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人說眾口難調俗話說白菜蘿卜各有所愛。其中這里邊也包含著人生哲理。作文800字
【例文】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眾口難調」,「蘿卜白菜各有所愛」。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莫不道出,對一種客觀存在的事物 ,眾說紛紜,無固定論的現象。猶如小馬過河,眾人說法不一,使小馬踟躕不前。又猶如一座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又使我想起盲人摸象的故事,有人說,大象象一把扇子;有人說像一堵牆;有人說像一條繩子;有人說像根柱子。
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所闡釋的仁以「愛人」為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為當然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面.《論語》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系,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B. 2010春晚作文
雖然沒什麼思路
不過給你些素材吧
2010年春晚觀後感
開場表演的不是歌舞,是人海戰術;
馮鞏內表演的不是相聲劇,是網容絡流行語(過時的);
宋祖英唱的不是歌,是孤獨;
郭冬臨、牛莉表演的不是小品,是生活;
孫楠表演的不是唱歌,是蹦迪;
孩子們表演的不是舞蹈,是動畫片;
姜昆表演的不是相聲,是自戀;
《荷塘蓮語》秀的不是舞蹈,是舞美;
黃宏、金玉婷表演的不是小品,是怪笑;
王菲唱的不是歌,是傳奇;
閆妮、殷桃表演的不是小品,是制服;
小虎隊唱的不是歌,是歲月;
劉謙表演的不是魔術,是震撼;
趙本山表演的不是小品,是廣告;
小沈陽上的不是春晚,是道具;
央視完成的不是春晚,是任務;
我看的不是春晚,是熱鬧……
普遍說這次春晚很差勁,這算是很好的作文了,盡量寫得好一點吧
希望我的答案讓你滿意,最後拜個晚年~
C. 急!!初中生作文,該不該穿校服,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生穿上了校服,校服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學生和家長對校服的評價卻總是不滿多於贊揚。
是眾口難調嗎?顯然不是,我們不妨聽聽他們的想法:「校服的樣式太老氣,不適合中學生。」「顏色太深沉,沒有朝氣,一點也不活潑。」「號碼一下子相差5號,不是太大就是太小,一點也不合適。」「質量太差了,使勁一拉,縫線就斷開。」聽聽吧,這些都是學生們發自內心的客觀的真正的評價,由此可見,不是學生不歡迎校服,而是校服不適合學生。
作為一名中學生,最能體會同齡人的心情,本是活潑好動的年紀,卻被鎖在單調的「盔甲」里,冬天是千篇一律的灰藍色的運動服,夏天則是劣質晴綸襯衫加長褲,在南方,夏日的高溫下,常常是滿頭大汗。一年到頭,學生們被埋藏在燥熱與昏沉中。
不少的老師、校長說了:「該讓學生樸素點。」但是樸素並不取決與校服,作為青少年,是朝氣蓬勃的新一代,可這樣死氣沉沉的衣服,卻強抑制住了我們的活力,試問,如此死氣沉沉的人,能成為真正的「未來的主人」嗎?況且,這種理由是根本站不住腳的,學生是否樸素,是否攀比,主要取決於家庭和學校對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穿校服這一規定,並不能將學生腦子里的思想不好那部分抹去,反而抹殺了學生的個性,所以現在越來越少有學生敢高呼:「我有我自己的色彩!」
而且,一套校服的費用就達五十元以上,甚至比許多舒服的便服還要貴,因此,必須穿校服的規定不能不說是產生某些腐敗的溫床。
願明天,我們的學生能穿上喜愛的衣服,擁有自己的色彩,昂首走在校園中,把校園裝點的更美麗。
D. 少年當自強的作文400字
看了《一個獨生女的故事》這部電影後,我感慨萬千。她??本應該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但她卻遭遇了家庭的變故。種種磨難後張鳴鳴十分孝敬她的媽媽。在一個暴雨如注的晚上,媽媽呼吸困難,需要氧氣,但氧氣袋裡沒有氧氣了。鳴鳴不顧外面的大雨,飛奔出去,到醫院去灌氧氣。她是多麼偉大呀!而我們卻是多麼渺小。當今少年哪一個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學校是老師眼裡的好學生,回家後那可就是「小皇帝」「小公主」了,受到大人的百般受寵。看看她,再對照我自己,生活中許多事我只想著自己,沒有想過媽媽,早上要她做好飯,幫我梳頭,雨天要她拿著雨傘來接我,生病時,要媽媽陪在我身旁。衣服、鞋子要穿牌子的,什麼都要最好。而我,而我卻不知道她的右肩是否濕了,不知道她手中的蒲扇搖了多久,不知道她喜歡吃的是怎樣的飯菜……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我覺得很對不起媽媽,口頭上說「十月懷胎重,三生未能還」可是,可是我們又有幾時能做到這些呢?滿口的忠孝為先,也不過如此。比起鳴鳴,我們不是顯得渺小得多嗎?這樣的我們,如何能擔當重任?
「少年當自強」我們是龍的傳人,我們是中華的希望。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從小學會孝敬父母,主動幫助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學會做個自立、自強的人。
E. 高考滿分作文
你還會浮躁嗎
江蘇考生
江南細雨夜,手捧一壺香茶,聽窗外雨聲滴滴答答;閱手中萬卷詩集,品古今文人墨客,各領風騷。於是斜風細雨不須歸,一切都悠悠然地安靜下來,你還會浮躁嗎?
你還會浮躁嗎?在那大自然的懷抱中。或許我們白天在水泥鋼筋築成的高樓大廈中穿行,綠地只是在灰色中的孤島,我們無法靜靜地去停下來品味。但在那彌漫霧氣的江南雨夜,我們可以坐在窗邊,聆聽那自然的聲音。心中的漣漪盪漾著泛開,幽幽一壺茶,清清一捧雨。濕潤著的綠葉連成一片,在夜裡望去,黑色的影子竟也有一絲嫩綠。所有的浮躁都被雨水沖刷開去。只剩下一片寧靜,一片清心。
你還會浮躁嗎?在那抑或清婉抑或豪邁的詩詞里。那裡有著深沉的思想,古人的昭華。雨夜裡,那是「碧海無波,瑤台有路」,回眸間,能在心中看見雨匯成溪,匯入江河,便有「大江東去」的豪邁。側轉身,輕風吹過,翻動你的詩頁,「吹面不寒楊柳風」便躍然紙上……雨凄凄,是「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雨磅礴,更有「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思考。所有的浮躁之氣都被墨香所驅散,安靜的夜裡,只留一份詩韻,一份柔情。
你還會浮躁嗎?在那歷史的年輪里。回想一個朝代,品味一段歲月,你的思想便如風,便如光,穿越世紀,抑或跨過汪洋。清幽之氣撲面,那是東吳的歷史沉澱;菊花清幽,那是陶淵明的釋懷;泥土氣息氤氳,你能看到毛澤東指點江山,紅軍越過艱難……所有的浮躁都在歷史人物睿智的思想、大氣的志向中灰飛煙滅;在那歷史的末端,只留一份清醒,一份理智。
你還會浮躁嗎?在無處不有的寧靜里。世界可以隨著心的浮躁而浮躁,心的平靜而平靜。
為什麼不在雨夜中捧一壺清茶?那裡,你體會到的,不止是純凈。
我們驚喜在中考試場出現如此清雅靈動的文章,喜歡讀這樣流暢簡練的文字。作者扣緊浮躁心態的反面,從大自然到詩詞,到歷史書、哲學書,讓我們感知閑適與平和,感知靜幽與情致。文章也由當今社會人心浮躁而發。最為難能可貴的是文章的氣韻,以「你還會浮躁嗎」引領正文四段,如「讓我輕輕地告訴你」,輕輕悠悠中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既顯得上下文整齊,也有一種流轉的節奏感。
我因生活在江南而自豪
浙江考生
五千年的日子古老了神秘的江南,五千年的日子魂牽夢繞了多情的江南。我是襟衩布裙的女子,素手採桑於綠水之陽;我是皓腕玉鐲的婦人,踏著水車剝著菱角;我是茅檐青草旁的那個白發老婦,在醉里吳音中享受天倫之樂。我生活在水性柔情的江南,我因江南而自豪。因著這里有……
小橋
橋是江南水鄉停住的夢,橋文化從這里盪漾而來。那曼妙的姿態是婦人在輕舞,那奇巧的身姿是飛虹在澗邊飲水,那斑斑銹跡是歷史的沉澱,那歷久彌堅的永存是柔情的堅強在鼎立。那嬌小而又偉岸的身軀,承載了多少的明艷歡笑,多少的國恨家愁。煙雨蒙蒙,楊柳依依。掩映著那片青房黛瓦;點點碎陽,裊裊炊煙,呼喚著晚歸的烏篷船;河畔的那條青石板路悠悠地通向遠處那座高高的石拱橋,船悠悠地在下穿行,人輕輕地在上行走,一如在畫中……
流水
江南的水流進了白居易的《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江南的流水保持了江南的那份清秀,不張狂也不浮躁,完全是小家碧玉的樣子,說話是小啟朱唇,走路是金蓮晃動。後來河水在入海的時候顯得開闊起來,小家碧玉也逐漸成了風姿綽約的婦人,舉手投足間風韻流轉,流水就這樣將一抹姿色表現出來,不卑不亢,沒有故作姿態也沒有故意賣弄。這是整個江南的性格。
人家
樸素的江南人有著浪漫的幻想。明眸皓齒的江南少女操一口吳儂軟語,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就汩汩而過的流水擺著浣衣的姿勢,哼著浣衣的小曲,在夕陽里溫柔地笑。自古江南多才子,天下才有十斗,江南九領風流。有人說:「東南嫵媚,雌了男兒」,對卻也不對。這里走出了有聲有色有詩有酒的唐伯虎,走出了笑傲儒林的吳敬梓,讓我們掬淚共戚。前一頁的篇章已隨著音符的沉寂而淡化,後一頁的篇章由我們來為你抒寫輝煌。
我的江南在唐詩宋詞中吟唱了多少章,在歷史畫卷中靈秀了多少回;我的江南是雨中的一支短歌,歌中有泛舟江渚的漁人,有早起涉水的樵子。我生活在水性柔情的江南,如一杯充滿茶韻的低語美酒。江南,我因你而自豪。
開篇就不俗,化用點染詩句和典故,文采飛揚,一下子就獲得閱卷者的青睞。然後用小標題分寫「小橋」「流水」「人家」,構成一幅幅旖旎的風光,營造出江南水鄉優美的意境,其自豪感浸透其中。寫江南風物時,能抓住地方特色,多用整句、短句、讀來琅琅上口。作者大膽運用詞語的超常搭配,打破習慣寫法,也值得稱道,如「在歷史畫卷中靈秀了多少回」「我的江南是雨中的一支短歌」等。文中所用成語達30個以上,化用古詩詞和典故之處也不下10個,足見小作者的文化積淀與語言修養不凡。
青春竟是如此的美麗
湖北考生
青春如一幅美麗的圖畫五彩繽紛。
藍色
青春是藍色的,那是天空的顏色。青春的我們總是積極向上的,有著無限的遐想與期待。
「我要當比爾•蓋茨」「我要當科學家,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我要當作家,寫出更多的好文章,爭取有一天也能被選入語文課本……」課堂上,同學們爭先恐後發表著自己的觀點,憧憬自己的未來,在我們眼裡,未來就像伊甸園的禁果一樣誘人,就像天堂一樣美好,每個人都在心裏面勾畫出一幅幅藍圖,老師說:「一個人不能沒有理想。」青春的我們乘著理想的翅膀飛向碧藍的天空。
綠色
青春是綠色的,那是生命的顏色。青春的我們就像春天破土而出的小草,雖然嬌嫩、弱小,但有著無限的活力與激情。
看看吧,忙了一天的我們還能趴在床上打著電筒寫作業;聊起明星、電視劇來滔滔不絕,三天三夜都不嫌累;禮拜天拖著老爸老媽跑遍各大商場,望著各種個性張揚的服裝,他們是眼花繚亂,我們倒是挑得不亦樂乎!
青春的我們是一群跳躍的小精靈,青春的我們走在時尚的最前沿,青春的我們活力四射!
紫色
青春是紫色的,那是成熟的顏色。就像紫藤蘿一樣,生生不息,永不言棄。青春的我們不再躲在父母的懷里撒嬌,不再聽命於爹媽的哄騙,不再讓眼淚成為自己的專利。我們開始逐步學會獨立,走向堅強。
試卷發下來了,帶給我的並不是什麼好消息。我愣愣地盯著卷子上鮮紅的叉,心裡很平靜,我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如此平靜,只是在心裡默默地對自己說:「下次努力吧!」一段時間的努力,終於換回了好成績。看著那鮮紅的對勾,心中依然坦然。
青春的我們,開始在挫折中學會平靜地對待生活。
灰色
青春又是灰色的,那是烏雲的顏色。青春雖然陽光燦爛,但也不免烏雲籠罩。
隨著年齡的增長,煩惱也開始增多,肩上不知何時多了「責任」二字,對自己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學校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老師和家長每天嘮叨著考試,升學、分數,我們也只有讓自己埋在題海中,沉浸在書堆里,一大堆責任和作業壓得我們沒有一絲喘息的空間,早上起床後,望著鏡子中的自己,都開始覺得陌生了,只有那兩個黑眼圈是昨晚「戰果」的見證。
人們都說:「十年寒窗苦。」的確,青春就是奮斗的過程,奮斗就是要流血流汗,奮斗就是成功與失敗的不斷交替。因此,青春也是苦澀的。
青春,美好的代名詞,有著五彩繽紛絢麗的色彩。青春的我們每個人都握有一枝畫筆,定會描繪出屬於自己的青春色彩。
這篇考場佳作有下面兩大特色:一是聯想豐富,譬喻得當。作者把青春比作藍色、綠色、紫色、灰色,分別用不同的意象加以詮釋:青春充滿聯想,是藍色;青春充滿活力,是綠色;青春日趨成熟,是紫色;青春也有煩惱,是灰色。通過作者的解說,讓我們看到了多姿多彩的青春。色彩與情感之間形成了統一;二是思維辯證,一分為二。既看到青春的美好,青春的絢麗,也看到青春苦澀的傷感。這樣寫符合青春的實際,這樣寫才是完整的青春。
感恩縷縷書香
廣西考生
在書的世界裡,我如魚得水。感謝縷縷書香,它除了賦予我無可比擬的睿智之外,更讓我感受到人性的美麗所在。
我是一個在書熏陶下長大的孩子。我小時候,還沒識字,媽媽便常常捧著一本厚厚的故事書,給我講述著一個個令人心馳神往的美麗世界。在那個世界裡,有白雪公主的善良,有嫦娥奔月的神秘,更有著牛郎織女的幸福與美滿。這時候的書,在我眼裡,那麼變幻神奇,那麼美麗誘人,那麼令人如痴如醉。
有書相伴的日子裡,我漸漸成長,開始懂得品味書中的人生百態、世事變遷。讀《紅與黑》使我感受到於連身上那份固執的可愛以及對愛情的勇往直前;讀《簡•愛》,使我更折服於簡•愛身上屬於女性的堅韌與頑強;讀《圍城》,令我驚異於圍城內外人心的迥異與那「圍城外的人拚命追求圍城內那燈紅酒綠的世界和圍城內的人拚命追尋那圍城外自由的氛圍」。
書,就像是年過半百的淵博的學者,在無形之中與我融為一體。靈魂在這里得到升華,大腦在這里日趨完善。它引領我在先哲們所曾經涉足的廣闊大地上去嘗試我所未曾經歷過的充滿坎坷又生趣盎然的生活,去體會什麼叫做游戲人生。
感恩縷縷書香,它讓我——一個曾經稚氣未脫、時常哭鼻子的孩子不再孤單,不再悲傷,不再彷徨。去把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當做自己的人生座右銘,去把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快樂當做自己的快樂,去把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化為自身的雄心壯志,去把李清照的「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驚喜幻化成心中那一份屬於自我的回憶……
感謝縷縷書香,去領略那沁人心脾,去領略那神清氣爽。在書香中,獲得一份高原的曠遠,一份自省的靜謐與安祥。
這是一篇書香飄溢的美文。文章寫自己與書相伴相知,讀後齒頰生香,欣然會意。作者從小時候接受書本熏陶寫起,回味童年的美好時光,也勾起讀者的相關聯想,感謝書本幫助我們成長;然後寫一連串的名著,更是凸現了書本的育人功能,她啟迪智慧,滋養性靈,陶冶情操,催人奮進;最後寫書本中的文句給自己帶來的益處,進一步寫出自己對書本的感恩之情。文章層次清楚,詩句富有文采,考場有此作文,令人贊嘆。
我愛遠山上的那抹星光
甘肅考生
火熱的六月彷彿要將那廣闊的大地烤焦了似的。已是傍晚時分,卻仍感不到一絲的涼意,我便端上一杯涼茶拿著躺椅上了樓頂。樓高風大,一陣陣的風吹過,好不愜意。天色漸漸變暗,遠處泛起點點星光,閃爍在夏日的夜空。
待在樓頂真是一種享受!那裡可以乘涼消暑不說,還可以盡情欣賞夏日夜晚的景緻。雖然已入夜,但遠處連綿起伏的山脈的黑影仍清晰可見,真所謂「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微微揚起頭,便會看見晴朗碧空點綴的星星,一顆一顆閃爍著自己的光芒,一顆一顆各不相讓地展示著自己。它們裝飾在遠山那頭,彷彿為高山上塗上了一抹水彩,使蒼翠的山更顯得別有風味。每顆星看似發著微弱的亮光,但正是這並不耀眼的一抹亮光,為蒼茫宇宙增添了色彩,使夏日的黑夜不再寂寞。
其實,我們每個人就如這遠山上的一顆顆無名的小星星,就像那抹星光一樣散發著自己的光彩,用自己的光彩裝扮著世界。不論我們在宇宙空間中是多麼的渺小,我們都努力地發著光。
我們不能簡單地用「偉大」與「渺小」來評判世間萬物,事實上,萬物都有自己的光芒所在,就像這遠山上的那抹星光,雖沒皎潔月光的姿色,但正是它使自然界不再單調,使大自然具有一種和諧的美。渺小的事物不一定就沒有獨特的魅力、永恆的價值,當它靠著自己的實力和努力閃閃發光時,它不也變得偉大了嗎?一路走過晨與昏,走過明與暗,走過冷與暖,懷揣一顆淡然的心去看世界,我們會發現,到處都是美的,遠山上的那抹星光不就是很美嗎?
美隨處可見,我愛美的事物,我當然愛那遠山上的那抹星光。
本文的亮點在於作者文中寓含的哲理。遠山上那抹星光,令作者想起萬事萬物,想起人,是類比聯想的結果。每個事物都有它的閃光,有它的價值,這樸素的真理喚起人們對自身,特別是對渺小事物的重新審視。作者由景入理,脈絡清晰,聯想自然、貼切,銜接有度,可謂景中有理,小中見大,讀來如雋永小品,意味深長。
想起了父親蒼老的臉
浙江考生
夜,好靜謐,柔和的月光灑了一地銀白;夜,好深沉,父親那時起時落的鼾聲猶如一首動人的月光曲,回盪在夜色上空。望著熟睡中父親的臉,我的思緒也飄向那片聖潔的夜空……
小時候,我常以有這樣的父親而自豪,因為他能講許許多多好聽的故事,能捏好多好多漂亮的小動物。每天放學,我便騎在父親的肩上,搖頭晃腦活似一個凱旋的小將軍。同學們那羨慕的目光,更讓我對父親產生了深深的愛。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這份感情漸漸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隱約的自卑和憂傷。這思想起源於中學時填寫檔案表,當別的同學都在「父親」一欄瀟灑揮筆——廠長、經理、工程師時,我只能怯怯地寫上「務農」。交表時,我緊緊地將表捏在手中,生怕別人看見笑話我。啊,父親,為什麼你不是廠長、經理、工程師……
天氣轉涼了,父親關切地說道:「天冷了,多穿件衣服。」「哦,知道了。」我毫不在乎地回答。猛地抬頭,父親那蒼老的臉和那關切的眼神,進入了我的視線。我的心微微地震顫了……
夜,還是這樣深沉,這樣靜寂;月兒,還是這樣圓,這樣亮。那佇立在寒風中的身影,讓我久久不能忘卻……
只記得那晚好冷,潮濕的空氣中似乎還夾雜著雨絲。下課鈴一響,我便沖出教室,因為我快要凍僵了。外面,黑黝黝的一片,幾棵落光了葉子的老樹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哦,那佇立在寒風中的身影,如青松、如翠柏……他在人群中竭力地尋找著,任憑冷風掀起他的外衣,鑽進他的褲腿。原來是父親知道我怕黑,又像小時候一樣來接我了……
哦,起風了,月亮升高了,月光下,我清楚地看清了父親的臉:高高的顴骨,深陷的眼睛,干皺的皮膚……忽然之間,我感悟到自己是一個多麼不孝的女兒。父親,這些年,你明顯地老了,瘦了,你能原諒女兒的不孝嗎?
月亮升得更高了,在月光映襯下,父親那蒼老的臉更加清晰。
哦,愛在心靈深處……
讀罷本文,朴實敦厚的父親的形象久久縈繞在腦海,不能散去。平淡中顯出的真情,感人至深。優美的語言,細膩的描寫,更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這是一篇難得的考場佳作。
窗外的牽牛花
陝西考生
今年二三月,爸爸在我房間窗外的小菜園里種上了一些牽牛花。
前幾天的一個清晨,早早起床的我推開窗戶,立刻便聞到清新的空氣中飄溢著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朦朧中,幾朵粉紅色的花兒向我眼前飛來——哦,原來是爸爸種的牽牛花開出了幾小朵!
我這才意識到,自從爸爸種上牽牛花以來,忙碌的我實在是忘記了在我房間的窗外,在我家的小菜園里,還有那麼些微小的生命,在努力地發芽、生長著!而今天它們竟然能開出艷麗的花朵!
情不自禁地,我走出房間,來到窗外的小菜園,仔細觀察起這一朵朵的小花來。
只見,這些小花朵,一個個都像張揚的小喇叭,朝著天空高喊著自己的豪言壯語;又像滿盛著瓊漿玉液的玲瓏的高腳杯,等待著凱旋歸來的眾將士們開懷痛飲。它們雖然小得可憐,但我此刻卻感到它們從來就沒有過自賤和自卑,有的只是樂觀向上和積極進取。要不然,細小的、可愛的牽牛花莖上怎麼能不時地伸出一根更細的長芽兒,像一隻只柔嫩卻韌性十足的小手臂,牢牢地抓住旁邊的花架,莖頭則勇敢而堅決地向著花架最高處攀登?
我能夠想像到它們是怎樣地從一粒粒微小的種子變得生機盎然,最終在我窗外的小菜園鬱郁蔥蔥起來的。我也能夠想像到它們攀登到花架最高處時在我窗外小菜園更多的喧嘩——數不清的小喇叭一定會齊聲喊出「努力拚搏,微小的生命也能結出累累碩果」的震撼人心的生命最強音!
於是,在我房間窗外的小菜園,在我觀察牽牛花的那一瞬間,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明白了爸爸為什麼要在春天種下牽牛花的秘密。
感謝窗外的牽牛花!感謝爸爸!
窗外小小的牽牛花,引發了作者對生活的感悟。牽牛花雖然微小,但只要「努力拚搏」,同樣能「結出累累碩果」,爸爸用心良苦,栽種下牽牛花,是希望「我」能像花兒一樣,拼搏後綻放。在「我」深深感悟到這一深刻人生哲理的同時,也感受到父親濃濃的父愛和殷殷期盼。全文感情真摯,語言凝練,極具特點。
精 彩 語 文
江蘇考生
一直苦苦思索著你,我心中的精彩語文;
一直苦苦追求著你,我心中的精彩語文。
你給我清風與明月,你給我山光與水色,你給我碧海與晴空,你打通了我與自然的界限。
伴著你,陶淵明的朵朵菊花點綴了朦朧的南山,龔自珍的片片落紅幻化成軟軟的春泥,晏殊的獨自徘徊落寞了曲徑通幽,溫庭筠的脈脈斜暉籠罩了悠悠的碧水。伴著你,詩意的生命被開墾出最豐美的田園,放白鹿於青崖之間的旅者,豪酒入胸,七分釀成了月色,剩下三分,綉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揀盡寒枝卻終不可棲的寒鴉,手持青青芒杖,在「疏月掛蕭桐」之夜,嘆大江東去,不為「蠅頭微利,蝸角虛名」觸動,只願滄海濟餘生;落日樓頭,斷鴻聲中的浪子,一邊是枯藤老樹,古道西風,一邊是「寶馬雕車香滿路」,可他只願做「燈火闌珊處」的伊人。
曾為一次失敗,坐想行思,輾轉反側;曾為一次得失,愁腸百結,蹙眉千度;曾為一次邂逅,殫精竭慮,苦苦哀傷。於是乎,讀一讀劉墉,品一品林清玄,幾篇雋永優雅的短文,字字珠璣,禪意飄香,讓我執著一份平和的心態看苦短人生。
你讓我懷著「東籬採菊,南山飲酒」的心境,去「坐看雲起時,行至水窮處」,賞「禪房花木,曲徑通幽」,品「荷笠斜陽,青山歸遠」,憶「黃梅時節,棋子燈花」。
是你讓我幻化成莊周夢中的彩蝶,雲淡風輕地怡然輕舞;是你,讓我化作牧童短笛中的閑雲野鶴,天馬行空地無所羈絆。你讓我的生命化繁為簡,思想過濾雜質,心境歸於平和,歸隱於「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的田園,但覺人淡如花,一身寵辱偕忘。
精彩的你,如細雨過後的梧桐,洗去了浮華,透出青綠。在清閑午後,在落日黃昏,用眼睛讀你,用心靈讀你,讀不盡的精彩語文!
作者筆下的語文,充滿魅力,處處精彩,是一篇非常成功的考場佳作!從這字里行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作者對於語文的喜愛,同時,他深厚的閱讀積累,聰明的題材選擇、流暢的語言表達,告訴我們:只有厚積才能薄發。
精 彩 音 樂
江蘇考生
輕輕地,打開一扇窗;靜靜地,啜飲一口茶。旋動電鈕,我與窗外清風、茶中馥香一道,享受精彩音樂!
聽高山的巍峨,聽流水的潺潺,七弦古琴的韻律使伯牙與子期成為人生的知音,尋尋覓覓惆惆悵悵的琴弦撥出一曲曲佳音妙曲,道出一段段故事舊情。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動人一生也為這音樂抹上了魅力與光彩,聆聽著,叫人情不自禁去追溯那段凄美的愛情,神往那段幽婉的蝴蝶之舞,流連那傾注了太多思念的樓台……回環之餘,《梁祝》成了不屈於封建禮教的最強音。
阿炳的一生因為有了《二泉映月》而不再落寞,《二泉映月》的底蘊因有了阿炳的執著而不再平凡。在蒼穹之下,太湖邊上,一位盲人在撫琴獨憂,用悲戚的琴聲控訴社會的黑暗,怒斥人心的冷漠。《二泉映月》讓阿炳愴然神傷的眼睛,迸發出堅毅與力量!
駐足民族音樂的殿堂,沉甸甸的心中彷彿釋放出陽春白雪的典雅、黃鍾大呂的雄渾……音樂換了一曲又一曲,精彩還在繼續——
感受肖邦用獨特的心靈,傾訴一腔愛國柔情;感受貝多芬那雙神奇的手,譜寫田園之曲,撞擊命運之門;感受柴可夫斯基駕著俄羅斯馬車,在靜謐的湖畔駐足觀賞天鵝起舞;感受舒伯特在流浪途中的菩提樹下,留下一個孤獨的身影……
巴赫的賦格曲,浪漫優雅,折射出遙遠的巴洛克時代風貌,迸發出遠古的文明底蘊;柏遼茲的幻想曲,奔放灑脫,在古典中引入時尚,在秩序中引入不羈,在傳統中引入個性;舒曼的小夜曲,恬靜悠然,在無人打擾的夜晚,安撫你躁動的靈魂,輕吻你傷感的臉頰,讓心靈與自然融為一體,享受完整的生命!
聆聽聆聽,帕瓦洛蒂的高亢,莎拉•布萊曼的輕柔——呵,那是天籟!
徜徉異國音樂的聖地,我感受到的是一種文化與精神,透著一股對音樂的至愛!
精彩的音樂,讓心靈獲得澄凈,讓人生得到啟迪!
窗外清風還在游弋,茶中馥香還在飄溢……朋友,感受這精彩音樂,讓它為你黯淡的心靈著色,讓它為你平凡的人生添彩!
讀罷本文,彷彿在音樂的花園中瀏覽了一番。作者對音樂的熟稔與痴迷,完全貫注全文中,他是真正的用心去感受生活,感悟音樂。文章立意高遠,詞彙豐富,結構清晰,首尾圓融,可謂是一篇上乘之作。
F. 英語作文常用諺語
1、A bad beginning makes a bad ending.
不善始者不善終。
2、A bad thing never dies.
遺臭萬年。
3、A bad workman always blames his tools.
不會撐船怪河彎。
4、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han two in the bush.
一鳥在手勝過雙鳥在林。
5、A boaster and a liar are cousins-german.
吹牛與說謊本是同宗。
6、A bully is always a coward.
色厲內荏。
7、A burden of one's choice is not felt.
愛挑的擔子不嫌重。
8、A candle lights others and consumes itself.
蠟燭照亮別人,卻毀滅了自己。
G. 眾口難調作文
單位里吃大鍋飯那陣,幾百上千號人吃同一個菜,沒人有啥意見。咸了淡了都會自動調和,那日子似乎也很平和,根本找不到那種吃了火葯一點就著的味。
當然是習慣了。有吃就行的時候,誰還計較,通是大度通是謙遜。大鍋飯和大鍋菜到底還是給砸了。食堂承包了,自從承包了的食堂做出的第一頓飯菜擺上飯桌,就有人在議論,就開始有了意見。承包了的食堂做出了各種花色和各種風味的菜餚,在餐廳一字兒排開,但人們彷彿一下子不知道該吃啥,從菜盆的一頭走到另一頭,卻很難挑出自己喜歡的。條件好了,該挑剔的時候了。滿桌子扔的是菜,卻總是眼睜睜地看著舀菜師傅的勺子。誰又多了,誰又少了,肥的瘦的,很少有合適的。談得最多的還是份量,那師傅明明一勺子下去,油汪汪的透著香味,可那師傅卻不能不抖動,幾個來回把看得眼熱的都又落進了盆里。活象那特有名氣的吝嗇鬼,抖動著手裡的響當當的銅板給自己的老娘,卻又多數回到了自己的腰包,只揀了一個小的給自已望眼欲穿的老娘。
這怨言愈來愈多,吃著食堂的飯也越來越窩火,好些人甚至在單位的辦公樓前遊行,如果不解散這食堂就要罷工。如果這食堂還存在著,那不把好人給逼出病才怪。老總到底是體諒下情的,反正他也不會吃食堂的,於是一紙文件下來,食堂就解散,單位支付了數萬元的違約金後,承包者滿意走人。員工也頗高興了好些日子,因為沒有食堂,每個員工得到了可觀的一筆生活補貼。當錢拿到手裡的時候,誰都為這好不容易爭得的權益欣喜若狂。這一晚,單位的小商店賣出了幾十箱啤酒。
再也沒有人報怨食堂,因為它的不存在,單位的食堂也就成了人們的回憶。就好比個人的恩怨總會因為仇人的消失而淡忘。但很快,人們似乎又覺得沒食堂有很多的不便,你看,張三李四這個月遲到早退扣除了多少多少,王五家的燃汽灶忘記關了,要不是那天正好停氣後果不堪設想,為了趕上上班,闖紅燈的人有增無減。
職工代表大會上,終於有人小心翼翼地提出開放食堂。沒想到居然全票通過。為了使事情做得更能夠如人意,單位組織了調查小組,專門統計每人的味口和喜好。由於工作繁瑣,調查小組人員由退休的老領導充當。那個時代的人不會敷衍,在加上老人們的精力有限,調查工作大概在三年多的時間里終於有了結果。
匯報會上,調查組成員用了多半時間憶苦訴苦,成果是食堂因眾口難調,建議在進一步研究之後再作決定。
H. 餐廳的不文明行為 作文
今天,我們一家決定去XXX自助餐廳吃晚飯。到了餐廳之後,我發現這里提供的食物非常豐盛,而且用餐不拘一格。在吃自助餐時,你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吃的菜餚而不必擔心別人的目光, 更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決定餐盤食物的搭配。 自助餐起源於歐洲,最初是海盜的用餐方式。 海盜們性情豪爽,不喜歡遵守中古歐洲繁復的用餐禮儀,他們來到一個餐廳,即令餐廳主人將食物陳列在餐桌上,供他們自行取用,大吃大喝。 起初人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粗野,鄙陋的用餐習俗;後來時間一長,大家都覺得這種用餐方式最自由,最隨性,因此這種源於海盜的進餐方式被延續下來。 到了近代,自助餐已經成為歐洲貴族冷餐會的例行模式; 主人將各色冷盤,莎拉,甜點等准備好,供客人取用,在那個時期,自助餐甚至沒有設定固定的餐位,人們可以拿著盤子邊吃邊與別人交談,這個時期的自助餐,更像是一個人際媒介。
到了現代,自助餐成為了風靡全球的飲食模式。高級自助餐廳往往會提供給客人來自全球各地有代表性的飲食,比如我們一家今天光顧的XXX自助餐廳,就提供有中,歐美,日本,泰國等地的特色菜餚; 從而解決了到餐館點餐時眾口難調的問題。 無論你喜歡吃熱菜,冷盤,還是喜歡是中國菜,日本菜; 自助餐廳內總有合你胃口的菜餚。
然而,自助餐雖然優點眾多,卻也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食物的浪費。 部分顧客出於要吃到保本的心理,往往會忽略自己的飯量夾取過多的食物到自己的盤中; 而這個行為會導致大量的食物被浪費。 某些自助餐廳雖有勸誡顧客不要浪費食物,但是畢竟他們是商家; 怎能對顧客的行為做強制性的規定呢?所以,自助餐廳浪費食物的現象依然十分嚴重, 這是十分不好的現象, 畢竟在我國的一些貧困省份,還有許多人食不果腹,這些浪費的食物可以讓多少人吃飽,讓多少孩子不再挨餓呢? 某些在自助餐室大肆浪費食物的人們,不正像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袁術一樣嗎!?袁術先前在淮南地區驕奢淫逸不可一世; 到後來,他兵敗臨死前,竟然連一杯蜂蜜水都得不到。 我們應該珍惜可口美味的食物,不應肆意浪費。
I. 綜合素質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作文範文大全
把孩子交給世界
畢業生有兩種:一種是圓的,一種是有稜角的。
看到一則關於教育的趣聞。有一年,中國一個訪問團去美國考察初級教育,回國後,訪問團的報告中有這樣的描述:學生不分品德優劣、能力高低;小學二年級學生仍然不識字;孩子們重視音體美教育,輕視數理化教育;課堂紀律不好,學生無視老師的存在。這個參訪團的結論是:美國的初級教育非常糟糕。
同一年,美國也派考察團來中國,他們也有考察後的感想:中國小學生上課紀律很好,手放在背後,除非老師發問,學生不敢講話;中國學生回家還需做作業;以分數排列優劣。美國考察團認為,中國學生的成績是最好的,中國的科學文化也許會在20年內趕超美國。
但30多年過去了,兩個參訪團的結論都是錯誤的。被人不看好的美國式教育越來越被人推崇,而被人看好的中國式教育卻越來越受人詬病。
這則趣聞事實上是一個關於教育的「天問」,教育到底是什麼?瑞吉歐學前教育系統的創始人馬拉古茲有一首詩《其實有一百》裡面寫道:「兒童,是有一百種組成的。兒童,有一百種語言……一百個世界……但是被偷走了九十九個。」他的觀點非常明確,孩子其實不是屬於你們的,而是屬於世界的。你不能佔有他們,而應該由他們自由自在地成長。馬拉古茲的教育觀點非常鮮明,教育不僅僅是知識教育,而是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最後才是知識教育。
而我們的教育,知識被看成最為重要的東西,似乎有了「知識教育」,人適應社會的能力、人性的教育、勞動技能、實踐技能等等,都可以一並解決了。事實上,這是教育最大的悲哀。有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現在80%的孩子不會洗衣、做飯、做家務。在我國18歲以下的青少年中,大約有17%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突出表現為人際關系、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不少人難以應對逆境,在受到打擊或者不如意時,有的竟然選擇自殺。這就是應試教育的悲劇。
我認識一位父親,他給5歲的女兒一個小布包,裡面裝有一張寫有電話號碼的紙片、一部手機、20塊錢,然後讓她自己去幼兒園。最初一段時間,他每天跟在女兒後面。後來,這女孩就自己上幼兒園了。很多人都在背後說:「天下哪有這樣不負責任的父親?」但沒有人看到,這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教育。
美國一位名叫安妮·斯通的母親寫了這樣一封信:「我的孩子上學了,我把他交給你—世界。請你輕輕挽起他的手,告訴他應知之事。讓他知道,每有惡人之地,必有英雄所在;每有奸詐之人,必有義士;每有敵人,必有朋友在旁相助。告訴他為成功可以付出百倍精力和智慧,但不可以出賣靈魂。告訴他讀書雖然重要,但也要欣賞這大自然賜予的美麗景色……世界啊,你要給孩子堅強、信念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我很喜歡這段文字。
有這樣一個孩子,他搬了一架梯子想取下掉在屋頂上的球,但是沒有人為他扶住梯子,孩子黯然神傷。孩子的父親來了,他對孩子說:「孩子,你上去吧,我在這里扶住梯子。」孩子爬得很高,他從來沒有想到自己可以爬得那樣高。這位父親名叫洛克菲勒。孩子下來時,
他告訴孩子:「其實,梯子很安全,我自始至終沒有扶過梯子。」每個孩子的生活里都有這樣一架梯子,許多孩子都為了等待那個扶梯人而徘徊不前。其實,孩子一個人也可以爬得更高。
你把孩子交給世界,也許孩子會更強大。
擬定一生藍圖 沒有好先生就沒有啟蒙。大學是對一個人深加工的地方,而之前的底子和模樣已經由基礎教育打下:不論是小皇帝還是小公主,都得離開罩著他們的「父皇」「母後」進入學校,接受集體生活與正規授課的洗禮,學習各學科基礎知識,學會待人接物,開始規律作息。這是他們社會化的起始,人格成長的初級階段,像一枚幹細胞開始迅速分化。此時從老師處學到的東西,完全融進生命、化入血液。大學之後所學,則只能作為附加知識——骨架已經搭起,骨縫已然閉合,不論是長肌肉還是長脂肪,總之是沒法再長高了。
蘇格拉底的父親是雕刻師,一天,他問正在雕刻石獅子的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父親說:「看!拿這頭石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這頭獅子,我只是在喚醒它。」父親進一步解釋說:「獅子本來就沉睡在石塊中,我只是將它從石頭的監牢里解救出來而已。」
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毫不客氣地給教師行業提高「准入門檻」:「教師是一個冒險甚至是危險的職業,偉人與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師必須如履薄冰,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和自己的學生走向崇高。」
如果說待啟蒙者是一張纖塵不染的白紙,那啟蒙先生無疑參與擬定了待啟蒙者一生的心中藍圖。1909年12月8日,身為長沙修業學校教師的徐特立,在學校操場進行演講之時,講至國恥民辱不勝激憤,熱淚如傾,當場揮刀將自己的左手小指砍下,血書「請開國會,斷指送行」交給請願團。時為其學生的毛澤東後來回憶起徐特立的壯懷激烈,認為「這給了我對革命的第一次感性認識」。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10歲入學,他的啟蒙先生錢伯圭年輕時曾游學於上海,是深藏不露的革命黨人。一天,錢伯圭拉住錢穆問:「聽說你能讀《三國演義》,是這樣嗎?」錢穆稱是。老師告訴他:「這樣的書不要再讀了。一開篇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治一亂‟,這是因為中國歷史走上了錯路,才會這樣。像現在歐洲的英、法等國,合了便不再分,治了便不再亂。我們以後該學他們。」
一番教導,讓錢穆頓覺「巨雷轟頂,全心震撼」。多年之後他回憶道,自己畢生所從事的治學研究,其最初動力都來自於老師的這一番啟發。他自己入大學執教之前曾做過10年小學教師,8年中學教師。錢穆晚年曾多次對人說,教大學不如教中學,教中學不如教小學。
職業道德是教師必備的基本素養
但丁曾說:「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不足,而智慧卻無法彌補道德的不足。」因此,對於一位教師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具備基本的職業道德素養。 於是,那位堅持取出最後一塊紗布的護士遵守了自己的職業道德,那位堅持給一個學生上完了一節課的教師也遵守了教師的師德。那麼,我們如果能夠做一名教師,也必須遵守教師的職業道德,因為這是對真理的永恆追求,對責任的永不言棄。
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要求。教師的關愛在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缺乏師愛的班集體是不和諧、不快樂的,孩子在這種氛圍中學習、成長,勢必形成不健全的性格和個性品質。教師的愛不僅可以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還有利於孩子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創造力的發展。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學生。
作為一名優秀的職業教師,僅僅具備熱愛學生的精神是遠遠不夠的。教育教學需要教師精通自己的專業知識,另外,還要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和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教師教書育人,需要自己有一桶水才可以給學生一滴水。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認知、情感、能力、價值觀等等,還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處理各種各樣的偶發事件。 教
師職業道德的另一核心要求是教師的教育機智。教育機智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教師 在處理課堂中的突發事件時,要運用教學機智靈活而巧妙地處理,靈活多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教師在課堂上遇到學生搞惡作劇,若立刻處理,會影響其他同學的聽課;若不予理睬,會影響教師的威信,並致使學生變本加厲。這時,教師就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機智,以使教學工作正常進行下去。
作為一名優秀的職業教師,最重要的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個性發展的教育原則。依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每個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是不一樣的,其智力特長也是不一樣的。作為教育者,應依據每個孩子的個性差異,實施不同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因勢利導。 職業道德是一名護士的職業靈魂,也是一名教師的職業靈魂。
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芒
同樣半杯水,樂觀的人會說:「我還有半杯水。」悲觀的人會說:「我只剩半杯水了。」正如塞爾瑪女士一樣,同樣一片地方,卻產生了前後兩種截人不同的生活。教師看待學生,也正應如此,尋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關心、熱愛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斯賓塞曾說過:「仔細觀察是取得偉大成就的一個因素」。通過觀察了解學生也是也是教師做好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塞爾瑪之所以能根據自己親身經歷寫了一本《快樂的城堡》,正是因為她的仔細歡觀察,主動樂觀的探究周圍的一切。作為教師也要善於觀察,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和豐富性,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得到發展。
魯迅曾說過:「教育植根於愛」,熱愛學生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塞爾瑪女士開始研究千姿百態的仙人掌,欣賞曼妙的落日和海市蜃樓,正是她開始熱愛這片天地的過程。熱愛學生,要哎全體學生,在整個班集體中,教師不僅要愛成績好的學生,等要給予後進生更多的關愛。熱愛學生,要的愛與尊重信任相結合,充分發揚民主教育,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除此之外,教學還應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每個學生身上都既有積極的因素,又有消極的因素,正如塞爾瑪母親的回信上:「一個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一個看到的卻是天上的星星」。作為教師,要充分放大學生身上的優點,並運用賞識教育,幫助、引導其通過積極因素去克服自身的消極因素,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完全的性格特徵。
每個學生身上都匯集著不同色彩的光芒,只要教師善於發現這道道光芒,也會像塞爾瑪一樣「彷彿沐浴在春光里」。然後,教師要抓住這小小的光芒,給予學生多一些幫助、引導和期望,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在屬於自己的天地發光發熱,出早出屬於自己的輝煌。
繽紛成就和諧
三個學生走進商店尋解渴之物,喜甜者偏愛果汁,喜淡者選擇礦泉水,喜歡又苦又甜者買下咖啡,三種味道不同,但卻因不同而和諧——和而不同方為和諧,若這世上只有一種飲料,則不免單調而索然無味。
繽紛成就和諧,試看暮春三月,鵝柳淡煙的嫩黃,映階碧草的翠綠,出牆紅杏的艷紅,卷雲時舒的碧空,它們的顏色各不相同,但這又有何妨?「萬紫千紅總是春」,本來萬物都欣然生長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種色彩來主宰的。不同的是表象,和諧的是本質,繽紛成就的是多彩的世界,是真正意義的和諧。
輕叩紅樓之門,尋那樁百年來曼遠悠長的夢,你說《紅樓夢》里眾相紛芸,鍾靈秀麗的女兒如此之多,誰是讀者的最愛?從來是眾口難調,然而亦從來是雅俗共賞,輕撫著略微捲起的書頁,我們彷彿聽到,那「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的張揚,那「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憂傷,那「這個妹妹,好像哪裡見過」的驚喜,那「愛哥哥,愛哥哥」的呼喚,匯成了一曲和諧的樂章,不絕於耳,味之不盡„„
和諧不是一把尺子,硬生生地丈量萬物,用同一個標准命令世間萬物達成量的一致;和諧是一位總攬全局的決策者,抑或說是指揮家,讓萬事萬物各就其位,讓它們演繹真實的自己,成就真正的和諧。
千年之前,春秋戰國的戰亂年代裡卻上演了空前而驚世的文化盛宴,諸子百家的爭鳴之聲穿透史冊、書卷,穿越時空仍然在耳畔擲地有聲;千年之後,蔡元培先生的「不以自己思想來束縛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來束縛自己」這一名言震醒了求索中的多少中國人,而「學術自由,兼容並包」的思想又延續至今,令人感佩。
子曰「有教無類」。作為人民教師,我們應尊重不同的學生,尊重不同的看法,尊重不同的選擇,用心去領會並呵護真正的和諧,對各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給予保護;對各個學生的學習陋習給予寬容;尊重商店裡買不同飲料的學生;尊重音像店裡買古典音樂或是流行搖滾音樂的學生„„正是每個學生的不同特性構成這變幻多彩的大千世界,沒有不同就沒有真正的和諧。
用生活豐富教材
在傳統教育觀念影響下,相當一部分教師「以本(教材)為本」的意識十分頑固。正如材料中的私塾先生,把教材當「聖經」來使用,認為「書上有什麼,我就講什麼;書上怎麼寫,我就怎麼講;寫進書本的都是正確的。」不會把書本的知識,經過自己的處理,合理運用到生活中,以致於在殯葬的時候出現這場鬧劇。我們現在有些教師把自己束縛在教材中,對教材中每一個知識點都掰開揉碎,繁講細講,生怕有半點遺漏,認為只要把教材內容灌輸給學生即可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氣氛單調、沉悶。
現代課程論強調課程是「教科書與其他教學材料、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與教學環境」構成的復雜、開放系統,因此教材是實施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材只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材料而不是全部材料。新課改的精神告訴我們:教材應具有開放性和彈性,應有利於學生改變呆板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觀察、實踐、收集資料、合作、探究、交流以及體驗、感悟、反思等,從而實現其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這些新的課程理念使我們重新認識教材的「法定」性質,只強調「教教材」是遠遠不夠的,葉聖陶先生曾經指出「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們必須突破教材的禁錮,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僅僅是教教材,應做教材的主人而不能淪落為教材的奴隸,既要運用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既要憑借教材又不依賴教材。
偉大教育家陶行知聽到朋友的夫人責罵拆表的孩子之後,連連搖頭說:「你打掉了一個
『愛迪生』。」他親自到朋友家裡把小孩領出來,帶到修錶店看師傅修表。陶行知對那位夫人說:「鍾錶店是學校,修表師傅是老師,一元六角錢是學費,在鍾錶店看一個多小時是上課,自己拆了裝,裝了拆是實踐。做父母的與其讓孩子挨打,還不如付出一點學費,花一點功夫,培養孩子好問、好動的興趣。這樣,『愛迪生』才不會被打跑、趕走。」由此看出,只有將「生活」這本教材靈活的運用好,並將書本知識融匯其中,才能更形象直觀的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要敏銳地觀察生活,善於用生活的內容、時代的「活水」來充實、豐富教材。教材只是課程資源的一部分,教師要擺脫教材的束縛,就應具備課程改革的意識和課程資源開發的能力。其實課程資源豐富多彩,包括學生的經驗、生活的環境、教學設備設施、自然和社會資源、網路資源等等。只要我們留意生活、敏銳觀察,豐富的生活積累將成為我們教學信手拈來的生動課程資源。作為教師,只要我們摒棄傳統「照本宣科」的教學觀念,增強課程意識和課程資源開發能力,就一定能「化平庸為神奇」,使教材這一課程資源的價值得到「超水平」發揮。
實施創新型教育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隨著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的迅速崛起,創新及創新型教育已成為時代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人已充分認識到創新型教育對國家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意義。如何實施和推進創新型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已成為每個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課題。
首先,教育的思想和理念需要創新。因為思想理念是一切行動的決定性因素,在教育工作中,思想理念尤為重要。作為創新型教育的實施者——人民教師,必須積極轉變落後的教育、觀念,確立與時代相適應的觀點和理念。從新的教育觀來看,教師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者,更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內容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從新的人才觀來看,不僅考上大學的學生是人才,而且只要是個性得到發展和完善,素質和能力得到提高,並能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的人都是人才。我們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適合各個領域需要的人才。從新的教育質量觀來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學會創造,即教育要以人為本,努力提高人的素質,並通過人的發展促進社會的發展。
其次,教師的素養需要創新。沒有創新素養的教師就不可能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教育既有傳遞性又有創新性。教師要有強烈的創新慾望,能創造出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具有激發學生創新慾望的藝術,具有基本的教育科學素質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學習;不僅要發揮教師的積極性,而且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再次,教育的內容需要創新,包括創新型教育教學模式、創新型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等等。長期以來,我國的中小學課堂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形成了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傳授知識為教學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傳授知識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在這一模式下,教學過程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創新型教育教學的模式則是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有機融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傳統的教學知識內容陳舊,重理論、輕實踐,缺少靈活性,從而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失去了對知識的自悟。因此,實施創新型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我們要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三個層次上著手來調整課堂教學的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改進學生的科研實踐活動。將創新教育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
最後,需要營造創新型教育的良好氛圍。好的環境才會有好的發展,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高校機關要轉變過去的職能和作風,改變舊的思維定勢,實施學校特色建設工程,指導校、系從各學科建設的實際出發,選准改革的突破口。同時,加大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加速教育設施建設和教育技術現代化的進程,為信息化遠程教學創造條件。
知行合一 貴於行之
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牆上的這句話,無不訴說著這樣一個道理——學貴於知之,更貴於行之。
西漢文學家劉向說過:「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千百年來,多少思想家、教育家總在為我們闡述一個亘古不變的真理: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重於實踐。其實把聽與見結合而論便是知,一個胸無點墨的人怎能有所作為?古人常講「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如果沒有博觀或者博聞,想必無論是誰也是無處可取的。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張。「行知」之名也正代表了他的「行動—知識—再行動」的教育思想。我們通過觀察、通過聽聞獲得知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講究「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這樣的一種境界。齊白石學畫蝦時,曾終日蹲坐在蝦池旁觀蝦的動態;徐悲鴻的奔馬圖,是他常在馬廄觀馬的結果;達芬奇為了完成《最後的晚餐》,曾用兩年半的時間到酒館、市集去搜尋人物形象,觀摩人物神態。這些名人的事例無不啟迪著我們要學有所成,就必須有「知」在肚裡,「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達到教師傳播知識,學生掌握知識的目的。單有「知」是不行的,要緊的是「行」,是做。如果只有學知,有遠見,但只空論,那不但不會美名遠揚,反會被他人認為是「空水瓶」,沒有真才實學。荀子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孔子也曾曰:「吾嘗終日不食,終日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是知之,而不行之,想必其所學所知會胎死腹中吧。李時珍為確保所著醫術的准確詳盡,親自到深山採取草葯,向葯農詢問情況;徐霞客為完成游記,跋山涉水,遍游名川大山,歷經許多城市;巴爾扎克為了使書中人物具有獅子般品性和毅力,曾親自到非洲獵獅;托爾斯泰為了刻畫逼真的戰爭場面,曾親自前去戰場觀察。所有的事例一再證明:實踐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驗證所「聞」所「見」,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義上的「知」。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參與課外活動、觀察自然環境等方式,使學生體驗生活、體驗自然。想到和得到,中間還有兩個字便是做到。懶於動手實踐,只會運用書本知識空發議論,那隻會給人留下笑柄。昔有趙括紙上談兵,最終敗北;今有學生空談理想,最終無所成就。
學習知識,不能只是聽,只是接受,更應該用眼、耳、手、腦等多個感官參與學習,實現聞、見、做的統一,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