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作文的文體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該如
文體類型:來議論文 材料題基自本上就這兩種
最重要的就是議論文
特點:議論文的:議論性強,中心觀點突出
材料作文:給你一段材料 要抓住材料的本質 掌握中心意思 讀懂材料 認真分析
下面是一些方法
1:中心明確
2:結構安排要清晰
3;內容豐富
4:語言有文采
——提高語言運用的方法如下
A:錘煉字句(如量詞 動詞 形容詞「等)
B:整句法,要求句式整齊,音韻和諧)
C:點化法 點出化用經典名言
D:直接引用:詩詞,特別是中國古典詩詞,名言警句,成語,名家典故E:排比法F:多用問句(疑問,反問,設問)
G:多用比喻句
關鍵性的作文話題;「與」 「跟」 「和」等字眼是經常考的
❷ 高考作文常用體裁
大綱:
常見文體 中心 需要能力 初級要求 高級要求
議論文 某種觀念 說理 正確 深刻
小說 人物形象 敘事、描寫 形象鮮明 細節生動
抒情散文 某種感情 描寫、感情曲折 真實 感人
❸ 高考作文的體裁,到底怎麼劃分
先說你的第一個問題,也就是關於文體的問題。應該說你的思路是很對的。因為在寫作話題作文時,確定文體應當你進行選擇。你舉例的三種情況中,你最長於哪一種,就選擇之,既是話題作文,當然隨筆、小說、議論文皆可。但也要同時要提醒你幾個問題:一是如果作隨筆寫,語言不華麗沒關系,有豐富的真情實感就是優勢了,但不能寫得很隨意,沒有邏輯,沒有層次的那種感覺。隨筆不等於隨意地用筆寫。二是編造小說應當考慮你自己的生活中有沒有生活經歷,否則沒有真實感就容易失敗,因此要慎用。寫科歡類也是可以的。三是會有點不可思議的事例不能充分證明你的證點,不宜做論據。
對於你的第二個大問題,老師當然不會把每句話都拿出來,分析句子成分(主、謂、賓、限定修飾詞、各種短語……),像修改病句一樣去評審,但是你要考慮到,老師不需要這樣去做,就能發現你的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因為,一旦遇到不符合語法規范的語句,作文就不通順,不流暢,只要眼睛一看過去,心裡一念過去,就會有不適應,不舒服的異樣感受。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語感。因此,平時說話的時候,也不是要刻意地去注意什麼語法之類的,首先是多讀優秀的作品,培養語感,其次是作文寫話前先自己念一遍是否通順,作文完後再通讀一遍是否流利,也就是憑語感來寫作文和修改作文。語感好了,自然不會花費太多的時間。
祝你進步!
❹ 高一上作文體裁
請問是語文,數學還是英語 謝謝
❺ 以出和入為話題寫三篇體裁不同的高中生作文 謝謝~
人生的「出」與「入」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有這樣一段論述:「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從這段話中,我們不僅能看出這位國學大師獨特的為文之道,而且能感悟到其中深蘊的人生智慧:人而為事,出能觀之,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所謂「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鑽進去」。做事時全身心的投入是必要的,這樣才能保證我們成事的決心和做事的效率。而浮於表層正是成功的死敵,淺嘗輒止的結果是使我們像寓言里的那隻鼴鼠,門門懂卻樣樣瘟,終究做不好一件事。 有一個故事大家都不會陌生,說的是羅丹在工作時差點把他的客人茨威格鎖在工作室里。從這件事中,我們不難看出羅丹對工作的投入到了何等程度,他「鑽進去」工作,竟忘掉了整個世界。後來茨威格回憶說,那天他在羅丹工作室學到的比在學校學到的東西還多。這種「入」的境界和知識同樣重要。縱觀古今,大凡成事者無不有「入」的決心。「入」才有王羲之寫完的18缸墨水,「入」才有玄奘取經跋涉幾萬里的行程,「入」才有陳景潤演算的幾十麻袋的稿紙。有了「入」,一切才有成功的可能。 當然,這里所說的「入」並不代表一味蠻干,而是要與「出」相協調。 蘇軾的《題西林壁》中有這樣一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對「出」的必要作了最好的闡釋。我們做事,主觀意識起著主導作用,而人的想法誰也不能保證不出一絲紕漏。荀子曰「智者干慮,必有一失」。當我們出現失誤時,如果不能及時糾正,就可能誤入歧途,等我們醒悟過來時,也只能哀嘆「一失足成千古恨」了。所以,在做事為人時,跳出主觀的圈子,從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是很重要的,這樣才能使我們少犯錯誤。 英國數學家多番維爾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圓周率值推算到小數點後八百多位。可是後人發現,他在第三百多位時就出現了錯誤,也就是說,他後面二十來年的努力都是白費。科學是容不得半點馬虎的,多番維爾如果能在工作過程中經常客觀地審查自己的步驟和數據,就可能不會留下這個遺憾了。科學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常常聽人後悔自己什麼做得不好,什麼不該做。要知道,事後再多的悔恨也於事無補。我們應該從做事中吸取教訓,對「出」的意義有一個更好的認識。 有人說,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卻能增加它的深度;我們不能改變生命的數量,卻能提高它的質量。我們要把握好「入」和「出」,用「入」來增加人生的深度,用「出」來提高生命的質量,在出入之間,創造成功的人生。 【點評】作者站在成功人生的高度,去審視文題,在巧解國學大師王國維獨特的為文之道的論述中引發對人生的深入思考,感悟到一種人生的智慧:人而為事,出能觀之,方能立於不敗之地,機智地亮出自己的觀點。然後緊扣中心論點,分別從「入」和「出」兩方面展開論述,縱橫捭闔,汪洋恣肆。或引證,或例證,或正反論證,或假設推理,論據充分,很有說服力。雖是說理文,而語言卻極具磁力;對比、引用、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文章文采斐然。------------------------------------- 出與入蘇東坡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山勢高大,形態各異,因為身在山中,故難識山之全貌。還有個瞎子摸象的故事。一群瞎子一起摸一頭大象,因為各自摸的部位不同,就說大象是不同的形狀。之所以不能見山之全貌,視象之全形,只是因為囿於局限,不能跳出來的緣故。 這都是出和入的問題。 我想做點有益的事情,所以在小區裡面舉行了個「愛心1000行動」,我想舉行1000場免費義務教育講座。第一場來了六位家長,第二場來了五位,第三場,我准時到了現場,沒有一個人,就我自己靜靜地坐在那裡。我不知道想些什麼,應該想些什麼。就是在那時,我想到了出與入的問題。當我想明白時,就覺得很釋然。因為,在當時當刻,如果我一直問「為什麼事情會是這樣」,或者問「我該做些什麼」,我想,得到的無非是困惑,這種困惑會讓我無望。但那時我想的是,在那時那刻所發生的一切,不管如何,在人生的長河裡,都不過是一瞬間而已。為這短暫的一瞬,沒有必要大喜,更沒有必要大悲。 一次,和一位朋友聊起佛——他對佛很有研究。我說我有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要信佛?他說是為了擺脫人世間的苦痛,我說我沒有苦痛。他說是為了逃避死亡,我說死亡純屬自然,自然的來自然的去,沒有什麼要逃避的。他說是為了來生,我說今生應當好好珍惜,何必考慮來世的事情?朋友啞笑。 其實,我何嘗沒有為苦痛而不能自拔,何嘗不為死亡而恐懼?然而,當我想到,人生80年與地球50億年的生命相比,何其短暫,與萬事萬物相比,人是何其的渺小。我們回首往事,一切不都是一瞬間的事情?痛苦沒有永遠的痛苦,快樂沒有永遠的快樂,當時當下的苦也罷,痛也罷,都將隨時間的流逝而淡去,人生如夢,揮指一瞬間,何必太過在意。 佛學流傳如此之久,必定有他的道理。其實,修佛可以讓人脫離苦痛,脫離死亡並沒有錯,這就是教人學會出,而在佛學裡面則叫「渡」。佛不渡人人自渡。修佛之人或佛學高深之人,他無非是站在一般人所達不到的高度,然後告訴你他所看到的。你若不喜歡你當下所見所聞所感,你若喜歡並相信那人所告訴你的,你自可去,你便出入到另一個境界了。 「出」字,兩山字相疊,一山為高,兩山為出。出者,就是要站得高,看得遠。「人」字頭下彎即為一「入」字。屈身低頭為入,所謂入,即是為謙卑,忍讓,包容。此即是處世之道。世人之煩惱,皆在於能出不能入,或能入不能出。 我們總有這樣的事情,一些精神病醫生,在長期為精神病患者的治療中,自己也漸漸地郁悶起來,以致於以自殺來了結自己。這便是能入不能出。他們還是局限在事情當中,而不能跳出來。魯迅在《吶喊》的序中講到:「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這便是出和入的問題。那些熟睡者可以叫作入,他們生活在一個夢的世界中。那個最先醒來的,相對於睡著的人,則叫作出。而這出來的人,倘若對於現實困惑不已,感到無能為力,他則又入到另一種生活而不能自拔了。 其實,魯迅講這個鐵房子的故事,他本身也被無望所困擾,而不能出來。局限他的便是那間「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鐵屋子。實際上並不存在這樣的屋子。但魯迅必竟還是出來了,「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這希望就是出的大門。 但是,還有一些人,最先從一個苦的世界出來,所以他便看到眾多的受苦的人,他想拉他們一把,卻又感到無能為力,所以,不知覺中他便又進入了另一個苦的世界。這就是魯迅說的鐵屋子中最先醒來的那個人。把睡著的那些人叫醒不是,不叫醒也不是。魯迅總還是有希望的,希望有幾個人起來,一起推倒這鐵屋,那些沒有希望的,就只有一死了之了。 寫到這里時,我在沉思,倘若我是那個從鐵屋子裡早醒來的那個人,我會怎麼做呢?我想,死,也是一種可能。死也是一種出,只不過是一種最徹底的出。並且人遲早都要從這個世界出去,早一點晚一點又有什麼關系呢?但我更會選擇活著。50億年的時間長河裡造就了我這樣一個獨特的生命,我倒要看一看這待下去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所以,我會努力地去尋找出口,倘若找到了,也許我會一人出去,也許會叫醒那些人,帶他們一起走,不能找到,躺了睡,睡醒了再找。至於那些睡著的人們,讓他們永遠活在自己的夢里未必就是壞事。他們中也許有人會突然醒來吧,這個醒來的人也許會和我一起尋找出口,也許會絕望,會死掉,也許他會大喊大叫然後驚醒了其他的人,然後也許大家一起努力推倒這屋子,也許是一片的混亂。不管也許是什麼,都是自然。時間會記下這一切也會抹去這一切。 我要做的,就是在當時當下,讓自己平靜,快樂並努力著。 出和入就像是翹翹板,一高一低,一上一下就有意思了,倘若靜止不動,就全無了生氣,人生也是要有出有入,能出能入,方才顯得精彩。 但是,真正能夠出入人生的有幾人?執迷不悟者眾,所謂迷,即是能入不能出。 與人與事相同。知人易,知己難。眼睛長在自己臉上,所以看別人的就多些,卻唯獨看不清自己。不過,看自己不是用眼睛的,而是用心。看自己就要心靜,靜能生慧,寧靜致遠。看別人為出,用心思考為入,入的目的仍為出。
❻ 高中語文作文體裁有哪幾種
我覺得,如果想復提高你的作文制水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先不要說放重點放在哪一類的體裁上,這個不是很重要。高中的作文,通常情況下有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幾種主要形式,但更側重於記敘文和議論文,所以我的建議是:1、找幾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包括記敘文和議論文(議論文中你可以再找幾篇給出你論據和事件,讓你來寫的模式)。這個代表性很重要。2、然後就是發揮你背記的能力了。你把這些文章背讀背懂,沒事的時候就看讀這些文章;3、當老師讓你寫作文的時候,無論是哪咱體裁的,你都盡可能把你記懂背會的作文中的言語、論據包括一些詞語,盡可能多的用到老師讓你寫的作文中去。 ......如果你真的按我說的去做了,你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可以認真的去試一試。!!
❼ 高中作文 有什麼體裁
大多數或是議論文的形式出現的,當然也還有記敘文,抒情散文啊什麼的。
❽ 求各類作文,不限體裁,內容,800字左右,適合高中生的
彎道超越
誰都想走筆直大道,但世上沒有永遠的筆直大道,只要你一直往前走,你就避免不了遇到坡道和彎路。
若干年前,人們總是按照自身的偏好,將高速公路裁彎修直,想節省點資金,也想給匆忙的人們節省點時間,可事與願違,筆直的高速公路上,車禍頻起。後來人們才發現都是「直道惹的禍」。直道讓人視力疲勞,讓人心思倦怠。將直道有意調彎後,人們用心轉彎,反而事故少有發生,從而安全地到達目的地。
其實自然界的生命也是一樣,它們都要經歷生命的「彎道」,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禾苗長大要經過風霜雨雪的「彎道」,揠苗助長只會使它過早枯黃;夏蟬破蛹要經過痛苦掙扎的「彎道」,剪蛹幫助只能加速它的死亡。彎道是它們成長的一部分。
人生有誰不想避開彎道,可生命的輝煌就必須經過「彎道」的磨礪,不經風雨,怎見彩虹,沒有曲折,哪來成功。毛澤東在領導紅軍反圍剿時,四渡赤水,南涉烏江,來往兜圈,盡走彎道。事後才知,不是走了這些「弓背路」,早已像石達開一樣葬身大渡河了。毛澤東在彎道中尋到了生機,走出了勝利。
蘇東坡,面臨過人生彎道,從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從皇帝、太後都欣賞的才子變成貶往黃州的遷客。就在黃州這個彎道上,蘇軾飲盡孤獨,洗盡浮華,從而寫出了流芳百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赤壁賦》。蘇子從彎道上走出了精彩。
泰戈爾說:「上天完全是為了堅強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設下重重的障礙。」面對彎道,我們不要憂慮,要審時度勢,邁步前行。美國華裔商務部長駱家輝在任華盛頓州州長時說,在一百年前,他的祖父在距華盛頓州長官邸不到2000米處的白人家庭做傭人。一百年後的1997年,自己跨進這座官邸,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州長。駱家輝無不感慨地說:這2000米的路,他們家走了一百年。這又是一條什麼樣的路,需要用一百年的時間呢?
顯然這不是空間上的有形距離,而是他家庭的奮斗之路。在這條路上肯定有許多險灘彎道,只有忍耐,憑心智和勇氣沿著崎嶇彎道埋頭前行的人,最終才走向了事業的高峰。
當然我們也不是刻意丟了直道走彎道,就像頑皮的孩子在雨天盡找水凼里走一樣。我們在學習中盡可能地避免走彎路,汲取經驗,助己成功;在生活中也應盡可能地避開繁瑣波折,把握方向,揚帆直航。在工作中也應盡量減少內耗,構築和諧,讓生命呈現五光十色。
但我們也要從殘酷的現實中明白,人生的彎道時常橫亘在你的眼前:汶川地震的噩夢還未全醒,重慶山體滑坡又埋下無辜的生命,金融危機讓全球經濟遇冷,法航空難200多旅客喪生……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彎道與超越同在,困難與希望並存。
誠然不是所有的山都能打隧洞,不是所有的河都要架高橋,不是所有的災難都可避免,也不是所有的彎道都能「取直」超越,但是當命運之神沒有及時垂下救生的舷梯時,你要堅守希望,不要氣餒,用你的「心」——誠實、睿智、潛能和堅韌去面對,或忍受不幸,無奈滑行;或抓住機遇,加速拐彎。
人生漫道多艱難,用「心」繞過那道彎。
❾ 怎樣寫好作文高中的,800字,各種體裁都要
收集積累材料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取自報刊書籍。可直接在報刊書籍上圈點畫出對自己有益的材料,可剪報,可摘錄,也可寫讀後感,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就如蜜蜂釀蜜一樣,首先採集到一定量的花粉。二是取自於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用一雙慧眼觀察世界,你就會發現社會生活豐富多彩,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和事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小到身邊的人和事;大到國內外發生的大事都可以成為我們收集積累的內容。為了取得更好的寫作效果,還需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去,親身體驗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然後讓這些酸甜苦辣自然地流於筆端,成為真實感人的文章。 第二招:加強練筆。練筆,往往是從寫日記開始。如果把日記本當成知心朋友,當成傾訴對象,把個人的喜怒哀樂淋漓盡致地輕訴於日記本中,日積月累,日記本越積越厚,不知不覺間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日記的篇幅變長了,文字表達變巧妙了,對生活的觀察力和適應力也增強了。養兵千日——寫日記,用兵一時——寫作文功到自然成! 第三招:不斷醞釀——構思,尋找突破口——靈感,然後下筆成文。收集積累的材料如一大堆乾柴,須有靈感的火花才能點燃;收集積累的材料如一大堆花粉,須經蜜蜂的醞釀才能成蜜;收集積累的材料也如一袋米,須經巧婦加工才能成為香噴噴的米飯。因此,醞釀——構思的過程就是對材料的整理取捨融合的過程,構思成熟自然會產生靈感——久積胸中之情迫切需要渲泄,不吐不快的瞬間沖動。有心者抓住這一閃而過的瞬間,下筆成文。 第四招:虛心求教,不斷修改。「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寫好作文後,自己不滿意,卻看不出何處有瑕瑜,這就須另請高明——讓旁人為你指點迷津。聽了贊揚的話,權且當作對自己的鼓勵;聽了批評的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經常這樣做,就會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然而,完全依賴別人修改自己的作文不是長久之計,自己學會修改作文才是寫好作文的關鍵。 第五招:滿懷信心地寫作文。許多學生反映:看了報刊書籍上的文章,認為它們高不可攀,就對作文失去了信心,認為自己這一輩子也寫不好作文了。我認為,這種思想是由於自卑心理和功利心理造成的。他們不知道發表一篇文章花了作者多少心血,花了編輯多少心血。假如自己寫作文花了那麼多心血,再經編輯潤色一番,也一定能達到發表的水平。另外,寫作文不是為了發表,而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做到文通句順,結構嚴謹的文章就是好文章。我們不必拿那些發表的文章來衡量自己作文的好差,也不必因此影響自己的作文情緒。 第六招:整理收藏自己的日記、周記和作文。日記、周記和作文都是自己心血的結晶。若能把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日記、周記和作文分類裝訂成幾本「書」,這幾本「書」就是一部個人的奮斗史,就是一大筆人生財富,經常翻翻自己的習作,不斷吸取自己寫作的經驗教訓,寫出來的習作才能勝人一籌。
❿ 600字高中作文,體裁不限
總以為父愛如山,沒有涓涓細流的細膩,總以為只有母親才能對子女做到無微不至的關心。然而我發現,我錯了…… ——題記他,是家裡的頂樑柱,我們生活的一切動力,都是他源源不斷的共給我們;他,是我的「笑話書」,在我不開心的時候,他總會自動翻開,讓笑容重掛在我的臉龐;他,是永遠亮著的一盞燈,他陪伴在我們左右,照亮我們每一步前進的路。我無法想像沒有他的日子,那樣,我的生活會變得灰暗,悲傷……他是一輩子陪我的人,也是我一輩子要陪的是的,他是我的父親,是我偉大的父親。在我的記憶中,父愛就是沉默,就是整天為了生活奔波,就是用粗糙的大手來翻看我的成績單,然後是摸摸我的頭舒心的一笑:「不錯,繼續努力!」最多也就獎賞我幾本書。所以我總是認為父親是不懂的表達愛的人。 但是,歲月的年輪卻告訴我:「父親那烏黑發亮的頭發在不知不覺中已添了幾縷銀絲;父親那颯爽的英姿已經逐漸的隱去,取而代之的是駝下的腰背;父親那矯健的步伐也不再是那麼有力了,而是越發沉重……這些都是為了什麼?為了這個家,為了我們將來的事業啊!這是隱藏在血液里多麼質朴而又偉大的父愛! 總是說父愛粗枝大葉,但是他的細膩卻隨處可見:在你上學時,從邁出家門的那一刻起,父親那慈愛的眼神就會一直注視著你,直到你的身影消失在人海里;在你熟睡時,他會輕聲慢步的走進你的小屋,幫你蓋好被子,關上窗戶;他從不會要求你什麼,只是對你說:「孩子,不要走彎路,爸不要你出類拔萃,只要你能幸福就好!」 在父母之愛中,母愛猶如水泥和砂石,父愛猶如水泥板中的鋼筋,人都說沒有水泥和砂石就蓋不了的房子,可忘了鋼筋;母愛猶如蜜糖,放入嘴裡就能品嘗到甜,父愛猶如廣柑,只有吃完之後,一吧嗒嘴才能感受到有一股濃郁的清香。遺憾的是很少有人「吧嗒」一下嘴,去品味一下父愛。 不要忘了,完整的家庭里,除了母愛,還有父愛的存在。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父親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坐標,為我們鑄造了展翅飛翔的翅膀。感謝父愛,感謝它帶給我們的一切,它是永恆不變的愛,感謝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