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春節習俗的作文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准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製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製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B.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300字
在我國的傳統節日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熱鬧的春節。春節是怎麼來的呢
很久很內久以前,有容一個叫「年」的怪物,它經常在冬天欺負住在山裡的人們,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趕走。有一天「年」又來了,許多人家裡都遭到了襲擊。只有幾戶掛著紅布簾,門外生著火堆或敲敲打打鬧翻天的人家沒有受到傷害,因此山裡的人們知道了「年」怕三樣東西。當「年」再來的時候,人們用這三樣東西把這個大怪物給趕走了,從此都不敢來傷害人們了。以後代代相傳,便形成了過年熱鬧的習俗。
我喜歡春節,每年的春節我都要去花市。花市裡人山人海可熱鬧了,店鋪里的人在大聲喊叫著賣各種各樣的東西,有的賣艷麗多彩,芬芳迷人的鮮花,有的賣可口的爆米花和好喝的飲料,還有的賣各式各樣的玩具。
近年隨著我們國家的不斷強大,各國的領導人也開始在春節的時候,發表講話或文章向在本國的華人表示節日的祝賀,中國的春節在世界上越來越有影響力了
C. 小學三年級湖北公安的春節風俗習慣作文
家鄉的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年當中最熱鬧,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早早的,街上「展覽」的對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貨給我帶來了一絲絲「年味」。
從臘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開始,大家就開始准備過年了。這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我們小孩饞的總想先嘗嘗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總要等到奶奶先到廚房的灶王爺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喲。據說,這樣灶王爺才能上天言好事。
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掃房子。媽媽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靜,這是為了新年有一個新氣象。過了二十四大人們忙著殺魚、肫肉、蒸花饃,准備年貨。
每當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有一年朱元璋准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把節日的氣氛裝點的更加濃厚。吃過午飯後,端出香噴噴的肉餡,一家人就包起了餃子,男同志擀皮、小孩們當運輸員,媽媽們就負責製作精美的水餃。奶奶還要在餃子里放進硬幣,看誰最有福氣。當一盤盤挺著肚子的水餃端上桌時,大家找到自己滿意的餃子,張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運。最後,那個帶有福氣的餃子還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戶戶吃的都是餃子,我們早早的吃晚飯,守在電視前看春晚,也是「守歲」。
初一到初六這幾天,就是我們小孩子「掙錢」的最好時機。天天不是呆在爺爺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媽媽的話說,就是「整天不著家」,但我們仍然樂呵呵的東跑西竄。
我們這的春節一般到「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才告一段落。雖然濮陽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與許多大城市一樣,熱熱鬧鬧的迎來春節,又熱熱鬧鬧的把它送走。
D. 以春節風俗習慣寫一篇作文..(200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發,做年夜飯,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無奈之下,我准備去問正在貼春聯的爸爸。
「貼錯了,貼錯了!」我看見爸爸將「福」字倒著貼,焦急地喊起來。「沒貼錯!」爸爸不緊不慢地回答。「那為什麼要倒著貼?」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釋道:「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哦,原來是這樣!那過年還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呢?」我又發出疑問。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講解起來。
原來,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直至今日。
聽完爸爸的講解,我這才恍然大悟。我又問爸爸:「為什麼理發要趕在二十七呢?」「哦,民間有一條俗語,叫『二十七,剃精細,二十八,剃傻瓜!」「原來是這樣!」
我又發問:「那為什麼要大掃除呢?」爸爸說:「大掃除是為了掃除一年的晦氣!這是好兆頭!」「那為什麼送禮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這是因為啊,橘子的『橘』字與『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節用橘子相互饋贈求個大吉大利!」「原來如此!」爸爸又說:「還有『接財神』這一習俗。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戶辦酒席,為財神爺過生日。」我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太迷信了!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學們,我對「年」的習俗收獲很大,可我不知你們的收獲,若有更新奇的,快來告訴我吧!我先在這里祝你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E. 春節的習俗作文(不少於350字)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
五年級敘事600字習俗春節
今天是大年三十兒,家家戶戶都來慶賀新年,但是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同一種祝福方式------發送手機簡訊。我媽媽十幾分鍾就收到96條簡訊吶,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媽媽的手機都要爆炸了!其中有一條簡訊我很喜歡,開頭是這樣的:「昨天拜年早了點兒;明天拜年擠了點兒;後天拜年遲了點兒;現在拜年正是點兒!------」
今天還是去探親拜年的好日子,於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我姥姥家。當然,去那裡的人不光只有我們三個人,還有我的舅舅、舅媽、大姨和大姨父,以及我想念以久的兩個姐姐。吃完那頓豐盛的年夜飯,大院里頓時熱鬧起來,大家開始放煙花了。我們穿好外衣,拿著兩大包的煙花爆竹向中心廣場走去……
「當,當……」12點的鍾聲剛剛敲響,無數的禮花騰空而起,又帶著滿身的光焰灑向大地,把大地映的光彩奪目。啊!煙花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爭奇斗艷,把節日的夜空裝點成了美麗的大花園!人們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縱情地歡笑、歌唱。變幻無窮的焰火映照著人們興奮的笑臉。這邊的「閃光雷」剛剛炸開;「躥天猴」又鳴叫著飛上高空;那邊緊追著「金龍狂舞」;這時一朵煙花又炸開了,裡面噴射出火花,越噴越高,越閃越大,慢慢呈現出一棵樹型,一朵朵金色的火花從「樹」上搖落下來。「噢------發財了!」人們望著「搖錢樹」歡呼雀躍起來。
啊!新年是多麼美好!
F. 以春節風俗習慣寫一篇作文..(200-300字)
我來回答貼春聯過年了,過年了,新年的腳步聲終於近了,新年老人悄然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這可樂壞了我們小孩子那顆渴望的心。大街上,人來人往,喜氣洋洋,大家都忙著准備過年的年貨。
除夕夜那天,我們家真是忙得不可開交啊!下午,媽媽在做團圓飯,爸爸剛買回春聯,就去接待叔叔阿姨們了。我看著春聯,想:這么多年來,我還沒試過貼春聯,不如,趁爸爸沒空,現在就讓我來個大顯身手吧。我迅速拿起春聯,興致勃勃地貼去了。
我先來個除舊迎新,把舊的春聯用手撕下來,可是,舊的春聯像個頑皮的孩子,跟我對著干,緊緊的貼住牆,就是撕不下來。我想:用火燒?不行!會鬧火災的。用水攻?棒!就是這樣,我為我的好主意而沾沾自喜。於是,我提來一桶水,用抹布把舊的春聯抹濕後,再用刷子把它弄下來。解決了這個問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哪幅是上聯,哪幅是下聯呢?該貼哪邊呢?我拿著春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該如何下手為好。正當這時,爸爸來,他笑了笑,告訴我左右聯的張貼位置。我按照爸爸的指示,先用漿糊塗在牆上,把春聯小心翼翼地貼上去,再用手從上至下地把它抹平。大功告成後,我正仰著頭欣賞著自己的「傑作」,只見表姐在下面擠鼻弄眼地竊笑,我納悶地走回屋裡照了照鏡子,哈哈,原來我變成了大花臉了。
熱鬧的除夕夜,焰火映紅了人們的張張笑臉,它帶著幸福,帶著歡樂,帶著吉祥向新的一年邁進,它展現著我們的祖國將會更加繁榮,更加昌盛!
G. 關於春節習俗300字作文
春節習俗(範文)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內」容。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怎樣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已經形成了一些風俗習慣。
掃塵
每到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用具,拆洗被子窗簾。到處充滿著歡歡笑笑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貼春聯
它以工整、簡潔、精美的文字表達美好願望。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選一幅大紅春聯貼在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守歲
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不好的事物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
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這就是美好的春節習俗,我期待著2016年春節的到來。
H. 寫一個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400字左右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鬧喜慶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文化精華。
在古代民間,人們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便開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結束。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新年才算結束。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是親朋好友歡聚的日子,是人們增深感情的紐帶。節日交流問候傳遞著親朋鄉里之間的親情倫理,它是春節得以持存發展的重要要義。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除夕這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裡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裡,"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以後每到大年三十兒,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裡,通宵守夜;正月初一,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延續至今就是每年正月初一都要"過年"。
自古以來,人類就利用天體在天球上的運動來計量時間,因為這種運動既均勻,又能為一切人所觀測、所共用。首先是太陽的東升西落運動,可以用來計算「日」以內的時間,如日、時、分和秒。「日」以上的時間單位還有「月」和「年」。所謂歷法,正是測算年、月、日的長度及其相互關系,並排定實用的歷月、歷年以至世紀的法則。
歷法中最基本的單位,是朔望月和回歸年。一朔望月等於29.5306日,它是鮮明的月相變化的周期,又與潮汐和日食、月食現象有關,因而最早被人們用來計算日子。一回歸年等於365.2422日,這是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赤道南北回歸運動的周期(與地球公轉周期不完全相等),因而是地球上季節變化的周期。
中國人的歷法被稱為陰歷,它是以月亮圓缺變化――朔月為基本周期,即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小月按一定比例相間排列,使歷月平均長度等於朔望月(29.5306天)。
陰歷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作為一年,一年分12個月,但是它的劃分與外國人陽歷不同:陽歷是先保證平均歷年等於365.2422天,再把一年分為12個月;而陰歷是先保證平均歷月等於29.5306天,再以12個月合為1年。所以,陰歷的歷年平均天數為:29.5306×12=354.3627(天),比回歸年短近11天。例如,如果今年陰歷正月初一(春節)在陽歷的二月五號,則明年將在二月五號之前11天。如果不作調整,就會造成陰歷有時候在冬天過春節,有時要在夏天過春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規定平年為12個月;閏年為13個月,其中包含一個閏月。這樣,平年的天數比回歸年少11天,閏年比回歸年多18-19天。只要按照一定比例把閏年和平年相間排列,就可以在歷月等於朔望月的同時,又使歷年平均長度等於回歸年。我國古代人民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用「19年7閏」的方法來設置閏月。例如明年2020年就是閏年,有13個月,其中有兩個四月,就是閏四月。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