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小學生作文三國演義讀後感

小學生作文三國演義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1-21 14:00:23

小學語文作文,巜三國演義>讀後感怎麼寫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篇1)

最近,我們班轟轟烈烈開展了「多讀書,讀好書」的活動。我也看了不少,不僅讓我開闊了視野,還積累了豐富的課外知識,令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唐代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塑造了近200個生動活潑的人物形象,其中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忠勇雙全的關羽、寬厚仁義的劉備等人性格尤為突出。《三國演義》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爭小說和歷史文化小說,它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事,構思宏偉,手法多樣,讀來使人驚心動魄、盪氣回腸、感人肺腑,帶來豐富的歷史文化體驗。

「紅臉大漢,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風度不凡,波有英雄氣概。」這句話描寫的是忠勇雙全的關羽。小說多處描寫了他英勇無畏的英雄事跡,「刮骨療毒」就是其中一則:

關羽率軍向樊城進攻,不料被曹軍毒箭射中右臂。關平拔出臂上的弩箭,發現毒性已經入骨,關羽的右臂很快變得青腫,不能正常活動了。但關羽決心攻下樊城,不肯退軍,眾人只好四處求醫。忽然有一天,一個人從江東駕著小船,徑直來到寨前,自報姓華,名佗,字元化,要求面見關羽,來給他醫治。關平一聽,大喜過望。來人竟是天下聞名的神醫華佗!關羽請華佗坐下,命人獻茶,然後問華佗怎麼治?華佗說:「我自有醫治辦法,只是擔心君侯害怕。」關羽大笑道:「我視死如歸,沒什麼好怕的。」華佗說:「立一根標柱,柱上釘一個大鐵環。把手臂穿在鐵環里,用繩子捆住右臂。我用刀子割開皮肉,颳去骨頭上的箭毒,再敷上葯縫合就沒事了。」關羽稱不用標注鐵環,飲了幾杯酒,人在與馬良下棋。華佗取出尖刀,叫人在下面接污血,割開皮肉,用刀刮骨,發出了細細碎碎的聲音。關羽臉上也沒有痛苦的表情。傷好後,關羽設宴答謝華佗。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內心被關羽的鎮定和頑強深深地震撼了。大家假設一下,如果自己是關羽,也會在刮骨療毒時飲酒吃肉、談笑下棋嗎?我想,所有的回答幾乎都應該是「不可能會」。

記得幾年前,我生病了,媽媽帶我去醫院檢查。當我得知要做胃鏡時,膽小害怕的我立刻放聲大哭,死活不願意,又哭又鬧,媽媽連拖帶拉才強行讓我做完了檢查。

所以,我們應該學習關羽不畏艱險、鎮定自若、樂觀直爽的精神與性格,那我們也會變得堅強起來:面對困難,毫不懼怕。我們還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勿學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心理,只學劉備寬厚仁義、知人善仁的品質;勿學關羽的心高氣傲,只學他的勇敢頑強、忠心耿耿……作為21世紀這個嶄新時代的人,社會競爭非常激烈,所以,我們要更加努力,學習英雄精神,做祖國的棟梁之才。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篇2)

最近,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書中內容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分崩臨析,戰爭紛起,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崛起。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三國逐鹿,造就了許多獨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厚義氣,驍勇善戰的關羽,勇猛過人,粗中有細的張飛,才華橫溢,心胸狹窄的周瑜,胸懷大志、知才善任的孫權,文韜武略、為人奸詐的梟雄曹操……

其中我最敬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為什麼我最佩服他呢?因為他十分機智,就拿《草船借箭》那個故事來說吧

那個故事中,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內造完十萬支箭。面對這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說不須十日,三日便可完成,並立下軍令狀。魯肅十分擔心。孔明卻一點也不著急,他請魯肅接二十條船給他。,每個船上都要三十個人,還要扎草人一千個,並排列在船的兩側。

兩天過去了,到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突然派人來請周瑜了,說他一定要同去取箭,周瑜將信將疑地和諸葛亮一起出發了。

五更時分,船隊接近曹軍水寨。孔明令船隻一字排開。軍士擂鼓吶喊。曹軍水軍都督聽到戰鼓聲和吶喊聲,心想一定會有埋伏,便讓萬余名弓箭手在江邊一字排開,向江中放箭。當稻草人上的箭插滿時。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隻調頭迅速離開了。到了營寨,周瑜有點不相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數了數,的確有十萬多隻。從此以後,周瑜再也不為難諸葛亮了。

諸葛亮用他的才智取得了心胸狹窄的周瑜的信任。這就是我最敬佩諸葛亮的原因了

❷ 三國演義讀後感500字作文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第三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拚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弔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雲:大勇無謀,禍福占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么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系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的)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❸ 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三百字

讀了《三國演來義》一書,使自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斗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❹ 小學五年級作文,巜三國演義巜的讀後感怎麼寫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意味深長。《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刻畫了200多個人物形象,把許多人物寫得淋漓盡致,比如說:劉備、關羽、曹操、諸葛亮等。這本書主要寫魏、蜀、吳三國之間發生的斗爭,這本書從東漢末年一直寫到晉朝那個時代。書中有幾個人物讓我對他們產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非常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為了統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後,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一定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吳抗曹。
然後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准備要殺他,然後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於是關羽和張飛准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後終於與劉備會合,想像著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最後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矇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可以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麼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為他提供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
通過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我們什麼事情都要冷靜對待;關羽教我們忠誠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曹操教我們做什麼事情都不要多疑。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❺ 三國演義讀後感 初三作文 800字

懷著激動的心緒,我第三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出名著作《三國演義》。

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虛恭謹,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懷狹小,每獨自一個人物都具備不一樣的性情,筆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細細品嘗,讓讀者似乎進入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部實質意義是以智和勇來順次展開的,不過我覺得智永恆是勝過勇的。譬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徒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承擔不了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合適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阿斗,整日飲酒取樂,不理朝政,甘心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終竟至演出了讓天僕人恥笑的事物,樂而忘返。誰會想到一個國度的統治者能做出這么的時移俗易的事物來呢?

暴虎馮河,大敵現時,只能抵死出征作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假如呂布在白城門上的樓服從謀臣的計謀,不必被曹操弔死在城門上呢?假如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物和關羽申說白,哪裡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前人雲:大勇無謀,禍福占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度,魏,以前煊赫一時;蜀,以前功成不居;吳,以前名震江東。這樣來看,從國度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情。曹操,欺負壓迫老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雄霸江東。

假如說魏國在魏蜀吳里計謀最強,一點兒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可以稱作舉世無雙,司徒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不過兩私人都有自個兒致命的弱項:曹操多心,司徒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一準是伏龍諸葛亮。他那傲人的機靈,熟練的兵陣,無不讓後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點人物,不過我覺得都還不如孔明。吳,一個佔領三江六郡的國家,能算做上是有計謀策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一段時間的周瑜就記誦兵書,洞曉布陣。通過一番刻苦的盡力盡量,終於當上了水上作戰部隊大都督,總統艦艇兵。然而他太過於忌妒,死正當中年時。從這些個人物和國度我們不不好看出人的性情的關緊性。性情關系著成功。

每私人都有自個兒的目的,只要踏塌實實,仔仔細細(的)地走好尋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信任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2、
從小,總聽哥哥姐姐們提起中外名著《三國演義》,於是便纏著家人為我講《三國演義》。無奈當時年紀尚小,歪著個腦袋傻獃獃地聽家人費力地跟我解釋每—句話的意思。當到了小學二年級時,終於把這本我思念已久的書勉勉強強讀完。可是—個剛步入學習的殿堂的小學生,怎能深刻地理解到書中的含義呢?到了現在,我才漸漸讀懂魏國、蜀國、吳國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
三國時代,戰火紛飛,英雄輩出,但——誰是英雄?
劉備是英雄嗎?有人會說,他當然是英雄!劉備知道沒有—個足智多謀的人和自己—起打拚江山,自己是不可能做出—番大事業的。於是他三顧茅廬,找諸葛亮來共謀大事,前兩次拜訪諸葛亮不在家,當劉備第三次找他時,諸葛亮卻在午睡。劉備當時雖不算很有名氣,卻也是—個將軍呀。而這位將軍,卻花好幾個小時的時間等諸葛亮睡醒。這件小事,足以看出劉備的謙虛和明智。況且曹操曾對劉備說過:「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看人達到入木三分的曹操都這么說,劉備怎麼會不是英雄?不過,我卻有自己的—些不同的看法。且不說劉備沒有強大的軍隊;且不說劉備沒有穩固的地盤;且不說劉備沒有太大的名氣,劉備的人品也有點問題,呂布之死足以證明。
想當初,呂布曾在劉備危難之時救過他,使他避免了—場註定就不可能成功的敗仗。可當呂布被曹操捉住,曹操問劉備該不該留下呂布時,劉備卻忘恩負義地說了句:「別忘了董卓是怎麼死的!」於是,呂布就這樣被自己恩惠過的人的—句話給斃命了。
這時,大家可能就想到了另—位很有軍事謀略的人——諸葛亮。那麼,諸葛亮是英雄嗎?不錯,諸葛亮在赤壁之戰期間,曾促成劉備與孫權軍事集團的聯合,以及在劉備去世前,為劉備定下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大家可能還會想起很著名的空城計。但是,《三國志》里對此事卻予以駁斥,說當時在陽平這個地方根本不可能發生這種事。因為當時的司馬懿官居荊州都督,駐扎在宛城,不在陽平戰場,不可能發生空城計。而且,像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草船借箭、借東風等事情都是編出來的。如果《三國演義》里沒有出現這些事情,恐怕人們也不會對他那麼崇拜了吧。 那麼曹操呢,他算是英雄嗎?我看他也不是英雄。有—次,曹操住在朋友呂伯奢家裡,聽見門外傳來磨刀聲,他起了疑心,把那家人全給殺了,還說了—句令人氣憤的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誤殺人還這么理直氣壯,此人不奸,何人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里精彩的人物,使我百讀不厭。但是,這其中有的人物愚不可及;有的人物狡猾奸詐;有的人物疑神疑鬼;有的人物心胸狹窄。如果用我的標准來評價《三國演義》中各具特點的人物,恐怕沒有—個算得上英雄。
我心目中的真正的英雄應該聰明透頂、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寬宏大量、與人為善。他們就在我們身邊,如孔繁森、劉玉儒、任長霞,他們都是我們的時代楷模,民族英雄。因為有了這些英雄,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色彩。我們應該在生活中學習他們默默奉獻的精神,為家長、老師、同學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人人都有為他人著想的精神,祖國的明天會變的更美好!

❻ 《三國演義》千里走單騎讀後感小學作文350字 一定要談感想啊!!!!!!!!!!!!!!!!!!!!!

今天,我讀了一篇《三國演義》中的「千里走單騎」的故事,覺得很有意思,而且也很感人。

這個故事主要講:劉備感到在曹操身邊很危險,便找機會離開他。有一次,袁術要投奔袁紹,劉備便向曹操請戰,趁機離開了曹操。曹操發現了劉備的用心,便親率二十萬大軍與劉備展開了一場大戰。劉備兵馬不足,兄弟三人在曹操大軍的進攻下被打散了,劉備下落不明,關羽則和劉備的兩位夫人在一起。曹操要收關羽為自己的部將,但關羽和他立下約定:在沒有遇到劉備之前,關羽為曹操打仗,但一旦碰到劉備,關羽就要回到劉備身邊。後來,關羽得知劉備在袁紹處,便投奔劉備去了。在投奔劉備的路上,東嶺關的守將孔秀不肯放行,關羽手起刀落,殺了孔秀,闖關而去。洛陽太守韓福暗算關羽。這天關羽一行人馬來到關前,孟坦出戰,打了不過三個回合,孟坦詐敗,拍馬逃走。韓福則在暗處想用箭射死關羽,但後來兩人都被關羽殺了。關羽又先後過了汜水關、滎陽、滑州。這就是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

我想:洛陽太守可閉門不出,也可讓關羽過關而去,又為何要冶他於死地呢?關羽他可真是「忠」、「勇」、「義」的完美結合。他完全可以投靠曹操,過優裕生活,而不用冒「千里走單騎」過關斬將的生命風險。應該說,在生活中,他是一個值得我們敬重的一個人。我們應該像關羽學習。要「忠」、「勇」、「義」相信我們也能成為關羽那樣的人。

希望能幫助到你,但是寫作文還是應該靠自己哦。

❼ 小學四年級水平作文:《三國演義讀後感》,400字

《三國演義》:關羽降曹是敗筆
關羽降曹之事,就正史來看,其本身並無什麼不妥,關公就和當時的很多英雄一樣(包括劉備),一個主子亡了,就投奔到另一個主子那裡去,以求得以一展自己的抱負,而關羽唯一與眾不同的就是,雖然處身於曹營之中,卻時刻想著回歸劉備門下,並最終成行,《三國志》里是這樣說的:「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這一行為使其不愧於後人將之奉為忠義之神。

然而,這一在當時看來很正常的降曹事件,在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給後世的道學先生所不恥,他們滿腦子裡面就是所謂的「忠臣不事二主」,你關羽事備卻又降操,先後事奉了兩個主子,別人可以,可是對於「忠義之神」來說,卻實在是個大大的污點。怎麼辦呢?正史如此,誰也無可改變,那就只好重寫這段故事,把關公的「變節」寫成是無可奈何,迫不得已之舉,那這個歷史「污點」不就可以大大美化一番了嗎?於是,從最初的三國類評話起,到《三國演義》最終成書,關羽的形象都在不斷地給美化,於是有了「土山約三事」,有了「降漢不降曹」,有了「掛印封金」,有了「過五關斬六將」,整整四回的情節,終於將這個「污點」給好好地美化了一番。只不過,在我看來,這四回情節卻實在經不起推敲。
一、「降漢不降曹」之不智不義。曹是漢賊,而關是忠義之臣,忠義之士去降一個反叛之臣,在道學先生那裡是過不了關的,怎麼辦呢?於是就弄了個「降漢不降曹」出來,讓關羽降了大漢朝庭,也就免除了做漢賊幫凶的尷尬了。但我們要知道,在《三國演義》的大部分時間里,天下都還是漢天子的天下,無論這個天子是多麼的弱勢,他在名義上還是天下共主,強勢者如曹操,也只能「挾天子以令諸侯」,甘於位居漢帝之下。那麼,漢天子治下,什麼人才需要向漢天子投降呢?只有兩種人:一是夷人,也就是少數民族;一是反叛。關羽當然不是夷人,那麼他就是反叛嘍?如果不是反叛而是大漢子民,在漢天子治下,還要去向天子投降,那還不成了一個大笑話?所以,如果關羽要向漢天子投降而不是向曹操投降的話,那他必然要承認一個前提:他是反叛!當然,如果他僅僅是一個人獨來獨往,那麼降漢不降曹只不過是不智而已。但是,別忘了,他可是劉皇叔劉備的家臣,更糟的是,《三國演義》讓他和劉皇叔有結義之情,那麼,劉備的家臣兼兄弟是反叛,那劉備自然也不例外了是個反叛了?僅僅是因為保守自己的名節,就把自己以為自己的兄長陷於反叛的危險境地,不但不智,而且不義,不義是因已,不義是害了兄長負上反叛之名。而降曹就不同了,因為不論曹劉,那時都還自認是漢天子之臣,事曹事劉只是東家打工還是西家打工的區別,再往上說,也還都是在為漢天子出力,就遠遠跟反叛搭不上界。

二、「屢表忠心之無謀無智」。在「降漢」之後,道學先生們還不滿足,於是又生出事端來,這就是讓關羽不斷地在曹操面前表達忠劉之意:從曹操那領了件袍子,就將之穿在劉給的袍子之下,以示不忘舊主;拿了赤兔馬又喜不自勝,說是可以憑此早日和兄長相見。這一段在正史里倒是有些影子的,那就是關羽向張遼表白心跡的話,但那也只是兩個人的私下談心而已,而且,裴松之在這里還有一個注,說是張遼曾猶豫過要不要向曹操匯報,不報是不忠,報了怕會害了關羽性命。可見,在歷史上曹操的暴涙兇殘也是有點兒影子的。何況《三國演義》里將曹操的兇殘和喜怒無常大大地強化了,關羽應該有所耳聞有所目睹的,可明明知道對方是這樣一個人,卻要不斷地刺激他,那不是把自己往死路上整嗎?當忘乎所以地表忠心的時候,卻又不記得張遼所說的三大罪了,不知道自己之所以要忍辱「降漢不曹」就是為了能留條小命下來完成兄長的托負了,完全不擔心一旦激起了曹操的怒火,自己的這一番做作,就完全沒有了意義,反而讓自己落了一個不忠的罵名。更為可笑的是:道學先生們為了讓關羽完成這場表演,竟一改以往的風格,將整書中都暴涙兇殘,喜怒無常的曹操寫得比劉備還要仁慈,以往稍有懺觸就處死對方的曹操(參見不久之後的橫槊賦詩),竟對關羽一再忍讓,實在讓人驚訝。也從中可以看出關羽之不智無謀:如果不是曹操突然間的心智失常,只怕關羽早就「萬死不遲」了。

三、「掛印棄官」之不忠。正如前面所講的,當時名義還是漢天子治下,還是漢朝江山,所以普天之下,莫非王臣。而且關羽所做的官,無論是偏將軍也好,漢壽亭侯也罷,都是漢天子封的官,也就是說關羽做的是漢朝的朝臣而不是曹操的家臣,可是,關羽出走之時,掛的印卻是漢壽亭侯印,也就是說棄了漢朝的官不做(正史里只說盡封所賜,沒有說掛印棄官),卻又沒有向漢天子說一聲,那是私下行動,這樣的棄官行動,可是等同於反叛的啊。再者,臨走之前,多次向曹操辭行,卻一次也沒有去向漢帝辭行,那豈不是「知有曹丞相,不知有漢天子」?而且此行棄官出走,不為別的,只為了去重新做另一個漢臣的家臣,將家臣的地位看得比漢臣的地位還重,豈不是說漢天子的地位比漢臣還要低?做著漢朝的官,吃著漢朝的米,卻完全不將大漢天子放在眼裡,那還不是反叛是什麼?

四、「刀尖領袍」之無勇無謀。等到關羽出走了,曹操送行,送給關羽一件戰袍,這回關羽又犯糊塗了,竟無禮到用刀尖去領袍子,等到眾將發怒的時候,卻由曹操代他開脫:我們這里三十幾個人,他才一人一騎,自然會疑心我們對他不利的。這在我看來簡直就是一個笑話。只要是會思考的人都應該知道:自己才一個人而對方有三十幾個人,而且其中猛將也不在少數,雙拳難敵四手,主動權完全在對方手裡,對方要想硬留自己,那也只是舉手之勞而已,就算他留自己不得,一面用人纏住自己,一面卻派人去將劉備的兩個老婆捉回來,那自己還不是得同樣束手就範?無論自己如何神勇,如何戒備,都是無法阻止對方做這兩件事的(纏住自己和捉回兩個女人),既然如此,與其全神戒備地做出一些無禮的舉動來激怒對方,倒不如恭敬有禮地對待對方,反而顯得自己臨危不懼,有大將之風。而「刀尖領袍」這樣的事,看起來,象極一個書生在面對危難時的手足無措,而不似一個勇冠三軍的將軍的所為,顯得極為無勇無謀。

五、「五關斬將」之不忠不仁。關羽投劉的路上,共斬各州關將、守六名,計有東嶺關守將孔秀,洛陽太守韓福、牙將孟坦,汜水關守將卞喜,滎陽太守王植,黃河渡口守將秦琪。這六個人中,有個將字的不是很明白做的是漢朝的官還是做的是曹操的家臣(曹操大權在手,派家臣來守漢關也不足為奇),但兩名太守卻實實在在是漢朝的官,得的是漢朝的封贈,拿的是大漢的印把,無論他是否是替曹操辦事,他都是「朝廷命官」,可就是這樣的大漢臣子,關羽一路走過來就至少殺了兩名。他不知道朝廷之臣不可擅殺嗎?非也,就在本書第二回,張飛要殺當時身為河東太守的董卓的時候,劉備和關羽攔住了他,說:「他是朝廷命官,豈可擅殺?」可見關羽是知道此理的,可是在這里,他大刀一揮,就連殺了兩個和那時的董卓同等官職的兩名「朝廷命官」,殺了朝官,那就是反叛,可見其不忠,而一路過來,不問清紅皂白,連殺六人(加上蔡陽是七個),只為人家擋了他的路,可人家那都是身受朝廷之命,守土有責的,更何況,沒有拿得過關憑證的責任也在關羽(正史中應該沒有這種東西),既然曹操已答應讓他走路了,那討過憑證過來也不是什麼難事,可是卻為了自己犯下了錯誤,濫殺朝廷命官,可見其不仁(但這在道學先生的眼中可能反而更是樂見的:大殺奸臣的手下,那可實在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啊。至於這些人的身份,那就只好暫時不予理會了)。

所以,四回下來,本來想著將關羽降曹之事粉刷得好看一點,但卻反而將關羽粉刷成了一個不仁不義不忠不智,無勇無謀的武夫,豈非可笑?

❽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四百字左右

在短短的寒假中,我讀了好多書,其中,我覺得最有意義的是《三國演義》。這部書內容主要講的是蜀、魏、吳三國紛爭的故事。它敘述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為止。描寫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在書中,我知道了有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樣惡貫滿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樣小心眼的人。在《三國演義》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要數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別人有什麼計謀都瞞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環境及氣候變化來完成用兵之計。而且,他還是一個大度惜才的人,曾經七次生擒孟獲,而每次都因孟獲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獲心服口服而最終投靠了諸葛亮在書中,我覺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於諸葛亮聰明博學,用兵如神,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懷詭計,他把諸葛亮看作是東吳一患,要找借口害他,於是對諸葛亮說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這當時沒有造箭的條件下卻要他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嚴懲。但諸葛亮卻胸有成竹憑他的智慧和學識,在三天內向曹操「借」了十萬余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務。讀完《三國演義》之後,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為一個能像諸葛亮一樣博學多才、聰明能幹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

❾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400字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讀它,有著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 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著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小學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著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隨著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同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❿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400字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版為《三國志通俗權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分為大致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作文三國演義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