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小學作文教學流程

小學作文教學流程

發布時間:2021-01-17 16:42:12

小學作文教學大致步驟

具體也可以參照一些相關的,一些說明書或一些擔任相應的教案,一般情況下都有相應說明的。

❷ 關於小學作文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無疑是強調一個「樂」字,而「樂」建立在「趣」的基礎上,有「趣」才會「樂」才會「靈」。反之,無「趣」生「優」,生「優」則必「厭」。所謂心境愉悅反應則靈敏;心情抑鬱,反應則遲鈍得多就是這個道理。要想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要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所選的教學內容要貼近童心。

1、命題要揣一顆「兒童心」。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寧可低一點,不搞一刀切;

2、指導要用一種「兒童調」。要把導師的架子放下來,要用商量口氣,商量寫什麼,怎樣寫,怎麼改,如何評等等;

3、評改要借一雙「兒童手」。學生只要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留心觀察,分析周圍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處景物,寫起文章來自然合情若泉涌,滔滔不絕。

二、加強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剛開始作文的學生最大的困難就是會碰到「無話可說」,「無材料可寫」的困難,如果單靠老師傳授抽象的寫作知識,是難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加強觀察的指導,使學生養成善於觀察生活,抓住事物特點的習慣,從而克服「無材料可寫」的缺點。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根據教材內容採取指向觀察訓練,自由觀察訓練和聯系實例觀察訓練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系統的訓練。

1、指向觀察訓練,即教師根據訓練的目的確定某處景物、事物或人物為對象指導觀察。為此我常常組織學生觀察校園的花壇,樹木,噴水池,到野外游覽,並在游樂中給學生以觀察方法的揭示。

2、自由觀察訓練,這種觀察不受時間、地點、條件的限制,是學生個體思維涌動最活躍的方式之一。聯系教材實際,我從指導學生靜物描寫入手,掌握初步觀察方法,比如觀察一盆花、一株樹,進而過度到動態的觀察描寫,如寫一個小動物,寫天上的一片雲,寫一個活動場面等等。

3、聯系實例觀察訓練,根據教材內容創設一定觀察情境,可使學生的大腦皮層形成一個優勢興奮中心,如教學《夏天》一文後,我要學生背誦相關段落,課外,我立即引導學生觀察夏日炎熱的氣候,以及雷前雷後周圍的景色變化,面對眼前真實的景物,學生自然而然地想起課文中的句子。

三、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素材是未經提煉加工的寫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質基礎,猶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話說:「巧婦難作無米之炊。」這就是說沒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無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兒童心理學表明:學生寫作,首先必須擁有寫作文的有關的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層次、語言表達┄┄一切都無法從頭談起。所以學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謂「雄厚」就是廣泛吸收積累之結果。那麼,如何積累雄厚素材呢?我總結了過去的教學實踐,主要有兩種途徑:1、從現實生活中積累素材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那麼,如何匯積生活中的寫作源泉呢?我認為:首先要豐富學生的生活。小學語文大綱指出:「指導小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內容就是寫作材料,寫作材料來源於生活。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學表明:兒童天性好玩、好動。教師應抓住這一心理特徵,有計劃、有目的組織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如春遊活動、文體活動、讀書活動、演講活動、看電視、聽廣播等等,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寫作素材。2、從書本中積累素材書本中的材料也是反映著生活實際,怎樣積累書本的材料呢?古人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就告訴人們,積累書本中的材料就是靠多讀,多背書面的優美詞句,好的片段,優秀作文。以便積累譴詞造句,選材與立意,層次與段落,詳寫與略寫,開頭與結尾,過渡與照應等寫作技巧。讓學生做到多讀精思,舉一反三。

四、加強指導,教給寫作方法大多學生作文時的所表現出的共性是「眼前閃爍著事物的形象,筆下卻形容不出來。」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必須做到:

第一、把作文教學貫穿整個語文閱讀教學的始終。每篇課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學生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提示學生注意人家是怎樣開頭、怎樣搜集和組織材料、怎樣譴詞造句,怎樣結尾的。

第二、認真審題,搞清本篇習作的范圍和寫作重點,在作文教學中,通常接觸到的是記敘文體,所要學的內容又以人物、事件、環境為主。但人物、事件、環境這三者往往是互相揉和和在一起的,又各有側重吧。所以必須讓學生搞清每篇習作的側重點,離題萬里或千篇一律。

第三、要使學生作文時吧有話可說,教師要進行充分備課,明確寫作目的、要求,注意獵取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人和事乃至周圍環境,切記作文題目往黑板上一寫,簡單幾句要求一說了事。

第四、幫助學生編制寫作提綱。提綱是學生的作文的構思過程,因為學生作文時,要麼無話可說,要麼語無倫次,空話連篇,從早上眼睛一睜寫到晚上上床熄燈,一筆流水帳。這就需要有一個組織和整理材料過程,搞清哪些應詳寫,哪些應略寫,哪些先寫,哪些後寫,這樣才有條不紊,條理清楚。

第五、指導學生學會自己修改作文當學生能夠把自己會說的話都寫出來以後,還要學會修改,使之更具有表達書面語言的能力,這也是學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種表現。但小學低年級兒童修改作文主要是照抄或重寫,真正能修改的並不多,且修改大多是比較輕率的,或聽老師講的,並不是自己很好的考慮的。可見,小學低年級兒童自我修改作文能力還沒有發展起來。因此,老師要同時注意培養兒童這種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師要逐句逐段地與學生一起修改作文的方法,決不能讓學生滿足於把會說的話寫出來就行,這樣會影響作文質量的提高。

❸ 如何進行小學作文教學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鼓勵學生走進生活,積累必要的情感生活是生活性作文教學的前提。豐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材料倉庫。我們根據學生接觸生活的特點,可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無論是喜怒哀樂甜酸苦辣,還是所見,所聞,所感,所悟都要求學生及時記錄,隨時積累。這種積累不僅解決了學生「寫什麼」的問題,讓學生有「米」下鍋,更重要的是一種情感與生活的累積。親情,友情,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都是學生作文的重點,而這些「情」都必須從生活中來,從親身的觀察和生活中來。
傳統的學生作文教學,學生往往是在毫無思想,材料准備或生活零碎膚淺的情況下進行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也往往是似曾相識,沒有個性。生活性作文教學第一步就是課前提前數周告知學生作文的內容,范圍,主題等,然後根據作文的要求,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在生活中動手操作,如何有方法有層次有計劃地認真觀察,閱讀相關書籍汲取知識。在實踐中教師要適時,適機,適當地指導學生注意記錄每一個實踐環節,特別是一些細節,為習作積累具體的材料,要積累材料的同時,記錄自己的獨特感受生活,積蓄充分的情感。這是作文教學非常關鍵的一步。
二、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還要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寫作最好的主動力是情感動力,情動而意動,意動而文成。如果我們善於激發學生的所積蓄的生活,造成一種蓄勢,使其處於待發狀態,那麼,學生作起文來必是因情生文,順意成章了。如何激活學生情感。
(一)、尋找情點。
(1)家庭親情:①父母培育的無私奉獻之情。②兄弟姐妹互相尊重愛護之情。
(2)學校友情:①師生尊敬與被尊敬,關懷與被關懷之情。②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之情。
(3)社會風情:①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偉大物質文明。②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4)愛國之情:①五千年文明的民族自豪感。②外族入侵的民族恥辱感。③歷代愛國志士的高風亮節,以及對整個社會,整個人類的關愛情緒及理性思考,等等。
(二)、創設情境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場合產生的。創設作文情境,激活自己的生活積蓄,有效地產生情感共振,進入最佳的作文狀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生活再現。譬如,要求學生隱去一個熟悉教師的姓名,只對其肖像,服飾,神態,性格愛好和習慣語言動作描寫,使人一看就可推測是誰,由於這樣提供了一個可看的「境」和可感的「情」,故容易引發學生寫作熱情,文章也寫得較有情趣。
②多媒體教學。通過錄像,音響和幻燈等多媒體手段再現人,物,事。由於具有直觀性,形象性,故能大大喚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慾望。
③表演情境。表演是小學生感興趣的事,通過表演可以把小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使他們的情感「活」起來,產生寫作慾望。如在指導學生寫《讓路》這篇看圖作文時,可從三方面進行誘導:第一,讓學生觀察圖片,理清「讓路」這件事的前因後果。第二,通過表演讓畫面動起來,再現讓路的經過。為避免寫出的作文給人「千人一面」的感覺,啟發學生從多方面去拓寬思路,鼓勵他們表演出不同的情景。第三,引導學生把圖片和小品表演聯系起來,先說後寫.整個過程,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濃厚,處於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之中,沒過多久,一篇篇充滿童趣的想像豐富的作文就寫成了!
三、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也要引導學生進行表達。
表達有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將自己在實踐中看到的,做過的,聽到的,想到的有關內容以及由此萌發的情感有條理地與同伴分享並記敘下來。這個過程伴隨著較為復雜的心理活動,是深化認識,過濾,篩選實踐中獲得的有益成分並使之積淀下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不要單純地累積材料,要清晰地表達自己在實踐中的感受生活,彰顯自己的獨特性。
總之,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真爛漫的,相信他們每個人對事物都有自己至純至真的獨特生活。指導作文就是要引導學生從自我出發,盡情流暢地抒發自我情感,敘述自我經歷,描繪自我內心,或者在寫人敘事寫景議論中融入自我感受與生活。所以在教學中不應有任何強制,命令的影響,要順其自然,讓孩子們放開膽子寫,大膽地亮出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的作文自然也就有了孩子情感的溫度,烙上孩子心靈的色彩。

❹ 小學作文教學「教什麼」

張祖慶:作文教什麼

經常有老師感嘆,作文太難教了:不知道教什麼,不知道怎麼教。發出這樣感嘆的老師,不在少數。

作文到底該教什麼?

我想,還是回到寫作主體——學生本身。和孩子們聊聊,你會發現,他們怕作文的原因總是大同小異:不知道寫什麼,不知道怎麼寫。其實,還有一點孩子說不出來:為什麼要寫作文?

從這個意義上說,作文課,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有三個:第一,為什麼寫?第二,寫什麼?第三,怎麼寫?

前兩個問題關涉寫作動機和寫作內容,第三個問題,則關涉寫作技法。

第一個問題,涉及到作文的本質,太宏大,限於篇幅,此處不作闡述——而且是作文教學中比「教什麼」更重要的問題。而一旦寫作動機問題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自然也迎刃而解。因此,怎麼寫,就成了最核心的問題。

長期以來,我們的作文課,實際上在做著兩件事。

一是,老師常常告訴孩子們一系列的名詞術語,什麼「豬肚」、「豹尾」,什麼「結尾十法」、「開頭十法」,什麼「詳略得當」、「中心明確」……老師空對空地講了一堆概念,然後,一撒手——你們自己去寫吧!

二是,老師使出渾身解數,創設一個情境,開展一項活動,讓孩子們經歷或疑惑、或興奮、或吃驚、或激動的種種情感體驗,然後,一撒手——你們把這個過程寫下來吧!

第一種做法,猶如游泳教練不讓孩子們下水,在岸上大講游泳知識,完後,讓學游泳的人自己去撲騰——結果,怎麼也學不會游泳。

第二種做法,是教練千方百計地游說、宣傳游泳是多麼有意思,並把學游泳者帶到水池邊,激起游泳的慾望,於是,一撒手,盡情游吧——結果,還是學不會。

並非危言聳聽。當下的作文教學,確實存在著這兩種現象。這也許是長期以來作文教學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出路何在?

還是回到「兒童寫作」這一本體上來。我們面對的是兒童,是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他們善於用肢體語言和口頭語言來表現喜怒哀樂,卻缺乏用文字來表達喜怒哀樂的實踐經驗。因此,如果任由孩子們憑感覺去寫,肯定寫不好。這就需要教師做具體的寫作技法上的指導。如何指導?就寫作本身進行指導。

寫作是什麼?是一種用文字元號表達思想的過程。這是一個動態的,由一系列行為組成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要對這個過程進行分解、指導,進而讓我們的兒童切實地掌握寫作技法,用比較貼切的語言,比較准確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和觀點。美國、日本等國家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就很重視對寫作行為進行分解,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寫作。

日本三年級有一個調查作文項目,他們的教材中,有如下的字樣——

「我們周圍有很蟲,仔細觀察這些蟲可以發現十分奇怪有趣的事。找一種我們周圍的蟲,用放大鏡、尺等工具進行調查、研究,然後把觀察的事物寫成文章」,這是作文的內容。

接著,教材詳細地指導觀察筆記的寫法——

「作記錄時要注意以下的事項:觀察的日期、星期、天氣、氣溫;蟲的身體特徵(形狀、顏色、大小、構造等);蟲的行動方式:叫聲、吃的方法食物等;你認為有趣的事、奇怪的事」,這其實是教給學生怎麼做觀察筆記。還要查閱資料,「如有疑問,自己一下有關的詞典、網路全書之類的書。」接下來就是寫文章。文章怎麼寫?「把圖表等放到文章裡面去,寫得別人容易懂;把書中寫到的和觀察到的與自己所想到的作比較,要寫的每一項內容要加一個小標題。」有一個叫山田君的學生,根據這個習作指導,做了西瓜蟲的觀察筆記,他的文章小標題有「調查日期、抓到的場所、身體的特徵、西瓜蟲的生活方式」。有了這樣的細致的觀察筆記的指導,學生今後寫觀察作文,就知道了怎麼觀察、怎麼把觀察到的呈現出來。作文教學,就是要教給孩子們寫作的程序性知識。

什麼是程序性知識?比如一個工人,到流水線上操作,第一步要做什麼,第二步要做什麼,第三步要做什麼,這就是程序性的知識。他知道這些知識,他就成為一個合格的員工。寫作文同樣也要一些程序性的知識,這些程序性的知識並不是告訴孩子們這一篇作文要怎麼寫,而是要教給他們這一類作文怎麼寫。

人教社七冊有寫童話的單元,將童話故事的主體部分展開寫具體,這是這次習作訓練的重點。孩子們往往知道這樣的習作知識,但卻缺乏這樣的能力——其實是不知道怎麼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程序。怎麼辦?給孩子們搭建「腳手架」吧。於是,我用《巨人的花園》情節圖,來幫助孩子們建構寫作的程序性知識。

第一次,以《巨人的花園》為例子,呈現三段式文章的結構,讓孩子們明

白,童話故事要一步一步寫完整。寫清楚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有了這兩次情節圖的直觀展示,孩子們對怎樣把故事寫完整,怎樣將重點部分展開寫,就有了理性認識。這樣,童話寫作的程序性知識,就得到了滲透。

作文教什麼?教作文的程序性知識。所幸的是,中國台灣的作家王鼎鈞先生,早有了這樣的認識。王先生寫出了《作文三書》洋洋三本作文指導叢書,此書,設若中國的語文老師人手一部,則作文教學的面貌,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❺ 如何指導小學作文教學

寫作文技巧
一、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
定於認識和經驗,有什麼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
二、把認識結構作為作文的核心,包括學習知識,觀察積累,記憶儲存,訓練思維,豐富
想像,培養情感,鍛煉意志;從說到寫,推敲修改,多讀勤寫。
三、樹立大作文觀,聽、說、讀、寫有機結合
一要注重審題;二要明確寫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選材要有根據;四要講究謀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結構;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標題,作文提綱;六要注重文章寫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語言,用思想調遣語言。
學會五種立意法:以事贊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觸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標的逐年級分一年級字詞,二年級句子,三年級片斷,四年級篇章,五
年級綜合,六年級提高。
五、實施五項訓練
根據認識是作文的核心這一原則,圍繞這個發展學生心理機制的核心,扎扎實實地進行了五項訓練:
(一)、字詞訓練。學習掌握大量字詞。掌握運用字詞的金鑰匙:聯系自己熟悉的事物;
聯系自己生活實際;聯系自己學會的語言及字詞知識。
運用十引說的方法,把字詞學習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十引說是:1、分析字形;
2、利用教具;3、憑圖學詞;4、組詞擴詞;5、選詞填空;6、詞語搭配;7、調整詞序;
8、觸景用詞;9、詞語分類;10、聯詞成句。
豐富了說話訓練內容,使自己積累大量會說會用的字詞,為寫作文打下堅實基礎。
(二)、句子訓練。只要是一個句子,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說的人、事、物、景,
二是說目的。可有些教師指導學生說一句話時,沒有很好憑借圖畫和事物,認真教學
生觀察、認識、分析、表達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張圖或一事物讓學生說寫一句話,學
生不知道為什麼要說寫一句話,怎樣說寫一句話,說寫一句什麼句型、什麼句式的話,
導致作文中語調單一、呆板、不活潑生動。可以改讓學生憑圖、看物、對話、練習說
寫一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話,四種句型,九種句式的話。學生
才會在作文中運用不同句型、句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態度、目的。

(三)、段的訓練。結合八種段式:以事物發展為序段,時間先後為序段,空間變
換為序段,總述、分述結構段,因果段、轉折段,遞進段,並列段。以此認識客觀事
物的發生、發展規律。不論哪種段式,都是記敘事物的發展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即
段的內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話一樣,也是對人、事、物、景的敘述,也是表達一
個意思。只不過是把一句話進一步說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訓練。篇是由段組成的。通過對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定法、用
語的知識與方法,通過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表達方法,文章開頭與結尾、過渡
與呼應方法,各種文章體裁的知識與方法。學會寫中心明確,意思完整,詳略得當的記
敘文和應用文。
(五)、生活現場訓練。採用生活現場訓練,更好地體會從內容入手寫作文。
通過各種作文教學活動,如確定中心討論會、選材討論會、作文會診會、
小諸葛審題會、妙用詞語比賽會,從活動中生動具體地學到作文知識與寫作文
的方法。另外,還可開展各種校內外活動,如跳繩、拔河、踢毽、球類、背書比賽,從
而學會如何寫比賽作文;開展校內外義務勞動,學會如何寫勞動場面;舉行詩歌朗誦、
講演會,學會如何寫會議場面及會議上的見聞;通過參觀訪問,瀏覽名勝古跡,學會如
何寫參觀訪問記、游記。學習觀察方法,留心周圍的事物、事件,處處留心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通過現場生活作文,進一步認識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從而學會
寫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養良好的文風。
實行互評互改,培養學生思維獨立性和創造性。學生作文寫好後,組織在小組
內講評。先學習別人作文的優點,再用批評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點,並指出改進
意見。在此基礎上重新再寫,從而使學生每寫一篇都有收獲。

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
寫誠實的自己的話是老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的。旨在營造自主作文的五彩
世界。所謂自主就是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讓學生無拘無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寫
作。自主作文就是言為心聲,率性而為,展現自我的風采,體現鮮明的個性。
應當脫離作文教學的陳舊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自主狀態下寫作,褪去矯揉造作、
模仿穿鑿,賦予其鮮活的想像力,豐富的創造力,等待收獲的將是繽紛的色彩,清新的
果實和勃勃的生機。
寫作時,課堂上常發生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文思枯竭,三言兩語就把要說的傾倒完
了,乾乾癟癟;有的學生卻思緒綿綿,腦子里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瀾起伏,筆下
洋洋灑灑。究其原因,與寫作材料充足與否當然有密切關系,然而,切不可忽視另一重
要因素,即想像力發揮得如何。
根據近代腦生理的研究,人的大腦可分為四個功能部位,即感受部位、判斷部位、儲
存部位和想像部位。就多數人而言,前三個部位注意開發,想像部位比較忽視。據研究測
試,一般人只用了自身想像力的15%,潛力很大。學寫作,就要重視想像力的發展。人們
說,科學是從想像開始的,如果人們不幻想能像烏一樣飛,像魚一樣游,哪來今日的飛機、
潛艇?寫文章也一樣,發揮想像力,讓思想插上雙翅飛翔,就能上下求索,神遊八荒,獲得
分豐富的寫作材料。
開展想像應選擇不定向的、跳躍式的、自由自在的方式,也就是浮想聯翩,不受限制地
思考。一般地說,人們思考問題常常是按一定的常規、一定的角度進行,思維的范圍比較窄,
而想像卻不是按部就班地思考,是不受任何拘束放開來想,思維充分發散。思維發散,頭腦
中就能形成許多從來沒見過的事物形象,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
寫作文常犯的簡單錯誤
小學生寫作文,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作文偏題或離題。
另一個常見的毛病是文筆不好,詞彙不夠,如果再加上內容天馬行空,胡亂寫一
篇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或搗蛋、有負面影響的作文,那可就慘了。
幾個原因:
(1)選材不恰當:尤其是看圖作文,沒有照圖片發揮,而是任意創作。
(2)詞彙不夠:形容開心的事,通篇都是開心,沒有別的形容詞;
(3)句子不通順:尤其是英語式華語,例如小麗掉了課本(正確是小麗的課本掉了)。
(4)構思不完整、詳略不當:開頭寫了一大半,來到主題中心思想時卻兩句話帶過,
結尾更是草草了事,犯了主題不突出的毛病。
(5)觀察力不夠,描寫不深入:例如描寫弟弟頑皮,沒有舉例具體說明。
小學作文:看圖作文最容易
竅門:依照個別的圖片造句,然後將個別圖片的造句串連起來,加上一些連貫詞彙、
描寫和形容詞等,便能達到基本要求。
中學作文:敘述文最易掌握
竅門:先不要考慮、擔憂字數,一口氣把一個人(例如我敬愛的人)、一件事(例如
我難忘的事)描述和交待清楚,只要達到文字通順就可及格;如在內容及技巧上下功夫,
還可拿高分。
學生經常出現的錯誤包括抓不到重點、詞彙不夠、題材不夠、聯想力差等。應多加練習。
家長的鼓勵很重要,並且要給孩子正確的信息:只要肯學,我一定能學好作文,那
么學作文的過程,必能勝任愉快。

❻ 怎麼搞好小學作文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作文就是指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形式與發展,對小學生心理個性特徵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思維」十分重要,大量地背範文、套模式,期望通過模仿提高寫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這是因為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思維訓練,沒有開拓思路.只有在「思維」中獲取靈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湧、下筆有神、筆底生花.如何提高小學生整體作文水平,我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主要做法如下:
一、認清小學生作文教學的性質
所謂「小學作文教學的性質」,是指教師指導學生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文字表達出來.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小學生作文是「寫話」和「習作」的結合.這既符合小學生學習運用語言表達思想的認識規律,又符合小學作文教學的實際,小學生的作文實質是練慣用筆來說話.在學生已經學會或基本學會了用口語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學會用筆來說話,實現口頭到筆頭的轉化,把寫變成了一種由內到外的自由傾吐,使學生對於寫話有興趣,樂於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毫無拘束地寫下來,從而形成一種寫作主體,寫自己的自得之見,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筆,寫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這樣就從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難」的障礙,減輕了學生心靈的壓力,有利於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益.顯而易見,小學作文教學的過程,必須有教師的引導,於是便形成了作文教學活動區別於一般認識活動的獨特的「三維結構」(教師、學生、習作內容),是教師「教」學生「練習」作文的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有機統一的過程.
二、創設情境,深挖題目內涵
作文是客觀事物在學生頭腦中的正確反映.作文是否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文章表達的思想是否健康取決於學生思想認識是否正確.因此,作文教學中始終要把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寫作慾望作為教學的目的,並結合具體的作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學生認識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如,我給學生出《可愛的家鄉》一題,不是對學生空洞的說教,讓學生來寫家鄉的可愛,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而是發動學生深入調查,並要求做好記錄,通過調查使學生一致認識到:只有改革開放,我們的祖國才能越來越富強.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激情,寫出的文章也大多有血有肉,字里行間洋溢著對黨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依據情境創設,深入挖掘出題目的內涵,從而幫助學生整理清楚作文的思路,扣住作文的重點,為作文的「航行」點燃一盞明亮的「航標燈」.
三、合理命題,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一種內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學生萌發強烈的求知慾,從內心產生一種自我追求,向著認定的目標前進.作文是現實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題作文要結合現實生活,一個好的題目,往往能起著概括全文,點明中心,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和興趣的作用,猶如火種投入乾柴,使之熊熊燃燒.反之如果題目不當,脫離實際或者公式化,學生作文就會感到無米下鍋.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吐真情,不說空話、假話,作文和生活是緊密聯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積累,那麼我們的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現實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為此,作文命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命題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使每次作文在學生布局謀篇時,突破一個難點,突出一個重點
教師必須思想端正、目的明確,在教學前要想出好題,從有利於學生產生寫作的慾望,有利於學生自由選擇材料,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與想像力為出發點,不要在命題上為難學生.
2.命題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班級里,學生有家庭狀況的差異,如有的隨父母坐過飛機,看過大海,登過高山,有的則從沒出過遠門,若教師讓學生寫大海、高山之類的文章,一些學生就無法可寫.為此,我們可能出半命題作文,如《我第一次……》或《我愛……》,讓學生去補充完整後再去寫.此外,教師在作文命題時還必須注意要有趣味性、啟發性和及時性.
四、把握寫作要求,訓練審題能力
要做好作文,把握題意是寫作的基礎.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審題訓練:第一是析題的訓練.可將一些題目讓學生詳細剖析,把握題目的「表」與「里」,「露」與「含」的意思.圍繞題目提幾個「什麼」「怎麼樣」之類的問題,自問自答,直到能回答出「這篇文章要寫什麼?」如《挖泉水》,學生可以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誰挖泉水?什麼時候?為什麼挖泉水?怎樣挖泉水?結果如何?」在提問的過程中,學生實際上就抓住了重點詞「挖」理清了事情的發展順序.《記難忘的一件事》,要抓住「難忘」;《記有趣的一件事》要抓住「有趣」.第二是辨析訓練.可將一組題目,要求學生比較,區分異同,弄清要寫的內容、中心及角度.如《記一個勤奮學習的同學》與《記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同學》進行比較,後一個范圍較大,除了寫勤奮學習之外,還可寫文明禮貌,助人為樂、熱愛勞動等內容.此外,還要有選題、配題、擬題訓練等.如果學生用這種方法去寫作文,就能迅速地找到一把通過「審題關」的「金鑰匙」.
五、注重「書面」與「口頭」作文相結合
就作文教學而言,老師要注重「書面」與「口頭」作文相結合,培養學生刻苦訓練作文的自覺性,平時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1)對學生進行寫作目的的教育,讓學生懂得寫好作文的重要性.(2)經常給學生讀報紙雜志上的優秀作文和較好的學生寫作,並結合班級實際,表揚勤於刻苦寫作的學生.(3)結合課文,創設情境,即興作文.(4)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深入到城市、部隊、敬老院、博物館等參觀訪問,使學生學會觀察方法,達到視而有見,聽而有聞,善於思考,現場口頭描述,從生活中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在現實作文教學實踐中,反映出來的卻不是這樣,而是教師給學生提供材料,提供範文,讓學生「照葫蘆畫瓢」寫葫蘆文.提供提綱,紮起框架,讓學生填「框架文」,像這樣指導學生作文,忽視了學生的認知過程,忽視了訓練過程,忽視了學生習作中的主體性,使學生陷於被動學習的局面.因此寫出來的作文往往是鸚鵡學舌、假話空話連篇,千篇一律,很難寫出內容具體、生動,說真話、吐真情,有創意的作文,這不僅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而且影響了學生的思想健康發展.
總之,在當前課改的洪流中,要切實做好師資培訓工作,加大教研力度,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才能進一步引導他們熱愛寫作,諳熟門徑,從而讓學生自由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讓學生無拘束地寫,想怎麼寫,就寫什麼,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把作文內容用恰當的語言文字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表達出來,並做到有中心、有條理、有重點、有具體內容、有真情實感.讓學生主動參與寫作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習作熱情,使學生把寫話、習作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自覺需要,切實培養、提高學生認識能力,特別是思維的加工和整理能力,從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把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作為統一的整體在作文教學過程中一體化地完成,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學的理想境界.

❼ 小學作文教學的具體步驟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寫作興趣

「趣濃勞輕,樂此不疲。」興趣是治癒恐懼的一劑良葯。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能使學生較快進入角色,克服作文「恐懼症」。

1、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初學作文,最大的難題是:「沒東西可寫」,教師必須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解決這個問題。為學生創設寫作情境,如預先布置學生去觀察某一特定的景物,或參加某一次活動,或記述熟悉的某一個人,這樣學生就有話可說,容易完成作文。其中,生動幽默的導言或猜謎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途徑。比如,在要求學生寫一種水果之前,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天,唐僧師徒四人來到火焰山,又熱又渴。可是行李里只有一個蘋果,怎麼分呢?唐僧提議誰把蘋果的特點說得詳細具體,這蘋果就歸誰。(出示一個蘋果)問:「同學們你們想吃這個蘋果嗎?」這樣,學生就會置自己於這個特定的情境,他們的興趣很自然得到激發。其次在作文命題上,除做到切合學生生活實際和具有啟發性外,還應遵循「由易到難,由小到大」的規律。如寫同一假日等街景,可分別出《歡樂的人們》、《美麗的街燈》等小題目,讓學生克服「無從寫起」的困難。

2、寓教於樂,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作文講評課力求生動、新奇、多樣,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明白好在哪裡,錯在哪裡。一是生動。堅持讓學生從範例中體會寫作規律。對學生習作中那些誇大其詞的描寫、啼笑皆非的想像、張冠李戴的用詞等比較普遍典型的錯誤,可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讓學生知道錯在何處。二是新奇。注意選擇那些充滿情趣、富有特色又符合教學要求的文章或習作,力求激發學生的悟性,從中得到啟迪。我曾給學生讀過一篇《讀者》文摘上登載的《我的媽媽》,這篇短文一改只寫媽媽「好」的老套子,寫了媽媽生活中的一些「缺點」。文章出自孩子的眼光,寫得十分詼諧有趣。這篇範文使學生明白了一個道理:選材一定要新穎,要寫得生動,有特點。三是多樣。講評形式多樣,可以避免學生因單調重復產生厭煩情緒,提高學習興趣。注重綜合講評、重點講評、個別講評的差異性,根據不同階段,不同對象,不同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分析講評,幫助學生尋找自己的弱點和興奮點。

3、教學相長,保持學生的寫作興趣。一要建立良好的師聲關系。這是保持學生濃厚學習興趣的一個外在條件。要讓學生喜歡作文,首先要讓學生熱愛教作文的老師。可以給學生出《老師,請您到我家》、《給老師一封信》、《和老師說悄悄話》等作文題目,既讓學生練習寫作又拉近師生距離。二要讓學生參與教學,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興趣。例如:在作文審題訓練時,有時可以把命題寫在黑板上,先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而後由教師進行總結歸納。有時則把審題的目的、范圍、要求、重點、體裁等幾個要素在課堂上分析講解,然後擬一命題讓學生當堂練習,鼓勵學生發表意見,允許爭論。三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作文評價對學生的寫作起著鼓勵、指導和修正的作用。老師要及時批改作文,讓學生及時知道老師對自己作文的評價,有時哪怕小小的肯定,幾個重點符號都能使學生興奮,產生對作文的熱情。四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將學生的優秀習作作為範文講評並展出,或推薦給有關報刊發表,為他們提供發揮寫作能力展現的機會,並讓作者在全班同學面前講述寫這篇作文的體會。身邊同學的成功,給大家帶來喜悅,帶來鞭策,也帶來寫作的慾望。

二、指導學生留心生活,培養觀察能力

1、講讀教學,授予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要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我在講讀課上十分重視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2、習作練習,訓練觀察事物的思維。教師在指導學生的觀察方法後,要通過練習,使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培養的提高觀察能力,並通過練習來檢驗學生觀察的效果,促使他們更加認真地觀察,激發觀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結合各單元習作要求,實地指導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

3、寫作日記,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為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可以要求學生寫觀察日記。日記可以反映校內外的生活,大、中、小隊的活動,對周圍發生的事物的看法,也可以寫閱讀課外書、看電影、電視後的感想和意見等。對學生日記,必須進行講評,將日記內容分門別類加以歸納,好的典型的讓學生宣讀,互相鼓勵,互相學習。

4、觀察培養,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同時,注意讓學生學會聯想和想像。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觀察能力強的同學都愛動腦筋,而愛動腦筋思考,愛產生聯想的同學往往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幻想力。這樣的學生在寫作時不僅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而且能浮想聯翩。

總之,教師只有在尊重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通過正確引導、啟發,不斷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觀察事物的方法,同時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才能使作文教學質量得到真正提升,使學生的寫作潛力得到挖掘,語言能力得到培養,綜合素質全面提高。

❽ 小學作文教學的幾個原則

一、互動性原則
所謂互動性原則,是指教學活動設計必須注意教學雙方的互動作用,真正體現「以學定教,以教導學」的教學理念。
作文教學評價的成效首先取決於教學中人際關系的正確處理,體現這一原則,關鍵是要抓住「善教」與"樂學"。李鎮西老師在《花開的聲音》一書中曾這樣寫道:「當我抱著全班同學的作文做到教室時,有同學歡呼起來:『啊,評講作文?太好了!』『我最喜歡作文了!』…….評獎的作文是《禮物》。照例是『佳作亮相』,『片斷欣賞』等欄目,同學們一一上台朗讀他們的作文,我不時加以畫龍點睛的評價,我詼諧的語言不時引起學生們愉快的笑聲。像往常的任何一堂語文課一樣,教室里洋溢著和諧而輕松的氣氛』」。從這一教學片斷中可以看出,李鎮西老師以其具有科學性、藝術性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愛學、樂學,以"寓教於樂"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思,有所得,並最終形成了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他從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出發,啟發學生的興趣、自覺、主動等主體性因素。他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文本的魅力和自身的教學魅力,做到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最佳配合,善教與樂學的和諧統一,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我們認為,作文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教師、學生和客觀世界這三個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整個教學過程是通過這三個基本因素間的相互作用實現的。
二、多樣性原則
多樣性原則既體現在評價方式上,也體現在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上。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採用多種形式評價」因此,我盡可能給學生提供機會,使學生在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通過自評、他評、師評等多種評價方式,讓學生用口頭或書面的呈現方式進行評價,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1.鼓勵學生自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眾所周知,作文不單是一種寫作技巧的操練,更多的則是一種寫作個體心路歷程的自我展示,學生在作文中表達的是自己對生活的觀察、認識和感悟。當學生能跳出自己的習作,對自己的習作給予客觀的評價時,學生的習作水平就會得到提高。如在進行《春天的發現》這篇習作的評價時,我讓學生先說一說自己的習作好在哪兒,不足之處是什麼,使部分學生能客觀的進行自我評價,認識到自己習作的優、缺點,從而使學生體會到自我評價的喜悅。
2.採用同學間互評,激起學生的寫作樂趣
以往作文評價只注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而忽視了同學與同學間的相互評價。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切體會到,採用同學間互評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讓同學們有更多的交流與學習機會,每一次的習作後,我都會讓學生將同學的作文帶回家,細細品讀,給予評價。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得到了鍛煉,對寫作充滿了樂趣。
3.教師評價,讓學生獲得進步的動力與勇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情緒和情感影響很大。因此,我用簡短的語言給予熱情的評價,讓學生感受成功的愉悅。我認為,在作文教學中,一條好的評語不僅能幫助學生分析作文的得失,還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一位寫作水平一般的同學寫了《春天的發現》一文後,我給予了這樣的評價:「文章通過冬春季節樹乾的一些變化,小燕子的歸來,寫出了春天的蹤跡,春天也在你的眼睛裡呢!從你的文章中,老師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學生看到評語後,跑到我面前,說了一聲「謝謝老師」。
三、激勵性原則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評價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一開始,在同學間互評環節,同學們往往以挑毛病,找缺點為主,使被評價的學生感到很難堪。面對這種情況,我注意加強了對學生的引導,如在《春天的發現》一文的互評時,一個學生在評價中這樣寫道:「你寫的這篇作文太糟糕了,簡直是驢頭不對馬嘴。前面的部分還好,後面越寫越糟糕。唉!」我讓此生將習作中的精彩片斷讀給全班學生聽,及時引導學生說:「你們發現他習作的優點了嗎?咱們先評價他的優點,再幫他找不足,提出希望好嗎?」接著有同學評價說:「他這篇習作通過春天的植物來寫春天的發現,角度選得很好,對於春天天空的描寫也很出色。」通過指導,同學們對互相評價的認識提高了,知道評價同學的習作時要先找對方的優點,用正面評價去鼓勵同學進行文字創作,再對對方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希望。現在同學們不僅學會了寫作評語,還能根據同學的評價修改自己的習作。
四、促進性原則
所謂促進性原則,是指教學要促進學生的發展,包括身心發展兩方面的發展。
由於學生的內因不一樣,對佔有教育資源的能力也不相同,便不可避免地造成學習結果上的不平等。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面對全體學生,彌補差異,使結果大致相同。為此,教師在教學評價中要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潛力,避免簡單的、孤立的、靜止的價值判斷發生在學習能力存在著差異的學生身上。當然,對於部分"潛力生"來說,我們不可能通過一二次教學評價活動就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而要先從優化他們的心態開始入手,既先承認他們的能力差異,然後再擴大到對他們的評價范圍。
我們認為,教學要著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要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不斷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使之充滿自信和自強。我曾模仿李鎮西老師的做法,讓那些恐懼寫作的學生在作文講評課上,朗讀自己最得意的作文片斷,從而使他們克服了自己的「作文恐懼症」。我們正是通過為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把他們的內在潛力挖掘出來,使他們產生成就感,並獲得平時很少得到的成功的體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指導性原則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在這一理念指導下,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一些語文成績好,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我的要求就相應的在章法和文筆上「嚴」一些,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誘導他們對於一些作文的技術問題或技巧問題,去做比較深入的思考,以尋求正確的答案,從而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重要的是,讓學生從評語中受到啟發,從而產生思索的沖動和再創作的慾望;而對寫作水平較差的學生的習作就相應的「松」一些。針對習作者的具體情況確定不同的評語內容,從而使評語具有了針對性和指導意義。對學生作文的書面評價,要具體明確,有針對性。在發現學生的習作行文不通順時,不能光寫個「語句不通順」完事,而應具體指出語病根源。只有這樣,小評語才能發揮大作用。譬如,學生的《小螞蟻》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春天到了,小螞蟻從冬眠中醒過來,開始安靜的工作。」我讀後,認為學生能張開想像的翅膀,值得肯定。文中說到的螞蟻冬眠,只是學生不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我在寫作文評語時,沒有使用簡單評判式的肯定或否定語氣,而是使用了建設性、商討性的語氣。如:①你能查一下資料,看看螞蟻是如何冬眠的嗎?②想一想,這句話是否可以再修改一下?③你認為本文採用什麼順序比較好呢?這些小評語使用了商討性的語氣,既指出了不當之處,又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指出了他們的不足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總之,在作文教學評價的過程中,只要遵循教學原則的客觀規律,不斷地改進評價的方式方法,就能更有效地去評價學生,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堅定學生的學習信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的發展。這不僅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也體現了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只有使學生在評價中看到自己的進步,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才能讓他們不斷地獲得前進的動力與勇氣。

閱讀全文

與小學作文教學流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