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講文明的作文素材高中

講文明的作文素材高中

發布時間:2021-01-15 07:38:37

A. 關於誠實友善.文明和諧的作文素材

有一種美,令人驚艷令人回味令人追求,這是一種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奪目.
有一種美,飄逸在浮雲上深埋在古壘下,這是一種可以吸引靈魂的美,它——深藏不露.
有一種美,給生命帶來激情給生活帶來溫馨,和諧之美——無時無刻與我們現在,只是沒有人留意,而我卻在無意中有所發現.
和諧之美在於寬容.和諧之美在於寬容.擁有寬容才會有和諧.因為寬容是人類情感的種子,她能在人類心靈這片靜土上紮根發芽,在愛的呵護下茁壯成長.寬容之心是偉大的,她能澆熄怒火化解愁恨,她可以感化邪惡播散善良,她能無私奉獻從不計較得失,她能化悲痛為力量解千愁為雲煙,她可與快樂相伴毫無掩飾,她可與幸福同行暢游天地間,她可以讓人間充滿真情,讓我們享受陽光般的溫暖、雨露般的滋潤——寬容之和諧,竟妙不可言.
和諧之美在於誠信.誠信是奠基石,是和諧美的結晶.誠信好比一枝玫瑰,在花園中她最美,美得妍艷欲滴,美得熱人心潮.百花叢中她最美,美的無瑕、美的高尚.有了誠信,和諧之美足以體現!願你擁有誠信之花,送給身邊和每人一朵,讓人間多一縷馨香.
朋友,若想演奏和諧的旋律,我勸你再攜一顆友善的心,來面對鳥語花香的自然..

文明是一個人的靈魂,你的一舉一動都會隨著這個靈魂而碾轉而改變,文明也是一個民族的根,民族的興衰都在這根的牽引下逐漸成長.
我們的祖先是充滿智慧的,雖然他們可能不知道文明的意義,但是他們卻懂得文明的價值,因此倡導了文明、發展了文明.曾經那永不磨滅的文明難道會在我們這一年代就要結束了嗎?但是文明是在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雖然它不會隨意因為你的慾望展現力量,它也不會隨意因為你的險境而出現,但是它一定會在一種地方展示它那無窮的力量——為他人「服務」.

B. 關於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作文素材

論文明富強(如果是論文的話 這個題目比較合適 或者自己選個更好的 如果你是要寫散文 抒情 歌頌的詩歌等 請勿參考。。。)
文明富強 其中提到了兩個觀念 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相輔相成)
民主 和諧 自由平等 是文明富強的基礎(基礎並不僅僅是這些) 但是這些基礎又會引伸出更多的論點
怎樣做到民主 以及民主可能會導致的缺陷 例如爭論不休 執行力不足 效率低下等等
和諧 怎樣讓不同的個體來統一認識 達到和諧(別跟我談什麼意識統一理論 那是扯淡 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意識 但是人們的認識可以統一 人是社會動物 社會的交流必須達到一定程度的認識統一 比如說語言 文字)
自由平等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自由與限制 以及怎樣才算平等 有些限制確實讓人失去自由 但是有些限制卻可以給予人更多的自由 如何區別這兩個觀念 人們需要達到認識上的統一 否則會永遠爭論不休 至於平等 我們不能簡單的量化概念 至少目前我們無法准確量化這個標准(需要考慮的太多了) 所以說某種程度上來說 平等是相對的 不是絕對的(未來的某個時段或許能夠給出一個量化的東西 比如類似一般等價物的玩意兒 但現在的「質」還達不到「量」 包括現在的錢 也無法量化一個物品的價格與價值關系)
現在我們將我們的論點提出來了 那麼怎麼做 才能文明富強呢? 你要提出自己的理解
比如說 民主 我們可以選擇人民代表來施行(偽民主 雖然我是這樣認為的 但確實目前階段最實際的辦法 或許以後的科技 比如大數據可能會解決)
和諧 我們可以建立法律 法律是人們意識的統一認識 我們認可法律 使用法律(更高層次的是人們精神文明的發展 自律 這裡面我們其實還可以引申出教育 社會意識形態等等)
自由平等 其實這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了 如何限制某些自由給予更大的自由 或許我們可以根據人們的認識水平來給予分級(嬰兒需要保護 小孩需要探索 大人需要更加了解一切)不要因為限制而讓人失去了自由(大人們是不會喜歡18J的 或者飼養動物是比不過野生動物的)至於平等 雖然我們無法做到絕對的量化 但是我們可以相對量化(如果能改變人們對於平等更深層次的認識統一 那麼就更完美了 或說者更適合的意識形態)

C. 關於文明的作文素材

大千世界,生命乃貴重之至。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世界亦因生命而繁華。
余憶童稚時,以樂為生命之精華;數年前,因深受學習之苦,以自由為生命之精華;然如今,我以世界之和諧為精華。
生命之多姿多彩,並非取決於一人之樂,大家之樂乃世界之樂,亦乃生命之樂乎。追念古人,先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得,後有白居易「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的舒暢。
陶潛的悠然自得在於自由,遠離官場與世間的繁華,使他心靈愈發純潔,他亦冀所有的人都像他一樣,享受平靜安寧之生活。遂得「黃發垂髫,怡然自樂」。白居易則是從另一方面來表達自己的心願。有人以為《錢塘湖春行》乃寫景詩。余莫之許也。我認為這首詩通過描寫西湖的美景來表達作者對世間不平事能夠改變的企盼之情。他希望世間沒有戰爭,沒有官場上的勾心鬥角,人人都能欣賞著美好河山。這樣美好河山才會愈顯得有價值。
「和諧」意為和平友好,正值友愛,人與人之間相處得當。一人之樂並非和諧,人人之樂亦非和諧。人人共樂乃為和諧。陶淵明和白居易兩位大文豪不僅表達了自己渴望悠閑安寧生活的意願,亦表達了希望人人都和諧相處,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的心聲。
木木成林,滴水成河。每一個生命都有自己不同的價值,然孤軍奮戰難以把生命之價值發揮之至。只有將所有的生命匯聚在一起,取長補短,這樣每人才會發揮出最大的價值。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繁榮。試問,世間若無和諧,焉有互相合作、共同進步之意?
新中國成立,憑借的是廣大人民與共產黨的團結合作;改革開放,靠的是知識分子與勞動的有機結合。強非強,弱亦非弱;強強若無法和諧相處,互相合作,就會變弱;弱弱若能有機結合,同心協力,亦非弱,變成強者。
一人獨樂並非樂,一個獨強並非強。人人共樂乃為樂;強強聯手,互相合作,團結一心,乃強上加強。
生命之繁華,世界之精彩,取決於人人共樂,取決於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滿意請採納。

D. 急求關於「講文明」的作文素材,需要三個,謝謝了

文明就像一盞燈,燈亮一些,我們的身邊的黑暗就會少一些。我相信,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是一扇窗,窗戶打開光亮就會進來。我相信,只要你仔細留意,就會發現其實文明就在我們身邊。
那是一個星期六,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蔚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雲,當我和朋友並肩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正准備從斑馬線上走過去。但是,人行道上突然亮起了黃燈,一輛公共汽車也開了過來,我們趕緊止住了腳步。就在我們停止的瞬間,公共汽車也剎住了,司機微笑著示意我們先行,我和朋友便三步並著兩步地走了過去。我心裡暗暗地想著:這位司機真講文明,做到以人為本。流動的車輛和行人像跳動的音符,隨著紅綠燈的閃耀是那樣的有節奏,這場景彷彿像無數把大鋼琴正在演奏一首和諧城市的文明之曲。
又是一個星期天,我去電影院看電影。我的身邊坐著一位年輕人,他邊看電影邊吃著瓜子,可他周圍的地面卻毫無雜物,為什麼?原來他在自己坐椅的扶手上掛了一個塑料袋,他把磕完的瓜子殼都扔進了塑料袋裡,這看上去只是舉手之勞,但卻不僅干凈了自己,又為別人創造了一個賞心悅目的環境,真是一舉兩得啊!
傍晚,我和妹妹到公園散步。我們剛到門口就看見了一些白色的塑料袋散落在地上,隨風翻滾,讓人們覺得非常骯臟。噢!對了,我也來當一迴文明小市民!
正好我的包里有一個袋子,我和妹妹把垃圾撿起來,那些骯臟的塑料袋就被我撿到了衛生袋裡面了。我們邊走邊撿,一直撿到了湖邊。看見凳子底下還有許多垃圾,他們像狡猾的敵人隱藏在暗處瞧著,妹妹彎下腰把它們一個個給收拾起來裝進袋子,然後扔到垃圾桶了。我們回頭一看覺得公園里清潔了很多,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原來講文明就是這么簡單,我們不需要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壯舉,只要將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文明的表現。看見地上有垃圾主動撿起來扔進垃圾桶;看到有人跌倒了,主動把他扶起來;公交車上見到老人主動給他讓個座……總之,只要我們每人向前邁一小步,那我們的國家就向文明邁進了一大步!
在現代文明社會里,懂禮貌這種美德是應當更加大力弘揚。在學校里,老師常常教導我們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小公民,然而遺憾的是在我們這個美麗和諧的社會里,還是有這么幾個不和諧的音符在跳動,比如在公眾面前撓耳挖鼻,甚至吐痰,聽他人講話時東張西望,不屑一顧,上公交車時蜂擁而上,為爭搶座位甚至大動干戈,在公共場所隨地亂扔垃圾的現象隨處可見。中國自古都以禮儀之邦享譽世界,要是讓外國人看到眼前的這一幕,那他們對我們的國家將會有一個怎樣的評價呢? 我想要做到文明並不難,有時候路上一句普通的問候,一個簡單的手勢,都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會讓人感到溫暖、感到幸福,讓文明之風吹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如遇到有困難的人,伸出手幫一把,這時你伸出的就是文明;看到失敗的弱者,送出一些安慰與關懷,讓文明在自己和他人之間溫暖著;到成功的的人,送到真摯的祝賀,讓成功與他人一起分享;牆上有污點主動擦去,地上有垃圾主動撿起,乘車時主動讓個位,買東西時排隊有序,其實文明離我們不遠,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文明是一種神奇的力量,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能和諧我們的社會。

E. 關於文明的作文素材(1~2件事)

很多啊,比如把垃圾撿起扔進垃圾桶、在車上主動讓座、看到亂貼小廣告的及時制止、遵守交通規則等等

F. 關於仁義禮孝1000字作文素材

「禮儀」是人們對社會文明道德和社會秩序的一種追求,是由內在道德表現出來的日常行為規范。傳統中國的「禮儀」不僅是一種外在的行為舉止規范,而且還是包括內在修養的一整套道德倫理規范。傳統禮儀文化不僅講究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人的內在品質與外在表現的和諧,恰當地面對和處理各種關系,還表現為對自然和祖先的敬畏,以及對他人的尊敬和禮貌。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學習領會傳統禮儀文化的精神內涵,使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揚光大,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
一、從儀式崇拜到「德誠於中」
傳統中國最初的禮儀文化根植於古代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古代中國的農業生產要求順天應時,順應自然規律,故而出現了「天人合一」思想。人們賦予「天」某種道德性的品質,上天有「好生之德」,這就要求人們「以德配天」。最初的祭祀禮儀行為和對祭祀儀式的崇拜實際上表達的是對「天」的敬畏與崇拜,並發展出天尊地卑、本末有序的思想。農業生產方式導致農業定居生活的形成,定居生活要求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安排也是為了順應農業生產的需要,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必須順應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才能夠保證人們的生存需要,因此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必須效法天道,以德配天,做到上下有別、尊卑有序,每個個體各得其位、各司其職[1]。可見,當時的禮儀文化實際上是為了保證中原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也順應了人們對和諧社會秩序的嚮往和追求。古代中國的禮儀文化事實上是被當時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所規定的,在客觀上保障和促進了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到了夏商周時代,由於政治生活的廣泛存在,原本屬於社會規范的禮儀文化滲透、蔓延到政治領域,以尊卑貴賤親疏為主要內容的禮儀文化逐步發展成為一種意識形態,「周禮」就具有意識形態的功用。這種意識形態在維持政治秩序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維持了社會秩序、規范了家庭及個人的行為。春秋戰國時代,人們改造自然的「人力」和「人為」因素增強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突破了原先的尊卑秩序,諸侯國之間的固有格局也發生了改變,出現了社會動盪、禮樂崩壞的局面,原先的禮儀文化只剩下了繁瑣的儀式和復雜的程序操作。為了重建社會秩序,孔子提出了恢復「周禮」的主張,意在恢復周代意識形態對政治和社會生活的規范,恢復上下有別、尊卑有序的傳統秩序。孔子提出的恢復「周禮」,不只是在禮儀形式上回到以前的外在儀式上,還為外在的儀式注入了思想內涵,即把「仁」納入了傳統禮儀文化之中。「仁」是「禮」的核心,「禮」是「仁」的外在化和具體化,「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也」(《論語•顏淵》)。孔子崇尚德政、追求禮治,「禮治」的目的是「德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為政》)。孔子理想的社會是外有禮樂、內有仁義,禮追求社會秩序,樂追求社會的和諧適中,二者的有機結合就是「以禮節和」。禮樂是手段,德政是目的。孔子認為重建社會秩序要做到「正名」,即做到「親親尊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個人按照禮的要求定位自己的社會角色,各司其職,「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辯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禮記•曲禮上》)。孔子提出的禮制思想還表現在做人做事講究秩序和規范上,體現在個人行為上。在做人方面,孔子提出「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在做事方面,孔子提出「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季氏》)。體現在處理君臣關繫上,「君使臣以禮,臣事臣以忠」。在構建社會秩序上,孔子提出「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孔子在傳統中國禮儀文化方面的貢獻,是在傳統的禮儀儀式中充實了「道德」和「仁義」等思想內涵,使外在的禮儀行為具有內在的精神靈魂,「禮行於外,德誠於中」「德輝動於內,禮發諸於外」(《禮記》),把對外在儀式的崇拜發展為對內在道德的信仰,並追求外在儀式與內在道德精神品質的和諧統一,使外在禮治的強制性走向了內在道德信仰的自覺性。比如孔子曾反問說:「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樂雲樂雲,鍾鼓雲乎哉?」(《論語•陽貨》)意思是說,難道僅僅玉帛、鍾鼓就是禮樂嗎?所以孔子提倡節儉,「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論語•子罕》)。「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論語•八佾》)。禮儀只是外在的形式,孔子是要人們通過外在的禮儀表達內在的道德誠意[2]。「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論語•八佾》)
二、中國傳統儒家禮儀文化的道德性本質
孔子提出的恢復「周禮」,讓統治者服從道德規范並遵從一系列的禮儀行為,以此垂範天下,從而達到治理天下的目的,也就是恢復周代和周代以前最高統治者作為道德楷模的理想統治模式。在西方社會,柏拉圖最初追求的理想國是讓哲學家成為國王,讓「哲學王」統治整個國家和社會,也就是讓品質優秀、道德境界和智慧高的人來統治社會,這與孔子的德治思想是一致的。但是,經過在西西里的敘拉古實驗,柏拉圖的政治設想遭到了失敗,當發現自己的理想國模式在現實中行不通時,他改變了以前所追求的哲學家當王的最高理想,轉而求其次,也就是轉到追求「次優狀態的國家」的主張,那就是依法治國,實現法治烏托邦,也就是通過法律來規范人們的日常生活,從而實現治理國家的目的。他認為法律是實現國家正義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法律篇》中他這樣寫道:「人類必須有法律並且遵守法律,否則他們的生活將像最野蠻的獸類一樣。」[3]柏拉圖的這個轉變非常重要,表明他從推崇以德治國到依法治國的轉變。正像柏拉圖設想的那樣,西方社會的德治與法治最終走向了分離和分裂。在個人行為方面,內在的修養和外在的表現可以不一致,甚至在思想上可以犯法,但只要在行為上不違反法律規定即可。西方社會的宗教信仰與世俗政治最終也相互分離開來,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世俗政治可以用外在的強制手段進行管理,而宗教信仰則通過個體內在的修養和規范達成,二者不相互干涉。這是西方國家社會治理的特點之一,與中國崇尚德治、禮法並重的傳統治理模式形成對照。孔子也曾在一個小諸侯國魯國實驗過他的崇尚道德、以禮治國的思想,和柏拉圖一樣,最終也沒有實現他的政治抱負。與柏拉圖不一樣的是,孔子自始至終都沒有改變最初的理想和信仰,一直在堅持著他的「德政」理念,這使得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一直崇尚德治和禮治,而沒有轉向法治。孔子闡發的「禮儀」不僅是指個人的行為規范,還包括家庭、家族、宗族,乃至整個國家的行為規范,所以「禮儀」是上下貫通的,可見孔子所倡導的禮儀文化體現了一種整體觀,這是把道德信仰與日常行為規范結合起來的表現。筆者認為,孔子的禮治思想更傾向於德治,他所倡導的禮儀規范既是一種外在的行為,更是一種內在的品質,內和外是一體的,不是分離和割裂的。他所強調的「禮儀」是由內而外的道德行為,道德與禮儀是貫通的。孔子以後的孟子則有舍棄外在禮儀形式,追求內在「仁義」的傾向,把禮儀內化為心理情感的准則[4]。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法家思想,法家強調外在的強制性,儒家側重於內在的道德自律,並強調內在的道德信仰要與外在的禮儀行為和諧統一。事實上只有內外合一才能夠實現天下大治的目的,這導致後來中國在治理社會上出現儒法並重的局面。前期儒家思想,也就是先秦時代的儒家思想是主張內外兼顧的,但是到了宋明時代,外來佛教主張內在的心性修養,強調向內求而不是向外求的修行路徑,使儒家也開始追求內在的超越,這就使得傳統的儒家禮儀更加註重內在的自省和自律,強調由內而外的思想行為規范和道德法則。所以傳統儒家禮儀文化更強調個體的內在規范及內在修養,而非僅僅看重外在的形式和儀式。
三、中國儒家傳統禮儀文化的當代價值
我們現在所謂的「禮儀」,通常是指接人待物上的外在表現與禮貌行為,這是日常語言中「禮儀」的所指,是由傳統的由內而外的禮儀行為發展演變而來,成為人們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習慣性規范和准則,很多情況下省去了內在的道德性,有點接近於西方社會的外在行為規范。我們學習傳統的禮儀文化,應該注重它的內在道德性,而不只是追求它的外在形式,當然,內在品質與外在行為應該是一致的,內在的修養品質要與外在的行為規范一致,並且內在的品質要通過外在的日常行為規范表現出來。這要求我們既要注重傳統禮儀的道德內核及思想實質,即注重研究和了解古人對道德品質的極高訴求,又要懂得現代社會的行為規則,而不只是照搬古代的外在禮儀行為,否則只能是邯鄲學步、東施效顰,而不能起到學習傳統儒家禮儀文化應有的作用。那麼,學習中國傳統儒家禮儀文化的價值何在呢?從傳統儒家禮儀的社會功能來看,其價值和意義至少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表現在道德和精神信仰方面。中國現代社會道德的滑坡以及道德信仰的缺失,正是由於丟失了傳統的道德信仰所致。有人專門探討過中國人的信仰就是道德本身,也就是日常中的倫理規范,而不是道德之外的上帝或者其他神靈,因為在中國不具備宗教信仰的土壤,但是對諸如孝道、仁義禮智信之類的道德信條則特別看重。這即是說,中國人特別注重現世生活中的父母子女、上下級、親情、朋友等之間的關系,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的「信仰」,如果連這一點也丟了,就失去了中國傳統道德和精神信仰最基本的東西。第二,表現在日常行為規范方面。人與人之間除了要具備道德性的相互信任、理解、支持、同情等,還應該通過一些禮儀性的行為展現內在的道德情懷,不然的話,學習傳統道德只能成為一種空談。這要求我們除了學習和了解傳統的禮儀行為規范之外,還要結合具體工作環境學習和了解現代禮儀,比如商務禮儀、不同場合的社交禮儀等,唯有如此,才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生存和交往法則。需要指出的是,學習傳統禮儀文化不是簡單地學習傳統禮儀的具體儀式,而是學習傳統禮儀文化的精神內涵和實質,外在的禮儀行為是內在德性修養的表現形式,只有把內在的德性修養和外在的禮儀形式結合起來,並與當今時代的要求相契合,才能夠發揮傳統禮儀文化的積極作用。第三,表現在家庭和社會秩序重建方面。學習傳統禮儀文化有利於家庭和社會秩序的重建以及良好社會氛圍的形成。傳統的家庭倫理在穩定家庭秩序、維系家庭和諧、解決家庭糾紛等方面是有優勢的,但有些已經不再適應現代社會,這需要在借鑒傳統家庭道德和家庭禮儀的基礎上,重建現代血緣親情關系,解決現代家庭中出現的父子關系以及夫妻關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使現代家庭朝著和諧文明的方向發展。整個社會的文明風尚只有靠每一個人的積極維護才能夠實現。不管是在家庭生活中還是在社會生活中,只有在內心世界堅守禮儀道德准則,才能夠由內而外地散發出對他人和社會的尊重和關愛,也只有堅持最基本的禮儀規范,才能夠形成互敬互愛、文明禮貌的和諧社會氛圍。需要指出的是,傳統儒家禮儀文化的理想境界是內在道德和精神信仰與外在禮儀行為的和諧一致,但在實踐過程中很容易導致道德泛化或形式主義,特別是禮儀文化中出現的形式主義和表面文章現象,使得外在的繁瑣儀式與內在的精神品質貌合神離。因此,傳統禮儀文化積極作用的發揮應重在強調社會個體的自律自省和內在道德修養,而不只是把學習傳統禮儀文化的功夫用在學習外在禮儀形式上。另外還應注意到,傳統儒家禮儀文化被意識形態化之後,逐步喪失了其道德性的內涵,而淪落為滿足權力秩序的工具,這樣的禮儀文化是應該受到批判和排斥的,我們應以理性而非盲目的態度看待和學習傳統儒家禮儀文化。

G. 關於不文明的作文素材

1.亂丟紙屑垃復圾。2.隨地制吐痰。3.不愛護公物。4.學校樓道內跑跳打鬧.5.大聲喧嘩。6.攀折花草樹木。7.在課桌上亂貼亂畫。8.不愛護公共環境衛生。9.拉幫結派,欺負辱罵同學。10.著裝不整,或奇裝異服(不僅限於染發、化妝、過度裝飾等)。11.不講究個人衛生。12.對老師同學不主動問候,沒有禮貌。13.在公告欄亂寫亂畫或隨意損壞和撕毀張貼內容。14.飯堂就餐時,擾亂秩序,插隊,浪費糧食。

H. 最新的,關於富強的作文素材

中國一直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它的歷史也有長有短,也有榮與恥,但2008年將被永遠銘記!

5月12日,一個令所有華夏兒女心痛且不可忘切的日子,山崩地裂,大地震顫,美麗富饒的四川在一瞬間「消失」了,只留下了充滿哀叫聲,卻毫無生機的一片廢墟,但可喜的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各路解放官兵齊聚一堂,展開了以死神的殊死拼搏。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會有軍旗飄揚;哪裡有災情,哪裡就會有軍徽閃爍!萬里廢墟中的群眾知道,看到了紅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大救星!或許人有許多生命之火,在廢墟里熄滅,可我國解放軍頑強抵抗,奮勇救人的精神將被永遠銘記!中國解放軍加油!中國,我為你驕傲!

5月12日漸漸遠去了,奧運會則踏著歲月的流河揚帆來到了。在奧運會開幕式時,一支披著紅色運動服的大隊正在向正中涌進,頓時全場沸騰了!歡呼聲響徹雲霄!那是誰,那不是明星,那不是大腕,而是我們中國隊!而這次中國隊也在本國領土打下了51枚金牌的好成績!歡呼聲又一次在中國的上空回響,一個個令人盪氣回腸的鏡頭也刻在人們心中!中國隊加油!中國,我為你驕傲!

中國不再是「東亞病夫」,而在於火箭上升的速度,向各方面發展。總有一天,中國會在我們這批新接班人的手中更加強大。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智則國智。我們不必像董存瑞那樣說「為了新中國,向我開炮!」或許應該說「為了新中國,好好讀書!」富強中國,我為你自豪!

閱讀全文

與講文明的作文素材高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