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藺相如人物評價600字
藺相如——提起這三個字,我想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在學完《完璧歸趙》這篇課文後,我便對他起了仰慕之情.
他是一個有勇有謀,機智的人,因此,他在我心目中的位置一直無人取代.在現在的社會中像藺藺相如的人也很少有,多數人都很有才華,但缺少勇氣,換個角度說,就是很自私,做什麼都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為大局著想,但在《完璧歸趙》中,當秦王拿著和氏璧,但並沒有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的意思時,藺相如便借口和氏璧有瑕疵的理由,從秦王手中拿回和氏璧,然後把和氏璧高高舉起,說:「臣認為貧民之交,尚且受信,更何況是一國之君?今天,臣看大王沒有交換城池的誠意,所以將和氏璧收回,如果大王一定要搶強,臣只有和這和氏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秦王害怕藺相如真的將和氏璧撞碎,只有答應在五天以後再正式交換城池,聰明的藺相如卻趁此機會,派人喬裝,走小路帶著和氏璧回趙國去了.等秦王發現被騙時已經來不急了.
藺相如的機敏吸引了我,他的勇氣更加讓我欽佩,你或許不會有太多的感觸,但設身處地的考慮一下,如果趙王把這項任務交給你,你會怎麼樣?你有勇氣說出藺相如所說的話嗎?你能夠將和氏璧完整的帶回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退一步來講,你我也一定不會去接受這一個任務,因為你根本不能放棄你那榮華的生活.
當今社會是黑暗的,但人心更加黑暗,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利益和金錢腐蝕了多數人的靈魂,只有及少數的人能夠認清自我,多數人為了一己私利而不擇手
段,用出各種陰謀詭計,做了多少傷天害理之事,有的還為了金錢和利益白白送出了自己的生命.之是多麼可笑,拿他們和藺相如相比,簡直是兩種極端,而且是兩種不同的極端.或許還是一個學生的我沒有資格去評論誰,沒有權利去指責誰,給沒有能力去揭穿社會的黑暗,但至少我能夠在作文中寫出我內心的想法,不必虛假的活著.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擁有藺相如那種機智頭腦的人是普遍存在的,並不罕見.但是有多少人用在正處呢?那寫聰明的人往往被「聰明」蒙住了心,最終走向死亡的深淵.但他們沒有像藺相如那樣,沒有向社會做出貢獻,他們枉費了上蒼所給予他們的那機智,靈敏的頭腦!活的那麼無恥,死的那麼可笑啊!
藺相如,或許他也有缺點,但他有的缺點應該被他光彩四射的優點所埋沒了吧!
B. 以我心目中的英雄為題寫藺相如議論文800字
讀過《廉頗藺相如列傳》的人往往為藺相如機智勇敢的膽識和顧全大局的精神所感動,也為廉頗知錯就改的態度和「負荊請罪」的行動而贊嘆.多少年來,他們的事跡一直膾炙人口,傳頌不衰.
然而,令我不解的是,贊廉頗、藺相如者大有人在,而故事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謬賢卻很少被提及.驚詫之餘,感到有點不平.
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明白,藺相如是謬賢推薦給趙王的,沒有謬賢,藺相如恐怕就無緣會見趙王,出使秦國,恐怕也談不上為維護趙國的尊嚴而嶄露頭角,顯露才華.誠然,相如不辱君命,廷叱秦王,願以「頭璧俱碎」,敢於「跪請擊缶」,使「完璧歸趙」,「華麗而歸」,其功可謂大矣.但是此功同謬賢的推薦分不開,可以說「完璧歸趙」有藺相如的一半也有謬賢的一半.特別是在當時的社會,真正「脫穎而出」的能有幾人?在特定的情況下,沒有伯樂,就沒有「千里馬」;沒有謬賢,哪會有藺相如?徐元直推薦諸葛亮,一直傳為佳話;王亞南之識陳景潤,也已成為美談.而謬賢之舉藺相如,自也應該大贊特贊.俗話說「慧眼識英雄」.「慧眼」的可貴就在於一個「識」字.謬賢確實「別具慧眼」能「識」相如之才,並能「替人才開路」,把藺相如這個人才推薦給趙王,這實在是了不起的.如果「功勞簿」上的名次有先後之分,那麼,我認為,謬賢第一,藺相如第二.
謬賢第一,不但是因為他能「識」、能「薦」相如,而且還因為他在向趙王推薦之時,能揚相如之長,不避自己之短,並敢於以己之短來襯托相如之長.這就更加可貴了.為了薦賢,為了讓賢才為世所用,為了趙國的榮辱安危,謬賢不計一己之利害,勇於在趙王面前揭「短」,敢於把自己的「短」同相如的「長」對比,肯定相如是「勇士,有智謀,宜可使」.試想,沒有一點為人才鋪路、開路的決心和勇氣,沒有愛才、薦才、用才的強烈意願,能這樣嗎?世人都贊揚春秋時期的祁黃羊,說他「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這自然有道理.而謬賢的舉才不瞞隱私,不避短,那就更難了.要不是謬賢這樣極力推薦,趙王能否「召見」藺相如,那也很難說呢!
「慧眼識英雄」可貴;「舍己薦英雄」更可貴.謬賢既具「慧眼」又能「舍己」,善「識」又敢「薦」,這就是我特別要贊他的原因.
C. 我眼中的藺相如或者廉頗,來一個八百字作文
我眼中的藺相如
藺相如是一個勇敢機智、以國為重的人。他是戰國時期趙國人版,經別人的推權薦被趙王重用,得到了施展才華的機會。一次,秦王想以15座城池作誘餌來把趙國的和氏璧騙到手,藺相如則隨機應變,機智地從「魚鉤」上把「魚」給取了回來,並果斷地派人將和氏璧先行送回趙國,從而使秦王的計劃失敗,表現了他足智多謀,而且勇敢機智的品質;在澠池之會上,由於秦王侮辱了趙王,藺相如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羞辱和回擊了秦王,同時挽回了趙王的尊嚴,回到趙國後,被趙王升為了上卿,比廉頗的職位還高,而廉頗又認為藺相如的本領和資歷都不如自己,心裡很不服氣,揚言要侮辱他。藺相如得知後,卻像老鼠見了貓似的躲避著廉頗。這時,一些人看到了,就說藺相如懼怕廉頗,而藺相如卻告訴大家說:「如果自己和廉將軍鬧不合,被秦王知道了,他肯定會乘機來攻打趙國,自己躲避廉將軍,並不是怕他,只是不想給秦王以利用的機會。」在廉頗負荊請罪時,他又熱情地招待廉頗,表達出了他先國家之急的品質及大度的胸懷。
藺相如真是一個勇敢、機智、大度、並以國家為重的人。
D. 對藺相如和蘇武的評價和認識感悟的作文500字
秦國歷來貪暴無信,人們稱之為「虎狼之國」,藺相如的使命是十分艱巨的。但是,由於他事前有周密的考慮、充分的准備和明確的斗爭目的,所以能夠做到隨機應變,處處爭取主動。秦王在離宮中的章台接見藺相如,傳璧以示美人及左右,沒有舉行隆重的接見禮,完全暴露了無意償趙城的企圖。藺相如當機立斷,他機智地誆回和氏璧,並以身死玉碎威懾秦國君臣,迫使秦王不得不「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裝出一副真想償還趙城的樣子。這種無可奈何的表演,不管其真意如何,本身就宣告了秦王第一場外交斗爭的失敗。
在「澠地鬥智」中,相如請秦王擊缻,召入御史書之,請以咸陽為趙王壽,一次又一次狠挫秦王的銳氣,直到盟會結束,秦王「終不能加勝於趙」。藺相如以他的機智再次取得了外交斗爭的勝利。
在漢武帝天漢元年,即公元前100年,蘇武以中郎將之職奉命出使匈奴。由於匈奴的緱王謀劃劫持單於母親閼氏歸順漢朝,而漢朝的副使張勝牽涉在內,蘇武也受牽連。匈奴單於為了逼迫蘇武投降,開始時將他幽禁在大窖中,蘇武飢渴難忍,就吃雪和旃毛維生,但絕不投降。單於又把他弄到北海,蘇武更是不為所動,依舊手持漢朝符節,牧羊為生,表現了頑強的毅力和不屈的氣節。後來,昭帝即位後,漢朝和匈奴和親,漢朝要匈奴送還蘇武等使臣,但單於卻慌稱蘇武等人已經死去。後來,漢朝使者有到了匈奴地區,終於得知蘇武依然健在,於是揚言說,漢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隻大雁,雁的腳上系著帛書,帛書中清楚地寫著蘇武在北方的沼澤之中。單於只好把蘇武等九人送還。蘇武在匈奴的時間很長,前後共有十九年。
蘇武用他的睿智,銘記下對大漢忠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風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禿禿的旌節升華為一段千古的驚奇,書寫了一段銘傳千古的悲歌。他用他的勇氣,忘卻了單於榮華富貴的引誘,在大漠黃沙中漸行漸遠,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為一段不朽的歷史,揮灑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歷史不能忘記,在浮華與堅守之間。北海的蘇武,那流放於荒山野原的鐵血男兒,用不屈與錚錚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忘卻富足,成就氣節;銘記祖國,造就偉大。
E. 寫一篇評價藺相如的作文。100字左右
初識他,是從小時候讀過的《完璧歸趙》,那時,他是我眼中的勇者;再識他,是從課本中的《負荊請罪》,那時,他是我眼中寬容大度的代名詞;今天,我從《史記》中認識他,他是我心目中值得敬佩的英雄。
我眼中的藺相如是文人,語言是他的矛,勇氣是他的盾。
《完璧歸趙》中的他一句「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逼得秦王退守讓步。
「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熟計議之!」他以退為進,最終保全了性命。
我眼中的藺相如是大臣,忠誠是他的根本。
逼秦王擊缶,他張目叱之,大呼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趙王受辱時,他臨危不亂,勇猛回擊:「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終保得趙國顏面。
我眼中的藺相如是一個由布衣一躍而為上卿的人,穩重謹慎,寬宏大度,是他的寫照。
藺相如深知「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於是他顧全大局,稱病不朝,「不欲與廉頗爭列」,因此,道遇廉頗,「引車避匿」。
我眼中的藺相如又是一個才思敏捷、不卑不亢的人。
他的嘴中可以吐出無比智慧的話:「大王,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點給您看。」一句話勝過千軍萬馬,讓秦王心甘情願地將和氏璧交回到他的手中;他的嘴中又可以吐出無比硬氣的話語:「現在您跟我只有五步距離,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他的話如刀槍,似匕首,再強悍的秦王也心生畏懼,不得不妥協。那句「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更是將秦國的劣根性剝得體無完膚。
他用他的忠君愛國,寬宏大度與廉頗一同譜寫了一支忠君愛國的贊歌。他是茫茫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人物,卻在歷史中留下了他自己的印記。
他,是對抗秦王不懼犧牲的勇者,是深謀遠慮、目光長遠的謀士,是忍辱退讓、寬宏大度的宰相,是歷史中不朽的忠臣。
藺相如,你與我雖都是時間的過客,卻在《史記》中相遇,你在書里,我在書外。你擲地有聲的話語,飄過千年,在我的耳畔久久回響;你能伸能屈的形象,跨過千年,在我的眼前是如此鮮活。
藺相如,你是我心中至高無上的英雄,我為你豎起永久的豐碑。
F. 急求關於藺相如寬容的作文
今天,我讀了《負荊請罪》這篇課文。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戰國時,趙國名將廉頗居功自傲,不甘居於因出色地完成「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而被「拜為上卿」的藺相如之下,時時跟藺相如過不去,並揚言「見相如,必辱之」。而藺相如則從趙國大局出發,為不傷將相和氣不與計較,廉與他過不去時,他一再忍讓。當廉頗知道真相後,十分慚愧,特此負荊請罪。
藺相如真是一位不計前嫌、寬容大度、顧全大局的士大夫。
廉頗經常在別人面前辱罵他,他只當沒聽見。好幾次他的馬車被廉將軍的馬車擋住了路,他改道而行,有意避讓廉頗。藺相如好幾天沒有上朝,他不是怕廉將軍,而是怕廉將軍和他鬧情緒而上了和氣,藺相如深知秦國之所以不敢侵犯趙國,就是因為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他和廉將軍為私人意氣爭執起來,就好比二虎相鬥,必有一傷。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當廉頗知道後十分羞愧,特地背著荊條去藺相如家謝罪,甘願讓藺相如用荊條狠狠地抽打他一頓時,藺相如卻把荊條扔在一邊,恭恭敬敬扶他起來。當廉將軍主動承認錯誤時,藺相如卻笑著擺擺手說,沒關系,沒關系,過去的事就別提了!他還叫人准備筵席和廉將軍痛飲談心,兩人結成了刎頸之交。
我們要以藺相如為榜樣,學習他對國家的忠誠;學習他深明大義、不計私仇的博大胸懷。
G. 求藺相如人物評價800字作文
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戰國時趙國大臣,今河北曲陽人,一說山西臨汾人,官至上卿,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家臣,戰國時期的政治家。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跡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個。 [編輯本段]個人簡介由於列國史書都已經被秦始皇焚燒,而史書的秦朝官方備案又被項羽攻入咸陽後燒毀,以下是僅存的關於藺相如的史料。藺相如,生卒不詳,戰國時期趙國上卿,為趙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相傳為河北曲陽人。在強秦意圖兼並六國、斗爭逐漸尖銳的時候,不僅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讓秦國的圖謀屢屢受挫,更難得的是,他有容人之量,以大局為重,「先國家而後私仇」,是一位胸懷廣闊的政治家;他,無畏的膽略,超人的智慧,博大的胸懷和以國事為重的思想品德,可以說是馳譽九州,光耀千古。我國古代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為我們展現了藺相如光彩奪目的人生片斷。後人在景仰藺相如的同時,對其人其事也想有更多的了解,可是歷史也總是給人留下缺憾,對藺相如早期及晚期的活動記錄很少。即便在有限的資料記錄中,也有許多錯訛、互相矛盾之處,令人真假難辨,莫衷一是。比如,從現有資料看,僅藺相如故里及墓地就有多種說法,其中故里說主要由河北省邯鄲的藺家河村、山西省古縣的寶豐村和洪洞縣的許村、山西省榆次的藺郊和相立村、山西省的澤州、山西省柳林縣孟門鎮、河南省輝縣、安陽的太平崗、相村等地;藺相如的墓地主要有河北邯鄲、邯鄲藺家河、磁縣羌村、保定曲陽相如村、淶水縣藺家莊、陝西臨潼、山西古縣藺子坪、山西澤州、河南輝縣、修武縣等十餘處。不要說各地眾說紛紜,讓一般人看了一頭霧水,即便是一些地方政府乃至研究專家往往也是各執一詞、難有定論。本人作為藺氏後人一員,對此尤為關注,亦苦苦探究分析事實真相,力求去偽存真,為藺相如文化研究稍盡綿薄之力。下面是本人根據現有資料,經過綜合分析比較、研究考證得出的一些初步結果。希望藉此為後人景仰、懷念、了解相如彌補一些缺憾,並推動藺相如文化研究的進一步發展,從而豐富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內涵。
*:關於藺相如是軍事家,這是不可能的,趙惠文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1年),趙何派藺相如率軍征伐田單復國後的虛弱齊國。結果軍事指揮才能一塌糊塗的藺相如率領勇猛善戰的趙軍打到齊國的邊境城鎮平邑(今河南南樂東北)就打不動了,沒有完成深入齊境殺生略地的任務,被迫返回了趙國。因此,藺相如作為上卿,他主要負責的是政事,軍事方面主由廉頗負責。至於「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國進攻韓地上黨。上黨的韓國守軍孤立無援,太守馮亭便將上黨獻給了趙國。於是,秦趙之間圍繞著爭奪上黨地區發生了戰爭。這時,名將趙奢已死,藺相如病重,執掌軍事事務的只有廉頗。於是,趙孝成王命廉頗統帥20萬趙軍阻秦軍於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中提到的「藺相如病重,執掌軍事事務的只有廉頗」可能說明的「藺相如是一個軍事家」,這是不對的看法。
H. 作文 我心中的英雄藺相如
藺相如,中國人都知道,是有名的趙國丞相。而《將相和》就是以記錄他和廉頗之間的事為主的。一次,我正在讀《將相和》中的「完璧歸趙」這個小故事,腦子里卻閃過一個念頭:藺相如,太莽撞了!
看過《將相和》的人都知道:藺相如到了秦國,識破秦王的騙局後,是以「要將璧撞碎」來威脅秦王的。而問題就出在這了。
藺相如呀藺相如,你再有把握也不要拿腦袋來開玩笑呀!萬一秦王沒聽清楚你剛才說的是什麼,你就撞上去了,碎了腦袋又碎了璧,不值得啊!再說人總要有缺點嘛,書本里可只說了「藺相如說完就拿起璧要往柱子上撞」,可沒說「和腦袋一塊往上撞」。萬一你剛把璧撞碎了,人家秦王又來一句「你剛才說的是什麼?」一解釋完了,又不想把腦袋送上去了,到那時,不得尷尬死?!那時,在秦國,人人都說藺相如撞碎了和氏璧;在趙國,人人都說藺相如撞碎了國寶。尤其是在趙國。要知道,和氏璧可是趙國的國寶呀!!!
還有,當藺相如識破了秦王的騙局以後,為什麼不施展口才,將秦王說服,讓和氏璧兩國同時擁有,這不也是個好辦法嗎?如果秦王是個老頑固,說不通,你再使用你之前的那個辦法也不遲呀!!!
在「澠池會」上,你也是太莽撞了。秦王拒絕擊缶,你就拔出劍要向上沖過去。精神是不錯,可也是不是太「勇猛」過頭了?秦國是當時最強的國家,出個門身邊「護衛隊」的人肯定也不少。你要「以一擋十」?那是廉頗乾的吧?!
I. 評價藺相如的400字作文
姓名
中文名稱: 藺相如
性別: 男
所屬年代: 春秋戰國時代
相關事件: 澠池之會
相關人物: 廉頗 秦昭王
生平簡介
藺相如,戰國時趙國大臣。趙惠文王時,秦向趙強索「和氏璧」,宦官繆賢推薦手下門客藺相如出使。他奉命帶璧入秦,當廷力爭,完璧歸趙,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國的使命。九年後,秦又派使臣去趙國,約會趙王在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與秦王相見,他又隨趙王同行,在筵席上,沒有使趙王受屈辱,大長了趙國的志氣,大滅了秦國的威風,因功得任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結果使廉頗很不高興。為避免和廉頗相爭而誤了國事,他每次出門,避讓廉頗,常常裝病不上朝,不想和廉頗排地位高低,最後使廉頗很受感動,十分慚愧,兩人結成了生死與共的朋友,和衷體國,使秦國長時期內不敢出兵攻打趙國。從前,趙王得到了一塊非常罕見的寶玉「和氏璧」。消息一傳開,就轟動了各國,秦王立即要求用十五座城市來換這塊和氏璧。當時秦國很強大,趙國弱小得多。趙王很猶豫:不給,就會惹怒秦國;給吧,又怕得不到十五座城市,白白受騙。
這時有人向趙王推薦一個叫藺相如的人,說他地位雖低,但很有才幹,一定能辦好這件事。趙王派人找來藺相如,徵求他的意見。藺相如說:「秦國強大,我們只能答應他們。如果秦王不守信用,責任就在他們。」
趙王派藺相如來到秦國,秦王在偏殿接見了他。秦王接過和氏璧,非常高興地反復撫摸,然後又傳給旁邊的大臣和宮女們看。藺相如見秦王根本不提用城市交換的事,就猜到秦王是想騙走和氏璧,這可怎麼辦呢?
藺相如趕緊上前幾步,對秦王說:「大王,這塊璧有一個斑點,讓我指給您看吧!」秦王連忙把璧交給了他。藺相如拿著和氏璧,連退幾步,背靠著大圓柱,說:「大王,我看您根本不想用城市交換和氏璧,如果您騙人,我就和這塊璧一起撞在柱子上!」
秦王很驚慌,馬上拿出地圖,假意指出十五座城,藺相如說:「為了表示誠意,大王必須先舉行交換儀式,我才能把和氏璧獻給您!」秦王勉強答應了。藺相如知道秦王根本不是真想交換,當晚,他就叫隨從假裝成百姓,拿著和氏璧逃回了趙國,把璧完好地交給了趙王。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於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台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舍。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於趙。
秦王齋五日後,乃設九賓禮於庭,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熟計議之!」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
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缶。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J. 我勸藺相如 作文 800字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名叫《將相和》。我喜歡這裡面的藺相如。
不要問我為什麼,你回自己知道答的。什麼?不知道?算了,算了,告訴你吧。第一,他在《完璧歸趙》這個故事中,把和氏璧送到了秦國去。當他得知秦王不想拿十五座城來換和氏璧,而是想獨吞和氏璧時,他(藺相如)就讓秦王約個時間舉行一個典禮慶祝一下,然後自己讓手下化裝把和氏璧送回趙國,自己則大大方方的侮辱了一下秦王。秦王不敢動他一根毫毛,只好把他客客氣氣地送回趙國去了。
你說,藺相如聰明不聰明,勇敢不勇敢?第二,藺相如在第二個故事《澠池之會》里,秦王讓趙王鼓瑟,趙王鼓了瑟。到了藺相如讓秦王擊缶時,秦王死活不肯擊。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此言一出,秦王被逼無奈,只好擊了一下缶。你說,藺相如厲害不厲害?第三,在最後的《負荊請罪》故事裡,一直要讓藺相如好看的廉頗大將軍被藺相如說得變成了負荊請罪。
你說,藺相如值不值得我們喜歡?「值得,啪啪啪(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