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語文新課標對作文課有何要求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各年段關於「寫作」要求
(一)1、2年級(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二)3、4年級(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三)5、6年級(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5.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7.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鍾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四)7、9年級 1.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4.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像,豐富表達的內容。
5.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
6.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進行擴寫、續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
7.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
8.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藉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9.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10.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0萬字,其他練筆不少於1萬字。45分鍾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
㈡ 新課標人教版三年級作文要求寫多少字數為適合
《語文課程標准》300字 (三)習作(3-4'CLA'2.2.2.3)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回(3-4'CLA'2.2.2.3.1)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答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3-4'CLA'2.2.2.3.2)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3-4'CLA'2.2.2.3.3)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3-4'CLA'2.2.2.3.4)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3-4'CLA'2.2.2.3.5)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3-4'CLA'2.2.2.3.6)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3-4'CLA'2.2.2.3.7)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3-4'CLA'2.2.2.3.8
㈢ 小學作文課程標准
[小學作文課程標准]小學作文課程標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學習體會
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多年的時間了,多年的教學經歷使我受益匪淺,收獲豐厚,感觸很多,通過再次學習《小學語文新課程》,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小學作文課程標准。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作文指導《小學作文課程標准》。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准》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准》、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系,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獲,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准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准達到《課程標准》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准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小學作文課程標准〕【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㈣ 小學三年級課程標准對作文的要求
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動吧?要是你想把這個故事簡單的介紹給別人,就可以用縮寫的形式。本次習作練習的是縮寫,要求主要內容完整,重點突出;語言簡練,縮寫後文字不要超過三百字。 縮寫是作文中的一種常見形式。所謂縮寫,就是在不改變中心,不改變體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內容的情況下,把一篇長文章壓縮成短文章。學會縮寫,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培養我們的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進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那麼,怎樣進行縮寫呢?
(一)要留主幹、去枝葉。在縮寫課文時,我們要刪減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說明、交代等地方,留下課文的主要內容。如《小抄寫員》一文中我們首先要思考:敘利奧是在什麼情況下開始幫爸爸工作的,他為什麼要偷偷地做,怎樣做的,結果怎樣,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然後把 幫爸爸抄寫的事情經過寫下來,而把當他被爸爸誤解後是怎樣想的等無關緊要的刪除。
(二)要直接簡化任務語言。在敘述中,我們要把直接敘述變成間接敘述,盡可能簡化人物語言。這樣,既使情節連貫,又使語句「簡練」。
(三)要保持文章脈絡清晰。縮寫課文要注意保持文章主要脈絡的清晰和完整,特別是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要素要齊全,讓人讀了對原文有個大概的了解。
(四)要不改變課文原意。縮寫課文最要緊的是縮寫後不可改變課文原意,做到內容基本保持和原文一直,不會使讀者產生歧義。
㈤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在課標中如何體現
自2001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公布,語文新課程開始實驗以來,語文教師和語文教育研究工作者通過各種途徑對課程改革發表了自己的意見。現在課程改革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課程改革的成績也已得到比較廣泛的肯定。通過在教學第一線的調研和對多種媒體的搜索,獲取了對語文課程改革和對課程標准各種意見的材料數十萬字,根據課程標准修訂工作的需要,選取一些批評意見和對課程標准修改的建議,經過梳理,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作一綜述。
一、關於課程性質和語文課程的核心概念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中關於「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的提法,一些語文教育研究人員提出質疑與批判,紛紛提出自己關於語文課程性質的見解,比如言語說、文化說、懸置說、消解說,等等,莫衷一是,沒有取得一個可以替代課程標准中提法的共識。而近階段關於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探討,更多的是關注教學中「人文性」究竟如何把握?「工具性」和 「人文性」不可偏廢也不可分離,如何統一才不至於厚此薄彼,左右搖擺?有人提出:「 關於語文課程本質特性問題的認識,如何跳出『一兩個詞+性』的刻板定式。放棄自以為是、抽象的無謂爭論,才有可能在實質性目標問題上同心協力『逼近本質』」。
課程標准(實驗稿)公布的開始階段,有人對課程標准中的核心概念「語文素養」展開尖銳的批評,現在多數人已經接受這一概念,在這方面的討論,關注較多的則是語文素養的內涵,語文素養與語文素質、語文知識、語文能力的區別,如何在教學中培養語文素養等。
二、關於課程內容
《全日制義務語文課程標准》中沒有設計「內容標准」,對此語文教育領域里有較多的批評。
有人嘗試對語文課程構建「內容標准」,目前重點圍繞兩個方面來探討:一是語文課程內容的構成要素,一是語文課程內容的開發路徑。前者認為課程內容由語文學科知識要素和語文活動內容要素構成;後者指出建構語文課程內容要從掌握言語活動的基本規律、進行言語行為策略和實踐活動、研究與借鑒言語成品的經驗和內涵、言語作品經典選粹與文化常識等四個方面入手。有人論述了教師合理選擇語文知識的必要性,語文知識與學生的距離取決於教師對知識是否合理取捨、選擇。「要追求語文知識的意義和價值,這種意義和價值是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自己主動建構和發現出來的,帶有鮮明的個體化色彩;」有一種觀點談到,重構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以國學經典、詩歌經典和兒童文學經典為主。由此,引發了一些關於語文教學中注重「雙基」,甚至「三基」的討論,也因此引發很多整合課程資源的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在這方面也沒有比較一致的認識,探討和爭論還在進行。
三、關於課程改革中的教學問題
語文課程改革以來,廣大教師和研究人員對於識字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等又掀起了一輪討論熱潮。大家希望在課程改革中,能從新理念進而深入到具體教學問題的研究。
1、關於識字寫字教學
關於識字寫字教學的研究中,關注最多的是識字寫字教學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等課題的研究。近年來,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又產生了一些新的方法,但是寫字教學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對學生書寫的現狀還遠遠不能樂觀。通過對四套初中語文實驗教材的選文進行字頻統計分析後發現,語文教材對如何使學生實現掌握3500常用字的目標,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2、關於閱讀教學
語文新課程在閱讀教學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新思想,但是關於閱讀教學,也有一系列的問題有待深入研究,如,如何尊重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引導學生自我實現、拓寬學生知識視野,追求生命價值等等。
此外,還有關於閱讀教學的策略、閱讀方法、閱讀教學的釋義觀、閱讀狀況的評價機制、課外閱讀等問題也引起大家熱議。
3、關於寫作教學
關於作文教學,引起的討論和意見也比較多。有人問:我國的語文課為什麼幾乎沒有寫作教學?還有人從不同角度指出作文教學中的問題:比如忽視學生存在,無視人的價值、忽視語言積累、教師以自己的動機替代目的、寫作教學內容缺失,比如文學寫作訓練在中小學寫作教學中的缺失、寫作指導缺位,尤其缺乏「怎麼寫」的指導、作文命題導向有誤、小學作文評語存在無的放矢、偏否定化、格式化、雷同化,復雜化、簡單化、不規范等問題,還有初中作文存在主題歌頌化、構思公式化、語言成人化等問題。
此外,討論中引來較多關注的,還有關於作文教學的方向和理念、寫作教學的策略與方法探討、關於作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寫作教學的序列、作文命題的思路、作文教學的獨立教材等問題。學生寫作中出現一種過於追求華麗語言的風氣,也引起人們關於當前作文教學中某些傾向性問題的關注和討論。
4、關於口語交際教學
口語交際,實際上還是我國中小學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節。近年來的討論中,大家對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國口語交際教學內容狀況研究,總結了口語交際教學的課程取向、目標設定、內容框架探索,對《語文課標》研製者、語文教科書編寫者、語文教師,就如何切實解決口語交際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5、關於語文綜合性學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首次將「綜合性學習」列為課程目標,這是引起語文教育界熱烈討論、爭論的又一個比較重大的問題。反對聲大,擁護者也多。
首先是對語文綜合性學習認識上的定位、特點以及它的生命教育價值取向。定位:首先姓語,必須綜合;特點:學習內容的開放性、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學習方式的活動性、學習效果的綜合性、學習主體的自主性;也有研究者通過對「生命教育」價值觀念與綜合性學習相整合,提出當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生命價值取向支持體系。
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重點是,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出兩個片面性:一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活動類別單一,「趣味語文」、「家鄉語文」比重過大,學生體味的生活味道嚴重不全。二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選題方向保守,選題偏空偏冷。還有,強調形式,忽視語言內核,「語文味」的弱化與異化;學習手段、方式的「單一化」傾向;教學資源利用的教條化傾向;學習過程中娛樂化傾向;把綜合性學習當作語文教學的附屬,當作課堂作業來完成,上成了閱讀課,當作課文來講,過分語文化,異化成了科學課,把教師的角色定位為幕後操縱者。有人認為綜合性學習的理論體系不夠完善,對教師的培訓不夠,所以在教師身上還存在著問題:對綜合性學習的課程理念與意義理解不夠透徹,教師行為方式欠缺——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指導隨意化,忽視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機制。
四、關於教師狀況、課程資源和教學評價
課程改革以來,有些人對教師的角色定位產生了迷茫,教師的教學行為有點搖擺不定。另外還有,農村中小學語文教師學科知識及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貧乏、語文教師課堂上激情過度、教師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問題。
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新課標中提出的要求,也是新課改的一大特色。但是也可以發現,在課程資源開發中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如,資源意識局限化、資源開發格式化、教材文本邊緣化、課堂教學非語文化。
評價的問題是制約新課程向前邁進的瓶頸。有人指出,如何運用等級評價和定性定量辦法,通過安全及時的問責制度,讓師生、家長准確了解教育教學水平,讓管理和決策部門利用與新課程配套的評價體系對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科學監控,發揮好評價的診斷預測與激勵發展功能,是近年來國家層面和地方各級教育教學管理部門關注的重大問題。
五、對課程改革中所存在問題的思考
課程改革以來,語文教學中依然存在著一些老問題,同時又產生了一些新問題。語文教師和語文教育研究工作者在這方面提出的主要意見如下。
1、語文學科內涵問題
由於對語文課程內容缺乏明確的限定,出現了語文學科內涵的不定、外延的膨脹,課程理論雜糅性、課程內容模糊性的問題,導致部分教師對學科性質沒有基本的正確的認識,缺乏辯證思維,矯枉過正,顧此失彼;加強了人文性,忽視了工具性;突出了文學性、欣賞性、削弱了基礎性。 「工具」的 失落,「人文」 的升騰,語文教學有「去知識」「去技能」的傾向。
2、課程改革基礎理論薄弱的問題
為了確保這一次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能順利進行, 並取得預期的效果, 有必要理性地思索和糾正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中呈現出的「非理性傾向」: 1)必須加強對語文課程的本體論研究,重建本體論基礎是語文課程改革的前提條件,在語文本體論問題上的有意閃避會使語文課程改革如盲人騎瞎馬;2)課程的本質在教學內容; 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學內容的選擇與重構; 語文課程論立場的模糊和知識創新的缺失使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凌空蹈虛;3)語文課的主要矛盾是人與語言的關系, 語言觀是構建語文課程的邏輯起點; 我們在語言觀上的陳舊沿襲使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新瓶裝舊酒;4)課程與教學改革是一種社會行為、組織行為, 社會的整體聯動和組織化行為的強力介入, 是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重要保障; 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孤軍深入式的運作模式, 導致語文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3、形式和內容問題
凸現「形式」,淡化「實效」。片面追求形式,過多引進文字的、音像的資料,過多展示多媒體課件,教學形式「花哨」,教學情境「鬧騰」,教學過程形式主義化,基礎與實踐浮泛化,尤其是教師對知識內容的選擇失當,包括知識選擇無效性、非理性、失真性和知識價值取向的偏差,導致教學效果虛無化。
4、學習方式問題
關於學習方式,課改實踐中存在兩種誤區:一是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就是讓學生組成小組進行討論,大家共同研究問題;另一個是探究性學習的泛化和絕對化。泛化包括探究內容的泛化和探究實質的泛化,絕對化指的是探究內容的科學化和超文本化以及探究過程、探究方法的程式化。探究的泛化消解著語文探究性學習的精神,探究的絕對化抽取了探究性學習的特質。
另外關於學習方式,還有盲目排斥接受性學習的傾向,對接受性學習,尤其是對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沒能很好地領悟,沒能在實踐中與「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相輔相成。
5、「去文學」現象
在新課程注重學生質疑探究能力培養的幌子下,在新課程注重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幌子下,一種新的「去文學」現象悄然而又堂而皇之地開始充斥中小學語文課堂。另外,語文教學還存在著詩教缺失和嚴重弱化學生語文靈性的現象。(主要表現為語文的語感、美感和靈感的弱化)
6、課改出現的「回歸」呼聲
「針對語文課改中出現的『目標虛化,內容泛化,語文教學活動非語文化,教師作用弱化』的傾向,語文界對『本色語文、簡單語文、返璞歸真』的呼聲逐漸高漲,回歸成了語文報刊上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詞語」,「回歸」呼聲的出現不是意味著停步和倒退,而是對課改中出現的離語文越來越遠,離朴實、真實、扎實越來越遠,離優秀的傳統教育和傳統文化越來越遠的所謂的「美麗課」、「優質課」、「創新課」的辯證的思索和理性的摒棄。「語文要回家,語文要獲得屬於自己的本體,語文課要回歸語文課的本位。」
近年來,廣大教育工作者開始冷靜地思索「回歸」的涵義以及如何「回歸」的問題。「回歸」的呼聲倡導本體論思想,「注重利用漢語文的特點進行教學」 「回歸」的呼聲倡導簡單和現實。
7、課改實踐中對課標缺憾的概括
1)基本理念的非本土化。新課標大量吸收了外來理念, 它與本土理念的磨合融洽必然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2)操作指令的泛彈性化。新課標凸顯了這樣的特點—— 理論性大於操作性, 探索性大於實踐性。而且新課標常常用張力非常強的語言表述操作指令和達成標准, 或用心理行為動詞替代行為動詞,致使部分目標缺乏可操作性、可觀察性和可檢測性。
3)總體目標的高度理想化。主要表現在部分目標定得過於高遠,顯得廣大而空泛。 比如要求 「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殊不知,語文學科有它自身的文本屬性,諸如識記基本常識和文言文的譯釋就難以「開放搞活」, 難以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此外, 師生不同的性格、體驗、學識、膽識、技巧等因素也制約著課標實施的基礎。
根據語文課程改革整體發展情況,也有專家曾對對一段時期內語文課程改革的發展態勢做出了一些基本的預測:1)一段時期內,語文教育研究將以揭示語文課程改革中出現的問題為主,並且將會深化到對語文課程改革基本理念的質疑和反省。2)這段時間內,語文課程改革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很難馬上得到糾正,還會延續一段時間,有些方面甚至還會有惡化的可能。3)在多元化和理性化的指導思想下,語文課程改革方案進入實質性的修改與調整階段。4)在這個過程中,語文高考改革將會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5)語文教材將有大的改善。6)課堂教學將向朴實方面轉變
㈥ 新課標要求小學生寫作文一般要求多少字,小學生應該會認多少字
新課標要求:
1.一二年級小學生:
(1)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800-1000個會寫;
(2)寫作沒有具內體要求。
2.三四容年級小學生:
(1)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2000個左右會寫;
(2)寫作沒有具體要求,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3.五六年級小學生:
(1)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2500個左右會寫;
(2)寫作:40分鍾內不少於400字,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㈦ 怎樣批改三年級學生作文
老師改文,這似乎是天經地義之事,更是我們歷來無法更改的傳統慣例,
一直以來,學生的作文,老師不僅全批全改,而且還精批細改.孰不知老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
那麼如今學生習作應該如何改,特別是對剛學寫作文的三年級學生作文,我們應該如何改,才能更好的實踐新課程教學目標?一、師生共批互閱中品嘗快樂三年級的孩子,初學寫作文,若看著自己分下來的作文被全批全改,「大好河山,一片紅」,他會什麼反應呢?肯定很難為情,認為自己不是塊寫作的料,就大大打擊他的自信心了,使他的寫作興趣大打折扣,更談不上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接下來他們還會有興趣再寫作文嗎?
《新課標》在設定習作初始階段的目標時,把重點放在了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和增強習作自信心上,目的是首先要讓孩子願意習作、熱愛習作、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新課標》要求三、四年級的學生「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有差異的,學生的習作也因智力水平、生活經驗、認識程度、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難免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我們必須正視學生之間的這種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面向全體的同時兼顧個別,注意因材施教,盡量創造條件激發其潛能.因此,對習作我們可以採取評賞性的評改方法
,就是教師首先要當好學生習作的忠實讀者,從批評的取向改為欣賞的取向,在不同的層次上針對不同層次的習作進行不同層次的批改,使每個孩子都能有所收獲有所得.
1、對優生的作文的批改.我們可以用欣賞的角度去修改他的文章
,錯字和病句這一定得改,這對於提高孩子的作文能力來說挺重要的,孩子畢竟還小,對於糾錯的文字和語句接受能力還是挺快的,看了老師的修改後,他下次也不易再犯了.
2、對於中等學生作文的批改.我們除了抓那些確實有毛病而且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義的地方加以批改,寫得好而值得贊揚的地方,加以適當的眉批,
3、對於差生作文的批改.我們就只要拉直文章的語句,再多給他一些鼓勵就可以了,以他們消除習作的神秘感和畏難情緒,讓他們處於一種放鬆的心態,讓他們樂於寫、敢於寫,
除了老師批改外,偶爾也可以讓學生互改,讓學生有個互相學習,互相欣賞,互相促進的機會,互改後老師再收起來修改下,對學生的作文與批改作文的學生作出肯定,再把作文分下去讓學生互相欣賞.當然這種情況不易多用,畢竟是三年級的孩子,我們只是利用這種形式讓孩子體驗習作與批改作文的樂趣.
二、讓學生在閱讀評語、評分中品嘗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的《新課標》對三年級的習作要求是「開始練習習作時,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也就是寫學生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強調真實表達,事實上是什麼樣的,就寫成什麼樣,不要寫走樣就可以了.所以,我們可以發揮評語、評分的更大作用,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習作動機.比如,對學生的習作評語要具體,有鼓勵性、建議性,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知道存在的問題及怎樣修改.比如,對學生的游記習作評語:「看到你寫了這么多令人感興趣的東西,老師恨不得馬上飛過去去感受下你的快樂,如能按一定的順序寫,大家一定可以更快更省力地分享你的旅行快樂,你能否試試?」
又如,對學生平時習作給分時,宜多「縱比」(學生現在跟以前比),少用「橫比」(同學跟同學比).評分時,我們不能用優生的「尺子」來衡量中等生或差生的作文成績
,對那些盡管還有某些不足但已基本達到本次訓練目標或有鮮明個性創意的習作,都應給高分甚至滿分.同時還要注意因人而異、分別對待.對「低」、「中」者應多「尋寶」,少「挑刺」,重在使他們看到希望、激發內在動力,切忌一棍子打死;對「高」者在給予充分肯定的同時,再提出些希望,鼓勵他們再接再厲.
因此作為我們一線的老師就要學會蹲下身子傾聽孩子的聲音,從孩子的角度去體驗孩子的心聲,領略孩子的心情.寫的評語要通俗易懂,要從孩子的角度來寫,與孩子同感受,多鼓勵、表揚他們的優點.我們應該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習作,都會有它耀眼的亮點.哪怕是一句生動的語句、一個逼真的詞語;再不然就是一個用對的標點符號,一個寫得比以前更好的字.尤其是在作文的起步階段,我們不能以高年段的要求來評價我們的學生.習作的過程中出現了詞不達意、錯別字多等問題也不能操之過急,不能因為這些,而把學生的習作批得體無完膚,只要學生有習作的願望
,能努力地把它寫出來,都應給予激-情評語肯定,增強他們習作的興趣,只有這樣才更貼近孩子的心.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讓學生在老師的評語中明白道理
,提高認識,品嘗快樂;只有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習作興趣,讓他們快樂作文;只有捧出真心,才能收獲到一片熾熱的童真……當孩子們閱讀到這些評語時,無不為老師的理解、欣賞而陶醉,無不為自己的傑作而驕傲.
三、品嘗作文成功的喜悅
追求成功是人的天性.成功的快樂最甜美.成功能讓人精神煥發,對自己充滿信心.充分讓學生在成功中品嘗快樂是調動學生習作積極性的關鍵所在.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學習的情緒力量.」新課標也提出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在批改作文中,我盡可能以滿腔熱情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
珍惜學生的寫作成果,讓學生看到自己勞動的價值.因此在評語和作文講評中以表揚鼓勵為主,學生作文有一點長處,一點進步,都及時予以肯定,讓他們在班上讀一讀,或投稿到其他報刊雜志上,以點燃他們的寫作火花.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
啟蒙習作至關重要,是語文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是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作為一名教師應在課程理念指導下,學會蹲下身子傾聽花開的聲音,切實轉變教學觀念,轉變教學行為,為培養孩子的習作興趣打下堅實的基礎