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一必修一關於創造力的作文
創造力來源於什麼?對,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法,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創回造力。
當老師一答說要吧自己想到的什麼等於什麼寫到黑板上時,同學們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爭先恐後地跑上去,用粉筆寫了下來,不一會黑板便被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想法寫滿了。什麼棒子加糖等於棒棒糖、什麼木頭加書等於書架、什麼彩紙家絲帶等於書簽等等。對,如果你要問我這是什麼,這就是創造力。
古往今來,哪一個發明家不是用創造力去發現,才有了成功。比如,愛迪生,要是沒有他的好奇心,他的創造力,哪裡我們今天的電燈、電話機、電視機……
創造力是硬道理,要是沒有牛頓,有誰能打破常規發現地球有引力?
創造力,創造力,生活中什麼都離不開創造力,要是沒有創造力,會有多少東西還沒有發明,所以創造力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一位得力助手……
『貳』 以創意為話題的高中作文
一個臟的腳印,踩在一張干凈的白紙上,原本是讓人無可奈何的。然而,這卻可以造就一副大膽的藝術品——這就是創意!——題記
這是一節普通而又不普通的美術課。說它普通,它只是一節課,還是那五十四個同學在上課,還是那幾樣材料:紙、筆。說它不普通,並不是僅僅因它是一堂公開課,還在於是一位不一般的老師在上課,以及有關一副經典的黑白畫背後的故事。
上課的是一位男老師,一位讓人一看就不禁捂著肚子想笑的老師。他瘦高的個子,有著一撮小鬍子,鼻樑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鏡,眼鏡後面是一雙嚴肅而又顯得嚴肅過了頭,讓人忍俊不禁的眼睛。可他那隨意、幽默的話語,又跟他嚴肅的外表恰恰相反。
他上課的第一個行為就讓我們大吃一驚——只見他把一張白紙放在地上,然後「啪!」地一下用腳踩在上面。「啊?」我們都驚呆了!張大了嘴巴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這個老師真是的,難道不知道紙的原料是樹木嗎?真浪費資源!」我回過神來後,也丈二和尚摸不到頭,看著那麼臟的紙,惋惜地想。
「大家看好了!我要進行創作了!」只見他拿著那張紙左看右看,還用手在上面比劃著。「老師究竟要干什麼?」大家小聲嘀咕著,臉上充滿了好奇。
「呵呵——」老師得意地笑著,把腳印帖在了黑板上,五十四又眼睛直盯著他。只見老師拿起黑色記號筆,這兒添一點兒,那兒畫一下兒。「這也能畫成東西?」這一次,我們可不敢相信了。不過,我們完全想錯了,一切皆有可能——短短的兩分鍾的時間,一副精緻的黑白風景裝飾畫就出現在我們眼前了。
「哇!這也可以呀!」「太好看了!」「老師你真神了!」同學們又一次被老師神奇的創意驚呆了,連連驚嘆。
「嘻嘻,同學們,神奇吧?來吧,各路神仙也來大顯身手吧!希望大家用各種各樣不同的方式,畫出一副副美麗的黑白畫吧!」「好!同學們歡呼雀躍地,紛紛大展身手……
十幾分鍾後,一副副「奇形怪狀」的畫呈現在大家面前,一個個好創意也呈現在大家面前。
看著自己創作出來的畫,同學們興奮不已。通過自己的實踐,同學們懂得了:只要有想像,在生活中,創意無處不在。
『叄』 為什麼要有創造力作文800字
近日看《讀者》雜志,發現現代人談論教育的多了,不管是教育專家,還是一般普通老百姓都喜歡談談教育,談當然是好事,而談的時候,大多是對現行教育制度的批判,而很少考慮到教育制度不過是社會發展的產物,任何一種教育制度,不論它有多少弊端,只要它存在,它就有其「合理性」。人們批判教育最多的是現行的教育制度扼殺了人的創造潛能,培養出來的人不適合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也不適合我國改革開放的需要。人們都覺得有必要對教育制度進行改革,但究竟怎樣改,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育行政部門也正在著手教育改革,希望通過改革用人制度和新課程標准來進行一場「教育革命」。但我想他們所做的一切都不過是良好的願望而已。因為任何一場改革,脫離社會大背景的話,都無法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變革。
我們現在要問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有創造力?」或許面對這個問題,你能講出一大堆理由,並且可以從理論上論證我們為什麼要有創造力,但我們問這個問題不是故意與教育改革者們作難,也不是為了引起什麼「效應」,而是通過對這個簡單問題的回答,正視我們的社會現實。
首先我們從家庭出發,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空間,也是他們接受啟蒙教育的地方。在家庭中家長很少要求孩子有什麼創造力。在他們看來,孩子要想在社會立足,要想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不被淘汰,就必須下大力氣給孩子找一個接受良好教育的環境,而家長看重的所謂「良好教育的環境」不過是那些升學率比別人高的學校,從教育的實用性來看,這個標准絕對是有效且有用的。但從培養的人的創造力來看,卻未必有道理。因為升學是以分數作為唯一標準的,分數高,你就能上好的大學,分數低,你就不能上好的大學,甚至不能上大學。在這里有一個問題,我們必須澄清,分數高不等於他的綜合素質高,不等於他的創造力高。正因為分數不能與綜合素質、創造力劃等號,所以這「良好的教育」可能並不良好。可為什麼家長還那麼看重升學率呢?那麼希望孩子考上大學呢?原因在於我們的社會機制出了問題。當招聘單位動輒在招聘條件加上「必須大專以上學歷」這個「硬指標」時,你能怪家長那麼看重分數在教育中作用嗎?一張文憑定終身,這就是我們目前的教育現實,如果希望孩子在走上社會的第一步就不落後於人,就必須看重孩子上的是否是重點小學、重點初中、重點高中、實驗班和尖子班。因為生存的原因,家長都十分注重孩子的學校教育,卻很少關心孩子的勞動觀、道德觀、價值觀、生理與心理、潛能與創造力等這些被學校教育忽視的問題。
「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已成為現代中小學生家庭生活的真實寫照。由於家長一切家務全包,大事小事全抓,孩子的真實人生已被架空成他們的希望之苗,加上沒有社會活動的空間,孩子們已經完全成為考試的「機器」,不需要勞動,不需要道德,不需要創造力,只需要聽父母的話,好好的學,將來考一個大學。這樣的人生,是多麼單調而乏味。試想一切創造都源於勞動,沒有勞動,又哪來的創造力,一切快樂與痛苦的人生體驗都是在勞動與生活中獲得的,我們的所有道德觀念也是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在我們的人生體驗中獲得的,如果沒有了人生體驗,我們哪來的創造力,哪來的良好道德,又如何能形成我們的「綜合素質」。如果一個人除了考試,什麼不會,什麼深刻的體驗也沒有,那還叫什麼人生?在家裡,孩子不會洗衣服,不會做飯,不會修理傢具,不會整理房間,不會……這樣那樣,還會有創造力嗎?創造力的培養是在一件件小事中通過親自動手才可以獲得的,一個孩子除了會握筆寫字,會背書本的東西,而其它什麼都不會,就不會有創造力。可以說在家庭中我們不需要孩子有創造力。
那麼在學校呢?在學校里,學生花的時間大部分是用來聽、寫、背、考。而讓他們自己動手學習的機會極少。學校要升學率,老師要分數,學生要死記硬背,誰看重學生的創造力?每次學生考試結束,老師都用標准答案來給學生打分,只要不符合標准答案,你做得再有道理,也沒有用。整齊劃一的標准答案扼殺了學生多少創造力呀?長期的訓練,硬是把活生生的學生變得死氣沉沉、老氣橫秋,硬是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扼殺在單一思維模式里。為了分數,學生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對課本提出質疑,不敢頂撞老師,不敢提出自己有價值的判斷和解決問題的方案,生怕自己通過深入思考的答案因不符合標准答案,而失去不應失去的分數。語文課本來是最有趣的學科之一,優美的文學帶給我們多少美麗的遐想與情感體驗,可是現在的語 文老師硬是把文學分解得支離破碎,如醫學實驗室里被解剖的屍體,一點生氣也沒有,讓人不忍卒讀。作文課應該是學生展開想像翅膀的自由天空,可是為了得一個高分,不至於讓評卷的老師把自己的作文看作是消極或沒有思想性,硬說一些連自己也不敢相信的話。當作文不能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不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這種作文還是不作的好。再看數學,除了死背公式,生搬硬套外,你幾乎不能憑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設想一種可行的方案。雖然現在
『肆』 高一800字作文以創意為話題
創意
現如今,或用成語、名言、字詞的現象已是司空見慣。比如:「默默無蚊」——某蚊香廣告,「食用八方」——某面條廣告,「騎樂無窮」——某自行車廣告……而其中,我記憶最深的是一個風濕膏的廣告,它的廣告詞是「路遙知馬力,神馬顯威力」。這個廣告在電視上一天要播放好幾遍,有看一會兒電視的人也能把它倒背如流。
但有時,把一句話記得太死,也是會吃虧的。
有一次語文考試,試卷上有一道填空題,上舉是「路遙知馬力」,讓我門寫出下句,我知道下一句是「日久見人心」,可當我寫下去後,卻聽到後面有人在說「路遙知馬力,神馬顯威力」,我先他也許是在開玩笑的把。
但事實證明,我錯了。
老實改完考卷後就來興師問罪了,原來罪魁禍首就是那道填空題,全班竟然只有四個人寫對了。剩下的無一例外,全都是「神馬顯威力」而他們的理由都是一致的——電視上就是這么說的。
老實很生氣,她說:「課本上不是有嗎?我還讓你們畫起來了。」
同學們個個振振有辭,「書本有時是會出錯的,看電視播了那麼久也沒有人說它錯了。」老實聽後差點氣暈過去,他已是無言以對學生了。
如今,創意廣告已屢見不鮮,廣告公司想以此推廣商品,而他們往往忽視了電視機前的觀眾不僅僅是成年人,還有著許多正吮吸知識的孩子,一個知識,他們從電視上學到或許有時候會比書上學到更早,而這時,他們的心中就會出現一個疑慮:到底哪個才是正確的呢?
面對問題,有些孩子會選擇詢問家長或老師,但萬物往往是相剋的,有孩子問,就會有孩子不問,他們或許因為不善於交流而不敢問,或許因為怕問了會被取笑,但這能怪這些孩子嗎?如果他們把錯誤的信息,深深地刻在腦中,這又是誰的過錯呢?
創意廣告是否應該創意地有技巧呢?
『伍』 關於創造力的作文
創造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基本特性和標志之一。培養、開發創造力的重要意義和最終目的在於使人類創造力的發展從自發走向自覺,從而盡可能挖掘出人類的創造潛力,造福人類。隨著現代社會科學技術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科技人才創造力的培養與開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發人的創造力,培養大批出類拔萃、思維敏捷、勇於創造的人,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問題。1999年6月13日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初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而教育在綜合國力的形成中處於基礎地位,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這對中國培養和造就21世紀的一代新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有鑒於此,必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該《決定》中,除對學校教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競爭意識、合作精神」等核心技能與素質要求之外,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這種大背景下,本文就創造的性質與創造力的培養問題作了簡要討論。
二、創造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整合
(一)創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結晶
智力是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所形成的認知方面的穩定心理特點的綜合,它與創造力的關系,研究結果並不完全一致。如有的發現創造力與智力不相關,有的則發現有高相關;有的發現創造力高者智力未必高,或智力高者創造力未必高;有的發現智力低則創造力必低;還有的發現創造力與智力的相關高低隨著測量性質的變化而變化。這些結果表明,智力與創造力的關系是十分復雜的。智力高的人雖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創造性,但高的智力並不是創造力的充分必要條件。雖然創造力高的人一般也有高的智力水平,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並非如此[1],很多智力水平高的人也沒有不同尋常的創造力。高的智力水平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創造力,但卻並不能保證總是如此[2]。
非智力因素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的角度說,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甚至於道德品質都是非智力因素;從狹義的角度看,常常只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五個心理因素包括在非智力因素之內。如果說智力因素是保證人們有效地進行認知活動的穩固的心理特點的綜合,那麼非智力因素則是保證人們成功地進行種種活動的心理條件的總和。許多研究表明,創造力與某些非智力因素是高相關的。創造力高的人常常具有一定的個性特徵,如獨立性強、自信、常常被復雜性所吸引、富有責任感、感情豐富、有決心、勤奮、富於想像、依賴性孝幽默、愛自行學習、願意嘗試困難工作、好冒險、有強烈的好奇心、能自我觀察、有高度的獨特反應、興趣廣泛、愛好沉思、不盲從,等等[3~6];而膽怯、過分的自我批評、懶惰、從眾、狹隘、刻板、驕傲等許多消極個性因素則不利於創造力的發展。顯然,取得卓越成就所要求的不僅是較高的智力,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
個體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總是緊密聯系、互相制約的。它們都以人的創造實踐為基礎,並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智力因素可以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例如觀察力發展中敏銳性的提高,思維力發展中探索性的培養,想像力發展中獨特性與靈活性的增強等等。反之,非智力因素也可以促進智力活動過程,它可以強化創造意識,激發創造熱情,排除種種干擾,穩定情緒,從而為智力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動力,為智力因素的發展創造條件。事實上,一切具有高度創造力的傑出人才,他們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高水平的和諧發展。因素可以說,創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結晶。
(二)創造是顯意識和潛意識的交融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所意識到的僅僅是人的整個精神活動中位於心理表層的一個很小的部分,即顯意識,而人的大部分精神活動則存在於心理的深層,往往意識不到,屬於潛意識范疇。顯意識是主體能夠清楚地意識到的、有目的、能控制的意識;潛意識則是主體自身意識不到並不能加以控制的意識,它包括各種各樣的先天的本能和後天的長期積累起來的儲存在頭腦中的知識經驗。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是顯意識和潛意識高度統一的產物。在人類整個創造活動中,總是有目的在支配著,創造的機遇總是光臨那些有準備的頭腦。因此,整個創造過程都由意識控制著。但是,在創造過程中,創造者長期的學習、經驗的積累、環境的影響以及對創造的強烈追求和思考,雖然沒有形成直接的可以明確顯示出來的結果,可它確實也會在心理深處潛意識地累積起來,積淀為創造的某種基矗可以說,在創造活動還在進行而無明確結果時,在創造的苦思冥想尚未獲得某種啟示而豁然頓悟之前,確實存在著一種「潛意識」狀態。在一定條件下,當創造成果出現時,這種潛意識狀態就過渡到顯意識了。可見創造是顯意識與潛意識的交融過程。
潛意識是人類重要的信息庫,人的絕大部分信息,就以這種形式深藏在潛意識的汪洋大海里。人們可以在潛意識水平上處理並理解所見到的現象,潛意識能阻礙來自客觀的大多數刺激,而讓少數經過選擇的刺激信息進入潛意識思維過程。在顯意識思維過程中......
『陸』 關於"創造力"的作文語段
創造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基本特性和標志之一。培養、開發創造力的重要意義和最終目的在於使人類創造力的發展從自發走向自覺,從而盡可能挖掘出人類的創造潛力,造福人類。隨著現代社會科學技術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科技人才創造力的培養與開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發人的創造力,培養大批
、思維敏捷、勇於創造的人,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問題。1999年6月13日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初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而教育在綜合國力的形成中處於基礎地位,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這對中國培養和造就21世紀的一代新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有鑒於此,必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該《決定》中,除對學校教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的意志、
的精神」、「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和社會活動的能力」、「競爭意識、合作精神」等核心技能與素質要求之外,把
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這種大背景下,本文就創造的性質與創造力的培養問題作了簡要討論。
二、創造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整合
(一)創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結晶
智力是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所形成的認知方面的穩定心理特點的綜合,它與創造力的關系,研究結果並不完全一致。如有的發現創造力與智力不相關,有的則發現有高相關;有的發現創造力高者智力未必高,或智力高者創造力未必高;有的發現智力低則創造力必低;還有的發現創造力與智力的相關高低隨著測量性質的變化而變化。這些結果表明,智力與創造力的關系是十分復雜的。智力高的人雖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創造性,但高的智力並不是創造力的充分必要條件。雖然創造力高的人一般也有高的智力水平,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並非如此[1],很多智力水平高的人也沒有不同尋常的創造力。高的智力水平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創造力,但卻並不能保證總是如此[2]。
非智力因素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的角度說,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甚至於道德品質都是非智力因素;從狹義的角度看,常常只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五個心理因素包括在非智力因素之內。如果說智力因素是保證人們有效地進行認知活動的穩固的心理特點的綜合,那麼非智力因素則是保證人們成功地進行種種活動的心理條件的總和。許多研究表明,創造力與某些非智力因素是高相關的。創造力高的人常常具有一定的個性特徵,如獨立性強、自信、常常被復雜性所吸引、富有責任感、感情豐富、有決心、勤奮、富於想像、依賴性孝幽默、愛自行學習、願意嘗試困難工作、好冒險、有強烈的好奇心、能自我觀察、有高度的獨特反應、興趣廣泛、愛好沉思、不盲從,等等[3~6];而膽怯、過分的自我批評、懶惰、從眾、狹隘、刻板、驕傲等許多消極個性因素則不利於創造力的發展。顯然,取得卓越成就所要求的不僅是較高的智力,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
個體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總是緊密聯系、互相制約的。它們都以人的創造實踐為基礎,並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智力因素可以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例如
發展中敏銳性的提高,思維力發展中探索性的培養,想像力發展中獨特性與靈活性的增強等等。反之,非智力因素也可以促進智力活動過程,它可以強化創造意識,激發創造熱情,排除種種干擾,穩定情緒,從而為智力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動力,為智力因素的發展創造條件。事實上,一切具有高度創造力的傑出人才,他們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高水平的和諧發展。因素可以說,創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結晶。
(二)創造是顯意識和潛意識的交融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所意識到的僅僅是人的整個精神活動中位於心理表層的一個很小的部分,即顯意識,而人的大部分精神活動則存在於心理的深層,往往意識不到,屬於潛意識范疇。顯意識是主體能夠清楚地意識到的、有目的、能控制的意識;潛意識則是主體自身意識不到並不能加以控制的意識,它包括各種各樣的先天的本能和後天的長期積累起來的儲存在頭腦中的知識經驗。
研究表明,創造是顯意識和潛意識高度統一的產物。在人類整個創造活動中,總是有目的在支配著,創造的機遇總是光臨那些有準備的頭腦。因此,整個創造過程都由意識控制著。但是,在創造過程中,創造者長期的學習、經驗的積累、環境的影響以及對創造的強烈追求和思考,雖然沒有形成直接的可以明確顯示出來的結果,可它確實也會在心理深處潛意識地累積起來,積淀為創造的某種基矗可以說,在創造活動還在進行而無明確結果時,在創造的苦思冥想尚未獲得某種啟示而豁然頓悟之前,確實存在著一種「潛意識」狀態。在一定條件下,當創造成果出現時,這種潛意識狀態就過渡到顯意識了。可見創造是顯意識與潛意識的交融過程。
潛意識是人類重要的信息庫,人的絕大部分信息,就以這種形式深藏在潛意識的
里。人們可以在潛意識水平上處理並理解所見到的現象,潛意識能阻礙來自客觀的大多數刺激,而讓少數經過選擇的刺激信息進入潛意識思維過程。在顯意識思維過程中......
『柒』 有關創造力的作文
迪·恩·帕金斯
陳小慰
一個人的錯誤,有可能僥幸地成為另一個人的發現。
兒子走上前來,向我報告幼兒園里的新聞,說他又學會了新東西,想在我面前顯示顯示。他打開抽屜,拿出一把還不該他用的小刀,又從冰箱里取出一隻蘋果,說:「爸爸,我要讓您看看里頭藏著什麼。」「我知道蘋果裡面是什麼。」我說。「來,還是讓我切給您看看吧。」他說著把蘋果一切兩半——切錯了。我們都知道,正確的切法應該是從莖部切到底部窩凹處。而他呢,卻是把蘋果橫放著,攔腰切下去。然後,他把切好的蘋果伸到我面前:「爸爸看哪,里頭有顆星星呢。」
真的,從橫切面看,蘋果核果然顯一個清晰的五角星狀。我這一生不知吃過多少蘋果,總是規規矩矩地按正確的切法把它們一切兩半,卻從未疑心過還有什麼隱藏的圖案我尚未發現!於是,在那麼一天,我孩子把這消息帶回家來,徹底改變了冥頑不化的我。
不論是誰,第一次切「錯」蘋果,大凡都僅出於好奇,或由於疏忽所致。使我深深觸動的是,這深藏其中,不為人知的圖案竟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它先從不知什麼地方傳到我兒子的幼兒園,接著便傳給我,現在又傳給你們大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蘋果——切「錯」的蘋果。
最好的就是這個蘋果里的星星了
『捌』 高中作文做一個有創造力的人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六年級八班的韓浥晨,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有創新能力的人》。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聰明、勤勞的民族,我們的祖先曾經開創了燦爛輝煌的古代文明,然而在近百年來科學技術史上,卻很少有中國人的名字。形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什麼呢?我想,這跟我們民族的創新能力下降有很大的關系。
科學的本質是創新。創新不容易但並不神秘,可以說,任何人都可以創新。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美國有個叫李小曼的畫家,他平時做事總是丟三落四,繪畫時也不例外,常常是剛剛找到鉛筆,又忘了橡皮放在哪兒了。後來為了方便,他就把橡皮用鐵絲固定在鉛筆上,於是帶橡皮的鉛筆誕生了。在辦了專利手續後,這項發明被一家鉛筆公司用55萬美元買走。這件事說明:只要做有心人,就可能會有創新。
人的創新能力是從哪裡來的呢?很多事實告訴我們:人的創新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後天培養出來的。要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大家從小就要敢於夢想,那些奇異豐富的想像往往會孕育成奇妙的創新。當然,夢想又往往和現實有著遙遠的距離,所以大家還需要為實現夢想付出汗水、心血,一點點縮短現實與夢想的距離,最終才能把夢想變成現實。只有超越前人的成果,不為權威的觀點所束縛,不因眼前的困難而退縮,我們才能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玖』 致富與我有關創意高中作文
最近社會上流行一句話:一切向「錢」看。於是乎「萬風蕭瑟,金波湧起」,但見千民萬眾奮不顧身,有「殉錢者」大擺出「誇父逐錢」之勢,更甘願為「錢」肝腦塗地。全民總動員,那架勢真比大躍進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不,據某報報道,台灣某富商前不久抑鬱而終,那有人就說了:這個富商是死於「金錢症」,他的兩個兒子為了爭奪財產,明爭暗鬥,數十年如一日,其堅持不懈的精神著實令人驚嘆。高潮在於大兒子見父親偏愛小兒子,擔心財產被弟弟獨吞,於是在「萬不得已」之下,一包毒葯送弟弟上了西天。年邁的富翁是傷心至極,當即不省人事。理所當然,大兒子的努力見了成效,大搖大擺地變成了「有錢人」。精彩之極的是眾人評價:「壯哉!無毒不丈夫嘛。」大兒子自己也為「大義滅親」的成果驕傲自豪,自己終於走在時代「錢」沿了。
古有腐朽王朝賣官鬻爵,今天卻出現了「賣權拿錢」。交通局賣分拿錢,稅務局賣稅拿錢,公安局賣人拿錢。市長賣「市」,縣長賣「縣」,連鄉長也學會了收紅包。沒辦法,識時務者為俊傑嘛!作為管理部門,當然要與時俱進,與社會共同「錢」進。至於其他的負面可以睜一眼閉一眼,得饒人處且饒人。社會混亂算不了什麼,關鍵要大力發展經濟,尤其是幹部,要先富才能帶動後富。管他怎麼富,權力就是搖錢樹,於是經濟學家預言:「錢權交易,市場廣闊」啊!
正所謂條條大道通羅馬,通往金錢的路何其之多?何其不有?有聰明人,人家就有致富的「獨門秘決」——騙婚。妙齡少女,青春靚麗,人家就甘願「嫁」入農村,只不過時間短點,要錢多點,作個把月農村的媳婦,就熬錢到手,其生意經即「錢到人走」,走陽關大道而來,趁月黑風高而逃。好個乘興而來,滿載而歸,不愧人家小小年紀就身價不菲,那些「傻冒」農民眼看一生積蓄變成西北風,又奈誰何?家破人逃擅自悲嘆,誰讓金錢無眼不識人呢?——好好學學發家致富之道吧!
鑒於一個民間組織近日提出的口號「為了『錢』方的勝利,沖啊!」起到號召作用,涌現出一大批致富「人才」,偷搶拐騙已經老套,六親不認、手足相殘、貪污受賄乃至害命謀財的壯士們令人刮目相看。有學者評論,過不了多久,致富手段又將翻新。到那時,中國的經濟不知將怎樣發展!
2、
一位農民為了致富改種了很大一片棗樹林,天天精心護養,全家人都指望這片棗樹給他們帶來財富,終於盼到要收獲的季節,可令人迷惑的是棗樹的花謝了之後並未結果,反而變成光禿禿的枯枝,這讓這戶農民很是傷心,望著一片片敗葉殘枝,一家人都忍不住抹眼淚,卻又無可奈何。
當時正逢科技下鄉,很多專家都來幫助農民,傳授科學技術,用科技發家致富。這位農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請專家去他家的棗園看看棗樹的問題,一到棗園,就看見農民的家人正在向棗樹噴農葯,便上前問原因,他說棗樹上的飛蟲,要用農葯殺蟲。專家看看棗樹,馬上阻止說:現在正是棗樹花期,不能噴農葯的,那樣會燒死花枝頭,當然就不會結果了。農民依然半信半疑,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他便抱著懷疑的態度按專家說的又培育了一年,出乎農民的意料,棗樹當年就收獲頗豐,從只有一千斤的總產量猛地躥到了二十五萬斤,讓那農民又驚喜又佩服:原來科技發明了農葯,使用農葯也還要科技。
科學技術真的有那麼神奇嗎?回答當然是肯定的。以前農民靠天吃飯,種植莊稼、樹木全憑自己的經驗,但病蟲害還是經常讓他們損失慘重。科技的進步讓人們發明了農葯,用來消滅病蟲害,農民們有了保護莊稼的寶貝,發家致富可就快多了,但農葯使用起來也需要科技的幫忙——使用不當便會造成類似的災害,給農民帶來了不幸的後果。由此看來,科學技術的確是發家致富的金鑰匙。無數的事實證明,只有相信科學,掌握技術,致富方有保障。
科學技術實在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