否照應。)、
6、真情實感 5分
7、格式 3分 (包括標點格式,題目格式,段落劃分等。)
一、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共同體會。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製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並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徵。這 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獲。」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匯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並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煉到觀察簡直成習慣,彷彿變成第二個天性。」把觀察鍛煉成習慣,鍛煉成第二天性,這是一種很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你要留意校園花壇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你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這就是觀察的過程,觀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於「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意義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
(二)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爛筆頭」。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多同學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於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付之東去,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
(三)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恆。別犯「腦熱病」,三分鍾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於你生活的每一天,這樣你才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學會觀察對於寫好作文有著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離開了觀察,你往往會感到難以下筆。願你學會觀察,不斷培養,提高贊成的觀察能力,在寫作實踐中取得得大的進步。
三、意高則文勝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那麼文章在立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立意要正確
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二)立意要專一
「作文之事,貴於專一,專則生巧,散乃人愚。」無論多麼復雜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說明這個問題,又想闡述那個觀點,東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確。其實,想面面俱到肯定會面面 不到位,況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集中筆墨表現一個中心,即使是通過數件事來表現中心,也要做到緊帖中心行文,目標始終如一,著墨於材料與中心的結合點,使材料蘊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穎
文章最忌隨人後,人雲亦雲,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我們打破思維的定式,站在時代的高度,避「俗」求「異」,多角度、多側面思考,或聯想、或擴展、或類比、或逆向,發人之所未發,就能在五顏六色的天空里構築屬於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確立的主題不是人所共知的膚淺的道理,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出更深層的意蘊。
(五)立意要巧妙
在習作有限的文字內,要表現較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從生活中的一斑一點、一枝一葉去再現生活的全貌,從一個點、一個片段、一個瞬間、一個現象入手,對社會、對人生進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處著眼,小處落筆,角度雖小,卻能小中見大,平中見奇。
四、怎樣寫好狀物的文章
如何寫好狀物文章呢?請大家牢記以下五點:
(一)交代來歷
文章開頭用一、兩句話介紹物品的歷來,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體描述
通過顏色、形狀把物品外形准確勾勒出來,寫出特點給人以鮮明的感覺。多用一些恰當的修辭手法,展開合理的想像。賦予它情感,就會使物品活生生地躍然紙上。
(三)動靜結合
先寫靜態的外形特點,再寫它的動態。這樣會增添一些情趣,寫出的文章也會更加生活。
(四)說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一般來說,這類文章要在結尾處說明一下物品的作用這樣會更加突出這件物品的特點。
(五)融進感情
字里行間要流露出作者對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歡、珍惜之情,這樣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五、長話短說話縮寫
讀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動吧?要是你想把這個故事簡單的介紹給別人,就可以用縮寫的形式。本次習作練習的是縮寫,要求主要內容完整,重點突出;語言簡練,縮寫後文字不要超過三百字。
縮寫是作文中的一種常見形式。所謂縮寫,就是在不改變中心,不改變體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內容的情況下,把一篇長文章壓縮成短文章。學會縮寫,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培養我們的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進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那麼,怎樣進行縮寫呢?
(一)要留主幹、去枝葉。在縮寫課文時,我們要刪減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說明、交代等地方,留下課文的主要內容。如《小抄寫員》一文中我們首先要思考:敘利奧是在什麼情況下開始幫爸爸工作的,他為什麼要偷偷地做,怎樣做的,結果怎樣,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然後把 幫爸爸抄寫的事情經過寫下來,而把當他被爸爸誤解後是怎樣想的等無關緊要的刪除。
(二)要直接簡化任務語言。在敘述中,我們要把直接敘述變成間接敘述,盡可能簡化人物語言。這樣,既使情節連貫,又使語句「簡練」。
(三)要保持文章脈絡清晰。縮寫課文要注意保持文章主要脈絡的清晰和完整,特別是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要素要齊全,讓人讀了對原文有個大概的了解。
(四)要不改變課文原意。縮寫課文最要緊的是縮寫後不可改變課文原意,做到內容基本保持和原文一直,不會使讀者產生歧義
㈡ 急求一篇作文,是關於知蛙、愛蛙、護蛙的作文,是去參加比賽的,500字左右,其他的下面有說明
對不起,實在找不到!!!
話題作文備考要點
2007--26整理
話題作文,規律可循。始於九九屆,延續至今年。文題穩中有變,佳作與時俱進。提高重在平時積累,發揮貴在得手應心。備戰認真整理以往習作,臨場冷靜再現相關要點。與您共勉!
【一般要求】
提供某種材料——某個話題——某些提示,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文體自選,立意自定。字數800以上。
【十點提示】
1. 話題理解:本義、比喻義、引伸義。
2. 話題地位:某段/每段;出現/突顯;牽強/自然;游離/貫穿;輕描/重點;沾邊/浸染;配角/主演;名字/頭臉;等等。
3. 應考意識:緊扣(強化話題、主題);緊湊(比如重復變化的持續——梯子)。
4. 主題走向:符合社會現實的主潮——思索現實;感悟歷史;情系家庭;評判道德;宣示情趣;警示人類。審視材料和提示,認准擊中「靶心」。
5. 選材角度:堅持生活源泉理念,注重平時積累;回念精彩情境,強調精選意識。自然——人類;古代——現代;中國——外國;自己——他人;今天——明天;社會——家庭;課內——課外;正面——反面;並列――遞進。各行各業,各色人等,不同地點,不同情境。立足現實,情感真實。慎重改動,珍視靈動。
6. 擬題要領:口號是「作文匠心的高度濃縮」;目標是「鮮亮=扣題(話題、主題)+修飾(運用修辭、仿用句式、化用語句、巧用標點、妙用符號)」
7. 思路結構:總體上做到「精簡」。強調一個意識——「由經心到精心的設計」;介紹一種觀點——「重復變化的持續!」;准備幾套主體部分樣式——①精緻設計的反復(時間的延續,地點的轉移,對象的變化,層次的推進,角度的轉換,數量的增減,等等);②數字「三」的運用(時代,鏡頭,出遊,作品,人物,較量,對話,照片,等等)③經典名詞的點染(屈原,昭君,曾國藩;鴉片戰爭,三峽工程,2008北京奧運;望子成龍,給生命以時間、給時間以生命,和而不同,距離與美,等等)
8. 語言樣式:樹立「語言樣式」意識,打造「精美」語段,選用修辭句式,注意前後銜接,符合特定文體,追求含意容量,巧用點題語句,善用標點,等等。
9. 題型應對:話題作文與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的區別與聯系(根本上相同,形式上不同;都有應試特點,都要扣題緊密)
心態調整:營造好印象——卷面,書寫;標點,字數;等等。培植求勝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先求正常,再求超常! ====還有:
一、要明確關系型作文話題及其命制特點
所謂關系型作文話題,就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語或短語並列組合而成的一種話題形式,具體操作的過程中必須兼顧話題構成的各個要素,清楚地點明其間關系。如:「失去與獲得」、「感情的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等。
就拿高中語文新教材第二冊所收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來說,其文題就可以看成是一個典型的話題,行文中作者就很好兼顧了「我」與「地壇」這兩個要素:一方面具體描述了「我」在地壇的所見所聞所為所思,另一方面又深刻地交代了「地壇」給我的人生感悟,使我完成了生命意義的思考,讓我走出了人生的低谷、鼓足了生命氣,從而揭示了兩個要素間的關系,即「地壇是我的精神家園」。
需提請注意的是,構成關系型話題的各要素間的關系大多呈現出一種開放性,其思維方向、價值取向都不是唯一的。如2003年高考作文話題,就可從不同角度作不同理解:①從正面看,感情的親疏有助於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由此可談及融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文環境及情人眼裡出西施,真摯的感情引導健康的審美意識(愛憎分明)。②從反面看,感情的親疏有害於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由此可談及任人唯親、偏信則暗、徇情枉法、有失公允及恨烏及屋等。③全面地看,感情有親有疏,但對客觀事物的認知不能受情感親疏而左右。
「智子疑鄰」是寓言故事,導引出的話題是「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材料和話題給考生的提示頗多:如「類似」與「相反」,「親疏」與「遠近」,「正誤」與「深淺」,「有關」與「無關」等,這就拓展了考生的思維空間。很明顯,這是一個「關系型」的話題,重在考查考生的理性思辨的能力。以一般高中學生的生活閱歷、文化積累和認識能力來看,應當大大有話可說。如小到鄰里關系、人際交往,大到國際爭端、官場政治、提干用人;遠有鄒忌諷齊王納諫,近有形形色色的網路交友、偶像崇拜;正面有祁黃羊薦人不避親與仇、孔明揮淚斬馬謖,反面如智子疑鄰、因情障目而傾國的事例等等;還可以對感情與認知從理論上與實踐上作種種或肯定或否定的闡述、抒發。話題限制在何處,開放在哪裡?考生必須把握住這一「游戲規則」。考生抓住了「感情」與「理性認知」這個「點」,就有許多的角度可供選擇了,在這「點」的限制下,思維、情感、才華、個性就可以盡情飛揚了。
二、要辨明關系型作文話題要素間的關系
關系型話題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構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辯證思維的方法,辨清構成話題的詞和詞、短語和短語之間的特定關系。筆者認為,關系型作文話題要素之間的關系主要有以下幾種:
1.對立統一關系:就是各要素單一來看是對立矛盾的,但實質上它們又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和諧統一。也可稱之為無此無彼式。如「自由與紀律」這個話題,辨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沒有「自由」無所謂「紀律」,沒有「紀律」也就沒有「自由」,二者對立統一。當然,根據這種關系可變通理解為:沒有紀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紀律約束。再如「平凡與偉大」,從一定意義上講,這個話題可理解為:沒有「平凡」也就不會有「偉大」。還可理解為:平凡蘊育偉大;偉大源自平凡;我們只有從平凡的點滴小事做起,才能構築偉大人格的大廈。
2.是非取捨關系:即指關系型話題的諸要素之間是一是一非、一對一錯的關系,對它們只能有所取捨選擇。也可稱之為有此無彼式。如「偏見與關愛」,我們只能理解為「要消除偏見,勇於關愛」,若作其他理解則是不科學的。
3.並非絕對關系:即指構成話題的諸要素之間存在著某種關系,但這種關系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可稱之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與成功」這個話題,我們可理解為「成功來自痛苦的磨礪」。但痛苦之後不全是成功,成功也並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師與高徒」,可理解為「名師出高徒」,也可理解為「名師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師」。
4.並列共存關系:即指構成話題的諸要素之間存在著一種平等並列的關系,幾個要素可以同時共存。也可稱之為有此有彼式。如「謙虛與表現」,對此就可詮釋為「既要謙虛待人,又要善於表現自己」;對「成人與成才」也要理解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後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則須理解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於調和矛盾,與別人和諧相處,同時又要有不同於別人的獨立見解,不能隨風倒、隨大流」。
回顧2003年全國高考,「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關系型話題作文,因其制約因素的嚴格,幾與前幾年話題作文形成斷裂,不少考生缺乏心理准備和知識准備,不會審題或審題不嚴,作文答卷偏題離題者非常普遍。再看2004年高考,全國15份試卷,除4份試卷外其餘所有試卷均延續關系型話題作文模式,對考生審題能力再次提出高要求,但遺憾我們的許多考生依然未能從上年考生的慘敗中汲取教訓,好好把握關系型話題作文話題關系肢間的辯證關系,在審題上遭遇滑鐵盧。縱觀話題作文發展趨勢,我們可以斷言,關系型話題作文代表高考作文新的發展方向,因為限制性的加強,必然要求考生在審題上加強訓練,練就過硬的審題基本功,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在高考作文中占據主動。
針對關系型話題作文特點,我們認為應將審題的重點放在審讀話題這一環,在把握話題內部辯證關繫上做文章。這就需要考生在平常多體悟唯物辯證法的思想精髓,如能聯系地看問題(而不是孤立地看問題)、能一分為二地看問題(而不是片面地看問題)、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而不是用靜止的眼光看問題)等等。並最終能理論聯系實際,在具體的話題作文審題中加以靈活運用。
以2003年全國高考卷為例,面對「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關系型話題作文,考生首先應准確判斷出其內部關系肢間存在的一種因果關系——因為感情的親疏不同,所以對事物的認知也不同。這樣,考生在審題時就可以從兩者的因果關系入手,多角度、多層面地深入思考。其次,考生要運用辯證法思想,在把握兩者之間因果關系的是否必然性上做文章。即思考是否感情親就一定對認知事物產生正面影響,或者恰恰相反;是否感情疏就一定對認知事物產生負面影響,亦或者恰恰相反。最後,在種種不同的思考中把握住根本性、結論性的東西,將其作為文章的主題思想。
審讀關系型話題作文的話題,還要注意克服以下兩種誤差:
誤差一:抓住一點,不及其餘。既然是關系型話題作文,審題時就應當重點把握話題內部兩個關系肢之間的關系,關涉兩點,在兩點之間尋找突好口。而我們的考生在審題時最容易犯的一個毛病恰恰是割裂了兩者的聯系,在行文時大談一點,卻對另外一點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題、離題。如筆者所在浙江省2004年高考話題作文「人文素養與發展」,話題內部存在一種條件關系——人文素養的高或低,制約著發展空間的大小。考生在審題時即要全面審視這種條件關系。但從考生作文來看,許多離題作文都沒有能從兩者關系入手,而是或空談人文素養,或大侃發展,這種「抓住一點,不及其餘」的做法當然最後「坑害」的還是考生自己。
誤差二:泛論關系,不見重點。有人想,既然是關系型話題作文,只要能抓住話題內部兩個關系肢關系,在關繫上做足文章就行了,於是就在行文中泛論關系,最終使文章陷於泛泛而談,空洞無物的泥潭。關系型話題作文要突出關系不假,但文章還應該有側重,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要善於敏銳地捕捉重點,敢於突出重點,做到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2004年高考全國卷話題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在審題時考生當然應准確把握兩個關系肢間的關系,但面對挫折,人們的選擇有許多種,有人化解痛苦,有人放大痛苦,有人則以平常心視之,選擇不同,人生的境界也大有高低。如果考生在審題時能以「遭遇挫折」為側重點,能夠從如何對待挫折這個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於表面的於兩者關系間泛泛而談,那麼文章將在深度和廣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
呵呵,看了這個在難的作文也不怕。希望被採納(*^__^*) 嘻嘻……
㈢ 作文的要求
作文寫作要求
學習目標
1.內容具體、感情真摯地敘寫故事,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2.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3.根據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像,豐富表達的內容。
考點聚焦
1.根據既定的文題自行確定中心寫事。
2.圍繞給定的話題或者中心詞自擬題目編寫故事。
3.依據給出的材料擴寫、改寫故事。
4.給出開頭續寫故事或者根據結尾編寫前文。
(知識累積)
記敘文是一種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在行文中還結合描寫、議論、抒情等方式來共同表現一定的思想主題。寫好寫「事」類的記敘文應注意以下幾點:
1.記敘的要素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這六個方面的內容構成的。作文時要把這些要素盡可能地交代清楚,也可以在自然環境或者人物語言中間接地交代。
2.記敘的結構
所謂結構,是指文章的組織、構造、布局,即文章的總體表現形式。結構是文章的「骨骼」,寫「事」文章的常見結構方式有:
① 以時間推移為順序。也就是按照事件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敘述某件事情。
② 依照空間的變換來安排。有較大的地域跨動或者游記類文章多有運用。
③ 以時間為「經」、空間為「緯」的縱橫交錯的結構形式。一般不止一條線索的記敘文多採用這種形式。
④ 以作者的認識發展為順序。那種以作者對某事物認識的逐步深化為線索貫穿事實材料的記敘文常採用這種結構方式。
3.細節描寫
寫「事」類文章的細節描寫要做到:
① 注意表現生活的本質,盲目的、只顧表面現象的細節描寫只能屬於贅筆;
② 細節必須真實,不是來自生活的編造的細節,常會由於違背生活邏輯而損害全篇;
③ 要用到關鍵處,濫加運用會淹沒描述對象的主要特徵;
④ 准確簡練,避免隨意鋪陳,拖沓冗長。
卓越思維
告訴讀者一個故事,在故事中表現作者的思想情感、人們的喜怒哀樂、社會的價值取向,就是最常見的寫「事」作文。寫「事」作文重在寫「事」神在言「情」,也就是用具體生動、波瀾起伏的故事表達一定的思想主題。
深入生活獲得第一手材料,是將故事寫得曲折和生動的必要前提。在已經擁有故事素材的基礎上,要讓筆下的故事更加精彩脫俗,以下技巧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1.懸念法
在作文中設置懸念,可以增加故事的曲折感,使情節跌宕起伏,造成文章的層次美,發人深思,引人入勝,因而也更能吸引讀者的目光。這樣一波三折、層層設懸的巧妙構思,使得故事情節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2.抑揚法
通過抑揚對比,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華,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寫起來也易於操作。
3.巧合法
有道是「無巧不成書」,學生作文《朋友》中的「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買到一本心儀已久的好書,但因為曾有約定:「誰要是先得到《搜神記》,絕不能忘了好朋友」,猶豫萬千終於忍痛割愛,把愛不釋手的書寄贈好友。不料就在「我」將書郵寄出去的那一天下午,卻收到了好朋友給「我」寄來的同一本書。作文就在這樣的「巧合」中對「朋友」作了具體而生動地闡釋:好書令人心儀,友情更應珍視;真誠的付出定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4.背景法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一張嬰兒熟睡的照片和一張母親微笑以及母親傷心欲絕的照片分別疊放在一起,前者人們依然認為是嬰兒熟睡,後者人們卻認為嬰兒已經死亡。可見,同樣事情,如果在不同的背景下發生,給人的感受必定大不相同。例如老師家訪,本不是件稀罕事兒,但一名學生將老師家訪的時間設定在「因為家裡窮,我不得已輟學」的「正月初十」,而且是一個「好陰暗,好陰沉,烏雲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傷心天氣,寫成作文《那天,班主任來接我》,讓陰沉的天、連綿的雨、泥濘的路映襯老師對於學生的關懷與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偉大責任。作文以景襯人,人物形象鮮明;借景抒情,思想主題深刻,給讀者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5.組合法
所謂組合,其實就是將幾個類似材料選取一個為主,綜合其他材料合成另一件深刻完整的新事情。例如有這樣三個材料:A、有一個住宿生病了,兩天沒有吃飯,老師就買了餃子送到宿舍,學生深受感動;B、另一位老師給幾位中秋節不能回家的學生分發月餅,勸他們不要想家;C、還有一位老師對違紀學生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使該生決心改過自新,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三個故事都表現了老師關心教育學生這一主題,但單獨成文又都嫌表達不足。如果把這三件事情糅合在一起,改寫成:八月十五那天晚上,一名因違紀而鬧情緒且已兩天沒有吃飯的學生躺在宿舍床上,想著每年這一天一家人團圓的情景,再加上自己犯了錯誤又孤單一個,便有了更想回家的念頭。這時宿舍門開了,老師提著月餅走了進來,學生不禁感動得淚流滿面,承認了錯誤並決心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再看一看,情節是不是生動多了?
6.聯想法
寫「事」作文並不是單純地講講故事而已。任何形式的文學作品,不是給人以美的熏陶,就必定有思想上的啟迪,從而引起讀者內心的共鳴。著名作家金馬的《螻蟻壯歌》,寫了群蟻被大火包圍之後迅速抱成一團蟻球滾動著突圍。在突圍過程中,蟻球外沿的螞蟻不斷被燒死,但蟻群最終得救了。作家接著由蟻聯想到人,文章結尾說,如果人們也能像螞蟻那樣萬眾一心,就能克服任何困難。這個聯想,就起到了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讓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升華。
以上六法,只是在我們已經擁有故事素材的基礎上讓筆下的故事更加精彩一些的常見技巧。要知道,僅有方法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在日常的生活中留心觀察並且注意積累,在我們的頭腦中儲備了大量的作文素材,才能在寫作時做到胸中有丘壑,下筆如有神。
[中考名題一] 走進網路、擁抱自然、關注熱點、研究課題、參加競賽、服務社會、善待他人、學做家務……生活處處是課堂。這些多姿多彩的課堂能開闊視野,增長才幹;能鍛煉體魄,磨練意志;能使心靈得到凈化,智能得到開發……
請以「這也是課堂」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體不限; ②字數不少於5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2003年溫州市初中升學考試語文試卷)
這是一個標準的命題作文。看「走進」「擁抱」「關注」等詞,知道應該是以寫「事」為主,注意題目中的那個「也」字,它告訴我們選材范圍最好定在「課堂」之外。
可以描繪一次失敗的經歷。例如「我」曾經認為只有校園內的課堂才是真正的課堂,直到經受了一次挫折和失敗後才認識到外面廣闊的世界也是課堂。也可以描述一回成功的體驗。雖然「我」平時沒有意識到「我」所關注的對象的特殊之處,忽然有一天發現從中受到了教益和啟迪,於是明白了許多。還可以客觀地描述一種狀態。例如從自然、書籍、網路或者同學的交往中得到了許多,意識到自己的種種不足,並且認真總結自己的心路歷程,表述「我」對「課堂」的理解。
[中考名題二]題目:風雨中,________ _
要求:①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後作文;②不少於600字;③文體不限;④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2003年湖南省長沙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語文試卷)
這是一道典範的填空型半命題作文。「風雨中」限定了故事發生的大環境,也暗示了作文應該表現的主題:要想成功,無不先經過風雨的洗禮,世間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
「風雨」環境的設定,可以在自然環境之外,更有像下面的諸多情況:你很想邁進文學的殿堂,但是幾經奮斗總不能如意;你無私地關懷著朋友,到頭來他(她)卻離你而去;你希望得到老師的笑臉,但老師總不能走進你的生活……這些生活的風風雨雨,更需要我們笑著面對人生,面對失敗和悲傷,用自信、自強揚起生命的風帆。
奠定了這樣的感情基調之後,在補充題目和作文內容的選擇上,還要盡量擺脫一些相對集中的話題,如一般同學可能考慮風雨中「找到友情」,你不妨構思風雨中「失去了朋友」,讓內容更新穎一些。如果能夠將自然界的風雨與生活中的「風雨」有機融合,讓作文情景交融,效果會更佳。
[中考名題三] 一個中國學生到日本一個果園參觀,看到每棵收獲結束的果樹上都留著幾個果實,學生很納悶。農場主人回答了學生的疑問,原來這些果實是給鳥兒留下的。
請以《留下》為題寫一篇文章,字數不少於600字,詩歌不少於20行,文體不限。(2003年廣東省深圳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語文試卷)
一看這道作文題,我們耳邊也許會情不自禁地響起那首熟悉的歌曲:「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我們的審題、選材,不妨就從這首歌曲著手。「留下」是一個動詞,我們可以從環保與保護動物的角度入手:生活中,如果我們多留下一片綠地,也許家園就多了一份美麗的春色;如果我們對動物多留下一絲關愛,也許我們會收獲一份溫馨。我們的思路繼續擴展,延伸到社會:我們誠信待人,或許留下的就是美好的贊譽與幸福;誰自私狹隘,或許留下的更多是唾棄和悲哀……
由上面的構思,我們可以提煉出這樣一個主題:生活需要愛心,需要付出,也需要公平。圍繞這一主題,選擇適當的材料寫故事、編童話,作文並不困難。
[中考名題四]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結果往往靠不住,「坐吃山空」「望洋興嘆」的情景總時有發生;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大事的成就,或者小事的做成,靠的是堅忍不拔,靠的是踏實苦幹,靠的是勤奮學習,靠的是團結合作,靠的是……
請以「靠」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寫你的經歷、體驗、感受、看法和信念等等。
注意: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但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字數不少於600字。(2002年江蘇省鹽城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語文試卷)
這是典型的話題作文,不過既然是寫「經歷、體驗」等,當然以寫事言理型的作文為佳。我們不妨採用添加法縮小和明確「靠」這個話題的選材范圍。
正面立意,可以寫同學、師生之間的一次成功的合作,或者同學、老師、父母給予「我」的幫助,讓「我」感覺到了人間的真情可以依靠。也可以寫「我」某次艱辛成功的歷程,靠信念、意志終於成功。反面立意,不妨選擇不自強不自立的一味依賴依靠導致的一次慘重的教訓,讓「我」認識到只有靠自己、靠實力,才能立足於這個社會。
本題可寫材料及范圍均甚為廣闊,更要注意有創新意識,靠「新」靠「奇」取勝。
[中考名題五] 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有種種交往,如師生之間的交往,同學之間的交往,朋友之間的交往,親人之間的交往……請以「交往」為范圍寫一篇文章,可以寫你的經歷、體驗、感受、看法等。
注意:⑴題目自擬,⑵文體自選,⑶不少於500字,
⑷不得出現真實姓名、校名,否則扣分。(2002年廣東省佛山市初中升學考試語文試卷)
本題只限定了寫作范圍,也屬於話題作文的范疇。題目已經提示可以寫經歷、體驗,那麼善於敘事的同學不妨就記敘自己在和人們交往過程中的得失悲歡的故事,抒發交往中的真情實感。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化的時代,班級、學校、家庭、甚至網路,無處沒有與別人交往的需要和空間,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搜尋記憶中最深刻的事情、最真實的情感,用積極的筆調,描述出人際關系的一片晴空。注意以情感人,在敘事中洋溢感情,在情感中凸現主題。
[魔師點化]
結合以下要點努力會讓你的作文更加優美:
① 深刻雋永的立意,
② 新穎獨特的材料,
③ 巧妙別致的構思,
④ 生動傳神的細節,
⑤ 詩情畫意的環境,
⑥ 豐富多彩的修辭,
⑦ 標新立異的個性。
湖北省高考滿分作文--《米粒-穀粒-血汗》
這是他第一次到女同學家吃飯,走進她家的大門,他才知道什麼叫奢華,這是怎樣的一個家呀:乳白色的天花板,古銅色的牆壁,青藍色的地毯……「嘖嘖,北京故宮也不過如此吧!」他在心裡暗自贊嘆。
上飯時,熱情的主人給他盛來了滿滿一碗雪白的米飯,顆顆雪白的米粒散發著誘人的香氣直往他的鼻孔里鑽,他咽咽口水告誡自己,「千萬別吃得太快,要文雅一點。」他幾乎
是數著米粒進口的。吃到還剩淺底的時候,他犯難了:「是吃得一粒不剩,還是故意留點底兒?」父親送他上車時的叮嚀又在耳邊回響了:「娃兒,城裡人一輩子也沒碰過泥土,他們不知道種田的辛苦,不知道米粒的珍貴,你以後吃飯要故意留點底兒,別讓人家把咱看扁了,以後吃完之後千萬別再舔碗了。」其實,他早就養成舔碗的習慣了,每次吃飯時,父親總要看著他把米粒吃得乾乾凈凈才讓他離開。可現在究竟是吃得乾乾凈凈還是留點底兒呢?他偷偷抬眼想從主人的碗里得到一點啟示,卻發現主人早已吃完,正坐在對面的沙發上看著他,碗筷也不知什麼時候撤走了。他現在感到自己彷彿是一個正在舞台上表演吃飯的小丑———以前父親盯著他吃飯,心裡是一懷的親切,可是現在?他也說不出那種奇怪的感覺。
無助的他用筷子無助地在碗里搗騰著,突然那雪白的米飯迸出了一點黃色,那是一粒谷,和父親那古銅的臉有著一樣的顏色。他的心顫抖起來,小時候給父親送飯的一幕又浮現在眼前,那是一個炎夏的正午,父親坐在田壟上吃著他送的飯,也是吃到淺底的時候,幾粒黃色的谷露了出來,「扔掉吧,阿爸。」「胡扯!」父親像豹子一樣吼了一聲,他一輩子也沒見父親如此憤怒過,接下的情形更讓他終生難忘:父親將筷子插在田壠上,用那滿是泥巴的手將穀粒一粒一粒地拈起來放進嘴裡,鎖著眉頭,然後是艱難的一咽……「孩子,那是咱農家的血汗呀!」父親對滿腹委屈的他說。
「是的,這是咱農家的血汗。」他夾起一塊豆腐,想將那米粒連同那顆黃色的血汗一同咽下,「也不知怎麼搞的,現在米價怎麼這么低。」主人有意無意地說了一句。
「農家的血汗不容褻瀆。」他心裡說著,將碗里的東西暢快地吞了下去。dfd
㈣ 以物象貫穿法 寫一篇600字的寫人作文描寫人物
我的外婆
我的外婆今年六十歲了,烏黑的頭發中多少也有了幾簇白發.
外婆很勤勞.走進外婆家,總覺得特別的干凈有序,一塵不染.因為外婆每天要拖一次地.聽媽媽說,外婆年輕時更是勤勞和辛苦.在媽媽還是小孩時,外公工作很忙,外婆非但要做田裡的活,還要在家做所有的家務,去管好她的三個女兒.每天晚上十一點多才能睡覺,而第二天五點就要起床.可外婆總是無怨無悔.
外婆沒上過學,也沒多少文化,可是外婆懂得的道理比我們多得多!她告訴我們,做人要寬容,不能斤斤計較而傷了大家的和氣.聽媽媽說,小時候外婆對她們三姐妹很嚴厲,特別是在行為習慣方面,但是外婆從來是不打她們的.我想,外婆能在過去的農村培養出三個大學生,也真是不容易!
外婆是個好學的人,雖說沒讀過書,可是能認字.外婆家訂了《寧波晚報》,她每天要把報紙細細地看一遍.有時看到些對我們有用的信息,還會講給我們聽.
外婆很喜歡表哥、表妹和我.她對我們說的每一句話,都十分的慈祥親切,卻越發的讓我們信服她.當到了做作業的時間,外婆總是這樣說:「做作業了嗎?」我們就會自覺地去做作業.當我們犯錯誤時,外婆從不罵我們,而是用她和藹的目光注視我們,希望我們自己認識到錯誤.在外婆家,一切都井井有序,就連午睡後外婆給我們准備的點心都是那麼的讓我喜歡.
外婆就是這么一個能乾的人.我長大後一定要以我最好的成績來回報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