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關於三禮教育的小學作文

關於三禮教育的小學作文

發布時間:2021-01-18 00:51:45

A. 關於生活教育.三禮教育.四好少年的手抄報起個什麼題目

說不好。建議自己點擊下面的鏈接,進去後第一個網站就是。自己找找看,非常專業的手抄報網站。

B. 關於三禮教育手抄報的資料

三禮手抄報圖片資料

C. 三禮教育的知識

禮貌、禮節、禮儀教育。

講禮貌,知禮節,守禮儀。回

詳細,請答參見http://wenku..com/view/2a187d54ad02de80d4d84053.html

D. 關於」三禮」(禮貌.禮儀.禮節)教育活動文案設計

中華民族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文化教育傳統淵源流長。禮儀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淵藪和基質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大至國家制度,小至家庭生活,無不在禮的范疇之中。什麼是禮?禮本意為敬神,後引申為表示敬意的通稱。禮的含義比較豐富,它既可專指為表示敬意而隆重舉行的儀式,也可泛指社會交往中的禮貌、禮節。

禮在現代社會演變為禮貌、禮節、禮儀三禮。

《禮記》說"經禮三百,曲禮三千",(經禮是指大的禮,曲禮是指小的禮)足見禮的豐富多彩。禮儀究竟何時何故而起?人們做過種種探討,歸納起來大體有五種禮儀起源說:一是天神生禮儀;二是禮為天地人的統一體;三是禮產生於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禮為人性和環境矛盾的產物;五是禮生於理,起於俗。

將禮與儀連用始於《詩經》。郭沫若先生說:"大概禮之起源於祀神,故其字後來從示,其後擴展而對人,更其後擴展而為吉、凶、軍、賓、嘉的各種禮制。"從文獻記載看,《通典》上說:"自伏羲以來,五禮始彰;堯舜之時,五禮咸備。"這種說法不無道理,不過最為學者所公認的說法,還是禮起於三代而備於周朝。(司馬遷)史太公曰:洋洋美德乎!宰制萬物,役使群眾,豈人力也哉?緣人情而制禮,依人性而作儀。禮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忿,忿而無度量則爭,爭則亂。先王惡其亂,故制禮義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不窮國地物,物不屈於欲,二者相待而長,是禮之年起也。故禮者,養也。稻梁五味以養人口也;椒蘭芬苣,所以養鼻也;鍾鼓管弦,所以養耳也;刻鏤文章,所以養目也;疏房床第幾席,所以養體也。故禮者,養也。

生活類禮儀的起源,按荀子的說法有"三本"即" 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治之本"。在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喪禮於死者是安撫其鬼魂,於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禮儀。

古人把紛繁的禮儀分為"吉、凶、軍、賓、嘉"五類,習稱"五禮"。到了漢代,出現了作為禮儀文化理論形態的三部巨著:《儀禮》、《禮記》、《周禮》,合稱"三禮" 它標志著禮儀發展的成熟階段。"三禮"被列入儒家經典,受到歷代統治者和學者的重視,不僅對中國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聲名遠播海外。到宋代時,禮儀與封建倫理道德說教相融合,即禮儀與禮教相雜,成為實施禮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禮為勸德服務,繁文縟節極盡其能。直到現代,禮儀才得到真正的改革,無論是國家政治生活的禮儀還是人民生活禮儀都改變成無鬼神論的新內容,從而成為現代文明禮儀。

二、禮儀的概念

1、什麼是禮儀?從廣義的角度講,禮儀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的的言行規范和待人接物的標志,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行為規范與准則,是禮貌、禮節、儀表、儀式等的總稱。從狹義的角度講,禮儀指的是國家、政府機構或人民團體在一種正式活動和一定環境中採取的行為語言等規范,是指在較大或較隆重的正式場合,為表示敬重、尊重、重視等所舉行的合乎社交規范和道德規范的儀式,是社會交往中在禮遇規格、禮賓次序等方面應遵循的禮貌、禮節要求,一般通過集體的規范儀式和程序行為來表示。

漢字中的"禮","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許慎《說文解字》)最初的意思是敬神,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禮"逐漸被引伸為表達對他人的尊重與敬愛之意。禮儀是表示禮節和儀式。而"禮儀"中"禮"字就是表示敬意、尊敬、崇敬之意",多用於對他人的尊重;"儀",是"禮"的形式,它包括禮節、儀式。"儀"是指儀容、儀表和舉止,是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和情操。 "禮"和"儀"合在一起,就是以審美的方式表達崇敬之意。

2、禮儀與禮貌、禮節、儀式。禮貌是指人們在相互交往過程中言語動作應具有的相互表示謙虛恭敬、友好得體的氣度和風范和行為准則。禮節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社會交往過程中表示出的尊重、祝頌、致意、問候、哀悼、慰問等並給予必要的協助與照料的慣用形式和規范,是禮貌在語言、行為、儀態等方面的具體規定,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個體禮貌行為。儀式是指在定場合舉行的、具有專門程序、規范化的活動。如發獎儀式、簽字儀式、開幕式等。這些都在禮儀的范疇之內。

三、禮儀的種類

有不少人認為禮儀很簡單,只是見面問個好,離別道聲再見而已。這種想法實在是大錯特錯,禮儀存在於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無處不在。概括起來看禮儀有以下幾類:

個人禮儀:人是禮儀的行為主體,所以講禮儀首先應該從個人禮儀開始。個人禮儀主要包括言談舉止、儀表服飾等到方面的禮儀要求。個人形體美禮儀、儀態儀表禮儀修養,服飾裝飾藝術、禮儀插花。

生活禮儀:包函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見面交談、介紹宴請、舞會宴會、饋贈送禮、探病、結婚祝壽禮儀、節慶殯葬禮儀等。

家庭禮儀:禮儀在家庭及親友交往范圍內的運用就是家庭禮儀,它大致包括家庭稱謂、問候、祝賀、家宴及家庭應酬等等禮儀規范。

學校禮儀:學校禮儀主要是指在學校生活中教師學生、教育教學、活動儀式等方面的禮儀要求規范。如師生之間的禮儀;學生要學習遵守的禮儀;各種儀式活動的禮儀等。

社交禮儀:社交禮儀更為繁雜,通常包括見面與介紹;拜訪與接待;交談與交往;宴請與饋贈;舞會與沙龍等方面的禮儀。

公務禮儀:公務禮儀是具體工作產生的禮儀。通常包括如辦公室、工作中、會議、公文、公務、迎送等禮儀。

商務禮儀:商務禮儀主要是指商務活動中的禮儀。包括櫃台待客、商業洽談、推銷、商業儀式、外事、文書、會議、談判 、迎送、公關禮儀等等。

另外還有習俗禮儀、民族禮儀、宗教禮儀、涉外禮儀、外國民俗、等等。總之是將人們社會生活中的各方面進行歸納而已。

四、禮儀的作用

禮儀是人類文明的基本標志,也是個體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文化教養的外在表現。禮儀教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禮貌教育,而是一種道德素養,一種健全人格的教育。小學的學習生活是學生首先涉足的「社會",它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對社會來說,禮儀能夠改善人們的道德觀念,凈化社會風氣,提高社會文化素質。其次是對於個人來說,禮儀可以建立自尊、增強自重、自信、自愛、為社會的人際交往鋪平道路,處理好各種關系。具體講還有如下作用:

1、禮儀具有積極的教育作用

禮儀的本質就是教育,這在古代時就已形成。例如:「成年禮」,在氏族成員行將成年時,用各種方式來測驗其體能及生產、戰爭技能,以確定其能否成為本氏族的正式成員。進入文明時代後,這種儀式大都消失了,而中國的儒家則把它改造成為體現文明精神的"冠禮",通過邀請鄉中德高望重的人來為成年者加冠、取表字等儀節,教育加冠者從此要有成年意識,要承擔起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又如「婚禮」,上古有搶婚的風俗,故成親都在黃昏之時。儒家則從家庭倫理的角度對婚禮作出了新的解釋,認為婚姻的意義在於合二姓之好,因此,女子出嫁前,父母再三告誡,要為夫家的興盛而盡心。又如周代,當時諸侯之鄉有鄉學,學制3 年,學成之後便成為國家的人才,鄉里要把他們舉薦給諸侯。為此,每隔3 年的正月,鄉大夫都要以主人的身份舉行"鄉飲酒禮",禮的主賓是最優秀的學成者,要讓他受到全鄉的尊敬。在典禮中,年高德劭的鄉中長輩專門設席,受到特殊禮遇,意在培養鄉人敬老尊長的風氣。因此,鄉飲酒禮的核心不是飲酒,而是通過這一形式進行敬賢尊老的教育,養成淳厚的民風。類似的禮儀還有很多,不勝枚舉。

2、儀可增進自身修養,規范人的態度和言行

禮儀無論從哪一種角度講,都是指一種尺度和一種規范。一但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遵循了禮儀的規范,那麼其自身的修養也就有了明顯的提高。

3、儀在作為社交必不可少的手段,可提高社交能力,調節人際關系

從禮儀的內容和要求上看,從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上看,禮儀都是社會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有了禮儀才能提高人們的交際能力,才能調節人們彼此之間的關系。

4、禮儀在人們生活中起著"准法律"的作用

禮儀與道德雖有不同,但也有著必然的聯系,它屬德的范疇。它不能與法律的效率相比,但有無禮儀、道德品質如何,都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一定的「法律」的約束作用。

5、禮儀在中國文化中起著凝聚力作用

中國地域廣闊,人口民族眾多,習俗紛繁,方言歧異,如果沒有統一的道德標准,則很難有文化上的認同感。社會道德用禮的形式固定下來,加以推廣,世代相傳,使全社會都處於禮的約束和導引之下,不僅保持了社會的文明程度,而且統一民風,所以地無南北,人無古今,都有了強烈的文化認同感。

五、禮儀的特點

孔子說:"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孟子也說:"尊敬之心,禮也。"我國禮儀經典《禮記曲禮上》開宗明義第一句就強調"毋不敬"。禮儀的實質除了"敬"這一共性外,有它特定的內容,這就是:平等待人,尊重別人,言行文雅,表裡一致。

1、禮儀的基本特徵是:共同性和普遍性,即禮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為全人類所共有;差異性,即不同的國家、地區和民族,禮的內容和形式有所不同;繼承性,即任何國家、地區和民族的禮貌、禮節、禮儀都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演化而來的;時代發展性,即任何禮貌、禮節、禮儀都是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隨時代的進步而革新。以及統一性和階級影響性。現代禮貌、禮節、禮儀具有符合現代社會的道德觀、價值觀;符合現代審美標准;符合現代生活特點;符合現代國際慣例;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時代特徵。

2、禮儀的原則有:尊重的原則、遵守的原則、適度的原則、自律的原則。禮儀的功能就是溝通、協調、維護和教育。從本質上說,禮儀是治人之道屬於道德范疇。它以文明為基礎,以真誠為原則,以對他人的尊重為核心。

3、構成禮儀最基本的三大要素是:語言(包括書面、口頭和體態的)、行為表情、服飾器物。一般地說,任何重大典禮活動都需要同時具備這三種要素才能完成。如迎接外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的檢閱儀仗隊和鳴放禮炮、展覽會開幕或大橋通車的剪綵、大型工程的奠基儀式等。在禮的系統中,禮儀是有形的,存在於人際交往的一切活動中,其基本形態既受著禮的基本原則的制約,也受著物質水平、歷史傳統、文化心態、民族習俗等眾多的影響。

六、為何要學禮

古人雲:"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禮儀是長期的社會實踐生活中形成的人際間相互關系的一種表現形式,在治國安邦,立身處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高低,有無教養的尺度,也是國民精神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精神文明的具體體現。如今,隨著社會進步,人們社交面的擴大,禮儀已成為社會文明的標志,人們的正常生活都離不開禮儀。中國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告訴人們要懂得禮節規范,不合禮節的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說、不能做。讀史的都知道,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古代有本書,叫《禮記》是專門記敘古代各種禮儀的。注意禮儀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學習禮儀並非是個人生活小節或小事,而是一個國家社會風氣的現實反映,是一個民族精神文明和進步的重要標志。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曾說過:「禮儀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要使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禮儀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內容。

禮儀屬德的范疇,我們的傳統美德概括起來:就是優秀的道德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習慣的總和。提倡身體力行具有普遍意義的為人處世的基本道德觀念和行為准則。學習禮儀就是要教育年青一代,如何做一個好學生、好工人、好公僕、好公民。在學習上,勤奮刻苦,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在工作上,謙潔奉公,克己敬業,開拓進取;在社會上,濟貧扶弱,誠實守信。對人友愛;在家庭中,尊老愛幼,謙讓和睦。讓學生遵禮、達禮、用禮,以便塑造完美的自我,成為受社會歡迎的有用之才。

「知」是「行」的基礎,無「知」便無德行。現在的學生禮儀常識的缺乏,家庭教育不當,學校教育不力,所以更有必要學習禮儀知識。

七、古代的禮儀

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祈吉之事為吉禮,如特牲饋食禮、少牢饋食禮等;冠婚之事為嘉禮,嘉禮是日常生活之禮,如冠禮、婚禮、鄉飲酒禮、鄉射禮、燕禮等;賓客之事為賓禮,賓禮是賓主相見之禮,如士相見禮、聘禮、覲禮等;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凶禮是喪葬之禮,如士喪禮、喪服之制等;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

1、政治禮儀

(1)祭天 始於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國都南郊圜丘舉行。古人首先重視的是實體崇拜,對天的崇拜還體現在對月亮的崇拜及對星星的崇拜。所有這些具體崇拜,在達到一定數量之後,才抽象為對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從殷代出現"帝"崇拜發展而來的,最高統治者為天子,君權神授,祭天是為最高統治者服務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結束。

(2)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禮儀與祭天大致相同。漢代稱地神為地母,說她是賜福人類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漢代以後,不宜動土的風水信仰盛行。祭地禮儀還有祭山川、祭土神、穀神、社稷等。

(3)宗廟之祭 宗廟制度是祖先崇拜的產物。人們在陽間為亡靈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廟。帝王的宗廟制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不準設廟。宗廟的位置,天子、諸侯設於門中左側,大夫則廟左而右寢。庶民則是寢室中灶堂旁設祖宗神位。祭祀時還要卜筮選屍。屍一般由孫輩小兒充當。廟中的神主是木製的長方體,祭祀時才擺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時行九拜禮:"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肅拜"。宗廟祭祀還有對先代帝王的祭祀,據《禮記曲禮》記述,凡於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嚳、堯、舜、禹、黃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漢代起始修陵園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則始創在京都總立歷代帝王廟。嘉靖時在北京阜成門內建立歷代帝王廟,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4)對先師先聖的祭祀 漢魏以後,以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唐代尊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唐宋以後一直沿用 "釋奠"禮(設薦俎饌酌而祭,有音樂沒有屍),作為學禮,也作為祭孔禮。南北朝時,每年春秋兩次行釋奠禮,各地郡學也設孔、顏之廟。明代稱孔子為"至聖先師"。清代,盛京(遼寧沈陽)設有孔廟,定都北京後,以京師國子監為太學,立文廟,孔子稱"大成至聖文宣先師"。曲阜的廟制、祭器、樂器及禮儀以北京太學為準式。鄉飲酒禮是祭祀先師先聖的產物。⑤相見禮。下級向上級拜見時要行拜見禮,官員之間行揖拜禮,公、侯、駙馬相見行兩拜禮,下級居西先行拜禮,上級居東答拜。平民相見,依長幼行禮,幼者施禮。外別行四拜禮,近別行揖禮。

(5)軍禮 包括征伐、征稅、狩獵、營建等。

2、生活禮儀

(1)誕生禮 從婦女未孕時的求子到嬰兒周歲,一切禮儀都圍繞著長命的主題。高睹之祭即是乞子禮儀。此時,設壇於南郊,後妃九嬪都參加。漢魏時皆有高睹之祭,唐宋時制定了高睹之祀的禮儀,金代高睹祭青帝,在皇城東永安門北建木製方台,台下設高睹神位。清代無高睹之祭,卻有與之意義相同的"換索"儀式。誕生禮自古就有重男輕女的傾向。誕生禮還包括"三朝"、"滿月"、"百日"、"周歲"等。"三朝"是嬰兒降生三日時接受各方面的賀禮。"滿月" 在嬰兒滿一個月時剃胎發。"百日"時行認舅禮,命名禮。"周歲"時行抓周禮,以預測小兒一生命運、事業吉凶。成年禮,也叫冠禮,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禮儀。冠禮從氏族社會盛行的男女青年發育成熟時參加的成丁禮演變而來。漢代沿襲周代冠禮制度。魏晉時,加冠開始用音樂伴奏。唐宋元明都實行冠禮,清代廢止。中國少數民族不少地區至今還保留著古老的成年禮,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褲、盤發髻等儀式。

(2)饗燕飲食禮儀 饗在太廟舉行,烹太牢以飲賓客,重點在禮儀往來而不在飲食,燕即宴,燕禮在寢宮舉行,主賓可以開懷暢飲。燕禮對中國飲食文化形成有深遠的影響。節日設宴在中國民間食俗上形成節日飲食禮儀。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節吃冷飯寒食,五月端陽的粽子和雄黃酒,中秋月餅,臘八粥,辭歲餃子等都是節日儀禮的飲食。在特定的節日吃特定的食物,這也是一種飲食禮儀。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順序,勸酒、敬酒的禮節,也都有社會往來習俗中男女、尊卑、長幼關系和祈福避諱上的要求。

(3)賓禮 主要是對客人的接待之禮。與客人往來的饋贈禮儀有等級差別。士相見,賓見主人要以雉為贄;下大夫相見,以雁為贄;上大夫相見,以羔為贄。

(4)五祀 指祭門、戶、井、灶、中(中室)。周代是春祀戶,夏祀灶,六月祀中烀,秋祀門,冬祭井。漢魏時按季節行五祀,孟冬三月"臘五祀",總祭一次。唐、宋、元時採用"天子七祀"之說,祀司命(宮中小神)、中 、國門、國行、泰厲(野鬼)、戶、灶。明清兩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後,罷去門、戶、中 、井的專祀,只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與民間傳說的灶王爺臘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國家祀典採用了民間形式。

(5)儺儀 濫觴於史前,盛行於商周。周代的儺儀是四季驅邪逐疫。周人認為自然的運轉與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四季轉換,寒暑變異,瘟疫流行,鬼魂乘勢作祟,所以必須適時行儺以逐邪惡。儺儀中的主神是方相氏。兩漢,儺儀中出現了與方相氏相配的十二獸。魏晉南北朝隋唐沿襲漢制,儺儀中加入了娛樂成份,方相氏和十二神獸角色,由樂人扮演。至今仍有遺存的貴州土家族儺堂儀最為完整典型。

E. 關於三禮教育班會的主持人詞和題目

主持甲:同學們,你們認為什麼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或許答案會有很多,再討論之前,讓我們先來聽一個真實的故事吧,有請 同學,大家歡迎!
有一家企業高薪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應聘的學生過五關斬六將,到了最後一關:總經理面試。一見面,總經理說:「很抱歉,我有點急事,要出去10分鍾,你們能不能等我?」這幾位大學生們都說:「沒問題,我們等您。」經理走了,大學生們閑著沒事,圍著經理的大寫字台看,只見上面文件一疊,信一疊,資料一疊。都是些什麼呢?他們看看這疊,看看那疊,看完了還交換:哎喲,這個好看,哎喲,那個好看。10分鍾後,總經理回來了,他說:「面試已經結束,你們全都沒有被錄用。」大學生們個個瞪大了眼睛,「這是怎麼回事,面試還沒開始呢?」總經理說:「我不在的這一段時間,你們的表現就是面試。很遺憾,本公司從來不錄用那些亂翻別人東西的人。」
主持:故事聽完了,能夠最後參加面試的這幾位學生,是從千軍萬馬中挑選出來的,難道他們還不夠優秀嗎?
主持乙:真正優秀的學生是懂得禮儀,有教養的學生,而他們沒能做到。面試自然遭到了淘汰。由此可見,禮儀與教養在我們生活中很重要。
主持甲:我們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文明有禮是當代中學生最基本的道德行為規范和文明素質的體現。
主持乙:為此,我們特別查找了我們中學生應具備的部分基本禮儀,請 同學給我們說說吧,大家歡迎!
1、尊師的禮儀:尊重教師是每一個學生的起碼禮貌。路上或不同場合見到老師要點頭示意問好,或微笑行注目禮。進老師辦公室要輕輕扣門或喊報告。在課堂上要注重禮儀,回答問題要自然大方,聲音要清晰,做好上下課與課中的禮儀。
2、學生的形象禮儀:中學生正處於求學階段,著裝方面應樸素大方、活潑整潔為主。校內以校服為主。女生發式以簡潔易沖洗梳理為宜,不燙發、染發。男生的發型要保持整齊、干凈以富有朝氣的短發為主。不留長發、不染發。平時不留長指甲,女生不化妝、不塗指甲油。
3、對同學的禮儀:相互尊重與幫助。要坦誠相見,相互溝通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寬容理解,善為人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人處事要胸懷要寬,度量要廣。同學們之間講究禮貌。多用敬語,養成良好習慣。
4、家庭禮儀:上學、放學或外出回家,都應向長輩打招呼;客人來訪,要熱情地接待。客人告辭時,應起身相送。長輩休息時,不要輕易打擾他們,長輩病了,要勤問候、多問候。
主持甲:相信經過我們的介紹,同學們一定了解到了「什麼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了」。那就是素養和禮儀,這是我們的第一身份證。
主持乙: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美。擁有美,能贏得他人的欣賞,也可以培養自己的信心和勇氣。大自然中,木頭的紋理、貝殼內部面層或晶體內部面層無一不展示出內在美的力量,或許這就是美存在的地方。
主持甲:外表的美是暫時的,真正的美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一種氣質,自信、善良、平靜就是美,它不光使你自己光彩照人、充滿魅力,還能感染別人,讓別人感受到快樂、幸福。
主持乙:內心的美是一種感人至深的美,同學們一定還記得06年春晚上的大型舞蹈《千手觀音》吧!有請 同學帶我們一起回味那震撼的時刻吧!
大型舞蹈《千手觀音》,是06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一道最亮麗的風景。曼妙庄嚴的舞姿,古樸如天籟的音樂,華貴祥和的舞台、燈光,令數以億計的海內外華人嘆為觀止。演員們雖然聽不見音樂,但他們的內心被美的力量完全占據。節目導演嘴裡數拍子給幾位老師聽、老師用腳跺地板讓演員感受節奏,繁忙到極至的空氣里似乎有一種安詳和神聖。那是一種美與文化的結合,那種美來自內心與凡世的安寧,來自靈魂和精神的升騰,那種光與影、夢與手綻放出層層疊疊的佛光普照、博愛四射的神聖之美,令現實中的一切喧囂頓失。無聲天使的舞姿,使人們終於明白什麼是無聲的感動,什麼是無言的強大。讓每一個觀眾震撼、感動,並從中體驗到了心靈的無比寧靜。這就是來自內心的美,它不需要語言,只要一個眼神、一個微笑、就讓陽光普照、春回大地,將快樂播撒到每一寸土地、每一塊心田。
主持甲:內心的美才得以長久,修養和內涵是一個人美的關鍵。修養與內涵,都是智慧的外在形式。「容人須學海,十分滿尚納百川」學校生活中,同學之間要學會忍讓、學會寬容。
主持乙:是啊,趕快有請 同學為大家講述「男孩、釘子與籬笆」的故事吧,掌聲有請!
從前,有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總是莫名其妙發很大的脾氣。一天,父親給了他一袋釘子,告訴他每次發脾氣或跟人吵架的時候,就在院子的籬笆上釘一根,如果到聖誕節還剩下一半釘子,聖誕老人就會給他帶來他想要的禮物。
第一天,那男孩就在籬笆上釘了37根釘子。後面的幾天,他慢慢地嘗試控制自己的脾氣,每天釘到籬笆上的釘子也逐漸減少了。他由此發現,原來控制自己的脾氣,實在比在籬笆上釘釘子要容易的多。
終於有一天,他一根釘子都沒有釘,他高興地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父親說:「從今天起,如果你有一整天都沒有發脾氣,那麼就可以從籬笆上拔下一根釘子。」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最後,那些被男孩釘到籬笆上的釘子又全都被他拔光了。父親帶他來到籬笆邊上,對他說:「兒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籬笆上的釘子洞,這些洞永遠也不可能恢復了。就像你和別人吵架,動手打人,你傷害了別人,就在別人心裡留下了一個傷口,像這些釘子洞一樣。」
主持甲:學生是一個蓬勃的群體,一個學習的群體,我們的美來自哪裡? 中學生的美來自內涵和修養的烘托。
主持乙: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用知識和品德描繪出人性的美,這樣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是伴隨一生的美。
合:《禮儀,禮節,禮貌》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對不起,我只從網上找到了主持人的詞,不知道你看沒看見過,如果你覺得不好的話,就可以不用!
如果你還要節目的話,我也可以提供給你!

相聲《說話》
甲、乙:嗨,好久不見,您好!
甲:哎!你說我會說話嗎
乙:你怎麼不會說話
甲:我……我不是啞巴吧
乙:誰說你是啞巴啦
甲:可有人說我呀!
乙:誰呀!
甲:咱們鄰居趙爺爺。
乙:他怎麼說的呀
甲:挺機靈的孩子不會說話。
乙:你怎麼不會說話,去問問趙爺爺呀。
甲:哎!你聾了,我說的一不是古文,二不是英文,都是話哩!噢,我明白了,你是老外吧外國趙老頭兒!
乙:你是不會說話。
甲:怎麼不會說話
乙:你說的話都是橫著出來的。
甲:橫著出來的我的嗓眼就這么細溜,橫著出來有那麼大的地方嗎不信, 你看!
乙:行啦,行啦!人家趙爺爺是個比喻。
甲:比喻
乙:對!人家趙爺爺說你不會用文明禮貌用語。
甲:那我應該怎麼說呀
乙:對長輩要稱您,要叫趙爺爺。
甲:趙爺爺,您好!您吃飯了嗎有事就叫我一聲,別客氣啦!
乙:哼!是個有禮貌的孩子。
甲:趙爺爺您別生氣,這孩子呀,的確不會說話哩!
乙:你說誰呢

集體拍手兒歌
同學們,都知道,
禮貌用語記得牢。
對待長輩要用「您」,
早晨見面說聲「早」
平時互相問問「好」。
分別「再見」別忘了。
若求人,「請」字先,
最後別忘說謝謝,
影響別人,「對不起」
回答請說「沒關系」
文明做個好孩子,
人人誇獎數第一。

F. 什麼是三禮教育

三禮教育」是指禮節教育、禮儀教育、禮貌教育。禮貌是大家在交往過程中表示敬回重、友好的答行為規范。
禮儀即是禮節和儀式。禮儀首先表現在儀態和儀表。


[基本的儀態表現]


儀態包括
(1)學會微笑,(2)基本的禮貌用語,(3)基本的站姿、坐姿、行姿。

儀表包括
(1)同學們的發型(2)同學們的著裝。
禮儀有
校園禮儀和校園外禮儀


校園禮儀
包括(1)課堂禮儀(包括作好課前准備和遵守課堂紀律和課後禮儀)(2)師生間禮儀、(3)同學間禮儀和(4)男女同學間禮儀。

校園外禮儀
還包括、公德、愛心、孝心和與人為善等。
古人說:「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一個人不學「禮」、不懂「禮」,缺少社會禮儀知識和規范意識,就不能在社會上立身。以「講禮貌、懂禮儀、知禮節」為內容的「三禮」教育和青少年的發展息息相關

G. 三禮教育 主題活動

三禮,就是禮貌、禮儀和禮節。

禮貌這個詞可能大家很早就聽說了。 「好兒童,志氣高,講文明、講禮貌」的歌我們耳熟能詳。但好像大家對這個詞很陌生。現在讓我帶大家重溫一下:「禮貌:『言語動作謙虛恭敬的表現』」

是的,禮貌是一種表現。表現可不是假惺惺的奉承、拍馬,而是發自內心的對他人友好、恭敬。孟德斯鳩曾說過,「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禮貌就像一股春風,使心靈開出美麗的花,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好,使世界充滿快樂。

也許,有人會問:「原來,禮貌就是讓大家都高興呀!那我一個人不講禮貌又有什麼關系呢?」禮貌不但為了讓人高興,而且在關鍵時刻,還能體現人的素質,讓你受益匪淺。

舉個例子。2002年,天津的一個名牌大學為本科生開了一場招聘會。幾萬個本科生湧入會場。僅僅一天,就把4000餘個職位搶光了。在現場詢問時,相當一部分學生問得太直接:「你們單位到底要不要我呀?」 「你們一個月給多少錢呀?」 「我雖然學的不是這個專業,但是我上過這方面的課,有證書,你們要我的可能性有多大?」 「那快給我一份登記表吧!」 有很多大學生因為不懂禮貌,得不到招聘單位的好感,被淘汰。

的確,工作能力固然重要,但這些「小毛病」也會使你失掉機會。不單是說話刺耳,還有一部分應聘者單手遞簡歷,回答問題左顧右盼。如果我們從現在練習講禮貌,就不會在長大以後那麼痛苦地「修煉」禮貌了。

現在,同學們在日常已經能夠使用禮貌用語了。但是,我發現在動作方面,大家作得還不是很好。用俗話說,就是「站沒站樣,坐沒坐像」。有人站著,身子一歪,兩手插兜,一副懶散的樣子,再加上裝酷的眼神,活像一隻老貓。很多同學坐在音樂廳里身子往扶手上一靠,手托著下巴,腳不斷變換姿勢,給人一種輕浮的感覺。另外,更普遍的就是翹二郎腿,好像腳還有節奏的搖著。翹二郎腿非常不禮貌。因為你在翹二郎腿時,腳是正向上翹著對著對方的臉,使人感到你在挑戰,在挑釁。所以,在正式場合千萬不要翹二郎腿。翹二郎腿還能引發各種關節炎和畸形腿。所以,為了自己的儀態和健康,還是好好站著,好好坐著,「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我們不但要講禮貌,還要懂得各種禮節。舉個簡單的例子:孔子拜師於老子,於老子敬茶行拜師禮,老子接茶後孔子將茶壺放在擱幾上.但是,壺嘴正沖老子,老子將茶扔掉,遂閉門不見。

中國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中國的禮儀我們也要熟悉。中國從很古的時候起,就有以食品祭祖的風俗,祭祖時,考慮到死人和活人不一樣,活人用筷子進食很方便,而死人不再能自如地使用筷子,所以,祭品的碗盆上面才豎插筷子,而平常生活中如果將筷子豎插在碗或盆上,就算是犯了忌諱。

懂得「三禮」會顯出我們的氣度和風范。2008年奧運會業一步步向我們走來。如果不講禮貌、禮節、禮儀,就會讓中國人的形象大打折扣。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促進,讓三禮這朵心靈之花常開不敗,讓我們人人成為「三禮」的標兵。 國古代記載典禮儀節的書。簡稱《禮》,亦稱《禮經》、《士禮》。《儀禮》是記載古代禮儀制度的著作,與《周禮》、《禮記》合稱「三禮」。《
周禮》是儒家經典,西周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周公旦所著,今從其思想內容分析,則說明儒家思想發展到戰國後期,融合道、法、陰陽等家思想,與春秋孔子時思想發生極大變化。《周禮》所涉及之內容極為豐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歷象;小至溝洫道路,草木蟲魚。
《禮記》一書的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聖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
基本解釋〕
「三禮教育」是指禮節教育、禮儀教育、禮貌教育。禮貌是大家在交往過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為規范。
禮儀即是禮節和儀式。禮儀首先表現在儀態和儀表。

〔基本的儀態表現〕
儀態包括(1)學會微笑,(2)基本的禮貌用語,(3)基本的站姿、坐姿、行姿。
儀表包括(1)同學們的發型(2)同學們的著裝。
禮儀有校園禮儀和校園外禮儀.
校園禮儀包括(1)課堂禮儀(包括作好課前准備和遵守課堂紀律和課後禮儀)(2)師生間禮儀、(3)同學間禮儀和(4)男女同學間禮儀。
校園外禮儀還包括、公德、愛心、孝心和與人為善等。
古人說:「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一個人不學「禮」、不懂「禮」,缺少社會禮儀知識和規范意識,就不能在社會上立身。以「講禮貌、懂禮儀、知禮節」為內容的「三禮」教育和青少年的發展息息相關。

H. 三禮教育改變你我他作文300字

「三禮」改變你、我、他
——我和學生一起成長
在學校開展「三禮」活動期間,我深深明白作為41名學生的老師,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也時刻思考如何做到言傳身教,以自己的言行去引導他們,教育他們從小做一名講文明,懂禮貌的學生。
在上一學期,我和同學們充分利用每周二下午1:30到1:40這短暫的十分鍾隊會時間學習「三禮」知識。根據每次學習的內容,由文藝委員帶領一組同學進行短劇的表演。同學們興趣很高,表演得也很有意思。有一次,當表演完打電話的短劇後,「小觀眾們」就發現了哪個同學的行為是懂禮貌的,哪個同學的行為是沒有禮貌的,並且積極地舉手發言。有的說給別人打電話首先應該有禮貌的說「您好,這是誰誰的家嗎」?如果不是你要找的這個人要說「麻煩您叫一下」,而且最後應該有禮貌的說聲「再見」。通過這個活動,不僅見到同學老師能夠主動問好,就是在學校里見到了客人,家長們也會非常有禮貌的問聲:客人好。進辦公室時懂得先敲門,得到允許後才進來並主動問好,離開時也不忘說聲:老師們再見。每當這時,我就會感到學生們彷彿長大了很多,也為他們的懂禮而感到由衷的高興。
另外,我也時刻注意自己的榜樣作用。由於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不太懂得謙讓,互相幫助。有一次,在班上吃中午飯時,分飯的同學不小心把一塊雞腿弄在了地上,這就使得一個學生沒有雞肉,這時,我毫不猶豫的把自己碗中的雞塊給了那個孩子,那個孩子也很懂事,推脫了半天,但還是寧不過我,把雞肉拿走了。後來也是在中午吃飯時,羊肉串少了兩串,還沒等我讓,班裡羅子軒、谷思豪主動一人讓出了一串。我想這和開展「三禮」對學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分不開的。在平常的學習中,很多學生從不吝惜自己的紙巾、鉛筆、橡皮等用品,總能主動的幫助。當別人生病沒來時,有些同學能夠主動打電話問候;當有的同學在學習上遇到了難題,總能看到同學耐心、認真的給他講;當有的同學中午臨時有事回不來時,同學們能主動幫他把飯打好,蓋嚴。
同時,在這次活動中,除了那些學生受到教育,我也懂得了一些道理,並且在行動上從自身做起。和以前相比,我能更多的想到別人,站在對方的立場多為別人考慮。在教育學生上,它也淺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在對待學生身上的問題時,能夠更理智、冷靜、耐心的教導,這樣學生也更容易接受,從而效果會好一些。相信隨著「三禮」活動的深入,會讓更多的人變得明禮。

I. 一年級教師三禮教育實踐與反思

文明禮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古國,禮儀大邦;自古以來就倡導「禮治」,將禮儀謙恥作為立國之本;「禮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
自從學校開展「三禮」教育以來,我班舉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主題班會。班主任首先讓我們明確了「三禮」教育的內涵,告誡我們「三禮」應從穿戴、上學、放學、上課、日常生活等細節做起,然後才逐漸落實「三禮」行為,還充分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帶領我們參加各類實踐活動,培養我們的協作精神、動手操作能力。認真組織我們出版以「三禮」為內容的黑板報,使我們身邊有樣可依,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也促進了全體同學「三禮」的培養。現在,我班全體同學,都穿戴整齊,得體大方,不穿奇裝異服和拖鞋進校園。每周一的升國旗儀式上,紀律井然有序,嚴肅莊重,都用行動表達自己對祖國的崇敬與熱愛。學習上,鈴聲響起,一分鍾內進教室。上課時,專心聽講、認真思考。課間活動,文明游戲,不打架,不罵人,不追逐打鬧,不大聲喧嘩,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時,注意禮讓。平時,見了老師主動打招呼;見了同學互相問好;回到家裡主動幫助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學會了關心他人,處處替他人著想。
如今,全社會都在提倡學、用文明禮儀,由禮儀所體現出來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像給老幼病殘讓座,像幫助盲人過馬路,再比如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等等……然而,為什麼在不斷的倡導學習中,仍然有許多非文明禮儀的行為發生?是我們倡導的力度不夠?還是我們的意識有問題呢?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尤其是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更應該進行深刻的反思。我們學習「三禮」,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重要的是要落實到我們的行動上。管住自己的嘴,不說臟話,管住自己的手,不亂扔垃圾。人人樹立起「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的意識。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做起,把文明禮儀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讓文明禮儀真正伴隨我們成長吧!

閱讀全文

與關於三禮教育的小學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