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把白糖認成鹽作文
今天早晨,我吃粽子的時候,學到了一個小常識,那就是鹽和白糖的區別.因為我吃專粽子愛用白糖蘸著吃.爸爸給屬我拿來一袋白糖,但我感覺像鹽,我就問爸爸:"這是不是鹽呀?爸爸神秘地笑了一下說:"對呀,是鹽."我急著說:"我不要鹽,我要的是糖."爸爸笑著說:"你真是一個小傻瓜,我是騙你的,這就是糖.難道你分不出白糖和鹽嗎?鹽像沙子一樣的,而白糖顆粒間是有粘性的,用筷子挑是一堆一堆的,但是你用筷子挑鹽就挑不到了,這下你應該知道糖和鹽的區別了吧?"哦,我終於知道了.原來生活中還有這么多小常識呀/
㈡ 白糖是用什麼加工出來的作文400字
白糖燃燒的實驗
有人說,白糖會燃燒,我一聽就奇怪了,心想:白糖怎麼會燃燒呢?平時炸爆米花,看別人用火燒了許久都不會燃燒,是不可能的呀!我一想到這,好奇心就促使我刨根問底,說干就干,我取來兩個小金屬勺,兩勺糖,一個打火機和一小勺油。叫來幾個小夥伴一起來探索其中的奧秘。
我首先拿起其中一個小金屬勺,倒上一勺糖,拿起打火機,把小金屬勺加熱得滾燙極了。接著白糖熔化了,它好像受不了這酷熱的火焰似的。這時,有位小夥伴叫道:「白糖好像變成水了。」
夥伴們看到了這個現象,激動的心情無法用文字形容,因為實驗就要成功了。然後,勺邊出現微微的泛紅,糖水沸騰起來了。夥伴們開始七嘴八舌起來了,有的小夥伴說實驗完肯定是紅糖,有的小夥伴說不是的,應該是糖漿吧,還有的小夥伴說,我誰都不同意,應該是紅糖漿,頓時小夥伴們鬨堂大笑。最後,白糖居然著火了,變成了黑炭,我吹熄了火,有的小夥伴膽小,不敢碰,生怕燙傷了自己的手,有的小夥伴拿在手中,摸來摸去,還有的小夥伴毫不介意,放在嘴裡嘗了嘗,一下子吐了出來,說:「真難吃啊。」
我又拿過來另一個小金屬勺,倒進一勺糖,一小勺油,加熱了許久也不見糖變成了黑炭,我奇怪了。
第二天,我來到科學王老師這邊,問:「昨天,我做了個實驗,我第一次拿了個勺子,把糖倒進去,用火加熱後,居然變成了黑炭;而我又做了另一個實驗,就只多放了一小勺油,而糖卻不會著火,變成黑炭。」王老師說:因為糖加熱過後,火把水份全排光了,所以只把其中的碳物質保留了下來,所以它會燃燒,而另一個實驗,因為其中加了油,所以不易燃燒呀。」
我聽了科學王老師的話以後,深感科學的奧妙無窮。
㈢ 白糖自燃的600字作文
有人說,白糖會燃燒,我一聽就奇怪了,心想:白糖怎麼會燃燒呢?平時炸爆米花,看別人用火燒了許久都不會燃燒,是不可能的呀!我一想到這,好奇心就促使我刨根問底,說干就干,我取來兩個小金屬勺,兩勺糖,一個打火機和一小勺油。叫來幾個小夥伴一起來探索其中的奧秘。
我首先拿起其中一個小金屬勺,倒上一勺糖,拿起打火機,把小金屬勺加熱得滾燙極了。接著白糖熔化了,它好像受不了這酷熱的火焰似的。這時,有位小夥伴叫道:「白糖好像變成水了。」夥伴們看到了這個現象,激動的心情無法用文字形容,因為實驗就要成功了。然後,勺邊出現微微的泛紅,糖水沸騰起來了。夥伴們開始七嘴八舌起來了,有的小夥伴說實驗完肯定是紅糖,有的小夥伴說不是的,應該是糖漿吧,還有的小夥伴說,我誰都不同意,應該是紅糖漿,頓時小夥伴們鬨堂大笑。最後,白糖居然著火了,變成了黑炭,我吹熄了火,有的小夥伴膽小,不敢碰,生怕燙傷了自己的手,有的小夥伴拿在手中,摸來摸去,還有的小夥伴毫不介意,放在嘴裡嘗了嘗,一下子吐了出來,說:「真難吃啊。」
我又拿過來另一個小金屬勺,倒進一勺糖,一小勺油,加熱了許久也不見糖變成了黑炭,我奇怪了。
第二天,我來到科學王老師這邊,問:「昨天,我做了個實驗,我第一次拿了個勺子,把糖倒進去,用火加熱後,居然變成了黑炭;而我又做了另一個實驗,就只多放了一小勺油,而糖卻不會著火,變成黑炭。」王老師說:因為糖加熱過後,火把水份全排光了,所以只把其中的碳物質保留了下來,所以它會燃燒,而另一個實驗,因為其中加了油,所以不易燃燒呀。」
我聽了科學王老師的話以後,深感科學的奧妙無窮。
㈣ 白糖燃燒的作文要一千字的
作文白糖燃燒:
有人說,白糖會燃燒,我一聽就奇怪了,心想:白糖怎麼會燃燒呢?平時炸爆米花,看別人用火燒了許久都不會燃燒,是不可能的呀!我一想到這,好奇心就促使我刨根問底,說干就干,我取來兩個小金屬勺,兩勺糖,一個打火機和一小勺油。叫來幾個小夥伴一起來探索其中的奧秘。
我首先拿起其中一個小金屬勺,倒上一勺糖,拿起打火機,把小金屬勺加熱得滾燙極了。接著白糖熔化了,它好像受不了這酷熱的火焰似的。這時,有位小夥伴叫道:「白糖好像變成水了。」夥伴們看到了這個現象,激動的心情無法用文字形容,因為實驗就要成功了。然後,勺邊出現微微的泛紅,糖水沸騰起來了。夥伴們開始七嘴八舌起來了,有的小夥伴說實驗完肯定是紅糖,有的小夥伴說不是的,應該是糖漿吧,還有的小夥伴說,我誰都不同意,應該是紅糖漿,頓時小夥伴們鬨堂大笑。最後,白糖居然著火了,變成了黑炭,我吹熄了火,有的小夥伴膽小,不敢碰,生怕燙傷了自己的手,有的小夥伴拿在手中,摸來摸去,還有的小夥伴毫不介意,放在嘴裡嘗了嘗,一下子吐了出來,說:「真難吃啊。」
我又拿過來另一個小金屬勺,倒進一勺糖,一小勺油,加熱了許久也不見糖變成了黑炭,我奇怪了。
第二天,我來到科學王老師這邊,問:「昨天,我做了個實驗,我第一次拿了個勺子,把糖倒進去,用火加熱後,居然變成了黑炭;而我又做了另一個實驗,就只多放了一小勺油,而糖卻不會著火,變成黑炭。」王老師說:因為糖加熱過後,火把水份全排光了,所以只把其中的碳物質保留了下來,所以它會燃燒,而另一個實驗,因為其中加了油,所以不易燃燒呀。」
我聽了老師的話以後,深感科學的奧妙無窮。
㈤ 寫作文買白糖的結尾
愛吃糖的我
我特別喜歡吃糖果,你看看我的蟲牙就知道了。
媽媽每次帶我去商場版,我最先跑去的地方便是糖果櫃了權。金絲猴奶糖、徐福記棒棒糖、馬大姐水果糖……我的口袋差不多每時每刻都裝著糖,隨時隨地地都會吃上一塊。過新年的時候,才過了半天,我的口袋就裝滿了五顏六色的糖果。在家門口,我們遇到了采購的回來的叔叔,叔叔一見到我,就把巧克力拿了出來,說:「XXX,拿著!」媽媽推讓說:「不要了!你看,口袋都裝滿了。」我卻解開外毛衣說:「這里有一個空口袋。」
你說,我是不是一個很愛吃糖的小男孩?
㈥ 燃燒白糖化學變化的原理
白糖首先因為加熱熔化(就跟冰一樣),之後白糖到了著火點,因為白糖是回碳水化合物,答所以糖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也就是燃燒),就燒成碳和水,水又變成水蒸氣飄走了(糖燃燒的溫度把水煮沸了),最後剩下的一堆黑渣子就是碳了。
知識拓展:
1:碳的化學式是C,水的化學式是H2O,因為白糖主要成分是蔗糖,化學式為C12H22O11,也就相當於12份的碳和11份的水,像這種幾份碳幾份水的東西就叫碳水化合物。
2:有機物就是燃燒以後會生出碳和水的東西,但碳和水不是有機物。
3:你平常看見的燒水的時候冒的白霧不是水蒸氣,是水霧,是由水蒸氣遇冷又變回水,但溫度很高,不會變成水珠,只會變成很小很小的水珠,水蒸氣是看不見的。
㈦ 白糖糊作文300字
一.原料:麵粉 500g;油適量; 其它按季節氣侯投料: 春秋:白礬15克,食用鹼10克,鹽8克,30度溫水300克 夏季:白凡礬16克,食用鹼11克,鹽10克,30度溫水300克 冬季:白凡礬14克,食用鹼9克,鹽7克,45度溫水325克 製法: (1)將礬、鹽、鹼(均為粉末狀)放入盆中,慢慢加說,使其全部溶解;加入麵粉,用手攪拌均勻,使勁揉至「三光」(即面光、盆光、手光);靜置約30分鍾後,再揉一次,如此反復3次,至面團皮光滑潤,具有良好的延深性、韌性、彈性和可塑性;在面團和面盆結觸的地方抹上油,將面團整理,蓋好,跟據季節(冬季要注意保溫)放置約4~8小時。 (2)在面案上刷一層油,將弄好的面團倒扣在案板上,攤開拉成長方形,蓋上保鮮膜,稍置。 (3)將面團整理成約10CM寬、1CM厚的長條,再頂刀切成3CM寬的小條,然後每兩條對面合上,用筷子順條壓一下,使兩條粘合在一起,用雙手捏住兩頭拉長到26CM,下入旺油鍋內炸,勤翻動,見油條鼓起呈金黃色,熟時撈出即可。 油條鬆脆噴香,更是百吃不厭。不過,油條除了作早點,還可用它來別出心裁地做幾道油條家常菜餚。你想試試嗎? 二.原料:麵粉500克,精鹽10克,涼水200毫升,油1000克。 做法: ①取麵粉,精鹽倒入盆中,合成面團,反復搓柔,至面團光滑柔韌,試伸細長不斷條為止。再把面團放案板上,揉搓成60厘米長的粗條,手握兩端反復溜20至30次,放在案板上,對折起來,撒上乾麵粉,再伸溜、再對折、再撒乾麵; ②將面條放入滾湯的油鍋中,炸至金黃色時,即可。 三.原料:麵粉500克 礬12.5克 面鹼14.5——15克 精鹽10——12克 溫水370克 製作方法: 1、將白礬、食鹼、精鹽放在器皿中,倒入溫水並將原料攪拌熔化以後,加入麵粉用調製成較軟的面團待用。 2、然後,每隔20分鍾用雙手將面團搗制5分鍾,共搗4-5次,使面團表面光滑、柔軟即可放置,進行發酵,將面團放在刷過油的面板上,上面刷油,蓋上塑料布。 3、發酵約10個小時或更長時間,再用180℃-200℃的油溫將其炸製成表面金黃色,體積膨大,酥脆即成。 特點:表面金黃,體大酥鬆。 注意事項: 1、礬在面團中除要和鹼中和以外,還起到使製品發脆的作用,若礬過多,製品發硬,發脆並發澀。因此,一般油條面團中,鹼的用量都要超過礬。 2、面團中的鹼,根據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冬天,鹼要相應減少,夏天相應增加,這就要根據當地的情況靈活掌握啦。 3、礬鹼面團一般用搗的方式和面,因為不好揉。因此,要多搗幾遍,以使面團中的礬鹼和均勻,一般地說,搗幾下面團就會變得很艮,就要靜置一段時間再搗。這就是為什麼到幾下就休息一會的原因。 4、面團要根據麵粉的吃水量加水,總的要求是面團要軟一些。 5、面團發酵時間要夠長,因為,礬鹼反應速度較慢,要有相應的時間才行。 四.油條製作又一法 原料:上等高筋麵粉1500克 泡打粉15克 食粉7.5克 精鹽30克 雞蛋4隻 色拉油2500克 製法: 1. 麵粉過篩後加入泡打粉拌勻。清水(約1000克)倒入合面機中,磕入雞蛋,加入精鹽、食粉和50克色拉油,開機調至低檔轉速攪拌,至水渾濁略起有小泡時,再加入拌有泡打粉的麵粉,待麵粉與水攪和成團後,改用中檔轉速攪拌,直至面團光滑柔軟。 2. 雙手沾上少許色拉油,將面團從和面機中挖出,放在抹有油脂的面案上,並擀成長方形的面塊,接著用拳頭在面塊上擂制,待張片變大時,再折疊成2~3層進行擂制,依法反復三次,即可將擂制好的面塊疊整齊後放入不銹鋼盤中,蓋上濕毛巾靜置約半小時待用。 3. 將面案的另一端撒上麵粉,從不銹鋼盤中用面刀取一小塊面團放在面案上,用雙手配合牽拉長後,再用擀麵杖擀成8厘米寬、1厘米厚的長條坯皮,然手用刀切成2.5厘米寬的坯條。 4. 鍋中注入色拉油燒至六七成熱,取一條坯條在非刀口面用小毛刷刷少許水,再放上一條坯條重疊(刀口面均在兩側),用細木棍在坯條中間撳壓一下,使兩坯條相粘,然後用雙手托住坯條,輕輕拉長,右手將坯條扭轉兩圈,再邊拉邊放入油鍋中(先放條子中部,再將兩端放入油鍋),一邊炸一邊用筷子翻動,炸至條形筆挺飽滿、色澤金黃即可出鍋瀝油,改刀成短節,裝盤即可上桌。 製作關鍵: 1. 和面時必須先將食粉、精鹽、雞蛋、色拉油和水充分攪散後,再加入麵粉,否則會出現鬆脆不一、口味不均的現象;和面時需按由低速到中速攪拌的順序,這樣才有利於麵筋的形成。 2. 擂制面團時,重疊次數不宜過多,以免筋力太強,用力不宜過猛,以免麵筋斷裂;製作好的面塊需靜置餳半小時後再進行出條,否則炸出的油條板、不夠酥軟。另在疊制面塊的過程中,如有氣泡產生,應用牙簽挑掉,不然炸出的油條外形不光滑。 3. 切好的條坯,應刷少許水再重疊撳壓,避免炸的過程中條坯粘接不牢而裂開,用手拉扯油條生坯時,用力要輕,用力過大會使條坯裂口或斷筋。 4. 油炸時油溫以六七成熱(約180度)為宜,油溫過低,油脂會很快浸透進面坯中,這樣不僅使油條中間含油,還會使其膨脹度降低,而油溫過高時,又很容易將油條炸焦炸煳。在油炸過程中,必須用筷子來回翻動,使其受熱均勻,讓油條變得膨脹松泡且色澤一致。 五.炸油條,技術性很強,附加劑用量的多少,要根據季節、氣溫而定,一般的規律是: 春、秋兩季:1斤面,溫水6兩,鹽1.6錢,鹼3.4錢,礬3錢; 夏季:1斤面,涼水6兩,鹽2錢,鹼3.8錢,礬3.2錢; 冬季:1斤面,溫水7兩,鹽1.4錢,鹼3.2錢,礬2.8錢。 油條製法:1. 將礬、鹼、鹽砸碎,加水攪開,使其溶化,然後加入麵粉,揣勻成面團,隔三十分鍾折疊一次,共反復三次,醒五、六小時,成柔潤光滑的面團。 2. 醒好的面團放面板上,擀開呈長方形,蓋上稍醒片刻。 3. 鍋中加油燒至8成熱時,將醒好的面胚切成寬條,抻長,壓平,再切成1斤面20個小條。兩條合在一起,順條中間稍按一下,抻長,放鍋中炸制。隨即用筷子上下翻動,使其受熱均勻,見油條鼓起呈棕紅色時即可出鍋。
㈧ 燒焦的白糖作文六年級
白糖加熱的實驗
在我們即將畢業的最後一學期,我們的科學實驗室完工了,我們有幸可以做這學期科學書上好幾個實驗,比如製作洋蔥表皮的切片標本,在小蘇打里放入醋會有什麼變化,再或者白糖加熱的實驗。
記得上周的一次科學課,張老師給我們展示白糖加熱的實驗過程。
科學張老師從他的「百寶箱」里取出半截蠟燭,一把勺子,一個木頭夾子,一勺白糖。准備工作好了,接下來就是開始實驗了!
張老師把火點上,再在勺子上放上白色的顆粒狀的白糖,再用夾子夾住勺子,把勺子放在火焰上,火焰貪婪地舔著勺子,同學們都從四面八方圍了上來,看著勺子中的白糖會發生著什麼變化,起先,白糖沒有發生著什麼變化,只是勺子被火焰舔發黑了。過了一會兒,白糖發生變化了!白糖漸漸變成液體狀並且變黃了。就在這時,張老師清了清嗓子,說:「同學們,這是物理變化,白糖只是從顆粒變成了液體了,並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火焰繼續舔著勺子,起先白糖保持著液體的形態,可過了一會兒,白糖的一角被咖啡色的東西掀開了一角,突然又冒出了許多泡泡,糖漿沸騰了,也發出令人惡心的焦味,這使我立刻想到燒焦的東西,再燒了一次,碳(白糖燒焦後變黑形成的物質)開始冒煙了,頓時在碳上面冒出了火焰,張老師鎮定地把一半的碳倒入粉筆盒中,另一半繼續加熱,最後白糖從一開始白色的顆粒變成黑色的液體狀的碳,老師說這是化學變化!
這次白糖加熱實驗告訴我們,白糖加熱後變化成液體,再化學變化變成碳。
㈨ 作文 《神了》 800字
很好寫,就寫科學實驗的!網上一大堆比如:
周日,我坐在家裡十分無聊就突發奇想,做一個實驗。可是做什麼呢?忽然想起學校門前有一個老伯伯用一種象蜂蜜,但又不是蜂蜜的粘稠液體做出各種各樣的糖給我們吃,那個液體是什麼呢?我問了媽媽,媽媽說是白糖。
我十分驚訝,到底是不是白糖呢?我心裡一直盤旋著這個問題。唉,心動不如行動,還是試一試吧。
需要的材料很簡單:一個金屬類的勺子、蠟燭、打火機、一些白糖。
我先把一根蠟燭,固定在桌子上(因為媽媽說要先把白糖加熱),再把鐵勺子,從糖盒裡舀出一勺,加上適當的水,放在蠟燭的火焰上,等待它的變化。
過了幾分鍾,在鐵勺四周的白糖已變黑了,並冒出一股焦味,鐵勺中間的水開始沸騰,白糖開始溶化成糖水,我把鐵勺從蠟燭上拿下來,嘗一點,很甜,還是白糖的味道,顏色變成了水一般透明。
一會,糖水開始冒氣泡了,顏色從透明轉換成淡黃色,有些白糖還沒有徹底溶化,深積在鐵勺的底部。我又嘗了一下,雖然是甜的,但是仔細一嘗帶著一點微苦。
隨著時間的推移,鐵勺里糖水的顏色開始變深了,十分像做糖人的粘稠液體了。慢慢地,糖水上冒出一大汽泡,顏色變成了紅色,這時勺子里的糖水就像燒開了的水一般,一直往外冒,從勺子里滴到桌子上,不過就馬上凝固了,變得十分硬。
我的好奇心又一下子澎脹了,這糖水最後會和水一樣蒸發呢還是凝固不變呢?或者變成紅塘?
我將紅色的糖水繼續加熱。糖水變成深紅色,也更加粘稠。糖水不冒泡了,只是不斷地濃縮,讓我不禁想起了潘長江的話——濃縮才是精華。正當我出神之時,那糖水突然變黑了,我用手戳一下,發現十分堅硬,問了媽媽才知道是碳化了。
現在我知道了糖水加熱後會變成黃色,再變成紅色最後碳化。那些做糖人的,就是利用了糖加熱變軟,冷卻之後變硬的特性,做出那些花樣百出的糖人。
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動動腦,動動手,就能發現科學的存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